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95800000003

第3章 创新培育发展新引擎

面对新常态、新形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放到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首要位置。坚持以创新为首的五大发展理念,必将带来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根本遵循、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立足传统、突破传统,依托现实、推动变革,将创新放到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建立在对我国经济正处于动力切换、结构转变、阶段更替和风险缓释关键时期的深刻认识基础之上,是针对“老供给”动力不足、传统“三驾马车”增长动力放缓等现实难题而提出来的解决方案,所要解决的是当前发展动力不足的突出问题,所强调的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唤起中华民族创新基因,培育发展新引擎,切实推进我国取得新发展。

第一节 创新是发展的钥匙

强调创新对发展的引领作用,这不仅根植在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中,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一直强调和坚持的观点。中国共产党正是始终紧握创新这把钥匙,才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最终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在华夏大地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正是紧握创新这把钥匙,才取得“两弹一星”等成就,才不断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面对当前我国面临的发展难题,尤其是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要破解发展难题,根本出路还是在于创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儒家经典《大学》第二章有这么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与青年代表座谈、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院士大会等多个场合引用了这句话。这可能是在谈及创新问题时,被习近平引用最为广泛的一句话,也充分展现了创新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心中的重要地位。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原典出自《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最初是商朝开国君主成汤刻在澡盆上的警词,本来是说洗澡的问题,从字面上来看,“苟”是如果,“新”本义是指洗澡除去身体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假如今天把一身的污垢洗干净了,以后便要天天把污垢洗干净,这样一天一天的下去,每人都要坚持。引申出来,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思想上的改造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引申义是指行精神上的弃旧图新,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持之以恒。“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强调不可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是人们追求新事物鼎革新气象的崇高品德和人生境界。

“苟日新”作为一种勇气,“苟”意为“如果”,如果可以,就要每日求新,就要勇于创新创造。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广大青年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创新是青春的标志,创新是青年的灵魂,年青人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作为年青人,应该时刻保持一种每日求新、勇于创新的勇气。对于整个中国社会而言,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都应该形成一种“苟日新”的创新勇气,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

“日日新”作为一种状态,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内在的自强不息,二是外在的学习创新。《周易》中有这么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自强不息反映了一种民族性格,彰显了独立自主、自尊自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论语》亦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以求知为愉悦,把学习看作充实自己、不断前进的重要途径。习近平在谈及中国经济转型时提出“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指明了创新不仅是一种勇气,更该是一种常态,只有坚持“日日新”的状态,才能更好促进中国创新。

“又日新”是一种追求,强调脚踏实地固然重要,但心中当存伟大梦想。二者统一于学习实践之中。“又日新”,在于实而不在于虚,梦在于追而不在于幻。一日复一日,日日何其多。此日非彼日,新了还要新。这就是不断学习,不断追求进步。日新日新又日新,追求追求再追求。就好比习近平所强调的“创新、创新、再创新”,每天的改变,是从常学常新的实践出发的。既有梦想,又有奋斗,才是改革开放之原意,与时俱进之根本,科学发展之要义。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都是人才日新之果。日新,才能传递青春之正能量;日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想。

从动态角度来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强调要不断革新,要求人们以一种革新的姿态,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而不能因循守旧,阻挡历史前进的步伐。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改革始终是一个永不过时的旋律,从先秦的商鞅变法、李悝变法到唐宋时期的府兵制、王安石变法乃至明朝时期的张居正新政都促使中华民族取得新发展,而正是清朝末期的故步自封、闭关锁国,最终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沦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再看我们党的发展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始终在践行,在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中国共产党“摸着石头过河”,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富强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的改革环境、艰巨的发展任务,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驱动,正如习近平的殷殷寄语“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创新精神,这一中华民族鲜明的禀赋、中华文化深沉的内蕴,正是我们不断创新的思想源泉。

不日新者必日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

《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十五中如此说道:“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大概意思是说,君子学习一定要做到日新,日新就是每一天都要有进步,不日新的人一定会每天退步一点,没有不进步而不退步的人。清人张伯行释曰:“君子之为学也,必刻励其功,濯旧见以来新机,使其所得有日新之益。……若不日新,便是心有间断,私欲相乘,非昏则倦,日退必矣。未有半上落下,能站得住,不进而不退者。”这与《增广贤文》中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样,都阐述了进取的重要性。古人尚且如此,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里,我们时刻处于瞬息万变之中,要跟上时代节拍,更须积极进取、奋发前行、与时俱进。

对“不日进者必自退”这一论断,中华民族是有深刻教训的。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史上,我们在大多数时期都是领先于同一时期的其他文明的,乃至到1820年时期,我国的经济总量仍占到世界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是不折不扣的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是在乾嘉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浪潮席卷全球,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跃升为世界大国和世界强国。而满清王朝却故步自封,将自己排斥在工业革命浪潮之外,最终结果便是由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沦为落后挨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历史的教训、民族的悲哀,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悄然来临,能否把握住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将直接关系我国发展全局。面临错综复杂的发展大环境,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创新,需要每天进步一点。这就需要我们时刻谨记习近平2015年7月17日在吉林调研考察时所强调的,“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以一种“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的危机意识,把握创新是推进中国发展的钥匙的核心地位,在创新中促进中国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014年6月,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讲话中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虽说这不是共产党人第一次强调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但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却是前所未有的。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还深刻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并强调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在1956年召开的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毛泽东指出我国“应该建设成为世界上一个科学、文化、技术、工业各方面都更好的国家”,党中央发出了“向科技进军”的号召。1959年底至1960年初,在集中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毛泽东强调:“资本主义各国、苏联,都是靠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来赶上最先进的国家的,我国也要这样。”1963年12月,毛泽东在听取聂荣臻和中央科学小组汇报科技工作十年规划时,更加明确地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总体上来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共产党人逐渐形成了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明确认识,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引领下,中国才取得“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在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旗帜鲜明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的理论,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88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述精辟阐明了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首要推动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继承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向前推进。1995年5月26日,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首次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2年10月,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的报告中首次提到了“创新”问题。之后,他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多次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历史上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1999年8月,江泽民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指出:“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必须把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质的飞跃,摆在经济建设的首要地位。这要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指导思想”。在这次大会上,“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被确立为中国科技跨世纪的战略目标。

知识链接

“科教兴国”战略

1995年5月,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确立科技和教育是兴国的手段和基础的方针。“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旨在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好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等问题,从而加速国民经济增长从外延型向效益型的战略转变,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历经半个世纪的衍变、深化,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高度强调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强调科技、创新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创新的理论的最新成果,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

理论链接

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培养和吸引人才,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考察

时的讲话,2013年7月21日

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意味着,面对当前发展大势,促进我国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发展难题,才能增强我国发展能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新已成为决定我国发展前途命运的关键、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关键。

第二节 旧常态模式难以为继

虽说过去30余年我国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但“十二五”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向新常态过渡的新趋势,呈现三期叠加的特点,老动力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步降低,有的甚至成为“负能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促进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取得新发展,就得厚植发展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动力,就必须将创新放到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用创新引领我国经济取得新发展。

老要素增长红利不再

改革开放30余年以来,我国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在过去近30年间,全球经济发展保持不到4%的平均增长率,但是我国却保持了10%左右的高速度,几乎是全球平均增速的三倍。正是在这种高速增长下,我国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这种高速增长的背后,我们也看到,我国经济表现出了“高增长、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成本”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生产要素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的空间逐步缩小,技术追赶和要素转移的步伐相应放慢,数量型扩张的经济模式已经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实现高速增长,特别是随着人口红利减少、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资源配置效率和要素供给效率下降,我国也面临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瓶颈。

我们先从人口红利来看,我国保持30余年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廉价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是伴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年龄人口已经进入下降阶段,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下降乃至呈现负增长状态。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减少487万,至9.1096亿,在全国总人口中占比由2014年末的67%进一步降至66.3%。根据人力模型预测,按照当前生育率,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十三五”时期还将平均每年减少200万人左右。另一方面,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用工成本也进一步提升。多重因素导致中国用工的低成本时代一去不复返。

再者,我们先前的“高投入”“高消耗”也将难以持续。从资本投入来看,中国30余年来保持较高的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率呈现快速上升势头,由1978年的38.2%上升至2013年49.3%,提高了11.1个百分点。与国际比较,几乎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倍。同时,我们先前的增长在某种程度上是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规模日益扩大,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资源与环境压力,虽说当前中国单位GDP能耗有所下降,但仍然为高收入国家的1.8倍,中等收入国家的1.2倍,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伴随资源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传统要素的增长红利逐步缩减,乃至成为制约因素,比如有的地方“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不仅导致投入的浪费,还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根据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的估计,全要素生产率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率进一步降低,与此同时,劳动生产率提高更多地依靠投资增长所导致的资本劳动比升高。单纯依靠物质资本的投资作为供给方面的经济增长源泉显然不可再持续,老要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进一步削减乃至成为累赘。

老“三驾马车”不行了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来看,总需求由消费需求、资本形成需求、净出口三部分构成,资本形成需求一般也称为投资需求。30余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尤其是出口、投资的引领作用。但是2012年以来,这三大需求均呈现下行趋势,投资、消费增速都有所回落,净出口对GDP的贡献更是呈现负增长状态。

长期以来,很多人将经济增长的动力定位于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其实,“三驾马车”只是GDP的三个组成部分,只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非原因,只是经济低迷或经济危机等特殊时期抚平经济波动的手段,并非平常时期拉动经济增长的手段,长期依赖它们会有巨大的副作用和后遗症。就拿出口来说,中国社会过去30余年经济快速发展很大一块来自低端产品生产和出口,正是这种强劲的初级产品生产能力支撑了我们的经济成果。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在提升,而且伴随世界经济不景气,国际经济呈现下滑状态,国际需求下降,我们当前出口呈现负增长状态,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放缓。与此同时,伴随世界经济形势不好,我们的投资也进一步缩减,一方面是没有那么多的财政,另一方面是在没有市场的情况下过渡投资只会造成产能过剩。在出口和投资作用不灵的情况下,或许有人会说我们可以提高消费,但是2014年以来我们的消费已经提高到50%多,2015年达到60%多,我们的消费潜力已经挖的差不多了,而发达国家的消费最多也不过70%左右而已。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三驾马车”不行了并不是说要全然否定投资、消费、出口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三驾马车”对经济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是在老“三驾马车”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老“三驾马车”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发展引擎,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把创新放到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老要素增长红利不再、老“三驾马车”动力不足等问题,发展面临的最大矛盾是供需矛盾,尤其是资源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的矛盾。随着人口越来越多,需求越来越大,需求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矛盾越来越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成为世界主题、世界潮流、世界趋势。谁都知道创新重要,但究竟重要到什么程度,把它放在什么位置,怎样定位,却见仁见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把创新放到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对国家民族发展根本的深刻体认,在我国几千年治国理政思想史上是第一次,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放眼今日世界,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如此极端重要位置,放在制定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理念的首要位置,也是极为少见的。

面对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新形势,只有把创新发展放到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才能适应和引领时代发展大势。当今之世,一个国家走在世界发展前列,根本靠创新;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根本靠创新。现在,世界范围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信息科技、生物科技、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世界大国都在积极强化创新部署,如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我国创新底子薄、创新力量相对不足,赶超世界创新大国的难度不小。这种情况下,是把创新放在核心位置还是一般位置,结果大不一样。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定决心和历史担当,是党中央在我国发展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决策,凝聚的是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持续发展的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就能紧扣世界创新发展脉搏,顺应世界创新发展大势,赶上世界创新发展脚步,从后发到先发、从跟跑到领跑,引领世界创新发展潮流。

整体来看,只有把创新发展放在我国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才能促进国家长治久安、民族永续发展。从国际上来看,现代国家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根本是创新能力的竞争。5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迁移,但科技创新这个主轴一直在旋转、在发力,支撑着经济发展,引导着社会走向。一些欧美国家抓住蒸汽机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等重大机遇,跃升为世界大国和世界强国。相较而言,因一次次错过世界科技革命浪潮,我国由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沦为落后挨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被“开除球籍”,就必须充分吸收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立足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现实挑战,把创新放到关系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从国内发展环境来看,我们面临发展动力不足、要素红利消失等问题,原有的“三驾马车”也逐步失去其应有绩效,这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培育新发展动力,要保持“双中高”还是得依靠创新。

因此可以说,创新是促进中国发展的钥匙,把创新放到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我们面对当前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发展困境,为破除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而作出的战略抉择。

知识链接

德国工业4.0战略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由德国联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该项目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主要包含“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三大主题。

第三节 发挥创新发动机作用

习近平深刻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当前,我国呈现“三大转向”特点,老的经济增长点动力不足,但是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实践证明,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面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面对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在具体举措方面,要从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产业新体系等方面入手。

知识链接

阿喀琉斯之踵

阿喀琉斯,是凡人珀琉斯和美貌仙女忒提斯的宝贝儿子。忒提斯为了让儿子炼成“金钟罩”,在他刚出生时就将他倒提着浸进冥河,遗憾的是,其被母亲捏住的脚后跟却不慎露在水外,全身留下了唯一一处“死穴”。后来,阿喀琉斯被太阳神阿波罗一箭射中了脚踝而死去。“阿喀琉斯之踵”现在一般是指致命的弱点、要害。

新供给培育发展新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期,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入中高速,而在速度变化的背后更重要的是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转换。在传统要素红利和“三驾马车”动力减弱的新常态下,如何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实施新老动力的平稳转换,是“十三五”时期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按照这一要求,加快培育和形成发展新动力,在供给方面,要进一步优化要素配置,全面提升要素生产率;在需求方面,要有效发挥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协调拉动作用。必须加快相关领域改革,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使我国经济由以往主要依靠低成本要素驱动,转入更多依靠效率提升、创新驱动的轨道。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从供给侧着力,从供给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长期以来,很多人将经济增长的动力定位于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事实上我们也确实在运用“三驾马车”来拉动经济增长,特别是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外需不行了就拉动内需,投资不行了就拉动消费。比如面对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我们竭力扩大投资,“四万亿”确实促使我国经济在世界大形势不行的情况下一枝独秀,实现了经济增长的“保8”,但同时其副作用和后遗症也逐步显现,当前诸多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撰文指出,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只能来自于供给边的“三大发动机”——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这三大“发动机”正好对应着新一届中央领导强调的改革、转型、创新,它们才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拉动经济增长的,真正健康、可持续的动力。

一般说来,经济学当中经常考虑供求平衡问题,认为既可以从需求方面调控,也可以从供给方面着手调控。二者区别在哪里?从需求方面调控是近期内可以做到的,主要通过增加财政收入、货币贷款来刺激需求,或者用减少财政收入和减少信贷来抑制需求。而供给方面的调控,被认为是中期调控。之所以供给方面调控是中期的调控,主要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产业政策的调整、技术政策的调整、资源配置的调整,这些都不是近期就可以见效的。

当前,中国新旧供给结构仍处于失衡状态,新供给不足,老供给过剩,如果单独依靠老“三驾马车”无疑难以推动中国经济新发展。促进中国经济新发展,一方面既需要发挥新“三驾马车”的作用,以创新为核心引领新消费,完善新投资、新出口,而更重要的则是从供给侧发力,通过改善供给环境增强供给动力、提升供给效率、优化供给结构,进而完善经济结构,培育出新的发展动力,进而促进经济更加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增长。

创新助推“三驾马车”再发力

面对当前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我们提出通过创新来培育新动力,从供给侧发力,但这并不是全然否定老动力的作用,面对发展老动力,需要通过创新促使其再发热。在过去,我们始终高度重视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重要作用,这“三驾马车”在特定时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乃至当前对我国经济发展也仍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面对当前发展动力不足的突出问题,我们需要培育新的发展动力,但还得继续发挥原有动力的作用,况且动力转换需要一个漫长的转型过程。面对老“三驾马车”,我们不是要彻底消除其作用和价值,而是要在创新引领下促进其转型升级。

从消费来看,新“三驾马车”中的消费不再是简单的一般的消费,而应该实现消费的升级。在中国,劳动力人口的增长从2012年开始呈净减少,此后的经济增长将更多依赖于劳动力品质的提升,从而使知识经济逐渐超越劳动经济。与知识经济相对应的消费行为是城市化驱动的消费升级,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品牌时尚、高档格调、文化教育和休闲旅游等消费比重将逐渐提升,这就应充分挖掘文化、休闲、旅游、健康、教育、信息、环保和新能源等方面的新消费。而与新消费紧密相关的一个问题是注重从供给侧入手,为新型消费提供有效供给。

再从投资来看,先前面对金融危机,一般都是政府主导投资,但是民间创业驱动的创新投资却极其有限,而我们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大法宝是群众路线,改革开放也是在群众手中首先得到实践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为此,需要我们完善投资,促进投资的转型升级,走新型投资道路。一方面,要强化公共消费型基础投资与产业转型升级投资,调结构、补短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支持、鼓励民间创业驱动的创新投资,比如“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投资。

知识链接

“双创”活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一词由此开始走红。几个月后,又将其前所未有地写入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予以推动。在2015年6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后,“双创”再度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该次会议决定鼓励地方设立创业基金,对众创空间比如办公用房、网络等给予优惠;对小微企业、孵化机构等给予税收支持;创新投贷联动、股权众筹等融资方式;取消妨碍人才自由流动、自由组合的户籍、学历等限制,为创业创新创造条件;大力发展营销、财务等第三方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信息、技术等共享平台。

而对于出口而言,对外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但我们要的不只是“中国制造”的出口,而应该是“中国智造”的出口,应该是“中国信用”的出口。曾几何时,“中国制造”驰骋天下,所向无敌,但背后是劳动经济而非知识经济,其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人口红利而非创新驱动,为此支付的代价则是不可持续的环境破坏与资源枯竭。但是当前出口呈现负增长态势,一方面是因为全球经济形势不好,另一方面是我们的产品仍处于中低端层面,“山寨货”几乎成为我们的代名词,这迫切需要我们促进产品升级,使“Made in China”变为“Created in China”,增加出口的附加值。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面对我国传统“三驾马车”动力不足的难题,要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发展新兴产业,也需要在创新中更好发挥“三驾马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作用。

知识链接

中国智造

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中的薄弱环节与内在矛盾日益凸显,产业结构调整已刻不容缓,也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中国“智造”水平,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而且需要知识产权在其中发挥应有的支撑作用。

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升级新步伐

2015年11月2日,在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厂房内,一个“虎头虎脑”的飞机从大幕背后“探头”出来,宣告了经过7年研发、相当于波音737和空客320机型的中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正式总装下线。这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见证了中国以创新驱动促转型升级、从“中国制造”迈上“中国创造”的不懈努力。

知识链接

C919大飞机

C919大型客机(COMAC 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大型飞机重大专项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决策。

当前,中国处于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三期叠加期,靠什么为发展助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让创新成为推进中国发展的强劲引擎,通过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为经济“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积蓄新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强调创新对中国发展的引领作用。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公布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战略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强调我国制造领域的综合指数到2025年要接近德国、日本,从而实现工业化时代的制造强国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为此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将成为实现目标的“领头方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尤其是要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努力取得一批原创新科研成果,增强国家自主创新动力。同时还要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正如习近平所指出那样:“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我国同发达国家的科技经济实力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通过一系列新举措、新探索,比如增加创新投入、拓展创新版图,科技对我国发展的贡献率已达到了51.7%。在北京,2015年前三季度新设企业中近30%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企业,成为增长的动力源。在杭州,2015年上半年信息经济主营业务收入2236.1亿元,占到GDP的23%,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地处西部的贵州省,大数据产业风生水起,2014年实现规模总量1460亿元,同比增长62%。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孕育壮大,使创新驱动逐步替代要素驱动成为增长主动力。

理论链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和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这个关键,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

的讲话,2013年2月4日

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仅打造了经济增长新亮点,更助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比如,国家统计局2015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为6603.3亿美元,占出口货物总额的29.9%。神舟飞天、高铁奔驰、北斗导航向全球拓展……一个个响亮的中国品牌,是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见证,成为国际市场上闪亮的“中国名片”。同时,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尤其是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新兴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领跑中国制造。

知识链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从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金融创新的功能,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创新培养、用好和吸引人才机制,推动形成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局面,加强创新政策统筹协调9部分30条就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了部署,以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的强化高端制造业的国家战略规划,是建设中国为制造强国的三个十年战略中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这个规划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力争用10年时间使我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进而在此基础上到2035年使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到建国一百年时实现制造业大国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的战略目标。

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强强联合在当下市场已经司空见惯。不过,2015年底,京东和格力在央视黄金段位的一则广告实在是“画面太美不敢看”。广告中,大红色背景下,刘强东语带双关“没有互联网,你会明珠暗淡”,暗指制造业如果不拥抱互联网一定会受到影响;而董明珠则喊出“没有先进制造业,你是空中楼阁”,“针锋相对”地指出互联网如果没有实体经济支撑,同样会面临不接地气的发展尴尬。最后,二人一起通过“卖萌”的方式向观众喊出“那我们携手,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口号。调侃过后,不免细想深层次的原因,两家企业,一个是代表了电商运营模式未来发展趋势的互联网巨头,另一个是以掌握核心科技自居力挺中国制造的家电行业领头羊。如果二者真达成实质性的合作,那么未来改变的,绝不仅是市场版图那么简单,而将是给中国制造业在信息时代的新发展带来更多想象,用当前比较时髦的话语就是让制造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而几乎是在同一时期,上线运行刚满5个月的互联网回收企业“闲豆回收”在2015年12月7日获得了国内知名投资管理公司浅石创投近500万元天使投资。公司创始人方浩刚过30岁,曾经有着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却瞄上了并不起眼的废品回收行业。凭借“互联网+”,方浩把传统的废品回收做成了低成本、高效率、人员精简的现代服务行业,回收价格比普通废品回收高出20%,服务模式深受用户欢迎,“现在北京地区从事废品回收的有近万人,如果用我们的模式,500个人就够了”。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将给中国发展带来什么呢?

实际上,“互联网+”战略是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2015年向人大提出的四个建议之一,马化腾解释说,“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虽然实际的效果绝不是简单的相加。这样的“互联网+”的例子绝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比如,传统集市+互联网有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有了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支付宝,传统的红娘+互联网有了世纪佳缘,传统交通+互联网有了滴滴。在零售、电子商务等流域,过去几年都可以看到和互联网的结合,“互联网+”不仅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生态,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比如,工业互联网正在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渗透,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互联网也在从电子商务等网络销售环节向生产领域渗透,为农业带来新的机遇以及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在过去的2015年,“互联网+”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也是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之一。“互联网+”正在由传统的网络购物向网络服务快速转变,电子商务、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新模式不断涌现。一大批新商业模式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推动中国经济进入真正的“众创”时代,创新创业孕育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逐步成长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互联网+”一方面推动了新兴产业地位升级,同时也助推传统行业的换代升级。

知识链接

“互联网+”行动计划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务院在2015年7月下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为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作用提出指导意见,旨在通过互联网与各行业跨界融合的系列行动部署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习近平在2014年2月召开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十二五”期间,互联网展现了其巨大的变革力量——“云”“网”“端”成为制造业的新基础设施,企业与用户可随时互动,实现定制化生产,互联网为提升传统产业提供了巨大空间;众筹等新业态层出不穷,数字医疗、远程教育等新产业迅猛发展,“互联网+”不断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扎实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传统产业将焕发新的生机,新兴产业将不断涌现,助推中国经济迈入中高端水平。

理论链接

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切实把创新抓出成效,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

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并且,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协同制造等11个重点行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也强调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共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通过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一方面将促进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重构发展动力,促进产业换代升级;另一方面也促进多点开花,释放消费活力,同时孕育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助推中国发展、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迈上新台阶。

综合而言,创新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国家强,创新久则国家持续强盛。创新发展理念是基于我国当前发展动力不足的发展难题以及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大潮的大趋势而提出来的。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仅可以巩固已有发展成果,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而且能够推动国家持续健康发展、民族和谐发展,在更好基础、更高层次上,更有信心、更有决心、更有能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面对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尤其是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难题,我们要以一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状态和追求,一种“不日新者必日退”的危机意识,坚持把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切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培育发展新动力,促进原有产业的转型升级。

同类推荐
  • 白话老子·列子

    白话老子·列子

    “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普通的“道”。“名”也是可以阐明的,它亦非一般的“名”。“无名无形”是万物的始端,“有名有形”是万物的根源。
  • 学校团体球类的竞赛与裁判(下)

    学校团体球类的竞赛与裁判(下)

    学校体育运动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也可以增强自身的意志和毅力,并在思想品质的教育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通过举办体育运动会,对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检查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提高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与课余体育训练质量和进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周有光百岁隽语

    周有光百岁隽语

    周有光先生一生工作有三个阶段:五十岁前是金融工作,期间也教书;五十岁后,是语言文字工作;八十五岁之后是研究人类史、文化史、文明史。三个阶段一以贯之的理念是:“语言使人类有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有别于野蛮,教育使进步有别于落后。”这三句话可说是他生命的纲领,核心是启蒙。而作为启蒙思想家,第三阶段无疑是最亮的亮点。因为,还在延续的第三阶段,老先生已经达到了横扫中外,贯通今古的境界,并且仍在扩展和提升。他的历经前清、北伐前民国、北伐后民国、人民共和国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的百科全书式的厚重的知识结构,加上惊人的终身学习的毅力和效果,经过疏理、锤炼、融合、升华,使他当之无愧,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

    重塑中国人文秩序

    作者比较了中西方各时期的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后发现,中西方社会之间存在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相互较量并形成主导力,谁掌握了各历史阶段最先进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技术,谁就获得了更强的文化渗透力,并逐步掌握了世界话语权,乃至决定权。基于此,作者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整套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社会特点的人文秩序理论,期望未来的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之路,能够实现掌握最先进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技术。
  • 语文教学的趣味成语设计(下)

    语文教学的趣味成语设计(下)

    语文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此情况下,怎样从语文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广大青年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热门推荐
  • 金牌相公,溺宠财迷妻

    金牌相公,溺宠财迷妻

    惨遭车祸穿越了!庶妹刁钻?智商太低,手段太次,要不是我闲着无聊,都懒得陪你玩!姨娘伪善?喜欢装么?那就试试看,就怕到时候你笑都笑不出来!被逼嫁人?为了捡一块钱被撞死穿越成郡主,应付庶姐姨娘还要被逼婚?惹不起,我逃婚总可以了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论狐妖的108种吃法

    论狐妖的108种吃法

    【书友群:(奇门小屋)787646581】“其实最开始变成狐妖,我是拒绝的!”“因为修炼不到火候,很可能因为长得太肥被人吃掉!”“即便修炼到火候,长得太漂亮,也可能被人吃掉!”“甚至曾经有人专门拟定过《狐妖的108种烹饪方法》”“你说有妖权吗!你说还有公道可言吗!”“什么?你问为什么修炼到火候也会被人吃掉?”“你呀...还需要时间的磨砺!”某不愿透露姓名的狐妖颇为头痛的回答道。
  • 霸总有种别跑

    霸总有种别跑

    虽然说是豪门斗争吧,实际上是看沙雕霸总每天发疯,还自带彩色弹幕解说。姐姐对霸总没兴趣,霸总却发誓要追我追到天涯海角,惹不起,躲还不行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游戏恋爱:大神住我家

    游戏恋爱:大神住我家

    作为一位游戏小白,林雁寒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坑,这直接导致没有人肯带她……然后她就碰上一个大神师傅:北风江呢。可是谁能告诉她,这个人就是自家哥哥【非亲生哥哥】然后她就……洞房花烛夜,话说这个平时衣冠楚楚的哥哥怎么这么…猛,体力不支伤不起啊!!!
  • 网游之我是亡灵巫师

    网游之我是亡灵巫师

    我并没有错,只是弱小而已。强者做什么都是对的,只要记住这一点就够了!
  • 今天马甲掉完没

    今天马甲掉完没

    她,本可睥睨众生,却可为一人掩去锋芒;他,是天骄,不是天之骄子,而是天之骄傲;一个冷酷无情,一个慵懒邪魅;且看他是如何拾起她早已破碎不堪的心,一对天骄携手共进,共同绘写一份人生的完美答卷!
  • 山海妖主

    山海妖主

    山海有大妖,妖之行迹,不可捉摸,或沉于海底,或悬于空冥,或隐于山川,或藏于大泽。力之极,唯大妖也。大妖一怒则风云变色,妖身一震则山崩地裂!故海之波涛万里,天之阴云滚动,山河震动不定,大泽倾淹千里,惶惶天灾,多为妖行。诡之极,亦大妖也。古有大妖相争,血洒大地,殷红血色千年不散,有人族勇士前去,得入秘境。秘境之中,神异非常,日月山川一一显化,奇花异草无数,更有飞禽走兽居于其中,或嬉戏于花丛,或游弋于清溪,或翱翔于天际,浑然是一处世外桃源。秘境之兽,不可独立走出秘境,但有奇人与异兽缔结联系,并将其带出秘境。异兽有灵,后称妖灵。妖灵奇异,可显为兽,鳞爪搏杀,不逊于凶兽;亦可化为纹,纹于身,赋予人族非凡之力!此后万载,人族驯妖灵,称妖师,战山海!————————————————当你不会写简介的时候,序章就是简介。——轻胜羽
  • 重生成了小青蛙这还怎么玩

    重生成了小青蛙这还怎么玩

    一次事故的发生,让于封离开了人世,可他却转移到了魔法的世界,并且,还是一只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