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07800000010

第10章 三国军制

三国时期的军制,对汉制有所继承和发展。由于各国立国条件不同,所处的地理环境各异,因而三国的军制,也各具特色。

曹魏的军制

三国为分裂割据时期,战争频仍,因而各政权的当权者都非常重视军队,其中尤以曹操为甚,他一生始终牢牢地掌握着军权。当时的封建统治者都清楚,掌握着军权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所以三国军队的最高统帅权,总是随着执掌实权人物的职位的变化而游动。建安年间,曹操曾先后任汉献帝的大将军、丞相、魏王等职。他所建的大将军幕府、相府和王府,被后世称为“霸府”,实际上是个变相的朝廷,既管民政和财政,也管军事,是军事的最高统帅机构。霸府中设有一整套官僚机构,分掌军、民、财政。如曹操为大将军时,幕府设领军、护军各一人,为曹操的最高军事助理,平时辅佐曹操,参与军事机密与决策;战时可以代表曹操外出统帅或监护一个方面的军队。曹操任丞相后,权力更为集中,相府的编制也更加庞大,除分曹办事机构基本不变外,又增加了一大批军事指挥、管理和参谋人员:领军、护军改为中领军和中护军,为军事指挥和管理人员;军师祭酒,为军事参谋长,其中有不少参谋人员;左右司马也主军务。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代汉,原来的霸府,转化为国家的政府,皇帝成了国家元首和最高军事统帅。为防止大权旁落,曹丕废掉了丞相一职,将行政权力移交尚书、中书掌管,在军事方面,任命宗室大臣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代表皇帝统帅全国的军队。曹魏后期,君权旁落,“三马”(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先后执掌魏政。魏元帝景元元年(260)司马昭重演曹操之故伎,置丞相并亲自担任其职。这样,相府又成了另一个变相的朝廷,曹魏王朝的军政大权,又重新转归于相府。

曹魏的军队,分为中央军和地方军两种,中央军又分为中军和外军两部分,统由都督中外诸军事指挥。

中军即屯驻于京师地区的中央直属军,是魏国军队的核心力量,它是由曹操的亲军转化而来。中军主要由武卫、中领、中护、中坚、中垒五营组成,中领军和中护军为五营的正副统帅。五营的分工是:武卫营担负宫廷的警卫,其它各营则负责京师地区的防守。曹魏的五营兵,既是禁卫军,又是全国的战略机动部队,大约5万人,战斗力很强。他们平时屯驻京师,掌宿卫,战时则从征作战,成为战斗中的精锐。此外,原汉代所设的越骑、屯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营,仍然保留,也属中军,但此时力量很弱。

外军也属中央军,以屯驻京师之外而得名。最初,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取得了幽、冀、青、并四州之地,为了加强控制,遂派遣中央官吏任都督,统率一部分中央军留驻在新区的主要城,镇,这是外军的起源。这些军队,虽驻外地,但仍属中央直接指挥,都督区的范围也经常变动。曹魏建国后,适应着军事斗争的需要,在沿边诸州,普遍建立了军事管辖区,“置都督诸军,东南以备吴、西以备蜀,北以备胡,随其资望轻重而加以征、镇、安、平之号”。这样,在沿边诸州内,便出现了两个权力中心,一为专管民政的刺史;一为专管军事的都督。两者虽有分工,但在战争年代,军权高于一切,都督往往以军干政,侵夺刺史的职权,造成两者之间的矛盾。为协调二者的关系,曹魏遂定二者互兼之制,任命驻军的将领兼任州刺史之职,或给刺史加征、镇、安、平将军之号,使之兼领军事。这便产生了军民两政统于一身的制度。郡一级的政权,也有这种情况,太守每以军功加将军之号,负责统兵。州郡所领的军队,在制度上属于地方军,但仍属中央的都督中外诸军事统一指挥和调遣。三国时期,都督加刺史者,还只是少数,刺史、郡守领兵者,也不多见。自两晋以后,这种集军政于一身的制度日益普遍,但军府与政府两套班子,仍各成体系,分府办公,由都督加刺史、刺史加都督或郡守加将军者统一指挥。这种军政分府办公而又集大权于一身的制度,被后世称为“双轨制”。双轨制建制的出现,大大增强了地方官的权力,他们所统的军队,名为中央军,实际已逐渐变成地方长官的私人武装。这样,双轨制建制,就成了培养军事重臣和地方割据势力的温床。两晋南北朝时期所发生的一系列地方叛乱,以及屡次出现军事重臣执掌国命的现象,都与此有关。

地方军也称州郡兵,为地方武装,属州刺史和郡太守统辖。这些军队,原是在刺史、太守私人部曲的基础上组建而成。后来,曹魏实行给客制,地方官员往往把国家所赐的屯田客变成部曲,再加上从地方上招募的壮勇,使地方军有所发展。双轨制建立后,州郡的官员又把国家拨给的军队(外军)与地方军合二而一,大大加强了地方割据的势力。

曹魏立国中原,地广人众,国力最强,全国兵力,常保持在30万人左右,最多时近50万人。其中以陆军为主,水军为辅,陆军之中,又包括步、骑两个兵种。在官渡之战前,曹操的军队大都是步兵,只有少量的骑兵。但骑兵的优越性,在官渡之战中已显示出来。后来,曹操在灭乌桓、征凉州时,收编了不少善于骑射的少数民族部队,骑兵才有了较大发展。骑兵中的“三郡乌丸(桓)为天下名骑”,战斗力很强。此后,曹魏的骑兵,数量虽不及步兵众多,但已成为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和决定胜败的主要力量。吴、蜀两国的骑兵,均不能与之相匹敌。

曹操在统一北方后,为进军江南,始创建水军。建安十三年(208),曹操于邺城玄武池训练水师,占领荆州后,刘表的水军,尽为曹操所有。可惜赤壁战败,舟师荡然无存。翌年,曹操退军至谯,又曾“作轻舟,治水军”,但数量有限。魏国建立后,文帝和明帝均重视水军的建设。魏黄初六年(225),文帝曹丕曾率水陆军10余万征吴,行至广陵,临江观兵,面对滔滔江水,深感水军的不足,只好望江兴叹而返。景初元年(237),明帝为征伐辽东的公孙渊,曾诏北方的幽、冀、青、兖四州“大作海船”,但由于北方的地理条件及人民的习惯限制,魏国的水军力量始终比较薄弱,远不能跟孙吴相比。

汉末战乱不已,人民死亡流散严重,国家的人口锐减。各地的军阀,多以宗族宾客为核心,并招募流亡者,组成私人部曲参加征战,称为“义兵”。曹操的军队,最初就是由此发展而来。后来,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政权的逐渐稳固,为保证兵源的充足和军队的供应,曹魏的统治者,便以行政的手段,强行将居民分成三部分,各立户籍,分系统管理:一是普通民户,负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隶属于州、郡、县地方政府,承担国家的租调和徭役;二是屯田户,属国家的佃农,负责耕种国家的土地,向国家缴纳分成租,用官牛的官六民四,用私牛的官民对分。自建安六年(196年)开始,在许昌附近招募农民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收效显著。屯田户归国家的各级农官管理;三是军户,也称士家或兵家,单立户籍,隶属于军事系统。军户为世兵,即职业兵,平时屯田,战时打仗,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士家的社会地位极低,当兵又有生命危险,为了防止士卒及将领逃亡或投降敌人,曹魏建立了质任制度,兵将的家属都集中在中央政府所在地作为人质,若将士逃亡,罪及家属。

除世兵外,曹魏还使用招募、强征及收降等办法来扩大兵源。

曹操主张以法治军,制定了严格的军纪、军法,遵纪守法、服从指挥者受奖,怯战、逃亡、投敌或惑乱军心者则严惩不贷。曹操制定的军纪,一直为曹魏的军队所遵行。

蜀汉的军制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占据了荆州的四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在今湖南省),才有了固定的地盘。后又进军益州,吞并了刘璋,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黄初二年(221),即曹丕代汉称帝的第二年,刘备也于成都称帝,建元章武,蜀汉王朝成立。蜀汉的军制,有不少特点。

刘备在称帝前,曾以汉献帝的左将军和汉中王等名义行使职权,但实际上他军、政、财权一起抓,在其统治区内,他既是最高的军事统帅,也是政府的首脑。他的将军府或王府,是当时的霸府之一,诸葛亮任军师将军,为霸府的幕僚长,府中设有一整套军政人员,分掌军、民、财政,编制同曹操的霸府相差无几。刘备称汉中王后,关羽、黄忠、马超、张飞分别担任前、后、左、右将军,分统军队驻在中央和地方,担任一个方面军的统帅。

刘备称帝后,在霸府的基础上组建朝廷,刘备为皇帝,是当然的最高军事统帅,诸葛亮任丞相录尚书事,辅佐刘备总理军政事务。国家的军队,也分中军、外军,由各种名号的将军统领。其中,以骠骑、车骑、卫将军的地位最高,监军、护军、领军和都护次之,另设一些杂号将军,用来奖军功,定官阶,有的统兵,有的只是官阶并不统兵。

刘备和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无能,国家的军队指挥权遂掌握在大将军手中。为了明确其职权范围,有时在大将军之前加“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之下,设监军、督护、护军、领军等官职,分领中外诸军。凡领中央直辖军者,一般在官职前加一“中”字,如中监军,中护军等。凡统军在外者,则加“前”、“后”、“左”、“右”等字,如前监军、左护军等。

蜀汉的中央禁卫军,有左右羽林和虎步营、虎骑营,羽林的长官称都督,虎步、虎骑营的长官称虎步监和虎骑监。禁军的总首领则由皇帝指定的亲信担任,没有固定的官阶。另外,原汉代五校尉营仍然存在,但同曹魏一样,也是有名无实。

蜀汉的外军,其主将都由中央委派的将军任都督,镇守一方。地方上也实行双轨制建制,镇守一方的都督往往兼任地方的行政长官,不统外军的各郡守,也设有军队,但不属外军,而是地方官本人的部曲兵或州郡兵,属地方军性质。

蜀汉的军队,包含水、陆两种,以陆军为主,水军次之。陆军之中,又包括步兵、骑兵、弩兵和车兵。蜀汉军队的基层编制,与曹魏大致相同,基本建制为部,部下有曲、屯、队等,直接带兵的军官有校尉、司马、都尉,部以上的统军将领为将军。

蜀汉立国巴蜀,四周较封闭,交通运输极为不便,而且人口也较少(百万左右),军力大约在10万人左右。蜀国的步、骑,远不能同曹魏相比,蜀国的水军又赶不上孙吴的水师。为了扬长避短,蜀汉遂特建了一支万人左右的弩兵,多由云、贵、川的少数民族组成,战斗力极强。为了防御曹魏骑兵的冲击,蜀国还有一定数量的车兵。诸葛亮治蜀,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为了弥补本国人力的不足和解决交通运输的困难,他很重视军械及运输工具的改进。据《魏氏春秋》载,诸葛亮曾设计和改造了一种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这种连弩,发射距离虽不远,但用臂力即可开弓,而且轻巧灵便,发射速度快,用它同发射距离较远的蹶张弩(以足踏方可开张的重型弩)配合使用,有很强的杀伤力。另据《古今事物考》载,诸葛亮还特制了一种长二丈有余的木柄或竹制长枪,用来装备步兵。在北伐曹魏期间,诸葛亮曾设计制造了木牛、流马,用来运输军粮,以车代步,既节约了人力,又提高了运输效率。

为了提高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诸葛亮也很重视对战阵的研究,史载他推演兵法作了八阵图,八阵图大概为诸葛亮操演军士所用的各种训练方式(阵法)的统称。据说是以步、弩、车、骑四个兵种联合编组的战阵,主要是用来对付曹魏骑兵的集团冲击。

蜀汉的兵源,最初也靠招募和收降而来,且多为将领的部曲私兵,刘备占领益州后,始建立了正规的兵役制。由于蜀汉的人口较少,不可能象曹魏那样,实行居民的大分工。因此,除将领的部曲兵为世兵外,对全国的编户齐民,实行征兵制度,所有适龄的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另据记载,刘备进蜀后,还曾根据诸葛亮的建议,将不在编户的流民,集中起来编为军户,但数量不大。为了扩大兵源,蜀汉曾对南方各少数民族,实行招募和收降的办法,以补充军队的不足。

在军队的供应方面,除征集居民的租调外,还设司金中郎将负责监造兵器,设司盐校尉负责盐、铁的生产和专卖,以其收入作为军费开支。另外,诸葛亮还曾在汉中和渭滨建立了分兵屯田的制度,由部队轮番耕种,以弥补军粮的不足和缓解远途运粮的困难。

孙吴军制

孙吴地处江南一隅,实力有限,孙氏政权又主要是依靠南北大族的支持而建立起来的,所以,对外依江自保,对内优容士族就成为它的两项基本国策。赤壁之战后,孙权招抚了岭南的士燮。魏黄初三年(222),在与蜀汉进行的夷陵之战中打败刘备,夺取了荆州的大部。同年,孙权称吴王,建元黄武。此后,他就利用长江天险作屏障,坐保江东以观成败。孙吴的军事制度,都是以此作为基本出发点而建立起来的。

孙权在称帝前,曾以讨虏、骠骑、车骑将军的名号开府置僚佐,为当时的霸府之一。孙权为军队首脑,府中的僚佐,参照汉制,设军师、长史和诸曹掾,分掌众务。统兵将领有护军、领军、典军等,另置荡寇、虎威等杂号将军,实则不一定统兵。遇有战争,临时拜帅,任命一些军事将领为左、右都督或大都督,充当统帅或主将,战争结束则罢去。

吴黄武八年(229),孙权称帝。此后,皇帝为最高的军事统帅,其下,由丞相或官阶较高的大将军等加“领中外诸军事”或“督中外诸军”,以负责统领指挥全国的军队。

孙吴的中央直辖军,也称中军,以宿卫军为主,有羽林、武卫、虎骑等营,其成员大多由孙氏的故将所领部曲组成,统率宿卫军的将领,称为督或将军,多由孙氏家族的子弟担任。宿卫军中,还保留了汉代的五营兵,其将军为五营督或五校督。孙吴的统军将领中,以骠骑、车骑和卫将军的官阶较高,征、镇、安、平将军次之。其次,吴国领兵将领的官职多以督命名,督的名称很多,统领中军宿卫军以外各部者,有京下督、无难督、水军督、骑督、前督、左部督、右部督、升城督等。统领外军者,一般将所在地的地名,冠于督前,如西陵督、公安督、巴丘督、濡须督等。地方州郡,也实行双轨制建制,地方官兼有军职者,其所统领的中央军,称外军。另外还有地方军。孙吴实行世袭领兵制,地方官不论是否兼领军事,都保留有自己的部曲兵,可以世代承袭。

为了加强长江防线的警戒,孙吴袭用了汉代的烽燧制度,沿江设有守望、报警和通讯设施。其报警通讯情况,据《太平御览》称:“引烽火以炬,置孤山头,皆缘江相望,或百里、或五十里、三十里,寇至则举,一夕行万里。孙权时,令暮举火于西陵,鼓三竟,达吴郡、长沙。”可见孙吴沿长江军事防御系统,是较为完备的。

孙吴的军队,由水、陆军组成,以水军为主,陆军为辅。陆军之中,又含步、骑两个兵种。全国的兵力,约20万左右,舰船共有5000余艘。

从基本的国策出发,孙吴的作战方针以战略防御为主,凭借长江为天然屏障。为了对付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孙吴经过长期经营,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水军,布置在长江一线。为了武装水师,在侯官(今福建闽侯)设有规模宏大的造船厂,造船技术很高超,所造的运输船,大者长达20余丈,载重量可达万斛。所造的战船,有上下五层,可载士卒3000人。孙吴在濡须口(今安徽巢县东南)和西陵(今湖北宜昌)建立了水军基地,以重兵防守。水军训练有素,战斗力很强,曹魏、蜀汉的水军均非其敌手。在孙吴同魏、蜀两国所进行的几次大战中,都是依靠这支强大的水军取胜的。曹操死后,魏文帝和魏明帝都企图渡过长江向南扩展,但面对长江天堑和吴国的强大水师,或望而却步,或无功而返。

孙吴军队的来源,开始主要由大族的部曲家兵,以及招募和收降的敌兵组成,当时还谈不上兵役制度。孙权执政后,仿曹魏之制,实行了世兵制,兵民分离,各立户籍。凡列入军籍者,均世代为兵。但孙氏的世兵制与曹魏的士家也有所不同。曹魏的军户,大都集中于中央政府所在地,实行统一管理,士卒与家属分离,因而有轮休制度。孙吴的军户,一般要随军,由各统兵将领分管,家属往往集聚于驻军附近。

由于江东的人口稀少,孙吴又以战略防御为主,收降兵的机会不多,所以兵源严重不足。在吴国的辖境,今江、浙、皖、赣的山区中,散布着大量的古越族,当时称为山越。这是一个巨大的人口资源。孙吴政权在稳固了对江南的统治后,曾连年向山越用兵,虏掠来的人口,“强者为兵,羸者补户”,既扩大了兵源,又增加了劳动力。据载,孙吴的总兵力中,一半左右来自于山越,特别是步兵,主要是由山越人组成的。

孙吴政权是依靠南北士族的支持建立起来的。当孙坚父子创业时,许多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都是带着私家的部曲来投靠的。到孙氏政权建立后,这些世家大族便成了开国的功臣。孙吴政权为了保障他们的特权,建立了世袭领兵制,即将这些世族官僚所统领的军队,用国家的名义赏赐给他们,可以世代相承。这些军队,名义上虽属国家,实际上已具有私人武装的性质,与部曲家兵无异。在实行世袭领兵制的同时,孙吴还实行了奉邑制及复客制,即赏赐给统兵的将领若干县邑和若干劳动人口,用其租赋的收入供给所领的军队。孙权称帝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赏赐给部下的领兵越来越少,世袭领兵制逐渐衰落,奉邑制也随之消失。

孙吴也行屯田制,有军屯、民屯两种。军屯由驻外地的部队屯垦,民屯则主要由被驱赶出山的山越承担。屯田的收入,一部分以供军需。在孙吴境内,对人民的赋税征收,仍然是军队粮秣衣着供给的重要的来源之一。

同类推荐
  • 雪狼信条

    雪狼信条

    战争是残酷的,不过有那么一群人则是为了抑制战争而战争的。冷魂,外号赤色血刃,第一次步入人们眼中,是参加了一次撤侨行动负伤失忆,被迫流落在黑拳死人监狱里,然而待他一年后寻回记忆的那一刻,才算真正走上了自己不平凡的路。战佣兵,斩特工,数千蛮兵斩头功。令多少国家情报局头痛,令多少身份高傲的女人为之迷醉。雪狼大队鬼见愁,老子就是牛,这是冷魂的口号,也是他面对任何困难时,默念的第一句话,成就了赤色血刃的这个绰号。
  • 抗战传奇

    抗战传奇

    主角穿越至抗日时期,为了掩护团部撤离被日军俘虏,努力逃出俘虏营后,面对战火纷飞的中华大地,他又该何去何从,且看主角如何缔造一段传奇
  • 一统天下之赵云

    一统天下之赵云

    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这是写关于蜀国五虎上将之一赵云的诗篇,赵云武艺超群,英勇善战,为蜀国立下无数战功,由于,赵云出身布衣不得道重用。21世纪也有一个叫赵云的少年,21世纪的赵云因为一场意外穿越道三国时期变成了三国的赵云。赵云从此不为他人打天下,赵云从此自己打天下,看赵云如何猎艳三国美女,主角赵云会得到召唤系统,可以召唤中华五千年所有名将揍部下,所有名将被召唤出来都无条件的效忠与赵云,还可以召唤出所有有名的历史美女。
  • 三十六计(中华国学经典)

    三十六计(中华国学经典)

    《三十六计》分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六套,共三十六个计策,向人们系统地介绍了战争中的谋略,以及在各种处境下克敌或避敌制胜的智慧。每一计由解语、按语、注释、译文、赏析等栏目组成。
  • 穿越之抗日1936

    穿越之抗日1936

    一个能歌善舞,机智幽默,里外上下全是贼,偷来众多人心。意外穿越到抗日1936年。凭借超强的精神感知力。嘻哈耍闹中成长为抗日传奇人物!友情提醒:每日更新时间为早上9-11点,下午6-8点时间
热门推荐
  • 天赐多娇任逍遥

    天赐多娇任逍遥

    他,通阴阳,晓五行,上知天文命数,利用仙气修真;他,除邪祟,驱鬼魂,下通地府善恶,守护朗朗乾坤,这一切居然都为了那些妖娆妩媚的历史鬼姬!!!
  • 抓狗大队

    抓狗大队

    今朝天下,山海百里,只一一句,何人陪我一起走……
  • 球球奇遇记

    球球奇遇记

    球球,你以为是只可爱的小狗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一次意外球球来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期间发生了很多奇妙的好玩的事情…
  • 快穿之打脸金手指

    快穿之打脸金手指

    天道崩乱,秩序不存,涌现了一批逆天的人生赢家,无数炮灰的白骨垒成他们的成神之路——恩爱夫妻转眼家破人亡;魔法天才落得横死异乡;当红明星可怜半生瘫痪;豪门千金无辜身败名裂;一代明君惨遭谋朝篡位;书中女主却被女配逆袭……天道表示:TAT谁来帮帮我?女主:我们有100%的打脸技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月心向你

    明月心向你

    最近电视上在重播老大的幸福,自己也重温了一遍。对老二傅吉安和明月的感情有些想法,所以以明月的视角写了这个故事。明月心向你,不知道你几时才能感觉到。
  • 茹梦令

    茹梦令

    “待我重生涅槃之时,屠尽天下叛我之狗!”重活一世,虐渣男虐白莲花是凶猛嫡女的必杀技!她要将那些曾欺她、辱她、叛她、伤她之人统统踩在脚下!因为在她孟慧茹的字典里,没有一死百了,只有生不如死!不想无意中却招来了披着一本正经外皮的腹黑狡猾狼!某女风中凌乱:杀千刀的,你要是再逼我嫁给你,小心我一刀下去,你就断子绝孙!某狼邪魅狷狂:心肝肝的,你要是再不肯嫁给我,小心我一扑下去,你就直接当娘!
  • 替身女帝之索爱

    替身女帝之索爱

    马上就要身首异处,却莫名其妙地成了女帝--噢,是替身。从此,替女帝去涉险出使敌国,替女帝平叛叛军,替女帝安抚灾民......也替女帝去恋爱~~
  • 孤女情

    孤女情

    我是一匹脱缰的野马也想做你怀里安静的猫——————夜媚(若故事与其他作品有相同之处,纯属巧合,毕竟本故事纯属虚构)
  • 大佬每天都是颜狗

    大佬每天都是颜狗

    (表面高冷内心颜控的姜同学x矜贵帅气的陆同学)初见她一脸冷漠,'离我远点'再见时一脸花痴,'小哥哥,我给你算了一卦,你五行缺我。'世人只知陆氏财团继承人,心狠手辣,难以接近,却不知在她面前只是个小狼狗∪?ω?∪
  • Bridging the Values Gap

    Bridging the Values Gap

    The reason, argue top scholars and consultants Edward Freeman and Ellen Auster, is that all too often values are handed down from on high, with little employee input, discussion, or connection to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acing the organ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