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26000000028

第28章 民间崇信与岁月风俗中的旅游文化(3)

要看到,龙凤的融合并不完全是在一团和气中完成的。其中既有文化交流中不同观念、习俗的和平影响,也有政治利害关系的相互利用,甚至有强权统治下的人为同化,等等。既有相互理解的温馨,也有难消隔膜的杀戮,这种现象最充分的证据就是改朝换代与龙凤交替被崇拜的历史。即使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禅让”,也是这种斗争与融合的具体表现。尧是崇拜龙的,为了示好崇凤族,将女儿嫁给舜,这是温馨的故事,但结果是被迫“禅让”,既温馨又苦涩,至少没有干戈相向,还在历史上留下美谈。不过尧的儿子丹朱想夺回政权,所受待遇就没有那么温馨了。禹如法炮制“禅让”故事,从舜手中夺了权,恢复了“龙”的天下。待启继位后,舜的女婿伯益想东山再起,恢复“凤”的天下,结果被启杀了头。可见龙凤两大集团在融合的历史中斗争也是激烈的。很多出土文物也反映了这种历史,如江陵马山一座楚墓出土的战国刺绣图,就是一只凤与二龙一虎的斗争,图中的凤英姿飒爽,似乎还占着优势。

到春秋战国时期,从民族心理来看,龙凤两大集团大致势均力敌。这时的图案中龙凤常常同时出现。秦王朝的专制政权建立,政治上确立了“凤”的绝对地位,但在广袤疆域上的民族心中并没有解决问题。汉朝取而代之后,明智地选择了融合,随着汉民族在民族融合中定型,龙凤终于和谐共存,成为汉民族的共同民族心理。只是因为汉家天下是崇龙族建立的,故龙占了排次之优,凤不得不处于雌伏地位。随着封建纲常的确立,龙凤文化也必须与之适应(到了北宋时期,龙凤开始分性),在强大的汉家王朝的统治下,又经过达400年的磨合,最终固定了这一格局。唐代武则天想改变之,没有成功。慈禧太后也想改变这一格局,重振凤威时,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尽头。

二、民间神灵信仰

民间信仰是广大老百姓的信仰。由于宗教理论家不想呆在民间,而小小老百姓也需要精神寄托,他们文化水平虽不高,但口传能力极强,于是他们有了自己的信仰和崇拜的神。他们的信仰自成一路,是不成体系的体系。他们的神灵也是很随意、很多的,包容性极强。他们的思想与意识看起来像宗教现象,可与宗教信仰不同;他们的行为像迷信,可又不完全是迷信。它体现的是一种民间文化、风俗,是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在民间最具有普遍意义的神灵崇拜。这些神灵大多是在西汉以后,尤其是唐宋以来发展起来的,并有一个从地方性到全国性的发展过程。

1.福神

福神是我国旅游中见到的最多的神祇之一,也是民间最喜爱的神。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春节来临时,在除旧迎新的声声爆竹中,代表吉祥如意的“福”字一夜之间就贴遍了神州大地,可见“福”在中国民间文化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百姓千百年来对生活渴求的至高境界。所谓“福”,按汉代《说文解字》的权威解释是:“福,佑也”。所谓“佑”,即“助也”。生活能得到某种安适的庇护与保障,在古人看来就是福。人们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时不期望着有“福”,于是就有了“佑、禄、

、祥、祉、祚”等不同场合的文字表达。这些丰富的表达在《说文解字》中都被解释为“福也”。人们渴望“福”,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就是礼拜、祈祷。许慎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祷,告事求福也”。看来向神灵祈福的做法很有些年头了,但又是什么时候人们将这种泛神祈福转变为对专门神的祈祷,最终演变成家家户户贴“福”字的风俗呢?又是谁被百姓推上了福神的神坛呢?

民间认为福神就是道州的阳城老爷。据正史《唐书》记载:阳城字亢宗,唐代定州北平人,后搬迁到陕州夏县。德宗年间(780~805年),阳城在朝廷任谏议大夫。他生性耿直,直言敢谏,尤其对宦官专权的腐败政治非常不满,因此在朝廷不吃香,最终因弹劾奸相裴延龄,遭小人暗算,惹怒龙颜,被贬官降职,赶出京城到蛮荒的道州去当刺史。其他古籍也记载说,好在阳城心胸开阔,早把官场看透了,道不合不与为谋,遭贬后并不留恋京城,打点起行装上了路。行了一月有余,进入湖北襄阳地界时,一天驻宿驿馆,夜里有五位童颜鹤发的老者来探望他,说是受道州乡亲们的委托前来迎驾。谈话间,希望阳城老爷到任后多为道州百姓做点好事。阳城见淳朴的道州乡亲不远千里来迎接,很受感动,殷殷期望又激起了他的一腔热血,有心到任后为百姓多做点实事。为了今后还能向五老讨教,便问他们家居何处?五老回答说,就在道州城外西北五里处。阳城为感谢五老的远迎深情,送他们各一匹彩帛,还说自己偶感小疾,将息两日即行,请五老先回。

阳城到任后,忙了些日子,当安顿料理差不多时,便又想到了五位老者,要去寻访他们。可人们告诉他城外西北五里并无人居,只有一口五龙潭。阳城不信,执意寻去,结果到了所寻之地,只见一座小山坡,坡下是一口大水潭,除了莫测深水,峥嵘怪石,并无人烟。阳城正在疑惑,突然看见潭边草地上丢有五匹彩帛,捡起一看,正是自己送给那五位老者的,他顿时醒悟,五位老者原来是这里的神仙,神仙在点化他:做官要为民做主。此后,阳城谨记五老的嘱托,勤政爱民,为道州百姓造福。时值唐王朝日趋腐败,天子耽于声色犬马,地方官吏投其所好,争相贡献。道州官吏别出心裁,搜罗民间侏儒送到京城去作贡品,呼之为“矮奴”,供皇亲贵戚们狎玩。皇上一高兴,就将矮奴之贡列为定制。恶例一开,年年索贡,道州侏儒被搜寻殆尽,地方官吏就残酷地将民间孩子从小弄残致矮以作贡品。阳城到任后见当作贡品送京的矮奴与父母生离死别,哀号震天,惨不忍睹,认为这种地方官邀宠的上贡是伤天害理,决心革除这一恶例。年岁将尽,朝廷又多次下令催贡。阳城冒着丢官风险,直接上书德宗皇帝说:“臣按五典之书,任土贡,贡有不贡无。道州水土所出,只有矮民,无矮奴也。”还说:“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贡。”义正词严,有典有据,有情有理,问得德宗皇帝哑口无言,只得罢了“道州任土贡”。道州因年年进贡“矮奴”而残害儿童的虐政自此结束,道州百姓闻之视为福音,奔走相告,欢欣雀跃。当时道州百姓负担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阳城任职期间,不忍盘剥百姓。为了让民休养生息,他继续不断上奏朝廷请减赋税,份份为民请命的奏折椎心泣血。同时他还要求手下的衙役们体恤民艰,对穷困者的税赋能减的减,该免的免,不可强夺逼催。由于完成不了朝廷的赋税任务,他多次受到上司的斥责,皇上也觉得他不识时务。在坚催厉逼的重重压力下,阳城又不忍用百姓的血泪来保自己的乌纱,终于在一天早上,他将州官大印连同官帽一起挂在衙门大堂上,带着妻小悄然离开了道州,从此不再为官。

消息传到朝廷,不少有良知的人为之叹息,连当朝达官韩愈、大诗人白居易等也对阳城的善政和勇气十分敬佩。韩愈说:“道州守阳公贤也。”白居易则专门作了一首《道州民》的诗,真实地反映了道州百姓受阳城之惠的感激之情:“一自阳城来守郡……民到如今受其赐,欲说使君先下泪,仍恐儿孙忘使君,生男多以阳为字”。道州百姓确实从心底里爱戴阳城,他们不但在给新生孩子取名时多用阳字来纪念他,还认为这种能给百姓福祐的清官是天上派下来的神,于是家家户户都将阳城之名供奉在神龛上尊为“福神”,世世代代供奉。据史载,宋朝以后,天下士庶黎民皆绘像敬之,渐成民俗。经过由名字到画像再到只写“福”字的供奉形式,阳城也就由道州本土福神逐渐成了全国百姓崇奉的福神。每逢新春佳节,人们就大书福字,粘门悬壁,希望能致福迎祥。福,也就成了百姓生活中最美好的愿望。

2.财神

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这个道太深奥,太难于理解,民间老百姓就选择了一个最便捷、最合法也最心安理得的取财方式,这就是供奉财神,希望得到财神的保佑而发财,于是有了对财神的崇拜与信仰。而具体的财神,则因时、因地、因民族的不同有很大区别。在汉族地区最常见的是赵公明。

赵公明出身于道教神祇,有人说他是终南山人,自秦时就避世山中,精修成道,成为天神。他最早出现于晋朝干宝的《搜神记》中,是督鬼取人命的将军。在梁朝陶弘景《真诰》中,把他称作土下冢中直气五方神,属于冥神、瘟神一类。隋唐时,民间一直视其为五瘟神之一。直到明代,《列仙全传》中还把他说成是八部鬼帅,不但不给人们带来好处,还暴杀人民。不过,也正是在这时,他的形象开始发生了变化,说他在终南山得道后,被天帝派去协助张天师在龙虎关炼丹。因守护丹炉有功,封正一玄坛元帅,所以民间又称他为赵公元帅。其画像是脸黑而浓须,戴铁帽,执铁鞭,骑黑虎;本事是驱雷御电、呼风唤雨,更重要的是能除瘟免灾,买卖求财,使之宜利。而在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他是峨眉山仙人,帮助商纣王与姜子牙作对,被姜子牙作法射死,但在最后封神时,又被姜子牙封作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下辖招宝天尊、的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因此,他的身价在民间顿时倍增,被封为财神。明代小说故事发达,于是有人另为赵公明编了身世,说他姓赵名朗字公明,是三国时赵子龙的弟弟。还有人说他是回族,缘于“波斯胡寻宝”,善于做生意。回族不食猪肉,故祭祀财神多用牛羊肉。

除赵公明外,民间还有崇拜五显、五通、五圣、五路神、利市仙官、金元大总管或七总管等为财神的。

此外,财神还有文武之说:比干是文财神,关帝是武财神。还有将财神绘为夫妻像的,称财务、财母。更有的说财神是宋人羡慕宰相蔡京有钱而视其为财神,以他的生日正月初五为祭财神日。后来蔡京被贬死,人们才换了皇帝的赵姓。

3.灶神

上自天子,下至庶民,都要吃饭。而在自然经济时代,做饭离不开灶,且家家户户都如此,于是人们对灶肃然起敬,认定必有灶神,也有称之为灶君、灶王的,它是中国民间信仰中最普遍的神之一。其起源比较复杂,最初见于《礼记·祭法》:“(王)立七祀,曰司命,日中霤,曰国门,曰泰厉,曰户,曰灶。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可见,先秦时灶神就很有地位了,是保佑人们饮食起居的七神之一。但他是什么出身,说法不一。一种认为他是炎帝、祝融等火神,《淮南子》《古周礼说》《说文解字》皆持此说。另一种认为是老妇,祭祀灶神是为了报先炊之德,持此说的有《礼记》《风俗通义·祀典》等。

汉以前,人们崇拜灶神是出于对火的崇拜,具有自然神崇拜的性质。但汉以后,对灶神的自然神崇拜转化为社会神崇拜,灶神的职责也发生了变化。他不仅仅以火的性能掌握人们的饮食,更掌握着人们的寿夭祸福。因为他作为天帝的督使,下为地精,虽是居一家一户中之小神,但他负责视察这一家的功过,以便向天帝报告,所以全家老少最秘密的事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谁也不敢得罪他。《太平御览》《抱朴子》等都说:“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酉阳杂俎》说得更精确“:己丑日,日出卯时上天,禺中下行署,此日祭得福。”所以,人们都会在灶神升天日祭祀他。也许每个月往返奔波于天上人间太辛苦,宋以后改为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为灶神上天言事日。一般北方是二十三,南方是二十四,也有“官三,民四,蛋五”说,即官府在二十三日、民间在二十四日、水上蛋民则在二十五日祭灶神。所以这一天国人都特别殷勤地祭祀他,有的请僧道看经,备果酒,贴灶马送神。为了让灶王在天帝面前多讲家人的好话,少讲丑话,现实的老百姓还将人间官场惯用的手法运用于祭祀中。有的将酒糟抹于灶门上,谓之醉司命;有的则将饴糖抹在灶神像的嘴巴上,并对他讲无数奉承的话,好让这位天帝派往人间的全权检察官回天庭时讲出话来都是甜甜蜜蜜的,至少嘴巴被饴糖粘住不能讲怪话了。“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这是一般老百姓对灶神的共同要求。灶神上天述职后,一般在正月初一或初三返回人间,于是人们又在这天迎接灶神,即仪式后贴上新的灶神画像。更有虔诚的,一月两次对“一家之主”的司命灶君供奉。近代灶神的面貌被绘成黑面长须,其实,西晋人说“灶神,其状如美女”“,著赤衣”。到后来又说他“衣黄衣,披发”。现在常见的灶神是头戴礼冠,身着朝服,旁边常有一女像,据说是灶王奶奶(有时是两个女像,郭丁香和李海棠)。

至于灶神的名字,也是五花八门。《庄子》说灶神叫“髻”,《史记·索隐》说是“诰”,《荆楚岁时记》则说灶神名“苏吉利”。《后汉书·阴识传》赞成“灶神名禅字子郭”。《酉阳杂俎》却认为灶神“名隗”,又说“姓张,名单,字子郭”,还说“名壤子”。

还有的认为灶神苏吉利的妻子姓王,名博颊。有的说张单的妻子字卿吉,或卿忌。也有的说灶神夫妻共生了6个闺女,名字都叫察治。还说灶神属下有36神。现在民间普遍认可的是《酉阳杂俎》之说,灶神姓张名单(禅),夫人字卿忌。

4.门神

门神也是中国民间崇拜的最普遍的神之一。因为门户主出入,生活中无时不与之相关,除了吃饭,就是出门而作,入户而息。所以《礼记》规定:“凡士以上各阶层必须祀门,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可见门神与灶神是处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的。

同类推荐
  •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是中国西北省份——甘肃省最具魅力的地方之一。这里是全国唯一的保安族聚居地,中国“彩陶王”的出土地、“大禹治水之极地”、“自然生态旅游的乐园”、“中国花椒之乡”、“中国民歌(花儿)采录地”,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资源物产,勤劳淳朴的父老乡亲。
  • 乡村之旅

    乡村之旅

    乡村是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生息的地方。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乡村自然资源和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中国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古代的村落建筑、真实的民俗风情、悠久的农耕文化、古朴的村庄作坊、原始的劳作形态,在乡村地域上形成了“古、始、真、土”的独特景观。
  • 《尤利西斯》文体研究

    《尤利西斯》文体研究

    本书通过对《尤利西斯》文体演变这一较为关键问题加以探讨,尤其是对小说中重要章节的文体演变进行研究,从另一个侧面剖析乔伊斯对小说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与创新,较为全面地考察《尤利西斯》与其它艺术间的关系,以期对文体实验有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
  • 影响中国文化的十大经典

    影响中国文化的十大经典

    文化中国的生成、演化与中国经典紧密相连,以儒释道三教为中心的经典,对中国文化的品格和品性,对中国文化的形态,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样式等,均起到铸造性作用。要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必须深入了解中国经典。
  • 世界音乐与舞蹈历史纵横谈

    世界音乐与舞蹈历史纵横谈

    本书从古代文明、世界宗教、探索与发现、科学与技术、医学、古代武器与战争等若干方面,介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文字简洁,集知识性与科学性于一身,体例编排得当,每一部分的知识形成系统、科学的有机整体,方便读者高效、全面地获得相应知识储备。
热门推荐
  • 我家剑灵萝莉脑子有坑

    我家剑灵萝莉脑子有坑

    上古仙剑,应召而来,我问你,你就是我的坐骑了吗?
  • 夏夜晚风中

    夏夜晚风中

    一次公司酒会上,蒋睿之重遇王涣,是再续前缘还是来斩断不甘?
  • 冥域龙刃

    冥域龙刃

    英雄和神,如何势不两立?源大陆,究竟因何而分裂成哈里拉和诺亚两块碎片?这片大陆,曾经经历过怎样的创伤磨难?冥域征服者为何要毁灭世界?龙刃守护者和混沌守护者又凭何捍卫和平?命运舞者最终能否复苏?一切尽在上古世纪前传冥域龙刃!英雄史诗,神灵篇章,敬请期待!!!
  • 倾爱之非你不可

    倾爱之非你不可

    她,本以为那人的走,她这一生便再不会爱上一个人,或是再也找不到一个爱自己一样的他。八年后,她看似从那场伤痛之中走出来了,已27了的她,依旧逃不掉家人安排的相亲,在姐妹的帮助下逃避了一场又一场的相亲,最终却是没有逃得过一个将他记了四年的人,而这时候,她小时候她苦苦恋着的邻家哥哥也回来了,却对她也有着不同一般的人的依赖,她能淡忘那个因她而走的人,而去接受别人吗?亦或是孤寂的心,在不经意间也开始颤抖,寻求温暖了。且看《非你不可》的讲诉一个关于她的非你不可吧!
  • 向星而行

    向星而行

    一个自认为到达了顶点的文明。文明几乎到达了顶点,拥有一切,又好像什么都不曾拥有,这时,文明最大的敌人只有一个--孤独,拥有永恒的生命,可在时间面前,一切都会渐渐地消逝。他们决定自杀,在一个宇宙诞生之时,他们终结了自己生命。一个新的宇宙诞生,他们的文明遗址在无数个宇宙中穿梭着。这是一个关于19多万年之后的关于文明之间的故事,以写人类文明为主。本作者第一次写书,写的也不是很好,整体偏硬核一些,但由于作者能力有限,难免会出现纰漏,希望大家多多指正。(简介写的比较生硬,建议直接看正文。)
  • 婚久不言爱

    婚久不言爱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郦颜清这辈子最想重来的事就是:第一,那晚没有经过那条小巷;第二,坚持将路家独子送进监狱;第三,她宁可孤独终老也不要嫁入路家豪门;豪门到底是什么?郦颜清:围城and炼狱;郦颜清你呢?天使or魔鬼?郦颜清:重走老路便是无路可走;郦颜清你根本在逃避,豪门本无错,错的是人......
  • 北斗帝尊黑袍

    北斗帝尊黑袍

    那一年,苦命少年为求仙路舍身忘命徒手攀爬通天峰...又一年,无敌的天庭之主聚天庭气运于一身逆天飞仙,天劫至,天庭崩,天帝陨,徒留万古悲名...这一年,平凡少年川页偶获奇异玉牌,从此开启了他的飞仙之旅...
  • 周易江湖:趣说《周易》的技法与实例

    周易江湖:趣说《周易》的技法与实例

    《周易》是出了名的扑朔迷离、晦涩难懂,那么,古人是怎么读《周易》的呢?是怎么用《周易》的呢?本书从考察最贴近《周易》诞生时代的历史文献入手,详细讲解《左传》里的丰富卦例,再和曲折离奇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叙述是有趣的,讲解是易懂的,史料是扎实的,分析和启发是可以让你当成智力游戏一样来玩的。
  • 你若不寻,我便来寻

    你若不寻,我便来寻

    世人只知明朝云南木府,谁又知道南安朝云南王府这段历史呢?这是一个被历史遗忘的古老国都。它的身上有着最奇异的色彩,云江巫蛊、姜道墓,一切的探险,只为找到木王冢。而故事也从穿越回来的夏橙萱身上开始讲起。【作者提醒】文文内容纯属虚构。
  • 时空中旅行者

    时空中旅行者

    所谓的时间,所谓的过去,不过是一次次改变与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