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60000000049

第49章 先读序文法的几种情况(1)

先读序文法实际上是一种探测性阅读。探测性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通常指为了搜寻某种资料或确定读物是否具有阅读价值的阅读。这是具有独立学习习惯的人经常进行的一种阅读方法。

这种阅读有3种不同情况:

①为了掌握一本书的总观点,要经过以下一些步骤:注意书的标题和副标题,作者和出版者;阅读导言和序言;

浏览目录,检验参考书目;

阅读出版者有关的话或关于作者的说明;

选择一两个包含主要论题的中心章节,阅读它开始的一、二段和结束段。

在迅速阅读完后,就可以确定这本书是否包含了探测者所需要的资料,是否需要进一步深入或全面阅读了。

②为了掌握一个章节或文章出现在哪一类书籍或报刊上,知道所读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关系,寻找出概括介绍文章的段落和句子。

③为了寻找某种特殊的资料,就要学会浏览。浏览时,要把寻找的问题牢记在心间,尽快地移动眼睛,扫视阅读材料,并且运用标题、提示等帮助搜寻所需资料。

运用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尽快地分辨一本书的好坏,尽快地掌握大意,有效地提高阅读地效率。

好的经典著作,一次阅读肯定不能够得其精髓,只有通过多次的阅读,才能够真正领会作者的意思,学到更多的东西。如果能在阅读中仔细思考,带着问题和目的去读书,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苏轼“每一书,皆做好过尽之”

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开风气之先而且成就卓著。即便在读书方法上也有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在《又答王庠书》中答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从古到今,影响深远,这就是多遍读书法。

苏轼在信中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说,年轻人读书,每一本好书都读它几遍。好书内容丰富就像知识的海洋,读书时人的意识指向一个方面,就像打开了一扇窗口,不能使各个方面的知识进入视野,读一遍书只是获取了意识指向的那个方面的信息而已。所以希望读者每读一遍都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

这种定向专一、反复整取的阅读模式,就是多遍阅读法。因为它是一个模式:带着A目标读第一遍,带着B目标读第二遍,带着C目标读第三遍,带着D目标读第四遍……苏轼就是这样来读《汉书》的:第一遍学习“治世之道”,第二遍学习“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数遍之后,他对《汉书》多方面的内容便熟识了。运用此法去读一篇文章,比读一本书就容易多了。

苏轼在信末说:“甚非速化之术,可笑可笑。”意思是,远不是速成的方法,是十分可笑的。有人恐怕会把苏轼的谦虚当作浅陋,自以为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何必一意求之、勿生余念呢?芽殊不知贪多求快乃生性浮躁,涉猎虽广却是过眼烟云。所以多遍阅读,则可以避免做这样的无用功。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一批知名作家都是经过长期的文学准备而后步入文坛的,他们从孩提时代起就逐步打下深厚的文学基础。鲁迅、郭沫若是这样,茅盾也是这样。

茅盾建议名著起码“读三遍”

如何阅读文学名著呢?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茅盾在《杂谈文学修养》中建议,读名著起码“读三遍”。第一遍是粗读,快读。“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的全景”,主要引起“情感上受感动”;第二遍是慢读,细细咀嚼,注意篇章结构;第三遍是精读,要一段一段地读,注意炼句炼字。后两遍要让理智活动起来,不仅要分析技巧,而且要“想到作者的思想,要看到作者在这篇里写的是什么社会问题,写了哪几个典型人物,再想想他用怎样的形象表现出来”。同时,还应以社会科学书籍参照来读,比如“托尔斯泰善写俄国的农民,所以我们最好能找一本讲俄国农民的书来读。”

此外,茅盾还提倡应多读作品评论和作者传记,并与其他名著进行比较,抓住其特点。他认为,多读、精读、思考和比较,是读文学名著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文学修养的必然路径,舍此则别无他途。

苏步青多遍读书,加深体会

苏步青也是这样一种学习方法的提倡者。苏步青在中学时,用《左传》笔法写了一篇作文,老师起初不相信是他写的,可苏步青却说:“我能背诵《左传》。”于是,老师挑一篇让他背,他很快就背出来了。可见苏步青的古诗文写得好,是与他阅读背诵中国古典文学优秀作品分不开的。

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我过去念过一本书或阅读一篇论文,从来没有念过一遍就让它过去的。要么不念,要念就念个透……每次念的时候总觉得比前一次有新的体会。”他自述:“读书,第一遍可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体会。我读《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都是这样的。我最喜欢《聊斋》,不知读了多少遍。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无处查,我就读下去再说;以后再读就逐步加深理解了。读数学书也是这样,要把一部书一下子读懂不容易,我一般是边读边想中做习题;到读最末一遍,习题也全部做完。读书不必太多,要读得精。要读到你知道这本书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了,这才算读好了,读精了。”

北大骄子谈“五遍读书法”

以613分的高分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谭曙光同学提倡一种“五遍读书法”。这“五遍”是:

第一遍,是指上课前对老师要讲的课本上的内容预习一遍。只需粗略地看一遍,了解一下大致讲些什么就行了,不必逐字逐句地细看,也不要求把内容全吃透。

第二遍,是指上课完了后,把老师讲过的书上的内容复习一遍。这时就需要认真仔细地看了。要边看边想,力求把内容吃透。看书过程中应不断向自己发问,多想想为什么,加深对概念定理的理解。万一有些地方一时不太明白,可暂时放下先看后面的,过一阵子再回过头来思索,往往就能明白了。

第三遍,是当书上的每一章讲完之后,从头到尾把它仔细看一遍。对定义概念加深记忆,对定理推论看看它们是怎样证明的。

第四遍,是当一本书全讲完之后,把整本书再读一遍。不要求太仔细,主要是列个表,将各章知识整理一下,找出它们的脉络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对全书内容形成一个整体性的了解。

第五遍,也是最后一遍,即当考试前几天,花一些时间把书粗略地翻一遍,看看其中的概念性的东西,与笔记相配合,看一看平时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重点、难点。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当然是一种泛指,强调书要多看,看熟,并非真的要看百遍。其实,不要说百遍,如果能够像谭曙光同学所言老老实实看上五遍,也一定会见些成效的。

温故方能知新的辩证关系

温习旧的知识,能从中得出新的体会和见解。“温故知新”出《论语·为政》。温故即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使之不忘;而从这些旧的知识中获得新的知识或见解,则谓之知新。“温故”是“知新”的基础和前提,而“知新”则是“温故”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温故的重要目的之一。“温故”而能“知新”,是因为新知识的理解、接纳,取决于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即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策略。而学习者的认识发展水平则是由于对已学习的内容及方法进行加工的程度。另外,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各种知识有着自己的建构体系和不同的层次水平,新知识必须建立在旧知识之上。

温故可以加深了解和掌握原有的知识,并提高到新的高度,扩大知识量,提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由此造成学习上的迁移,这样即可谓之“知新”。

温故知新中的迁移表现为思维通达,思路辐射广,触类旁通,利于学习者的思维品质的提高。一旦学习者离开原有的知识经验或方法,对原有知识不“温故”,而一味追求新知识新能力,就违背“温故知新”的学习基本原则,造成知识量的不足,学习不能深入,难于理解和认知水平局限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只温习旧的知识,没有创新的目的,则也只能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

在实际学习研究实践中,既要重视“知新”,也要重视“温故”,为“知新”而“温故”,在“温故”基础上“知新”。

巴金读书而无书诠释温故知新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芽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①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

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文化大革命’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芽他们忘了人的脑子是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②温故而知新。

同类推荐
  •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幸福箴言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幸福箴言

    本书中卡耐基以对女性生理、心理多年的深入研究,对女性如何获得幸福、走向成功提出了许多睿智的见解和精辟的分析。本书分为六章,从生活、人际关系、爱情、婚姻、工作、心情、女性魅力等几个方面给女性朋友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 一生三用

    一生三用

    一生三用(用心、用智、用力),ISBN:9787802221994,作者:方军编著
  • 每天给心灵放个假——冬

    每天给心灵放个假——冬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第二次来到阆中。第一次是今年春上,参加重庆书展签名售书活动后,我慕名来此专访。第二次则是因为大型历史纪录片《风云三国志》……
  • 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

    生活中充满了细节,绝大多数细节会像我们每天数以亿万计脱下的皮屑一样,看不到扬起或落下便无影无踪了,总是些看起来非常偶然的细节会帮助或伤害我们,所以认清那些影响我们成败的细节十分重要。本书阐述了生活中容易被我们忽视却十分重要的56个细节,并详细分析了这些细节背后隐藏的深刻道理。相信每一位读者在阅读完本书后,会高度关注生活中的细节,让每一个细节为自己服务。
  • 现代社交礼仪与口才大全

    现代社交礼仪与口才大全

    《现代社交礼仪与口才大全(经典珍藏)》主要介绍了在社交、生活、社会往来、职场、商务、对外贸易等方面的礼仪与口才。希望读者在深刻阅读《现代社交礼仪与口才大全(经典珍藏)》后,能“以礼待人,以礼行事,以礼走遍天下。
热门推荐
  • 王爷驾到萌妃来袭

    王爷驾到萌妃来袭

    睡了一觉莫名奇妙来到一个陌生朝代,还没来得及享受美食,便对一妖孽一见钟情。“我喜欢你。”“哎,别走啊。”“喂,你家在哪,我好上你家提亲啊。”“好歹留个名字嘛。”俗话说得好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层纱,让我们一起看看呆萌女主如何一步步俘获美男芳心!大家走过路过的都过来瞧一瞧,看一看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ω<*?)
  • 我是神级召唤兽

    我是神级召唤兽

    一开始让我做召唤兽的时候我是拒绝的,毕竟召唤兽这玩意猛也不算猛,多半时间都是在被人类吊打,一不小心和骗子结下契约自己这一辈子就算是毁了。但是吧……你们也知道的,召唤师们给的实在是太多了/doge
  • 三生三世吾往矣

    三生三世吾往矣

    小女子得佛家三生石,一生一世太短暂,那就好好活它三世,看我颠倒众生,看我绝代风华,看我女子君临天下。都说正史是专为男子而写,女子至多视为陪衬,有则亦善,无也不伤大雅。而我小女子得三生石,三生作为定要这天下苍穹正眼看。一世为谋,二世图勇,三世为天下谋太平。不做王妃而坐王,不去优柔寡断而去匡扶天下。您且看,我慢慢与您讲。末世乱法。整个天下都充斥着暴乱,异世霍乱终被尽数消灭,儒释道等诸子百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慷慨赴义的同时自家气运也消耗殆尽。百废待兴。各家又全力以赴重整自家学问,以救世、教化、接受信徒,以往的亲密无间,慢慢的又再添隔隙。谁有没有留后手呢?天知道。一女子得三生石,携诸子百家,携山下王朝力量,领山上修士,一举抵抗末世乱法的复辟。亲情、爱情、友情都在此途中收获,都在此途中成长。您且看,我慢慢写。多谢。
  • 权志龙,你还爱我吗

    权志龙,你还爱我吗

    “志龙欧巴,好久不见。”从意大利回来的初夏,不怎么来公司的权志龙,第一天就碰到了。“嗯。”权志龙绕过初夏“我比你大,进公司早,记得叫前辈。”权志龙停下,与初夏背对背说。“是,GD前辈。”初夏也没转过来,她说完鞠躬,听到脚步声越来越远,他们真的回不去了吗?
  • 瞬间移动之称霸全球

    瞬间移动之称霸全球

    技能:瞬间移动任务:称霸全球背景:当下世界任务很重,用点谋略的话,也不是办不到。所以关键在于谋略,攻城拔寨,叱咤江湖,一切谋定而后动。
  • 超次元笔仙

    超次元笔仙

    一绝望青年,面对死毫无畏惧。自己研究了十多年的游戏被别人抄袭,导致自身身败名裂…本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
  • 巧妇家常菜

    巧妇家常菜

    本书介绍的每道巧妇家常菜肴,取材容易、制作简便、营养合理。对于一些重点菜肴中的关键步骤,还配以多幅彩图的分步详解。
  • 糖果和你的嘴角什么味道

    糖果和你的嘴角什么味道

    三位身份不明的女孩来到重庆,只为看自己偶像一眼,却歪打正着,和他们一起上学,还成为了情侣……
  • 仙人刺客

    仙人刺客

    有一位少年,在一次偶然间,成为了一名刺客,逐渐成长,最终进入名门的故事
  • 巨人武装

    巨人武装

    元气复苏,邪神窥探,旧日贵族执掌天下。吕山来到这秩序逐渐崩塌的世界,乱世之中,力量才是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