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9900000016

第16章 心头影事幻重重——仓央嘉措的两种生平形象

1.入定修观法眼开,祈求三宝降灵台。观中诸圣何曾见,不请情人却自来。

2.入定观修上师尊,心中偏偏不显现。不曾意想爱人脸,清清楚楚现在前。

这两首诗实际上是一首两译,写的都是观想的时候,“诸圣”和“上师尊”,也就是佛菩萨的影像还没有浮现在眼前,却看到了情人;而且是“不请情人却自来”。

这首诗于道泉先生是这样翻译的:

我默想喇嘛的脸儿,心中却不能显现;我不想爱人的脸儿,心中却清楚地看见。

可以看出,于道泉的版本是字面直译的,而曾缄的版本是体现出一些含义的。

这些含义,还得靠佛家的观想方法来说明:观修练到一定层次,不是看到佛菩萨,而是佛菩萨与自己合二为一。所以,“不请情人却自来”可以说是仓央嘉措修持观想的一个心得,也记录了他修持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此时的仓央嘉措,也许不用眼观的办法,而是可以在心里很快地进入观想的层次了,这就是“不请却自来”、“不曾意想”表达的境界。

至于是“心中”重要,还是“眼前”重要,这个问题还是留给佛教界的人士解答吧。但无论答案是什么,即使仓央嘉措此时的修行层次在佛家看来还不高,也只能说明这首诗记载了当时的他的修行心得。就像某位作家的早期作品,虽然不成熟,但却记录了他当时的水平。

我们还可以举一个例子,于道泉先生的译本:

若以这样的“精诚”,用在无上的佛法,即在今生今世,便可肉身成佛。

这首诗在曾缄翻译的时候,加了很多“文采”,又将“情人”这样的字眼儿给弄出来了:

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眼前。肯把此心移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

按照于道泉先生字面直译的翻译风格,恐怕原诗里是没有“少女”这样的词的,但曾缄还是大胆地保持自己的“统一风格”,于是民间又会将这首诗当成情歌了。

为什么会当成情歌呢?原因有二:一、诗里有“情人”的字样;二、错误的阅读逻辑。

因为仓央嘉措原诗恐怕是没有“少女”字样的,所以我们搞不懂曾缄译本中的“情人”指的是女人,还是佛。不过,这都不要紧,无论它指的是什么,我们都能从阅读逻辑角度分析出它不是情歌。

按普遍的阅读逻辑,“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眼前”是个时间上的承接关系,翻译过来就是:观想的时候,情人却浮现在眼前。这样理解起来,前半句是后半句的时间状语。意思很明显,仓央嘉措不好好修持,表面上在那儿装样子,心里想的还是情人。

而如果我们用另一种句法解释,就可以得出完全迥异的结论,这个办法就是将后半句当做前半句的补语,翻译过来应该是——“静时修止动修观”,就好像“历历情人挂眼前”。

这说明了什么?恰恰说明仓央嘉措将修持时刻放在心头,时刻惦念不忘。

这样的解释,秘密隐藏在上半句中,“动”,说的是不仅仅打坐的时候要修持,行动的时候也要时刻不忘、时刻精进,就好像谈恋爱的人时刻把情人挂念在心头一样,这样才可能有大成就。所以下一句就说,要是这样的话,就可以即身成佛了。这里需要指出藏传佛教和汉地佛教的一个区别,汉地佛教一般来说,主张的是修持多少劫、多少世才可以成佛;而藏传佛教追求的是今生今世就能成佛,也就是即身成佛。

调整了阅读逻辑,我们发现,哪怕“情人”指的就是个女人,也说明仓央嘉措此诗是佛法诗,焉知他不是在劝导世人:求成佛和世间谈恋爱异曲同工啊,都要念念不忘、魂牵梦萦才能成功呢。

如果“情人”指的不是女人,是佛呢?那么我们就又有新的发现了。

此时,前一句上下半句之间,就不应该考虑定语和补语的问题,而应该成为并列关系了。“静时修止动修观”在古汉语里不是“静该怎样”、“动该怎样”两件事,而是将“动静”和“止观”拆开写了,这在古汉语中是常见的结构方法。因为我们实在无法单独地分析“止”和“观”,它们应该是一门功课——“止观”,这是一切禅定的精华,佛家的必修功课,观想便是其中的要义。

那么,整句翻译过来就是:无论是行动还是打坐都要修持止观,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把佛菩萨挂在心头,这样精诚用心的话,即身成佛是可行的。

通过这样的解读,我们发现,以上列举的三首仓央嘉措的诗,都是佛法诗,和爱情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所有诗作中出现的“情人”字样,如果理解为“佛”,含义就完全变化了。

那么,理解为“佛”是否可行呢,这是强词夺理,还是原意如此呢?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曾缄译本诗作中有这样一首:

意外娉婷忽见知,结成鸳侣慰相思。此身似历茫茫海,一颗骊珠乍得时。

按照世俗化的理解,这是一首“情歌”,表达的是与意中人心心相印的渴望和惊喜,情义两心知就好像在大海中捞到珍宝一样令人心动,这里当然也有难得、幸运的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娉婷”这个词,在这首诗里怎么看都是“情人”的意思,但是,如果仔细翻阅曾缄本的其余译作,我们还能发现一首:

为竖幡幢诵梵经,欲凭道力感娉婷。琼筵果奉佳人召,知是前朝礼佛灵。

这里同样用了“娉婷”这个词,而这个词在这首诗里,指的就是佛。

曾缄先生没词可用了吗?为什么两首诗出现同一个词呢?难道不可能是他有意为之吗?既然后一首诗里“娉婷”指的是佛,那么,前一首诗里为什么就不能是呢?这首诗怎么就不能表达仓央嘉措对佛法求之不易的感叹呢?而“娉婷”是佛,“少女”、“佳人”、“情人”怎么就不能是佛呢?

如果说上面几首诗,内容本身和用词上都涉及了佛法,其义一见就明,如此解释也容易让人接受;那么,有没有那种“公认”的爱情诗,在原本里没有出现宗教字眼的诗,其实一直被我们误读呢?

仓央嘉措的“情歌”中,流传最广的是这一首: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不知道这个版本是从何而来,在于道泉先生的译本中,只有前面两句:

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

第二最好是不相识,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这两句诗曾缄先生的译本是这样的: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无论怎么看,这两句诗都是写爱情内容的,无论古体版本还是自由体版本,在翻译上保持惊人地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于道泉在此诗之后,还有行注文,说,“这一节据藏族学者说应该放在29节以后”。他所说的第29节是:

宝贝在手里的时候,不拿它当宝贝看;宝贝丢了的时候,却又急的心气上涌。

这段诗曾缄翻译为:

明知宝物得来难,在手何曾作宝看。直到一朝遗失后,每思奇痛彻心肝。

如此说来,最好不“相见、相知、相思”的,是一个“宝贝”或“宝物”,那么,这是指情人,还是别的什么东西呢?

即使没有第29节的前提,“相见、相知、相思”的就一定是一个女人吗?

于是有人通过对照藏文原文,直译如下:

第一最好不发现,免得不由迷上它;第二最好不谙习,免得以后受煎熬。

这样一来,这个“宝贝”,就很有可能指的是佛法,或者是一种我们搞不清楚的藏传佛教的修持法门,它抒发的是仓央嘉措痴迷佛法、欲罢不能的感觉。

实际上,可以进行类似解读的诗作比比皆是,如果我们还原仓央嘉措的真实历史形象,对这些诗作的理解就可能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只不过,他的民间形象太深入人心,以至于在翻译这些诗作的时候,译者也只好按照情诗来定“基调”。

比如曾缄,在发表他的七言绝句体汉译本的同时,还创作了一首《布达拉宫辞》。这首长诗轰动海内外,成为当时的普通百姓了解风流活佛、街谈巷议他的浪子行为的最佳版本。在这首长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秘戏宫中乐事稠”。任谁都知道,在几乎所有的民间文学作品中,这样的字眼,只能烘托出一个贪淫好色、秽乱后宫的昏君形象,民间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隋炀帝,但是,有谁正面评价过他那些光辉的历史功绩呢?

同样的道理,这样的词汇用在仓央嘉措身上,人们心目中也就自然将他想象成风流浪子,但又有谁想过,他很可能是一位有政治雄心并且精研佛法的活佛呢?

这就是由一个文学形象塑造、流传出来后转变为民间形象的典型事例。而根据这样的民间形象,便有好事文人继续创作出尺度更大胆的文学形象,如此流传下来,仓央嘉措在民间便逐渐被定格为一位浪子活佛;他的诗,也自然成为表达相思之情的爱情诗了。

事实上,有专家曾指出,仓央嘉措的诗歌是在表达自己对修行的理解,他的诗歌从密宗角度出发,全能做出宗教上的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仓央嘉措情歌》原文的题目是“仓央嘉措古鲁”,而并非“仓央嘉措杂鲁”。在藏语里,“杂鲁”是有规范的,“杂”是名符其实的“情”;而“古鲁”的含义是“道歌”。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仓央嘉措情歌”,在作者的原意中,或许是有劝诫意义的宗教道歌,学术著作中一直坚持翻译为“仓央嘉措诗歌”,是比较严肃和客观的译法。

既然他的诗歌不是情歌,那么,他谈恋爱、有情人的说法是不是真的呢?他还是不是那个民间形象中风流倜傥的浪子活佛呢?

同类推荐
  • 独裁良相——张居正

    独裁良相——张居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独裁良相:张居正》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张居正的人生故事。
  • 一路有树

    一路有树

    周末的晚上,应朋友之邀去看京剧《杨门女将》,中国京剧院莅临成都演出。我这个人很少做随意性的事,那么一个不懂京剧的人架起势去看京剧,肯定是有原因的,其一,附庸风雅,想想那是国粹,自己一个文化人应当对之有兴趣才是;其二,怀想逝去的青春。
  • 曾国藩:魔力不倒翁的生存寓言

    曾国藩:魔力不倒翁的生存寓言

    本书不是一本关于曾国藩的人物传记,而是节选曾国藩一生中给他带来启发和成长的事件,结合现实中人们种种人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读。让我们一起跟随曾国藩的成长轨迹,透过他的成长故事,你也可以成为下一个生存大师。
  • 胡雪岩发迹史

    胡雪岩发迹史

    胡雪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从穷乡僻壤走入富丽堂皇的大都市的?又是怎样一步步地走近和他命运息息相关的钱庄?他生命中的两个大贵人是谁?左宗棠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和胡雪岩是怎样互相扶持的?王有龄又是何方神圣?他在胡雪岩的生命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神奇的胡雪岩是怎么主导中外大商战的?最后他又为何会一败涂地?到底是谁给了他致命一击……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那么就请打开《胡雪岩发迹史》,让我们一起回到历史的轮回中,去重新品味那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乐章吧!
  • 民国那些教育家

    民国那些教育家

    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教育有过重要影响的六位教育家,他们是傅斯年、潘光旦、陶行知、叶圣陶、陈鹤琴及舒新城。他们都经历五四新文化的洗礼,都非常爱国又非常重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引进,都认为教育的宗旨是人格的培养,都反对知识的灌输和现代科举制度……作者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以通俗易懂、明白流畅的笔触对近现代教育所做的一次探讨。书稿详细介绍了六位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并适时地与今天的教育做对比,对我们反思教育的功能,探讨教师的作用,明确家长的职责,寻找教育的出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热门推荐
  • 金手指别搞我

    金手指别搞我

    流星的坠落空间的转换,爱恋从此开始,他的一颦一笑牵动人心,本该离开这个不属于他的世界可是他沦陷的越来越深无可自拔,本不该属于同一个世界的人最终走在了一起,他在他的帮助下逐渐长大回忆起当年的往事越发觉得这里更属于他逃避、自责、私心、无奈还绕着他身边。
  • Limbo

    Limbo

    平常平静的一天,时间突然停止,我和妹妹掉进了limbo,limbo的世界奇幻无比,我们遇到了无数不可思议的鬼怪,和不可思议的朋友,怎样才能回到现实呢。
  • 换你一纸婚约

    换你一纸婚约

    一纸婚约,六年的羁绊,她的爱情,路过又丢失。他的心情,空落了又被填满。当他终于发现她的身影。她却没有停留在原地苦苦等待。当她平静平静地度过千百个日日夜夜。他却突如其来地扰乱她的世界——原以为的,不是这样的结果,却——失控了……
  • 蜜宠心动:小甜妻,别闹!

    蜜宠心动:小甜妻,别闹!

    顾西宁作为新世纪的新女性,积极向上爱打拼,但是却被男朋友劈腿还带着未婚妻秀恩爱,呵,渣男送你了,不用谢!转身遇到大灰狼,高冷腹黑难搞定?开玩笑!看她如何施展三十六计。可是谁能给她解释解释,为什么这个明明醉的不省人事的男人,会突然反客为主?直到昏睡前的最后一秒,顾西宁终于忍不住在心里自我反省:嘤嘤嘤!以后我再也不给薄西泽这个狗男人喝酒了!!大骗子!!!
  • 末日生存体验

    末日生存体验

    是否厌倦了平淡无常的生活?是否想要寻找刺激?生存从末日开始。
  • 北绝十三殿:小卿儿别跑

    北绝十三殿:小卿儿别跑

    夏卿卿是世界第一的杀手组织的第一杀手,为了获取自由,被迫答应大boss的要求,来到北宫贵族学院……故事从这里开始发生,敬请期待夏卿卿和北宫十三殿的生活吧!
  • 中国货币市场运作导论

    中国货币市场运作导论

    本书对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全书是以中国货币市场发展的历史沿革为主线,对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进程、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了回顾,并借鉴了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有益经验,就如何完善我国货币市场结构与功能、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以及如何有效地对市场进行监管规范作出了前瞻性的理论探索。
  • 暧昧撩了谁

    暧昧撩了谁

    一个如暖阳般的男子闯进了我阴暗糜烂的生活,温言软语,几近宠溺呵护!我冲破伦理世俗的枷锁和他在一起,才发现这只不过是一场用心险恶的阴谋!他用残忍的虐爱折磨我,我用爱的利剑刺伤他!暧昧撩了谁?谁来陪我坠?
  • 道由我生

    道由我生

    神庭之主推算他会带来灭世之危!一出世便被众人视作不祥!举世皆敌的少年如何冲破天地规则?世界的尽头究竟有何方神圣?如若天地无情,那便道由我生!
  • 一起傻傻追女孩的日子

    一起傻傻追女孩的日子

    青春有疼痛,有流泪,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一起笑着走过来了。她没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容颜甚至最基本的前凸后翘都没达到却能让从多男生前赴后继地追求自从那天我见到她后饭前便后忘记了洗手脑前脑后想的都是她为了靠近她我发挥了死缠烂打的精神和神经虽然整个过程是那么的漫长那么犯溅和犯傻但是为她我甘愿付出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精液(额,,,打错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