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83900000059

第59章 迦陵仙音第三讲(3)

同学之间,师兄弟之间要和合,要成就六和敬。如果让师长操心,也就没有真正做好奉事师长。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这样地来奉事师长。

“慈心不杀”,成就自己的慈悲心,不杀生。五戒里面的不杀生戒,昨天说了,就算是买已经死了的鱼来加工,你都要念“阿阿夏沙玛哈”七遍,这样会比较好。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广义上说,如果你的心不能保持正念,去浪费你的生命和光阴,你就已经有一点点犯了不杀生戒,支分罪。

比方说,在家里面没事了,闲得无聊。不好好念佛,叫几个人来打麻将,你就犯了不杀生。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你把自己的时间浪费了,就差不多是自杀了。叫人家来跟你一起,那也就等于害人家了。我们起一念的妄想,都是没有真正做到慈心不杀。为什么?你起一念的妄想贪瞋痴,你的法身慧命就受影响了。

“修十善业”,即身三,口四,意三。身不杀、不盗、不邪淫;口四,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意三,不贪、不瞋、不痴。不贪、不瞋、不痴,又称为三善根。这是说净业三福的第一条,人天福。

【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第二条是二乘的福。第一福是人天福。去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你这些基础没有做到,往生就有点障碍了,所以我们要修好十善业。我们修观佛、念佛,十定善。十善业是散善。不杀生,不与众生结冤仇,仁者无敌。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所以这个五戒,事实上与我们传统文化的五常是相通的。不偷盗,事实上是没有占便宜的心,这样就是做得比较圆满。

“受持三皈”,我们讲了,住持三宝,一体三宝,自性三宝,最关键是我们对于三宝的信心。我们遇到任何的大事情,都应该要祈祷三宝。而不是去看相、算命、看风水。而且不要轻视三皈依法,事实上三皈依法,可以包含一切佛法。

有一位仁波切说,有一个人去向一位仁波切求法。那位上师问他:“你以前学过什么?”

他说:“我只学过一个小小的三皈依,皈依观,皈依境。”

上师说:“我这里没有比三皈依更大的法传给你了。”

所以最关键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念念觉悟,有平等心和成就清净心。

“具足众戒”,小乘的别解脱戒,是侧重于对治贪烦恼;大乘显宗的菩萨戒,是侧重于对治瞋恨心的烦恼;大乘密宗的三昧耶戒,是侧重于对治愚痴的烦恼。所以贪瞋痴三毒是我们不共的仇敌,我们要息灭贪瞋痴。

而且一定要注重基础法。很多居士有受五戒,甚至于受了很多年,有一些还受了菩萨戒。但是五戒开遮持犯明白吗?可能还不知道。一定要首先把五戒开遮持犯学通。比方说盗戒等戒,可能犯了自己还不知道。我们说一点点,这里面包括了几种区别。

第一种是有权、有执。这样东西是人家的,这个人又很执著于它,你拿了人家的东西,那么你就犯了盗戒。我们不要随便说话,不要轻易答应人家,不要轻易开口说送人家什么什么,又做不到。你如果没有真正送的话,你就犯了盗戒。

比方说,王小姐对李小姐说:“我后天送一台电脑给你。”

李小姐说:“哎呀,非常感谢你。”

但是第二天王小姐又变卦了,不送了。不送以后你说怎么样?她就犯了盗戒。为什么?

你答应送一台电脑给人家,这台电脑虽然你还没有送过去,但是你答应了,那么就是说已经属于她了。她就有权了,她有权,而且她很感谢你,说明她有执著心了。那么你就犯了不偷盗戒。

还有一种是有权、无执。他有权利了,这样东西是属于他的,但是他不执著。比方说,赵先生在北京给张先生汇一万块钱到武汉来。当汇款单送到的时候,张先生不在。他一个朋友王先生,就帮他把汇款单拿了。他们两个是好朋友嘛,所以王先生就拿了张先生的身份证,就去邮局把这一万块钱取出来了。心里面就没有想着要给他,想隐瞒这笔钱。

那么,在张先生还没有知道有一万块钱汇到了之前,王先生就犯了一个支分罪。为什么?因为这是有权无执,这一万块虽然张先生不知道,但是人家汇过来,这一万块钱已经是属于他的,他有权了。但是他不知道一万块钱汇过来,他没有执著心。所以犯了支分罪了——如果这个时候,王先生不把这个钱给他的话,王先生就犯了支分罪。

再过几天,赵先生从北京打电话过来说:“张先生,我几天以前,汇了一万块钱,你查一下。”

一查他就知道了,一知道他就有执著心,就去追查,追查的时候,他就有权有执。而王先生就犯了一个根本罪,并且是支分罪上加了一个根本罪。

盗戒其实很微细,详细讲就很多了。所以要“具足众戒”,希望我们要能够持戒念佛。

六祖大师说:“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一般人误解了,认为六祖大师反对念佛,其实是错的。六祖大师是叫我们持戒念佛。

你心中常生十恶八邪,那么你离西方净土就有十万亿佛土之遥。心中呢,经典上告诉我们怎么样?要以修十善业,行八正道来念佛,要持戒念佛。要念念唤醒本来人,要直接一超直入如来地,要能够上品上生。

“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威仪具足,懂得礼节,到任何地方都能够随方就俗,都能够和光同尘,都受人欢迎。

在净土宗来说“受持三皈”,就用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具足做到“受持三皈”了。一天到晚一句阿弥陀佛,什么妄念都没有,成就清净心,这是皈依僧;念念求生净土,祈求阿弥陀佛接引往生极乐,这是知见正,皈依法;一句佛号不间断,对于世间看破放下,欢喜自在,这是觉而不迷,是皈依佛。

所以一句佛号,就可以说是三皈依具足,众戒具足,菩提心具足。最关键的是我们要能够成就清净心,以清净心来念佛,而不是以轮回心来念佛。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第三条,这是大乘的菩萨福,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是菩提心。蕅益大师说,一个真诚求愿往生的心,就是菩提心。这里面圆满地包含了利他心和成佛心。念佛,成佛,如是因,如是果。而且能够每个人都做阿弥陀佛的使者,在这个世间的使命,就是尽力地劝导一切众生,深信净土法门,念佛求生极乐。

“深信因果”,一方面是世俗正见,业果如理取舍。“深”是指深信净土难信之法,深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样是真正地深信因果。宗喀巴大师说:“暇满身如摩尼宝,多生累劫难一遇。今得此身闻正法,获大利益宜修学。”更何况我们在多生累劫难一遇的宝贵人身得到以后,能够闻佛法,闻佛法之中我们又能够闻到最希有难得的念佛、成佛的净土法门。所以一定要能够“获大利益宜修学”,精进修习。

否则,将来无常到了,就会后悔莫及。一般凡夫总有一个妄想,认为说,我今天恐怕还不会死吧,明天恐怕也不会死吧,后天恐怕也还不会,明年可能都还不会。有了这样一个妄想执著,这个心就懈怠起来了,不能够念无常。因为他没有真正念无常,认为我暂时还死不了,所以这个心就不会去精进修法了。老想到我世间还有什么事没有办,就开始迷惑了,开始造恶业了。最后受苦果的时间到来了,就措手不及,就迟了。

所以每一天都要能够痛念无常。印光祖师说,用一个“死”字,念死无常,把一个死字贴在额头上。不是在那边写一个字,而是心里面常存着这个念头,这样,对于世间的一切都会感到味同嚼蜡,没有什么兴趣,没有什么留恋,那就真正从心里面知道,我以凡夫身份在这个娑婆世界是最后一生。我是这个娑婆世界的过客,不是主人,所以什么东西都不感兴趣,没有很大的追求。随缘度日,精进修学。将来成就无生法忍以后,再以菩萨身份和光同尘,来善知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为佛事。

善导大师说:“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纵有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要知道我们现在一天天衰老了,这都是阎罗王给我们寄出来的信——“鸡皮鹤发”,已经收到一封信了;“行步龙钟”,又收到一封信了。所以自己要有一个念死无常的心,舍现世,成就将来临命终时能够顺利往生极乐。“深信因果”。

“读诵大乘”,我们有一个误解,认为我要专修净土,我什么书都不用看了,就念一本《无量寿经》,就念阿弥陀佛,我这是专修,你们其他的又搞这个,又搞那个,那个是杂修。是吗?最关键是成就清净心。

所谓一门深入,一就是不二,门就是心地法门。无论你修什么法门,能够成就你的清净心,都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这是真正的一门深入。

如果你口里面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用学,什么都不听,不广学佛法去增长智慧,你口里面说,我是一门深入,实际你那个是叫做偷懒,找借口。你将来会往生吗?很难的。

你心里面有很多执著妄念放不下,将来往生不了,这心里面就造恶业了,起妄想了,“哎呀,这个可能是不是不灵啊”。这样实际上已经有了谤法的念头,你就堕落下去了。所以读诵大乘很重要。

后面的九品往生特别强调了,上品上生是什么人?上品上生都是凡夫。你不要以为,“哦,我可能不能上品上生吧,我求一个下品下生的,能够去到就不错了”。好像考试一样,我只要六十分及格,父母不骂我就好了。不要这样,一定要怎么样?我不说考一百分,起码考到九十九分,我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要求上品上生。

你不要以为是大菩萨才能上品上生。我们学下去就知道了,《观无量寿佛经》确实非常好,难得的是,真正学通以后,能够增长我们的信心,知道上品上生人人都有份。不是说大菩萨才能上品上生,我是凡夫,都有可能上品上生。

善导大师说:“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这个遇缘很重要,你看《阿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要厚,福德要大,因缘要好,这个缘就很重要。“总在遇缘不同”,你要遇到小乘缘,你将来生的,就可能只是中品(中辈)。你要遇到大乘缘,你要“读诵大乘,心开意解。于第一义谛,安忍不动。”真正地悟入了,那么你上品上生都有可能。

我们的生死是一场不可重复的考试。你平时考试失败了,只有三十分、四十分,没关系,向老师求求情,过几天再考。这个生死轮回你就没得再考了,你这次考失败了,说不定到三恶道去了。所以见我们的老师阿弥陀佛的时候,要很高兴说,“哎呀,好了,我这次考了九十九分,上品上生。”那就是真正的不错了。(众笑)

你如何去考九十九分?把《观无量寿佛经》学通。你知道上品上生有什么条件,你要看自己哪一些条件不够,抓紧学,将来上品上生就有份了。不是说你一天到晚阿弥陀佛……心里面只打妄想,你将来能够上品上生?

所以读诵大乘非常重要,一定要成就清净心。清净心如何成就?要放下执著。如何放下执著?要有智慧。有智慧就没有烦恼。智慧从哪里来?从读诵大乘来,智慧从我们学通《观无量寿佛经》而来。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一定要多闻佛法,多闻佛法成就智慧,将你所有的功德都回向往生净土,就可以了。

“劝进行者”,同时我们要做阿弥陀佛的使者。我们现在暂时在这个娑婆世界,做做客人,遇到一切众生随缘劝他们念佛,要随缘度众生,要让他们了解净土法门的不可思议。

【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我们成就善业,会生人天善道;我们造了贪瞋痴的恶业,会去三恶道;我们念阿弥陀佛是净业,所以净业一定超出轮回,一定不受生死轮回,直接与我们的真如自性相应,唤醒本来人。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善哉韦提希,快问此事。阿难,汝当受持。广为多众,宣说佛语。】

释迦如来就嘱咐阿难,“汝当受持”,回到灵鹫山为大众再复述。

【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众生,观於西方极乐世界。以佛力故,当得见彼清净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见彼国土极妙乐事,心欢喜故,应时即得无生法忍。】

这里面如来说了三福的基础以后,开始准备说净土的十六妙观。为什么要观这十六观呢?智者大师说,你如果能够成就这十六观,就能够摧毁恶业;以外还能够成就清净心。你看以前白莲社一百二十三人,个个都能够往生。为什么?他除了持名念佛,还作净土十六观。每一天都观想就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现在闻法,也观想我们就坐在莲花上,当下就在极乐世界。每一天心想之,每一天想兹念兹,将来一定就成就。

“如执明镜,自见面像”,我们的心好像一个镜子,千里万里,无量无量,多远的距离在这个大明镜之中,都能显现出来。这个比喻就是说,我们的自性心中,十方法界都包容在其中。我们是阿弥陀佛心内的众生,净土也是我们自性心中的净土。所以我们回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回老家。

【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心想赢劣,未得天眼,不能远观。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见彼国土。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这里面要知道几个方面,第一个是韦提希夫人,她也是凡夫,跟我们一样,她能够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依教奉行,同样能够生。如来教一些非常好的善巧方便,让我们能够成就净业。韦提希夫人非常有慈悲心,说我现在以释迦如来您的神力加持,能够亲眼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但是如来涅槃以后,其他的众生“五苦所逼”,“五苦”事实上就是八苦,五苦是把前面的生老病死苦合为一苦,事实上也就是指八苦。“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怎样能够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去呢?

底下就是教我们具体的观修方法,第一个是日观。根据善导大师的判教,序分就到此处的“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底下就是正宗分。

正宗分

第一观:日想观

【佛告韦提希: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云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众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见日没。当起想念,正坐西向,谛观于日欲没之处,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明了,是为日想,名曰初观。】

这是日想观。净土十六观,前面的十三观称为定善观。后面的三观讲九品往生。定善观,即十三观里面,前七观是讲依报,讲极乐世界种种环境的庄严:

第一是日想观。

第二是水想观。

第三是宝地观。

第四是宝树观。

第五是宝池八功德水观。

第六是宝楼和总观依报观;西方三圣住空。

第七就是莲花宝座观。

这七观都是依报的庄严。这是根据善导大师的判教。智者大师的判教又不同。

第八三圣像观。

第九弥陀身观。

第十观世音菩萨的身观。

第十一大势至菩萨的身观。

第十二就是普观当生观,也就是观想我们自己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观想。

第十三是杂观三圣观,三圣的化身。

由第八观到第十三观,总共六观,是观正报的庄严。

同类推荐
  • 百年佛缘:文教篇

    百年佛缘:文教篇

    星云大师的《百年佛缘》是一部重要的口述历史的著作,全书分为:生活篇、社缘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场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别册、名家看百年佛缘十个部分,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记述了星云大师与社会各界的往来、弘扬佛法和为社会服务的经历,读来非常令人感佩和感慨,展示了台湾几十年来的历史变幻和海峡两岸关系从冰冻到如今的全面交流与交融的全过程,是一部难得的历史巨篇。
  • 星云日记18:把心找回来

    星云日记18:把心找回来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十八册。收录星云大师1992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梦中说梦”、“逆增上缘”、“把心找回来”、“广结善缘”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佛家智慧一点通

    佛家智慧一点通

    在古代,不管是君王还是庶民,只要遇到难以解开的疑惑和难题,他们往往会去深山古庙去寻找高僧大德,虔诚向他们求教,以求得问题的圆满解决。因为人们相信,只有生活在清静之中的人,才会有通天彻地的大智慧。如今,生活在现代的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房子问题、婚姻问题、工作问题、人生问题等等接踵而来,但是我们又去哪里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呢?事实上,高僧虽然远去了,但是他们却把智慧留给了后人。本书立足于佛教圆满无上的智慧,从人生、工作、社会、婚姻等不同的角度着手,依靠古人的智慧,去解决现代的问题,以处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以此给忙忙碌碌的人们一个智慧参考。
  •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为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他试图从跨文化和跨社会的角度来研究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和中国穆斯林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特点。全书分为六篇,有历史篇、礼仪组织篇、苏非篇、比较宗教篇、振兴篇、海外学者篇。虽然是一种从属于华夏主流文化的亚文化,中国伊斯兰文化却是融汇了其他中文化优秀成分的独特文化,具有包容性、并蓄兼收的特性、灵活应变的能力及适应时世的机智。凭借如此跨文化的智慧和能力,中国穆斯林所承载的伊斯兰文化能够经历巨大的沧桑变动而一直不断发展和兴盛,且百折不挠地前进。
  • 藏密佛教史

    藏密佛教史

    《藏密佛教史》是以西藏人的观点叙述藏地密乘历史,展现藏传佛教的发展经历和传承体系。书中择要叙述了佛教如意宝出世、兴盛的状况,历代传承密宗金刚乘的高僧大德等,并叙述了续——玛哈约嘎、教——阿努约嘎、窍诀——阿底约嘎密乘三系各自之情节。此书对于藏传佛教之教徒,当有极大饶益。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下辈子别做师生了

    下辈子别做师生了

    一部以自身经历作为题材改编的师生恋小说,在一起的时候就说有一天会把和你的爱情记录为小说。我的初恋,我的深爱,如果真有来生,我会出现的早一些,在遇见我之前,别爱上别人,别结婚,好吗?
  • 无仙说

    无仙说

    争渡争渡,一钵黄土。葬了仙,血染天。从此世上再无仙,何处归途。无路无路,万灵恸哭。现代少年穿越修仙世界,以体弱之躯踏上修仙路,不为成仙求长生,只欲守护红尘人,一步步解开世上无仙的大秘。
  • 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活?

    自制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与生活?

    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MBA自我管理课程,世界500强企业领导者重点培训科目!一次彻底改变你行为模式的魔鬼训练。一本让你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时间与情绪的书。在本书中,作者就“自制力”提出了18个问题,针对性地设置了18节课。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每个人能否成为自己主人的关键。这18节课的主要能帮助你战胜拖延症、驱除无力感、走出失控的怪圈,同时用具体的步骤与方法让你学会时间管理、情绪掌控等,这是MBA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自我管理课程,是心理学和自我管理学的一次完美组合,学会本书,你的自律能力、意志力、效率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 落在最美年华的眼泪

    落在最美年华的眼泪

    原来时间还真就这么奇怪,以前刻骨铭心的东西,到后来还真就那么微不足道了。
  • 此后无余生

    此后无余生

    一次生化实验的实验体泄露,导致了一个城市的沦陷,那是人性的地狱,恶鬼的天堂。逃脱者,只能继续逃下去,再无余生。
  • 东坡诗话

    东坡诗话

    本文围绕一代文豪苏东坡的一生展开论述,夹有诗词的点缀,把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里面有耳熟能详的关于苏东坡的轶事,通俗易懂。
  • 枝叶横生

    枝叶横生

    “大海赶了过来明明没生脚我却害怕地哭了”而你,长在了我的心里,明明生了脚,却从不肯出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西游漫记

    西游漫记

    《西游漫记》有忠实原著的部分,也有再度演绎的部分,还有轻松发挥的部分。希望孙悟空、唐僧、白马、猪八戒、沙僧、哪吒、牛魔王、凌虚子等大小角色再一次给读者带来快乐和感悟。这本名著所涵盖的内容之广、哲理之深、趣味之强。单就文学性本身来说,除了故事的情节引人入胜,人物的对白妙趣横生之外,光是书中有关描写景色、人物、宗教等方面的诗词就很值得细细推敲,好好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