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19800000010

第10章 内科(4)

惺惺散

【来源】《活幼心书》卷下。

【主治】伤风伤寒,痰嗽咳逆。

【组成】人参(去芦)15克,桔梗(锉破)、白茯苓(去皮)、白术、天花粉各30克,细辛(去叶)6克,防风(去芦)、川芎、南星(生用)各7.5克,甘草(半生、半炙)21克。

【用法】上药咀。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薄荷3叶,慢火煎至160毫升,不拘时温服。

大温中饮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功用】温中补虚,解表祛邪。

【主治】阳虚伤寒及一切四时劳倦寒疫阴暑之气,身虽炽热,时犹畏寒,即在夏月亦欲衣被覆盖,或喜热汤,或兼呕恶泄泻,但六脉无力,肩脊怯寒,邪气不能外达者。

【组成】熟地9~21克,冬白术9~15克,当归9~15克(如泄泻不宜用,或以山药代之),人参6~15克(甚至30克,或不用亦可),炙甘草3克,柴胡6~12克,麻黄3~9克,肉桂3~6克,干姜(炒熟)3~6克(或用煨生姜3~7片亦可)。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去浮沫,温服。或略盖取微汗。

【加减】如气虚,加黄芪6~9克;寒甚阳虚者,加制附子3~6克;头痛,加川芎或白芷、细辛;阳虚气陷,加升麻;肚腹泄泻,宜少减柴胡,加防风、细辛亦可。

【附注】原书云:“服后畏寒悉除,觉有燥热,乃阳回作汗佳兆,不可疑之畏之”。“此方宜与理阴煎、麻桂饮相参用”。

小承气汤

【来源】《伤寒论》。

【功用】轻下热结,除满消痞。

【主治】伤寒阳明腑实证。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舌苔黄,脉滑数;痢疾初起,腹中部疼痛,或脘腹胀满,里急后重者。

【组成】大黄12克(酒洗),厚朴6克(炙,去皮),枳实9克(大者,炙)。

【用法】上药三味,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2次温服。

【附注】方中大黄泻热通便,厚朴行气散满,枳实破气消痞。诸药合用,可以轻下热结,除满消痞。

保真汤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主治】四时伤寒,不问阴阳二证。

【组成】藁本(去芦)、川芎各120克,甘草(炒)60克,苍术(洗,锉,麸炒)500克。

【用法】上药咀为粗末。每服9克,水220毫升,生姜3片,同煎150毫升,去滓,不拘时热服。

小陷胸汤

【来源】《伤寒论》。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小结胸病。痰热互结,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者。

【组成】黄连6克,半夏12克(洗),栝楼实(大者)30克。

【用法】上药三味,以水1.2升,先煮栝楼取600毫升,去滓;再入诸药,煮取500毫升,去滓,分3次温服。

【附注】方中黄连清热泻火,半夏化痰开结,二药合用,辛开苦降,善治痰热内阻。更以栝楼实荡热涤痰,宽胸散结。三药共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

柴胡饮子

【来源】《宣明论方》卷四。

【异名】人参柴胡饮子(《医门法律》卷五)。

【主治】伤寒发汗不解;或中外诸邪热,口干烦渴;或下后热未除,汗后劳复;或骨蒸肺痿喘嗽,妇人余疾,产后经病。

【组成】柴胡、人参、黄芩、甘草、大黄、当归、芍药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温服。每日3服。

柴芩清膈煎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功用】攻里兼和解。

【主治】少阳表邪,内结膈中,膈上如焚,寒热如疟,心烦懊,大便不通。

【组成】川柴胡2.4克,生锦纹(酒浸)4.5克,生枳壳4.5克,焦山栀9克,青子芩4.5克,苏薄荷4.5克,苦桔梗3克,青连翘6克,生甘草1.8克,鲜淡竹叶36片。

【用法】水煎服。

【附注】方中以凉膈散法,以生军领栀、芩之苦降,荡胃实以泄里热,佐以枳、桔,引荷、翘、甘、竹之辛凉,宣膈热以解表邪;妙在柴胡合黄芩,分解寒热。为少阳阳明攻里清膈之良方。

五积散

【来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功用】散寒祛湿,理气活血,化痰消积。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胸腹痞闷,呕吐恶食,头身疼痛,肩背拘急,以及妇女血气不调,心腹疼痛等症。

【组成】苍术、桔梗各600克,枳壳、陈皮各180克,芍药、白芷、川芎、当归、甘草、肉桂、茯苓、半夏(汤泡)各90克,厚朴、干姜各120克,麻黄(去根、节)180克。

【用法】上除枳壳、肉桂两件外,余细锉,用慢火炒,令色变,摊冷,入枳壳、肉桂令匀。每服9克,水150毫升,姜3片,煎至75毫升,热服。

【附注】方中麻黄、白芷发散表寒;干姜、肉桂温散里寒;苍术、厚朴健脾燥湿;半夏、陈皮、茯苓理气化痰;当归、川芎、芍药养血和血;桔梗、枳壳升降气机;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散寒、祛湿、理气、活血、化痰之功。是治疗寒、湿、气、血、痰五积的主方,故名“五积散”。

牛黄膏

【来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功用】开窍醒神。

【主治】妇人热入血室,发狂不认人者。

【组成】牛黄7.5克,朱砂、郁金、牡丹皮各9克,脑子甘草各3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皂子大。新水化下。

【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牛黄丸”。

柴胡枳桔汤

【来源】《古今医鉴》卷三。

【主治】伤寒胸胁痛,潮热作渴,咳痰气喘。

【组成】麻黄、杏仁、桔梗、枳壳、柴胡、黄芩、半夏、知母、石膏、干葛、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锉一剂。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

黄连犀角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二引《深师方》。

【异名】黄连犀角散(《张氏医通》卷十四)。

【功用】清热杀虫。

【主治】伤寒及诸病之后,下部生疮者。

【组成】黄连3克(去毛),乌梅14枚(擘),犀角9克,青木香1.5克。

【用法】上四味,切碎。用水1升,煮取200毫升。分2次服。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

正元散

【来源】《博济方》卷一。

【异名】正元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一)、正阳散(《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

【主治】伤寒,头痛头昏,周身骨节疼痛;或伤冷食,心腹胀满。

【组成】麻黄(去节)、陈皮(去白,炙)、大黄(生)、甘草(炙)、干姜(炮)、茱萸、官桂(去粗皮)、芍药(生)、附子(炮,去皮、脐)、半夏(汤洗七遍)各适量。

【用法】上十味,惟麻黄多于众药1倍,余药减用一半,同捣为末。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00毫升,热服。如出汗须候汗干,可去盖覆。

麻桂饮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主治】伤寒瘟疫,阴暑疟疾,阴寒气胜而邪不能散者。

【组成】官桂3~6克,当归9~12克,炙甘草3克,陈皮(随宜用,或不用亦可),麻黄6~9克。

【用法】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7片,煎至240毫升,去浮沫,不拘时服。服药后,不必厚盖,但取津津微汗透彻为度。

【加减】阴气不足者,加熟地黄9~15克;若三阳并病者,加柴胡6~9克。

麻黄汤

【来源】《伤寒论》。

【异名】麻黄解肌汤(《外台秘要》卷一引《深师方》)。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骨节疼痛,无汗喘咳,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现用于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等见有上述症状者。

【组成】麻黄6克(去节),桂枝4克(去皮),甘草3克(炙),杏仁6克(去皮、尖)。

【用法】上四味,用水900毫升,先煮麻黄,去浮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50毫升,覆取微以汗。

【禁忌】表虚自汗,外感风热及体虚外感者均忌用。

【附注】方中麻黄发散风寒,宣肺平喘为君;桂枝辛温解肌为臣;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为佐;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四味合用,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

玄参升麻汤

【来源】《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功用】清热解毒化斑。

【主治】伤寒发汗吐下后,毒气不散,表虚里实,热发于外,身斑如锦纹,甚则烦躁谵语;兼治喉闭肿痛。

【组成】玄参、升麻、甘草(炙)各15克。

【用法】上药锉碎。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服。

发表散

【来源】《寿世保元》卷二。

【功用】解表发汗。

【主治】伤寒伤风,头疼发热,口干鼻涕,瘟疫流行。

【组成】葛根6克,西芎4.5克,黄芩6克,甘草2.4克。

【用法】上锉一剂。加生姜3片,葱白3根,水煎,热服出汗。

葱白七味饮

【来源】《外台秘要》卷三引许仁则方。

【异名】七味葱白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功用】养血解表。

【主治】病后阴血亏虚,调摄不慎,感受外邪;或失血之后,复经感冒,头痛身热,微寒无汗者。

【组成】葱白(连须,切)9克,干葛(切)9克,新豉6克(绵裹),生麦(切)6克,生姜门冬(去心)9克,干地黄16克,百劳水800毫升(此水以勺扬之)。

【用法】上药用百劳水煎至300毫升,去滓,分温2服。约隔1小时服一次。如觉欲汗,渐渐覆之。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芜荑。

【附注】方中干地黄、麦门冬养血滋阴为君,以资汗源;干葛、新豉解肌宣透,葱白、生姜通阳发表,共为臣药;百劳水助君药以滋阴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养血和营,生津清热,解肌发表,辛透外邪之效。

葱豉荷米煎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功用】和中发汗。

【主治】小儿伤寒初起一二日,头痛身热,怕冷无汗者。

【组成】鲜葱白1枚(切碎),淡香豉6克,苏薄荷1.2克(冲),生粳米30粒。

【用法】水煎服。

竹皮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二引《范汪方》。

【主治】病后交接劳复,睾丸肿胀,头重不举,目中生花,腹内绞痛。

【组成】刮青竹皮20克。

【用法】上一味,用水400毫升,煮五六沸,绞去滓,顿服。

葶苈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主治】伤寒结胸,心下痛,如石坚硬,小便不利。

【组成】葶苈子(隔纸炒)22克,槟榔(锉)15克,桑根白皮(炙,锉)22克,杏仁(汤浸,去尖、皮、双仁,炒)、大黄(锉,醋炒)各15克,朴硝22克。

【用法】上六味,捣成粗末。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惺惺散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

【主治】伤寒发热,头疼脑痛。

【组成】石膏、甘草(生)、麻黄(去节,汤浸)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茶1.5克,葱白10厘米,擘碎,煎三五沸,先嚼葱白,然后将药汁服下,去枕仰卧。如发热再投一服,出汗立愈。

沃雪汤

【来源】《百一选方》卷七。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表证未解,壮热恶风,声重鼻塞,头痛身疼。

【组成】苍术240克(去皮),厚朴120克(去皮),当归(洗)、川芎、白芍药、防风、橘皮(去白)、葛根、甘草各60克。

【用法】上药咀。每服9克,用水225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普救散

【来源】《洪氏集验方》卷三。

【异名】二姓不传散(《百一选方》卷七)、不传散(《普济方》卷一四七)。

【主治】四时伤寒,浑身发热,四肢疼痛,头重眼疼。

【组成】苍术500克(米泔水浸3日,切,焙干),干葛250克(切,焙),甘草120克(炙赤色,切细)。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40毫升,去滓温服。如要出汗,加连根葱白6厘米同煎服。滓再煎一服。

玳瑁郁金汤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功用】清宜包络痰火。

【主治】邪热内陷心包,郁蒸津液为痰,迷漫心窍神识昏蒙、妄言,咯痰不爽。

【组成】生玳瑁3克(研碎),生山栀9克,细木通3克,淡竹沥20毫升(冲),广郁金6克(生打),青连翘6克(带心),粉丹皮6克,生姜汗2滴(冲),鲜石菖蒲汁10毫升(冲),紫金片1克(开水烊冲)。

【用法】先用野菇根60克,鲜卷心竹叶40支。灯芯2小帚,用水1.2升,煎成800毫升,取清汤,分2次煎药服。

犀角大青汤

【来源】《医学心悟》卷二。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化斑。

【主治】伤寒,斑出已盛,心烦大热,错语呻吟不得眠,或咽痛不利。

【组成】犀角屑、大青叶、玄参、甘草、升庥、黄连、黄芩、黄柏、黑山栀各4.5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口大渴,加石膏;虚者,加人参。

犀角玄参汤

【来源】《伤寒全生集》卷四。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化斑。

【主治】伤寒毒盛发斑,心烦狂乱,吐血。

【组成】犀角、升麻、香附、黄芩、人参、玄参、甘草、桔梗、黄连、石膏、黄柏、山栀、薄荷各等分。

【用法】水煎服。

【加减】大便秘,加大黄、芒硝;斑出,加大青叶(以青黛代之亦可)。

同类推荐
  • 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

    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的功能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的科学。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及毗邻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形态学基础。学习系统解剖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即通过实验教学,将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与标本、模型、活体观察及必要的临床应用联系起来,这样在学习活动中既有理论知识指导,又能在实践中验证理论,从而获得完整的解剖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 眼科专家谈眼病防治

    眼科专家谈眼病防治

    本书介绍了常见的眼科疾病的诊断与简单的治疗措施。并针对患者的疑问,请专家逐一解答,约有300条用眼、护眼、眼病防治等方面的专家答疑。
  • 中医实用特色技能

    中医实用特色技能

    本书以“识病真谛、特色技能、痹症论治”三方面为主题,汇集了作者的科研成果、国家专利、师承秘诀等特色技能,以“巧而妙,妙而精,精而准”的口诀编撰方式全面而细致的解读难点、疑点及要领,使习者易懂、易记、易用、易传承。
  • 揭开谜底防治近视

    揭开谜底防治近视

    本书以光学知识为基础明确提出学生近视眼是几何光学的生物效应所致,从理论上揭开了学生近视眼之谜。是众多处于近视苦恼的学生和家长的好朋友。
  • 本草纲目(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本草纲目(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本草纲目》最早出自李时珍之手,撰写于1578年,初刊于1593年。全书共载药1800余种,其中1000余种为植物药,其他为矿物及其他药物,由李时珍增入的药物就有374种。书中附有药物图上百幅、方剂万余首,其中约有八千多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每种药物分列释名、主治、发明和附方等项。书中不仅修订了我国古代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而且还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对药物进行了相对科学的分类,特别是李时珍对动物药的科学分类,说明他已具备了生物学进化思想。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堕落天使

    网游之堕落天使

    NGQ:个人研发词语,意为网游智商,或者称为网游天赋,一个网游高手的网游智商通常都很高,因此作为系统回馈,他的角色初期成长就会很高。BOSS阶段:BOSS分为准BOSS,普通BOSS,强化BOSS,精英BOSS,世界BOSS,史诗BOSS,传说BOSS和神级BOSS。隐藏职业则是专门为在游戏中非常努力或者天赋极佳抑或是机缘巧合下触发任务的玩家准备的特殊职业。就职后的玩家,档数会较原来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而且,会具有更多的强大技能以及控制能力。
  • 都市之古武战神

    都市之古武战神

    二十年前,苏炎逃往南境!二十年后,强者回归,纵横都市!且看古武战神强悍霸气的故事!
  • 灭世崛起之神的时代

    灭世崛起之神的时代

    远众神在一次的决战后竟引起了世界之心和永恒之心的大爆炸!在爆炸中,人族风无痕在爆炸中得到了永恒和世界之心。两者之间,竟结合为一起,形成了新的“王者之心”!风无痕回到了小的时候,重新踏上了修炼之路!
  • 奥拉星王者的异世之旅

    奥拉星王者的异世之旅

    天命少年闯星古,九天十地我为主!星古大陆之上!人们通过与魂兽结缔契约获得强大的力量!拥有契魂的人被称之为契魂师!契魂师是这个大陆上最受人崇敬的职业!契魂师就才是这个大陆的主宰!但是能成为一名契魂师的人又少之又少!且看一天命少年携10星完美契魂!一路成长征服的故事!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间世麒麟降自天!星古大陆我来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最后的狼烟

    最后的狼烟

    一个狼人为了寻求身世而踏上了奇幻的旅程,卷入了各个家族,王国势力的斗争之中,在一个平凡的流浪诗人的帮助下,组建了自己的家族,向整个动荡的世界战斗,期望和平的降临,不断加入的家族成员,不断扩大的实力,一次次化险为夷。最后展示出这个世界奇幻神奇的真正面貌,揭穿了那躲藏在无尽深渊中的阴谋。
  • 穿越变成老爷爷

    穿越变成老爷爷

    贾获,是斗法大陆顶尖家族贾家的太上长老。因为闭关多年而修为毫无进展,急躁之下,心魔爆发,最后一囗老血喷出,死了。而地球青年陈龙,因为在出租房看小说时,突然感觉鼻子很痒,然后打了几个响声震天的喷嚏,便穿越了——陈龙的灵魂鸠占鹊巢的占了贾获的身体。
  • 唯爱至上:萌上小丫头
  • 灵煜大陆

    灵煜大陆

    上古时期,神界中的古龙王做为神界执法者之一的他监控着灵煜大陆的变化。神界执法者们自古按照神界的制度执法,有一天古龙王忍不了神界制度,便带领他的九个儿子发起起义。就这样古龙王和他的九个儿子和众神界执法者展开了战斗,最终因双方的两败俱伤结束了。但众神界执法者不甘心,于是就请上一代神界执法者出手。这一次数十位前任神界执法者对古龙王展开了围剿,因上次大战身受重伤的古龙王最终被击杀,而他的神力化为两颗龙丹降落凡界——灵煜大陆。由于那两颗龙丹的降临,灵煜大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的生物因此进化的非常迅速,其中部分进化为人类,而这些人类因为那两颗龙丹的出现拥有了圣龙力。人类在十二岁那年有一次觉醒圣龙力机会。这样的人类被称——灵煜师。灵煜师分为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双鱼十二称号,每升十级一个称号。每十级会出现瓶颈,而想要突破瓶颈就要解开人体中最重要的十二个穴位。那两从天而降的龙丹化为了金龙和银龙,而古龙王的九子也被降到凡界。由于人类发展的过快,这其中产生了不少怨念最终化为了黑龙一族。金、银二龙王和九龙之子以及其他灵煜师奋力抵抗黑龙一族的杀戮。
  • 众神之鸿蒙晖

    众神之鸿蒙晖

    一场意外,佛系低存在感的白泽兮竟然重生成了一团气?好不容易修炼成形,刚开始的异世旅游计划却又被一个天降的使命打断?白泽兮想:算了,游历也算的上是一种旅行,反正都是随处走走看看,也差不了太多。一个巧合,时刻保持庄重的凌夜熙竟然要收个礼数不全的女子为徒?好不容易结束了授业,刚计划的好远海战略部署却又因那个女子的行为导致他无法执行?凌夜熙想:罢了,游历途中也能自我提升,反正一定会打架,只要最后能和谐共处就行。“可是,我不太想和那个男的一起,他每次紧盯我的眼神都让我觉得瘆得慌。”“可是,和那个女子同行一定很累,我每次慌神不太注意时她总会不见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