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78300000030

第30章 太阴阳明论

阳经的病邪,先上行至极点,再向下行;阴经的病邪,先下行至极点,再向上行。故风邪为病,上部首先感受;湿邪成疾,下部首先侵害。

本篇要点

一、论述了太阴、阳明表里两经在阴阳异位、虚实逆从等方面的不同变化,进而推至三阴三阳六经及其所属脏腑的发病规律;外感六淫之邪则阳受之而多病在六腑,饮食起居不节则阴受之而多病在五脏。

二、脾不主时,是因其属土,位居中央,分旺于四时以长四脏。

三、脾主四肢,是由于脾为胃行其津液以濡养四肢,脏腑亦各因脾经而受气于阳明,脾病则四肢不用。

黄帝问道:太阴、阳明两经,互为表里,是脾胃所属的经脉,而所生的疾病不同,是什么道理?岐伯回答说:太阴属阴经,阳明属阳经,两经循行的部位不同,四时的虚实顺逆不同,病或从内生,或从外入,发病原因也有差异,所以病名也就不同。黄帝道:我想知道它们不同的情况。岐伯说:人身的阳气,犹如天气,主卫护于外;阴气,犹如地气,主营养于内。所以阳气性刚多实,阴气性柔易虚。凡是贼风虚邪伤人,外表阳气先受侵害;饮食起居失调,内在阴气先受损伤。阳分受邪,往往传入六腑;阴气受病,每多累及五脏。邪入六腑,可见发热不得安卧,气上逆而喘促;邪入五脏,则见脘腹胀满,闭塞不通,在下为大便泄泻,病久而产生痢疾。所以喉司呼吸而通天气,咽吞饮食而连地气。因此阳经易受风邪,阴经易感湿邪。手足三阴经脉之气,从足上行至头,再向下沿臂膊到达指端;手足三阳经脉之气,从手上行至头,再向下行到足。所以说,阳经的病邪,先上行至极点,再向下行;阴经的病邪,先下行至极点,再向上行。故风邪为病,上部首先感受;湿邪成疾,下部首先侵害。

黄帝道:脾病会引起四肢功能丧失,这是什么道理?岐伯说:四肢都要承受胃中水谷精气以濡养,但胃中精气不能直接到达四肢经脉,必须依赖脾气的转输,才能营养四肢。如今脾有病不能为胃输送水谷精气,四肢失去营养,则经气日渐衰减,经脉不能畅通,筋骨肌肉都得不到濡养,因此四肢便丧失正常的功能了。

黄帝道:脾脏不能主旺一个时季,是什么道理?岐伯说:脾在五行中属土,主管中央之位,分旺于四时以长养四脏,在四季之末各寄旺十八日,故脾不单独主旺于一个时季。由于脾脏经常为胃土转输水谷精气,譬如天地养育万物一样,无时或缺的。

所以它能从上到下,从头到足,输送水谷之精于全身各部分,而不专主旺于一个时季。

黄帝道:脾与胃仅以一膜相连,而脾能为胃转输津液,这是什么道理?岐伯说:足太阴脾经,属三阴,它的经脉贯通到胃,连属于脾,环绕咽喉,故脾能把胃中水谷之精气输送到手足三阴经;足阳明胃经,为脾经之表,是供给五脏六腑营养之处,故胃也能将太阴之气输送到手足三阳经。五脏六腑各通过脾经以接受胃中的精气,所以说脾能为胃运行津液。如四肢得不到水谷精气的滋养,经气便日趋衰减,脉道不通,筋骨肌肉都失却营养,因而也就丧失正常的功用了。

专家点评

本篇主要讨论了足太阴与足阳明的关系及脾胃的有关生理、病理等内容,故名篇。

脾胃之气及其正常的功能活动,又称为胃气,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以中医诊治疾病均十分重视胃气,常把“保胃气”作为重要的治疗原则。胃气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促进疾病的痊愈与正气的康复,均至关重要。历代不少医家提出了“治病当以脾胃为先”的观点,临床上对虚损病证的治疗常可通过调补脾胃而获效。

同类推荐
  • 了凡四训浅释(国学经典)

    了凡四训浅释(国学经典)

    《了凡四训》是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的教育之书。《了凡四训》一部历久弥新,为人生磊落生活的智慧之书。净空法师的浅析深入浅出、蕴含生命哲学,给人以心灵的滋养。内容简介:《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净空法师用简练明白的语言,对原著加以深刻解读,以《了凡四训》为纲,将精深的佛理讲得深入浅出,使人听后如沐春风。作者简介:净空法师,俗名徐业鸿,法名净空,先后追随一代大哲方东美教授、藏传高僧章嘉呼图克图及佛学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十三年,学习经史哲学以及佛法,获得深刻启发,不仅熟通佛教各派经论,对于儒学、道家和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学说,也广泛涉猎。
  • 智囊全鉴(典藏诵读版)

    智囊全鉴(典藏诵读版)

    《智囊》是一部集智慧和韬略于一体的经典名著。全书分为上智、明智、察智、胆智等十部二十八卷,集中展示了作者冯梦龙的重要政治见解和思谋韬略,堪称“中国古代智慧的锦囊”。本书对原典进行了精准的注释与翻译以及评析,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及其精髓。本书将会让您感受到那种智慧的碰撞,巧思的火花,以及阅读经典的震撼与感触。读者也可扫描书中二维码,聆听配乐朗诵章节。
  • 史记(第四卷)

    史记(第四卷)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热门推荐
  • 千丝缚

    千丝缚

    之所以孤独是因为灵魂无处安放,世间百般苦,唯是感情最伤人。从异世而来希望自由生活的"灵魂"遇到束缚在"千丝"中的幽魂,千年的等待,千年的相遇,孤独的期盼,两个同样渴求自由的孤独人,是否能得到他们各自的"自由"呢?繁花落幕,桌前空杯人,未语泪先流,酒不醉人人自醉。
  • 含星眸浮夏饮秋霜

    含星眸浮夏饮秋霜

    韶光易逝,青春难再,我庆幸,在最美的年华遇见最美的你。为你,愿毁天灭地;为你,愿弃掷苍生流光暗换,星移斗转,我欣喜,在最美的年华携手冷傲的你。为你,愿异世孤行;为你,愿独对苍景红尘绕指柔,良辰暗牵引,落月凄景,此生有你相伴,足矣~
  • 血弑龙帝

    血弑龙帝

    轮回万古,再临风云,天机已然不显。大世征伐,群雄并起,谁主山河沉浮?一龟一少年,建华夏,战七国,乱遗迹,闯禁地,组修罗铁骑,征伐无尽,一统风云!
  • 大印公主

    大印公主

    印洛五年“灵儿你要记住,你是我唯一的继承者,你需要的是实力。”“灵儿,你必须离开我。”“灵儿,十二年后带着你的辉煌来找我。”“你要为天下社稷着想,因为你是将来的帝王。”印洛十七年“爹爹,为何十二年过去,你却失踪了呢?”如此稚嫩的肩膀却要撑起天下社稷,她没有武则天的野心,她只是一个倔强的小姑娘,却要穿起战袍,奋勇在战场,完成父皇的考验。十七八岁的少年,却已是战场上的大将军,不愧是将军世家。战场之中更是犹如修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却在遇到她的时候犯了难。也许成长就是一场盛大的冒险······(ps;纯新手一枚,并且不定期更,表打我)(再ps;因为是纯新手所以是来练手······请多指教)
  • 夫人们2

    夫人们2

    这是一个特殊阶层的女性。省委副书记的夫人祁有音、市委副书记的夫人郝从容、副县长夫人邢小美,她们人到中年,情感困惑,在长篇小说《夫人们》中分别演绎着自己的人生故事,现在她们仍然在各自的生活轨迹上奔走。
  • 夏魂

    夏魂

    神州大陆大夏王朝。这个拥有着十几万年历史的古老古国经历了太多血与泪.......一个腐朽的王朝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岁月中挣扎着。且看主角如何将一个腐朽的王朝从一个乱世中拯救出来。不做乱世之枭雄,只为救世之能臣!不为皇帝歌功德,只为苍生说真话!
  • 残月晓清风

    残月晓清风

    乾坤有序,宇宙无疆。天道轮回,逍遥物外。
  • 往时

    往时

    总是回忆过去,回忆青春,后悔着那些没能自己做的决定,没能爱的人……
  • 银匙

    银匙

    一把打开五行大陆最大的秘密的钥匙,也是一把打开夏炎身世之谜的钥匙。夏炎偶然穿越到一个陌生世界,但这一切真的是偶然吗?命运的齿轮已开始轮转,一次次的偶然其实是必然的假象。
  • 回档2000

    回档2000

    一睁眼,回到了世纪之初,邢峰面临两个选择,一:重走前世的轨迹,大学毕业回老家支教,蹉跎一生;二:自由肆意的享受新生活。正常人都知道选择第二个,但是下一年的学费,该怎么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