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83900000005

第5章 回归生命的故乡第二讲(2)

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当下心就在佛法界;现在起贪心,当下心就在饿鬼法界。所以每一法界具足十法界,名之为百界,每一界按照《妙法莲华经》所说都有十如是,名之为千如,如是相、性、体、力、作,如是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每一界都具足十如是,故称之为百界千如。虽然百界千如都是一念心性造出来的,但不可言其有。

凡夫著有故轮回六道,凡夫执著于假有的相为心外实有,所以迷惑起贪瞋,就造业受报。可见六道轮回是自己迷的心造出来的。二乘是著偏空涅槃,大乘菩萨空有两边都不执著,心性不可得,境界也不可得,不单单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不可得,连能证的智和所证的菩提涅槃都不可得,所谓“圆满菩提,归无可得”。故说具造百界千如,不可言其有。

另一方面,心性也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心性本无虚妄之相,心性本体离一切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缘虑其实就是世间人所讲的思想;分别其实就是见解,心性之中没有这些缘虑分别。

所以古德教初学的人,修行先从根本智下手,般若无知无所不知,离一切见解思想、缘虑分别。首先能一门深入,伏住烦恼,成就定力,之后再去学习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广学多闻。那是在伏住烦恼、成就定力、成就清净心的基础之上再去广学。

现在的人学佛是从有知下手,有思想、有见解,学了很多,但功夫不得力,学得再好只能称之为学者、佛学家,不能断烦恼,不能成就定力,难以成就清净心,仍以缘虑分别来用事,所以一定要先修烦恼无尽誓愿断,再学法门无量誓愿学,如果你反过来先学法门无量誓愿学,要解脱就非常困难。

持名念佛的殊胜就在于“暗合道妙,巧证无生”。先用下手最方便、人人都可修的具足信愿来持名,先以念佛来伏住见惑、思惑,不让它起现行;能念佛成片以后,再由有念心得入无念,由念佛之心而契入到心体离念的真如之体,“因于往生,巧入无生”。由念佛成就理一心不乱而证得无生法忍。

一开始是炽然而求往生,到他真正成就理一心不乱,就能知道原来“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真正证入到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的心性本体,成就无生法忍。或是由念佛当生就成就理一心不乱,而证得无生法忍。那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是上品上生,或是往生以后,见佛闻法,证无生法忍,证入不生不灭的诸法实相。

可见信愿持名这个法门非常妙,真正修念佛法门的人,具足信愿持名,是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去西方极乐世界都可以。

《净土圣贤录》莲池大师所汇集的《往生集》上有说到,唐朝时有位怀玉法师是浙江台州人,“布衣一食,常坐不卧”。

这位法师道心很好,修头陀行,每天只日中一食,常坐不卧,诵《阿弥陀经》三十万遍,日课佛号五万声,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一辈子念了三十万遍《阿弥陀经》,善导大师的弟子,有些念二十万、三十万、五十万遍《阿弥陀经》的非常多,都能往生极乐世界。

“天宝元年,见佛菩萨满虚空”。在唐朝天宝年间,看到虚空之中阿弥陀佛和观音势至诸大菩萨遍满虚空,一人持银台来迎,玉曰:“吾一生念佛誓取金台,何为不然?”看到银台来接,他不去并且说:“我就要誓取金台,此生此世一定要乘金刚台随从佛后,这就是上品上生。

“圣众遂隐”。随他的心,马上来接引的佛菩萨就隐没了。

“玉弥加精进,三七日后,向擎台者来云:‘师以精进,得生上品,宜趺坐以俟’。”又精进念佛三七二十一日以后,持那个台的菩萨来对他说:“你因为精进的缘故,现在能够上品上生。”三日后,异光满室,谓弟子曰:“吾生净土矣,”含笑而逝。看到无量的光明充满了整个房间,然后含笑对弟子们说:“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真正能乘金刚台。

我们读《观无量寿经》就可以知道,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阿弥陀佛与诸大菩萨授手迎接,这是上品上生。这个上品上生去到西方极乐世界,他不需要从莲花里生出来,一去到马上就见佛闻法,见的是报身阿弥陀佛,闻法马上就悟无生法忍。

经须臾顷,历十方界,就能证得无生法忍。上品上生是非常高的品位,而且这个念佛人临命终时是含笑而走。

所以佛陀说一切的修行人面对死亡的时候态度不同:上等人很高兴,因为舍弃这个臭皮囊,能得净土九品往生,顿出轮回,所以很欢喜;中等的人要走时觉得很满足,因为这一辈子没有造恶业;下等的人起码也要不后悔,不要光阴虚掷,岁月空抛。

对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来说,一定要能具足信愿行。要知道这个法门,《阿弥陀经》是释迦佛特别悲心殷切、无问而自说的,整部经只有一千八百多个字,而佛陀叫弟子舍利弗的名字就叫了36次,其实也就是叫我们,提醒我们。

就好像父母亲对儿女,要特别提醒他,总是叫他的名字,一直怕他疏忽,怕他不重视,怕他忽略这么殊胜的法门,所以在十几分钟的说话里就连续地叫了几十次,我们要真正了知到这是释迦牟尼佛悲心的彻底彰显:“有一众生未得度,我佛终宵有泪痕”。释迦佛愿一切众生都能超出轮回的最殊胜、最特别、最不可思议、唯佛与佛乃能究竟知之的法门,就是《阿弥陀经》里所讲的信愿持名这个殊胜法门。

所以当时台州的太守段公(姓段的知州)就作了一首偈子来称赞怀玉法师:“吾师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来。惟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金台。”

《净土圣贤录》里讲到很多这样的念佛人,僧俗各方面的人都有,乃至畜生道的八哥鸟学念阿弥陀佛也能往生极乐,这都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本愿威神加持。

“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照而寂,强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强名清净法身。又照寂强名法身,寂照强名报身。又性德寂照名法身,修德寂照名报身。又修德照寂名受用身,修德寂照名应化身。寂照不二,身土不二,性修不二,真应不二,无非实相。实相无二,亦无不二。”

实相就是我们现前一念心性,心性的体,非寂非照,本来就说不上寂照,是绝待圆融的,如果落在寂或照上,就起了分别。

但又不落两边,寂和照可互为体用。寂是寂静,一念不生。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照就是明了,宇宙万事万物清清楚楚,心地清净,通达十方三世,名之为照,心性之体是寂,它起作用就是照,也可以说心性之体是照,它起作用就是寂,所以说“寂而恒照,照而恒寂,寂照不二”。

凡夫众生没有寂,也没有照,因之流转生死。凡夫烦恼妄念多,没有寂,哪里静得下来,不停地起烦恼、起妄念,睡觉都是颠倒梦想,平时心里胡思乱想,对外面什么都不知道,也没有照,失去了觉照,所以既没有寂也没有照。

《金刚经》云:“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照,不被外相所迷惑,不对外境起执著。不取于相是觉照的功夫,如如不动就是寂。

[照而寂,强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强名清净法身。]这一段是讲心性,一念心性就是如来身土,如来清净法身和常寂光土,是身土不二的。

[照而常寂,如如不动,勉强名之为常寂光土,是四种净土之一。前面的凡圣同居净土、方便有余净土、实报庄严净土,都不离常寂光土。

常寂光土是体,常是法身德,常住不灭;寂是解脱德,寂然不动;光是般若德,是光明遍照。所以三德秘藏,即法身德、解脱德、般若德,都在其中,这是我们心地的三德秘藏。

一念心性,又即如来的法报二身。法身无相,所以说照寂,勉强名之为法身。报身是智慧积聚;法身是理积聚;报身是智慧积聚,清净心起作用,对万事万物明明了了,充满智慧,成智慧的报身,所以说“寂照强名报身”。

[又性德寂照名法身]性德是性具的德体,犹如在矿之金,修德属修成之德相,犹如出矿已提炼的黄金。

法身本有,不假修治之功。所以说“性德寂照名法身”。

报身是修成,惑净智圆方能显现,所以说[修德照寂,名报身。]

对净土宗来说,能念阿弥陀佛的心是始觉,所念的阿弥陀佛和所求生的净土就是本觉,以始觉念本觉,成就究竟觉,就是始本不二;而能念阿弥陀佛的心是修德,所念的阿弥陀佛是性德,所以说是性修不二;能念阿弥陀佛的心是观照般若,所念的阿弥陀佛是实相般若,所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不二;是心作佛是修德,是心是佛是性德,所以说性修不二。净土法门虽然方法很简便,但理论是非常透彻、圆融。

[又修德照寂,名受用身。修德寂照,名应化身。]照属于智慧,寂属于理体,用始觉智来照本觉理,照彻心源,成就根本智。这就成自受用报身,依根本智起后得智,能利益教化众生,这就是现他受用报身。玄奘法师的《八识规矩颂》上面就说:“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他受用报身是教化地上菩萨的。

只有照没有寂,度众生时,名闻利养一来就生出贪、瞋、痴、慢,就迷惑颠倒,被众生度跑了。

所以说修德要照而寂,修德照寂才能名之为受用身。

修德寂照是讲度众生偏重于利他,好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不离菩提场而现鹿野苑:“不动寂场而游鹿苑,现丈六比丘相。”这名之为应化身。他受用报身只有地上菩萨才能见,所以为了趋顺凡夫众生的根机来示现丈六比丘相,示现应化身,因此说“真应不二”。

净土法门是很殊胜的不二法门,寂照不二、身土不二、性修不二、真应不二,一一都是不二法门。不二就绝待圆融,就没有对立,有能有所有对立,那就有生有灭,生灭法就是世俗法,不生不灭、没有能所,没有能所的对立才是佛法。

任何一个社会人们都需要面临和处理三种关系:也就是人与自己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对这些关系不同的解读和实践就构成了不同的文化。我们观察全世界种种的文化,都无非是对这三种关系的不同解读,不同的实践。

同类推荐
  • 尘心洗尽(禅·心灵·灵性)

    尘心洗尽(禅·心灵·灵性)

    我们被欲望左右,我们被执着伪装。于是,我们不知自己是谁,不知谁是自己。我们一生的被描述决定于墓碑与悼词,而写悼词与墓碑的,却不是我们自己。于是,我们只是一个动态的角色,而不再是自己的主人,我们永远都只是他者的代名词。本书为本性禅师关于生命与死亡、入世与出世的人生感悟,帮助人们摆脱尘世功名利禄的烦扰,追求自在健康的人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 尘世佛心

    尘世佛心

    唐朝通慧禅师30岁出家,不蓄粮食,饥则吃草果,渴则饮水,树下住,终日禅思,经过五年,因木头打到土块上,块破形销,豁然大悟。晚年一裙一衲,一双麻鞋穿了20年,布衲缝缝补补,冬夏不易。唐朝智则禅师总是披着破衲,裙子垂到膝上,房间仅有单床、瓦钵、木匙,房门从不关闭。他说出家远离世俗了,不修道业,专为衣食奔忙,浪费时间,扰乱内心宁静,这样怎么能行?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嗔心起时要思员,熄下怒火最吉祥。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以虛养心,以德养身;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 钟吕丹道修炼入门

    钟吕丹道修炼入门

    钟吕丹道修炼入门是一本系统阐述有若千年法脉传承的钟吕丹道实修入门的专著。全书秉承师传风格,体现真修实炼。书中介绍了钟吕丹道的渊源和传承,论述了悟道心法和入门体系,详解了核心功法和辅助功法,方便读者理解和研习丹道养生。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热门推荐
  • 帝国:日不落

    帝国:日不落

    25000年前人类的祖先出现,经过数千年的进化,人类已成为了地球上生物链中的顶级生物。但是,这却并没有改变人类的贪婪与自私。自有文明记载以来,人类互相残杀,发动战争。宗教、土地、资源、种族、甚至女人,为此发生了无数次的战争,从欧洲罗马时期企图征服世界,华夏九州秦国灭六国一同天下,到英法百年战争,华夏九州的内乱层出不穷,以至于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类从未停止过屠杀同胞。
  • 赤剑麟衣行

    赤剑麟衣行

    那夜,鲜血浸满他纹绣麒麟图腾的白衣,破败废墟中,他一个孤人,一把赤剑,斩杀尽那些所谓的武林正道,江湖豪杰。那天,他独自一人立在高崖,目送他离开………残阳如血,通红色的,透明!
  • 森萌如夏

    森萌如夏

    年少的亲昵无间,可在爱情面前,争吵过,大哭过,分开过,甚至设计过。可是,又有什么能比得上童年的回忆,青春的一起走过?当这些历历在目,又将携手走过青春!!【片段一:】“今天是我的生日,这就是你们给我过生日的方式吗?”王若琳看着自己的生日宴毁于一旦。“对不起,都是我……”冉雪委屈的哭着。王若琳心软的皱着眉头,看着剩下的所有人不言不语。“我们到此结束吧!”王若琳这话并不是对着别人说,而是对着夏羽和孟萌平静的说……我们不言,她不语,就是这样互相看着。最后,夏羽拉着孟萌走了出去……
  • 美食入侵恶魔世界

    美食入侵恶魔世界

    林奈突然被派去入侵恶魔世界,为了活命,只能祭出出东方祖传艺能——烤串,开启馋哭隔壁魅魔的美食之旅......传说有无数小恶魔在神秘的小店前踌躇徘徊,只为了嗅嗅空气中断魂椒的缥缈辣味。镰刀魔当了镰刀只为吃一份“骨头生”,天使自甘堕落只想日日畅饮“恶魔快乐水”。暗黑魔龙为了一碗“螺狮粉”,哭着喊着搬来自己龙巢珍藏千年的亮晶晶宝贝。恶魔领主开启次元传送远遁千万里而来,只为了给即将征战诸天的恶魔战士,捎上一份充满“家乡”味道的“臭豆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世无敌秒杀异能系统

    末世无敌秒杀异能系统

    在X市爆发了丧尸病毒,并以飞快的速度传播。
  • 虐恋大学:臭丫头别跑

    虐恋大学:臭丫头别跑

    在一个大学,生活着一个他,在一所普通大学,生活着她,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们遇见,展开了一场虐恋。
  • 来自大海的声音

    来自大海的声音

    我按照舅舅的遗嘱来到一个沿海小镇找寻一个友人,将舅舅的遗物交给他。到是小镇已经不存在了,我只能向他人打听,最后来到一个海岛,在这里发生了一系列诡异的事,而所有的线索都指向那片蔚蓝的大海,在那蔚蓝的海水深处隐藏着些什么?
  • 神濯

    神濯

    这是一个关于弑神者的故事,同样也记录了少年们成长的传奇。在这个世界你为何而生又为何而死,又为何走向万劫不复。你刀剑紧握,去冒险,去杀戮,去探向未知的边缘。又或者为一个简单的执念,挑战整个神族之怒。成长、爱恨、热血、羁绊,回忆,欺骗,背叛,绝望,也不过如此,你奋力抵抗,却早已被称作命运的锁链牢牢勒紧。(本书慢热,毕竟是幻想了三年的玄幻故事,所以会好好雕琢一般的。)
  • 刀笼

    刀笼

    天地为牢,造化为笼,谁人又能勘破?性命为刀,信念为引,也未必不能勘破。黑山城头,一个千锤百忍,性如烈火,但老腰不大好使的马匪头子,向自身命运斩出第一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