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85400000031

第31章 老来福(1)

一、种养

一等人,英模孝子;两件事,教书种养。这是我对人生的理解与总结。

1968年,老伴从行桥小学下放回到汪家村后,我俩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把过去老屋的宅基地开垦为一块面积约两百平米的菜园。园内栽上了四季蔬菜,还种上了柑桔、桃、李、板栗、枣树等果木,蔬菜品种不少:红萝卜、白萝卜,白菜、芥菜、荠菜、大蒜、韭菜、辣椒、茄子、豆角,还有冬瓜、南瓜,红薯、西瓜、甜瓜等。

桔子树是我自己嫁接培育的,一株株小桔苗,生长不到两尺高,树上就已经结出了7、8个憨态可掬的桔子。园中另有两株大红桔,每年可收获红桔几十斤。有一次,我看见二女儿雁南,一个人坐在树下,吃那些还未成熟的小桔子,小桔子又酸又硬,我看着她接连吃掉了十几个,竟一点不觉得酸苦,真是百思不解。

桃李的品种一般,不过果实成熟的时候,也一样诱人。一个秋天的中午,我一人在园中安静地锄草,忽然看见一个陈坊村路过的妇女,她径直跑进我家园中,爬上树去摘桃子。我看到她这一举动,感到奇怪,便说:"咦,这是怎么回事?物各有主!"她注意到我,不好意思,厚着脸皮说:"唉,我饿极了--"。谁知我俩的对话惊动了冬瓜脚/郑九香,她从厨房里跑出来,冲着那个还在树上的妇女,大声恶骂起来:"饿极了?还好意思说?你去卖!去卖臭肉吃!"骂得那村妇狗血淋头,她面红耳赤,迅速爬下树来,滚屎一般逃跑了。

等桃子下树的时候,老伴一个人担着半箩筐桃子,到周围的几个村里去卖,两、三分钱一斤,也鲜有人光顾,桃子卖不掉,最后全送给了亲友和村民。

我母亲看中了菜园的一块垃圾地,心里舍不得,把它拾掇出来,种上箬叶和苎麻。端午节裹粽子,家里箬叶用不完,还可以送人,那块小小的苎麻地,一年可收割三次,得三次麻皮。记得大跃进时,人们饥饿无奈也吃苎麻叶,煮过苎麻叶的水,绿得墨黑,吃了苎麻叶的人,皮肤也跟着变绿了。苎麻叶除了粗糙涩口外,没有什么味道。老母亲把收获的苎麻丝积聚起来,等到够织一顶蚊帐的时候,就请人来织蚊帐,供我和我老伴使用。老人家疼爱小儿子,凉爽透气的苎麻蚊帐留给儿子儿媳,自己则一直用那顶补了又补的旧蚊帐。

几个孩子在菜地里也有各自的小自留地,放学后或砍柴回来,他们总会去园子里转一圈,看看他们栽种的甜瓜、红薯是不是又长大了一些,顺便浇水施肥。不过,他们总是十分着急,根本等不到甜瓜成熟的那一天,就早早地把它们摘下来尝了鲜,理由是怕被人家偷了去,不如放进自己肚子里保险。有时吃得撑了,他们就蹲在园子里大便,大便完,也没有手纸,只能随便拣块土坷垃去揩。被我看到之后,他们也会感到不好意思。我说:"这没什么,这叫做就地取材。"他们更喜欢摘苎麻叶当手纸,苎麻叶大小正合适,也比较柔软。

除了宅基地园子外,我家还另有两处菜园。一处在村里的井头边,另一处在洗衣塘边上。井边的老菜园,共有三畦地,面积二十平米不到,我在里面栽上了辣椒、茄子、豆角,一个时季下来,基本可供一家人食用。有一年我心血来潮,在园中栽了两畦甘蔗,甘蔗不需要特别照顾,长势良好,密不透风,但可惜的是,还未等到甘蔗成熟,就已经被人偷得稀稀拉拉了,我一气之下,把甘蔗全部砍了回家,存放在楼上。那时宇儿、小华较小,他们端不动楼梯,就想方设法缘着床顶爬上楼去--老式的床,都有结实的木顶蓬,我母亲看见了,也不说什么,只是提醒他们:"爬楼要注意安全。"

池塘边的菜地,面积不到八平米,每年夏天我用它来栽水蕻菜(空心菜),菜地靠近水塘,每天黄昏时浇水十分方便。冬天,种大白菜。

周末、节假日,我和老伴的大多数时间,都放在了菜园里。地里活,一干总要干到天黑,伸手不见五指才会收工。

一天傍晚,老伴一人在菜地拔草,不幸被蝮蛇咬伤。大儿子飞快赶来,把蛇打死。蝮蛇是剧毒蛇,不一会,老伴眼睛就出现了视物模糊的症状,看什么东西都是双影。我大哥立即四处去寻找草药给她敷伤口,一个星期下来,老伴的症状才有所好转。此事传到学校,把我吓了一大跳,回来之后,我把菜园里容易藏毒虫的那些藤蔓丛生的家葛连根拔除了,挖出的葛根,又粗又长,多达上百斤。我和大儿子将葛根担去下刘村的碾米厂加工粉碎,清早去,早饭后回来。粉碎后的葛根,放入大木桶内,用水冲洗,使它产生沉淀,等沉淀物晒干后就变成了葛粉,葛粉可作芡粉,也可加入各类肉、菜,煮成美味羹汤。葛粉性质清凉滋补营养,但加工起来费时费力,如果只是小规模栽种,实在是很烦很累的事情。

除了菜地的劳作,饲养也是繁重的家务。

常规的家禽,总是鸡鸭鹅。我家养过几年鹅,还孵出了小鹅崽。养鹅很操心,小鹅崽怕刮东风,会发软脚瘟,遇到那样的情况,需要及时给它们喂一点冰糖,同时半夜里要给它们换上干净的窝,窝干食饱,小鹅长得很快。鹅食量大,必须放养,但是若无人加以看护的话,大鹅很容易被人偷走,家中的鹅,大白天时就曾经被人偷走过一只。鹅蛋很大,一个就有半碗,杀一只鹅则可以煮出满满一大锅,逢年过节的时候,足够全家人打一次牙祭。

鸡鸭好养,但也并不顺利。鸡一跑进菜园,就被狐狸偷吃了,天上还有鹞子来叼。有时候,刚听见鸡飞狗跳的声音,我老伴便赶紧追出去,但为时已晚,熟悉的芦花鸡、笋壳鸡早已不见了踪影,菜地里只留下一撮鸡毛。

后来老伴去陈坊小学教书,家中无人,白天,只好把鸡关在厨房里,结果下午回家一看,灶上、锅盖上、水缸板上,到处都是鸡屎,肮脏极了。

还养过鸽子。从行桥街上水仔聋子家买回来一对老鸽子,老伴把鸽子翅膀扎起养了一个星期,自认为鸽子已经熟悉环境了,便把它们翅膀解开,谁知一放养出去,那一双老鸽子马上就飞回它们老家去了。有经验的人说,你们看走了眼,人家故意把老鸽子卖给你,应该买小鸽子就没事。

后来改养兔子,因为兔子繁殖快。但兔子食量极大,每天要吃很多青菜、树叶、野草,它可以一天到晚不停嘴。先是把兔子养在菜园里,结果兔子到处打洞,还到处躲藏,后来把兔子放在楼上仓房里饲养,兔子不打洞了,但它们在楼板上到处拉屎拉尿,尿水从楼板缝中滴下来,到处一股臊臭味,实在叫人难以忍受,很快我们就把兔子处理掉了。

最费力气的是养猪。过去人们常说:"养鸡下蛋换油盐,养猪为过年。"那时养猪不是为了过年,而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是上峰布置下来的,要交统购猪--凡是吃农村粮的,每家每户每年必须交一只统购猪,且要保证出栏重量在180斤以上。猪交给公社食品站,按每斤四角钱收购,当时猪肉的市价是八角一斤。老百姓平时没有猪肉吃,每年过节时按人头每人供应三、四两或半斤猪肉。如果你家中养了两头猪,就准许你宰杀一只,卖给社员。

养猪规定必须圈养、栏养,假如猪跑出来,下了禾田,那是要罚款的,若是窜入人家的菜园,糟蹋了蔬菜,那就更不得了,赔偿人家不说,往往还伤感情。一天我家的小猪窜了出来,钻进冬瓜脚/郑九香的菜园里,那时老伴的二哥吴本民生病了,住在我家养病,老伴上课去了,冬瓜脚/郑九香/认为本民偷懒,没有把猪看住,于是破口大骂,骂得十分难听不说,还拿了竹篙追打他,硬是把寄人篱下的他从我家赶跑了。还有一次,两只小猪跑了出来,钻进屋后面的后龙山上,一家人寻了好久也不见踪影,后来还是大儿子李仔发动他们班上的学生帮忙寻找,最后才把猪找了回来。

养猪无别巧,栏干食饱。这说起来简单。栏干,说的是每天都要给猪换稻草,保持猪栏干燥,食饱,就是说你一天得喂它三四餐,每天都不得间断。一年下来,一头猪也就只能长到一百七、八十斤,交统购时,一头猪大概能卖到六、七十元。有一年,一头统购猪只换到了一件老羊皮袄--那时我还是"三查"对象,身体很差,患了慢性肠炎,瘦得皮包骨,特别怕冷,担心怕熬不过冬天,老伴于是请求她在青海工作的妹夫,请他把他那件老羊皮袄转让给我,正好六十元,一头猪的价钱。

我家养猪有十来年的时间。每年夏天,孩子们四处出外打猪草,冬天,我们会专门栽种一种猪喜欢吃的莴苣菜。怕饲料不够,夏天,我们还在池塘里养了一格水浮莲,水浮莲生长很快,它长长的水茎长满了扎人的根毛,老伴斫水浮莲的时候,两只胳膊皮肤过敏,瘙痒难耐,这个任务就只好转交给了二女儿雁南,天天晚上,她都要事先斫好一大锅水浮莲,配上糠皮,米汤,煮好。那时她实在很辛苦,每天晚上得把猪食煮好,第二天早上还要洗一家人的衣服,有时候因为害怕洗衣服耽误了上学,她就在池塘边一边洗一边大哭,一边骂人。没办法!早饭后她还得挑一担柴赶到八里路外的彭田中学上学。彭田中学属于初级农业中学,学生要给学校食堂送柴火。一天早上,我在厨房门口试了一下她的柴担,湿的叶柴,足有五、六十斤。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要担这么重的柴担,还要走八里路赶去上学,真是不容易,难怪她后来个子一直长不高。

每年卖统购猪,我都会向生产队借好板车,把猪拉到公社食品站,那里附设有生猪收购点。最后两次卖猪,印象很深,第一次是我和李仔两个人,他推车,我扶,经过黄甲科村背后,那一段下坡路他没有控制好板车,速度太快,以致板车翻倒,猪也被抛出车外,所幸猪被麻绳绑住了腿,否则它肯定逃跑了。板车从我的右脚背碾过去,幸好未伤及筋骨。1981年,最后一次卖统购猪,我俩接受教训,绕弯走陈坊村背后的马路,那边的道路远一点,但比较平坦。李仔一个人拉着板车向前跑,我在后面飞快地追,直追到下刘村上坡时他才不得不停下来,等着我来推板车上坡。我说:"为什么要跑这么快?"他说:"高兴!马上就要去沈阳上学了,要离开老家了。你们恢复了商品粮供应,以后再也不要交统购猪了。"那年,我一家人好事连连,儿子与女儿考上了大学,老伴也恢复了城镇居民户口,一家人心情十分愉快。

二、老伴的劫数

1973年,老伴下放汪家已经第六个年头了。

下放回汪家这几年,老伴在队上当社员,一天吃五个工分,累得只剩半条命。期间,她曾几次向陈坊大队书记陈金山/陈贵生请求,希望能到陈坊小学教书,每一次,陈都予以拒绝。我曾和她一起去请求过一次,陈说,"不需要,不需要就是不需要。"

四月的一天,老伴挑着谷子到陈坊大队去碾米,碰巧遇到陈坊小学负责人李富华老师,李问她,"你愿不愿意来教书?"我老伴说,"想!怎么会不想?做梦都想!"

李老师对我老伴有很好的印象。60年代初,李在谢家小学教书时,行桥片的小学教师集中学习,我老伴表现十分积极,为大家读报唱歌。李说,"你不要担心,陈书记那边我会帮着说话"。

不久,在李富华的帮助下,老伴如愿到陈坊小学去教书了。为此,我俩十分高兴,专门宰杀了一只大鹅,请了一桌酒席,宴请公社和大队干部,感谢他们的帮助。这其中,最要感谢的是李富华,要不是他,我老伴肯定还在家中务农。听我老伴说,李不仅为人好,而且还是有名的孝子,有一次,有人来学校告诉他,说他母亲得了重病,李闻讯后,一路哭着赶回家。可惜,这样的好人,竟英年早逝,1983年,李富华因肾病去世了。

到陈坊小学教书之后,老伴工作十分卖力,每天早出晚归,中午不回家,带一茶缸白饭与咸菜去吃。有一段时间,她每天晚上都要赶到小学,参加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排戏,一个人晚上经过后龙山,怕坏人怕鬼,心里吓得要死。

天天这样跑来跑去,家务事又多,饭又吃不饱,结果老伴得了严重的妇科病。我几次陪她到行桥医院去看病,公社医生认为老伴子宫里长了肌瘤,每次看病就捉住她刮子宫,子宫壁越刮越薄,涩不住血,结果,导致习惯性血崩。大出血时,她大气不敢出,动都不敢动,整天躺在床上,大小便都不能动一下,脸色就像蜡纸一样。郑四女/郑九香,还有村里的群众,整天都说,"望侯这一下的死期快到了。"

后来看中医,中医也没有看出什么结果,就说是气虚,要补气血,叫病人要多吃桂圆、红枣炖鸡、炖鸽子这类提气的补品。以我家当时的条件,哪里吃得起这些补品?生孩子的时候,老伴也没有吃过一口。再说,当时即便吃得起,你也买不到,街上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连火柴、白糖都要走后门。供销社徐主任的老婆,看我老伴可怜,曾送给她二十几个桂元,老伴激动得直流眼泪,死活要给她钱,对方怎么也不肯收。

后来,又想别的办法,又打听到什么偏方,说是要用冬天冻死的芭蕉根,煎水服用,吃够三十根,还要长期吃一种像鼻涕一样的海琼脂,再还要用自己的头发烧灰做引子,这些奇怪的偏方都试过了,什么效果也没有。

老伴不甘心就这样变成一个废人,她向远在青海的妹妹借得一点钱之后,咬牙决定去南昌妇幼保健院检查治疗。到了医院,医生说,要准备开刀拿掉子宫,但住了一个多星期之后,医院还迟迟不为她安排手术,老伴急了,扑通跪在医生跟前,请求尽快手术,"我们借钱来住院,实在住不起--",住不起院不说,老伴还担心生病太久,自己那个教民校的职位怕也要保不住。最后经主治医生会诊,说是盆腔炎,没有生命危险,但不能开刀,怕引起失血过多。怎么办?我们咨询了医生之后,买了一本治妇科病的草药书,打算回去自己摸索着治疗。

回家之后,我按书上的介绍,四处寻找主治盆腔炎的白花蛇舌草①,一边为老伴煎煮服用,一边捣成药膏让她外敷。

那段时间,日子难熬。眼看着家中一根支柱倒下了,另一根支柱的情况也不妙--当时我不巧患上了慢性肠炎,每天拉肚子,东西又吃不下,在学校里,一日三餐,仅吃五分钱一份的水豆腐,要么就是米汤拌盐下饭,人已经骨瘦如柴了,可还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心里很焦急烦躁。每个周末,我挣扎着从行桥送药回家,回到家中,我和老伴,两人坐在床上,各坐一头,默默对视,真是"贫贱夫妻百事哀"。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随着社会形势改善,我心情好转,身体也渐渐恢复健康。老伴在连续吃了六、七百斤的草药之后,病情也基本好转了。从她生病到康复的这段时间里,她不得已,请了一年的假,身体稍有恢复时,就坚持到陈小上课去了。

老伴的命运真正得到改变,是到1980年的时候。

80年上半年,县教育局来文件说,凡68年下放的农村小学代编老师,过去是城镇居民户口,下放期间一直没有间断教民校的,经县医院体检合格,可以办理转正,成为国家正式教师。

同类推荐
  • 沉思与凝望(理论评论卷)

    沉思与凝望(理论评论卷)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文学事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当家做主人、建设新中国的旺盛热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学取得新的历史性进步,创作队伍更加壮大,创作活力更加旺盛,当代文学在记录时代发展、见证历史巨变、弘扬民族精神,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在,我们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赋予每一位作家艺术家光荣而神圣的职责,呼唤着更多的好作品问世。
  • 人生如饴,代码如歌:一个非典型码农的北漂生活日记(南瓜屋故事)

    人生如饴,代码如歌:一个非典型码农的北漂生活日记(南瓜屋故事)

    这是一篇篇敲代码手所白描的故事,这是一幕幕活在北京的码农悲喜剧。这里有缠绵悱恻的爱情、刻骨铭心的亲情、天马行空的想象、生而为人的无奈,所有的一切,只为还原这个职业群体眼中最真实的世界。
  • 走投无路

    走投无路

    1984年1月24日晚,一个并没有飘雪的冬天的晚上,我以一声长啼来到了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六年半后,坐着爸爸的永久牌自行车开始了伟大祖国赋予我的神圣使命——上学。小学六年不学有术成绩卓著,奖状整了半墙壁。一不留神成了父母的骄傲和邻家孩子的楷模。上了中学自封天才目空万物,成绩自然是一落千丈一踏糊涂一去不返。在父母的长吁短叹中沦为邻家孩子的反面教材。走在路上总觉背脊发凉,人家指着我摇曳的背影:“当年名动村野的县级三好学生,某某镇中心小学有史以来第一个县级三好学生,据说他的名字已被载入该校校史。现在,唉……!”
  • 唐诗宋词三百首

    唐诗宋词三百首

    本书针对中小学生的阅读特点和实际需要,精挑细选了在当今仍然极具艺术价值和符合时代思想的三百余首唐诗、宋词,力争做到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而又不失原诗的语言意境和艺术风格。为解决读者对整体语意不能充分理解的缺憾,《青少年纯美阅读:唐诗宋词三百首》特地安排了“文意解读”,让不了解古诗词的朋友,找到一条快速而方便的学习捷径。同时书中还插入了作者简介,帮助读者加深对诗人、词人的了解,增加对古诗词的兴趣。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3)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招魂幡

    招魂幡

    神秘的招魂法器、民间的奇诡异术、初次见面就委身于人的少女、擅长催眠术的美艳女子……江南民间,有一种“走阴差”的习俗。会走阴差的,都是民间神秘之人,据说他们都没有师承,通灵的本事,来自于上天授予。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位落魄上海街头的青年,无意中卷入“走阴差”道门……
  • 我是废柴321

    我是废柴321

    苏秦是废柴中的废柴呵,小朋友,你以为这是屌丝逆袭成为高富帅的书吗不不不,你想多了这只是一本精分作者的心灵派遣。
  • 野生高中记

    野生高中记

    在陌生的年纪,谈一段陌生的情,落花无意。卸下简单的幼稚,装上强说的成熟,流水无情。把无奈过成一种习惯,何尝不是生活。装上一份温软,贴心放好,这一路,孤单不孤独,怅然安详。且看矛盾与自然并存的高中生活,简单的同学心,躁动不安又不负责任的流氓情。
  • 总裁撩妻请克制

    总裁撩妻请克制

    一场大火,温念安狼狈的远走他乡。多年后重逢,她一躲再躲,却终归陷进陆衍行的温柔乡里不能自拔,心甘情愿的投进他的怀里。婚后,陆衍行护她、爱她,几乎将她捧成掌上明珠,成了云城人人羡恨的陆太太。可直到生父出狱,她在万念俱灰之时撞见了陆衍行抱着另一个女人时,才恍然大悟,这场备受宠爱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 世界通史(第二卷)

    世界通史(第二卷)

    《世界通史》分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所述历史始于原始社会,止于21世纪初。本书全景式再现世纪历史,兼收并蓄国内外史学研究新成果,将世界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按历史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直观介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2000多幅珍贵图片,配以百万字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龙门绰影

    龙门绰影

    一个小族龙女因意外卷入了龙族权力纷争的旋涡,忠心耿耿的侍卫到底有几张面孔,霸道专横的大龙子、绵软温和的二龙子,最终花落谁家,和谁最后在一起呢
  • 那是一个简单的故事

    那是一个简单的故事

    她曾也是被那个男孩捧在手心里疼的人,她曾也是多么骄傲的一个人,蓦然之间,他亲手夺了她的幸福,亲手毁了那个她最爱的男孩......她说,如果连长安都不要她了,那她该怎么办......她说,她要去找她的长安了......后来啊...那个男孩她找不到了,她死了,他疯了......岁月啊,是谁辜负了那几丝真情是谁忘记了那最初的真心......
  • 梦魇曙光

    梦魇曙光

    当紫色的太阳高高悬挂,当原罪行走在大地上。原初和终焉之神将会降临。祂是一切的开始,也是一切的归宿。随着祂的到来,世界将会沐浴着黑色的火焰,走向最终的死亡。接着,祂会在废墟中,筑起新的世界。---这是旧世界的启示录,也是新世纪的福音。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一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