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投资智慧非常简单,可以概括为:明白自己需求的投资规划,让自己有信心持有,等待收获的季节。站对地方的投资,能让投资事半功倍。投资就是这么简单。巴菲特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投资只有简单的才更易懂,更易于掌控。
简单才是成功之道
巴菲特曾说过,华尔街的那些学者们,就像手里拿着锤子技痒的人,看到哪儿都像是有一只钉子,都要敲一下。实际上真正的投资大师是不会这么折腾的。投资中的许多事情,有时远比他们想象的要简单得多。简单才是成功之道。
英国思想家以赛亚·伯林将人类分为两种:一种为狐狸,一种为刺猬。狐狸总是追求很多目标,可因为精力有限,却没有自己最擅长的。刺猬的目标则简单多了,由于它日积月累地朝一个目标发展,最后自然练就了一套特殊的本领。这就是商场上所谓的刺猬理念。目前,像伯克希尔·哈撒韦、微软、英特尔等这样的大公司都是采用刺猬理念来管理公司的。他们的口号是:将一切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越简单,越能成功!
做到简单,就是不简单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一夜暴富”的心理,一天到晚地想着买哪支股票,到处询问哪只股票好,手头的股票要不要抛等等,从而难以逃离这种投资赚钱的怪圈。其实,不仅是你,大部分的人都不知将来哪只股票会涨得更多些。只要你有心,市场上到处可能发现8%~10%收益率的机会,但是许多股民却不屑于这种稳健的小收益,他们总想经过一通折腾迅速吃成个胖子,结果到头来反而适得其反。
观察我们身边的股民,大部分是很勤劳的人。比如,有些人每天上班也不忘关注行情,还不时打电话与人探讨。到家要听股评,看证券版,分析K线,不光影响了正常的工作休息,也使自己的心情随着股市上下波动。虽然如此,一轮牛熊转换下来,还是没赚钱。巴菲特认为,这样的人因为总试图要抓住每一个领域的每一次机会,不停地将财富从这边倒到那边,但事实证明,他们最终只能像猴子掰苞谷的寓言一样,一样都没抓住。巴菲特认为:不停地更换是件最耗成本的事,频繁交易侵蚀收益。
我们也可以发现,有些人在投资股票时心态平和,看起来不常出手,空闲时间多用来阅读、思考、运动和修身养性,就连电脑中的股票软件也很少看。他们不知K线中各种所谓的组合,也很少关注各种细枝末节,似乎只是关心一些与投资股票无关的国家大事和生活中的闲情逸致,然而长期下来,这些人却取得了超越“勤劳”的那群人的收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真正掌握了投资的智慧。投资股票的关键是做出一种长远的规划,并坚持执行下去。当然了,这种规划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做出来的,必须是正确的。投资高手都明白,过分频繁的交易会侵蚀收益。这个道理不仅在股票交易中适用,在其他理财领域也能够发挥不错的作用。如你有份不错的高薪工作,没必要非要学别人在风险较大的投资领域折腾。因为比起投资你更擅长本职工作,在当前金融危机下能守住这份工作,把它做得更好才是首要任务。
其实,投资股票是非常简单的,巴菲特的整个投资智慧简单到:认准了投资对象,就长期地坚持下去,你就成功了。
巴菲特的投资智慧:不折腾
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越来越多的人都加入了炒股的大军中。如果他们也想在股市中稳赚利益,那么就不妨将巴菲特的投资智慧变为自己的投资智慧。
对于全球的投资者来说,每年“股神”沃伦·巴菲特麾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举行的股东大会,是一个学习投资理念不容错过的好机会,因为从这里总是可以传递出不少的关于投资的重要信息。有一年5月初,在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公司董事长沃伦·巴菲特和副董事长查理·芒格,与股东们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交流。巴菲特表示,不要试图在股市“落地”的时候进行投资。应该做一些合理的分析,价格是一种游戏,逢低买入的时候,不要过分考虑价格因素,防止通货膨胀最好的办法就是“赚钱能力”。其实,他就是在提醒广大的投资者,日常投资在节流的同时,更要懂得开源。
近日,内地富豪在海外市场上遭遇“富豪杀手”——Accumulator的新闻,即累积期权,成为百姓茶余饭后讨论的理财话题。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但是,有些久经沙场的精明投资者因为被利益蒙蔽了双眼,而做出了错误的选择,结果后悔莫及。其实,不仅是累积期权,还有许多理财产品从设计上非常复杂,许多人虽然也做足了“功课”,但最终仍可能会“颗粒无收”。所以,如果你想在投资股票上不折腾的话,不妨记住巴菲特曾经说过的:你懂就去投资,不懂就不要去投资。
在投资股票的时候,许多人一遇到市场调整,就慌忙买进卖出。频繁地进进出出,一年到头不但弄得身心疲惫,而且收益不大。
巴菲特非常反对短线交易,认为那只是浪费时间及金钱的行为而已,而且会影响到操作绩效,影响身体。巴菲特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如果你没有把握能够持有10年的话,那就连10分钟都不必考虑持有。”此话完全道出了投资股票不折腾的真谛:日常投资不要轻易出手,一旦出手就要坚持自己的看法。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真正的事业成功并非是成功者有多高的水平,而是他们善于把事情简单化,更善于把复杂的事情做到简单,直至他们能够完全控制,能够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直到取得最后的成功。
无论是投资,还是做其他的事情都是如此。比如一种产品,判断其好坏关键在于质量,其次才是价格。如何来保证品质呢?不是依靠高科技,而是依靠简单。因为只有简单的才是能够控制的,简单化是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确保高品质的最佳办法。
做人要简单,做事更要简单,简单才能复制,才能做大!麦当劳为什么能成为世界500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产品简单,装修风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准都一样,都能够100%的复制,容易形成产业化。一句话,就是简单!再反观中餐中的八大菜系,虽然也非常有名,但是由于过于复杂,所以很难复制,很难做大,更不易产业化。
总而言之,记住:折腾绝不是投资,投资绝不能折腾,否则只能让自己在财富分配中处于劣势,让自己的财富“雪球”越滚越小。
吃透巴菲特
巴菲特的投资智慧非常简单,可以概括为:明白自己需求的投资规划,让自己有信心持有,等待收获的季节。站对地方的投资,能让投资事半功倍。投资就是这么简单。
巴菲特不折腾的投资,是明确方向的,是简单的。要做好一件事情的基础就是把事情做简单,因为只有简单的事情才是能够控制的!巴菲特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投资只有简单的才更易懂,更易于掌控。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会懂得许多内地富豪折戟复杂的海外理财产品的原因,更会了解一些成功的投资理财大师坚决不投过分复杂的金融衍生品的理由了。
成功的事物就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成功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地做到成功为止。投资股票同样如此。
投资机会就在你的身边
巴菲特认为,按常规的思维考虑目前的投资,可能会出现一些判断失误。不可否认,投资中需要人们坚守一些规则与铁律,但是,求变也应当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尽管我们能对市场做出更长远的预测,但是这对于交易而言,并不是必须的,你可以在黑暗中手拿电筒走的足够远。其实投资之道就在于,重视现在。既能高瞻远瞩,也能心细如丝。危机中本身就孕育着机会,悲观和恐慌带不来利润。去寻找,才会发现机会就在你身边!
从身边寻找投资对象
巴菲特,一位令无数投资者顶礼膜拜的投资大师,他的投资念和选股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关键就是去挖掘别人没有发现的价值。如何挖掘别人没有发现的价值呢?那就是从我们的身边寻找投资的对象和机会。
生活中的一些司空见惯的小事,有时候往往蕴藏着意想不到的投资机会。被人称为“市盈率鼻”的美国价值派投资大师约翰·奈夫,在讲到自己的投资经历时,说过一件事情:当时,他在分析一家名为“布林顿外套”的折扣连锁公司的股票,请求妻子和女儿去做实地调查。在母女两人调查回来时,她们竟然一次买回了三件外套,并称赞那家公司的商品物美价廉。听了她们的讲述后,约翰·奈夫果断地买下了50万股该公司的股票,日后竟然真的如他意料的那样——这些股票大涨,让他狠狠地赚了一笔。
美国最成功的基金管理人彼得·林奇的投资灵感也是经常来自于他的女儿与老婆。她们喜欢什么吃什么食品,喜欢穿什么丝袜,喜欢用什么化妆品,那么该产品的生产商往往会成为林奇的投资目标,而且效果非常地棒。
其实,像这种通过身边小事而发现投资机会的案例,在大师们的投资生涯中并不鲜见。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许多人报怨自己买不到好股票,没有内幕消息,没有操盘技艺,没有专业知识,表面上来看,这对于一个普通投资者来说,真是够倒霉的了。可是,机会总是青睐有心人的,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发现身边的投资机会并非难事。有位诗人曾经说过:“世界上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们总是从这个那个基金的未来可能发展趋势,甚至于从别人会买什么股票中,来决定自己是否购买,结果往往是直到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涨得最高的,赚得最多的股票就是在我们的身边:它或者是你平日里青睐的品牌,或许是某个亲戚朋友供职的单位,甚至就是你每天上下班都会路过的那个不起眼的公司……
一天,一个股票投资者在某个公司的股东大会上认识了一个人,那个人长期重仓持有赣粤高速,招行和平安,并解释了为什么介入它们:“我老家是江西,我住在深圳,经常坐长途汽车,看到这条高速路上的车流越来越多,所以我就买了赣粤高速。有一次在马路边看到一个银行在摆摊子推销信用卡,心想奇怪,银行不是都高高在上的么?怎么会在路边设宣传摊子?一看原来是招商银行。信用卡也不难办。于是填了申请资料。后来随着对招行服务的使用和认识加深,就买了招行的股票。买平安更简单了,我家的保险就是平安的。”
其实,很多时候投资机会就在身边,只是看自己有没有这个细致的观察力和心思。比如,留心观察身边朋友们的喜好,他们喜欢吃什么食品,喝什么酒,上哪儿旅游……往往投资机会就会被你发现:孩子们喜欢吃双汇牌火腿肠,你可以投资双汇发展;喝饮料喜欢选王老吉,你可以投资广州药业;朋友们都喜欢去丽江玩,你可以投资丽江旅游;喜欢吃康师傅方便面,你可以投资康师傅控股;喜欢聊QQ,你可以投资腾讯控股,等等。其实,投资就是这么简单,它并不一定就需要你有很高深的专业知识。只需要用心去感受、体会周围的变化,你就可能会有较大的收获。
市场永远处在一个信息不对称中,如果单从行业分析和公司调研来看,那么,这对一些普通的中小散户来说,他们始终处于信息劣势。从日常生活中身边的小事、细节中,来发现基金经理所没有注意到的价值增长点,才能走在基金的前面,让那些后知后觉的机构投资者们为自己“抬轿子”。但是,这看似容易,做起来却不易。因为它需要你把持住短线投机的诱惑,静下心来进行长期观察和跟踪,而投资大师巴菲特也不过如此罢了。
培养自己发现商业的眼光
巴菲特认为,只有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投资才能掌握主动权。其实,从另一个方面说,也就是要培养自己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商业的眼光。
从众多的行业中逃选出一个或者几个好的公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里,巴菲特将告诉你一个非常简单的挑选股票的好方法:从身边找投资的机会。巴菲特说:不要投资你不熟悉的股票。换句话说就是投资你熟悉的股票,而你所处的行业应该就是你最熟悉的。而巴菲特在投资时,也的确是这么做的——绝不投资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如果你是一家医院里的医生,那么对于医药类的公司应该很熟悉,什么药效果好,什么药销量好,人们经常服用什么药……相信这些问题,你心里应该是非常清楚的。那么,你就可以通过对这些药产生兴趣进而到对公司发生兴趣,从中发现投资机会;
如果你在一家证券公司做事,那么,你所在公司的营业部从门可罗雀到人满为患这个过程你也应该很清楚,你应该可以从中想到手续费的增加会导致公司收益的增加……由此,你将会产生对证券公司进行研究的兴趣;
如果你是一名汽车销售人员,当你发现汽车的销量开始越来越大时,你可以从中发现汽车行业的快速增长,并对相关公司进行研究;
如果你在一家外贸公司做事,当人民币升值时,你将可以想到它能给哪些行业带来好处,由此你会对这些行业进行研究,进而找出龙头企业;
如果你是一名房产销售人员,当你发现房价上涨,购房人数增多,你会由此对房地产公司进行研究。
也许你所在的公司没有上市,没关系,你应该知道你最大的竞争对手或是行业领导者,凭借你对本行业的熟悉,分析这些公司应该比较容易。
也许你没工作,对任何行业都不熟悉,也没关系,你照样可以从生活中发现机会。在逢年过年、走亲戚串门时,你有没有发现人们开始带一箱箱的牛奶了?牛奶销量增加了,利润也会跟着上涨,这就是机会;走在大街上,你有没有发现私家车的数量开始增多,牌照上的字母越来越大?这也里面也蕴含着投资机会;在和朋友外出就餐时,你有没有发现饭店里原来某个牌子饮料的促销小姐换成了另一个牌子,而你喝那个牌子的饮料次数也越来越多,感觉那个牌子的味道其实也相当不错……细心一点,身边到处都是投资的机会。
伟大的投资家向来善于从身边发现投资机会,巴菲特尤其如此。所以,不要忽视你身边的机会,多用点心,用投资的视角去看生活中的事会让你有很多发现,并且会受益匪浅。
吃透巴菲特
投资机会就在身边,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向巴菲特学习,做生活中的一个有心人,善于从身边发现投资的机会。
巴菲特告诉我们,只要有心了,很容易就能找到好公司的。有时,在你发现在这个公司的时候,可能基金分析师都没有注意到。于是,在经过仔细研究决定购买后你会获得低价买入的机会,而且你也做了分析师同样也会做的工作:研究产品。
成功的投资大师大都善于从身边发现投资的机会。让我们从现在起,做生活中的一个有心人。
做到眼中无股,心中无股
股市上的人都想踏上财富的巨轮,插上金钱的翅膀乘风破浪,可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却寥寥无几,无数的人都被打入了万劫不复之地。股市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但风险却始终阻挡不了股民们奋勇向“钱”。如今,随着红线、绿线的波澜起伏,随着阿拉伯数字的上下跳动,很多人都神魂颠倒,陷入里面而不能自拔,最终,多彩的人生就只剩下了单一的股票。
其实,明智者既不会为股市所困,也不为股票所累,他们遵循“眼中无股,心中无股”的原则。心中一旦无股,就不会再为股票而提心吊胆。但要做到心中无股,就需要极大的定力。在绝对把握的确定性之下,即便是跌停,一天损失很多,也要承受得住。有人曾说:“任何股票都有差价可做,但那并不是我们做的,不然,钱都让你一个人赚去了。”“眼中无股,心中无股”,这是一种境界,换而言之,就是一种心态。但现在,持这种心态的人不多,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就更少了。
若要做到眼中无股,心中无股,就要做到:不看股价,不想股价。巴菲特的投资业绩之所以能够如此出众,正是因为他做到了这一点。
不看股价,眼中无股
众所周知,股民们每天看的最多的无非就是股价行情,有些人看行情痴迷到打架的程度;有些人甚至由此染上股瘾,他们一天到晚都看行情,一旦看不到,就会非常着急,害怕耽误自己挣钱;也有些人因此而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某大公司总经理说:“现在的办公室是人人上班看行情、炒股票,办公室都变成了营业部。下午3点收盘前,大家都是尽量不出差,不见客户,以免看不到行情,做不成股票。”这么多散户天天都这样痴迷于看行情,那么,管理着相当于几百亿、几千亿美元巨额资金的巴菲特,每天是如何看股票行情的呢?
1989年,麦哲伦基金是美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一次,公司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想要专程去拜访巴菲特,想看一看他是怎样做投资的。到达后,彼得·林奇惊讶地发现,巴菲特的公司并不是在繁华的纽约华尔街,而是在美国中部的一个小城市:奥马哈。那个城市的人口仅有40万,相当于我国中部一个小县城。更让彼得·林奇意想不到的是,巴菲特所管理的资产规模比他大得多,而且在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上,巴菲特的公司规模比中国石化还要大,但公司总部的员工却少得很,仅有11个员工。
随后,彼得·林奇来到巴菲特的办公室,推门一看,发现房间并不大,只有20多平米,左边是一排书架,右边是几个文件柜,里面装满了上市公司年报等资料。站在办公室里,彼得·林奇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尤为不解地问道:“巴菲特先生,你的办公室里怎么没有电脑,难道你从不看行情吗?”巴菲特笑了笑说:“我向来都不关心股价的走势,我觉得没有必要去关心,有些时候,它或许会妨碍我做出正确的选择。”彼得·林奇听后直摇头:“真是没想到啊,你管理着上千亿美元的资金,竟然不用电脑,不看行情。”
或许有人会感到疑惑:在买卖股票的时候,巴菲特总要看一下股价吧。当然,他要看股价,不过只是在每天看报纸的时候顺便看看收盘价,仅此而已。他从来都不会天天盯着行情看,当看准一只股票后,就会打电话告诉证劵公司的经纪人:在什么价位以下买多少,直到买到他渴望得到的目标数量为止。
事实上,对于任何事物来说,看得越紧,反而表明你越不放心,越没有把握。对孩子时时看着,肯定就是你对其放心不下,怕他贪玩,不写作业;对丈夫(妻子)时时看着,肯定是你怕他移情别恋;对股票时时看着,肯定是你怕股价突然大跌……巴菲特之所以能够一天到晚都不看股价,原因就在于他对自己买的股票非常放心,放心到可以持有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的好股票,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剃须刀生产企业——吉列公司、世界上最大的饮料生产企业——可口可乐公司、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保险公司——CEICO公司、美国最有政治影响力的报纸——《华盛顿邮报》。
如果你需要养一个让你放心的孩子,需要找一个让你放心的丈夫(妻子),就需学习巴菲特,买一个让你放心的股票,既不用天天去看,又不用为涨跌担忧,只有这样,才能吃得香,睡得着,因为你已经对公司充满了信心。“不看股价,眼中无股”就是股神巴菲特的成功之处。
不想股价,心中无股
作为股民,平时想的最多的无疑就是股价,想未来的股价会涨还是会跌。但凡买过股票的人都知道,买卖股票要赚钱,最关键的就是要准确地预测出未来的股价是涨是跌,预测对了,就能赚钱,预测不准,则会亏钱。预测股价是涨是跌,最常见、最流行的方法就是技术分析。技术分析方法也有很多种,包括K线图、蜡烛图、波浪理论等。但技术分析的本质是相同的,即根据股价以往的走势,来预测未来的走势。
电视上也经常会有这样一些股票节目:观众向专家打电话咨询,一听到股票的名称或代码,那些技术分析家就会马上操作电脑,打开一只只股票的走势图,首先将股票过去和现在的走势分析一番,再预测一下未来的走势会怎样,应该怎样进行操作。这种股评家被人们视为“看图说话”。
技术分析专家认为,只要知道过去的股价和成交量,就能预测出未来股价的走势,好比算命先生一样,只要知道人的生辰八字,就能预测其未来的命运。很多人都认为一些专家预测股票的走势非常灵,但巴菲特并不相信那些股市预测专家和股票预测软件。他曾说:“投资者期望那些技术分析预测专家会告诉自己在未来几个月内如何炒股票、赚大钱,那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如果真能够赚大钱的话,他们自己早就赚发了,也就不会告诉投资者。”
从10岁到20岁,巴菲特研究了10年的技术分析,每天都在画图表,算指标,但投资结果却非常失败。直到后来,他遇到了证劵分析之父格雷厄姆,才走出了这一迷途。格雷厄姆曾告诉巴菲特说:“技术分析有多么流行,就有多么错误。”巴菲特听后,既不相信技术分析,也不再做技术分析。
到现在,巴菲特做了一辈子投资,他根本不相信有人能够预测股市,他说:“我从来都没有见过一个能够预测市场走势的人。”他既不相信任何股市专家,也不相信任何炒股软件,毕竟他多年的投资经验告诉自己:没有任何人,也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准确预测出股价的涨跌。
既然预测不了,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进行预测。在1988年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说:“对于未来一年的股市走势、经济动态以及利率,我们不做任何预测。过去不会预测,现在不会预测,将来我们也不会预测……过去,我对预测股市的短期波动一无所长,当然,现在的我依然一无所长。实际上,我对未来六个月或未来一年、两年后股市的走势都一无所知。”
股神巴菲特从来不预测股价的走势,既简单,又省力,但却能够成为世界富豪;而很多股民天天都预测股价的走势,既复杂,又费心费力,结果不但赚不到钱,反而却总是亏得一塌糊涂。其中的原因就是:做根本无法成功的事情,最终只有死路一条。
在股市中,若要做到“眼中无股,心中无股”,就可不关注今天涨明天跌,就可从容不迫地等待利润的翻倍。若要做到“眼中无股,心中无股”,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做起:
首先,不要将炒股看作是自己的中心工作,要知道自己还有其他寄托。这样一来,就不会为那几分钱、几毛钱的涨涨跌跌而烦心了,即便是自己的股票被套了,也不会因此而想不开,毕竟在自己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事情等待自己去做。
其次,要有洒脱的态度,即使自己的股票被套牢了,也要学会看开。既然股票已经被套牢,不管自己的心中怎么有股,也不可能将股价拉升,即使是寝食不安,也于事无补。
再次,要有发展的眼光和对大势的分析能力。纵然自己手中的股票被套牢了,也会有解套的机会,所以说,过于计较短线的套牢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吃透巴菲特
有人曾这样说:“炒股就像是谈恋爱,你越是对它用心太专,就越容易受伤;反之,你越是对它满不在乎,就越有收获。”古人所说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股市上,大势跌宕起伏,就是要搅动你的内心,让你失去方向。而唯有做到眼中无股,心中无股,才能在不断的动荡中如磐石一样坚定,才能获得稳健的收益。
有时候失败就是失败
与他人一样,巴菲特也非常痛恨犯错误,但与他人不同的是,对于犯下的错误,巴菲特有一套真正使自己转危为安的方法。当所罗门公司面临破产的时候,巴菲特选择了亲自上阵,将其救于水火之中;当通用再保险公司出现严重亏损的情况时,巴菲特对公司的管理层实施了大放血,最终将其拉回了正常的轨道上。如今,通用再保险公司已经度过了这些难关,即便是已经挣扎多年的网际喷气,最后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总之,巴菲特不会轻易放弃这些公司。
在所有投资问题中,一号码头进出口公司是最令人费解的。一号码头进出口公司是一家公开上市的家具零售商。在2004年以前,它的收入都是呈增长趋势的。在一号码头业绩下滑、股票下跌后,巴菲特开始买入它的普通股,不料,它的经营状况却逐渐恶化。就在巴菲特买入一号码头一年后,他就开始抛售该股票。因为一些事情让他坚信:长期持有一号码头的股票是不值得的。如果一家收入高增长公司不断遭受挫折,它的股票就不值得去买。尽管一号码头投资案让巴菲特和伯克希尔的股东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但他至少能够在短时间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以最快的速度退出投资。
一直以来,巴菲特都以伯克希尔的名义进行很多次成功的投资,但并不是次次都很完美。巴菲特向来都不喜欢干预公司经营,但为了保护股东们的利益,他依然会亲自出马。最能证明这一点的就是在1991年,他临危受命,担任了所罗门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正是因为巴菲特的积极干预,才挽救了所罗门公司的命运,在公司最后出售给旅行家集团时,伯克希尔也从中获了不少利。因此,若你投资的公司遇到了某些麻烦,但有一个或更多的投资者愿意出面干预,并使其得到好转,那么,其投资最终将会得到很大的回报。
巴菲特不喜欢用股票支付一些收购费用,但1998年,他却用股票和现金相结合的方式,以2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通用再保险公司。刚开始,这项收购案看似是很划算的,毕竟它使伯克希尔的浮存金增加到了原来的3倍。但是,它却使通用再保险公司持续出现了承保亏损和金融衍生合约问题。除此之外,它也惹上了一些官司,其中就包括美国国际集团利用再保合约操纵盈余这一事件。虽然通用再保险公司的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但毫无疑问,巴菲特更希望事情能够顺顺利利。
在同一年,巴菲特用股票和现金相结合的方式收购了网际喷气航空公司。起初的收入增长是相当可观的,但后来却多次出现亏损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巴菲特和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瑞奇·圣图利都坚持要拓展欧洲市场,但成本要比预期贵得多。直到8年后,该公司才走向了好转。可见,收购公司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除非收购的那家企业相对于其他竞争者有着明显的优势,比如说与合伙人的协作很难被抄袭或者是关卡很难突破,不然就要避免投资那些资本密集型的业务。因此,收购者一定要谨记一句俗语:货物既出概不退换,买主须自行当心。倘若你在进行金融收购的时候,更喜欢用股票而非现金交易,则请谨慎行事。
其实,有些时候,失败就是失败,关键在于你如何寻找最好的方法去面对、去解决。
吃透巴菲特
事实上,你必须要花费几年的时间,才能确定一项投资是明智之举还是一大败笔。若你做的是长期型投资,就没必要因近期投资的走势很好而欢呼。同样,也不能因为受到了一点挫折,就从此一蹶不振。倘若你所投资的企业业务很可靠,形势最终会得到好转,从而使你获得盈利的机会。
像巴菲特那样考察企业
巴菲特曾说:“最本质的不是投资于金融衍生品,而是投资一家公司。”正确地考察一家企业的价值,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它关系着投资是否能够成功。因此,投资者若要选择好股票,就应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公司,若要做好这个选择,就要学习一下巴菲特考察企业的方法。
投资前要对企业有所考察
巴菲特说:“在买进股票的时候,就要把自己当成是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师,更不是有价证劵分析师。”在他看来,不注重创新的企业,是没有任何发展潜力的。注重技术创新项目的管理,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能力的一个途径。考察投资企业时,除了要注重企业目前的经营现状,还要关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其是否具备某种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既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资产,又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有意识地培育且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成功进行技术创新、建立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如果没有掌握新技术,又不及时发展新技术,企业就绝对不会有长久的发展潜力。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在决定投资之前,一定要对投资对象进行深入的研究。他说:考察一家企业,可以是多角度、多方位的。比如说,这家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产品构成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对企业经营团队进行深入地了解和分析。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经营团队是企业成功的前提条件。若这个团队表里不一、变化不定,甚至是尔虞我诈,就很难保持自身的经营平稳发展。
巴菲特非常重视那些完整并详细地报告企业运营状况的管理人员,更尊敬那些不借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隐瞒公司运营状况的管理者。因为他们能够与他人共同分享成功和喜悦,敢于承认错误,并且永远都会对股东保持坦诚的态度。巴菲特认为,拥有这样管理者的企业才是最值得投资的。
像很多伟大的投资家一样,巴菲特也绝对不会轻举妄动。在了解一家公司的过程中,他会不厌其烦地亲自拜访此公司,倘若对某公司比较感兴趣,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大量投资该公司。一直以来,他都是这么做的。他说:“对于你所做的每一笔投资,你都应该有勇气和信心将你净资产的10%以上都投入此股。”
巴菲特投资的目标企业经常都是那些能够选择将每一美元的保留盈余转化为至少有一美元市场价值的企业。若该企业的经营者一直都把企业资金做最好的投资,就能很快突显出优异的报酬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将所有的保留盈余都投资在这样的企业中,并且能够得到更高的报酬,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就会成正比大幅度上升。这样,巴菲特就能从中获得很大的利。
巴菲特所投资的《华盛顿邮报》公司就是如此。从1973年到1992年,此家公司净赚17.55亿美元,从这些盈余中,公司又拨给股东2.99亿,最终保留了14.56亿,并转投资于公司本身。从1973年到1992这19年间,它的市场价值总共上涨了26.3亿美元,此段时期,它为股东所保留的每一美元盈余经投资后,市场价值都增值为1.8美元。
对于巴菲特来说,决定是否购买一家企业股票,最关键的就是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估。他说:“如果你决定投资股票,并不需要了解所有的企业……但是,你需要清楚地了解你所投资的企业,要跟着企业的运行发展,深入了解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这样,你就能做到低买高卖。你可以从短期的企业运行周期入手,你也需要了解会计制度,这是了解企业的最基本工具,但你并不能依赖于会计对于企业的判断,你需要清楚知道其中的取舍。”
多进行分析,以考察企业的投资价值
投资者在选择企业时,除了需要关注该企业在经济价值上的吸引力,还需要注意其管理经营能力是否能够很好地完成“创造股东持股的价值”这一大目标。根据这两点,巴菲特选择公司的标准就是长期发展远景比较好,并且公司要由一群有能力、以股东利益优先的管理者经营。巴菲特说:“上市公司的业绩永远都是股市中的试金石。”的确如此,在牛市消灭低价股的口号声中,一大批低价股都摇身一变,都成了“凤凰”,但当面临年报、季报试金石的检验时,那些曾经风光的股票就会因业绩从预盈到预亏,迅速跌停。因此,在牛市中,投资者一不小心就会踩上“地雷”,遇到很大的风险。
巴菲特告诫投资者,在对金融一类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商业银行进行投资决策时,也要多关注一下其收益性、成长性、安全性及流动性等方面。一般来讲,银行发行上市所公布的招股说明书是一项最为可靠、全面的资料来源,投资者不仅要重点关注,还应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以便考察该银行的投资价值所在。分析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收益和增长情况。
首先应根据公布出的财务数据了解银行的收益情况,譬如: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
2.安全性。
这主要是银行的资产状况。目前,由于商业银行依然以信贷业务为主,因而信贷资产的状况也就基本上决定了银行的经营风险,这也是所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3.流动性。
通常而言,银行是不会发生流动性危机的,但一旦发生这种危机,就可能会引发挤兑,从而造成商业银行的信誉受损。所以,银行总是将流动性管理作为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此外,巴菲特认为,只有稳定的行业市场,才能使企业保持稳定的市场增长。投资者只有正确掌握投资策略,才能够把握好投资机会。选股的重点在于以下两方面:
1.业绩方面。
一般来说,投资者常常都会将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作为评价股票优劣的标准,其实,这种投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每股收益仅仅只是衡量企业业绩的一个方面,其中也包括市盈率、现金流量、净资产收益率等。而那些好的股票更多都集中于重点行业的龙头品种。因此,若要分析公司的利润构成,更好地识别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不仅要看这些数据,还要与上市公司以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只有这样,投资者才能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投资对象。
2.题材方面。
在投资期间,投资者应特别注意上市公司的股本扩张、并购及重组等题材。有些公司会进行高比例送转股,因而这类个股中就常常会隐藏一些超级黑马股。此时,对于这类个股的投资,就应选择半年报公布的早期和中期,在半年报进入披露的最后阶段要适当减少持股。因为,往往业绩较好的企业公布其半年报都比较早,反之,就集中在后期,这样对市场行情就有着很不利的影响。
最后还需注意的是,投资者不单单要关注半年报的投资机遇,更要注意防范半年报的风险。
吃透巴菲特
巴菲特对投资企业有着很独特的地方,他认为,如果企业管理者不能把销售额转换成利润,再好的投资也都没用。在他看来,需要靠高成本运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经常都会不断增加支出,而那些习惯靠低成本的经营管理者则会想方设法地节省开销。
每时每刻都要算计
巴菲特很喜欢打桥牌,一星期之内,他大约要打12小时的桥牌。他经常这样说:“如果一个监狱的房间里有三个人都会打桥牌,那我就不介意永远坐牢。”他的牌友霍兰曾这样评价巴菲特出色的牌技:“假如巴菲特有足够的时间打桥牌,那么,他就会成为全美国最优秀的桥牌选手之一。”
巴菲特认为,股票投资的策略与打桥牌的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因为你要尽可能多地收集一些信息,然后要根据事态的发展,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不断添加一些新的信息,并加以整合,作出判断。不管什么事情,只要认为自己有成功的机会,就要努力去做。但需要注意的是,当你获得新的信息后,就应该随时调整你做事的方法。
从巴菲特打桥牌的风格,就可以看出他的股票投资策略,他有着非常敏锐的直觉和判断能力,他总是在计算着胜算的概率。提到桥牌,巴菲特总会这样说道:这是锻炼大脑的最好方式,因为每隔十分钟,你就需要重新审视一下局势。桥牌就像在权衡赢得或损失的概率,你每时每刻都要进行算计。
要学会算计
1988年,在巴菲特第一次购买可口可乐股票的时候,人们就问他:“可口可乐公司的价值在哪里?”他回答说:“它有着市场平均值15倍的盈余、12倍的现金流量和30%~50%的市场溢价,这就是它的价值。”为可口可乐这样一个仅有6.6%净盈余报酬的企业,巴菲特甘愿付出高于账面5倍的价格,他乐意投资的原因就在于可口可乐有良好的经济商誉作保证。他认为,价格与价值之间并没有太大的联系,可口可乐公司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企业生存期间现金流量的预估值以及适当的贴现率折算成的现值大小。
1988年,可口可乐公司的净现金流量是8.28亿元,而美国政府公债的收益率大约是9%,如果可口可乐公司的净现金流量以9%的贴现率折现,公司的价值在当时就仅仅是92亿美元。当巴菲特购买可口可乐的时候,公司的市场价值已经上升为148亿美元。买下这家公司,巴菲特可能花了很多钱,但92亿美元只是可口可乐公司目前净现金流量的折现价值。因为市场上的其他人都乐于用高于可口可乐公司实际价值60%的代价来购买它,这就表明买主已经将其未来的成长机会视为价值的一部分。
从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从1981年到1988年,净现金流量每年以17.8%的增长率成长,速度比无风险报酬率还要快。面对这种情形,巴菲特选择使用折现方式来计算未来的盈余。
股票市场只是一个买卖股票的地方
1956年,著名数学家凯利发表了“对信息率的新理解”一文,文中将信息传递率与机会成功率用公式来界定,这一战略被称为“凯利优化模式”。若要使“凯利优化模式”达到最优化,就要遵循两个标准:一是用最短的时间获胜;二是取得最大的财富增长。
在分配伯克希尔的投资资金时,巴菲特就充分运用了“凯利优化模式”。他曾告诫投资者要耐心等待,等到最佳机会出现,再押大赌注。他认为,“凯利优化模式”对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证劵资金的分配过程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样,对于集中投资者来说,它也是一种很好的判断工具。但他也表明,由于采用这一模式是有着极大的风险,所以,对于任何投资者来说,不论是否采用“凯利优化模式”,都必须要将眼光放远一些,再进行投资。即便是玩21点的人也要掌握打败庄家的模式,投资也是同样的道理。或许投资者无数次都选对了投资的公司,但市场对所选公司业绩的成长却迟迟不给一个结果,这就需要投资者要将眼光放得长远,不能急在一时。
另外,巴菲特认为,集中投资与灾难保险之间有着很强的相似性:二者的思路是很相似的。他说:“在大多数的投资中,投资者的买价决定了投资报酬率的高低。”意思也就是说,倘若你要买一个公司,就需要知道它一年可以赚多少钱,要了解它的买价是多少。有了这两个数据,你才能算出自己的投资报酬率,即用该公司每年所赚的钱除以买价。因此,不管是全部买下企业,还是单单投资一股,巴菲特都会运用相同的评估方法,即买价决定报酬率的高低。
巴菲特始终相信,即便市场可能会暂时忽视企业在经济上的基本因素,但企业本身的体制终究还会反映到市场上。他的这一结论,对于那些不愿花费功夫做财务分析,而将股市的涨跌当作是最后裁决依据的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这也正是人们在股票市场难以获利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巴菲特摒除了将股票市场的涨跌看作是最后判断依据的观念,因而打破了对股票价格和价值的盲目思考。如今,提到股市对他的意义,他说:“对我来说,所谓的股票市场其实并不存在,它只是一个让我看看是否有人想要在那里做傻事的参考而已。”
尽管很多人总是难以忍受下跌的股价,但巴菲特却很自信。他认为,若你做的都是长期投资,那么短期的市场波动对你根本就不会有任何影响。与市场相比,他相信自己更有能力评估一个企业的真正价值。他指出,倘若你做不到这一点,就没有玩股市游戏的资格。对此,他解释道:“这就好比是打扑克牌,如果你玩了一阵子后,依然看不出这场牌局里的‘傻子’是谁,那么,这个‘傻子’就是你。”
因此,巴菲特告诫投资者:股票市场并不是一个让你决定买入卖出的指标,它只是一个可以让你买卖股票的地方而已。
吃透巴菲特
巴菲特善于用概率投资,他非常重视概率估计的确定性。他说:“我将确定性看得很重要,只要找到了确定性,对我来说,那些关于风险因素的考虑就没什么影响了。那些之所以会冒重大风险的人,是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好确定性。”投资者一定要时刻计算出损益比率,巴菲特就是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