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69600000011

第11章 “才”和“情”——黛玉、紫姬的共同气质(1)

黛玉和紫姬都出身高贵,并且身世相仿。黛玉出身于世禄之家,母丧之后,大约六七岁上被外祖母接到世袭显贵的皇亲国戚的贾府。紫姬是亲王庶出,自幼丧母,七八岁时被京城显赫的大贵族、桐壶天皇之子光源氏接到府中抚养。几乎相同的境遇使黛玉和紫姬在教养和气质上有着惊人的相似。

黛玉和紫姬都生活在显贵之家。高贵的身份和阶级的特权使她们得以享受优越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因而都具备超凡的才华和高雅的情趣。黛玉诗书琴棋无所不精。她的才华不仅压倒贾府几位小姐,也使宝玉自叹不如。她擅长诗词,工于书法。在大观园兄弟姐妹的诗社中,她总以清新雅致的诗句博得大家的喝彩,并总是在赛诗中夺魁;她的诗句还赢得贵妃的夸奖,书法也受到宝玉的赞叹;她棋艺不凡,常使宝玉败北;她还很会抚琴,能够把自己的诗词按琴谱合成音韵。黛玉情趣脱俗,别具风流。如芒种时节,众姐妹说说笑笑把花园打扮得“修带飘飘,花枝招展”:以祭奠花神。她却因花谢而惜春短,更叹“红颜易老”,赋成一首悲悲切切的《葬花词》,表现了她比旁人更深一层的情感世界。

紫姬与黛玉艺术修养十分相似。她“多才多艺,伶俐可爱”。在光源氏众妻妾当中,她显得超凡出众、佼佼不群。她也精通诗书琴棋,汉诗、和歌都可随口吟出、随手写出,并很会对答诗句。她自小由源氏悉心教育,书法、绘画都很拿手,她尤其擅长弹琴,琵琶、筝、琴都奏得出绝妙的音韵,而且有祖传的手法。紫姬对色彩、香型有着特殊的感受,因而在选衣料、配薰香时经常使其他妻妾叹为观止。黛玉和紫姬的才情都真正是出类拔萃,她们都称得上一代才女。

同时,黛玉和紫姬都具有多情的特点。由于幼年失去了母爱,她们的感情都显得含蓄而且敏感。黛玉初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敢“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紫姬初进源府“心中十分恐惧,四肢发抖”,不知自己将受到怎样的接待。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外祖母、养父代替了黛玉和紫姬的父母。她们虽又都得到真诚慈爱的庇护,但被赡养的地位使她们更为敏感且感情容易受伤。黛玉时常惜春怜花悲秋悯人,并常常为一些小事暗生疑心,勾起自己飘零的身世,不时暗自洒泪。紫姬孩子气地依赖源氏,每逢源氏晚归,她便东猜的疑,为之生气甚至哭泣,要源氏安慰良久才能定下心来。两颗如此娇憨敏感的少女心灵,都需要爱情的抚慰与滋润。但是,男权社会的习俗势力向暴风骤雨一样摧残了含苞待放般的少女之心。贾府的包办婚姻毁灭了黛玉的爱情,使她情断命殒;源氏的强行成婚破坏了紫姬美好的生活憧憬,也永远剥夺了她爱情的权利。黛玉和紫姬都拥有富贵的生活,却都没有幸福的人生,投在她们心灵深处的,只是浓重的感情阴影。

以上的比较说明,“才”与“情”是黛玉和紫姬显著的共同之处。但如果深究下去,我们会发现在她们的才情之中,深蕴着截然不同的精神世界。在她们迥然不同的精神世界中,体现着两位作者不同的妇女观。

黛玉为情天情种,紫姬是贤妻典范

在以男子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妇女的传统地位只是男子的附庸。依附男子、听任男子成为妇女天经地义的生活准则。黛玉和紫姬同为封建社会的才女,在人格问题上,体现了她们精神追求的差异:黛玉的才华是为自己具备的,紫姬的才华则是为丈夫具备的。

黛玉是封建思想的叛逆。她的特点之一是常借诗词抒发自己叛逆的情感,多才多艺成为她独立人格的支柱。中国封建社会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黛玉的才华除了宝玉无人赏识,而且有越轨之嫌。宝钗就曾教导过她,“做诗写字等事不是你分内之事”,“只该做些针线纺绩的事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倒不要这些才华的名誉”。宝钗是标准的封建淑女,她的思想代表了传统的妇女观。她所说的“分内”,指的自然是封建道德意义上的贤妻良母的本分,在这样的本分中,妇女只是奴隶,而无人格可言。黛玉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她虽然深懂礼教的种种苛求,不得不认可宝钗的话,“只有答应‘是’的一字”,但是却不能够像宝钗那样做人。《红楼梦》反映的时代已属封建末世,在资产阶级思想萌芽的悄然渗透中,黛玉这样的贵族少女已感觉到道德束缚的压抑和痛苦,开始萌生自我意识,而生活在深闺的她只有借诗词宣泄郁闷、解脱情怀。她不顾忌讳,常常吟诵“红消香断”、“秋花惨淡”、“草木知愁”、“泪干春尽”等哀音,以寄托自己伤逝感事之情,她也把偷偷萌生的爱情寄予诗句,当宝玉赠她旧罗帕时,她“一时五内沸然,由不得余意缠绵,也想不起嫌疑避讳之事”,直向帕上连题三首情诗,吟出“为君哪得不伤悲”的大胆诗句。黛玉还与宝玉共同读《西厢》,听《牡丹》,并以自己超凡的心智去领悟人生,开始有了蒙眬的幸福向往(第二十三回)。知书识字已帮她迈出闺房,接触到反封建的进步思想意识。这正是黛玉的不同凡响之处,她不甘心屈服于礼教、道德的压迫,借诗才词艺表现出她追求人格的自我意识。应该说,黛玉在诗词中体现了自我,她的才情是为了自己的存在、自己的需要而具备的,不仅标志她的学问,而且体现了她做人的价值。也正因为诗情对她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充实,她才能够在封建意识的重重束缚中保持清纯的个性,萌生叛逆的情感。

同为才女的紫姬是封建贤妻典范。她的一大特点是以才艺超群显示她是“十全其美”的妻子。紫姬从小受到源氏的悉心教养,按丈夫的需要把她培养成理想的夫人,多才多艺也是作理想妻子的重要方面。《源氏物语》所反映的是日本平安时代的社会生活,当时的时尚要求,凡为人妻者都应具备优良的才艺。诗词、书法、琴艺等的优劣,标志着一个女子身份的高下。而大凡贵族家庭,身份越高贵越要注重女儿这方面的教养。紫姬就在顺应潮流之中,以超群的才华显示了她做妻子的身价,她的情趣完全是淑女式的。她吟诵风花雪月,歌唱自己的美妙环境,与其他妻妾和源氏的养女互相赠诗答词,作为优越生活的点缀,如“舞风红叶影翩跹”等句。在贤妻思想的熏陶中,她奉献出了自己浓厚的感情。在她的意识中,她整个人甚至生命都应该是属于丈夫的。在源氏被贬出京都时,她赋诗“痴心欲舍微躯命,换的行人片刻留”。体现了她为夫舍命的贤妻本分。紫姬最擅长弹奏,她的无与伦比的乐声不仅是丈夫最好的消遣,还为家宴增添了光彩。此外,紫姬的种种雅兴(选衣料、焙制衣香等)为丈夫的生活平添了情趣。紫姬的才华的确显示出她的气质的典雅、天赋的智慧、教养的高贵。然而这一切完全是为丈夫具备的。在为妻数十年中,在紫姬身上很难找到属于她自己的东西。她已自觉地按丈夫的需要而生活,以丈夫的希望塑造自我,以封建道德意识压抑了自我意识,以依附的情感代替了独立人格。因此说,多才多艺并不体现紫姬的价值,只标志她做妻子的完善程度。紫姬做人的真正价值在丈夫的需要中,在理想贤妻的身份中。

黛玉悲壮而死,紫姬哀怨病故

巴尔扎克说:“生命的最高目的,男人为名,女人为爱情。”评介女性形象自然离不开爱情、婚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说,作为封建社会的女性,黛玉和紫姬的命运都是悲剧。两位作者在描述女主人公身世时,都不免一洒同情之泪。黛玉梦寐以求“木石前盟”,如醉如痴,却身不由己,只能常常以泪洗面,最终以身殉情;紫姬希望与源氏安度人生,却总是为丈夫拈花惹草烦恼,常恐失宠,珠泪暗弹,正当盛年抑郁而死。同处于封建思想的黑幕之中,黛玉和紫姬的遭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妇女心灵的压迫和摧残,体现了封建礼教与女性的绝对冲突。所不同的是,黛玉在爱情追求中体现了自我,而紫姬在没有爱情的生活中泯灭了自我。

黛玉被评论家誉为“爱情的化身”,她拥有真正的纯洁高尚的爱情,是大观园众姐妹所远不及的。她在与封建包办婚姻制度的冲突中,在封建势力对她个性的扼杀中,她的命运是悲壮的。法国学者西蒙·波娃在《第二性——女人》中谈到“真正的爱情是建立在两个自由人的彼此了解和认识上”。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正是建立在彼此了解互为知音的基础上。黛玉的孤高傲世与宝玉的超脱不羁一拍即合。他们都努力挣脱封建的羁绊,追求自由的人生。在他们的私情中,有着共同的反叛精神。宝玉身受封建意识与封建教育的重重包围,常要躲进粉黛钗裙之中以求解脱。但即使这样也常被“仕途经济”的大道理困扰,每每使他忍无可忍。唯独一个黛玉,从不说这种“混账话”,与宝玉心心相印,彼此成为知己,继而产生了爱情。宝玉痴冥顽劣,黛玉风月情浓,他们都把对方看作“没人能代替的、唯一的”恋侣。正如脂砚斋的评介:“(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不肖……只有一颦儿可对。”他们都不能失去对方,当宝玉发现要与宝钗成婚时,即痴迷呆傻,黛玉则焚稿断情身亡。黛玉生长在深闺,她时隐时现的自我意识,她蒙眬向往的幸福人生,均在悄然萌生的爱情中得到了寄托。所以她为爱情呕尽心血,以自己的青春去殉这“生命的最高目的”。爱情已被全部织进黛玉的自我之中,成为她生命存在的价值。她“似乎不知道除恋爱以外,人生还有其他更重要的生活内容”,“把全部自我沉浸在感情的深海中”。以一种感性的直觉去追索这“不可言喻的存在的价值”,实则是黛玉期望在爱情中求得自我实现。黛玉种种正常的爱情心理表露体现了她鲜明的个性,如时常表现出对宝钗的嫉妒,对“金玉良缘”的戒备之心,斤斤计较宝玉对其他姐妹的一举一动,生怕对方感情不纯,等等。显得“小性”,不招人喜欢。因为封建礼教要求“灭人欲”,黛玉却以个性体现与之形成鲜明的对立。面对强大的社会势力,黛玉这株不屈不挠的小草的夭折是在劫难逃的。她的追求是失败的,爱情成为悲剧,结局是悲惨的,却也显出她宁折不弯的品格。

同为女人的紫姬呢?她没有体验过爱情的追求,“没有体验过应属于她们自己的体验”。她的悲剧在于社会习俗剥夺了她的精神需求,虽拥有安定的物质生活,命运却仍是辛酸的。她的生命的最高目的被社会扭曲了。她不是为爱情,而是为婚姻而活,对爱情的需求降格为对生存的需求,在表面的荣耀富贵中,隐藏着她巨大的心灵缺憾。紫姬从小流落在外,在她生父兵部卿亲王正打算接她回家的前一天,被光源氏抢先接入府中,几年以后,被源氏据为侧室。天真烂漫的紫姬“做梦也不曾想到,”慈爱的养父会“如此存心”,幼小心灵深受伤害,恐惧得“满身是汗,连额发也湿透了”,心中“真正地痛恨源氏公子,终于一言也不答”,根本谈不上爱情。后来她接受了这个事实。葵姬死后,她做了正夫人,才越来越安心自己的位置,对源氏极尽妻子的义务,两人逐渐建立起夫妇感情。紫姬的实时乐事是由于命运给予她一个位置,她别无选择。她的贤淑,是出于女性温柔善良的天性和封建道德的熏陶、教育,而并非出于爱情。前面讲过,爱情的对象是别人不可替代的、是唯一的。试想,如果紫姬当初没有被源氏“抢”去,而是被亲父接回亲王府,另行安排婚姻,遇到性格迥异的别人,她不也只有顺于命运,安于贤妻的本分吗?实际上,紫姬从未想到像黛玉那样主动地选择,她的被动的“接受”,标志着女性没有人格、没有自由、依附男性的社会地位。因此才会常恐失宠,忧虑得以致染病。这不正是为女子者的可悲之处吗?更可悲的是。紫姬对命运没有悲愤的觉悟,没有像黛玉那样与命运奋争,而是把封建道德视为自己的道德准则,“竭力按照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传统加给她们的女性标准生活着”。结婚多年以后,紫姬把感情都倾注在家庭和丈夫身上,原“以为从此可以坐享唱随之乐了”,希望能在安定的富裕生活中找到人生的乐趣。这可以说是紫姬爱情生活的一种补偿。但是,光源氏不断的艳遇总是在刺心地侵犯她的权利,刺激她的自尊心,拈花惹草不说,他迎明石姬、娶三公主,都强烈地动摇着紫姬的地位。对此,紫姬只有隐忍痛苦。小说中特意提到“紫姬生性善妒”,光源氏娶三公主后,她头脑中竟出现以前从未想到过的“弃妇怨女之词”,说明紫姬并非麻木不仁。但是,她压抑了个性,按封建道德“绝不形之于色”,“装出和蔼可亲的样子”,甚至帮助张罗迎娶之事,并与三公主和睦相处,以“保全源氏的家声”。紫姬的所作所为充分体现了一个封建妇女各方面的教养,一个封建贤妻的本分。她也以此保全了自己专宠的地位。说到底,她不能失去这地位,否则将一无所有。紫姬以她无条件地服从、忍让、奉献,表现出她是真正“十全其美”的封建淑女。

黛玉和紫姬代表了东方封建社会的不同阶段对女性的要求和见解,两部小说均为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妇女的价值在于自我体现还是自我牺牲?这是黛玉、紫姬形象的本质区别。从中体现了作者不同的妇女观。我们看到,曹雪芹是悖逆封建道德的,而紫式部则倡扬封建道德。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同受儒家伦理和佛教思想的熏陶,为什么在这两部题材、体裁十分相近的文学巨著中,表现出如此截然不同的妇女观呢?而这两部不同精神特质的作品,其思想意义为什么都能够在各自民族的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呢?

看待文学作品的思想性,离不开当时的历史和社会文化,以及作家自身的认识水平。可以说,曹雪芹抨击封建主义与紫式部鼓吹封建主义均与当时的历史状况有密切的关系。作为伟大的文学家,他们都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在文学人物身上体现了进步的思想意义。黛玉生于封建末世,她以反抗礼教,顽强伸张个性迎接资产阶级思想的曙光;紫姬生在封建社会前期,她以自己完美的封建礼教,告别粗陋的民风,迎来一种新的文明。

同类推荐
  • 编辑小语

    编辑小语

    本书为“鄞州作家文丛”之一,是一部散文作品集。本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作者在《梁祝》担任编辑工作的七年中所写的编辑后记、编辑随记等;另一部分主要是一些应人应时的应约之作。本书是作者对自身编辑工作与文学生涯的一次梳理与总结,富有真知灼见,亦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 温暖的故事--寒冬里那丝暖意

    温暖的故事--寒冬里那丝暖意

    《寒冬里那丝暖意》从作者孙瑞林已发表的故事中精选出45篇,每篇作品都以灵动的笔触和质朴的语言,讲述一个洞彻人心灵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把深奥的人生道理,融入跌宕起伏的情节变化之中,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心灵得以滋养,情感得以温暖。本书的故事中有你、有我也有他,只要你翻开它,就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寒冬里那丝暖意》的每篇作品都犹如一杯咖啡,让你从中品味出幽香深远的韵味。
  • 中国报告文学的凝思

    中国报告文学的凝思

    “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历史作用和意义、报告文学的新闻特征及其变异、谬种的泛滥——对“纪实文学”的追问、写实文学:愈演愈烈的风潮、“史志性报告文学——报告文学的新形态、报告文学要展现刚性品格、报告文学的时代品性等。
  • 给诺贝尔一个理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精选

    给诺贝尔一个理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精选

    本书精选了从1901年到2005年29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获奖演说,其中包括品特、耶利内克、君特·格拉斯、大江健三郎、海明威、黑塞、加缪、聂鲁达、叶芝等文学巨匠。他们的演讲或深沉凝重,或婉转抒情,像智慧的泉水,深邃的大海,超越了语言和种族,贴近人类的本心。他们用文学诉说着人类亘古不变的情感、灵魂和真理,正是这些大师使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人类精神领域因影响巨大而据有独特的地位。读者在欣赏精彩演讲的同时亦可从中得到启迪和裨益。
  • 当代皖籍寓言作家作品精粹

    当代皖籍寓言作家作品精粹

    本书选收当代皖籍寓言作家的精品力作,包括李先轶的《燕子的家教》,方崇智的《试人石》,马成润的《魔镜》等作品,根据题材内容不同,分为《微雕高手》《海的沉思》《物种抉择》三辑,通过一篇篇精彩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做人做事的哲理,包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
热门推荐
  • 悲惨的尽头

    悲惨的尽头

    一个悲剧人物的挣扎与救赎,是继续悲惨下去还是挣脱命运的樊笼。
  • 暗恋许我向你

    暗恋许我向你

    沙雕没脸没皮女×温柔伪腹黑男鹿笙作为一个沙雕没脸没皮的女孩子,在分班考试上,竟可耻的对左边的男孩心动了,更奇妙的是,他们两个开始互抄答案。妈妈!这算偷情吗!好巧不巧的是,在暑假补习课上他们两个再次相遇了。没脸没皮的鹿笙坚信着:没错!这就是爱情!一场猫追狐狸的暗恋故事,开始了。“你脸红了。”男生柔柔的笑着。“滚!我这是热的!”女生心虚道。
  • 我曾在风里遇见过你

    我曾在风里遇见过你

    苏眠,苏:苏醒,眠:寐也,矛盾的结合体,正如我本人一般。我时而感性时而理性,我深刻也肤浅,我喜欢安静却又爱上喧嚣,我阴暗却迫切的渴望得到阳光。不知从何时开始,我爱上写字,爱上这种徒劳的方式。我固执的认为,这是能触碰到我灵魂的最好方式。我希望遇到更多好的故事,然后可以一直写下去。我一直都知道:自己是一个平凡且胸无大志的人,所以能够拥有一个这样美好的梦想已是万幸。我只愿怀抱着这小小的心愿,在我小小的世界里安然。
  • 乂市

    乂市

    世纪的某年某月某日由于那天是全球生物的末日所以没人记得那天所有的人也都不敢想起那天。。那天,一场被人们名为末日元素的大雪,同时落在了地球上的每个地区,整个地球被暴风雪连下一年。这一年不单只没有太阳,落在地面的雪粒也都慢慢变成细菌。被这细菌感染的生物,一个接着一个的倒下。
  • 校园火花

    校园火花

    在校园里有一对敌人,他们互相刁难,他们会成为朋友吗?
  • 重生妖后太倾城

    重生妖后太倾城

    她扶持夫君坐上皇位,然而仅仅是旁人的一句她要造反,他却连查也不肯查,直接下旨抄了顾家满门!重生到十四岁生辰前夕,她未嫁他未娶,一切都没有开始,带着一世的记忆,顾倾城踩渣男,打白莲,这一世她誓要将那些背叛她的人通通踩在脚底,只是传闻中战功赫赫的九王爷,她杀人,为何要递把刀?
  • 太古封

    太古封

    公告:因为《太古封仙》转移起点签约,所以以后这本小说就在起点发布更新了,书名照旧。还请兄弟姐妹们大驾光临!给予点击收藏!小志拜谢!新地址:http://www.*****.com/?Book/1003371879.aspx有一个读者群:301293642欢迎兄弟姐妹加入。
  • 犹见我怜

    犹见我怜

    她是她的前世,一切从头来过,不知道是孽缘还是良缘,千年穿越,只为你回头一眸。
  • 圣域天地

    圣域天地

    天地不仁,唯有逆天改命,六界混乱,只有力量才能改变世界,唯有霸者能引导人们走向未来,一个躺在废墟中奄奄一息的男孩,被在游玩世界的强者发现,当他被救醒之后却不知道自己是谁,唯一记得的就是自己的名字,唐宇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

    孩子的言行往往会无意识地模仿自己心中的偶像。英杰的故事能让孩子在感受英杰精神、培养不畏艰险的勇敢精神的同时,激励他们树立顽强面对困难的信心。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应该听听英杰的故事,从小了解英杰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让善良、勇敢、真诚、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优秀品格和崇高精神浸润孩子的心灵,让他们从小领会做人的道理,不断完善自己,学英杰精神.走英杰道路,创英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