登陆注册
10678300000063

第63章 调经论

五种有余不足,都是生于五脏。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由五脏所藏之神、气、血、肉、志,组成了人的形体。

本篇要点

一、说明了经络是气血流行并沟通脏腑内外的道路,邪气也可以由经络传入脏腑或传出体表,所以治疗疾病要重视调治经络。

二、叙述了神、气、血、形(肉)、志的虚实症状及针刺治疗方法,同时指明了疾病症情轻微时的征象并提出刺治方法。

三、阐述了气血相并和阴阳虚实寒热的病理机制和症候表现。

四、介绍了针刺补泻的手法及其作用。

五、提出治疗疾病必须参合四时气候、病邪所在、病人体质、四时气候等情况,采取适当的治法。

黄帝问道:我听《刺法》上说,病属有余的用泻法,不足的用补法。但怎样是有余,怎样是不足呢?岐伯回答说:病属有余的有五种,不足的也有五种,你要问的是哪一种呢?黄帝说:我希望你能全部讲给我听。岐伯说:神有有余,有不足;气有有余,有不足;血有有余,有不足;形有有余,有不足;志有有余,有不足。

凡此十种,其气各不相等。

黄帝说: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而发生百病。但百病的发生,都有虚实的不同。现在先生说病属有余的有五种,病属不足的也有五种,是怎样发生的呢?岐伯说:五种有余不足,都是生于五脏。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由五脏所藏之神、气、血、肉、志,组成了人的形体。但必须保持志意通达,内与骨髓联系,始能使身形与五脏成为一个整体。五脏相互联系的道路都是经脉,通过经脉以运行血气,人若血气不和,就会变化而发生各种疾病。所以诊断和治疗均以经脉为依据。

黄帝说:神有余和神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呢?岐伯说:神有余的则喜笑不止,神不足的则悲哀。若病邪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还未见或笑或悲的现象,此时邪气仅客于形体之肤表,病人觉得寒栗起于毫毛,尚未侵入经络,乃属神病微邪,所以叫做“神之微”。黄帝说:怎样进行补泻呢?岐伯说:神有余的应刺其小络使之出血,但不要向里深推其针,不要刺中大经,神气自会平复。神不足的其络必虚,应在其虚络处,先用手按摩,使气血实于虚络,再以针刺之,以疏利其气血,但不要使之出血,也不要使气外泄,只疏通其经,神气就可以平复。黄帝说:怎样刺微邪呢?岐伯说:按摩的时间要久一些,针刺时不要向里深推,使气移于不足之处,神气就可以平复。

黄帝说:好。气有余和气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呢?岐伯说:气有余的则喘咳气上逆,气不足的则呼吸虽然通利,但气息短少。若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有邪气侵袭,则邪气仅客于皮肤,而发生皮肤微病,使肺气微泄,病情尚轻,所以叫做“白气微泄”。黄帝说:怎样进行补泻呢?岐伯说:气有余的应当泻其经隧,但不要伤其经脉,不要使之出血,不要使其气泄。

气不足的则应补其经隧,不要使其出气。黄帝说:怎样刺其微邪呢?岐伯说:先用按摩,时间要久一些,然后拿出针来给病人看,并说“我要深刺”,但在刺时还是适中病处即止,这样可使其精气深注于内,邪气散乱于外,而无所留,邪气从腠理外泄,则真气通达,恢复正常。

黄帝说:好。血有余和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呢?岐伯说:血有余的则发怒,血不足则恐惧。若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有邪气侵袭,则邪气仅客于孙络,孙络盛满外溢,则流于经脉,经脉就会有血液留滞。黄帝说:怎样进行补泻呢?岐伯说:血有余的应泻其充盛的经脉,以出其血。血不足的应察其经脉之虚者补之,刺中其经脉后,久留其针而观察之,待气至而脉转大时,即迅速出针,但不要使其出血。黄帝说:刺留血时应当怎样呢?岐伯说:诊察其血络有留血的,刺出其血,使恶血不得入于经脉而形成其他疾病。

黄帝说:好。形有余和形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呢?岐伯说:形有余的则腹胀满,大小便不利,形不足的则四肢不能运动。若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有邪气侵袭,则邪气仅客于肌肉,使肌肉有蠕动的感觉,这叫做“微风”。黄帝说:怎样进行补泻呢?岐伯说:形有余应当泻足阳明的经脉,使邪气从内外泻,形不足的应当补足阳明的络脉,使气血得以内聚。黄帝说:怎样刺微风呢?岐伯说:应当刺其分肉之间,不要刺中经脉,也不要伤其络脉,使卫气得以恢复,则邪气就可以消散。

黄帝说:好。志有余和志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呢?岐伯说:志有余的则腹胀飧泄,志不足的则手足厥冷。若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有邪气侵袭,则邪气仅客于骨,使骨节间如有物震动的感觉。黄帝说:怎样进行补泻呢?岐伯说:志有余的应泻然谷以出其血,志不足的则应补复溜穴。黄帝说:当邪气尚未与气血相并,邪气仅客于骨时,应当怎样刺呢?岐伯说:应当在骨节有鼓动处立即刺治,但不要中其经脉,邪气便会自然去了。

黄帝说:好。关于虚实的症状我已经知道了,但还不了解它是怎样发生的。岐伯说:虚实的发生,是由于邪气与气血相并,阴阳间失去协调而有所偏倾,致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各离其所,便形成一虚一实的现象。如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则发生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则发生热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则发生心中烦闷而易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则发生精神散乱而善忘。

黄帝说: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像这样血气各离其所的病证,怎样是实,怎样是虚呢?岐伯说:血和气都是喜温暖而恶寒冷的,因为寒冷则气血滞涩而流行不畅,温暖则可使滞涩的气血消散流行。所以气所并之处则血少而为血虚,血所并之处则气少而为气虚。黄帝说:人身的重要物质是血和气。现在先生说血并的是虚,气并的也是虚,难道没有实吗?岐伯说:多余的就是实,缺乏的就是虚。所以气并之处则血少,为气实血虚,血并之处则气少,血和气各离其所不能相济而为虚。人身络脉和孙脉的气血均输注于经脉,如果血与气相并,就成为实了。譬如血与气并,循经上逆,就会发生“大厥”病,使人突然昏厥如同暴死,这种病如果气血能得以及时下行,则可以生,如果气血壅于上而不能下行,就要死亡。

黄帝说:实是通过什么渠道来的?虚又是通过什么渠道去的?形成虚和实的道理,希望能听你讲一讲。岐伯说:阴经和阳经都有俞有会,以互相沟通。如阳经的气血灌注于阴经,阴经的气血盛满则充溢于外,能这样运行不已,保持阴阳平调,形体得到充足的气血滋养,九候的脉象也表现一致,这就是正常的人。

凡邪气伤人而发生的病变,有发生于阴的内脏,或发生于属阳的体表。病生于阳经在表的,都是感受了风雨寒暑邪气的侵袭;病生于阴经在里的,都是由于饮食不节、起居失常、房事过度、喜怒无常所致。

黄帝说:风雨之邪伤人是怎样的呢?岐伯说:风雨之邪伤人,是先侵入皮肤,由皮肤而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注于大经脉。血气与邪气并聚于分肉腠理之间,其脉必坚实而大,所以叫做实证。实证受邪部位的表面多坚实充满,不可触按,按之则痛。黄帝说:寒湿之邪伤人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寒湿邪气伤人,使人皮肤失却收缩功能,肌肉坚紧,营血滞涩,卫气离去,所以叫做虚证。虚证多见皮肤松弛而有皱褶,卫气不足,营血滞涩等,按摩可以致气,使气足能温煦营血,故按摩则卫气充实,营血畅行,便觉得爽快而不疼痛了。黄帝说:好。

阴分所发生的实证是怎样的呢?岐伯说:人若喜怒不加节制,则使阴气上逆,阴气逆于上则必虚于下,阴虚者阳必凑之,所以叫做实证。黄帝说:阴分所发生的虚证是怎样的呢?岐伯说:人若过度喜乐则气易下陷,过度悲哀则气易消散,气消散则血行迟缓,脉道空虚;若再吃寒凉饮食,寒气充满于内,血行滞涩而气耗,所以叫做虚证。

黄帝说:医经上所说的阳虚则生外寒,阴虚则生内热,阳盛则生外热,阴盛则生内寒。我已听说过了,但不知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岐伯说:诸阳之气,均承受于上焦,以温煦皮肤分肉之间,现寒气侵袭于外,使上焦不能宣通,阳气不能充分外达以温煦皮肤分肉,如此则寒气独留于肌表,因而发生恶寒战栗。黄帝说:阴虚则生内热是怎样的呢?岐伯说:过度劳倦则伤脾,脾虚不能运化,必形气衰少,也不能转输水谷的精微,这样上焦即不能宣发五谷气味,下脘也不能化水谷之精,胃气郁而生热,热气上熏于胸中,因而发生内热。黄帝说:阳盛则生外热是怎样的呢?岐伯说:若上焦不通利,可使皮肤致密,腠理闭塞,汗孔不通,如此则卫气不得发泄散越,郁而发热,所以发生外热。黄帝说:阴盛则生内寒是怎样的呢?岐伯说:若寒厥之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下泄,寒气不泻,则阳气必受耗伤,阳气耗伤,则寒气独留,寒性凝敛,营血滞涩,脉行不畅,其脉搏必见盛大而涩,所以成为内寒。

黄帝说:阴与阳相并,气与血相并,疾病已经形成时,怎样进行刺治呢?岐伯说:刺治这种疾病,应取其经脉,病在营分的,刺治其血,病在卫分的,刺治其气,同时还要根据病人形体的肥瘦高矮,四时气候的寒热温凉,决定针刺次数的多少,取穴部位的高下。黄帝说:血气和邪气已并,病已形成,阴阳失去平衡的,刺治时应怎样应用补法和泻法呢?岐伯说:泻实证时,应在气盛的时候进针,即在病人吸气时进针,使针与气同时入内,刺其俞穴以开邪出之门户,并在病人呼气时出针,使针与气同时外出,这样可使精气不伤,邪气得以外泄;在针刺时还要使针孔不要闭塞,以排泄邪气,应摇大其针孔,而通利邪出之道路,这叫做“大泻”,出针时先以左手轻轻切按针孔周围,然后迅速出针,这样亢盛的邪气就可穷尽。黄帝说:怎样补虚呢?岐伯说:以手持针,不要立即刺入,先安定其神气,待病人呼气时进针,即气出针入,针刺入后不要摇动,使针孔周围紧密与针体连接,使精气无隙外泄,当气至针下时,迅速出针,但要在病人吸气时出针,气入针出,使针下所致的热气不能内还,出针后立即按闭针孔使精气得以保存。针刺候气时,要耐心等待,必俟其气至而充实,始可出针,这样可使已至之气不致散失,远处未至之气可以导来,这叫做补法。

黄帝说:先生说虚证和实证共有十种,都是发生于五脏,但五脏只有五条经脉,而十二经脉,每经都能发生疾病,先生为什么只单独谈了五脏?况且十二经脉又都联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也必然波及到经脉,经脉所发生的疾病,又都有虚有实,这些虚证和实证,又怎样和五脏的虚证和实证相结合呢?岐伯说:五脏和六腑,本有其表里关系,经络和肢节,各有其所发生的虚证和实证,应根据其病变所在,随其病情的虚实变化,给予适当的调治。

专家点评

调,即调和或调治的意思。经,指经络。本篇主要论述调和经络气血,这对于因病邪入侵引起人体阴阳气血紊乱所致的各种虚实病变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故名“调经论”。

为了说明五脏的虚实病变及针刺调经的意义,本节例举了五脏虚实及其微病的部分症状及治疗方法。这些病证虽欠全面,但这种以五脏虚实分证的方法,却对后世五脏分证及现今临床广泛应用的脏腑辨证奠定了基础。

过去学术界普遍认为,张仲景《金匮要略》奠定了中医的脏腑辨证基础,其实早在《内经》虽未明确提出“脏腑辨证”四字,但其理论雏形也已形成。本篇分列五脏有余、不足的证候具有提纲挈领的示范作用,并进而提示了补虚、泻实的治疗法则。

同类推荐
  • 贾岛集

    贾岛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致同治1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 老子的智慧:大道无所不在

    老子的智慧:大道无所不在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 智囊(中华国学经典)

    智囊(中华国学经典)

    本书既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剽妇、仆奴、僧道、农夫、画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小伎俩。这些故事汇集了中华民族古代智慧的海洋。书中的故事,多数信而有征,查而有据,真实生动,对我们今天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百家姓

    百家姓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华姓氏的起源、类别、特色、郡望和堂号,以及中华百家姓。
热门推荐
  • 太后很倾城

    太后很倾城

    当了三年皇后、二十年太后的洛夕瑶却在新帝亲政大典这天,独自一人待在寝宫饮下毒酒。却不料未死,还一朝梦回自己15岁那年。那年长安花开花落,也是当年她站在树下初遇他的时候,那人着鲜衣怒马,陪她一日看尽了烈焰繁花
  • 天医参上:君主追妻太漫长

    天医参上:君主追妻太漫长

    末世时代叱咤风云的千面女王一朝重生,成了北晨国人人可嘲的对象。到底是天纵奇才还是废物花瓶?当宴会上她身着一袭张扬红衣当众退婚时,众人哗然!当面对皇帝,她淡漠轻睨视之无物时,众人惊悚!当她揭开面具袒露真容时,众人无不献上膝盖!含泪大呼:大佬可否伸腿借此一抱!她玄灵双修,帝影在手,银针之术独步天下,笑谈之间风云变幻。玩弄乾坤是日常,桃花遍地是常态。她左手拿酒右手拿剑,撩完就跑真刺激!讲道理,被天都宠着的某人简直不讲道理!她:吾欲上青天,汝不必强留!我知道自己很招人稀罕,只是,说好的兄弟一生一起走,谁先脱单谁是狗呢?某君上:宝贝,我不允许你这么说你自己!某女:你滚!舔狗,舔到最后应有尽有,顾家的男人每天尽职尽责的送你“回家!”某君上宣言:看到这个女人了吗,她虽然娇纵傲娇,放肆任性,杀人不眨眼,经常把别人安排的明明白白,但是我爱她!某女宣言:你把嘴给我闭……唔!重新宣言: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死傲娇爱吃醋,脾气很差还爱动手动脚的男人,他是我的!他做的菜也是我的!【高贵冷艳要啥有啥十项全能每天都想回家做饭·男主x妖娆魅惑作天作地今天也是以为自己喝不醉的·女主】女强男强,宠文爽文
  • 记一次青春

    记一次青春

    第一次写的,请多包涵简璎的坚持很感人哦她会不会打动王子呢
  • 心有灵袭

    心有灵袭

    《心有灵袭》讲述的是被盗忆过后的主角,凭借心魔的帮助,在一个个悬疑的案子中,寻回自己的记忆。本作依然走了悬疑奇幻风,前期花费了十万字来专门描写主角与心魔的内心戏。从互相猜疑,互相嫌弃,到后来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心魔陪伴着主角经历了很多尴尬的闹剧。直到心魔被主角的善良所打动,主角被心魔的睿智所折服,最终主角才与心魔意见达成一致。为了破案寻回记忆,主角与心魔还要经历多少?一起来看看吧!第一案《旱城谜字》已到了最终收网阶段,投票也即将开始,本案结束后,依然会再开新书,但愿下一本能有所进步。
  • 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

    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

    本书作者以一个家长和教师的双重身份,跳出了诸如哈佛女孩,剑桥男孩所谓天才的精英培养模式,通过对20多年教过的孩子的细致观察与思考,用聊天的方式讲述发生在我们周围一个个普通孩子身上的故事,详尽、细致地分析了各种不同性格,不同优缺点的孩子,并就家长与学校及孩子老师如何打交道,孩子是否跳级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案例及建议,为家长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的家庭、学校联动的教育方案,同时,也指出了中国家庭教育常见的误区。在轻松读完本书的同时,您会发现:原来,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玄门末世

    玄门末世

    小小镖师无意之中得到武功秘籍,从一个三脚猫一跃成为武林高手。一个武林世家一夜之间被血洗,武林之间动荡不安、杀戮四起,少林寺挺身而出主持正义。却不料在武林大会当天异军突起,数个高手杀出,少林寺搭台却给了他人唱戏,武林之中再次陷入了激烈的争霸时期!
  • 未来病史

    未来病史

    《未来病史》共收录陈楸帆近年来的科幻短篇小说力作16则。其中,《沙嘴之花》入围第三届科幻奇幻翻译奖最佳短篇奖;《鼠年》日文版在2014年SFMagazine读者票选中高居海外部门第一名,成为首部入围日本星云赏的华语作品;《动物观察者》获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短篇科幻小说银奖;《G代表女神》登顶第三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短篇金奖;《犹在镜中》获2013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造像者》获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短篇科幻小说银奖;《无尽的告别》获2011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优秀奖。
  • 北染陌笙

    北染陌笙

    每个女孩的青春里都有一位翩翩少年吧,许苏陌亦有,亦有那个萦绕她整个青春的少年——梁楠笙。“陌笙cpVS笙箫cp,你觉得花落谁家?”“我赌一包辣条,我站笙箫!”“哈哈,是啊,陌笙,陌生,我竟还能把放手当做天意。”校门口一个少女蓦然回首,洋溢在嘴角的,还是那个招牌式微笑。
  • 玉嬛

    玉嬛

    回首,君是否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女子在世间摸索成长,跌倒爬起的心路历程。(前朝公主重生励志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