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02000000089

第89章 歧路风云 乱军之际()

(第二节)

易铭醒来后,发现自己身处一处院子里,他从房间走出来,被眼前情景吓了一跳。原来这是一个有上百房间的院落,院套院、门套门,琉璃飞甍、砖石照壁、高台大屋、亭殿楼阁,门窗间多木雕,并多有楹联、匾额于上。

让易铭惊讶的却不是这些,而是院子住得满满的兵丁。一屋之内,十个八个不等。易铭在院子里漫无目的地四下走动,这儿看看、那儿瞧瞧,军士也自顾自地忙活着,没有一个理他。

易铭见这大宅院内,恐怕住了好几百兵士,看样子是军队强占了当地大户宅院,临时用作兵营。

不及一会,易铭分明看见了一个亲切的身影跑进来,居然是韩知礼。这家伙十六七岁的样子,见了易铭,就抱拳施礼,说道:“公子,你醒了,几位将军等着见你呢!”

易铭心想:你这小子,怎么越活越年轻了,你叫的什么?皇上不叫却叫公子,也不过来磕头请安……。

他见了韩知礼,倍感亲切,一把拉了过来。问道:“韩三,这是在什么地方?”

那韩知礼听罢却不回答,只用一只手摸了摸易铭额头,自个儿说道:“这都一天了,还有些烧。”他犹自不确信,又摸着自己额头,这才又说道:“公子刚来就病了,就发烧昏睡说胡话,好在吕复先生两副药下去,看来好了不少。”

易铭气恼,又问道:“老子好端端的,发什么烧?我问你,这是什么地方?”

韩知礼似乎被他吓着了,四下看了看,半天才喃喃说道:“公子莫要生气,赶紧和小的过去,李先生也在,几位将军恐怕已经等不及了……。”

易铭见他啰里啰嗦、答非所问,正欲打断他说话,这韩知礼又道:“刚才公子问什么?这里吗?这里是宁武呀!”

易铭惊异万分,他目的地是在自己的时代,哪里料到这会儿,竟然不知何故又置身宁武了。但我们得假定这种可能性存在,若非如此,那笔者岂不是写不下去,所以,各位得耐心读下去,看看后来又会有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发生。

他怎么不知道宁武,大秦的那些老兵,举凡参加过宁武之战的,总是将这场大战的情形一再提及。即便多年以后,对其惨烈情景,仍然心有余悸。更重要的,是大秦皇帝于这场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可谓一战成名。易铭总是听到身边人每每说及此事,他原来还以为自己贵为天子,恐怕都是他们恭维的,添油加醋、夸大其词的成分居多。易铭暗想:难道还真有其事?

易铭不知道这怎么又到了山西,他只以为,恐怕正如李千秋所说,那波卡洪塔斯出了问题。他启动波卡洪塔斯,目的地是在自己时代,照韩三所说,差了几百年不说,就地点也天南海北相去甚远。易铭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知道自己这回麻烦大了。

易铭又问韩知礼随行思沅、秦会等人情况,韩知礼张着嘴,半天答不上来。易铭问的急了,韩知礼方才说道:“公子,你说的这个思沅是谁?小的也不认识秦会,只是杨明义这会儿和先生在一起,公子去了,自然就见得到他……。”

易铭听韩知礼说来,竟不认识思沅、秦会,感到莫名其妙。想到来的时候,几人在大秦皇宫一并出发了的,难道、难道这几个让自己弄丢了?

易铭想着,又看了看韩知礼,见他身体愈加羸弱,看上去就十五六岁模样,嘴上还没长胡子,只是那机灵样儿,一脉相承,自这时候就显露无疑。

易铭想不通这中间出了什么问题,问韩知礼也问不出个所以然,只得作罢。只对韩知礼说到李千秋,易铭更为惊讶,就问道:“不忙,老子问你,李千秋也在这里?”

那韩知礼看了易铭一眼,却说道:“公子看来病的不轻,您不是就与先生一起来的吗?”

易铭大感意外,说道:“是吗?这龟孙不是……?”他本想说这李千秋不是已经走了么?怎么眼下却在这里?他看着韩知礼,那厮与他同样迷惑,睁大双眼,惶惑无助看着易铭。

易铭知道这韩知礼断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得打定主意,走一步看一步,看看又有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发生。

韩知礼不断催促,易铭无奈,只好随着韩知礼身后,出了院门。绕过两处院子,就到了一处更大的院落。大门外有兵士站岗,见了韩知礼和易铭,未加阻拦,韩知礼前头进去,易铭跟了进去。

韩知礼将易铭领进一间宽敞的大屋,那里面有十好几人,正在激烈争论着,易铭一见,顿觉亲切万分。

因为这些人中,易铭大多认识,里头有李侔、赵龙甲、钱虎乙、孙象丙、李马丁、吴能奇、李侔、郑可望、王定国,以及李千秋、朱信和杨明义。居中两人,其中一个,易铭早先梦中见过,应是李岩。而另一人,易铭从未见过。

韩知礼走进,向中间一人跪下,说道:“将军,公子带过来了。”

李岩三十来岁模样,中等身材,穿了一身亮丽的铠甲,却儒雅文秀,言谈举止间,风度翩翩。他见了易铭,打量了一番,顿时和颜悦色,转身对身边一人说道:“大哥,先生说这就是咱们家三弟,你看看,像也不像?”

那被称作大哥的人也抬头注视易铭,看了好一会,这才指着易铭说道:“虽然三弟当时只有六七岁,但生得矮小瘦黑,我看他长得高,骨架大,白白净净,有点不像,恐怕先生弄错了。”说完就似笑非笑,看着先生。

屋子里众人都盯着易铭看,易铭心里觉得好笑,因为这情节,易铭想象过,他奇怪这军营认亲的情景,怎么与先生所说和自己的想象,居然这么相似。

那人又问道:“喂!小子,你说是我三弟,那你认不认得我,我是哪个?”

易铭见他发问,已感大事不妙,因为易铭确实不知道他是何方神圣。只是这时,一个声音在耳际想起来,当然这是先生说话了,他以与易铭两人间才知道的方式说道:“这人是李仲,他有个小名叫旺财,你就叫他旺财大哥,肯定不会错。”

易铭听了先生话语,心里窃笑,说道:“你不是走了吗?怎么会在这里?”

李千秋传话过来却说道:“一言难尽,你有何疑问,以后再说,眼下事情紧急,你先小心应付过去,不要怕,就照我提示的去做。”

易铭听罢,只得照着李千秋提示,接着那李仲的话头,答道:“旺财大哥,这么多年了,虽然你胡子拉渣的,模样也变了不少,只是小弟还认得出你的样子。”

那人听易铭说出他的小名,吃惊不少,口里再也不小子小子地称呼了,换成了“兄弟”,且态度也和蔼了许多,李仲又问道:“兄弟,你慢慢说,我家都有些什么人?你对家里还有哪些记忆?”

易铭哪里知道他家什么情况,只好在李千秋不失时机地提醒,易铭只照本宣科一般,说道:“小弟虽然记不得父母大人名讳,但知道别人称父亲大人为留根。我还知道站在你边上的是二哥李岩,小名叫花狗,我小时候都叫他狗儿哥,还有李侔,我叫他顺儿哥……。”

易铭照着李千秋的话说了一通,这屋子里众人才知道,原来眼前这三位将军,其小名竟然和他们差不多一样地粗俗不堪。

当然,大庭广众之下,易铭说出三个小名,李仲、李岩及李侔虽然感到有那么一分难为情,但听了易铭这么一说,对易铭是他仨兄弟这事儿就相信了大半。

只李岩心细,他这时说道:“老弟,我这军中,好多都是杞县、河内老家带过来的,晓得咱们家里事情的也不少。单单听你这么说,不足以证明你就是我的亲弟弟,何况你怎么连口音也变了,似乎是四川那边的口音。你们说是不是?”

他这样的疑问,屋内众人觉得有道理,旁边就有人说道:“是呀!我也知道几位将军小名,这不稀奇。”

他们这样的反应,早就在李千秋和易铭预料之中,易铭只好亮出杀手锏,将这哥儿几个小时候的糗事说了出来。易铭说道:“几位哥哥,怎么连小弟都不认得了?我被人拐带到了外地,长大了,自然口音就不一样。几位哥哥记得不,小时候你们三个偷看张妈洗澡,我告你们,你们三个全被父亲大人暴打一顿。后来大哥私底下又打我,把我牙都打掉了。还有,二哥爬树摘桃子掉了下来,腿都摔断了,瘸了好久,不知道好完了没有?还有就是顺儿哥那个东西上头有很大的一颗痣,我们小时候洗澡发现的,你们还取笑他。还有,旺财哥打小就喜欢隔壁桃花姐姐,现在不知道是不是我嫂子?……。”

易铭就这么源源不断说着,听得三人不住点头,可能觉得让易铭再说下去,又不知道还要说出些什么不雅的事情来,所以李仲赶紧制止,说道:“好了好了,兄弟,别说了。”

三人此时完全相信了,毕竟这些事,从来只发生在极小的圈子里,如不是亲身经历,外人如何能得知。

所以李仲突然就向易铭跑过来,一把拉了过去,紧紧抱在怀里,由于情绪激动,他眼泪都流了下来,又哭着道:“三弟,对不起!大哥没有照看好你,让人把你拐跑了。花狗、全顺,你们两个还要怀疑是不是?”

这李岩、李侔,这才回过神来,就也跑过来,四个顿时拥抱在一起,他三个动情哭着,让易铭也随之掉下了几滴热泪。

几个忘情地相拥而泣,过了许久,旁边钱虎乙说话了,他说道:“李家四兄弟战前团聚,可喜可贺呀!这兆头好,看来宁武可破。几位将军,虽然是大喜事,但眼下不是叙旧的时候,我们还得商量大事啊!”

几个经钱虎乙这么一提醒,方才醒悟过来,李岩拉着易铭也走过去围着一张桌子,易铭一看,上面如同作战沙盘,摆放着一个南北向狭长的城池。

李岩对易铭说道:“三弟,听先生说你还读过兵书,文韬武略,不在我等之下,你来看看,这宁武关怎么攻?刘宗敏都督已围着攻了好久,死了不少弟兄,这宁武关就是攻不下来。眼下我等接大王严令,三日之内如再拿不下来,大王怪罪不说,只怕我等也无颜面对死去的弟兄。三弟,你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易铭看了看,见他们沙盘堆得一团糟,他竟没有看懂。易铭只好装作四下细看,李岩在一旁介绍两军态势。

原来大顺军队十来万人,已将宁武关围得严严实实,这宁武关内,领军主将是岱州总镇周遇吉,手里只有兵不足万人。李岩说他前头还与义军罗城大战,杀死义军上万,自退守宁武后,又导致义军损失不下两万。闯王李自成因而勃然大怒,发誓不惜一切代价,一定攻下宁武关,杀掉周遇吉。

易铭于行军打仗这一套如何能懂,只好在有李千秋在一旁,于是装模作样看了许久,易铭按李千秋的意思,说道:“几位兄长,大王为何不尽快挥师京城、直捣黄龙,在这里和周遇吉斗个什么气?哪怕我军挥师进京,担忧周遇吉背后袭击我军,也大可以一两万人在这宁武与之周旋,围而不打。等拿下北京后,再作打算也不迟。何况长期围城,给养不足,必将生乱,只提防周遇吉狗急跳墙突围即可。这孙子云:攻城为下,眼下在这里耗着,实为不智,小弟想问:这都是什么人出的馊主意?”

易铭这样一说,旁边众人都无不尴尬,其实他们身经百战,何曾不明白其中道理,只是这攻宁武,乃是军师牛金星的主意,眼下他正得宠。同时,该主意还得到刘宗敏等大将的支持,李岩曾劝过李自成,然而李自成对于李岩,已不像先时那么器重,而原因也在于李岩与牛金星政见不合,牛金星谗言导致的结果。

李岩听易铭说完,无不犹豫说道:“三弟所言甚是,为兄也这么劝大王,可大王决心已下,又令为兄接替刘宗敏大将军指挥攻城。眼下不是谈论孰是孰非的时候,我等当不遗余力拿下宁武,不负大王厚望,三弟有何高见?大可讲来。”

易铭见这宁武城,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城墙高大,地势险要,他哪里会有高见,又是李千秋,如是如是一番,易铭就懂了。

易铭指着沙盘,对众人说道:“小弟以为其东城,也就是东北方向较为薄弱,可主攻此地,但不可盲目冒进做无用功,先生不是造了十架铸铁大炮吗?应将大炮调往此方向,集中轰击城墙城门。如一旦墙垮门塌,我军将士,当蜂拥入城,周遇吉军队人数有限,决不能抵挡。”

李岩听罢,称赞道:“三弟果然妙计,为兄深感欣慰,想不到我李家有三弟这样的奇才!父母在天之灵,足可心安了。”

易铭心想:我是什么奇才,奇才站在你身边,是李千秋呢!这铸铁大炮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还有火药也是。

一群人正在热议,突然外面来报,说大顺钦使到了。

李仲等人,只跪接王令,原来李自成又派人来催,说三日内拿不下宁武,李仲、李岩等,一律军法处置。并颁下严令,如宁武城破,里面人等,无论官军百姓,一律诛杀,不得姑息。

屋内众人,听了李自成旨意,内心惶恐,不寒而栗。

待送走李自成特使,李仲、李岩带着众人走出宅院,外头早有牛车拉着易铭说过的大炮,李岩一声令下,这十架牛车,在数百名军士的扶持下,艰难地行进着。易铭朝前方一看,见不远处耸立着一道城垣,问了身边人,方才知道,自己就在宁武城边。

不及半日,十门大炮架好,李马丁指挥军士装填火药铁球,令旗挥过,只见一道道火光从炮口喷涌而出,一声声巨响过后,那宁武城高大城墙不断被击中,城楼也随之垮塌了。轰击了约莫一个小时,待霾烟散尽,那城墙已垮了两三处,豁口清晰可见。见时机来临,李岩抽刀挥舞,身边数万将士,喊杀声四起,一时响彻云霄。

易铭冲在队伍最前面,而这是李千秋特别交代了的。李千秋对易铭说,要在军中扬名立万,建立自己的威信,否则,于大事不利。

易铭担心自己冲上去给人家搞死,所以不敢向前,身后李千秋笑着,对易铭说道:“要真是如此,不过是再穿梭一次,重新来过就是。”

易铭听了,心里顿时就没有了顾忌,所以一马当先,发疯似地狂奔,身后李岩、李仲大声喝止,他也不听。

跑到断垣处,奋不顾身往上爬,城墙上面守军,飞石箭镞如同雨下,奇怪的是,易铭就连第一个爬上城头,身上居然毫发未伤,那利刃快箭,像瞎了眼睛一样,就擦着易铭身旁而过。

易铭身后众多大顺将士就没他这么幸运了,刚到城墙下,恐怕就死了好几百,攻进城里,又死了上千,易铭从豁口上了城楼,身后杨明义递过来大顺大旗,站立城头,迎风挥舞着。

城外大顺军源源不断涌进城内,守军终于抵挡不住,开始溃逃,然而大顺军早杀红了眼,控制了豁口,打开了城门,外面万千人拥入城内街巷,一时之间杀声震天,混战不休。有军士举着火把,无论营垒民房,能点着火的,都给点着了。火借风势,逐渐蔓延失控,城内守军及平民,仓皇间四散奔逃,却被涌进的义军,逮着就给砍死。更有残暴之徒趁机作乱,或翻箱倒柜收掠财务,或强抢民女行禽兽事,**掳掠,无恶不作。

易铭随入城义军,沿街收索官军,由于各自为战,秩序大乱,一部分人杀红了眼,以致敌我不分,乱杀一气。易铭好不容易躲过了这些明枪暗箭,他浑身上下、血迹斑斑,大部却是厮杀时溅到自己衣服上的。他沿着狭窄街道往城中央赶,忽然看见前头数百义军爆出一阵欢呼,原来人群中一人高举一颗人头,易铭随即得知,头颅正是周遇吉的。

原来自义军攻入城内,周遇吉临危不惧,组织巷战,被乱箭所伤,见大势已去,最后拔剑自刎,慷慨就义。义军寻得他尸身,将他头颅砍下,都想据为己有献功邀赏。因而你争我夺,乱成一团,又自相残杀死了十几条人命。最后到了一彪形大汉手里,他挥舞砍刀,连杀身边数人,一旁军士,退了好远,只团团围住,这才不敢去抢。易铭挤进去,才发现此人正是杨明义。但见他左手提着周遇吉人头,右手紧握大刀,霸气十足地遍视全场,不住喊道:“不要命的都来抢呀……。”

易铭见韩知礼从人群中走出来,站到了杨明义身后,也握着长刀,保护着杨明义。

两人提防有人偷袭,背靠背看着众人,见他两个杀气腾腾,义军之中,如何还有人敢与他两个相争。两个转了两圈,韩知礼发现了人群中的易铭,就手肘顶了一下杨明义,给他指了指易铭方向。

杨明义见了易铭,朝他走过来,易铭身边将士,慌忙向后退让,几乎将易铭挤倒下。杨明义上前扶住了易铭,等易铭站稳,将手里提着的人头向易铭面前一递,说道:“公子,给您……。”

易铭一生连鸡都没有杀过,今日一战,竟公然提着凶器打群架,还伤了几人,这本来已是破天荒头一次。所以热血澎湃、四肢战栗、心虚胆寒,还在恐惧之中。眼见杨明义递过来这么一个血淋淋、肉呼呼的人头,心里又慌又怕,不敢直视,接过来本能地往天上一抛,说道:“不要,还给你……。”

韩知礼眼疾手快,接住了。

杨明义有些失望,但还是没有生气,说道:“公子,先生说以后我和韩三就跟你,这也是我一番心意,公子如何不要?”

易铭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这家伙是将周遇吉人头献给自己,要自己去邀功请赏呢!只是杨明义不知道,这死人头竟让易铭感到恶心和害怕,只不过易铭接过来抛向空中,却掩饰了这种感受。杨明义以为易铭不领他情而已,所以将李千秋要他和韩知礼作为易铭亲随一事给讲了。

易铭不知怎样回答,韩知礼在一旁说道:“蛮牛,我们随公子一道去领赏,岂不更好?”

杨明义这才放下心来,允诺一声,跟在易铭后面,在众人簇拥下,往城门处走去,走了不久,远远望着碰见李侔带着几十人守在城门处。自有好事者将刚才争夺周遇吉尸身一事给李侔讲了,所以见着易铭三人,李侔跑过来,欢喜不已说道:“三弟,想不到你竟如此英勇,哥哥我亲眼看见你第一个爬上城头。”他说话间看见了杨明义手中人头,接着又兴奋地说道:“刚才二哥就叫我在这里等,说是三弟抢得周遇吉人头,我还不信。三弟,今宁武城破,周遇吉身死,大王挥师东进,再无顾忌。要能灭了朱明,大王代之,三弟这一仗,首功不二,将来论功行赏,恐怕也是个侯爷。来来来,为兄看看,伤到哪里没有?”

易铭心情松弛下来,答道:“兄长,我没事。”

李侔见易铭并无大伤,放心了不少,就又说道:“三弟,当年楚汉相争,霸王自刎身死,王翳取其头,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各得尸身一部,后来均为列侯。特别杨喜,因此开创弘农杨氏望族。那隋朝杨坚和其后杨凝式、杨万里及播州杨氏,都是他后人,都是因他军功而起,了不得呀!……。”

李侔滔滔不绝说着,易铭左顾右盼,终于见到了赶来的李千秋。他丢下李侔,向李千秋方向跑过去。李千秋见着易铭。长舒一口气,又说道:“好好好,终于成功了。”

易铭对李千秋说道话,感觉有些莫名其妙,正待要问,李千秋拉了易铭走到城墙根处,小声说道:“你知道吗?就这个结果,我已经重复了七十四次,这一回总算成功了。”

易铭不解问道:“什么七十四次?你难道来来回回让我冲杀了这么多回?”

李千秋答道:“正是如此,你也死了七十四回,不过这一回总算成了。”

易铭接着又问道:“你又不是当导演拍电影,一个镜头不行就重来,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

李千秋答道:“对,就是拍电影一样,不过咱们这个是真刀真枪的,非得这样,不然你怎么会服众?记着,我们那些秘密,外人不可知晓……。”

李千秋还要说,杨明义远处早叫了好几声,李千秋无奈,拍了拍易铭肩膀,说道:“好了,快去见李自成,他要赏你。”

易铭别过李千秋,在李侔、杨明义、韩知礼及上百弟兄簇拥下,到了中军李自成军帐前,易铭和杨明义、韩知礼三人并排跪着,不敢抬头,过了好一阵子,李自成才走出营帐,身边文臣武将众星捧月一般。

易铭不自觉抬头看了一眼,见中间一人,四十来岁模样,魁梧身材,一脸的络腮胡子,目光炯炯有神,只是杀气腾腾让人不寒而栗。

那人朝身边众人喊道:“你们传本大王号令,宁武城内,无论男女老少,一个不留,全都杀了。这他妈小小宁武关,死了几万人,杀了,都杀了,放火烧干净,叫他们把城墙也给老子扒了……。”

旁边一蓄着山羊胡子文士打扮的瘦弱中年人,赶紧俯身答:“是!”又朝身旁武将,交代几句,那武将转身跑着下去了。

李自成这才领着众人,朝易铭三人跪着的地方走过来。韩知礼、杨明义高呼万岁,易铭跟着两个腔调,也喊着。

李自成赐了平身,三个这才站起来垂头俯身站在一边。易铭这才看见人群中还有李仲、李岩及李千秋身影。

李自成径直走到易铭跟前,伸出大手,使劲拍了一下易铭肩膀,易铭不防被他这一拍,一下失去重心,身体向一边晃了一下,但他站着没有挪步。他偷偷又看了一眼李自成,见他目露凶光,眉宇间杀气腾腾,易铭竟然被他吓着了,赶快低下头,恭恭敬敬站着。

李自成转身对瘦弱中年人说道:“军师,这个就是他们给朕说过的李家三公子呀?不错!宁武城头,挥舞老子大顺大旗,勇冠三军啊!朕有如此忠勇敢死之士,大事可成,朕看要嘉奖才是,就封他个“征北将军”吧!反正老子这会儿就要北上,杀进紫禁城,捉了狗皇帝……。”说着,又转身向另一边,对着一位一身戎装,敦实粗犷的中年男子说道:“都督,你手底下,拨给他些人马,叫他带着……。”

那被称为都督的,自然是汝侯刘宗敏,这会儿答了一声:“是!”转而对易铭阴阳怪气地说道:“恭喜呀!兄弟……。”

易铭不知何为,看着刘宗敏,心里却想:原来你这家伙就是刘宗敏呀!看上去就不怎么样,无非就是个精力旺盛、粗鲁浅薄的好色之徒,怪不得他要把陈圆圆……。

易铭正信马由缰胡思乱想,不料李自成身边那文士,阴阳怪气斥责道:“将军,还不跪下叩谢隆恩……?”

此人正是牛金星。

易铭无奈,只得跪下,正要谢恩,人群中早挤出来李岩、李仲,过来与易铭跪在一起,大声喊着万岁。

李自成哈哈一笑,赐平身,转眼看到韩知礼手中人头,感概说道:“周总兵也是晋中豪强忠勇之士,本王听说他发妻自刎殉节、小儿尽孝撞死,老夫人与仆人也放火****,真满门忠烈呀!找到尸身,埋了吧。”

话说完,转身就走了,韩知礼答了一声,将周遇吉头颅,交于一旁军士。李千秋自人群中挤过来,对着易铭笑了笑,对李仲、李岩及赶来的李侔说道:“各位将军,没想到三公子如此勇猛,真是文武双全呀!”

李家四兄弟、李千秋、韩知礼及杨明义回到驻地,天色已晚,但驻地喜庆气氛,却异常浓烈,官兵都不闲着。或围在一起吃肉胀饭、喝酒猜拳,或打着火把、唱着秦腔豫剧,不远处宁武城上空,惨叫声连连。易铭问了,方知刘宗敏正安排将城内军民,成排成排绑了,全部杀头。至于年轻女子,姿色过得了关的,全押往李自成中军驻地和他本人处,易铭心生不忍,抬头看着宁武城方向,那城头上空,一片红光。

同类推荐
  • 北宋易安

    北宋易安

    人的一生不能总是去逃避,哪怕你不知道自己在逃避,现实的恐惧也会来到你的身边,哪怕你只求小富即安,麻烦也会随着大宋官府的胥吏找到你,哪怕你只想在这乱世里苦苦乞活,金人的铁骑和蒙古人的弓箭也会夺去你家破人亡,直到有一天夏易安明白了这世道,逃避和恐惧只会像黑夜一样笼罩着大地,黑暗让你无处可逃,只有勇敢的去面对,去承担起一个男人应有的责任,在铁与火中成长起来了,你才会对得起那些为你付出的人们,才会给这北宋末年的乱世带来不一样的希望,故事从人间的温情开始……
  • 永宁盛世

    永宁盛世

    医科大学大三学生孟羽帆穿越虫洞来到了中国古代的平行时空大康朝,可惜的是正值大康朝末世,群雄并起,军阀割据,且看孟羽帆如何一步一步从穿越后的迷惘中走出来,经略泉州、收复流求、入主中原、天下一统,开永宁盛世,使万国来朝。沙场喋血、美人柔情,圆我炎黄子孙复兴之梦,创我华夏民族万世辉煌……
  • 只蛇

    只蛇

    苇名城危在旦夕,内府如野火侵入,此刻又有忍者内乱,实是危亡之秋。吾弦一郎如若能保全家国,纵身死不惜也。
  • 蓝之续曲

    蓝之续曲

    一个人有着三种性格!造就了三个自己!却又有着一个共同的梦。。。。。。而他的时代成为了过去,和他的同伴一样,慢慢地离开这个世界!他唯一的女儿踏上了和他一样的道路。。。。。。
  • 王爷别太妖

    王爷别太妖

    一朝穿越成孩童,啥?你竟然真的以为我是小孩子,那我可就不客气了,嘿嘿嘿…………名星辰,就要像星辰一样闪耀,做一个星辰王!仇恨会改变一个人,丧失一个人的本性。有的时候宽容一个人,其实就是在宽容你自己。作为一个学者,你要相信,世间是有爱的!”
热门推荐
  • 异界苍茫之神龙刹月

    异界苍茫之神龙刹月

    这里是异界苍茫大陆,人与妖,都想打破自己的天定命数,脱离轮回。一个无名之辈,本应该平淡地在丰庶山脚下的山村过完一生,可是天命无常,他却被迫出了山村行遍四海,机缘巧合得到了麒麟神木,而麒麟神木里,封印着一条三头赤鳞神龙,传说麒麟神木一旦出世认主,便会化为神器轩辕杵。传说只有轩辕杵,才能击出那一招神龙刹月。苍茫大陆,风起云涌,奇兵异甲,一时多少英雄豪杰。
  • 姐姐是老中医

    姐姐是老中医

    今世,他要让姐姐做全球第一老中医。世人将知道,她的仁慈与善良,是人世最美丽。而他,将踏上一生无敌之路。那燃烧的血,那猩红的唇,那冰冷的剑锋!令敌人丧胆,令美人倾心,令天才臣服!
  • 余生漫漫只因有你

    余生漫漫只因有你

    原以为只是年少时候的懵懂无知,没想到因一场乌龙重新引起……唔,好像是有意而为之啊。嘿嘿,那沈先生您好,余生漫漫,就靠你养我啦!!!(真实经历改编,经历还没结束,更新慢不要急哦)希望结局会像大家所希望的一样美好。
  • 剑指至尊

    剑指至尊

    一指山河碎,一剑星辰落。元莲大陆,势力纷乱,家族,宗门,皇朝,各大势力争斗不休;种族林立,人族,妖族,魔族,兽族,各族斗争不断。看顾扬如何从一个废材突变成天才,成为妖孽一般的存在,在这个天才辈出的时代里,走出自己的路,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 那些年的约定

    那些年的约定

    这部书是写给tfboys和四叶草家人们的话,希望大家多多支持,O(∩_∩)O谢谢
  • 汉垣

    汉垣

    光和三年,看似昏庸的刘宏兵行险招喘息着四百年大汉王朝的最后一口气。何进挥舞着长剑,眼里尽是窦武的样子。天下纷乱将起,张角的布局刚刚开始。黑暗角落里,一双大手也开始想要操控天下。而王协,犹如一叶小舟在这汉末的漩涡里拼命寻找着自己的方向。随着大汉最后一片残垣的剥落,命运的潮水肆意横流,乱世将起……注:非考究,轻架空。
  • 寻找幻想乡

    寻找幻想乡

    一个东方众在穿越的幻想乡后,被无良大贤者扔的其他世界去。某人淡定的拍拍屁股后寻找回家的故事
  •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菩提开萧魂笙

    菩提开萧魂笙

    月圆之夜,全族被屠,为保儿命,甘愿为奴,阴差阳错,慕羽和仇人儿子萧玄结为异性兄弟,得知真相后,两人反目成仇,查找叛徒,收集六方神器,展开复仇大计......
  • 深院梧桐清秋

    深院梧桐清秋

    一纸诏书,长平公主嫁与当今唯一的王爷,他权势滔天,却冷酷无情。公主年龄尚小,心思单纯,连名字都没有,无亲无故,在这乱世之中被当做棋子利用。她是权利的争夺着,是一个王朝覆灭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