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9900000022

第22章 此生虽短意绵绵——仓央嘉措生活放荡之谜 (2)

如果十三世达赖喇嘛真的凭吊益西嘉措的囚禁地,他岂不是在推翻自己的谱系?中央政府、格鲁派和藏族人民都认为仓央嘉措是真六世,至此已经二百年了,他去凭吊一个假的,岂不是说自己也是“假达赖”?所以,如果十三世达赖喇嘛凭吊,也只能凭吊仓央嘉措的遗迹;如果是益西嘉措的,他看都不会看,何谈凭吊?即使遛达到这儿看一看,念21天的经怎么解释?既然十三世达赖喇嘛主观上根本不可能凭吊益西嘉措的遗迹;那么,这种字面分析又有什么用呢?

好笑的是,按照这个思路分析下去,只能证明藏文版《十三世达赖喇嘛传》中的记载,被囚禁的肯定是仓央嘉措,那么,用这个结论反驳“五台山囚禁说”,岂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死亡说,这是见于正史记载的观点。

但它是否是历史的真相呢?

首先我们来看“死亡说”的第三种——自杀说。这是可信度比较低的说法,其疑点在于,仓央嘉措有没有自杀的动机和可能?事实上,他没有自杀的必要,无论是康熙皇帝还是拉藏汗,只是说他有过失,是“假达赖”,尚没有议罪。况且,在藏族人的观念和生活习俗中,是不赞成自杀的。

同时,他也没有自杀的可能,如果拉藏汗真想将他押送到北京,怎么可能不派人严加看管?哪里有条件自杀呢?

那么,“自杀说”是从哪里流传出来的呢?无外乎是青海湖地方的一个民俗活动:当地的藏族同胞有每年向湖中抛食物的民俗,据说流行了三百年,用来纪念仓央嘉措,并传说仓央嘉措“自溺”于湖中。

这显然是藏族版本的“屈原投江”的故事。可汉族地区端午节包粽子抛入江中的习俗,就一定说明屈原是投江自溺的吗?目前学术界对屈原的死因和死亡方式有了更多的研究成果,几乎完全推翻了“端午习俗说”成立的可能性。“屈原自溺说”的根据无非是他的《怀沙》诗一首,是典型的以诗歌作品推测出人物生平的事例。可笑的是,既然仅凭一首诗不能证明屈原自溺,怎么就凭仓央嘉措的诗说他有情人呢?既然端午习俗不是屈原自溺的证据,凭什么青海湖投食就一定是为了纪念溺水而亡的仓央嘉措呢?

“自溺说”明显是民间心理揣摩出来的产物。况且,这一说法也没有充分的文献资料记载,就连青海湖投食的民俗,除了当地有此民风,外界也不见记载。

那么这个民俗是怎么形成的呢?很可能跟“死亡说”的另一种说法“病逝说”有关。因为在这个说法中,仓央嘉措病逝后,和硕特蒙古人将他的尸骸抛弃掉了,也许这使得青海湖畔的人民认为扔在了湖里,因此每年往湖中投食物祭奠。这大概就是青海湖投食民俗的来源。

所以,“自杀说”很可能是“病逝说”的民间演绎版本。当地群众怀着某种特殊的心理和情感,不接受他英年病逝的事实,由“抛尸”这一细节出发,创作出更为悲壮的死亡方式,以烘托典型人物的典型悲剧色彩,这是可以理解的。

于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转向了“病逝说”。

然而,又很有可能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先是谋害,之后在上报中央政府时以病逝为由开脱罪责,或者谋害在先,但后世为了给某些人文过饰非,故意篡改历史档案,伪造了病逝的理由。那么,“谋害说”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

当代有一些持“谋害说”的学者,国外研究者也曾撰文提及“谋害说”。比如,罗马大学的东亚历史研究专家伯戴煦(Luciano Petech)著作《十八世纪前期的中原和西藏》中记载,“(仓央嘉措)于1706年11月14日死于公噶瑙湖附近。虽然按意大利传教士的说法,传闻他是被谋害的,但汉、藏的官方记载都说他死于疾病,而没有什么充分的理由可以怀疑它的真实性”。

从这段记载看,国外学者认为“谋害说”是个传言,并没有什么证据证实,虽然它是意大利传教士说的,但该国的藏学专家、国外藏学研究公认的泰斗杜齐(Tucci,1894年~1984年)在《西藏中世纪史》中只简单地说,“在黑河附近,仓央嘉措丧命”,看起来同是意大利人,他也未必认同“谋害说”。

那么,谋害有没有可能呢?

答案是:有可能,但很难。

有可能,是基于拉藏汗的心理出发,他一定是想除仓央嘉措而后快、并拥立代表自己利益的益西嘉措。据传,益西嘉措是他的儿子。

但是,想法可以有,但行动起来很不现实。首先,拉藏汗是打着将仓央嘉措“押解京师”的旗号的,半道弄死了算怎么回事?那又如何交待?其次,他应该是坚信,仓央嘉措送到京城就必死无疑,那么现在何必心急?这么急着下手自己岂不是被动?第三,虽然仓央嘉措名义上被“打倒”,但是,拉藏汗是和硕特蒙古人,蒙古人早已服膺藏传佛教,尤其和硕特部更是坚定的信徒,就算拉藏汗有这个心,手下人谁来下这个刀?

从现存史料上来看,“谋害说”并没有充分的证据,即使是国内学者也都是像伯戴煦的行文一样,猜测性的语气比较多。如此,“死亡说”只剩下“病逝说”这一种观点了。

“病逝说”观点有很坚实的史料证据,这就是《清圣祖实录》:“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庚戌,理藩院题:‘驻扎西宁喇嘛商南多尔济报称:拉藏送来假达赖喇嘛,行至西宁口外病故。假达赖喇嘛行事悖乱,今既在途病故,应行文将其尸骸抛弃。’从之。”类似的记载也出现在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三日的《起居注》中。

此外,民国时期洪涤尘著《西藏史地大纲》中说,“假达赖行至青海,病死,时年二十五岁,康熙四十六年也”。(这里说的“二十五岁”是虚岁)

我国藏学学科的创建者之一的王辅仁与索文清合著的《藏族史要》中也持此观点,“公元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仓央嘉措在解送途中,病死在青海湖畔”。

以上是近代、现代、当代三个历史时期中“病逝说”的代表。至于他患了何种病,有学者认为是水肿病。

可是“病死说”显然又是有疑点的。当时,康熙皇帝已经派护军统领席柱、学士舒兰为使入藏,一方面是封拉藏汗为“翊法恭顺汗”,另一方面便是押送仓央嘉措入京。拉藏汗先是不肯,后来又主动押送。可是,将仓央嘉措的“死讯”上报朝廷的人,却是驻扎西宁喇嘛商南多尔济,为什么朝廷钦差不报告?他们的奏折在哪里呢?

此外,尸骸的处理也耐人寻味。史料上记载是“弃尸”,即使仓央嘉措此时被认定为“假达赖”,但这么大的政治问题,如此处理不显得过于草率吗?这不是明显要造成“死无对证”的情形吗?难道康熙皇帝对此没有一点疑心?

疑心是应该有的。早在这年的十月,康熙皇帝派席柱去西藏押解仓央嘉措入京时,朝廷上就有反对意见,皇太子和很多大臣问,把一个假达赖弄来干什么?康熙解释,这是因为仓央嘉措虽然是“假达赖”,但是毕竟有这个名号,“众蒙古皆服之”,因此,他怕准噶尔部将他弄去,那样一来,准噶尔部就可以号令整个西部,“如归策旺阿拉布坦,则事有难焉者矣”。这个策旺阿拉布坦就是噶尔丹的侄子、此时准噶尔势力的首领(台吉)。事实证明,康熙皇帝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后来准噶尔方面果真要迎请仓央嘉措前去。

如此看来,康熙皇帝对仓央嘉措的处理是非常周密、并且还比较有前瞻性预见的。而如果他“病故”,既没见到尸首骨灰,也没见到钦差的奏报,事后更没有追查,难道他真就相信仓央嘉措死后抛尸了?

这岂不令人疑心?

以上关于“死亡说”的证据,还有一项正史史料从未涉及,那就是《清史稿》。让人琢磨不透的是,在《清史稿·列传·藩部(八)西藏》一节中只说,“因奏废桑杰所立达赖,诏送京师。行至青海道,死,依其俗,行事悖乱者抛弃尸骸。卒年二十五。时康熙四十六年”。

这就是说,《清史稿》只说其“死”,死因却不明说。为什么不沿革《圣祖实录》的记载明确地说“病逝”呢?《清史稿》编纂的时候,世上已经流传着仓央嘉措死亡时间及死因的种种说法,会不会是编纂者受到了什么民间影响呢?

这一民间影响,很有可能就是“遁去说”。这一说法虽不见于正史,但野史、传闻比较丰富,甚至有人见过实物证据,由此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

如果我们的考证之旅再周密、谨慎一些,还会发现更为复杂的情况。在前面我们分析“病逝说”和“谋害说”的关系时提出,有可能发生谋害在前、伪说病逝在后的情况,而实际上,也完全可以遁去在前、同样以病逝为由交差了事。

也就是说,在青海湖畔,无论是仓央嘉措自己逃跑的“失踪说”、蒙古人恳请他逃跑的“放行说”,还是其他政治势力将他接走的“营救说”,其结果都是以仓央嘉措病逝、抛尸为结论上奏朝廷,匆匆结案。所以正史记载他“病逝”了,而真相很可能是“遁去”了,两种说法是完全可以并列出现的,并不意味着否定正史记载。

那么,以上三种“遁去”的方法,哪一种更有可能呢?

“失踪说”明显有神话色彩和附会痕迹。此种说法认为,仓央嘉措是用“大法力”从刑具中脱身,之后飘然而去。后来他又使用过好多次“大法力”。比如给人救命、降伏魔障等。民间流传比较广的是“拘狼”的故事,话说他云游到阿拉善,以为人放羊为生。有一天,他放的羊被狼吃了,主人大怒,要惩罚他。仓央嘉措不认罚,于是一声口哨将狼招来,对主人说:“你的羊是它吃的,你和它理论理论吧。”见到此等“大法力”,蒙古人才知道这就是达赖活佛。

很明显,这太过神奇了,是一种对有传奇色彩的人做传记时常用的笔法。不过,“失踪说”本身倒也未必没有可能,但是,别相信他施展了什么“大法力”,要是真有神通他也不会被捉住了。如果此说成立,他只不过是趁人不备逃走的。

逃走,这有可能吗?

有可能,但很难。

第一,他是被押赴京师的,看管一定极为严密,更有史料说格鲁派僧兵曾三次营救但都告失败,蒙古大军必定层层设防,一个二十多岁又没练过武功的人跑得出来吗?第二,往哪儿跑?回拉萨只不过面临第二次被捉,而且肯定又要刀兵相见,而跑到别的地方就那么安全吗?正如不存在自杀的理由一样,他同样没有逃跑的必要。

反对“遁去说”的学者提出意见:以当时的严冬天气,在冰天雪地的青藏高原上,在远离家乡、举目无亲的荒滩野岭中,逃出去岂不是找死?如果要逃,最好的地点应该在甘肃或者蒙古地区。

这是基于常识上的推理,但是,却忽视了另两种可能——“放行”和“营救”。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以“跑出去也是死”“没到跑的时机”而根本否定“遁去说”,如果真的“放行”,那么,也就存在蒙古人送给他足够的衣食的可能性,至少,被“放行”的仓央嘉措是可以讲一讲条件的:既然“放行”,必然是拉藏汗方面遇到了不得不放的难题,此时的仓央嘉措应该清楚,走是可以的,但怎么走、怎么保证自己走得安全,他是有说话的主动权的。另外,如果真的有其他政治势力“营救”,他也不至于冻饿而死。

如果“放行说”成立,那么,拉藏汗为什么要放、而且必须放呢?放了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如果“营救说”成立,那么,是谁将仓央嘉措接走,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接走的呢?

于是,关于仓央嘉措身后行踪的最大谜案,渐渐浮出水面。

“营救说”,记载在蒙文的《哲卜尊丹巴传》中,但要说明的是,这种“营救”并不是格鲁派僧兵三次武力救援那种军事行动,而是在几方政治势力达成政治交易后,将仓央嘉措“接走”了。不过,这种说法仅见于蒙文材料中,没有充足的证据,而且,它本身也不太可能。

因为“营救说”的最终落脚点还是“阿拉善”,而它的产生背景、发生条件、事后情节等都与“放行说”差不多,所以,了解了“放行说”,“营救说”也就基本上真相大白了。

持“放行说”的正史主要是法尊大师的著作《西藏民族政教史》,其中说,1706年桑杰嘉措遇害身死以后,“康熙命钦使到藏调查办理,拉藏(汗)复以种种杂言毁谤,钦使无可奈何,乃迎大师晋京请旨,行至青海地界时,皇上降旨责钦使办理不善,钦使进退维难之时,大师乃弃舍名位,决然遁去……尔时钦差只好呈报圆寂,一场公案乃告结束”。

法尊(1902~1980年),俗姓温,法名妙贵,字法尊,是现代著名佛学家、卓越的翻译家,也是少见的获得藏传佛教最高学位——拉然巴格西的汉族僧人,正是他第一个把藏传佛教的显密理论系统地介绍到汉地的。他的《西藏民族政教史》著于民国时期,是为汉族佛教徒撰写的第一部介绍藏传佛教历史的专著。

法尊大师的观点是现代“放行说”的代表,但他所述的这段文字漏洞颇多:

其一,整个事件原委与正史记载有些许不同。

同类推荐
  • 我先祖的故事

    我先祖的故事

    本书的作者是利玛窦、徐光启与熊三拔的后代。四百年前,利玛窦、熊三拔跋山涉水从意大利来到中国,与徐光启相遇,共同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四百年之后他们的后人也走到了一起,追溯古时,谈论当下。本书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由三位后人分别叙述他们祖先的生平故事、历史贡献及迄今的家族发展史。在2010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纪念之际,本书有着更为特殊的价值。书稿中文后附意大利文。
  • 民国文化隐者录

    民国文化隐者录

    本书选择了二十多个现代温州文化人,纳之于风云变幻、时代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来进行观察,通过讲述他们的传奇故事,于小处见民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展现了一幅幅文化人生活的图景。
  • 中国十大文豪韩愈

    中国十大文豪韩愈

    韩愈出身于世宦之家。父韩仲卿曾为武昌令,以美政和文章出名。生三子,长子韩会,官至起居舍人,以道德文学着称。韩愈为小,生三岁,父死,养于韩会之家。十岁,韩会因事贬为韶州刺史,韩愈随兄而去,不久兄死。又随嫂北归河阳韩氏别居。嫂郑氏对韩愈情若所生,辛勤培养,诲化谆谆,及嫂去世,韩愈服而加隆(唐代嫂叔服小功五月即可),以报嫂养育之恩。
  • 李嘉诚的智慧

    李嘉诚的智慧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心人永远在别人前面,李嘉诚正是这样一个聪明的有心人。李嘉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茶楼当学徒,他勤奋工作、努力上进,赢得了老板的信任。同时,他在这里凭借着“聪明伶俐”学到了很多的“赚钱技巧”,还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为人处事之道。
  • 曹雪芹:清朝才子的红楼一梦

    曹雪芹:清朝才子的红楼一梦

    《曹雪芹:清朝才子的红楼一梦》为《书立方·人物传奇》系列丛书之一,由李丽编著。他是出身富贵温柔乡的公子哥儿,他是惊才绝艳的江南才子。一朝大厦倾,繁华转眼成空。穷困潦倒之际,于悼红轩中著成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热门推荐
  • 仙君你家桃花好甜

    仙君你家桃花好甜

    娇俏有个愿望。总有一天要嫁给山海界最顶尖的妖修学院高材生。某日,她蹑手蹑脚的扒在甲班窗户偷看,迎面走来一个清隽风流的美人。四周一片哗然。妖怪甲:卧槽姜珩?!法术修为第一的那个?别拦我,我要上去要签名!!妖怪乙:哇!姜珩!这颜值逆天了,不行,我要给他生猴子!妖怪丙:天呐,为什么姜珩也会来学院啊,太不可思议了。妖修高材生?娇俏眼睛一亮,低头看了一眼娘亲给的《娇氏追夫守则》,提着裙子冲了上去。——从此以后。山海学院的人都知道姜珩身边多了一朵死缠烂打的小桃花。——婚后。娇俏一脸愤怒的拍着桌,“你怎么不告诉我你是仙君?离婚!必须离婚!”美人无奈摊摊手,“学院信息上有啊,你从来不看吗?”娇俏:“……我不管,我要离婚!”美人捏着下巴打量她一下,忽然一把抓住她的手,“走,上月老那。”她眨了眨杏眸,期待的捧着脸,“去离婚?”“不!”美人睨了她一眼,眼神凉薄,“为了防止你出轨,再系个九千九百九十九道红线。”娇俏:“我#@¥?/……”这大抵是个智商不太高的桃花妖,意外嫁给仙君后,整日想着离婚逃走的故事。简介无力,直戳正文,双处一对一,请放心食用。
  • 易水寒桃源篇

    易水寒桃源篇

    身世神秘的少年来到世外桃源,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命运......看似和谐的表面下杀机重重,局中又有局,战火纷飞的乱世中,水寒是否能坚守自己的侠道。命运羁绊,无限精彩,尽在《易水寒第一卷桃源篇》
  • 我的修仙老友

    我的修仙老友

    “美女,驻颜丹来一个。”“不好?阳哥,来来来,咱俩演一场。会修仙,会炼丹,成为各大名门旺派争相抢夺嘚宝贝。对面的道姑看过来,啊呸,对面的美女看过来,喂!我不是送外卖的!猪脚不是见美女就走不动道的人,不喜勿喷。
  • 仗剑走不了天涯

    仗剑走不了天涯

    她本是黑虎寨的掌上明珠,儿时的梦想是成为一代女侠,只因爱上一个人,这个梦想便成了可以同他一起仗剑走天涯,只可惜,这从头便是一把毒刃。————————————————————————“苏凡,你可知仗剑走不了天涯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凡遥

    仙凡遥

    “为侠者一生所求,除魔卫道,可不正是为了此情此景、为了这些人脸上的笑容?”“人生一场迷梦,又岂知哪些是幻,哪些是真。”“改天再跟你玩捉迷藏,我赢就吃你,我输就下次再吃你,哈哈~”“逆天而行,终将有谴…………毁了的房屋可以再建,断了的桥可以再搭,饱受疾苦的百姓可以迁徙,可变了的人心又如何能回到以往……”欲求仙道、先修人道,不明是非,何以为仙!!!
  • 帝国为聘总裁小娇妻

    帝国为聘总裁小娇妻

    她是过气女星唐欣怡,曾经为爱不顾一切,换来的却是婚前未婚夫跟同公司模特的双重背叛。领证时,未婚夫落跑。而他一跺脚让整个帝国足以抖三抖的娱乐圈大佬。唐欣怡抬起脚步走去道:“这位先生,您的新娘悔婚,我的新郎落跑,不如我们俩拼婚?”男人看了眼道:“拼车听多了,这拼婚的你倒是头一个!”想看更多?赶紧收藏
  • 野蛮的温柔

    野蛮的温柔

    她从神偷降成侍妾,从一个美艳佳人落魄成一个人人唾弃的第N者。天理何在?而这个臭男人还一点都不温柔。不行,她要为自由而战,为清白而逃!让他孤枕难眠,佳人难觅。看他以后还拽不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清风映雪

    清风映雪

    民国时期的江南某小县城,一个嫁入豪门做妾的女子半生的爱恨情仇。
  • 荒谬的墙

    荒谬的墙

    关于智慧,关于理性,关于存在主义与荒诞主义关于自然,关于永恒,关于不停写作与拯救绝望……荒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之作。加缪对人生提出的问题和思考,不断地穷尽现在的生活,撼动着无数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