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83900000010

第10章 投资品质,必须具备的良好素质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成为巴菲特,并不是由于他比别人聪明,而是由于他懂得认识自己的愚蠢。切忌利欲熏心既是巴菲特所具备的投资品质之一,又是其应对股市风潮的有效方法。只有克服自己的心魔——无止境贪婪,才能像巴菲特那样理智地投资。

自知,成功投资的第一步

大家都知道,巴菲特的老师是格雷厄姆,但多数人不明白的是,格雷厄姆的徒弟成百上千,为什么只有巴菲特最终出人头地,成为让世界瞩目的投资者和富豪呢?当然,这里面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更多的则是必然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巴菲特具有自知的智慧。

巴菲特很早就知道,他自己也是一个普通的人,而非神。只要是人就会有不足之处,因此他早早地就学会了如何和自己的不足之处“和平相处”。

巴菲特的自知,让他功成名就

20世纪90年代末,摩根士丹利的知名保险分析师爱丽丝·施罗曾经写过一份关于巴氏经营的哈撒韦公司的报告,在深入采访的过程中和巴菲特有过接触,得到了巴菲特高度的赞赏。后来,巴菲特便邀请她帮自己写传记,并亲自为她提供了大量个人资料与信息。最后他这样说道:“假如我的说法与其他人的说法有所出入,那么你就选一个没那么夸我的版本。”从这句话中,我们便可以看出巴菲特的自知之智。世人皆喜欢听好听的话,希望别人对自己“高山仰止”、崇敬不已,却不知若是好听话过了火,就会惹来非议,对自己并无好处,而巴菲特深知这个道理。

巴菲特的自知表现在很多方面,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点:远离市场、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投资和无为而治。因为人性中都有贪婪的特点,为了不让自己迷失本性,他选择远离市场;而一个人不管学识有多高,总会有不知,因此他总是在能力范围之内进行投资;是人也会有所不能,因此不如无为而治。

第一,远离市场。巴菲特比普通投资家高明的地方在于,他没有拼命挤进金融市场,而是选择奥马哈,远离华尔街,躲开金融市场。当然,在初学投资的时候,巴菲特也曾经犯过“逐利厮杀、驰骋畋猎”的错误。但理智的他深知市场的情绪对于投资者的影响,假如市场呈现出疯涨、似有无限机会的形势,难免会使投资者的贪欲膨胀;而如果市场暴跌,则投资者又难免恐慌、丧失理智。因此,巴菲特决定理性地远离人群,也很少与别人商讨自己的投资决策。

第二,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投资。巴菲特知道自己的学识有限,因此投资时总是小心翼翼,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从不越雷池半步。他一再强调:“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它,就不要做。”如巴菲特虽然和盖茨是好朋友,但却不打算投资微软公司,同时也没有投资过其他IT类高科技公司。哪怕别人都在跟他讲高科技市场的前景有多好,机会有多诱人,他都不为之动摇,原因是他无法理解那些高科技公司的经营范围与运作模式。他曾经说过:“在你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投资,关键不是范围的大小,而是正确认识自己。”

第三,无为而治。当巴菲特还是一个小散户的时候,他就遵循着这个原则,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有限,做一个无为的投资者更加保险。后来,当他手中拥有巨资时,这个信念也一直没有改变。此外,他也从来没有想过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来改变公司的经营状况,在他眼里,公司的成就是每个人努力的结果。更令人赞叹的是,他还时常寻找治理良好的企业,寻找值得信赖的、股东利益高于一切的管理层,实现无为而治。

自知——大师之道,非常道

中国有句古话:人,贵有自知之明。无独有偶,古希腊智慧之神——阿波罗神的神殿大门上也写着一句同样的至理名言:“认识你自己。”这两句话无不闪烁着智慧和真理的光芒,是的,想要获得成功,历练与学识是不可少的,但自知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有人甚至说,一个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一个自知的人,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不能做些什么,准确地定位自己的人生。反之,一个不自知的人,往往也很难知彼,不知己,不知彼,则每战必败。因此,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强调:认识自己。因为认识了自己,才会认识上帝。

有人曾经问过古希腊哲学家安提司泰尼一个问题:“你从哲学中收获了什么?”安提司泰尼回答说:“发现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这是一个看上去很简单的问题,因为这世上谁不了解自己呢?但关际上它是很难的问题,因为最难了解的也是自己。

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往往会妄自高大,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最终只不过是自取其辱。过低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又会让人产生自卑,畏首畏尾裹步不前,使一些原本可以完成的事情被搁浅,最终错失良机。

在变幻莫测的股市中,最怕遇到的就是一个不自知的人,明明看不清前面的道路,却还要硬往前闯,撞得头破血流却抱怨自己的运气太坏。如果他能够像巴菲特一样有自知之智,相信应该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老子写《道德经》时,就告诫后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几千年前的古人便有如此境界,那么现代人就更应该遵循这个法则。

吃透巴菲特

一个成功者,当你问到他成功的诀窍时,他会这样说:要避免经营自己的短处,要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巴菲特就是这种人的代表。从他的投资理念中我们得知,“自知”是人生成功的起点,一个想成就大事业的人,首先要做到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其中,认识自己的不足尤为重要。因为只有明察自己的缺陷,才能够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或许就在苦苦寻找的过程中,就能够找到自己的内在之光,从而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

学会控制情绪

股市是一个让人捉摸不定的市场,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十分重要的,其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只有这样,才能够不受周围人的干扰,认准自己的目标,否则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失误和盲目。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曾说过:“无法控制情绪的人不会从投资中获利”。是的,这句话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谓是至理名言,也正是巴菲特一生都在遵循的一个原则。

不以涨狂,不以跌惧

对于巴菲特来说,投资理财是他一生的事业,而他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不被市场情绪所感染误导,始终保持冷静。每次投资之前,巴菲特都会做足一切准备功夫,这是他多年以前养成的习惯。即使中途出现意外情况,他也绝对不会说出类似于“我原先赚的钱缩水了15%,我该怎么办”的问题。这,就是一个投资大师该有的风采!

在股市中打拼的人,最忌讳的就是让情绪主宰自己的行为。很多投资者一看到股市持续上涨,就会受到鼓舞,从而丧失对股票的理性判断,大胆买进,最终将投资变为“投机”。反过来,当股市价格连连下降时,投资者又容易产生埋怨甚至憎恨的心情,完全忘记了“机会往往蕴藏在危机当中”这句话,让情绪一次次代替理性来主宰投资。这样的话,投资者的损失也就可想而知了。只有积极主动地控制情绪,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中国有句话:“冲动是魔鬼。”将这句话用在股市中的人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战功显赫、智勇兼备的将军奥赛罗由于情绪失控,在冲动之下亲手杀死了自己心爱的妻子,使得原本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魔鬼,因此我们要学着去控制它。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就能够领悟到人类情绪变化的奥秘。如果你总是听之任之,那么最终会成为一个毫无方向感的投资者。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南迪·内森的一项研究发现,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大约有十分之三的时间处于情绪不佳的状态。也就是说,几乎每个人都需要常与那些消极的情绪作斗争。一个成熟理性的投资者不会因为股价的上涨而特别兴奋,也不会因为股价的下跌而落落寡欢,他们只会让理性的投资理念来掌控自己的行为,杜绝一切非理性的冲动。他们坚信只有这样,才会拥有一个美好稳健的未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生中不如意的事常有,这些事必然导致人们产生消极情绪,能够克制消极情绪的人,无疑会有更加光明的人生前途,而许多人不善于化解这些不良情绪,导致自己被消极的情绪折磨得痛苦不堪,严重地影响着生活的质量,甚至影响着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控制情绪,人生更加光明

一个不能自律的人去炒股,无异于亲手将自己送入了刀山火海中,与其如此,倒不如将自己的钱交给基金公司。巴菲特的成功正是靠着这个并不容易练就的本领才得到的!

众所周知,三国时的诸葛亮无论走到哪里,都手持一把扇子,一副风度翩翩的样子。不过很少人知道,这把扇子是诸葛亮的妻子送给他的。据说当时妻子送扇的时候,还有过一段有趣的对话。妻子问诸葛亮:“你可知道我为什么会送你扇子吗?”诸葛亮想了一想,回答道:“礼轻情义重。”妻子说道:“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诸葛亮说:“愿闻其详。”妻子说道:“刚才我看到你和家父畅谈天下大事时,一提到刘备三顾茅庐请你出山,你就眉飞色舞;讲到自己的胸怀大志,就显得气宇昂轩;可是只要一说到曹操,你就会眉头深锁;涉及孙权又是忧心忡忡。大丈夫做事情就要沉得住气,我送你扇子是要你用来遮面的。”

相信看完这个故事,很多人都会佩服诸葛亮妻子的细心,其实她想告诉诸葛亮的真正意思就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约翰·米尔顿说过:“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那他就胜过国王。”可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何等的重要,如果一个人能轻松地将消极情绪转化为良好的情绪,那么他的健康、幸福和快乐的人生就有了保障。

巴菲特在投资时,关注的是企业的质量,他只会去担心那些投资是否与他的标准符合。如果是,他就会高兴,不管市场上如何评价;如果不是,他便会卖掉,同样不管市场如何。他曾经还说过,就算股市关闭10年,他也不会在乎。

一个投资者若是被情绪左右了,那么在风险面前是极为脆弱的。不可否认的是,消极情绪是与生俱来的,产生消极情绪的人不一定是生活的弱者,但对消极情绪不管不问的人则一定不会成为生活的强者。不管是正在承受万般无奈的痛苦,还是正在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倘若你一味地怨天忧人,或者愤愤不平,你的心灵就永远无法拥有一片净土。这样的人,可能永远也摆脱不了庸俗之气,更不用说成功地造就自己。只有那些善于控制内心的愤怒、忧虑,善于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得失俱忘,荣辱不惊,观庭前花开花谢的人,才能绽放出一丝超然的忘乎所以的笑容。

吃透巴菲特

人生在世,喜怒哀乐在所难免,情绪对我们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要诀。但一部分人总是渴望喜的到来,而对于哀的降临却会失去理智的控制,不考虑后果,做一些非常人所做之事,即所谓的“感情用事”。巴菲特已经有了几十年的投资经验,见惯了股市中的起起落落、涨涨跌跌。当然,他或许偶尔也会因为某些原因而快乐或悲伤,恼怒或激动,不过他总是有能力迅速将这些情绪放在一边,使大脑清醒起来。

战胜自己,就战胜了投资的头号大敌

“千万不要有跟人斗的心,别跟别人比,你要赢的是你自己。”这是电影《头文字D》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是的,最重要的是战胜自己。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无时无刻不想着战胜别人、超越别人。殊不知,战胜别人的前提是战胜自己,最强的敌人往往就潜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巴菲特就是因为能够战胜自己,所以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才成为了世界投资界独一无二的大人物!

无法战胜自己,何谈战胜股市?

股市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迷恋,就在于这里有着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商业法则,人们可以不用劳作也能够获得许多财富。当然,虽然这只是少数人的幸运,但依然可以吸引大批人前来碰运气。更多的人则是每日盯着曲线上下翻腾,寝食难安,但收益却并不见长,这究竟是什么因素在作怪呢?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自己的性格决定了盈亏。人们常说:“人生道路上最大的对手不是敌人,而是自己。”把这句话用在股市则更加贴切,你必须首先战胜自己,才能获得战胜股市的力量。

2001年,由于美国经历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使得股市新经济泡沫破灭,股市也一泻千里,但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的收益在2000年却上升了14.4%,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可以说,这一年是他从业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年,因为他需要拿出前所未有的力量来战胜自己。很多人都在怀疑他是否还能在股市呼风唤雨,并对他进行大肆嘲笑,这也一度使他有所动摇,并怀疑自己一直以来所崇尚的理念是否过时。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巴菲特最终挺了过来,一路走来笑到了最后。正应了那句话:战胜自己,便能所向无敌!

人性中其实有很多不好的东西,如自私、贪心、狂妄自大、不肯低头认错等等。只有战胜了这些弱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在股市中也有很多不好的“股性”,这些“股性”就是人性的弱点所折射出来的结果,两者有依存性。因此有人这样说,想要战胜股市就必须先战胜自己。倘若你无法战胜自己,或是不懂得战胜自己,即使有再高的能力、再丰富的知识和再好的武器,一样无法取得成功。

在人性的弱点中,“赌”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是在股市当中,赌性更是将人们的弱点暴露无疑。即使是对股票的未来走向预测,也是一种“赌”的表现,买入股票赌上升,卖出股票又赌下降,求的就是一个心理平衡。此外,贪婪也是人类的一大弱点,很多投资者就是因为过于贪婪,面对金钱舍不得放手,结果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巴菲特大师给人们的第一个教训便是:战胜市场之前必须要战胜自己,必须要抵抗人性的弱点。如果你决定投资,那就必须做好将“战胜自己”这一理念伴随整个投资生涯的心理准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完善自己的投资系统。

战胜自己,所向无敌

投资是一件寻找高概率的事件,一点风险也不存在的机会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而亏损也只是在挖掘高概率事件时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因此不可对此过于在意。那些真正的大投资家,懂得即使亏损了,也要放平心态,不能让不愉快的心情影响自己的情绪,打起精神去寻找下一个投资机会才是最重要的。

巴菲特就曾这样说:我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很多人都比我智商高,比我更努力,但是却不能理性地控制自己,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所在。你必须能控制自己,只有你比别人有自制力,你才是真正地比别人聪明。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他做的股票只有10只左右,而在这10只之外当然有更多好的股票,但这并没有使巴菲特感到不安,或是感到羡慕。相反,他依然信心满满地去掌控自己所拥有的那些,这就是理性的表现。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懂得超越自己、克服自己、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所有缺点,克服自己的种种不足。只有超越了自己,才能超越别人,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完善自己不完美的人生。

挑战自我,是对已经存在的某种状况的不满,是对某种理想境界的追求,是一步步向完美的靠近。有位作家说过:“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能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倘若一个人能战胜自己,那么他在人生中必定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挑战自我,关键要在心里长出一对坚强的翅膀。在挑战自我的道路上,肯定会存在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如果我们心里怀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服输的勇气,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那也就战胜了自己这个最大的敌人。克服自己,战胜自己,做回自己,人生才能活得独特、精彩,以致不留下更多的遗憾!

说到这儿,我们更有必要总结一下巴菲特投资成功的经验——战胜自己,所以他能成功!

吃透巴菲特

巴菲特的经验表明,战胜自己是成功的保证和基石。巴菲特的投资理论和法则,成就了无数的股市奇迹,造就了无数投资神话。每一次投资都闪耀着财富和智慧的光芒,都代表着一段辉煌的传奇。但事实上,他们并非天才,并不是上帝特指的幸运儿,当你学会了这些投资理论时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做到。

战胜恐惧心理

巴菲特说过一句流传度极广泛的话:“在别人贪婪的时候,你应该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你应该贪婪。”可以说,这句话概括了投资理念的精髓,事实上,巴菲特也一直将这一理念运用在自己的投资行为上。是的,当别人都在恐惧的时候,巴菲特战胜了自己的恐惧,勇敢地做别人所不敢做的,因此他成功了。

不要让恐惧挡住前进的步伐

人生本就处处存在着风险,风险越大,利润就越大。很多时候,成功都是与风险同时存在的。如果你不敢冒险,就会错过很多人生重大转折机遇,更不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中国有句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所以,不要让恐惧阻挡你的前进,那些希望一生都不会有风险出现的人只会让自己的人生平淡无奇,毫无建树。

巴菲特曾说过:“事实上,大部分人心中都充满了贪婪、恐惧或者其他愚蠢的念头,这是不可否认的,也是可以预测的。但这些念头导致的结果却是不可预测的,因此投资者想要战胜市场,就必须要保证自己不要做出非理性的错误行为。这样,才能利用其他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来获利。假如自己去进行非理性的投机,却期望会出现比自己更傻的傻瓜,最后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才是最傻的。”

“在别人贪婪的时候,你应该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你应该贪婪”,这句投资格言一直被支持者奉为经典,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恰恰验证了巴菲特这位亿万富翁的投资理念。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股市动荡不安,基金净值也随之有所缩水,使很多投资者信心严重不足,因恐慌而停止了基金定投。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巴菲特悄悄地开始了他的投资行为。9月18日,巴菲特所经营的伯克希尔公司以47亿美元的巨资,买下了美国最大电力行销巨头星座能源集团公司的若干股权;3日后,又以10亿美元购买了日本汽车及飞机工具机厂商Tungaloy公司超过七成的股权;23日后,又以50亿美元买进风暴漩涡中的华尔街投行高盛的永久性优先股,这是近20多年以来巴菲特首次投资华尔街公司。当然,这些只是巴菲特投资行为中的一小部分。

从中可以看出,很多人之所以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投资家,就是因为大多数人的投资理念与巴菲特的理念相背而行,他们无法战胜内心的恐惧,从而错失了良机。要知道,恐惧心理会影响到理性的判断。

有风险,才会有收益

巴菲特所极为推崇的一个人罗素,曾说过:“在巨大恐惧感的影响下,不能相信一个人、一群人甚至是一个民族能够做出人性化的举动,或者心智健全地进行思考……战胜恐惧才是智慧的开端。”

很多时候,恐惧本身所带来的灾难比真正的灾难还要大。如1986年发生在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约有几万人因此丧生。但相关专家却认为,事故发生后,人们所产生的恐惧心理才是真正的“幕后凶手”。核泄露事故发生后,那些商人纷纷惊惶失措地离开这个区域,民心开始动摇,失业率急剧下降。那些由于条件限制而无法离开的人们,开始变得焦躁不安,产生心理压抑,有些人甚至选择了自杀。因为害怕腹中的胎儿受到核辐射的影响,超过10万名准妈妈选择了不必要的人工流产。想象中的恐怖使得悲剧大范围扩展,而比起这些,核辐射本身带来的伤害要小得多。

这件事情也提醒人们,其实很多不幸都是因恐惧造成的,只要能够战胜恐惧,就能够将灾难降低到最小程度。在对待金钱的问题上同样也是如此,很多投资者都害怕会出现1929年时的大跌,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概率仅为2%左右。由于经常被这种恐惧的情绪所困扰,使他们忽略了更为隐蔽但破坏性更大的危险。

生活本来就是一场赌局,输赢谁也无法预料,冒险不一定成功,但至少有成功的可能,而不冒险呢?成功绝对不会自己跑到你面前来。在一定条件下,冒多大的险就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功。巴菲特就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总能够战胜自己的恐惧,迎来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隐藏在人群之中,忍受着得不到成功的煎熬。是对未知的恐惧,害怕潜藏的危险?还是安于庸常的生活,放弃了追求?不要让恐惧阻挡了你前进的脚步,不要等待别人推动你前进,你必须立即行动。有了科学分析做后盾,请大胆地冒险吧,财富只会向勇敢之人招手!

吃透巴菲特

巴菲特知道成功是离不开冒险的,而冒险的前提是必须战胜恐惧心理,因此他总能一次又一次出人意料地获得成功。如果你也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就请不要划地自限。勇于接受挑战,充实自我,你一定会发展得比想象中更好。

认识自己的愚蠢才能利用市场的愚蠢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充满着各种各样贪婪、恐惧或者愚蠢的念头,这些念头是能够预测的,而其念头所导致的后果却是不可预测的。在不断研究人们投资行为的过程中,学术者观察到:在与自己的金融事宜打交道时,人们经常犯下愚蠢的错误或做出不符逻辑的推论。只有认识自己的愚蠢,才能利用市场的愚蠢。

巴菲特也曾愚蠢

“在犯下某个新的愚蠢错误之前,应该适时反省一下曾犯下的那些旧的愚蠢错误。”巴菲特时常这样说。

巴菲特所犯下的第一个愚蠢错误,就是曾经买下伯克希尔公司的控制权。虽然他十分清楚公司的纺织业务并没有多少发展前景,但却由于其价格过于便宜而无法抵挡自己的买入诱惑。在早期的投资生涯中,巴菲特曾买入如此股票,的确令其获利颇丰,然而,在1965年投资伯克希尔后,他才深深地意识到:此种投资策略并不理想。

通常情况下,倘若你以比较低廉的价格买进一家公司的股票,这家公司的经营就会有所改善,使其拥有机会以丰厚的盈利将股票出手,尽管此家公司的表现尤为糟糕。它被巴菲特称之为“雪茄烟蒂”投资法:如果在大街上捡到一只雪茄烟蒂,其短的仅能抽一口,而冒不出太多的烟,然而,购买“便宜货”的方式却要从仅剩的一口中发掘出所有的利润,犹如一个瘾君子企图从那短的仅能抽一口的烟蒂中得到天堂般的享受。

除非你是一个清算专家,否则,买下这类公司的投资方法既不值得,又实为愚蠢。第一,原来看似十分便宜的价格最终却一钱不值,在陷入困境的企业中,一个问题尚未解决,另一个问题却接踵而至,正如在厨房里,你绝对不会看到仅有一只蟑螂;第二,你最初购买的低价优势终归会被企业过低的投资回报率侵蚀,比如,你用800万美元购买一家出售价格或清算价值为1000万美元的公司,倘若你能立刻将此家公司进行出售或清算,就能实现较为可观的投资回报。然而,如果你在10年后才出售此家公司,而在这10年之中,此家公司的盈利较少,仅能派发相当于投资成本少于几个百分点的股利的话。那么,此项投资的回报将会令人深感失望,毕竟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却是平庸企业的敌人。

或许你会以为这种道理浅显易懂,但巴菲特却是在经历惨痛教训之后才对其得以领会。在买下伯克希尔之后不久,他又通过一家后来并入伯克希尔公司的Diversified Retailing公司,购买了一家位于巴尔的摩的Hochschild Kohn百货公司。巴菲特以低于账面价值颇多的折扣价格买入,管理层也堪称一流,且此笔交易还包括一些额外利益——未来账面的不动价值与大量采取“后进先出”的存活准备资金。

他的愚蠢之处究竟表现在哪里呢?三年后,巴菲特幸运地以相当于买入成本左右的价格脱离了其所经营的公司,在结束伯克希尔公司与Hochschild Kohn公司的婚姻关系之后,他深深地感受到,正如某首乡村歌曲中所唱的那样:“虽然我的老婆与自己最好的朋友跑了,然而,我还是十分挂念自己的朋友。”事实上,以一般的价格购入一家非同一般的好公司比用非同一般的好价格购入一家一般的公司要好得多。然而,曾在当时,聪明的巴菲特却没有深深意识到这一点。

贪婪是愚蠢的要素

巴菲特曾经说道:“当人们因贪婪或受到惊吓的时候,他们时常会在买进或卖出股票时犯愚蠢的错误。”在巴菲特看来,利欲熏心、不知进退是投资过程中最大的误区。不计其数的投资者血本无归,均是由于走入了此种误区。

贪婪会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无穷无尽的伤害,它绝不限于财务与金钱方面。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人们来说,面对金钱,贪欲往往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巴菲特认为,贪欲过盛的人并不具备投资者的必要素质。

对于投资者而言,其最大的心理敌人就是“贪”,由于贪念过重,妄想一夜之间变为巨富,有些投资者在决策与操作方面要么视同赌博,急于下注;要么如同出阁,迟迟不下……总而言之,只为自身情绪所左右,而不进行冷静而又科学的分析。只要投资,就会有所风险,这是投资界的共同规律,即使将钱投进银行,也毫不例外,不同的则是风险的高低有所差异。高收益的投资时常伴随着较高的风险,这一点能够被视为规律。但其关键问题是,利欲熏心的人仅仅只是看到收益,而对收益背后的风险视而不见,如此一来,投资失败定成为一种必然。

毋庸置疑,赚钱是不计其数的投资者进入股市的唯一目的,它说明每个人都具有“贪”的心理,但“贪”也要贪得其所,贪得有道。倘若一味地糊贪、乱贪,那么市场就会毫不留情;倘若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愚蠢之处,那么就不能较好地利用市场的愚蠢。在不断投资的过程中,有些投资者大捞一把,但由于不懂得及时了结,最终却出现亏损;更有甚者,有些投资者的贪念随着盈利的逐渐增多而不断高涨,以致高位套牢,一无所获。巴菲特认为,只有“不贪”并认识到自己的愚蠢,才能利用市场的愚蠢之处而进行成功投资。

吃透巴菲特

沃伦·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成为沃伦·巴菲特,并不是由于他比别人聪明,而是由于他懂得认识自己的愚蠢。切忌利欲熏心既是巴菲特所具备的投资心态之一,又是其应对股市风潮的有效方法。只有克服自己的心魔——无止境贪婪,才能像巴菲特那样理智地投资;只有认识自己的愚蠢,才能像巴菲特那样利用市场的愚蠢;只有利用市场的愚蠢,才能像巴菲特那样成为股市的盈利者。

从错误中学习经验教训

对于投资大师巴菲特来说,在清理不理想的投资错误之后,他不仅会认真分析每一个错误,还从不会放弃从任何一个错误中学习经验教训。首先,他不想重复地犯错误,他必须知道自己哪里错了,为何会错;其次,他深知少犯错误能够使其系统得以加强,并使其能够拥有出色的表现;第三,他深知现实是自己最好的老师,而错误则是这个老师最好的课程。

巴菲特的20亿美元大错

与他人所不相同的是,在分析错误的时候,巴菲特也会加以考虑原本可以做但却没有做的事情。

1988年,他原本打算购买3000万股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货款协会的股票。按照当时的价格进行计算,这些股份总值约为3.5亿美元。

当巴菲特大约买了700万股以后,其价格开始上涨。沮丧之余,他无可奈何地停止了购买……更为愚蠢的是,巴菲特讨厌由于小头寸的出现而把自己的700万股全部卖掉。

1993年10月,《福布斯》说道:“过早抛售Fannie Mae的股票使巴菲特错失了20亿美元,他买得太少,卖得也过早。”然而,巴菲特却若无其事地说道:“这很容易分析,它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但由于某种原因,我退出了,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将它解释清楚。”

在巴菲特的意念中,他认为这是一个错误,便时常说道:“谢天谢地,当可口可乐的股票在我们购置它的过程中攀升的时候,我们没有犯下同样的错误。”购入可口可乐股票的行动便开始于1998年的晚些时候。

做最苛刻的自我批评者

在耀眼的光环背后,即使像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也曾走过“麦城”。但与众不同的是,他却是最为苛刻的自我批评者,有时苛刻得令人难以言喻。或许,这就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的重要原因之一。与动辄便怨天尤人的普通投资者而言,大师们的第一节课所学习的并不是MACD,而是如何在错误面前勇敢地低下自以为是的高贵头颅。

1996年,巴菲特再次成为迪士尼公司的股东,由于迪士尼兼并了CAPCITIES/ABC公司,而伯克夏则是此家公司的大股东。巴菲特曾回忆到自己在30年前曾是这样第一次对迪士尼公司产生浓厚兴趣的。“尽管此家公司在1965年获得了2100万美元的税前收益,且现金多于债务,但它的市值还不足9000万美元。在迪士尼乐园,与海盗游戏相比,耗费1700万美元的加勒将会更快开放。试想一下,当时的自己有多么兴奋,一家公司的几个仅仅是其某个游戏的5倍,且以每股31美分的价格购买了迪士尼公司的绝大多数股票。曾考虑到迪士尼的股价是66美元,从表面上看来,这个决策较为英明,但你们的董事长却做了一件前功尽弃的事情;我在1967年以每股48美分的价格将手头的迪士尼股票全部卖掉……”时隔多年,巴菲特依然对此件事情念念不忘,也正是拥有这样的“记性”,才使其永远地绕过曾经绊倒他的每一块石头。

正如巴菲特的合作伙伴查理芒格所说的那样:“从某种程度而言,记住你的错误,的确拥有一定的好处。只有这样,才能从中汲取一定的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精于此道,在内心深处检讨自己的错误。”

吃透巴菲特

与那些自鸣得意且在事情出了差错后反应迟钝的投资者相比,愿意不断质疑自己的思路与行为的大师们拥有着巨大的优势。有些时候,过度苛刻地自我批评比原谅自己的错误要好得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

同类推荐
  • 哪来的天才

    哪来的天才

    通用电气和微软的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与史蒂夫·鲍尔曼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被人们预言“将来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是什么让当时的人们就认为他们具有取得成功的潜质?这并不取决于他们的天赋,也不取决于他们的基因,而是取决于他们坚持不懈地“刻意练习”,这是本书要告诉读者的最大的一个秘密……
  • 第一次搭讪就上手

    第一次搭讪就上手

    搭讪,也不只是搭讪,它其实就是一种毛遂自荐的态度,让你对得起自己,在爱情上勇敢去认识自己心仪的异性,也在事业上不放过任何一个能让自己脱颖而出的机会;它将带给你的,是个人魅力的培养,以及全方位的自我提升。好好研读并实践《第1次搭讪就上手》中的观念和技巧后,将发现自己不仅异性缘变好,同侪关系更是左右逢源,这是一本无论如何都该赶紧入手的经典之作。想要成功,就是要跳脱给自己设定的框框,大胆地去尝试一次。不去尝试,当然不会失败,也不会有痛苦;去尝试虽然可能遭遇挫折,承受痛苦,但同样有可能一举成功,享受无法言语的喜悦。
  • 思念与惜别(漫漫求知路)

    思念与惜别(漫漫求知路)

    思念是心灵的栖息,是感情的慰藉,是精神的享受,是淡淡忧伤中的喜悦,是温馨中的片刻孤寂。思念是流淌在心灵深处一首无字的歌,隽永,悠长,有人值得你默默地思念,是幸福的;你能让远方的人默默地思念,是欣慰的。思念是孤独中开放的花,带着几分忧伤,几分惆怅,甚至还有几滴晶莹的泪滴……
  • 让女人受益终身的美丽课

    让女人受益终身的美丽课

    你的身体现在几岁?想要多一点体力吗?想要好一点的记忆力吗?想要耳聪目明、头发多一点吗?完成本书为你量身制订的美丽课,你就能年轻10岁。
  • 人一生要知道的博弈学全集

    人一生要知道的博弈学全集

    本书用博弈的眼光解释我们一生中的各类问题,包括职业生活、人际交往、爱情、婚姻、投资活动、时间管理等等。
热门推荐
  • 四粒

    四粒

    沧桑岁月,始终如一。看从小就脱离父母偏爱的陈四粒如何不动声色成为一个大人。
  • 我是雍正的小情人

    我是雍正的小情人

    她可是铁杆四爷党。扑倒四四是生平最大理想。终于让她背着笔记本电脑成功穿越到四四身边。哈哈,当当小三,做做媒婆,生活多惬意。都是这腹黑的某四,把她拖进了一场女人的斗争中。哎,受宠的后宫女人真不好当啊!
  • 圣源仙旅

    圣源仙旅

    杨潇为了来到圣源之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肉身被毁,元神受创。为了获得新生,他不得不蛊惑少年献出肉体,以供夺舍。然而,在即将成功的时候,一柄飞剑射了过来……
  • 无相游

    无相游

    脱身红尘十万里,一剑西来语无敌。刀光剑影遇曹谈,长叹尘世未游历。曹谈,一个秉持天意的男子,种种原因身陷人间因果,却乐得其中,一个人,一把刀,轻松自在任逍遥。
  • 雪舞之恋

    雪舞之恋

    如果不是阎罗王的生死簿被人改了,而他一点也没有察觉到,我怎么会那么倒霉呢?居然是掉入污水井中被呛死的,古今天下,唯我一人是如此凄惨的下场吧!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阎罗王承诺补偿我,让我下辈子富贵、长命、健康、幸福、姻缘美满,为了这多多的好处,我被诱惑,于是勉为其难的同意让他补偿……因为我说错了话,气的鬼差大哥忘记最重要的程序,直接就让我转世去了,于是我带着21世纪的记忆转世到了个莫名的时空,一句话,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倒霉的穿越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朝代,而且还是个刚出世的婴儿身上。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宝妻驾到:BOSS请接招

    宝妻驾到:BOSS请接招

    第一次见面,当着很多人的面叫他老公第二次见面被迫当他老婆第三次见面英雄救美了????《宠文来袭》他是A市最有权贵的人,沐晚风初来乍到因为认错人,走错地方把人给认错了从此过上你追我赶的日子。……………………………!!!!!!!片段一“老婆当初第一次见面你是不是认错人了”某女想了想当初不就是因为认错了才过上那么苦的日子么?“老公怎么会呢?我怎么会连自己老公都会认错”大大的眼眸看着男人显示自己的无辜“老婆,走,去民政局”到了门口“老公,我们来这干嘛”“领证结婚”“………………………”原来坑在这里
  • 飘渺修仙

    飘渺修仙

    一个十三岁的孤儿在后山遇见龙虎门仙长,随后被带入龙虎门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 那一年我们的记忆

    那一年我们的记忆

    紫叶哭了,哭的好伤心,她爱的他却让她付出一切时,甩之而去……两年前……
  • 末日天启1浩劫

    末日天启1浩劫

    你,渴望力量吗?来这里,这里能赐予你力量。你失败过很多次也没有成功?没关系,这里是你真正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