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34000000013

第13章 品德是金(2)

这个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在一场异常激烈的战斗中,一架敌机飞速地向我方阵地俯冲下来,正当班长准备卧倒的时候,突然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在那儿直愣愣地站着,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根本没有听到敌机的轰鸣声。班长顾不上多想,一下子扑了过去,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身下。一声巨响过后,班长站起身来拍拍落在身上的泥土,正准备教育这位小战士时,他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小战士是幸运的,但更加幸运的是班长,因为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还有一个故事,是火车上乘警讲的。

有一天深夜,轮到这位乘警值班。在巡逻时,他发现一个小偷正将手伸进一位睡熟乘客的口袋,他大喊一声后,立即追了过去。小偷向餐车方向逃去。他知道,火车正在高速地飞奔着,小偷是不敢跳车的,除非他是疯子。乘警渐渐放慢了脚步,开始用对讲机和餐车那头的乘警联络。可是正在这时,火车突然停了。只见小偷迅速地跃上一个敞开的窗口,当时他想:完了,这家伙要逃掉了。正在小偷准备跳下去的时候,听到一个孩子、一个蓬头垢面在餐车里捡酒瓶的男孩的尖叫声。小偷回头一看,孩子头上鲜血直流,是急刹车时男孩一头撞在了车厢上,小偷犹豫了一下,又迅速地从车窗上跳了下来,一把抱起小男孩向乘警奔来,慌慌张张地问:"医务室在哪儿?"

小偷被我们抓到了,可乘警说这个小偷真是太幸运了。乘客们不解地问:"为什么?"乘警的回答使大家浑身一颤:因为火车当时所在的地方,两边是万丈深渊。

这两个故事使我想起了在美国波士顿,在一座犹太人被屠杀的纪念碑上,上面刻着一个名叫马丁的德国新教神父留下的一首悔恨诗:"初起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此后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继续不说话;再后来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还是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爱心提醒:在人生漫漫长河中,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我们是不是知道,在前进的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心疼别人,有时就是心疼我们自己。

厚道及精明

曾有这样一对父子,在小镇开了一间药店。父亲给人看病,儿子负责称中药和卖中西成药。儿子很厚道,而且是个新手,他从不像一些小贩那样在秤杆上大做文章,他只是称足分量,该磨碎的磨碎,该切片的切片,有些变质的药宁愿蚀本也不给病人,即使大部分患者根本看不出变质。小伙子就这样本分地按要求把每剂药处理得妥妥当当。

刚开始时,药店的生意平淡如水。有人说小伙子人太厚道,不是做生意的料;还有人"好心"地教了他一个诀窍:贵药少称,便宜的药多称,混合后重量不变,真可谓一条"发财致富"的好路子。小伙子听罢,不为所动,淡然一笑说:"药的分量不够哪能治好病呢?再说还是爸爸开的药方,这不是给他的医术打折扣吗?咱做生意可不能昧了良心。"

小伙子就这样踏踏实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诺言。3个月后,效果出来了,很多人都说父亲的医术提高了,以前需要看几次才好的病,现在看一次就好了,真是干脆利落。于是找父亲看病的人也明显多起来。药店的生意也一天比一天红火。

爱心提醒:其实厚道不仅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高明,多替别人着想才会赢。厚道才是真正的精明。

宠辱不惊

这是人生的寻常际遇,无足为奇。古人云:君子坦荡荡。为君子者,无妨宠亦坦然,辱亦坦然,豁达大度,一笑置之。得人信宠时勿轻狂,莫忘"贺者在门,吊者在闾":受人侮辱时忌激愤,犹记"吊者在门,贺者在闾"。如此清醒应对,便不难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古往今来万千事实证明,凡事有所成也有所就者无不具有"宠辱不惊"这种极可宝贵的品格。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庆历新政"的代表人物。正因为他谨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宗旨,所以当他被谪居邓州时,能从容处之,做到"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从范老夫子的这句话里,不难窥见一种自尊自强的人格魅力,一种淡泊名利的洒脱和机智。

北京大学原老校长马寅初,因其"新人口论"蒙冤获罪,遭到专横无理的批判,终被革职。当他的儿子把革职一事告诉他时,他只是漫不经心地"噢"了一声。数十年后拨乱反正,仍是他的儿子告诉他被平反的喜讯,马老也只是轻轻地"噢"了一声。外表看似静若止水,内心却涌动着机敏与睿智,何等难能可贵啊!就凭着这种宠辱不惊的坦荡襟怀,马老先生终成"人瑞",赢得101岁的高寿。

19世纪中叶,美国实业家菲尔德率领他的船员和工程师们,用海底电缆把"欧美两个大陆联结起来"。菲尔德因此被誉为"两个世界的统一者",一举而成为美国最光荣、最受尊敬的英雄。但因技术故障,刚接通的电缆传送信号中断,顷刻之间,人们的赞辞颂语骤然变成愤怒的狂涛,纷纷指责菲尔德是"骗子"。面对如此悬殊的宠辱逆差,菲尔德泰然自若,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事业。经过6年努力,海底的电缆最终成功地架起了欧美大陆的信息之桥。宠也自然,辱也自在,一往无前,否极泰来,菲尔德之所以为菲尔德,正基于此。

明代洪应祖在《菜根谭》中有一则流传甚广的联语:"宠辱不惊,闲石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无疑,这是一种大智大慧、大觉大悟的心境,有了这种心境,人就能够活得平和了。人生在世,大可不必把别人的态度太当一回事,不必因上司的一个脸色"口将言而慑懦",也不必因老板的一个眼神"足将进而趑趄"。如果你因失宠于某人而自暴自弃,或因受辱于某人而自怨自艾,甚或由此做出种种极端的举动,其目光是否太短浅了些,胸怀是否太狭窄了些?做人处世,对任何事都应当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

爱心提醒:宠辱不惊,是一门生活艺术,更是一种处世智慧。人生在世,生活中有褒有贬,有毁有誉,有荣有辱。

每临荣辱有静气,达到了这种境界,人的精神天地才能开阔远大,气象万千,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小节的象征

一位先生要雇一名勤杂工到他的办公室做事,这位先生挑中了一个男孩。"我想知道,"他的一位朋友问道,"你为何喜欢那个男孩,他既没带一封介绍信,也没任何人的推荐。"

"你错了。"这位先生说,"他带来了许多介绍信。他在门口蹭掉脚上的土,进门后随手关上了门,说明他做事小心仔细;当看到那位残疾老人时,他立即起身让座,表明他心地善良,体贴别人;进了办公室他先脱去帽子,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干脆果断,证明他既懂礼貌又有教养。"

"其他所有人都从我故意放在地板上的那本书上迈过,而这个男孩却俯身拣起那本书,并放在桌上。当我和他交谈时,我发现他衣着整洁,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指甲修得干干净净。难道你不认为这些小节是极好的介绍信吗?"

爱心提醒:欲要认识一个人,请您注意他的"小节"。欲要把自己介绍给别人,小节便是最好的介绍。

忠告

老禅师带着徒儿下山游方化缘,归途中遇见一个饿得快奄奄一息的年迈老妪。

老禅师当即命徒儿留些干粮和银两给老妪,徒儿有些不情愿,老禅师打句佛语,问徒儿他们身上的银两和口粮共有多少。徒儿说口粮仅够三天,银两才化得五两白银。老禅师颔首微笑道:"口粮三日总有食完之时,白银五两也不足以修缮一座破庙,但与一无所有的人相比,我们师徒已属幸哉。"说完,老禅师留下了三两白银和师徒两人两天的口粮,随后转身离去。

一路上,老禅师见徒儿闷闷不乐,便道:"生死与功德只在一念之间,这些银两和食物对我们来说只不过是暂时能维持生计罢了,可对施主却是救命之物啊。"徒儿似懂非懂。几年后,老禅师油尽灯枯,圆寂前他把一本经书交到徒儿手中,翕动着嘴唇却没能来得及说出最后一句话。那经书徒弟年幼时就已经倒背如流,故而未曾翻阅便搁在了一边。

年轻的徒儿继承师位后果然持庙有方,破旧的小庙不断扩建。徒儿心想,等寺庙筹建完毕,一定谨遵老禅师的教诲去广济百姓,可是当寺庙颇具规模后,他却又想,等庙宇更具规模后再济助行善吧。时光荏苒,等徒儿年至耄耋,寺庙已是殿壁辉煌良田百顷。可是,几十年来他却因忙于建庙,疏于善事,最终没有做过一件有功德的事情。临终前,徒儿突然想起老禅师留下的那本经书,当他翻开扉页,顿然嚎啕大哭。但见经书上赫然写着老禅师当年未及点明的忠告--

助人一次,胜似诵经十年。

其实,帮助别人并非要等到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后才去为之,力所能及的援手才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与不吝施舍的富足者相比,那些具有慷慨之心的穷人也往往比前者显得更为伟大与高尚,尽管他们的援助是那么"微不足道"。

爱心提醒:行,才是衡量宽博仁爱之心的标尺。骛远与求大,或许终其毕生都难有一次体现生命价值的机会!

保留"生命的本色"

在英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马戏团,马戏团的台柱子是两个对比鲜明的男女演员,男演员是一个奇丑无比的小丑,女演员是一名貌如天仙的驯兽员。一美一丑两名演员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使马戏团的生意日益火爆。

由于女演员长得太美了,身后总有大批追求者,那些追求者中有英俊不凡的,有家财万贯的(当然也有小丑,只不过他只敢把爱埋在心里)……但她却一个也看不上,谁也没有料到她竟然爱上了奇丑无比的小丑,并和小丑商量准备举行婚礼。如此美事从天而降,小丑幸福得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离婚礼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小丑偷偷地找到了一名医术非凡的整容师,花大价钱为自己整容,小丑想给未婚妻一个惊喜。经过精心整容后的小丑与从前相比已是判若两人,看着镜子里英俊的面容,小丑欣慰地笑了。

当小丑信心十足地来到未婚妻面前,把一切都告诉她时,未婚妻先是无比惊奇地看着他,然后十分痛苦地对小丑说:"我们分手吧!"小丑大惊失色地问:"这是为什么?"

未婚妻告诉他:"你那些被别人认为奇丑的面貌特点,在我眼里是那样美,那样令我着迷,那是你与生俱来的别人不可能有的个人特点,那是你生命的本色,而你却把它丢了,如今你变得让我认不出来了,你让我感到非常陌生,你走吧!"

小丑因为丢掉了自己生命的本色而丢掉了爱情。

有一个农民在锄地时,锄到一枚锈迹斑斑的稀有古钱币。农民以为把古钱币上斑驳的锈迹去掉会更值钱,于是就将那枚古钱币打磨得平整光亮,结果,这枚本来价值昂贵的古币变成了一钱不值的铜板。农民哪里知道,古钱币的价值正是体现在它的本色"古"上。失去了本色,古钱币一文不值。

爱心提醒:其实本色是最有生命力的色泽,没有了本色就没有了特征,没有了个体价值。人生路上请保留自己生命的本色,只有这样,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指南针

他喜欢打猎。这次正好他和他的同样喜欢打猎的堂兄同时休假,他俩就约好一起去。

他们准备好行装,乘车去了北部大森林。这是一片原始森林,一望无际,树木茂密,每一棵树都比他们的年龄长,森林里有许多野兔、山鸡等。但据当地人讲,林子深处也有野猪、狼、熊等凶猛动物,所以来这里打猎的人一般都结伴同行,且不去林子深处。

他和堂兄准备往林子深处走,他们不怕,因为他们带着指南针。进山的第三天,他们已很有收获。这天中午时分,他们正在宿营地准备做饭,突然发现了一只野羊,于是堂兄便放下手中的炊具,抄起猎枪,向野羊打了一枪。但堂兄只将野羊打伤了,野羊撒开腿拼命奔跑,他们就在后面追。追了很远,最后他们累得实在跑不动了,才停下来。他们坐在地上休息了一会儿,然后顺着原路返回。由于指南针放在宿营地,所以他们只能凭记忆摸索着往前走。但到了中午时分,他们还没有回到宿营地。按时间推算,他们早就该到了,一定是走错了路!他们又凭着记忆返回去找,可是直到天黑也没有找到,他们知道自己彻底迷路了。

第二天他们早早起来,辨别方向,然后开始往最近的南面走--他们希望这是真正的南面。他们内心很清楚,他们现在惟一的财产就是到宿营地时还没来得及摘下的一壶水。

中午的时候,两个人又累又渴又饿,这时他们看到前面不远处大树旁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他们走过去一看,发现是一个人,是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闭目躺在大树下。他蹲下身把手放在老人的鼻孔,发现他还活着。"看样子是和我们一样来到这里打猎迷路了,大概是渴昏了。"他回头对堂兄说,然后拿出身上的水壶,想扶起老人给他水喝,堂兄把他拉住了:"不能给他喝。我们只存这一点水,还不知道能维持几天。再说你知道他是什么人,你知道我们救了他,他会不会把我们杀了抢我们的水喝,你没听说过农夫和蛇的故事吗?我们还是走吧。"堂兄拉住他就走。

他回头望了望老人,想想堂兄的话也有道理,就跟着堂兄走了。可是,他越走脚步越沉重,眼前总是浮现出那个昏倒在树下的老人那布满皱纹的脸。每向前走一步,他的心就像被什么东西割了一下似的难受。终于他再也忍不住了,停下来对堂兄说:"我们应该回去救那个老人,我们遇到他而不去救他,就等于是我们杀死了他。""可是我们自己还不知道能不能活着走出去。我们救了他,就算他不会害我们,也会拖累我们,最后可能大家都得死。""可是如果不回去救他,即使能活着出去,我的良心也会受到自己的谴责,我一辈子都会为这件事受折磨,我决定还是回去救他。""要回去你一个人回去吧,我是不会回去的。"堂兄坚定地说。

他看了堂兄一眼,转过身,同样坚定地沿着刚才走过的路往回走,找到那个昏倒在树下可怜的老人,轻轻地扶起他的头,把壶里的水一滴滴倒在他干裂的嘴里。过了很久,老人终于醒了过来,他慢慢睁开眼,充满感激地望着他。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出乎他的意料,原来老人不是从别处来这里打猎的,他是一名向导,他从小就生活在这片大森林里,熟悉这里的每一片树叶,为许多来这里考察的地质学家、打猎的人带过路,他是这里惟一一位不用带指南针而能穿越这片大森林的人。

老人醒来后,带着他很快就走出了大森林。而他的堂兄,却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大森林里。他再也没见到过聪明而理智的堂兄。

爱心提醒:一个人的良心,就是他最可信赖的指南针。一个人只要按照良心指引的方向前进,肯定就不会迷路,一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终生收获

11岁那年,只要他一到父亲位于新汉普夏湖中心岛上的度假小屋,一定尽量找机会去钓鱼。

同类推荐
  • 为什么孩子不听话

    为什么孩子不听话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从孩子的天性、父母的表达方式深入分析孩子“不听话”的真实原因,联系父母的亲身经历体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经历的挣扎——如同种子破土而出的艰难历程,浇灌作为一个好园丁应有的关爱和智慧雨露,架起亲子之间相互理解的彩虹。书中引用了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两百多个小例子,细细分析亲子之间交流的障碍和问题,以最直接实用的“计策”为指导,让你在会心一笑间拉近你同孩子的距离,伴随你的孩子健康成长。
  • 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小学生

    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小学生

    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也是对儿童影响最深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扮演着第一任教师的角色。德国著名教育家,幼儿园运动的创始人福禄培尔曾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可见,家长(主要是父母)以及由家长所进行的家庭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 孩子为什么一定要“穷”着养

    孩子为什么一定要“穷”着养

    “穷孩子”,其实就是“逼”出孩子的潜能,激发孩子成长的本领。孩子长大了,早晚要离开家去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那时面对挫折仿徨无助。还不如让他小经受“磨难”、“穷”出直面人生的能力和本事。所谓“穷孩子”,是要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给孩子制造“拮据”的环境,让孩子最大限度地体验生活,从而磨炼孩子,提高其耐受力,进而促使其刻苦奋进,促使其独立自强。“穷孩子”是激发孩子自身的能量的一种教育理念。
  • 我的孩子顶呱呱

    我的孩子顶呱呱

    从孩子呱呱坠地、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初入校门、远离父母,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妈妈的心。因为她们是如此深爱着自己的孩子,而要把这种爱转化成对孩子成长有所帮助的事情,就不仅需要一种责任,也需要一些方式方法。
  • 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50件事

    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50件事

    有愈来愈多的教育家都说:“父母不应该为孩子做太多的事情了,因为溺爱,会害了孩子。”可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列举出“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情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不想溺爱孩子,所以有些事情才不得不做。我们不为孩子包办任何事情,但是我们要教给孩子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我们不想主宰孩子的人生,但是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判断、自己选择;我们要给孩子智慧的头脑、美丽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难道这些事情父母不需要去做吗?
热门推荐
  • 文娱新贵

    文娱新贵

    那一年,一众小花刚崭露头角,踏上各自的璀璨征途;那一年,内地电影票房破62亿,票房增速列全球第一;那一年,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网文的无线时代到来;那一年,十年后的周夏,穿越为北电表演系大一学生;“人生不过是场旅行,我路过你,你路过我,2009年的华娱圈,我路过你,你准备好了吗?”…………………………新书《我和大明星们》已经上传,求大家支持。欢迎加入文娱新贵书友群:41762819。
  • 特种兵之异世毒王

    特种兵之异世毒王

    洛雨本是“尖刀”部队的一名非常出色的特种兵,在一次任务中意外身亡,穿越到一个不存在的历史时期,并结识了他一生的挚爱-莲藕。莲藕的母亲被“邪教”五毒教所杀害,但事实是这样吗?洛雨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竟然获得五毒老祖的传承,并成为五毒教主,他和莲藕的爱情还能继续吗?名门正派是否真的万人敬仰,歪门邪道又是否真的是十恶不赦?看洛雨如何用当世的经验训练五毒教,如何撕破名门正派的嘴脸,横扫整个国度。
  • 反天纪元

    反天纪元

    凭什么神就高高在上,偏偏人要立地顶天。头顶的神明不能给人自由,那就让它去死,换了人间。拉开反天序幕的英雄倒下去,千千万高呼苍天已死的反抗者站了起来,星火已燎原。神族,颤抖吧,承受一个奴隶王子的焚天之怒。我绝不会把这片天地让给我鄙视的人,纵然你们自诩为神。你们害怕了吗?
  • 疯狂班级

    疯狂班级

    此书籍介绍了某竞赛班童鞋班级中的奇闻异事。anybody(所有人)都有超能力。(温馨提示:本小说纯属虚构。另外偶尔出现凑字数的分界线请大家直接跳过)
  • 驱魔者也

    驱魔者也

    刘易阳,在成为一个驱魔者之前是一个即将毕业的三流大学生,在学校他被成为败类,最擅长的就是睡觉,后来有一天他当了驱魔人,在驱魔者的圈子里,他依然是个败类,混吃等死的败类,只到有一天,在他体内的一个诡异的力量被唤醒后,这个败类驱魔者开始在都市里,与人斗,与鬼斗,甚至杀入冥府,成为了一个驱魔者里的人生赢家。
  • 黑白武将

    黑白武将

    很多人都想成为一名武将守护家乡,为什么他却偏偏独自前往远方
  • 毒医凰妃

    毒医凰妃

    不就是穿越吗?唐门毒女怕过谁?夫君病弱又短命?看我如何扭转乾坤!莫名消失的记忆,阴谋不断的皇子……咦,王爷夫君也来添乱,胆敢给我挖个坑?“王爷呐,咱来玩玩?”白幽兰手拿新研制的毒粉。“王妃,你确定要玩?”王爷悠然一笑。转过身来,王爷瞬间变身修罗:“谁敢惹王妃,杀无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在我梦里的男人

    在我梦里的男人

    你相信吗?闭上眼睛,我会做很多不同的梦,但,梦里的他是不变的。我们一起去过游乐场玩过过山车,去过天涯海角,肆意地笑着;我们吵过架,离别过,痛苦地抱着对方哭过。他是多么真实的存在,让我的生活不在是空白。
  • 我身体里面有个它

    我身体里面有个它

    这本小说是作者对于未来世界的一些想法,对于现今发现的地球古文明跟对于外星人的发现自己提出的一些看法。在这里非常感谢《三体》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宇宙观念,这本书有任何不足之处,希望读者能帮忙指正。谢谢!
  • 浙西抗战风云

    浙西抗战风云

    主要是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浙江西部的一个小城市,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游击队领导下,与国民党军队一起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