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90900000055

第55章 “孙子兵法”精华解读(8)

第一,要将攻守战法的选择与自身实际的取胜条件联系起来。孙子提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这就把作战指挥者对攻守战法的选择与自身实际取胜条件联系起来。“形者,强弱也”,孙子在《谋攻篇》后讲《形篇》,目的正在揭示攻守战术与强弱军力的内在联系。这是一种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军事思想。按照这一军事思想,作战指挥者就不能凭个人的喜恶与一时的意气来行事。取胜条件不足,硬要凭勇气去进攻,这是军事上的冒险主义;取胜条件有余,一味求稳固守,这是军事上的保守主义。要防止这两种倾向,采取正确、恰当的攻防战术,就一定要根据战场上敌我双方的实际力量对比与变化情况而定。皇甫嵩以先守后攻的战法破乱军,就是很好的一例。公元188年,王国在关中聚众造反,包围了陈仓,朝廷命令皇甫嵩、董卓率军前往救援。董卓主张急速赶到陈仓。皇甫嵩不同意,说:“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要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陈仓地方虽小,但城墙坚固,又有足够的力量防守;王国虽人多势众,但要攻下陈仓,其力量还不够。没有足够的力量进攻而去进攻,进攻者必定受害;有足够的力量防守而来防守,防守者将处于不败之地。王国现在已陷入受害者的境地,陈仓不会被他攻破。我们用不着兴师动众,就可以获得全胜。”果然,王国围攻陈仓八十多天,终究没能攻克,其部众疲惫不堪,只好自动解围而去。这时,皇甫嵩挥师追击,董卓劝阻说:“兵书上讲‘穷寇勿追,归众勿迫。’我们现在追击王国,就是追击穷寇,逼迫归众。困兽尚且还会搏斗,何况是大队人马呢?”皇甫嵩说:“此话不妥。我以前不急忙去解围,是避其锐气;现在引兵追击,是乘其疲惫。我们追击的是疲师,而不是归众。追击的是乱师,而不是穷寇。”于是引兵急速追击,连战连胜,斩获数万人。

第二,“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要使敌人无形可窥、无隙可乘。公元30年,占据甘肃的隗嚣发兵攻击关中地区,其部将王元、行巡率两万余人,顺着陇山东下,奔袭栒邑。东汉征西大将军冯异奉命援救,急行疾趋。其部下认为:敌人兵多,又乘胜而来,势不可当,应暂时扎营,商讨战略。冯异解释说:“敌人大军压境,如果夺取到枸邑,三辅人心就会动摇。我们的目的是抢先进入城区,以逸待劳,不是跟他们决战。”遂抢在敌人之前入城,紧闭城门,偃旗息鼓,不动声色。行巡还以为是一座没有戒备的边城,直扑而来。冯异抓住时机,突然间战鼓齐鸣,旌旗招展,大军一拥而出,行巡惊恐不知所措,阵容大乱,四散逃走。

第三,“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要使敌人无从防备、突击而溃。公元280年,西晋大将杜预陈兵江陵,准备进攻东吴。他先派周旨、伍巢率八百精兵秘密乘夜渡江,抢占有利地形,然后遍插晋军旗帜,燃起一堆堆篝火。东昊将士人心惶惶,惊叹道:“难道晋军是插翅飞过江的吗?”数日之间,就有一万多人投降了晋军。周旨,伍巢在江南隐军待机。不久,晋大军过江,吴将孙歆领兵迎战,被晋军所败。周旨、伍巢便随败兵入城,直捣孙歆帐中,活捉孙歆,乘机破城。

孙子的善攻与善守思想,在现代战争中更是得到创造性的应用与发挥。八路军在对日作战中经常使用的伏击战,就非常巧妙地将“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与“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有机地结合起来。聂荣臻在黄土岭歼灭日本的“名将之花”就是一个典型的战例。“名将之花”即日军阿部规秀中将,他担任“蒙疆驻屯军”最高司令兼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1939年的10月30日,他派过村大佐率领一千多日伪军进驻涞源,向我四分区的银坊镇、走马驿、灰堡地区发起扫荡战。在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的指挥下,杨成武采用伏击战术,在雁宿岩全歼日军。阿部规秀听到迁村一部全部被歼的消息,决定亲自出马。11月4日,他带领驻张家口的一千多人,乘卡车直驰涞源,对八路军占领地区实行扫荡。阿部设谋企图引诱八路军再次在雁宿岩设伏,将八路军主力消灭在雁宿岩,然后扑向银坊,再西取走马驿,东进黄土岭,寨坨一带。聂荣臻看穿了阿部的阴谋,便指挥分区以小部兵力在白石口一带迎击敌人,把敌人引向银坊,使其扑空。随后,再用一支游击队在银坊北边出击,牵敌人东进,等到敌人到了黄土岭一带,再集中主力把它包围歼灭。11月5日,一千多敌人从龙虎村向白石口前进。八路军游击队缠住敌人,打了又跑,跑后又来打,敌人打又打不着,追又追不上,阿部只好在黄土岭、司各庄一带宿营。这时八路军一团和二十五团在寨坨、煤斗店一带集结,卡住了敌人退路。三团和特务团占领了黄土岭及上庄子以南高山。二团绕到黄土岭西北,尾随敌人,悄悄形成了包围圈。7日拂晓,还蒙在鼓里的阿部率队东进,中午到达上庄子,先头部队进到寨坨附近,尾巴才离黄土岭,成了一条望不到首尾的长蛇。这时,八路军一团、二十五团迎头杀出,三团、特务团和二团从西、南、北三面合击过来,将敌人压缩在上庄子附近两公里长,百十米宽的山沟里。阿部一看地势不利,又调头向黄土岭突围,企图回到涞源。但八路军三团、特务团和二团早已把口袋扎住,逼得敌人步步后撤。这一下,敌人如一沟蚂蚁,互相挤碰,乱成一团。八路军炮兵营立即向沟里集中射击。“皇军”成了“蝗群”,在硝烟、火海里挣扎,敌人主力九百多人毙命,阿部规秀也在炮火中一命呜呼了。

孙子军事上的善攻与善守思想,还可以应用到国际政治斗争中去。90年代初,邓小平采取的“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的对外策略与“关键是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的工作方针,就十分巧妙地把善守与善攻糅为一体。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之后,西方国家纷纷施压、制裁中国,而东欧剧变、苏联瓦解,更使国际形势变得对我不利。这时邓小平已决定完全退下来,辞去最后一项职务——军委主席。在交代退休事宜时,邓向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说:“对于国际局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后来在传达时,还有第四句话:韬光养晦。合起来被称作应付当前国际形势的“十六字方针”。按照邓小平的“十六字方针”,我们“不随便批评别人、指责别人,过头的话不要讲,过头的事不要做”,收敛锋芒,韬光养晦,少管别人的闲事,更不做那种图虚名而受实害的蠢事。只做好一种事,扎扎实实地办好自己的事,重新树立改革开放的形象。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尽量寻求缓解机会。例如请李政道转告“在国外参加过游行、签名的人,中国不在意这个问题,请他们放下包袱”。请美国总统特使“转告布什总统,在东方的中国有一位退休老人,关心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结果,那些开始起劲制裁中国的国家,看到中国块头这么大,又不怕鬼,不信邪,制裁根本不起作用,也慢慢转弯了:不如继续保持接触,免得失去中国市场上的利益。不久,他们就陆续同中国恢复了正常关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政治斗争中也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我们的实际力量,该守就守,该攻就攻。只有巧妙地把善守与善攻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自保而全胜”。

胜兵的制胜方略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日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①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②。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③,不忒者,其所措④必胜,胜已败者⑤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⑥,败兵先战而后求胜⑦。

(《形篇》)

【注释】

①秋毫:兽类在秋天新长的细毛,比喻事物非常轻微。②聪耳:听觉灵敏的耳朵。③忒(tè特):差错、危殆。④措:措施、举措。⑤已败者:已经处于失败地位的人。⑥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能取胜的军队,总是先创造取胜的条件,而后再同敌人作战。⑦求胜:这里的意思是企求侥幸取胜。

【译文】

战前能预见胜利但不超过一般人所知道的,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经过力战而后取胜,天下人都说好的,也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这就像能举起秋毫算不得力气大,能看到日月算不得眼睛明,能听到雷声算不得耳朵灵一样。古时候所谓善于打仗的人,总是取胜于容易战胜的敌人。所以,善于打仗的人,他们取得胜利,既显不出智谋的名声,也看不出勇武的功劳。这是因为他们的取胜是不会出差错的,其所以不出差错,是由于他们采取的措施必然能取胜,他们所战胜的敌人是已经处于失败地位的人。所以,善于打仗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又不放过任何足以战胜敌人的机会。因此,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先创造取胜的条件,而后再同敌人作战;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先同敌人作战,而后企求侥幸取胜。

【解读】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总结与飞跃。之所以说它是一个新的飞跃,是因为孙子在各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平常人所理解的军事观、制胜观。他认为如果预见胜利不超过一般人所知道的,就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经过力战而后取胜,天下人都说好的,就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这就像能举起秋毫算不得力气大,能看到日月算不得眼睛明,能听到雷声算不得耳朵灵一样。那么,什么是可称得上“善之善者”呢?孙子认为,“善之善者”是因为他们的取胜绝不会出差错,其所以不出差错,是因为他们的胜利建立在必胜措施的基础上。“善之善者”的“战胜”,“无智名,无勇功”,而靠胸有成竹地“胜已败者”,靠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靠“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这就是孙子高出于一般人见识的胜军制胜方略。

第一,胜军制胜,首先要“胜于易胜者”、“胜已败者”。易胜者与难胜者相比较,当然应首先成为我方的攻击目标,这就有更多的胜利把握。“已败者”是那些还未开战就已经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对他们作战只是将他们必败的趋势变成现实而已。战国时,燕相国子之替代燕王哙,执掌国事,燕太子平和将军市被心怀不满,准备攻打子之。齐宣王获知这一消息,派人向太子平说:“我听说太子的名气,想要废私立公,整饬君臣的名分,明辨父子的地位。我的国家很小,不能追随左右,但凭太子差遣好了。”太子平于是纠集党羽徒众,与市被一起攻打子之,尔后彼此之间又进行战斗。这场内乱拖延好几个月,战死好几万人,老百姓纷纷逃离燕国。这时候,孟轲对齐宣王说:“现在攻打燕国,就如同周武王要完成文王的伟业而讨伐商纣王一样,这种机会不可以失去。”齐宣王遂即命令章子率领五都的军队,并且利用北边的重兵,一起去攻打燕国。燕国的将士根本就不想作战,也不关闭城门,齐国不费大力气就取得了重大胜利。

第二,胜军制胜,就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在战争一开始,交战双方往往各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胜军与败军一时难以分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千方百计地扩大自己的优势,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又千方百计地去扩大敌人的劣势,不放过每一个足以战胜敌人的机会,就成为胜军制胜的重要枢机。公元238年,魏将司马懿率军征讨割据辽东的公孙渊,不久将公孙渊包围于襄平。当时,公孙渊在兵力上多于魏军,但军中缺少粮食;魏军粮草充足,但攻城准备不够,加上天降大雨,平地积水数尺深,很不利于攻城。司马懿根据这种情况,既不急于求战,也不移营撤围,只是拖延时间,致使公孙渊愈益缺粮而军心涣散。公孙渊自以为兵多,又逢连天大雨,魏军无可奈何,便坐守城中观望。就这样,双方在雨中相持近一个月。等到雨过天晴,双方的优劣势已发生重大变化,司马懿急令部众起土山、挖地道,强弓劲弩,日夜大举攻城。而城中粮食断绝,死亡很多,公孙渊被迫率残部弃城突围,刚逃出城就被魏军歼灭了。

第三,胜兵制胜,就要“先胜而后求战”。孙子将胜兵制胜的经验与败兵取败的教训作了一个生动的对比,那就是“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打胜仗的军队,先创造取胜的条件,而后才同敌人作战,不战就已使自己处在优胜者的地位;打败仗的军队,先盲目地同敌人进行战斗,而后期求侥幸取胜,这是一开始就使自己处在已败者的地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打有准备之仗、打有把握之战,对制胜的重要意义。诚如《尉缭子·攻权》所强调的“兵不必胜,不可以言战;攻不必拔,不可以言攻。”没有必胜的把握,不操必克的胜券而轻易言战,盲目开战,则没有不失败的。因而胜军在求战之前,一定要把创造使自己“不可胜”的优势条件,把创造能够克敌制胜的优势条件切切实实做在前面。

公元1875年4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击侵入新疆的阿古柏,驱逐占领伊犁地区的沙俄侵略者。左宗棠受命之后,经过分析形势,决定采取先收复北疆,再进兵天山南路的方针。对于具体进兵方案,他本着“兵事未可遥度,然大致必须先为筹及”的原则,作了适当安排。其大体步骤是:先北路后南路,当清兵进攻古柏地、乌鲁木齐时,如果阿古柏敢于增援北路,就猛打几仗,挫掉他的锐气,壮大自己的军威。北路克复以后,刘锦棠部转兵南路,张曜部则由哈密西攻吐鲁番,节节扫荡前进,以壮后路声威,并保证刘锦棠后顾无忧长驱直入。等吐鲁番防守巩固,后路安全后,张曜、徐占彪分路并进,一向阿克苏,一向叶尔羌,这样南路大局也可很快确定。后来收复新疆的全过程正是按左宗棠的上述安排进行的,并最后取得胜利。

同类推荐
  • 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

    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

    中国两千年皇权社会,宋朝是个独特的存在。在这个武将开创的朝代里,文人却历史上第一次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演绎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宋。他莺歌燕舞,华晔玉瑾,性格如宋词般温婉,气质如兰花般高雅。他市列珠玑,云盈丰华,创造了不可一世的繁华和登峰造极的文化。还是这个宋朝,又被诟病效率低下,内部倾轧,积贫积弱、金瓯残缺。最能代表宋朝特色的是仁宗时代。这一时期名人荟萃,吕夷简、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狄青、富弼、包拯等名臣辈出,足以令前人汗颜,更为后世津津乐道。这些名人生活于同一个舞台,演绎出惊天动地、跌宕起伏的风云际会。中国文明造极于大宋,仁宗朝是大宋的巅峰。本书从第一手史料入手,以时间为轴,从宋仁宗亲政到嘉佑开科、苏轼题榜,全方位展现宋朝之绝代风华,亦揭示盛世背后的纷争权斗,以此揭秘大宋王朝的政治特色、时代气质与人文气象。观点新颖,试图突破社会对人物事件固有的平面印象,对原有史料也进行了新的挖掘和解读。宋仁宗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且看那些旷世巨擘们如何倾情出演,让读者真正理解这个中古世界的黄金时代。
  •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的故事(之四)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的故事(之四)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丛书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的中出类拔萃者。
  • 凡尔纳

    凡尔纳

    儒勒·凡尔纳(JulesVerne,1828-1905)生于法国西部海港南特,他在构成市区一部分的劳阿尔河上的菲伊德岛生活学习到中学毕业。父亲是位颇为成功的律师,一心希望子承父业。但是凡尔纳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11岁时,他曾志愿上船当见习生,远航印度,结果被家人发现接回了家。为此凡尔纳挨了一顿狠揍,并躺在床上流着泪保证:“以后保证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也许正是由于这一童年的经历,客观上促使凡尔纳一生驰骋于幻想之中,创作出如此众多的著名科幻作品。18岁时,他遵父嘱,去巴黎攻读法律,可是他对法律毫无兴趣,却爱上了文学和戏剧。
  • 盛世痴情大帝:李隆基

    盛世痴情大帝:李隆基

    本书讲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分为武皇的宠儿小三郎、志存高远初露锋芒、巩固皇权立基业、开元盛世业繁荣、三千宠爱于一身的爱情、痴迷色情长生与艺术等9章。
  • 硅谷接班人扎克伯格

    硅谷接班人扎克伯格

    本书是国内迄今最新、最翔实的扎克伯格传记。作者以第一手的资料,描绘了“脸谱”背后的那张“脸谱”,讲述了 一个“屌丝”是如何成为全球极品“高帅富”的励志故事。 作者以最精简的文字、最精彩的案例,重点披露了扎克伯格的创业历程、青春记忆、爱情婚姻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同时穿插了其他几位关键创业人物的经历,详细分析他们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呈现了一个真实、全面的马克?扎克伯格。
热门推荐
  • 暗帝霸宠:异能妻子太冷傲

    暗帝霸宠:异能妻子太冷傲

    被国家高级秘密研究所实验培养二十年的顶尖异能杀手,转眼成为了偏僻村庄里胆小懦弱的结巴学生。原主胆小怕事无脑无貌,频遭亲戚欺凌众人嫌弃,遭人陷害不慎命绝。偏偏睥睨深沉,强势霸气背景深厚的他却对她情有独钟纠缠不休。第一次命令她,第二次听从她,第三次服侍她。“老婆,其实我是忠犬。”简介很逗比,正文很高冷,慎入!
  • 今生不复相见顾谨年

    今生不复相见顾谨年

    主角顾谨年夏伊然,书中主要讲述了:他将她逼疯,亲手将她围困在精神病院里。看着她被欺负,他也无动于衷,甚至还要医生取她的血,给他的心上人做骨髓匹配。后来,她清醒了。在他的面前,她毫不犹豫的跳下了海,自杀身亡。之后再遇,他望着她,红了眼,“然然,回来我身边……”却谁知,她冷冷一笑“抱歉,你哪位?”...
  • 一颗奶甜橙

    一颗奶甜橙

    生活中,顾纸沂是个安静的江南女子,可偏偏爱吃辣。陈镜是个闷骚的北方汉子(??!!),却嗜甜如命。游戏中,她是身强如钢的上单战士,是可以以一挑五的刺客,也是江湖中人人得而诛之的江湖重犯;而他,拥有无敌中单的称号,偶尔玩玩辅助,同样是江湖中杀人于无形的魔医。所以,为什么你们在《王者荣耀里面是情侣也就算了,为什么在《江湖》里面也是情缘??顾纸沂:在王者认识的,一起玩两年王者后,他给我推荐了江湖。陈镜:所以我也不懂,为什么一个女生为什么一直在打打杀杀而不去玩那种温柔的游戏。可是我错了……江湖那么温柔的游戏,她也可以照样不温柔。
  • 曙光之国度

    曙光之国度

    本书是纯正吸血鬼生活,将会在不同国家穿梭,与朋友,战敌人,成组织,使天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支教老师不听话

    支教老师不听话

    做不了你的王子,就做你的骑士,默默守护着你,直到你愿意回头。经历了那么多也累了,是时候该有个家了。只要你愿意,我一直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洪荒之水波逐流

    洪荒之水波逐流

    云梦泽不过是洪荒世界微不足道的地域,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地域。一位癸水之精化形而来的小人物,在偶然的情况之下吞噬了一道渺小灵魂之后。我究竟是谁...洪荒之中的一切将会发生改变?还是说一切照旧?
  • 驭龙天帝

    驭龙天帝

    何为仙?何为仙?千古梦寻古道边。问苍天,轮回大陆何为边,又何人独揽大权。看翩翩少年,狂野无边,怀一腔热血,登天阙百转成仙。携三尺青峰,驭黑龙斩诸仙,不朽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