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68700000078

第78章 青海民族团结考察报告(13)

作为一名藏学工作者和学术带头人,为了继承和发挥藏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世界藏学工作者正确了解和掌握藏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工作和教学之余,潜心研究,在国家级刊物《中国藏学》和核心期刊《西藏研究》等刊物上共发表论文、译文等5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7部,主编一部,引起藏学界的关注,并给予较高的评价。他不仅在藏学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和研究水平,而且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方面也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独到的见解,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两篇论文,一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另一篇被武汉当代领导者管理学丛书编委会选入《管理英才文集》一书。理论成果受到同行们的充分肯定,并多次获科研成果奖。同时,由他和其他同志申报的国家课题《藏族寺院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已获国家教委批准。在他的带领下,全系大兴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之风,全系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100余篇,特别是由他主编并由中央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藏学研究论丛》,得到了省委副书记桑结加同志的好评,并欣然作序。在教学过程中他要求广大教师在思想上做到“三自”(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觉实施素质教育)、品行上做到“三高”(品质高尚、修养高深、仪表高雅)、事业上做到“三爱”(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业务上做到“三能”(能上好课、能搞科研、能出教学效果)。使每一个教师努力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四有”新人的培育者和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涌现出了一些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和学术骨干。

凡此等等,一曲曲民族团结的乐章,组成了当代青海民族团结的交响乐。

四、青海民族团结原因分析

当代青海的民族团结之所以能出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认同和整合状态,究其原因从历史上来说,今天青海的民族团结是“昨天”和“前天”青海各民族在长期互动中碰撞、磨合、认同、整合的历史结果,对此前已有论述,此不赘述。在此要分析的是今天青海民族团结的原因。依笔者对青海的考察和了解,把青海的民族团结放在整个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大背景下去考察,当代青海民族团结的原因主要是:

1.发展促团结

发展是硬道理。青海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多民族省,要实现和巩固民族团结,经济的发展起了基础的作用,据青海省2002年第十次党代会前统计的材料披露,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的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逐年增强。全省国内生产总值1996年为183.57亿元,1997年为202.05亿元,1998年为220.16亿元,1999年为238.39亿元,2000年为268.59亿元,2001年总量达到了300.83亿元。2001年比1996年增长了约63.87%。固定资产投资加大,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迅速发展。1996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只有77.66亿元,2001年达到201.6亿元,比1996年增长了159.6%。公路建设投资增长迅速,1998至2000年三年内,全省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039公里,新增公路桥梁250座,新建高级次高级路面1000多公里。青藏铁路格拉段、百万吨钾肥工程、公伯峡水电站、平马高速公路、西湟一级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小城镇建设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了新的进展。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在2001年达到了97%,实现了“两个确保”。1996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566元,农牧民纯收入1172元。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了5853.7元和1610.9元。

在此,我们还可以以对青海民族团结影响最大的畜牧业的发展为例,2001年,青海畜牧业生产取得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好成绩:全省共育活各类草食仔畜656.91万头(只),仔畜成活率达89.07%,成畜死亡率控制在2.59%,牲畜总增数达602.86万头(只),总增率达28.94%,成为20多年以来牲畜总增最多的一年。由于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和效益的不断提高,近五年来,全省主要畜产品产量持续稳定递增。2001年全省肉类总产量达22.07万吨,较上年增长5.94%,其中牛肉产量为6.99万吨,羊肉产量为7.6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14%和8.94%;牛奶产量21.65万吨,增长5.04%,绵羊毛产量1.58万吨,增长1.2%。全省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和商品率比“九五”期间的年平均数分别增长6.15、2.85和3.85个百分点。主要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畜牧业增产增效和持续稳定发展,有力地拉动了第一产业,2001年农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79%。

农牧民在发展效益畜牧业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农牧民家庭收入中的牧业收入比重逐年提高,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2001年全省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10.9元,比上年增长了8.07%;比1997年增长21.9%。农牧民家庭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目前,大批牧户在定居的基础上实现了围栏、畜棚和饲草基地“四配套”,部分牧户实现了包括水、电、路在内的多项综合配套。家用电器、时尚家具、现代交通工具等开始进入普通牧民家庭,农牧民衣、食、住、行等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青统:《我省畜牧业走上持续发展康庄道》.《青海日报》.2002年4月18日。为什么许多民族团结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多出在牧区?从青海畜牧业的发展中不难找到“发展促团结”的答案。

2.制度保团结

现代政治的发展已经证明:制度对社会进程,对人们行为方式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甚至比人们一般所认为典籍的影响深刻、广泛、长远得多。因为它对社会的影响是整体性、长远性、战略性的。当代青海的民族团结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其中一个战略性的原因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全面贯彻执行。

青海解放后,党和政府就根据藏族在青海聚居和分布的情况,即全省共有藏族1134236人000年统计),占全省人口21.89%,早于1951年12月25日成立了玉树藏族自治州;1953年12月6日成立了海南藏族自治州、12月22日成立了黄南藏族自治州、12月31日成立了海北藏族自治州;1954年1月1日成立了果洛藏族自治州等5个藏族自治州,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青海藏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享受和行使自治权。与此同时,又根据蒙古族与藏族在海西交错杂居的情况,于1954年1月25日成立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使得蒙古族和藏族平等地享受和行使自治权,大大有利于蒙古族和藏族关系的协调。

党和政府根据土族作为青海的世居民族,虽然人口仅199470人000年统计),仅占全省人口的3.85%,但为了保障土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早于1954年2月17日成立了互助土族自治县。此后,又根据土族与回族杂居的情况,于1986年6月27日成立了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7月10日成立了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使得回族与土族平等地享受和行使自治权,大大有利于回族与土族关系的协调。

同样,党和政府根据撒拉族作为青海的世居民族,虽然人口比土族还要少,仅95815人000年统计),占全省总人口的1.85%,但为了保障撒拉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也早于1954年3月1日成立了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此外,党和政府又根据回族和蒙古族在某些地方聚居的情况,也早于1953年12月19日成立了门源回族自治县,1954年3月1日成立了化隆回族自治县;1954年10月16日成立了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使得门源、化隆的回族和河南的蒙古族也充分享受到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

这样,加上34个分布在湟中、化隆、乐都、平安、海晏、门源、大通、民和、互助、湟源、贵德、循化的民族乡,构成了青海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网络,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根据宪法和自治法的规定,各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人民政府的州长、县长、乡长都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与此同时,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的干部也尽量配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公民。在这种法律和制度的规定下,青海省各级党委和政府通过不同途径,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的干部,从而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能力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

正是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保障下,青海省于1987年7月颁布实施了《青海省人民政府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若干试行规定》,各自治州、县依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和青海省的若干试行规定,结合当地实际,相继制定了自治条例。截至2002年1月为止,全省共制定民族法规78件。省人大常委会还制定和颁布了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地方性法规,这些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青海省以宪法为基础,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的民族宗教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

正是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保障下,青海省在经济建设和社会活动中,各自治州、县都以民族区域自治法和自治条例的原则为指导,不仅维护了本地区的各种利益,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的地位和权利,而且帮助各民族自治地方加速发展经济,努力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到2001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7.17亿元,比上年增长59.56亿元,比1984年增长八九倍,民族自治地方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成了包括电力、煤炭、化工、轻纺、食品、建材、机械、有色金属和具有高原特色的农畜产品加工等一大批企业。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5条国道为主干、28条省道为骨架、300多条县乡道路为支脉的公路运输网络,省会西宁至5个州(地)和16个县的公路路面黑色化。邮电通信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县以上城镇全部进入全国自动交换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民族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001年达到1490.49元,比1984年增长5.83倍。民族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大大发展,到目前,全省民族地区有19个县(市区、行委)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8个县基本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省专设各级各类民族学校1595所,占全省普通学校总数的40%。全省民族地区共有卫生机构706个,有藏(蒙)医院28家,藏医门诊和藏医科38个。魏兴国:《我省全力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载《青海日报》,2002年1月16日。

由此可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青海民族团结的有效保障。

3.教育育团结

教育在青海民族团结中起了不可替代的独到作用。人类学的理论告诉我们教育是文化的一种生命机制,其本身就具有文化的特征。正是在教育作用下,文化才得以产生,得以保存积淀,得以弘扬、创造、发展,其不仅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文化的过程。这就是说教育具有传递、转变和改造三大功能。冯增俊:《教育人类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190页。因此,教育对于培育人们树立民族团结的理念有着不可替代的独到作用。

青海省各级党委和政府一直重视民族教育,实行了“政策倾斜、优先发展、切实加强”的方针,把发展民族教育,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全面发展的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摆在突出的地位,到2002年4月为止,青海全省共有民族学校1222所,占全省普通学校总数的21%。其中民族高校1所,民族中专7所,民族中学61所,民族小学1141所,各类寄宿制中小学397所。全省在校少数民族学生总数达34.3万人。全省已有8个县(市)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8个县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18个纯牧业县中14个县普及了“三年”或“四年”义务教育。全省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39%,其中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2.08%。同时,民族地区的扫盲工作也取得较快发展,全省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0%左右。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坚持“先办班、后办校、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在民族地区办起中等职业学校15所,9所中学附设了职业技术班。为加快培养少数民族高中级人才,利用普通大中专院校师资和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举办民族班,共举办民族班175个班(次),累计招生7792人,毕业生5085人,在校生2426人。加大教育投资,努力地改善办学条件,其中,国家在青海省实施的世行贷款“贫三”项目总投资996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7929万元,改建、扩建、新建校舍11.58万平方米;国家扶持青南地区教育发展项目总投资2810万元,国家教育扶贫工程总投资2000余万元;1998年起在全省27个贫困县已开工建设287个项目的义务教育工程,建筑面积1518万平方米;香港邵氏影业集团董事长邵逸夫先生先后为青海省教育捐资2170万港元,加上省上配套资金3454万元,为43所学校修建了多功能教学楼。目前在全省实施的还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加强贫困地区女童教育项目、法国非政府组织援助藏区成人教育等外资项目。民族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00年底,全省少数民族教师达到13816人,占全省教师总数的28.6%。青海省承担着藏、青、川、甘、滇五省(区)九年义务教育藏文教材及高中藏文教材的编译任务。五年来编译义务教育教材373种,出版315种。目前,全省用民族语文授课的学校达868所,占民族中小学总数的42%,在校生10万余人。洛桑才让:《我省民族教育取得丰硕成果》,载《青海日报》2002年4月27日。

同类推荐
  •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终其一生,季羡林先生勤于修身养性,保持内在平和,为人处事、工作生活无不豁达得体。提起季老的品德修行,常常让人想起一句话——“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读罢《中流自在心》,读者会有真切的感受:季羡林先生之所以为世人所敬仰,不只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人品与道德。读者能够从《中流自在心》所选文章中,领会季羡林的人生感悟和谆谆教诲,获得指导个人生活的智慧,做一个有修养的人、高素质的人、好心态的人,受尊敬的人。
  •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本书不欲多袭前人的论断。但前人或当代的学者们的批评与论断,可采者自甚多。本书凡采用他们的论断的时候,自必一一举出姓氏,以示不敢掠美,并注明所从出的书名、篇名。
  • 遇见你,在最美的流年

    遇见你,在最美的流年

    爱上一个人,从来都是瞬间的情事,千人万人的芸芸众生里,她就在那里站着,平平凡凡,普普通通,而他,一眼就看见了她,冰冻千年的心,突然在这一刻湿润如玉,温柔如水,桃花一样盛放,灿烂。没有徘徊,没有犹豫,没有想过要义无反顾地无可救药,也未曾打算海誓山盟到时地老天荒,只是,这一切都来得如此——天经地义。
  • 女人嗅(夜郎自大文学书系)

    女人嗅(夜郎自大文学书系)

    本丛书以长篇小说和散文为主。入选作品均为中国当今实力派作家优秀之作,目前已出版蒋子龙《世间闲话》、刘亮程《天边尘土》、关仁山《权力交锋》、欧阳黔森《非爱时间》、荆歌《慌乱》等。像《春天的十二条河流》的浪漫,《复活的词语》的博识,《生命打开的窗口》的沉痛,《客都》的大文化视野,《脸》的民间文化辨析……都写得各有特色。本书收录了当代著名作家刘建东的经典作品,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显示了深厚的文字功底及其独到的写作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及可读性,非常值得欣赏。
  • 别想摆脱书:艾柯、卡里埃尔对话录

    别想摆脱书:艾柯、卡里埃尔对话录

    玄奘穿越西域前往天竺取经,欧洲中古学者为了意大利修道院的一卷珍本,要横穿英吉利海峡,翻越阿尔卑斯山。如今,网络提供了一种人类无法抗拒的便利,在弹指之间接近无穷的阅读可能。数码时代,以“书”为载体的人类文明将走向何方?我们找来了这个星球上或许最有资格谈论这一话题的两人:安贝托·艾柯,让-克洛德·卡里埃尔。一位是耀眼的百科全书式学者,享誉世界的意大利哲学家、符号学家、小说家,一位是电影泰斗、著名编剧、法国国家电影学院创始人。他们同是藏书家和珍本追踪者,对书籍有深刻的理解,对各种文化载体在技术革命中的变局有敏锐的洞察。
热门推荐
  • 人性呼唤

    人性呼唤

    描述阮闽君高考后,收到阮父的邀请,带着艾文学和薛虹烨来阮父打工的地方游玩。随着暑假的结束,艾文学和阮闽君各自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及其在各自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困境。
  • 来自星星的诅咒

    来自星星的诅咒

    从第一视角下女主角的自述,讲述了21世纪世界文明的变化和宇宙之外的秘密
  • 我的身体开了挂

    我的身体开了挂

    段誉的身体发生了极为诡异的变化。从左眼开始,到右眼,再到左臂,直至……用左眼看向妹子,飞机场变成了巨无霸。用右眼看向别人的神兵,神兵化作了废铜烂铁。当身体能力全部觉醒,诸天万界亦可收入囊中。
  • 致良的日常

    致良的日常

    中二男主经历的一系列又沙雕又有神奇操作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tfboys之三杀手之恋

    tfboys之三杀手之恋

    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在重庆遇见三个女孩,并与她们发生了恋情,恋爱路上的破折已经让他们成熟,知道了保护;知道了相信;知道了真诚……
  • 潘多拉之雾

    潘多拉之雾

    灯红酒绿,莺歌燕舞中,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了,一片紫雾腾空而起……单纯、美好的爱情被世俗嘲笑,成为生活、职场中懵懂幼稚的屌丝;本应神圣的情感被利益异化为一地鸡毛;理想与现实、欲望与道义的冲突纠缠裸露出扭曲狰狞的面孔……现实生活中爱情、婚姻、情感以及权、私、欲的写实;利欲熏心时代变异了的爱情和价值观;信念缺失时代的“泛情感化”、“泛欲望化”的写实。斗胆拷问,是什么力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现实主义作品。
  • 祭之非

    祭之非

    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别人家的孩子。“这就是报应。”她曾聪明,圆滑,却不屑于心计。阳光忽然打在她的脸上,这一刻却没了温暖与踏实。踏出监狱大门,翻案后,她回来了。那个青梅竹马的少年还活在她的心底,却也在那年死在了她的心底。随之逝去的,还有她年少时为了父母而存在的忍耐与乖张。“湘湘,跟着我,让你吃苦了。”不,不苦,至少现在,我不会再苦了……
  • 创奇:英雄联盟之王者归来

    创奇:英雄联盟之王者归来

    丁浩,被称为LOL历史上最有天赋的天才玩家。三年前,他带领RE战队披荆斩棘,一度成为中国最强战队,岂料在S4预选赛时,他却神秘失踪,从此了无音讯。而三年后,丁浩从从华夏大学重新出发,向着自己的电竞之梦发起冲刺,一路遇敌杀敌,最后成为LOL历史上的创奇王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