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63700000016

第16章 近代前期的西方思想(6)

美国的独立战争虽然略早于法国大革命,然而两者是互相影响的,这两个革命的思想基础共同构成了西方政治文化的真正的民主和人权的传统。

四、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几个特点

近代西方历史最重要的事件就是资本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也随之而形成。如果说中世纪的意识形态是神学统治的话,那么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有什么特点呢?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不仅为我们阐明了生活发展的规律,而且为我们揭示了意识形态形成和发展的若干规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这样两个原理:1、每个时代的统治阶级的思想都是每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二、思想发展的相对独立性以及思想独立化的根源和手段。这些思想对思想史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也就是说,被统治阶级的思想由于不能支配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因而在精神生产的领域内同样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因为思想、观念等等不过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映而已,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反映到思想上就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统治阶级不仅决定着某一历史时代的总的面貌,而且他们也是作为思维着的人、作为思想的生产者在进行统治的。他们拥有足够的手段来传播和宣传自己的思想,调节该时代思想的生产和分配。这并不是说统治阶级的思想是铁板一块,在统治阶级的内部也会出现意见和思想的矛盾和冲突,因为精神生产的分工和分歧也会出现在统治阶级内部。然而这种对立和分歧是有限度的,不同思想的斗争一般只在阶级整体利益允许的限度内进行。一旦发生任何实际的冲突,当阶级的整体的利益受到威胁时,它们之间的敌视便会自行消失。

自由、平等、博爱

一定时期革命思想的存在,总是以革命的阶级或革命的社会集团的存在为前提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存在是以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受到损害并决心消灭和改变这种制度的无产阶级的存在为前提的。由于他们手中不掌握生产和宣传精神产品的物质力量,因而他们的思想总是相对地处于弱势地位,并且受到统治阶级的种种打击和排斥,他们必须在斗争中发展。

通过本章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正是在与封建阶级的斗争中锻造出来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是“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公共利益,抽象地讲,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理的、有普遍性的思想”。这种思想普遍化和独立化的现象,每每见于历史的记录中。这并不是有意的欺骗,而是为了号召所有的被压迫阶级团结一致,对付共同的敌人。所以,“进行革命的阶级,仅就它对抗另一阶级这一点来说,从一开始就不是作为一个阶级、而是作为全社会的代表出现的,它俨然以社会全体群众的姿态反对唯一的统治阶级。它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它的利益在开始时的确同其余一切非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还多少有一些联系,在当时存在的那些关系的压力下还来不及发展为特殊阶级的特殊利益”。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从一开始就醉心于这样的普遍形式,资产阶级思想家都满怀信心要建立普遍正义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王国。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有一段精彩分析资本主义自由、平等、博爱的话。马克思说:“自由!因为商品例如劳动力的买者和卖者,只取决于自己的自由意志。他们是作为自由的、在法律上平等的人缔结契约的。契约是他们的意志借以得到共同的法律表现的最后结果。平等!因为他们彼此只是作为商品所有者发生关系,用等价物交换等价物。所有权!因为他们都只支配自己的东西。边沁!因为双方都只顾自己。使他们连在一起并发生关系的唯一力量,是他们的利己心,是他们的特殊利益,是他们的私人利益。”所以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来说,最根深蒂固的东西就是这种反映商品交换关系的思想意识。人们很容易将这种所谓两相情愿的交易加以扩大,加以美化,使之成为自由、平等、博爱的乐园。自由、平等的外观掩盖实质上的不自由。不平等。马克思指出,就劳动者而言,他们除了劳动力这种商品之外是一无所有的无产者,他们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他们不可能有别的选择和自由。离开了这个商品的交换领域,剧中的人物就会发生变化。资本家昂首前行,满面笑容,雄心勃勃;而劳动力所有者则尾随于后,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就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揉。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只要揭开那温情脉脉的自由、平等的面纱,赤裸裸的剥削关系就会显露在人们的面前。正如一位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麦克库洛赫所说的,这种不可遏止的追逐利润的狂热,这种可诅咒的求金欲,始终左右着资本家。这就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质。

商品拜物教

商品拜物教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又一个特点。商品本来是一种很平常很简单的东西,然而它却充满了形而上学的微妙和神学的怪诞。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交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和方面,商品交换无所不在,无所不能。这样,人们对商品就产生一种虚幻的反映,认为商品、货币、金钱等物的东西,具有某种神奇的力量。在它们面前,一切神都要退位,并且把一切神也都变成商品、货币和金钱。这样商品、货币、金钱就成了一切事物的普遍价值,成为一种独立的东西。它不仅剥夺了整个世界的价值,而且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人们本身的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也就是说,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表现出来,商品被带上了一种天然的社会属性,成为有生命、彼此发生关系并同人发生关系的独立的东西。这就是拜物教意识的来源。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会带上拜物教的性质,拜物教同商品生产是分不开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盛行的就是这种思想意识。不仅有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金钱拜物教,而且还有技术拜物教等等。这一切都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人与人的关系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完成的,作为这种交换媒介的,是人的异己的媒介,也就是说是物,并非人本身是人的媒介。而人本身的一切愿望和目的却只有通过这种异己的媒介才能实现,似乎这种异己的媒介是支配着并凭借着它才能把人们的关系表现出来的真正权力。这样,媒介就成了真正的上帝,对它的崇拜成为我们自我的目的。

货币本来是一切价值的代表,但在实际情况中却颠倒过来,一切实在的产品和劳动都成了货币的代表。技术本来是人类力量的延伸和放大,但在实际情况中却也颠倒过来,似乎它是在缩小和限制人的作用。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曾经引用了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的一段话来表述这种拜物教的思想意识: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

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

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货币拜物教和金钱拜物教的确比商品拜物教变得更加耀眼和更加明显。

对抽象人的崇拜

对抽象人的崇拜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以贯之的特点。资产阶级从一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就是作为全民的代表而出现的。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的确和人民的利益有一致的地方。然而在资产阶级取得统治之后,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矛盾就显露出来。资产阶级在日常的商品交换中是那样习惯把每一个人都看作为商品的所有者,他们在思想意识中又是那样习惯把资本主义制度看作是自然的永恒的制度,因此,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习惯于抹杀人的具体性、阶级性,抹杀各种社会制度的差别性和历史性。在他们看来,人就是人,人有共同的自然理性,有共同的自然本能,有共同的自然权利,遵守共同的自然法律,这一点是不言自明的真理。这就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人的概念。在他们看来,非人就是和这个概念不相符合的人,他们甚至说出这样的话:某人看起来像人,但不是人,因为他不符合人这个概念。

西方人把他们人的概念到处套用是有其认识论和历史根源的。从西方的文化传统而言,古希腊的许多思想家是在自然哲学思想的哺育下发展起来的,他们习惯于用他们的自然哲学观点来研究人和认识人。在他们看来,人性就是人的自然性,就是人的自然理性、自然欲望和自然本能的表现。西方的人权思想不是从具体的历史的财产关系和利益关系中产生的,而是以自然哲学的人道主义和自然法思想结合的产物。在他们看来,人是生而平等、生而自由的,人是生而有财产的所有权的。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学派都是如此,西方也有不少强调具体、历史的社会内容的学派,但我们这里是就整体特点而言的。

这种对抽象人的崇拜还来自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基督教把人看作是上帝的创造物,在每个人的身上都同样体现着上帝创世的目的和上帝的神性,他们都是上帝眷爱的儿女。这样,人的自然性又加上了一层神圣的神的灵光。每个人在生命价值和尊严上是绝对平等的,“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耶稣那里都归于一了”。基督教这种人类平等的思想是建立在抽象的人的概念基础上的,是凭借人之作为人的最一般的人的概念来主张平等的。从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发展到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然是合乎逻辑的推理。只是这种对抽象人的崇拜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和加强。

五、西方公民社会的思想支柱

西方社会自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已经存在许多年了,他们是靠什么思想把众多力量统一在一起的呢?

西方一般把他们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起来的社会称为公民社会。各个思想家对此都有自己的说法,但在具体做法上各个国家有所不同,所以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公民社会,顾名思义是由公民按照自身利益、自由订立契约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公民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社会具有自主性,远离国家的控制和监视,国家在调整社会生活方面的职能受到限制,公民按照集体社会生活的利益履行自己的职责。

有的西方学者对公民社会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如吉纳(Salvador Giner)认为有下面五个特征:

1、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本体论的主要假设就是社会的最终单位是个人,所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机构不过是分散的个人的协会和组合。公民社会是以这样的信念为基础的,主权意志扎根在个人之上。政治实体的组成要素是个别的公民,民主和国家的存在只是为了保护和扶植公民的利益。教会、政党、公司都是按照个体的意愿而组织起来的,也可以按照他们的意愿而改组或解散。

2、隐私性公民社会是隐私的场所,整个社会分成公共和私人两大部分。个人自由被认为是最高的善,而且是不能被别人干预的,是社会交往的核心美德。隐私是一个健全的公民社会的主要特征。

3、市场如果说个人主义和隐私是公民社会的重要道德特征的话,那么市场是公民社会重要的结构上的特征。按照公民社会的组织原则,市场通过个人、团体之间无数自发的、自主的契约性的交往,分配资源、荣誉、权威、利益和服务。在某种意义上,市场是个无形的手,是非机构性的,是通过供给和需要力量的整合来创造平衡。在政治、意识形态、文化领域的市场机制也是如此。市场化的结果是竞争和社会生活生产的和平的步伐。

4、多元主义这有两个意思:一是由于权力在全社会的扩散,被授予了不同的个体、共同体、协会、机构和它们的多种多样的联合。它们都得到了在其领域内的自主的能力;一是多元文化成为一定范围里的多样信念、概念和态度和平共存的必然结果。这种多元文化局面的维持,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宽容来保证。它们是按照个体的喜好而获得其合法性的,这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而产生的差异。人们说公民社会是差别性和多样性的温床和基础。

5、阶级如果说公民社会是将主权机构化的结果,而且在公民社会中自由主义是总的指导思想;那么自由主义在利益的分配上允许个人之间的竞争,这就必然会产生不平等,财富上的不平等必然产生出阶级的差别。一般西方学者是不愿意谈论阶级的,但从事实出发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结果。

当然,有的西方学者指出公民社会仅是一个梦想,是一个历史上存在的一种抱负。然而,公民社会的确是西方有关社会价值的一种集中的表现,我们有必要从思想史的角度进一步考察公民社会的思想支柱。一般认为,社会契约论、民主理念和人权思想是公民社会的三大支柱。

社会契约论

前面不少地方我们都介绍过社会契约论。近代西方的社会契约论传统起源于霍布斯,成熟于洛克,最后由卢梭完成。在论证订立契约的必要性和设计契约订立后的政府设想方面,他们是不相同的。霍布斯从人性恶的、人与人是战争出发来论证建立契约的必要性。在他看来,每个人对于他人都是狼,而且充满仇恨、恐惧和互不信任;寻求和平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自然法则。为了确保和平及实施自然法,人民必须在他们之间共同达成一项契约,根据这项契约每个人都将其全部权力交给一个人或议会。他所设想的“利维坦”或“人间之神”具有至高无上和不受法律约束的权威,他所设想的政体是“开明专制”的政体。

同类推荐
  • 周国平尼采译著系列

    周国平尼采译著系列

    尼采代表作全集,探寻人生意义之书。哲学家周国平翻译并撰写长篇导读,准确、优美、流畅,带你读懂原著,走近真实的尼采——天才、狂人、世纪末孤独的漂泊者、20世纪最走红的哲学家。根本的问题只有一个:如何为本无意义的世界和人生,创造出一种最有说服力的意义来。《周国平尼采译著系列》收录《悲剧的诞生》《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教育何为?》《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偶像的黄昏》五部代表作品。
  •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是德国当代知名的思想史作家萨弗兰斯基的倾力之作。在德国广受欢迎,位居德国亚马逊分类榜榜首。启蒙思想的重大错误之一是低估了非理性力量的威力,在德国,启蒙运动早早孕生了一股反对自身的力量。针对启蒙运动的明晰,浪漫主义者倡导世人身上的狄俄尼索斯之力,用非理性来对抗阿波罗的理性及其带来的“异化的社会机械论”,浪漫主义延续了人类平衡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肉体与灵魂、理智与情感之冲突的努力,带来了一个文学、哲学和宗教融会一处的激情时代。但是,就像雅努斯的两张面孔,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思想运动结束后,在20世纪,带给德国的却是并不光彩的历史。“浪漫的”思维方式,作为德意志民族的性格要素,越出文学疆域,染上民族主义色彩,开始涉足政治,在“一战”期间变身为“钢铁浪漫主义”,将无数青年送上战场;在纳粹时期,浪漫主义又被再度利用,助纣了20世纪的政治大灾难。萨弗兰斯基在完整分梳德国浪漫主义脉络之时,并不以绵密的考证见长,却以通达的见识和宏阔的视野取胜。其表述感性酣畅,充满灵性,更贴近浪漫主义之生命的本体,以及浪漫主义作家之灵魂的此在,十分具有可读性。
  • 每天一堂哈佛哲学课

    每天一堂哈佛哲学课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哈佛大学自1636年建立以来,培养出了无数的大师级学者。他们在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与哈佛本身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种哈佛精神。哈佛精神告诉我们,智慧的力量是庞大无比的。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面临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要想让自己少走一点弯路,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 超越审美现代性:从文艺美学到政治美学

    超越审美现代性:从文艺美学到政治美学

    本书把本来意义上的美学称为“文艺美学”,它有着极其深厚的理论传统,令人崇敬,正如伟大艺术作品深深感动着每个人。本书对艺术的批判和对文艺美学的批判完全是一种先验的政治的理论思维的结果。同理,本书以中世纪艺术为范本所揭示的艺术的象征性和创造性,也是运用理论思维对艺术本质所做的一种“先验演绎”,与对中世纪艺术的历史性研究不在同一个界面上。早就有人把马克思学说的根本精神解读为一种美学,在本书所揭示的政治美学的意义上,马克思学说本质上必然是一种关于最美政制和最美人性何以可能的先验政治美学。
  • 趣味哲学

    趣味哲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热门推荐
  • 暗黑之门

    暗黑之门

    一场意外,苏笑穿越到了《裂土:黑暗之门》资料片开启后的第十个年头。坑爹的是,他竟然成为了一名亡灵。随后,亡灵女神、亡灵教师、亡灵警花接踵而来……苏笑在哭泣。更不能忍受的是,他还有个又老又丑,肥猪流的姐姐!“......争霸就从征服姐姐开始吧!”(诶?好像有哪里不对……)PS:书友群:125074628,欢迎各位大大!
  • 反向修真大魔王

    反向修真大魔王

    别人修真是为了长生不死,我反向修真是为了耗尽寿命!别人炼丹是为了增加功力,我反向炼丹是为了燃烧修为!别人炼器是为了天下无敌,我反向炼器是为了自爆魔体!且看一个憨批大魔王的传奇之路!
  • 甜蜜宠妻

    甜蜜宠妻

    她是个爱情至上的女子,从小时候开始就一心一意的爱着同一个男人,却没想到竟然在订婚典礼的现场,被发现原来这个男人早就跟她最好的姐妹劈腿,这果然是个防火,防盗,防闺蜜,小三盛行年代。就在她绝望透顶的时候,一个神秘男人的出现,却在悄悄改变她的人生,他向她伸出欲望的手掌,扬言道:“夫人,你既然睡了我,就理应对我负责,不然的话,就算是用卑鄙的手段,我也会将你锁在我身边!”他宠她无度,任凭她在外面胡作非为,都心甘情愿的帮她解决遇到的困难。她受宠若惊,却也在这种舒适的感觉中享受着,唯独,他偶尔会深情的凝望着她的脸,柔声问:“你真的不记得我了是不是?真可惜,唯独我对你记忆那么深。”
  • 风卷大陆

    风卷大陆

    一个身患千年一见之病的少年,看他如何,分卷大陆,纵横天地.......
  • 少爷威武

    少爷威武

    市井无赖陈小武,被带入亚洲最大的家族企业中假扮刚刚过世的大少爷,初来乍到爆笑连连,为了金钱与美女敢于挑战一切权威。可没过多久,他居然发现了何家大少隐藏致深的死亡秘密,面对无数压力,内忧外患,他该如何选择?是席卷美女金银跑路,不再过问世事。还是带领千疮百孔的家族企业踏碎困境,重新登上顶级巅峰。
  • 绝不能不穿马甲出门

    绝不能不穿马甲出门

    最近涂然引起了一小波扒马甲的热潮。事情是这样的……懂了么?不懂?那我再说一遍,事情是这样的……涂然,一个一穷二白的学生,一个没有家庭背景的孤儿,一个黑不溜秋的美人,一个……说多了都是平凡。问题是,有些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但涂然就不一样了,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又一套……涂然:钱在银行,我肯定穷啊!初来乍到也没想过带父母来,咱们离有点远啊,至于肤色,黑色不是很好看嘛,我可是我们村最好看的姑娘!霸总楮墨:我不配上简介么……作者:是的。
  • 江湖十三笑

    江湖十三笑

    姑娘可是在等人。是谁在说话。姑娘警惕的环视四周,眼前依旧是一片黑暗。
  • 绝世邪凰

    绝世邪凰

    她,是现代神秘的金牌杀手,却遭到亲人的背叛;他,是幻芸大陆冷酷无情的邪王。当他遇上她,又会上演一场怎样的你追我赶的闹剧!
  • 初夏惊魂

    初夏惊魂

    两年后,我的生活已进入正轨……两年前,我有个知己,叫夏嫣然……嫣然却抢走了俊拂……我伤心欲绝又怒火冲
  • 如意如意

    如意如意

    姓名:如意性别:女的(大概)年龄:万把十万岁(自己也不清楚)属性:石头(玉的)目标:找主人,找主人,还是找主人。如意:主人!不要随便摸人家啦!那里不行啦!主人:法器就得仔细摸才晓得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