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83900000011

第11章 回归生命的故乡第四讲(2)

有些人就会怀疑:“现在印刷术很发达,激光排版也非常快,经书印起来很容易,各大图书馆都有收藏,应该可以长久地保存,怎么可能会灭尽呢?”要知道经典虽在,但如果没人相信,没人读诵,没人弘扬就等于是灭尽。

所以佛陀在《法灭尽经》上说:将来末法时期,到最后的时候,经典就开始没有人相信、没有人弘扬了,首先消灭的是《首楞严经》,民国时开始是日本人说《首楞严经》是中国人伪造的。

“诸经相继灭尽,留此经住世百年。念一遍者皆得往生净土。”到那时只要有人能念一遍《无量寿经》或念一遍《佛说阿弥陀经》都能生净土,此经灭后,留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住世利生。

阿伽陀:翻译为中文就是普去,能普去重病,本经能治疗众生的一切烦恼心病,能让众生断见思惑、断尘沙惑、断无明惑,所以比喻为“阿伽陀药,万应灵丹”。

[绝待圆融,不可思议。]是指能念之心,心即是佛。所念之佛,佛即是心。能所双亡,心佛一体。绝诸对待,圆融无碍。所以称为不可思议。

接下来蕅益大师进一步归纳赞叹说:

“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华严奥藏:《华严经》所有的奥藏皆归《阿弥陀经》里来。为什么《华严经》最后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圆满。而本经全部都讲圆中极圆之教,就是讲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讲信愿持名,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在华严会上要念佛往生净土才圆满成佛。

法华秘髓:《妙法莲华经》上说:“但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还说听闻到《妙法莲华经》,读诵《妙法莲华经》,当来皆生西方极乐世界。本经正是专门开示信愿持名,念佛成佛,所以是法华秘髓。

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首楞严经》上讲到二十五圣修证圆通,二十五圣里就包括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文殊菩萨选择最好的法门观音菩萨耳根圆通,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从闻中入。”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所以选择耳根圆通。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是十方佛世界都契机的法门,有人学《首楞严经》就会提一个问题:“既然念佛法门这么好,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在首楞严会上为什么选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不选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呢?可见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肯定要比念佛圆通高明吧?”不是的,其实是我们不懂经意。

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被文殊菩萨选出来,是因为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耳根圆通契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机,而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是契十方佛世界一切众生、整个法界无量佛世界的根机,所以是最为殊胜的。

《首楞严经》也是汇归到《阿弥陀经》上来才究竟圆满,以西方极乐净土为指归才是究竟圆满,可见这一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就是诸佛的传心法要,就是菩萨无边行门所修六度万行的指南,因为菩萨修无量的六度万行也以导归西方极乐世界、求生净土为归宿,所以说“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也”。

[欲广叹述,穷劫莫尽。]广泛地赞叹和阐述,但“穷劫莫尽”,经过很多大劫都说不完,因为本经的体就是法界,而法界无尽,所以“叹述皆莫能尽”。

可见本经是释迦佛一代教法的指归,也是十方诸佛教法的指归。所以印光法师说:“一代时教,皆念佛法门之注脚。”一代时教都只是为净土法门,尤其是为本经信愿持名这个法门做注解、做前导、做前行,归根结蒂是说佛陀彻底的悲心彰显,就是这个信愿持名法门。

透过五重玄义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佛说阿弥陀经》是无比的殊胜,是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所成就的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核心就是《佛说阿弥陀经》——“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底下就开始进入到经文的学习:

“人文分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此三名初善、中善、后善。序如首,五官具存。正宗如身,脏腑无阙。流通如手足,运行不滞。故智者释《法华》,初一品皆为序,后十一品半皆为流通。又一时迹本二门,各分三段。则法师等五品,皆为迹门流通。盖序必提一经之纲,流通则法施不壅,关系非小。后人不达,见经文稍涉义理,便判入正宗。致序及流通,仅存故套。安所称初语亦善,后语亦善也哉。”

这是先说一切经都可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蕅益大师对《阿弥陀经》的分科与古来大德有所不同,他特别地举出天台智者大师解释《妙法莲华经》的分科来作为一个例子。古大德就将:“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一句判为正宗分,蕅益大师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就把这一段经文判为序分,是属于本经的发起序,而且蕅益大师将经文里的六方佛赞判为流通分,都是非常卓越的见解。

我们来看序分,先是通序,即正信序:

(甲)初序分二:初通序、二别序。初中二:初标法会时处、二引大众同闻。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如是,标信顺。我闻,标师承。一时,标机感。佛,标教主。舍卫等,标说经处也。实相妙理,古今不变名如。依实相理,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曰是。”

先讲经首的六种成就,称为正信序。

信、闻、时、主、处、众,六种成就,证明此经确是佛金口宣扬的。

首先是解释信成就“如是”。通序是诸经共有的,别序就是彰一经特别的发起因缘,通序又名为证信序,分为六种成就。

[如是]是信成就,就是信顺义。信顺释迦牟尼佛的咐嘱、信顺阿弥陀佛的本愿、信顺六方诸佛的赞叹劝请。因为信顺,所以能信愿持名念佛。经文的最后是“欢喜信受”,也就是与信顺首尾呼应。

“如是”两个字意义非常深广,有些大德可以讲很长时间,比如智者大师九旬谈妙,《大智度论》一百卷之中,讲“如是”两个字就有三卷,我们略微地说一下:

蕅益大师就说:“实相妙理,古今不变名如;依实相理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曰是。”这就非常简明、透彻地把“如是”阐发出来了。实相妙理就是我们现前一念心性,依此心性念佛求生净土。能念是实相心,所念是实相佛;能求是实相信愿,所生是实相净土;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决定无非。所以名之为是。

这个实相妙理,我们的真如妙心是亘古如是,所以“古今不变名为如。”依这个实相理来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名为是”。同时万法俱寂,一心不乱,名为“如”。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名为“是”。

万法俱寂是讲境界,就比无生法忍还要高。在《仁王护国般若经》中就把菩萨的境界分作五个阶段:最高的是如来的境界,叫寂灭忍。寂灭忍往下一层是无生法忍。寂灭忍就是一切万法都是清净寂灭相,证得下品寂灭忍是十地法云地菩萨,中品寂灭忍是等觉菩萨,上品寂灭忍是妙觉佛果位。可见,我们要成佛,念这句阿弥陀佛得生极乐,就可以成就万法寂灭,一心不乱,名之为如。

持名念佛就能证得一心不乱,由一心不乱入寂灭忍就能达佛境界,可见这一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真正不可思议,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都修此法门,信愿持名就成功了。

可见,所持的弥陀名号即是实相的理体,是十方诸佛共说之道,名为“如”。众生称念阿弥陀佛,以始觉觉本觉,必得往生,决定无非,名为“是”。这叫“如是”。

[我闻]是闻成就,表师承,表示当年我阿难亲从佛闻。

佛陀当年说法并没有把它写成讲义,在佛陀入涅槃以后,佛经就经过了结集,大小乘公认的佛经结集经过了四次(小乘承认的佛经结集就有七次,大小乘都承认的就有四次)。

第一次结集时就由多闻第一的阿难陀尊者诵出经藏,阿难一升座,那些阿罗汉都看到他身光如佛,大家就起了疑,一者怀疑阿难是不是成佛了,二者怀疑是他方佛来了或释迦牟尼佛再来了。阿难一开口说:“如是我闻。”“是这样子的,我阿难当年亲从佛闻。”众疑顿息。大家知道阿难是佛力加持,所以身光如佛。这个公案讲的很多,大家应该都有所听闻。

“实相非我非无我,阿难不坏假名,故仍称我。”

[我闻]是闻成就,这里就特别地讲“我闻”。“我”其实是假名我,不是凡夫妄执的实我,也不同于外道妄立的神我,阿难是随顺世间假名为我,并无我见我慢,但不坏假名,所以仍称为“我闻”。

凡夫众生一天到晚打妄想,执著于身就是我,所以人我是非纠缠不断,佛陀住在真实境界里,如果一句话不说,几夫众生无由开悟,所以假名说“我”,不同于凡夫妄执的实我,不同于外道妄立的神我。

还有一个“闻”。

“耳根发耳识,亲聆圆音,如空印空名闻。”

《首楞严经》上说:“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妄为色空及与闻见。”见就是能缘的见分,缘就是所缘的相分,能缘声尘的见分,所缘声尘的相分,乃至于根身器界都不离第八识,本质上就是自心取自心,所以说是“如空印空”,这样名之为“闻”。我闻。

[一时]就是时成就。“师资契合之时,时无实法,以师资道合,说听周足名为一时。”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空间有四方、四维、上下,都是由抽象概念中产生出来的,属于心不相应行法。

同类推荐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 星云日记25:感动的修行

    星云日记25:感动的修行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二十五册。收录星云大师1993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热闹场中作道场”、“接受的习惯”、“感动的修行”、“同体与共生”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内容简介:黄檗无念禅师,法名深有,号无念,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李卓吾、袁宏道、瞿汝稷诸人之推崇。《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原收录于《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共分四卷,第一卷法语,涉及的是黄檗无念禅师参悟、觉解的“缘起性空”之论,不离法藏,融汇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随。第二卷酬问,谓之酬问,实是解经是也。第三卷复问,乃是黄檗无念禅师针对其所生活之时,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思潮动荡,在文化观念需要重建之时,而从禅宗角度给出的仁学机缘解答。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都市妖鬼录

    都市妖鬼录

    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怪吗?我原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本以为我的一生就会这样平淡无奇的度过,却没有想到在来到这座隐秘的小城之后身边却陆续的发生了许许多多诡异的事情。半夜敲响的棺材板、没有瞳孔的野狼、死而复生的神秘女子……我与神秘的除妖师温先生相遇,以及身边的两个好友一起,踏上了光怪陆离的神秘世界。
  • 吃着噩梦长大的孩子

    吃着噩梦长大的孩子

    吃掉噩梦的同时也会吃掉做梦者有关噩梦的记忆。
  • 灭世魔藤

    灭世魔藤

    一颗来自异世界的魔藤种子,和一个卑微的灵魂,在沙漠中扎下了根,从此世间大祸临头。问:是谁给了你猖狂的勇气?答:缠绕,紧缚,触角,长枪,寒冰水火……诸多手段我都有,挨个给你来一遍,你怕不怕啊?神仙?神仙算个鸟!只要我魔藤小针一顿扎,就算神仙他爹,也照样让他爽到爆!魔藤开道,趟平所有拦路者;腹黑修士,干掉一切绊脚石。且看我魔藤灭世,纵意猖狂
  • 聪星阁

    聪星阁

    一次经历拥有绝无仅有的能力。能找回失去过的东西,凭着自己的种种事迹,打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当铺!
  • 钱王

    钱王

    “如果我爱了,就是一辈子!哪怕我爱的人伤了我,那也是我的命……”萧兰曾经很无助地对着唐云说道。唐云说:“男人和女人就是那么一回事儿,其实作那种事儿就跟男人和女人拉手没什么两样,都是身体的某个部位接触到了一起。握手后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当,也不会被认为不纯洁,洗了就没事了。男女间做的那种事儿也不过如此,做完洗洗就是了,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会有什么变化?我们都从彼此的身上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这不就够了吗?纯洁、爱情的忠诚、女子的守身如玉、从一而终,其实都是些害人的东西,要不得的……我的女人如果跟别的男人上了床,只要她还想跟我做,没关系,洗干净了还不是一样?”这时,萧兰会震惊地张大嘴巴……
  • 易言南尽

    易言南尽

    南汐对于她的丈夫——肖易言一直很好奇,他怎么做什么都是临时的:临时教官,临时老师…但是他又能把每一个都做得很好。南汐:“肖易言,你有什么不是临时的身份吗?”肖易言:“当然有,做南汐的肖先生就不是临时的。”“我要做你一辈子的肖先生!”
  • 呆萌主仆闯天下

    呆萌主仆闯天下

    当呆萌小萝莉穿越到不受宠的大小姐时,小萝莉表示好悲催,但是!当她遇上了一个凶悍的仆人之后,小萝莉已经悲催的不能再悲催了,她不是大小姐吗,为毛感觉角色颠倒了过来呢?于是,呆萌主子与凶悍仆人开始了一段逗比之旅。最终,当她知道真相时……惊呆了!
  • 神女战神

    神女战神

    谁说穿越者一定能混的风声水起?天下第一美女?啊呸!天才炼药师?no!灵脉异形小废柴?是的!穿越后还被各种锤?是的!人生就像一块玉,不经历些刻刀雕琢,如何成为一块绝世珍宝?你以为你是和氏璧吗?
  • 老舍文集:骆驼祥子

    老舍文集: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 月话随笔

    月话随笔

    生活中的小事,引发的“生死大论”。记录我生活的点点滴滴,你呢,看看是否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