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85400000001

第1章 记得儿时骑竹马(1)

一、脾气怪癖的祖父

我家世居江西临川的乌顿汪村。

族谱记载,大约隋唐五代时,先祖由安徽歙县,经婺源迁居此地,迄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乌顿汪村①是一处山峦围合的弹丸小盆地,山水清秀,物产饶益。村庄鼎盛时期,曾哺息生民数以千计,后来渐渐衰落下去,到我记事时起,整个村落人丁已不足百。

我没有见过祖父。据我父亲介绍,祖父、太祖父三世单传,祖父脾气异样怪癖,祖母生下我父亲,几年之后便被祖父赶走了。祖父认为,孩子不要多,有一个传后即可。他靠一己之力将我父亲拉扯带大。

祖母许氏被赶出汪家后,嫁至邻县南城乡下一个名叫伏牛的村子,在那里生了一个儿子,叫进宝。进宝长大后,在南城的盱江上撑船谋生。站在汪家村南面的山脊上,可以看见南边流过的盱江。盱江流过南城、南丰、广昌等县,向下游渐次注入汝水、抚河、赣江,最后汇入鄱阳湖,通过长江入海。

小时我见过这个同母异父的叔叔,他曾来过汪家,看望他从未谋面的哥嫂。那时他大约二十几岁,还未成家,他对我说:"下次来汪家,给你买小飞机玩--",我对他没有什么印象,只记得母亲叫我喊他"叔叔"。没过多久进宝叔突然生病去世了。父亲听到弟弟生病去世的消息,心里很悲伤,及时跑去伏牛河边,为他同母异父的弟弟料理后事。

我没有见过祖母,只听父亲说过她老来可怜,其他什么都不知道。后来祖母也去世了,父亲再一次跑去伏牛乡下,为他母亲料理后事。祖母嫁到伏牛乡下的婆家,家境贫寒,丈夫在她生下进宝不久就去世了,她老来孤苦伶仃,四壁肃然。祖母去世之后,我父亲请来神仙,将她的灵柩从伏牛抬到汪家的祖坟山上安葬。

祖父性格特别,他讨厌本村人,他说:"死了也不葬在汪家的祖坟山上。"他生前就交代过我父亲,去世后,要把他葬在莲花岗南面的山坡上。莲花岗在汪家村的西南面,是西侧面前山的中峰,属南城地界,道路很不方便。听说那里风水好,有不少外县异乡人死后都葬在那里。清明扫墓时,我曾看到那里古墓累累,在向阳的山坡上,新坟旧坟整齐排列,远远看去,就像一个个大馒头。

祖父的坟墓在向阳山坡的东侧,坟头未立墓碑,只放了一块大白石头为记。坟墓正前方,对着南城县北门的万年桥,万年桥东面的山上,有一座古塔。清明扫墓时,如遇晴天,我和父兄站在坟前,可以清楚看见那座古塔的影子。

我母亲回忆起我祖父的时候,也认为他性格特别,"农忙时,他很少去田间劳动,他养了几只母鸡消遣,每天在家中守着母鸡下蛋,有时他会饶有兴趣地说:"如果不守住母鸡下蛋,家里大黄狗就会去偷蛋吃""。我父亲对此从不多说什么,大概因为祖父年岁已高,做儿子的应该让他在家享受一点清闲罢了。不过祖父有个嗜好,他喜欢喝烧酒,每年家里都要为他用稻谷酿制一罐烧酒,那酒度数很高,可以点着火,所以叫烧酒。农忙时祖父看到我父亲一个人忙不过来时,也会去田间帮助收割稻谷。大热天他去田间劳动,从来不带茶水,只用小酒壶装一壶烧酒,放在田头草丛里,口渴了,便去喝上一口,这样就解了渴。我父亲不喝酒,他说,"烧酒麻麻辣辣,叫人难以下咽"。我也不喝酒,我体会到,喝酒就像喝防治中暑的"十滴水"那样难受。

有一年春天,一场春雨过后,天花水暖。晚上,我父亲举着火篮,火篮内烧着松明柴,他身背松明柴篓、鱼篓,手拿鱼叉,去田间小溪叉鱼。那时村庄面前的荒塘水堰小溪里,鱼很多,不一会他就叉回来几条活蹦乱跳的大鲶鱼。

俗话说,"春鲶夏鲤,秋鳜冬鳊",这是吃鱼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当祖父见到父亲鱼篓里的大鲶鱼时,他十分高兴,马上亲自动手,及时把鲶鱼煎好,配着料酒,红辣椒,香葱以及黄姜丝等佐料,实在香气诱人。祖父的酒瘾上来了,他兴致勃勃去烧酒缸边打烧酒,可是缸内空空,怎么办?深更半夜,他叫我父亲点着灯笼,去西坑村酿制烧酒的酒坊打烧酒。我母亲上前劝说,"深更半夜独自一人,打着灯笼,要走两三里的山路,有豺狗野兽,不如等天亮了再去买也不迟。"祖父打断我母亲的话说,"妇道人家懂得什么,活跳新鲜的大鲶鱼,味道好,等到天明,鲶鱼就变味了。"我父亲没有半句怨言,立即点着灯笼,去西坑村买酒。

祖父生前一句话,父亲一直记着。等祖父百年过后,一定把他葬在莲花岗南面山坡上。一句话,说出来简单,要做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莲花岗,距离汪家村七八里路,丘山起伏,山路崎岖,而且一直是蛮荒的羊肠小道。没办法,父亲不得不请人,花去五六天时间,修整那条山坡老路,把小道两旁的杂树乱柴披除干净,然后请了八位神仙,抬了灵柩,清晨出发,越过徐岭亭(徐岭亭是临川县与南城县辖地的界亭),再向右拐,一路沿着樵夫小道,翻过三道山梁,再穿过两个坑垄,从清早一直忙到傍晚,才把祖父安葬好。八位神仙,个个累得脸色发青,但个个都夸赞我父亲,竖起大拇指说:"朝成大哥,的确是一位孝子,值得乡人学习!"。

解放前,我曾几次跟随父兄前去为祖父扫过墓。

解放后,清明节我曾邀二哥前去为祖父扫过一次墓,后来因工作繁忙,就再没有去过。

听南城人说,莲花岗那一带,已经办起了林场,栽上了很多杉树,现在,那里什么坟墓都没有了。

二、寂寞的父亲

父亲大号叫朝成,他出生在南城伏牛村旁边的潮音洞里,所以叫朝成。

伏牛村距离汪家有十五、六华里,盱江从村庄旁边流过。潮音洞在伏牛村附近靠近河滨的一座小山丘上,那里有几块突兀的丹霞巨石,巨石天然构成一座寺庙,寺庙的殿堂,就设在一座中空的大石洞内。

潮音洞古庙门上曾有过一副对联,左联:神庙朝朝朝朝朝朝应,右联:港水长长长长长长流,横批:有求必应。因为风水好,解放前,这座寺庙香火一直很旺。

父亲为什么会诞生在这偏僻的古庙呢?我也不明其因,大概是他那个时代赶上兵荒马乱的缘故。

2005年,我带两个孩子去看过潮音洞。潮音洞前,古庙的山门早已没有了,小丘上长满了比人还深的灌木杂草。那个巨大的石洞还在,洞内还有不少被打碎的泥胎菩萨。据说,政府正在盱江上游修建水库,等水库蓄满水,整个潮音洞都要淹没到水底下了。

父亲一生坎坷,没有离开过汪家村。汪家村地方虽好,柴米之乡,可是同族人,大都是胸襟狭窄的势利小人。山村里,房屋大多坐北向南,村人开门见山,高山障目,所以个个目光短浅,气量也比较狭小。

我父亲虽无兄弟,但也无人敢来欺负他。少年时,他曾跟随姑父的戏班子混了一段时间,并向姑父学了几手防身的武功,识得一些民间的中草药。年青时当过长工,帮本村文丁家干活,文丁家不仅农活多,琐事也不少,一天到晚得忙个不停,而且,东家待长工异常刻薄,天天吃的都是剩饭残菜汤,实在叫人忍受不了。父亲一气之下辞工不干了,临走时,他系在腰间的一条旧围布也被东家夺走了。

父亲回到家中,垦荒种田,自食其力,在面前山边的坑垄里,开出了几亩旱涝不保的薄田。

中年之后,父亲开始吃斋念佛,行善积德,先是吃"三官斋",每逢阴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七月初一至十五、十月初一至十五这一段时间一定吃素,后来更改吃长斋。

他一天书院门也没有进过,不会写字,但是能认字,冬闲雨雪天,他就赶去十五里路外,行桥镇宝林山上的宝林寺里,向国兴和尚请教,慢慢地,认得了几千个字。《心经》他背得滚瓜烂熟,还会念《金刚经》、《往生经》等。只是他性情一直暴躁,怨恨旧政府贪官污吏当道,鱼肉乡民,有时被苛捐杂税压得喘不过气来,他就会骂老蒋是草寇,守不住蒋家的天下,骂乡保长骂得最厉害,指责乡保长是吸血鬼,他们作恶多端,绝不会有好下场。那时,由于社会混乱,兵匪残害百姓,农民苦不堪言,因此他衰老得很快,老来患病也不求医,常说,"生就捱,死就埋",最后,他只活到六十三岁,就与世长辞了。

我父亲一生,勤劳善良,生活简朴,他性格寂寞,吃苦受气到死。除了京剧之外,他没有什么爱好,平时在田间劳动,感到寂寞时,便自娱自乐,唱上几段"秦琼卖马"、"淮河营"之类,有时,会带我们去三里路远的邻村陈坊村看京戏。每当我们走到陈坊村口时,听到锣鼓琴声响,父亲就知道今晚在做什么戏。冬闲的晚上,父亲心情好,会教我们三兄弟练武功,首先教"坐桩",三兄弟一起练,还教了几下"余家功夫"、"岳家功夫"的套拳。我没有坚持下来,现在只记得当时练过的"骑马桩"和"圆手"。冬天晚上,开练的话,至少要练一根香的时间,大约有一小时那么久。我兄弟三人,只有大哥学到了几下关键的拳法,可对付一两个人,我和二哥是练假的,手上灌不上劲。

有一年正月,彭田镇上派人来汪家,请我父亲他们去金溪县石门村,抢京戏班子。正月的时候,各个乡镇都要做戏,戏班子生意极忙,大家因为争抢戏班子,常常闹出纠纷。那一回,京戏班子的武生不让我父亲抢他们的行头,几个人对打起来,结果两个武生都不是他的对手。回来后,父亲对我们说:"京戏班的武生,会玩几下功夫,那是演戏时的花架子,他们根本不会打架。"

我读书时,父亲一直教育我,他说:"为人要正直,善良,要多做好事、善事,要积德,即使得势,也不要盛气凌人。将来万一没有去处,就回家,守住坑垄里的几亩梯田,讨个老实人家的女孩为妻,做豆腐,养母猪,过自食其力的生活。"

我是家中老小,父亲一直希望我能够留在身边,但是,我从读书识字时开始,就一直想离开汪家这个小山村。十四岁那年,在我出外学徒的打算落空之后,父亲与我姨外婆、舅舅、姑父等人商量,打算为我张罗对象,他们认为,趁早为我找好老婆,可以把我乖乖地拴在家里。我对找对象心里恐惧,执意不从,私下里对母亲说,"用讨老婆的钱拿来读书。"

当时,只有母亲支持我的想法。我因此觉得,在这个问题上,父亲的见识不如母亲。不过,话又说回来,父亲作这样的打算,大概是因为,他已经年迈的缘故吧。

三、母亲是童养媳

母亲周氏,青泥乡彭坊周村人。彭坊周村是一个比汪家村还小的村庄,距汪家村有十二华里。

母亲没有自己的名字,她娘家有三个兄长,她最小,乳名叫腊子女,"腊子"就是"最小"的意思。母亲娘家家境贫寒,每日只有三餐薄粥,十岁左右,父母亲先后去世,家中三个身强力壮的兄长,养不起一个小妹。后来,通过宋溪姑父的安排,母亲只身一人来到汪家村做童养媳。

"十岁来汪家,除了身上穿的两件衣裳外,其他什么也没有带。"

到汪家的第二天,母亲的二哥特意从彭坊周村送来一只银簪,二哥说:"昨晚母亲托梦,说有支银簪插在门背的墙缝里,你取下来,送去汪家给腊子妹做送嫁的纪念。"

母亲说:"我三个兄长身强力壮,推鸡公车,帮商人运货,一车能推动三四百斤,送货去福建,又从福建带货回江西,可就是这样,赚的钱还不够一家人糊口。一家人常年吃稀粥,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两餐干饭。"为什么娘家家境会如此贫寒?母亲她也说不清楚。

那时祖母早已离开了汪家,嫁去南城的伏牛村,家里只有祖父和父亲,加上母亲,一家三口,住在一幢单家独户的老宅里,生活冷清辛苦,但粗茶淡饭还是可以维持。母亲虽说只有十来岁,她以一己之力,已能将全部家务承担下来,洗衣、做饭、养猪、养鸡、晒谷,日日劳作不得闲。蒸饭时,因为个子矮小,够不着饭甑,她不得不搬来椅子垫脚,到井边提水时,一次只能提起半桶,她就分几次来回,直到把水缸灌满为止。

16岁时,母亲与父亲正式结为夫妻。

父亲比母亲大十岁,俩人一共生了十三个孩子,只养活了三男二女。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母亲好脾气的二哥和宋溪的姨外婆,每年都会来汪家村看望她。他们来我家作客的时候,往往一住就是半月或一月,我父母酒肉鱼款待他们,从无怨言。家中每年都要熬制烧酒或做糯米水酒,主要就是用来招待他们。二舅特别能喝酒,他喝烧酒,一天到晚都不醉,还说酒是香的。有时他也会帮忙干点农活,砍棍子柴,实竹柴,回家时就带一车柴火回去。姨外婆来的时候,还会带上她的两个孙子,贼胚和劳仔,他俩年纪与我相仿。姨外婆宠孩子,就像老母鸡带小鸡一样。我去过她家,她家里实在太穷了,老房子东倒西歪,八面透风,刮风的时候属于丰城县(风城),下雨就成了临川县,家中一年四季,菜里见不到油花星,可就是那样艰苦的生活,她竟然也活到了八十五岁。

我父亲脾气不好,性情暴躁,逢人不愿多讲话。平时,父母在一起时,两人沉默时候居多,关系就像兄妹一般,而母亲总是顺从着父亲,从无怨言。我记得只有过一次,父亲对母亲发脾气,一天,父亲很晚才收工回家,见家中板凳挡路,他二话不说,扁担一挑,把板凳摔出大门外老远,凳脚摔断了他也不管。我母亲见此情景,一声不吭,赶紧悄悄地把破凳捡了回来。

1949年2月25日,父亲去世了。他去世之前,大哥二哥都已成家,分出去住了。大哥先娶的是陈坊六和尚/三和尚的女儿运麻子/英麻子为妻,夫妻俩常年吵架不休,后来纠纷过头,运麻子/英麻子请来她娘家人,半夜里把我家老屋放火烧掉了。二哥娶的是又刁蛮又愚蠢的郑四女/郑九香,郑四女/郑九香脾气极坏,平白无故里经常辱骂公婆,一家人日子过得不得安宁。

分家之后,我和父母亲一起过活。父母亲有意将我留在身边,但我一直执意想离开小小的汪家村,到外面去看一看。父亲去世的时候,我正在外面流浪,与同学游景贤一起,在于都县看守所当雇员。因消息不通,我未能及时赶回家与老父亲最后见上一面,想起来这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父亲去世了,我又不在家,母亲一个人,种田砍柴挑水,样样得靠自己,日子过得寂寞艰苦。1949年9月,我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之后,母亲的生活才有了转机。我参军的那几年里,国家拥军优属,乡农会每年都会派人来看望军属,并为母亲代耕那几亩坑垄薄地,老人的口粮有了保障,她只需自己砍柴挑水就可以应付生活了。

四、天、九、斧三把车

母亲在汪家村整整生活了75个春秋。

她未出过远门,一生的活动半径不超出60公里。南面她去过南城县的洪门水库③。那是1960年,她的二女婿还在洪门水库工作,母亲去那里看望女儿女婿一家,谁知回来后她心情不痛快,为什么?她觉得二女婿薄情薄义,老岳母去看望他们,来回还要老人自己出车费,老人哪里有盘缠呢?如果家里穷,倒也罢了,问题是,女婿对他自己的母亲,可不是这样。我母亲把此事一直放在心里,只对我说起过一次,她觉得,女婿对岳母这样小气,那他又怎么会善待自己的女儿呢?

同类推荐
  • 外婆的英雄世界

    外婆的英雄世界

    本书是由知名作者赵挺所写的讲述七十多岁外婆与二十多岁外甥生活日常的温情文学作品集。由32篇文章组成,围绕年轻的我与年老的外婆的隔代生活日常。外婆形象真实独特可爱,作为一个与时代严重脱轨的老太太,认知老旧,跟不上时代,却又在一点点学习这个年轻的,已经不属于她的时代,时而语出惊人,蹦出两句前卫言论,令人忍俊不禁。通过我与外婆的关系,以及外婆的视角,看这个时代与社会,顿觉妙趣横生。
  • 优美的爱情散文

    优美的爱情散文

    读散文要用心来读,用心来体会。当你的心和作者的心达到真正相接的那一刻,你才算是真正地透过散文那五彩缤纷的“形”,体会到它那凝而不散的“神”。此时你所体会到的就是散文灵魂的真善美,那就是作者通过散文表达出的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思索;那就是能带你通向更远的有着万千风景的世界的道路;那就是可以让你的心灵进入片刻小憩的乐园。
  • 父亲的树:陈忠实作品精读

    父亲的树:陈忠实作品精读

    本书收录了著名作家陈忠实的散文精品48篇。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始终用朴实的笔调、真诚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来叙写和讴歌他对乡土、亲情、友情、创作的深沉的热爱,展现了作者独特的生命体现,体现了作者散文创作的特点和成就。
  • 文学欣赏

    文学欣赏

    本书以“文学欣赏”为主线,精选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名家名篇,分为绪论、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四部分。
  • 朱自清文学精品选

    朱自清文学精品选

    本书收录了著名现代诗人、散文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和小说作品,其中包括脍炙人口,感动千万读者的散文名篇《背影》,是一部集合了朱自清众多经典作品的文集。
热门推荐
  • 神偷侦探

    神偷侦探

    夜幕笼罩下的伦敦,银色的身影闪动着,月光与星光完全沦为了陪衬,他的名字叫做魔术师。阳光照耀下的伦敦,一个身穿蓝色西装的男子正在踢着足球,眼镜上的反光如同上帝那样的光芒,注意看出一切的丑陋和肮脏。这两个人是同一个人,神偷,侦探都是一个人的身份。“真想终究大白于天下。”“奇迹一般的魔术正式开始。”
  • 蹭仙缘

    蹭仙缘

    罗布感觉重返仙界报仇的日子离自己越来越远了。灵气枯竭,仙根断绝,想教个好徒弟蹭个顺风车飞升一下,结果大徒弟报效祖国,二徒弟欺师灭祖,现在存货告竭,这条路算是彻底走窄了。那就只剩下最后一招了……
  • 千千老妖

    千千老妖

    一个原本只会敲代码的码农,误打误撞开始自己的网红之路和鲜肉之旅
  • 快穿之别追了绿茶妹妹

    快穿之别追了绿茶妹妹

    桃沢莓看着突然消失的球球,深深叹一口气,自己宠的能怎么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冒牌魔王

    冒牌魔王

    普通中学生的他,在一次意外中继承了灵界的魔王能力!原本平淡无奇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修士!狼人!阴阳师!圣斗士!传说中的人一个个踏上现世的舞台,究竟会掀起什么样的波澜!灵力炮!灵力机甲!脆弱的人类如何在杀戮下获得生存的权利!武子浩,魔王继承者,欲冲破万古封印,打破樊笼,走上成神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纪念日之我们的时光

    纪念日之我们的时光

    本小说是讲述高中生活的一部小说,其中讲述了高三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有快乐,也有忧愁。其中的微妙不以言语。如果可以,也可以将之作为高三学生的励志之作。第一部和第二部连写,本书名字叫《纪念日之我们的时光》,第一部是让人心情比较舒畅的书,但最后会让人悲伤,当然,这也是为第二部做下伏笔,也符合高三学生为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的主题。
  • 最强身体

    最强身体

    男人的世界,男人的生活,男人的责任,男人的战斗!在张彦的心里,男人就是热血勇敢花心的代名词,男人的责任就是守护!那么作为一个男人,张彦究竟是如何守护自己的家族?究竟是如何守护自己的朋友、女人?究竟是如何获得一个个美女的芳心的呢?这里有都市,有异界;这里有古武,有血族;这里有仙界,有神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