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85400000003

第3章 记得儿时骑竹马(3)

母亲声音衰弱地安慰我说:"妈妈不会死,一定会把水龙崽抚养成人的!"我听到她这么一席话,才慢慢地停止了哭泣,慢慢地放宽了心。

道士走了之后,父亲又及时请来郎中,为母亲号脉诊断,给她抓了两帖中药煎服。

第二天,母亲的病情好了许多,但身体还未完全康复,她说,"妈妈不会死,妈妈死了,孩儿是难以存活长大的,这世上,死得做官的爹,死不得讨饭的娘!"

数年之后,母亲才把晕倒在灶背的事告诉我,她说:"是因为流产引起的。"

母亲生下我之后,还生过三胎,可惜均未养活,因此,我一直到五六岁的时候,还有机会吃到母亲的初乳。我想,我之所以能够健康成长,大概和小时候多次吃到母亲的初乳有关。

八、后龙山

我七岁那年,初冬的一个晚上,一家人正准备上床睡觉,突然有人急急将将敲门,我父亲开门一看,是上刘村的刘木匠。

刘木匠说,"朝成老哥,今天晚上就在你家搭一宿。"我父亲于是点起了灯,邀他坐下,赶紧烫了一点烧酒让他喝下。

刘木匠是父亲的朋友,我们家的谷柜就是请他打的,因为朋友关系,所以他把我家谷柜的四只脚,特意雕成了狮子脚的花样,与别人家的不同。听我母亲讲,几年前,刘木匠在我家做木活时,曾经偷过邻村的狗,他借了我家厨房,做了一锅香喷喷的狗肉。我母亲对此事十分不情愿,母亲认为,狗是有德的畜生,人死之后,狗会在阴间给人引路,刘木匠偷吃狗肉,难道不怕遭到报应?

第二天,听父亲讲起,原来刘木匠昨夜遇到邪气,吓得他把木匠家什都丢在半路上了。

情况是这样的,昨晚,刘木匠一个人从陈坊村抄近路,打算穿过汪家后龙山去管家村,走到后龙山,经过花园塘的时候,突然听见一群小孩子玩耍打闹的声音,刚开始他想,这是山上豺狗抢东西吃,没有太在意。后来,那嘈杂的声音越来越近,他清楚地听见有小孩的声音喊,"截住他截住他,快,从右边,往左边--",这一下他吓得毛发倒竖,丢下工具,撒腿冒烟跑到我家里。

花园塘在汪家村后龙山的后面。后龙山很小,但山上古木参天,大白天一个人不敢上山,为什么?山上葬有汪家村过去世世代代的先人,阴气很重,还有,野兽成群,常有虎狼出没。平时,村民饲养的家禽家畜,一旦放养出去,肯定凶多吉少,最后往往只能在后龙山上找到一撮皮毛。那时老鹰也很多,它们常在半天里盘旋,动不动就飞下来叼鸡鸭吃,真叫人防不胜防。

后龙山再往后面一点,就是花园塘。花园是过去汪家村的先祖,在村庄鼎盛时期为全村人修建的一座公共园林,园林里曾经有房舍、亭榭,以及一个大池塘。后来汪氏子孙迁散各地,花园也渐渐衰败荒芜下去,最后,只留下一个被灌木丛包围起来的荒水塘子。

几百年来,村里那些打了短命的孩子,都葬在后龙山后面的花园塘边。村人贫穷,孩子死的时候,往往连一副薄木小棺材也没有,只用一个小木盒子,叫离登盒,装殓好了,浅浅地埋在后龙山。有些人家穷,连离登盒也没有,直接就用簸箕装了尸骸上山。因为埋得浅,有时候,尸骸常常会被豺狗寻得,吃得精光。阴雨天气,村人们总是提着心经过花园塘--那里,经常可以听见野物们争抢时发出的狺狺声,有人认为,那是小鬼在豁拳。

我大嫂运麻子/英麻子曾经跟我讲起过,陈坊的连猛子胆大,晚上曾经到花园塘那边叉过鱼,据说连猛子叉到了很多鱼,他高高兴兴回家,将鱼倒在脚盆里,有满满一盆,谁知第二天起来一看,脚盆里的鱼都变成了树枝、树叶,还有蛔虫蛲虫之类的脏物。

第二天一早,父亲陪刘木匠去花园塘取回了工具。

父亲认为,刘木匠一定是阳气消耗过多,导致邪气上身。本来,木匠是不怕鬼的,木匠随身携带的戒尺(有五尺长,又叫"五尺"),可以驱邪打鬼。

我父亲不信鬼神,不过他也曾讲过他亲身经历的一件真事。

一天晚上,他从张家村吃完暖梁酒回家,走到三岔路口,突然迷失了方向,往左边走,是一道山墈障住了去路,往右边走,是一蓬蓬茂密的刺蓬子,也走不过去。他觉得很奇怪,平时这条路他走过很多遍,非常熟悉的,于是他蹲下身子,抓起几把干茅草,掏出火镰,打火把草丛点燃,等刺蓬燃起大火,他发现大路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

第二天,父亲向左邻右舍讲起昨晚迷路的事情,大家都认为,大概他昨晚喝了点酒,糊里糊涂,以致辨不清道路,和什么岔路鬼之类的传说并无关系。但是,据我父亲讲,他并没有喝什么酒,他走在路上的时候,脑子一直都是很清醒的。

他一直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九、叉鱼

汪家村有三多:一是野兽多,四面山里常有虎狼出没,有时大白天,你可看到野猪带着一伙小猪出来游田墈;二是鱼多,每到春天,一场大雨过后,田沟里、小水坑里,有很多鲫鱼鲇鱼;三是蛇多,田墈下,坑垄里,经常会遇到蛇。

我很怕蛇。有一次,我去采茶坑看水时,就看到一条蛇躺在稻田中,蛇身比茶缸还粗,一丈多长。我往东边走,见蛇躺在那里,我改往西边走,还是见蛇挡住去路,于是赶快回家,心里说,"邪气,真邪气!"后来,70年代,我在张坑水库钓鱼时,也见过一条大蛇,它的尾巴就有茶缸那么粗,乌蓝的鳞片闪闪发光。那大蛇感觉到有动静,尾巴一甩就从草丛中消失了。

印象最深的一回,是十二岁那年,第一次跟着大哥出去叉鱼,夜晚遇见了蛇。

那时正是仲夏时节,稻田里的鱼鳅黄鳝,自从春天产卵之后,又都已经养肥了。这些小生物,平时十分机灵,白天,它们躲在泥缝里,你很难抓到它们,晚上,它们都游出来吃露水,一个个变得呆头呆脑,被叉鱼人的火篮一照,便动也不动,象死了一样。眼力好手脚快的村人,一晚上下来,一个人随便可以收获3、4斤鱼鳝不在话下。

仲夏夜晚,汪家村面前的田野上,到处都是叉鱼人点着的火篮。

一般叉鱼人的装备包括有:鱼叉、鱼篓、火篮、柴篓,叉鱼人身背柴篓,鱼篓系腰上,一手举了火篮,一手擎鱼叉,强壮的男子可以一人操作,不过一般还是父子或者兄弟两人一起配合。有人帮忙,夜晚也不那么孤单。我帮大哥打火篮。火篮用来照明,形状像一个把手很长的小灯笼,笼头用铁丝编好,里面盛有点燃的小劈柴--最好的劈柴是枞树的枝条,因为它油脂足,火力强,耐烧不说,而且可以抗风。

大哥眼力好,我还没有看清鱼的位置,他就已经把鱼叉上来了。我注意到,田间常有村人浇粪时泼出的死蛔虫、蛲虫,到了夜晚,它们好像是活了过来,我常常把它们看成是鳝鱼。就在我们慢慢走到枫树排下的水田时,大哥注意到水面上出现了异样的波纹,他迅速地从我手中拿过火篮,对着水面照去,波纹慢慢平息了,我以为遇见了大黄鳝,谁知竟是一条小孩胳膊粗的银环蛇,正把小半截身子探上水面。蛇身上一圈一圈黑白的花纹,晃的人头昏眼花,蛇的眼睛亮闪闪的,像小炭火头子。

银环蛇是剧毒蛇,我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毒蛇,一下子吓得腿脚发软。

大哥用火篮去触蛇头,然后抖动火篮,把炭籽撒在蛇身上,转眼间,就看见那条蛇围着炭籽,把熄灭的炭粒吞了下去。银环蛇追火,它喜欢吃木炭。我们见势不妙,赶紧离开枫树排,没想到很快它又跟踪上来。最后,大哥把大半炭籽一路洒在田里,带我走上大路,然后将火篮彻底熄灭,两个人急急赶回家中。

晚上回家,半夜时家里也闹蛇了。一条菜花蛇,锄头把那么粗,爬到我家上房的风车间里来拖小鸡吃,被我大哥打死了。半夜里打死蛇,有不吉利的说法,大哥赶紧把死蛇扔到村头的茅厕里。

附:

小时候,夏天,我常常能喝到鲜美清甜的蛇汤。

我那时经常生病,到了夏天,不是头上长疖毒,就是满身长痱子。这虽不是什么大病,但长在身上,的确也叫人难受。乡间郎中说:"长疖毒、痱子,是脾虚血热所致,到了夏天,多吃几次蛇肉汤,或用结尾(猪的直肠)焖绿豆汤,便会缓解或者消除。"因此,每逢村里有人家煮蛇肉汤,母亲都会去为我讨一碗回来。

她讨得蛇汤之后,就喊我小名,"水龙崽,快来吃鸡肉汤。"

我想:"家里未见杀鸡,哪来的鸡肉汤?"

走近跟前,看见母亲端着一碗碧清的蛇汤,碗中有几段蛇肉清晰可见。

每年夏天,我都可以喝上大约五六次蛇肉汤。

蛇汤味道清甜,但是烹饪的方法和一般菜蔬不同。这里面有特别的讲究--须先将去皮的蛇肉,用竹刀切成一段一段,然后放入大的陶罐里,加入清水,不放油盐,盖好,放置在天井中或者晒谷场的一角,用谷壳将陶罐围埋起来,再围上一层明炭火,让它慢慢燃烧,焖上它半天,等谷壳烧完了,蛇肉汤也就焖好了。

为什么要用竹刀和陶罐?因为铁器或金属有一股腥味,会破坏蛇汤的清甜。还有,煮蛇肉汤,为什么一定得在天井里或室外架锅煮?其缘由是,蛇肉汤味道十分鲜美,若鲜味飘到屋顶上的话,躲在瓦缝里的蜘蛛、蜈蚣等毒虫,会把口涎落入陶罐中,万一落入这些毒液,蛇肉汤就变成毒药汤了。

我长大后,常常中午也不得不在田间劳动,但从未发生过中暑,连痱子也没有再长过。我想起此事,真要感谢我的母亲,她曾为我很多次讨过蛇肉汤的。

十、野猪

我家的田地,大都落在山脚下的坑垄里。

那些田,是别人不肯要的荒田,当初,我父亲利用冬闲,用锄头把它们开垦出来,种上晚稻,也种一点不需要气力照顾的红薯。

山垄梯田田埂多,面积小,耕种起来费工夫,收入也薄,有些梯田,一丘只能栽下几十株禾,收割时,田里连四方的禾斛都放不下。有些梯田,在丈田图上都找不到,因此也就不要交农业税。过去旧政府用飞机拍摄下农田照片,制作成丈田图,由政府田赋局保管,收农业税时就以丈田图为依据。

因为山高水冷,坑垄田里栽种的多是一季晚稻。晚稻快成熟时,就有野猪前来光顾。野猪一来就是一伙,它最喜欢吃刚灌浆时的稻谷,一边吃,一边糟蹋,弄得你辛辛苦苦种下的粮食颗粒无收。假如没有野猪危害的话,这些田亩,每年多多少少也能收上三五斗,这比起每天早晨挑上柴火,去到30里外的青泥镇上售卖,可就要强得多了。

野猪讨厌。有人劝我父亲晚上拿鸟枪去打它们,或在野猪经过的山道上和关卡处,装上炸弹,即使炸不死野猪,也可以把它们吓跑,吓过一次,下次它就不敢来了。不过,我父亲一直反对杀生害命,我姐夫管喜倌,他在冬闲时,会去山中装弓装炸弹,我父亲极力反对他,父亲说,"野物也是一条命,它晚上下山来寻找食物,只是为了活命,你在暗地里装弓捕获它、炸死它,这岂不是造恶。如果是母兽,它生了崽,一旦你把它捕杀了,那它的一窝小崽就得活活地饿死,这罪恶就更大了。"

为了驱赶野猪,父亲那时总是半夜起床,拿面破铜锣,独自一人,摸黑走去山垄里,一听到野猪下山的动静,就敲响铜锣。有时我还在床上,半睡半醒中,能听到父亲边敲锣边吆喝,"噱咳,噱咳,打野猪啰--"。据他说,开头几个晚上效果很好,野猪吓得不敢下山,但经过四五个晚上之后,效果就不大了。野猪听到了锣声,它会停下来听一听,过了一会,它照样在田里旁若无人地吃起禾谷来。

冬闲时,附近村民会组织打猎队,到面前山上打猎,他们经常打回野猪、山羊、麂子之类的山兽。

据老猎人介绍,野猪的公猪叫游山牯,它体形巨大,有五六百斤重,鸟枪一下打不死它。它的皮特别厚,霰弹铁子打不进去,要往鸟枪里灌进铁条才行。不过,即使是铁条,距离远了也伤不了它,铁条只是粘在它皮肤上,它在树上蹭几下,铁条掉落,过几天就好了。游山牯反应速度极快,会抢火,枪刚一放出,它就会反扑过来把你撕碎咬死,同时它也很机灵,嗅觉灵敏,只要猎人一上山,隔得很远,它用鼻子贴近地面,就能闻到火药味,因而远远地躲开人,即使是老猎手,也不容易打到它。

下汪村的独眼龙,就是因为打野猪,一只眼睛被火药弹爆了。他专打嗅觉不灵的小野猪。有一年,他看守瓜地,在瓜地边挖了一个坑,人守在坑内,坑洞上面铺了木板,再覆盖上松枝,野猪来的时候,他可以很近距离开枪,但是不幸开枪时,一粒霰弹子从石头上反弹回来,把他左眼崩瞎了。眼睛坏了,他再干不了地里的活,也打不成猎了,就去集市上干起杀猪的行当。他有一些奇怪的习惯,猪刚开膛破肚时,他总会从猪的内脏中,迅速找到一块"胰子肉",摘下来丢进嘴里生吃,胰子肉就是猪的胰腺,据说生吃有一股淡淡的香味。他还吃生的肝尖,说这些东西对身体有好处,煮熟了反而不好吃。那时候,村里的大人常常拿他来吓唬顽皮淘气的孩子,他们一说,"独眼龙来了",这比说起什么野猪来了、狼来了,麻老虎来了,还管用。

那时村里每年都会有人去打野猪,打老虎,他们打死了野猪、老虎,就会把它们抬到村子里来卖。我小时候多次吃过野猪肉,野猪肉瘦肉多,味道鲜美,猪牯肉有一股骚味,不好吃。老虎肉也都是瘦肉,吃起来有股辣味,不大好吃。好吃的是野兔、山羊、麂子的肉,吃起来味道香甜嫩爽。

十一、遭遇老虎

上私塾以前,每年,从春末到冬初,我几乎天天都要去放牛。

冬天,不用放牛,牛需圈养,用准备好的草料,枯饼饲养。到了农忙季节,牛只能劳动半天,得留下半天让它吃草。农忙季节牛吃得比较好,早上、中午都要用乙谷、米饭拌食喂牛。乙谷就是秕谷,是没有灌浆的瘪谷。每年,谷子晒好,入仓收藏之前,村里人都会用风车将其中的秕谷扇出,秕谷收集起来,是猪马牛羊的好饲料。

家里有两头牛,一头大黄牛和一头小乌黄牛。这两头牛,关系不好,每次大黄牛走在前面时,小乌黄牛总不愿意跟上。假如小乌黄牛走在前面,它就总是跳着走,大黄牛又跟不上。要是把两头牛都赶在前面走,路又太过狭小,牛拥挤不下,结果常常就把牛绳踏断--断了牛绳,这一下两头黄牛就无法无天狂奔起来了。牛什么时候比较听话?只有在我帮它们抓痒的时候,它们才比较听话。我抓它们尾巴下面那一块,那里最舒服,是牛身上皮肤最细的地方。后来,由于抓兵派款,无名的捐税,没完没了,家里不得不把大黄牛卖掉了,剩下那只小乌黄牛,还得我去放牧。

那时候有人夸说放牛好,还编了几句顺口溜,说:"放牛伢崽强作官,四季水果吃不断。阳春三月二月泡,盛夏地埝树茄甘。秋冬山楂毛栗子,还有山野柿子香,大园野生罗汉果,吃了营养增健康。④"顺口溜的确顺口,可他哪里知道放牛娃的辛苦呢。

我回想小时候放牛的事情,心里苦乐参半。春天放牛,早上露水大,露水有毒,扫在赤脚板上,会烂脚。小时候经常烂脚,非常痛苦,但苦于无医无药,只能靠我父亲去采点草药,七弄八弄对付一下。如果在晚秋时,放牛娃遇上西风冷雨,披蓑衣、戴斗笠,光脚丫,那滋味可真不好受。寒冬雨雪、雷雨天,不能放牛。

放牛时,我总会邀上村里年纪较大的几个孩子一同出去,那时候山里野兽多,常有虎狼出没。

同类推荐
  • 杰出孩子最喜欢读的感人故事

    杰出孩子最喜欢读的感人故事

    本书收录了来自师友亲朋以及陌生人的感人故事,彰显人世间的真情感。
  • 海雀,海雀

    海雀,海雀

    本书是一篇长篇纪实性报告文学作品,以贵州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为描述中心,描绘了他如何带领村民植树造林,如何改变生态环境,如何使海雀村脱贫致富的故事。文朝荣的事迹不仅树立了新时期基层共产党员的“时代楷模”,而且也探索了在石漠化地区如何坚持生态和致富协同发展的路子。
  • 五洲见闻

    五洲见闻

    本书作者是一位资深外交官,在外事和外交战线工作多年,足迹遍及五大洲,退休以后,根据自己在世界各地的见闻,用散文的形式写了不少回忆文章。作品平实严谨,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对于多国的风土人情、风光物产、地理地貌、历史沿革,乃至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等等,均有所介绍,其中尤其对他曾经常驻过的荷兰、英国,以及任过大使的葡萄牙的记述较为详细,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了解新中国的一些外交史实,也可以了解许多国家和城市的概况概貌,可称为一本有关世界知识的普及性读物。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庄子)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庄子)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敢问敢答

    敢问敢答

    本书从录像从录音从回忆中整理出数十万字的“问答”,挑挑捡捡地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大获读者的青睐。用本书敢字来修饰来修饰问答,有点可笑,有点张扬,更有点故意标榜,倘若你一口气或是两口气但绝不会三口气看完这本书时,就会觉得我的这个敢字用得挺恰如其分。
热门推荐
  • 魅影同行

    魅影同行

    我是谁?谁是我?!前特种兵许宁,一夜之间丢失了自己的身体,取而代之的,她变成了一位都市粉领。然而,对方貌似普通宅女身份的背后,却是重重存疑的身世之迷。
  • 吃我一记降智打击

    吃我一记降智打击

    一曲《LastDance》,天涯何处觅知音!人生如戏,全看演技。降智在手,妇女之友。苦心多年,终于穿越成功。王浪刚想呼吸新世界的空气。就被人拿枪顶在脑门上。___本书又名《我在霓虹当老师》《静香是我妻》《完结漫画篡改者》。PS:非《想见你》同人的无限流,不喜勿喷无限流诸天万界:第一世界:GTO麻辣教师....后续待定。本书普群:7535-20-799
  • 人生的圆

    人生的圆

    想了很久,就怕自己会挖坑不填坑…………结果还是手痒想开个坑666666ing。简介:他,看着她长大,据说小的时候还抱过她呢!那么,是否是那个时候就已经注定了自己会栽在她手里吗~她,要美貌……呃……貌似离天仙差得有点远,仅仅只是中等偏上而已;要身材~~她表示离魔鬼身材差得不是一点点(但也不是个胖子)………………总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对上了个爸妈口里那个所谓的别人家孩子的那个他
  • 系统之终结

    系统之终结

    唐天,一位平平庸庸的职员,但是自从唐天抱着一个纸箱,垂头丧气的从公司大楼里面走出时他不再平凡。
  • 宿主电量不足

    宿主电量不足

    江悬用着最后的存款在网上买了一部手机,而这部手机却拥有着穿越另外一个世界的功能!但是似乎电量不够呀……为了更多的电量,他开启了虚拟游戏,创建了一个名为《秩序之约》的游戏!让玩家们帮他打工!“宿主电量不足!”“好好!马上充!”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夜月寒熙

    夜月寒熙

    他们是21世纪的天才姐弟,一次穿越失去联系。她,夜冰寒女扮男装玩转大陆只为寻找弟弟。可是遇到了他,最后不小心把心丢了。他,神秘冷酷,为了走进她的世界第一次说谎,装失忆为的就是靠近她。
  • 论道荒古界

    论道荒古界

    荒古世界突然降临一个高度文明的修真世界,从最开始的和平慢慢解崩,最终成为一个混乱的时代;等待它的却是另一个秩序的开始。
  • 修仙界团宠

    修仙界团宠

    正经文案:从小孤儿的苏桃突然穿越,进入到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了宠她如命的爹爹和娘亲。过了几年躺赢的幸福生活,本来以为这就是一本温馨的种田文了,结果爹爹和娘亲却突然被抓走。为此,苏桃不得不结束废柴躺赢剧本,转而走向惊险刺激的修仙之路,看只想过米虫生活的苏桃怎么一步步变成修仙届的传奇,并找出当年爹娘失踪的秘密~不正经文案:在家,苏桃有爹爹和娘亲宠;在书院,有同学们宠;在外,有小伙伴们宠;在修真界,有世界宠。人家遇到雷劫都是:你不要过来!苏桃遇到雷劫是:你不要跑啊,你过来呀!主角:苏桃配角: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