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83900000025

第25章 回归生命的故乡第九讲(1)

五浊尘劳可厌离,西方净土是归期。

直须念念光明现,便是花开七宝池。

池上藕花花上人,佛光来照紫金身。

更闻妙法除心垢,尽救迷情出苦轮。

举步遍游尘点国,利生终满涅槃因。

娑婆界上光阴短,极乐知经几劫春。

诸位善知识,先让我们共同发起无上的菩提心来闻法。

昨天已经说到极乐世界种种的鸟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鸟音说法皆是阿弥陀佛法音宣流,我们现在在此地共同学修《阿弥陀经》念佛,正是阿弥陀佛的法音宣流,愿大家都能成为阿弥陀佛的使者。

昨天讲到七菩提分,讲了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今天继续来讲除、舍、定、念。

“若断除诸见烦恼之时,善能觉了,除诸虚伪,不损真正善根,名除觉分。若舍所见念著境时,善能觉了所舍之境虚伪不实,永不追忆,名舍觉分。若发诸禅定之时,善能觉了诸禅虚假,不生爱见妄想,名定觉分。”

这是讲七觉支,前面三支侧重于修智慧,中间这三支——除、舍、定侧重于修定。

除觉分:[若断除诸见烦恼之时],诸见指见惑,烦恼指思惑。

见有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称为五利使,属于见惑。因其迅速敏捷,谓之五利使。

烦恼是指贪、瞋、痴、慢、疑,称五钝使,属于思惑,这十使是造业、受报之因,能使众生受轮回生死之苦,故名之为使。

我们断除五利使、五钝使这十使时,能用智慧觉照分明,能善能觉了、除诸虚伪,不损真正善根。除诸虚伪是因为什么?虽说有五利使、五钝使,有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但这些见惑、思惑其实是无有自体的,所以名之为虚伪。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云:“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这些十使都属于‘不觉本无。’所以叫除诸虚伪。

[不损真正善根]就是我们用无漏的智慧来觉照时,能断惑,但无漏智慧不会受损害,犹如太阳光能破暗,日光却不受损害,所以以无漏智慧为真正善根,名为不损真正善根,谓之除觉分。

舍觉分:除是对内,舍就是对外,对外境也要不执著。

[若舍所见念著]就是对所见凡夫的念著之境,能知道其境界也是虚妄的,本来无有,能慧照分明,善能觉了所舍之境举体虚妄。

但在没有修七觉支之前,凡夫众生是遇到什么执著什么,这在唯识上称之为遍计所执性,现在我们能用智慧来觉照,知道这些境界也是虚妄的,只是因为凡夫的这种执著心、分别心的缘故,似现前境,是在我们第六意识里留下来的一个影像即落卸缘影,故说不实。现在我们能用智慧觉了,所以能不执著他。譬如一个人在梦中种种境界,妄生爱憎分别,梦醒时知道梦中的境界皆是虚妄,当然就没有追忆,没有留恋,名之为舍觉分。

也就是说除是对内的,舍是对外的;除是无念为宗,舍是无相为体;除是内心之中不起妄念,舍是对外境一切不执著,一切相都不取著,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接下来是第六定觉分。

[若发诸禅定之时]禅定有多种,有外道的禅定(外道修无想定),他用一个强制力将第六意识压伏,像石头压草一样,将来能生无想天,寿命有五百劫。

他最初用半劫的时间修无想定,将来能生到无想天,寿命四百九十九劫,最后在天上的半劫,他就失去定力,定力一失妄念即起,前面成就无想定时,他认为已经得到涅槃,但并非如此。失去定力以后,他对三宝就起了诽谤心,认为不存在什么涅槃,这么一念谤法之心就会让他堕落到地狱之中,所以这属于外道禅,修无想定、外道定。还有是有漏的禅,四禅八定都还属于有漏禅,因为他只能生天道,当然若按圣道门来修,内外道都要共同修四禅八定,内道是进一步再修受想灭尽定,即可超出轮回。

但那只是竖出轮回,净土法门是横出轮回,如果没有得到受想灭尽定,就算成就了四禅八定,仍然不能了生死,天上的福报受尽以后,还是会降下来。此地的定觉分是能用智慧善能觉了,所有这些所修的种种禅定都是虚假非真实性。

“不生爱见味著,不生留恋。”就是说除觉支使我们内心清净,离开一切分别执著。舍觉支是决定不被外境所动,不被外境所诱惑,然后内不动心,外不著相,当然就能禅定自然现前,由这种不生爱见妄想,由这种自性定能契入到这种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如如不动的禅定,能生智慧,名之为定觉分。

接下来是念觉分。

“若修出世道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或心沉没,当念用择法、精进、喜三觉分以察起之;或心浮动,当念用除、舍、定三觉分以摄持之;调和适中,名念觉分。”

此指怎样对治修行人的毛病。

在修行道路上往往容易有两种毛病,一是掉举,二是昏沉。掉举就是很散乱,心在散乱浮动时,应侧重于修除、舍、定。心在昏沉、打瞌睡时,应侧重于修择法、精进、喜,能思惟我们所修的法门殊胜的功德,内心之中会生起智慧的觉照,自然能驱除昏沉。

所以“念”就是让我们保持定慧等持,若修出离世间了脱生死之道时,心沉没就要用择法、精进、喜;心浮动就要用除、舍、定。能使定慧均等,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定慧等持,得成无上道,名之为念觉分。

“八圣道分,亦名八正道分。修无漏行观,见四谛分明,名正见。以无漏心相应思惟动发觉知筹量,为令增长入大涅槃,名正思惟。”

八正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念、正精进、正定。我们虽然从名相上能知道,但八正道是什么人才真正能修?只有圆教初住以上、别教初地以上的菩萨才真正在破一品无明、显一分法身,这才叫真正有正见。

我们说要树立正见,是真正有正见吗?只要你还有生灭心,没有契入到不生不灭的真心,都不名为真正有正见。这个标准其实很高。

八正道(八圣道分),前面的正见、正思惟,由前择法觉分,不依偏邪,故入正道。因为有择法觉分,所以能知道拣择什么是正,什么是邪,所以能入正道。

无漏圣法曰正,能通涅槃曰道。正见是修无漏行观,无漏行观就是修苦集灭道四圣谛,每一圣谛都有四种行相或称为四种行观,比方说灭谛,灭净妙离等等,总称为四谛十六行观,就能见四谛分明。能修这十六行观就不会入生死轮回。慧眼分明,见理正确,名之为正见。

正思惟就是以无漏心见四谛智,总名一切智心,“思惟”不是我们平时想的思考,而是觉照,是用智慧觉照,所以说不是识心思惟,乃是无漏心相应之思惟。

用无漏的智慧相应,这样名之为正思惟;用凡夫的意识心来思考,这不名为正思惟,而名之为缘虑分别。

[动发觉知筹量]指依四圣谛能动发四谛十六行观,能辨析四圣谛,能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能让我们观智增长,断惑证真,入大涅槃,这称之为正思惟。

所以八正道的标准是挺高的,一定要法身大士才可以真正修八正道,才可以真正名之为正见。

我们修无漏行观、见四谛分明,名之为正见。

漏是烦恼,比喻有了妄想分别执著后,我们本性之中,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无量的德能都隐而不显,不能起妙用,要修无漏法才能真正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契入不生不灭的真心,名之为正见。

但与净土法门相比较,净土法门比其他法门要更殊胜,因为她是平等成佛的法门,她要树立的正见是你只要真正信得过,不怀疑,愿求生,老实念佛。

一切众生入净土法门都是修平等成佛法门,上至等觉菩萨,下至薄地凡夫,都同样修信愿持名,求愿往生,平等地修学,平等地证得。如果对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庄严真正信得过,不怀疑,这就是净土宗的正见,就是与诸佛如来见解相同。所以净土宗的念佛人要能树立正见,站稳脚跟,不为他歧所惑。

比如永明延寿大师作《禅净四料简》:“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作人师,来生作佛祖。”这很多人都知道,但现在的人往往错会,他认为有禅有净土就是要叫我们禅净双修,其实不是这样的。

有禅有净土是指摄禅归于净土,有禅是在禅宗里大彻大悟,有净土是信愿持名,大彻大悟以后一定会归心净土念弥陀。因为大彻大悟只是见法身,若真正见法身,就真正能对净土法门信得过,真正相信原来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都是我的真心,所以一定愿求生,因为身土不二,能直接入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土。

所以蕅益大师很推崇元朝时一位天如禅师说过的一句话:“悟后不念佛,保管此人未彻悟”。后来他就作了一本书叫《净土惑问》,对净土宗很多实修的问题都用问答的方式来予以解答。在《要解》里,蕅益大师特别地赞叹和推荐。

所以要知道有禅有净土不是叫我们禅净双修,而是告诉我们参禅开悟以后正好念佛,那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就一心持名老实念佛呢?所以现在的人往往会错会,去倡导禅净双修,就会弄巧成拙,求升反坠。

印光法师曾经很直接地批驳过:净土法门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宗旨,世人每每以此为平常无奇,遂以宗门参究之法以为殊胜,而注重于开悟,不注重信愿求生,美其名曰禅净双修,究其实,则完全是无禅无净土。

祖师这话就说得很严厉,也很直接。号称禅净双修者其实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他实质上就是无禅无净土,到最后两头都靠不住。

“何以言之?不到大彻大悟不名‘有禅,’今之参禅者,谁是真到大彻大悟地位?由注重于参,遂将西方依正庄严通通会归自心,则信愿求生之念毫无”。你没有信愿求生之念,只是念一句佛号或参一个念佛是谁,说是禅净双修,其实就是没有净土,你没有信愿,哪来的净土?哪是在修净土法门?哪里能得生净土?“得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你只是把其会归自心,没有一个真正愿求生极乐世界的心,哪还有净土呢?你没有开悟,哪是真正有禅呢?所以说“虽名之曰念佛,实则与念佛之道相反”。

“或又高张其辞曰念实相佛”。有些人是空腹高心,空谈玄理。

他说自己不同于一般人念佛,是在念实相佛。印光法师又一针见血地破斥说:“实相虽为诸法之本,凡夫业障深重,何能做到?”“弄到归宗,禅也靠不住,净也靠不住。仗自力,即到大彻大悟地位,以惑业未断,不能了生死”。

如果只是单凭自力,你就算是到了大彻大悟的地位,惑业没有断尽,大彻大悟还只是显发法身,只是断见思惑,你还有尘沙惑、无明惑,何况你见思惑都还未必彻底断尽。有一些只是断见惑,思惑还没有断。

所以“惑业未断不能了生死,未悟到大彻者,更不须论。仗佛力须具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方可。以一向以西方净土无量寿无量光,一一会归自心,而自心只是徒执其名,未证其实。西方之佛,无感不能有应,自心之佛,在因无有威德。”

这话就说得很透彻了,你若主张禅净双修,把那些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都说会归自心,就是我们真如妙心显现出来的,但你在凡夫位是“徒执其名,未证其实”。你没有真正证到,不过是倒果为因,佛陀这么说,你只是鹦鹉学舌跟着这么说。

你没有真正证到,如果没有真信切愿,不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阿弥陀佛无感不能有应,我们愿求生的心,真信的心,这是有感,阿弥陀佛的本愿力是有应,才能真正感应道交。你没有信愿之心,不愿求生,哪会有应呢?因此就难以出轮回。

而自心之佛,在因无有威德。自性天真佛还是在因位,还没有显发出来,也没有威德,所以就变成禅也靠不住,净也靠不住。

“世之好高务胜者,每每皆弄巧成拙,求升反坠”。印光法师对禅净双修这种说法痛下针砭,一针见血。印光法师说:“美其名曰禅净双修,实际上是无禅无净土”。你认为自己很高明,其实你变成最下等,什么证量也没有,还不如老实念佛。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如果是搞禅净双修,弄到最后既不能感通佛力,也不能成就自力。

因此我们一定要能树立正见,专修净土,信愿持名。正如蕅益大师所说:“离却阿弥陀名号,何由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要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我们现前介尔一念心,本来本体就是无量光无量寿,“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但他还是在因位,我们要真正明心见性也要依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是捷径之中的捷径,要这样来树立正见。

因此树立正见极其重要,特别是在目前,种种似是而非的影子佛法到处流传,就很糟糕。原来到处流传过的《墓林僧苦行笔记》,那人有很多似是而非错误的见解,说你一边念阿弥陀佛一边画波浪,你念满一千万,画满波浪,将来一定保证你能往生。而且还说你念满一千万就看到我了,看到他起什么作用呢?这都是没有正见,是错误的。

还有我们之前特别批评过的,(因为现前有很多这些书在流传,所以我们需要特别批评)日本净土真宗本愿法门,在中国卷土重来。没有树立正见的人往往被本愿法门所迷惑,认为他说保证你能往生,什么都不用,你只要信就好,你持不持戒也没有关系等等,这些都能把人引入歧途,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做狮子吼。

比如《真宗要旨》第六条(这是日本净土真宗的一本书)上说:阿弥陀佛因地发四十八愿,第十八愿展开就是《无量寿经》;第十九愿展开就是《观无量寿经》;第十九愿之机止于化城,故为邪定聚。这就错得很,说观机的根机是邪定聚,这就很糟糕。

杨仁山居士就驳斥说:“生净土者,盖入正定聚,绝无邪定及不定聚。经有明文,处处可证。若以观经所摄判为邪定聚,则是聚九州铁。铸成一大错矣。”这就很错误了,是曲解佛经,妄以凡夫的分别妄念来妄测圣意,然后乱说。

本愿法门说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十八愿展开就是《无量寿经》;十九愿展开就是《观无量寿经》;二十愿展开就是《阿弥陀经》。这本来也没有错很多,但后面说《无量寿经》是为正定聚的根机说的;《观无量寿经》是为邪定聚的根机说的;《阿弥陀经》是为不定聚的众生说的。这就错了。

得生净土都一定是正定聚,哪有什么邪定聚?哪有什么邪定聚、不定聚生净土呢?还有本愿法门那个法然,作了一本叫《选择本愿念佛集》的书,那上面就说:“众生口不称佛,佛即不闻之;身不礼佛,佛即不见之;心不念佛,佛即不知之。众生不忆念佛者,佛不忆念众生,彼此三业常相舍离,故名疏行也。”

这完全是一派胡言,以凡夫之见来妄测如来境界。佛陀是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平等普遍地教化一切众生,哪有亲疏之别呢?哪里说众生口不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听不到呢?身不礼佛,阿弥陀佛就看不到他呢?佛陀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见,怎么可能看不见呢?

本来前面引用的善导大师的话是对的,善导大师说:“众生口称佛,佛即闻之;身礼佛,佛即见之;心念佛,佛即知之。”这当然对,但你如果把它引申过来说,如果不称佛,佛就不闻;不礼佛,佛就不见。就引申错了,就是胡说八道了,所以一定要树立净土宗的正见。

八正道的第二就是正思惟。

[以无漏心相应思惟,动发觉知筹量,为令增长人大涅槃,名正思惟。]这里的思惟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研究、考虑,不是落在第六意识中的这种思考和分析,而是由根本智起后得智,由实智起权智,对一切通达明了,能进入如来果地所证的大涅槃。

同类推荐
  • 星云日记24:收支平衡的人生

    星云日记24:收支平衡的人生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二十四册。收录星云大师1993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伊斯兰教史

    伊斯兰教史

    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佛教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产生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世界的广大人口,《伊斯兰教史》对伊斯兰教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将让读者对此教育有个较为全面了解。伊斯兰教是具有国际性、民族性和群众性的宗教,至今影响着世界的广大人口,它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应当充分认识的长期和复杂性,加强对它的研究,着重根据它“借以产生和取得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去说明它的起源和发展”。伊斯兰教产生至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在这斯间,有众多的穆斯林学者,从自身的信仰出发,著书立说,从各方面阐述伊斯兰教。
  •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这本由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精心编辑的伊斯兰文化研究论文集,是近年来伊斯兰文化研究成果中的一本比较有分量的学术佳作,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在伊斯兰文化研究及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借鉴、相融合方面迈开了新步伐。全书分为文化纵论、义理研究、哲学宗教、前沿思潮四个部分。
  • 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

    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

    《全然接受》作者塔拉;布莱克拥有担任禅修老师和心理治疗师20年的丰富经验,在本书中对许多学生、客户的案例做了详实的分析与阐释,为我们提供系统化的实修方法,告诉我们如何转化悲伤情绪并重获完整的人格。
  •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是台湾学者郭永进先生经过真修实证以后的解经之作,通过很多幻灯片的生动演示,图文并茂地来诠释《心经》这部深奥经典的真正内涵。让很多人都能轻松读懂这部“无字天书”,透过这些超越经典、超越文字的“心路”,直接指引大家去看到那活生生的生活,进而通过实证而渐入心灵自由的解脱之境。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轮回九世

    重生轮回九世

    你相信轮回吗?你渴望长生么?假使重生以后,你又会干什么呢?
  • 请战

    请战

    曾经的名门大少,痛失爱人、兄弟反目、信仰崩塌!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逐渐找到了苦苦追寻的目标!反内战、杀鬼子、扬国威!历史将为我们明证,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 嗜血至尊

    嗜血至尊

    一个天才少年,穿越到异世界,会开始他怎样的人生路程?
  • 华严经旨归

    华严经旨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奇迹存在的地方

    奇迹存在的地方

    相遇分离,是否找得回那些?曾经现在,可否变得回以前?
  • 北京孕事

    北京孕事

    故事取材于大量真实案例和第一手采访资料,讲述了国家开始推行单独二胎生育政策前夕,工作顺利、家庭生活条件“中产”的报社女记者朱荻在已有一名女儿后意外怀孕,曾试图考虑是否生下来,但遭遇公务员丈夫的强烈反对。在基于自己对新生儿的期待、家庭经济条件、已有的女儿对于可能新降生的弟弟或妹妹的态度、上一辈家庭对后代的期待等各种因素的纠结和焦虑中,朱荻发现原本被她当作“难以启齿的重大秘密”的“可能的二胎”问题,绝不是她一个人的困扰。
  • 我家宿主画风不对

    我家宿主画风不对

    我叫陈小凡,我最近很烦恼,一觉醒来我体内多了七个系统!它们还说我是天道选中的男人,忽悠我去给它们做任务,我怎么可能同意?打工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是不可能的!异世界多危险,咸鱼不快乐吗?宅着不好吗?看书不开心吗?打游戏不香吗?穿越是不可能穿越的!我信誓旦旦的说道。没有理会系统聒噪的声音,就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拆开薯片,翻开了我上午找到的一本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然后我就被强制穿越了!那些狗系统还直接把我踢到了古代,开局一个功高盖主的大将军,刚刚砍翻一个人,手中刀还滴着血那种,我有点慌……mmp,系统这是你逼我的!我这人一慌,就容易失去理智。然后我就把皇帝干掉,篡位了……又名《系统你别再缠着我了!》《开局七个系统》《我体内有七个系统》QQ群:745700094
  • 五五普法(中学版)

    五五普法(中学版)

    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屇五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