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伟听了,浑身一颤,目不转睛地看着静依,像是要看透她的想法一般。苏伟想不透,一个七岁的孩子,哪里来如此深的心思和反应如此敏捷的头脑?
老太爷听了,刚是大笑:“好,好,我苏家的孩子果然聪慧!”
苏伟此时细想,自己是立了无数战功的将军,后来,战事平息,自己被封为平南候,又被加封为从一品的兵部尚书。可以说是位高权重!眼下,皇上正值春秋鼎盛,尚未立太子,可朝中内外,已是隐隐有了各派系之争。自己一直得皇上信任,所以一直没有加入任何一派,只怕皇上也是知道的。所以皇上才会对他一直信任无比。看来,这次的事,正如静依所说,是比自己更‘厉害’的人精心布的局。
苏伟想通了这一环,便不再着急忧心,反而是轻松了不少。他看向老太爷,老太爷正笑眯眯地看着自己。苏伟心下一惊,看来,父亲早已是看到了这一层,所以才会如此。
老太爷笑道:“让他从此离开仕途,倒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保全他的性命。你与老二都是身居要职,总要有一个人为平民百姓,人家才会放心。”
苏伟的眸子闪了闪,自是明白老太爷说的‘人家’是谁。
静依则是笑道:“爷爷,您不是教过我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老太爷和苏伟听了,都不约而同地看向了静依,这个孩子实在是聪慧!二人隐隐觉得这个孩子今日说的话都是意有所指,却是故意不肯明言。可是毕竟只是一个小孩子,真的会有如此的大智慧吗?
老太爷用手摸了摸静依的头道:“咱们的依依长大了。伟儿呀,咱们苏家的女儿断不可只会女红,自今日起,让她与她兄长一起上课!”
苏伟自是应下,这也正是他想说的。
又过了几日,山东那边传了消息回来,苏成被革职,将其在山东的所有财产全部充公,令其终身不得再入朝为官。苏伟派人去了山东,打算将其一家人全部接回来。
老夫人虽是不悦,却也没有办法。谁让自己的儿子让人抓住了把柄呢?没有被判流放,已是感激上苍了。只盼着能早日回来与她团聚,也就安心了。
刚派出人去接苏成,便又有消息传了过来。原来是苏清和舅舅顾文一起回京了,二人进京后,直接进宫面圣。
顾氏急得在屋子里转来转去,苏伟看不下去了,劝道:“夫人,别急,我已派人去宫门口接着了,待出了宫,就马上回府。你且安心就是。”
顾氏点了点头,坐下却是仍不时地往屋外看。
不一会儿,院子中传来小厮的喊声:“候你、夫人,大喜,大喜呀!”
几人出了屋子,看到一个小厮跑来跪下道:“给候爷、夫人贺喜了。大公子因上场杀敌,立下战功,皇上特下旨亲封大公子为正六品的前锋校!”
这个消息像个炸雷一样,在候府里产生了巨大的震荡!苏伟忙让人去请了老太爷和老夫人去了大厅。而顾氏,则还是沉浸在那句‘上场杀敌,立下战功’中,未醒过神儿来。
静依轻推了一下,“母亲,母亲!”
顾氏这才回过神来,拉着静依的手道:“依依,刚才你可也听见了?我没有听错?”
静依笑道:“母亲莫不是太过高兴了?母亲没有听错,大哥的确是做官了。”
顾氏眉头深锁,哪来有半点的笑意?静依看出不对,轻道:“母亲,可是有哪里不适吗?”
顾氏摇了摇头,牵着静依的手去了大厅。
大厅内早已是人声鼎沸了。特别是老太爷,脸上的笑意半天不退,可见有多得意。
老夫人则是较为安静,脸上虽有笑,却是未达眼底,不像是真心地为苏清高兴。静依也懒的多想,毕竟不是她的亲孙子,她不捣乱就算是不错了。
老太爷大声道:“伟儿呀,此事可是准了?你确定不是有人以讹传讹?”
苏伟点头道:“刚才宫里有人送出消息,圣旨和皇上的赏赐都已经在路上了。估计会和清儿一同进府。”
老太爷点点头,提到大孙子,眼里全是宠溺和骄傲!
苏明也是一脸的雀跃,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苏伟对苏明和苏谦道:“你二人要用功读书,将来也可向你们大哥那般出息。父亲只希望你们三人要相互关爱,才能保全我苏家的基业和清誉。”
苏明和苏谦二人忙恭敬地应了声,各自站在一边。
不到一刻钟,便有小厮来传话,说是宫里的公公已经快到门口了。众人听了,忙起身出门相迎。
苏清和公公一并到了府门口。苏伟请了传旨公公进了花厅,备了好茶。那公公饮了一盏茶,看了已备好的香案道:“候爷,苏公子,请接旨吧。”
言毕自旁边小太监的手中接过圣旨,众人齐齐跪下。那公公开始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有平南候府长公子苏清,有勇有谋,胆识过人,多次助威远大将军平定叛乱,实乃我大渊之才。今册封苏清为正六品前锋校,赏黄金百两,良田百顷。平南候苏伟及夫人顾氏教子有方,特赏纹银千两,绸缎五十匹,珍珠十斛,夜明珠一颗。钦此。”
众人叩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苏伟命人给传旨公公递了一张银票,那公公看了一眼,收下。笑道:“恭喜候爷,贺喜候爷呀!十二岁的六品官儿,这可是闻所未闻哪,可见皇上对苏家的恩宠之盛哪!”
苏伟忙抱了拳道:“还望公公能多多美言几句。”又对管家使了个眼色,管家会意,又奉上了一包上好的大红袍。
那公公笑眯眯地接了,又说了些客套话,便起身告辞了。
苏清站在大厅中间,整了整发冠,轻撩衣袍跪下道:“清儿不孝,未能在祖父祖母和父亲母亲身边尽孝,请受清儿三拜!”
说完,苏清行了三拜九叩之礼。礼毕,老太爷亲自上前,将他扶了起来,笑吟吟道:“好孩子!我苏家的儿郎自当如此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