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60200000032

第32章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用药

常见咳喘病的推荐用药

针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变应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推荐用药,包括西药、中成药、中药单方、中药复方。

急性支气管炎多采用以控制感染和止咳化痰为主的治疗方案。

西药

处方1控制感染,可选用下列药物之一

(1)青霉素类

阿莫西林:口服,每次0.5g,每日3次。

美洛西林:口服,每次0.4g,每日3次。

(2)头孢菌素类

头孢氨苄:口服,每次0.5g,每日3次。

头孢克洛:口服,每次0.25g,每日3次。

(3)大环内酯类

罗红霉素:口服,每次0.15g,每日2次。

处方2止咳化痰

(1)咳嗽较剧而无痰:可选用喷托维林:口服,成人每次25mg,5岁以下小儿每次6.25~12.5mg,均为每日2~3次。

(2)咳嗽剧烈影响睡眠时,可选用磷酸可待因:口服,每次15mg,睡前服用。

或溴己新(必嗽平):口服,每次8~16mg,每日3次。

(3)痰黏不易咳出:氨溴索:口服,每次30mg,每日3次。

或乙酰半胱氨酸:口服,600mg,每日1~2次。

或氨溴索:15mg 加于生理盐水30mL中静脉注射。

中成药

1.止嗽化痰颗粒剂口服,每次1包,每日3次。清肺化痰,止咳定喘。用于痰热蕴肺证或湿痰有化热之象者,症见咳嗽、痰多、黏稠或稠黄,咳吐不爽,口干而黏。

2.金杏煎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清肺祛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症见痰多气促、胸中满闷、口舌干燥者。

3.苓桂咳喘宁胶囊口服,每次1粒,每日3次。温肺散寒,化饮祛痰,止咳平喘。用于肺寒咳嗽,症见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者。

4.橘红丸口服,每次2丸,每日2次。用于肺热咳嗽,症见痰多气促,胸中满闷,口舌干燥者。

5.蛇胆陈皮液口服,每次10mL,每日3次。顺气、止咳、化痰。用于咳喘、痰多者。

中药单方

1.枇杷饮枇杷叶15g、前胡15g。蜜炙水煎取汁,每日1剂,饮服。化痰止咳,和胃降逆。用于风热咳嗽,症见痰多气促、胸中满闷、口舌干燥者。

2.矮地饮矮地茶20g、麻黄3g。鲜用或生用取汁,每日1剂,饮服。止咳祛痰。用于寒痰咳嗽,症见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者。

3.石膏饮 生石膏50g,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清泄肺热,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喘咳,症见痰多气促、胸中满闷、口舌干燥者。

4.杏仁饮 杏仁10g,捣碎水煎取汁,每日1剂,饮服。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嗽,症见痰多气促、胸中满闷、大便干燥者。

5.冬杏饮款冬花10g、杏仁10g。蜜炙水煎取汁,每日1剂,饮服。润肺行气,止咳化痰。用于治疗暴咳,症见咳嗽频剧、连声作呛、咽喉干痛者。

中药复方

1.清咽宁肺汤

【组成]杏仁10g 白茯苓10g 橘红10g 五味子5g 桔梗5g 炙甘草5g 桑白皮10g 知母10g 黄芩10g 麦门冬10g 石膏20g

【功能]清金降火。主治急性支气管炎,阳明热盛,症见咳嗽,气息粗促,痰多质黏或稠黄,咳吐不爽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来源]陈代斌,王纶按四时论治咳嗽思想评述,浙江中医杂志,2003,2.

2.止嗽散加减

【组成]防风10g 荆芥穗10g 杏仁10g 炙紫菀10g 款冬花10g 炙百部10g 炙麻黄10g 紫苏叶10g 陈皮10g 姜半夏10g 茯苓15g 太子参15g 炙甘草8g

【功能]疏风散寒,宣肺化痰。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属风寒袭肺,症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来源]程皖,韩明向教授祛风法治疗外感咳嗽经验,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19(2).

3.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组成]柴胡、前胡、桔梗、炙百部各10g 荆芥、防风、紫菀、桑白皮、青黛、海蛤壳各15g

【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属肝火犯肺,症见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咳之难出,量少质黏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来源]李素云,曹世宏教授辨治久咳的经验,四川中医,2003,21(14).

4.桑薄清宣汤

【组成]桑叶9g 薄荷6g 桔梗6g 炒枳壳6g 前胡6g 牛蒡子6g 生白芍6g 紫菀6g 川贝6g 甘草3g

【功能]疏风清肺,润燥止咳。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属风燥伤肺,症见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来源]张庆祥,肺主宣降与咳嗽证治——张珍玉教授治疗咳嗽经验探析,福建中医药,2001,32(2).

5.金沸草散

【组成]杏仁10g 茯苓10g 橘红10g 五味子5g 桔梗5g 炙甘草5g 麻黄5g 桂枝10g 半夏10g 干姜5g 防风10g

【功能]解表化痰。主治急性支气管炎,属冬季风寒外感者,症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痛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来源]陈代斌,王纶按四时论治咳嗽思想评述,浙江中医杂志,2003.

同类推荐
  • 婴幼儿乳品喂养228问

    婴幼儿乳品喂养228问

    全书共分六部分: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奶粉常识、辅食添加、问题奶粉的危害及附录。
  • 有效克服近视

    有效克服近视

    本书详细介绍了近视及近视眼的发生机制、治疗及近视眼镜的选配方法,着重介绍了近视及近视眼的预防措施,还从眼科临床角度解答了近视眼的一般知识和以新理论为指导介绍了近视眼的光学防治方法。本书没按章节,是独立的标题形式,全书结构活泼,内容通俗易懂,适合普通老百姓及近视患者阅读。
  • 高血压居家自疗手册

    高血压居家自疗手册

    本书提出了全新的“战压”理念和行动方案,即“认识→理解→接受→行动→坚持”,将饮食调养、科学运动、心理调适、合理用药、自我监测等综合战胜疾病的方式和方法。
  • 黄帝内经体质养生法

    黄帝内经体质养生法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成书中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中医体质理论的源头。本书作者杨力教授潜心研究《黄帝内经》27年,将人的体质分为生理体质和病理体质两种。生理体质有五类:热性、寒性、湿性、燥性、风性。病理体质主要有十类:阳虚型、阴虚型、气虚型、血虚型、痰湿型、湿热型、寒湿型、血瘀型、气郁型、风质型。每个人都可以从书中找到自己所对应的体质类型,进而采取最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她还呼吁人们要养好自己与生俱来的生理体质,这才是不生病的真谛。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腰酸背痛一扫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腰酸背痛一扫光

    书中内容介绍了作者多年精心收集的最齐全的腰酸背痛老偏方,经过医学证明是最安全、最有效、最实用的。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守护神之致命守护

    守护神之致命守护

    什么?重生?要不要再死一次?!当乔思慕接受重生事实,打算完成心愿后归隐了此一生,奈何总是那么事以愿违。当他遭遇背叛时,她站在他身旁说:“就算全世界背叛你我也会站在你背后背叛全世界!”当她知道自己爱上他时却退缩了!不料逃跑时被撞个正着,某人一把夺过行李箱,黑着脸说:“拿了我的东西想一走了之?”乔思慕:“……”拿他什么了一副要吃人的架势?【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主流穿越:侠女养成记

    主流穿越:侠女养成记

    一把砍柴刀也能纵横武林?一套“抽风”的拳法也能打遍天下?一个长相不“妖孽”的穿越女生也能风靡万千少侠?呃,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就是江湖!想知道侠女是怎样养成的?请关注文利新书《主流穿越:侠女养成记》。。。
  • 恶鬼的日记

    恶鬼的日记

    坠落进无线的黑暗,又恰好停落在这世间的繁华,我只想写下我看到的故事
  • 总裁的骗婚小娇妻

    总裁的骗婚小娇妻

    "开车""喂!你要带我去哪?"夏妍妍探头。"民政局。"
  • 梦灵云

    梦灵云

    一个强大的存在重伤垂死,依旧顽强的存活了下来,在云风镇逐渐恢复,走进了一个又一个漩涡之中。他又怎么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 不灭星王

    不灭星王

    有智商,有胆量,偶尔正义感爆棚,偶尔又喜欢捣鼓歪门邪道。带着一尊神叨叨的老魔王,藏着一只见钱眼开的大白象,还有一堆乱七八糟开销巨大的不靠谱道具。最重要的就是脖子上挂的一块星盘,只是这东西就是个烧能量的机器,着实叫人犯愁。杀人要偿命,骗死人不偿命,咱纵横星界,游走于各大势力,靠的是智商,拼的是脑容量,欺骗坏人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咱要做一名有追求的大忽悠。如果忽悠不成,当然还得依靠力量解决问题,简单粗暴,精神爽利。对了,这点您放心,咱实力可是杠杠滴。另外,咱修行的路数有点非主流,所以也要捣鼓点修行新理论,创新破难很有存在感。
  • 将军给爷爬

    将军给爷爬

    一个沉迷沉浸式游戏的沙雕女大学生,一场超乎想象的游戏,谎言,你的名字叫做女人。
  • 科学知识大课堂——趣味科学

    科学知识大课堂——趣味科学

    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发展的历程,领略科学丰富多彩的趣味,弘扬科学名家的丰功伟绩,学习科学家不懈的创新精神与无私的奉献精神,培养青少年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
  • 冥王祭之夜莫周邪

    冥王祭之夜莫周邪

    夜,不夜而思莫。莫,莫言公子周。周,周侯不再邪,邪,邪能生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