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9600000011

第11章 浩气长存

和孔子的谦逊柔顺相比,孟子不但个性锋芒毕露,思想言说也尖锐激进。这使得他不但招致了一些学术非议,后世的统治者更是把他的思想视为大逆不道,生怕成为威胁统治的定时炸弹。那么孟子思想中的什么内容使得后世君主惶恐不安呢?这些思想学说又会经历怎样的风波和遭遇呢?

孟子是一个自视甚高的人,他自大、自负、自尊、无所畏惧,这一点和谦虚的孔子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孟子·尽心上》)

一定要等有周文王才能够兴旺发达的,那是凡人,豪杰之士即使没有周文王,照样可以兴达。我们知道,孔子非常尊崇周文王,孟子当然也非常推崇周文王。但是孟子推崇周文王和孔子不一样,孔子推崇周文王,是把周文王看作是自己的榜样,而孟子推崇周文王,是把周文王当作诸侯的榜样。至于他自己,天生就是豪杰之士,是一个先知先觉者,不需要精神导师,无须文王的引导就可以实现自身的完善,肩负引导他人的职责的。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孟子·万章上》)

我这样的先知先觉者,就是要引导普通的老百姓,让他们也能够有所觉悟。

在骨子里,孟子只崇拜他自己。他甚至说过这样的话: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下》)

现在是天意还没有想平治天下,如果天意要平治天下,当今之士舍我其谁。

这话也太狂妄了,天下黑暗,世道混乱,如果要平治天下,除了我孟子没有第二人。几千年的中国也只有孟子一个人敢说这样的大话,他真的是极度自信,极度自负,极度自尊,他是真正的崇拜自己。像这样个性鲜明的人,往往不招别人喜欢。

最早不喜欢他的就是小他三十岁左右的荀子。在荀子的著作里,有些地方点名骂他,而且骂得非常严厉。为荀子的性格是比较温和的,可能他不喜欢孟子张扬的性格,而且,两个人之间关于人性善恶的观点上是对立的。

还有人不喜欢他的气质,宋代的程颐对孟子的整体评价是比较高的,他说这个人有大功于儒学,但是他不喜欢他的气质。

孟子有些英气,才有英气,便有圭角,英气甚害事。如颜子便浑厚不同,颜子去圣人只豪发闲。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

所谓的英气就是英雄之气,英姿勃发之气。有英气有什么不好?可是程颐不喜欢,他说一个人一旦有了英气,他就有了棱角,有了棱角就不够浑厚,不够圆满了。他举出颜回跟孟子做比较,他说颜回是一个很浑厚的人,所以颜回和孔子之间差距非常小。他认为如果孔子是圣人,那亚圣应该是颜回。我们讲孟子是亚圣,他认为孟子只能算是大贤。圣和贤之间有区别,孟子是大贤,是贤中最杰出的,但是还达不到圣人的境界。

和倡导“温良恭俭让”的孔子不同,孟子更具有阳刚的特点。他锋芒毕露的个性也招致了众多非议。而他提出的很多革命性的思想,在后世的统治者看来也是离经叛道的。可是孟子怎么也不会想到,他激进的言论在他死后多年仍会引起轩然大波。那么他的思想学说在后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遭遇呢?

无论是荀子不喜欢孟子的观点,还是程颐不喜欢孟子的气质,这都是学者之间的观点冲突。但是,假如一个有权力的人不喜欢孟子,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这就要讲到有一个不喜欢孟子的人,这个人不喜欢孟子是因为他不喜欢孟子那些太尖锐、太富有革命性的思想。我们或者可以这样讲,孟子的这些思想让一批统治者害怕,最为典型的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小时候家境贫寒,当过乞丐,也当过和尚,哪有时间读书呢?他做了皇帝之后,总得要读一读书吧。他可能只是朦朦胧胧地听说,中国有两个圣人,一个是圣人孔子,一个是亚圣孟子。于是洪武五年的某一天,当他读到孟子的时候,感觉就不对劲了。

他在《孟子》里面看到哪些东西呢?“民贵君轻”,竟然老百姓比国君贵,我竟然是轻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臣民怎么能够把国君看作寇雠?孟子这一类思想给朱元璋以强烈的刺激。孟子在文章里不断骂暴君,朱元璋一对照,她妹的!原来我就是暴君啊。

所以他读《孟子》的时候,觉得如芒刺在背。一边读,一边骂,这个亚圣孟子怎么说了这么多荒谬的言论呢?哪里像一个臣子所说的话呢?朱元璋甚至讲了,这个老头子如果生活在我明朝,我早把他脑袋给砍了。

上读《孟子》,怪其对君不逊,怒曰:‘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时将丁祭,遂命罢配享。明日,司天奏文星暗。上曰:‘殆孟子故耶!’命复之。(《典故辑遗》)

朱元璋对于孟子革命性思想太恐惧了。据《明朝小史》记载,他下令把孟子的塑像从孔庙里搬出来,因为孔子思想最大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就是孟子,所以孔庙里面,配享孔子的第一人就是孟子。朱元璋下诏把孟子从孔庙里面赶出去后,还发狠对大臣们讲,如果有人对我这个诏令不满意,我以大不敬罪论,对皇上大不敬是什么样的惩罚呢?杀头之罪。

看到这个圣旨,满朝文武首先觉得奇怪,孟子配享孔子,历代都是这样。怎么到我们这一代,皇帝要下这个诏令呢?这时,刑部尚书钱唐挺身而出,抗疏直言,为孟子鸣冤。朱元璋当然愤怒异常,内侍赶紧把皇上动怒的情景描述给钱唐听。可是钱唐说了一句话:

臣为孟轲而死,死有余荣。(《明史·钱唐传》)

如果我今天为了保护孟子的地位而死,死后可流芳百世。钱唐让别人抬着棺材,袒露着胸膛,朱元璋不是说要用箭来射他吗?行,我袒露着胸膛,让你射吧!他抱着必死的决心,向奉天殿方向走去。朝堂的大臣都为钱唐捏了一把汗,内侍们又赶紧飞跑进去禀报。朱元璋还真做得出来,他果然命令金吾卫士杀气腾腾地把弓都拉满了,等待着钱唐的到来。

看到钱唐视死如归的模样,朱元璋更加生气,因为他怎么也想不通,这些读书人竟然把道统看得比他的政统还重要,竟然如此地服膺于孟子而不臣服于他。他不光恨孟子,还恨敢于挑战他皇权威严的大臣。他越发觉得孟子这个人太可怕了,所以他就真的命令他的侍卫接连向钱唐射箭。钱唐的左臂、右肩、胸部都中了箭,摔倒在朝堂之上,但没有死,仍然挣扎着向皇帝座前爬过去。

这个时候朱元璋害怕了,他可能是第一次看到了一种精神的力量。朱元璋特别崇拜权势,他觉得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权势什么都能做得到。但这一次,他真是看到了一种精神。在这样强大的精神力量面前,朱元璋终于退缩了,没有治钱唐的罪,而且还命令太医院的太医,赶紧为钱唐治疗箭伤。到了第二年,冷静下来的朱元璋又下了一道谕旨:

“孟子辨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 (《明史·礼志四》)

说孟子这个人还是不错的,还是让他回到孔庙里面配享孔子吧。算是极不情愿地把孟子的牌位又请了回去。

草莽出身的朱元璋可不是当年的齐宣王,哪里会有心思听取先哲孟子的敬告。君权在握的他,视孟子的学说为思想毒草,认为存在就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朱元璋虽然可以用武力来镇压孟子思想的追随者,但孟子的精神影响之大,实在是他难以估料的。那么他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对付呢?

朱元璋对于孟子的仇恨,对孟子思想的恐惧,并没有真正消除。他老觉得孟子这三万多字的文章,对他的统治是一个威胁,他觉得孟子的书不能够这样传下去了。但是他又不敢禁亚圣的书,于是他命令翰林学士刘三吾对《孟子》进行删节。奉命后战战兢兢的刘三吾也很明白朱皇帝讨厌什么东西。反复揣摩之后,他删掉了八十五条朱元璋感到刺眼的内容,保留了一百七十多条,成了《孟子节文》一书。事实上经过后人的统计,刘三吾一共删掉的是八十九条。《孟子》全文的总字数是35512个字,被删掉的字数达到了16659字,被删掉的字数占原文总字数约47%,也就是说近一半的《孟子》的内容被删掉了。

朱元璋拿到刘三吾的删节本,立即下了一道诏书:

自今八十五条之内,课士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一以圣贤中正之学为本”(刘三吾《题辞》)

规定从今以后,科举考试只能在删节本之内出题目,以后读《孟子》,不准读原来的《孟子》,只准读《孟子节文》。

为了避免后患,朱元璋下令将可能威胁到他统治的孟子言论全部删除。那么朱元璋到底删除了孟子著作中的什么内容呢?孟子的思想学说会因为他的从中作梗而从此绝迹吗?

刘三吾根据朱元璋的旨意所删掉的《孟子》章节,绝大多数都是与政论有关的,这些章节里面更多地体现出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最进步、最深刻的东西。经过刘三吾的删节之后,《孟子》一书里的真精神,里面最重要、最伟大的思想,几乎没有了。即使在今天看来,孟子的这些言论都有其深刻的现代意义,仍然是我们今天政治哲学里面,必须加以好好学习和领悟的绝佳典范。

关于朱元璋删节《孟子》的基本原则,学者容肇祖认为,就是十一个不许说:

第一、不许说人民有尊贵的地位和权利。

第二、不许说人民对于暴君污吏报复的话。

第三、不许说人民应该有革命和反抗暴君的权利。

第四、不许说人民应该有生存的权利。

第五、不许说统治者的坏话。

第六、不许说反对征兵。

第七、不许说反对捐税。

第八、不许说反对内战。

第九、不许说官僚黑暗。。

第十、不许说行仁政救人民。

第十一、不许说君主要负善良或者败坏风俗的责任……

孟子本人绝不会想到,一千多年以后,他的言论会碰上一个皇帝的亲自检查和删削。如果孟子地下有知,不知道他应该庆幸,还是该感到不幸。我觉得孟子应该庆幸,就像朱元璋所讲的那样,如果他不是生活在先秦而是在明朝;如果他面对的不是梁惠王,不是齐宣王而是朱元璋,他是什么样的下场呢?长几个脑袋都被砍掉了。从这一点上讲,难道孟子不为自己感到庆幸吗?

孟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将,孟子的骨头是最硬的,孟子是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的。孟子的这种性格,也正是封建专制年代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总有专制暴君妄想用他们愚妄的力量,压断孟子这一根中国的脊梁。但是朱元璋死了,大明王朝也亡了,而孟子凭着一本薄薄的三万多字的小书,永垂不朽。

人世间,一切专制暴政终被推翻,而天地间,孟子永存。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菜根谭)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菜根谭)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国语

    国语

    《国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运,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
  • 读二十四史学领导智慧

    读二十四史学领导智慧

    由二十四不经典著作组合而成的《二十四史》,其成就和意义绝不仅仅局限在历史方面。就像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的初衷一样,从中既可察时势之变、误决策得失、学领导智慧。古人几千年积淀下来的领导智慧,从文化上有着割舍不断的延续性,从应用上有着极具可操作性的现实意义。因此,从领导学的角度开掘《二十四史》这座智慧的宝库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本书对《二十四史》中有关领导智慧的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条文清晰,是读着轻松阅读、理解深入、掌握到位。
  • 传世藏书-醒世恒言(下)

    传世藏书-醒世恒言(下)

    《醒世恒言[1]》,白话短篇笔记集。明末冯梦龙纂辑。始刊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事实,或来自史传和唐、宋故事。除少数宋元旧作外,绝大多数是明人作品,部分是冯氏拟作。形象鲜明,结构充实完整,描写细腻,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但有些作品带有封建说教、因果报应宣传和色情渲染。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下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下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二人编选评注的,最初刊行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是一部优秀的古文读物。“观止”,取叹为观止之意。《古文观止》的选文,上起周代下讫明末,共二百二十二篇。所选文章注意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他应用文,大体上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除此之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的骈文和韵文。文章在编排上,以时代为序,眉目清楚,做到了蒙童读来不高,学人读来不低,很像家喻户晓的《唐诗三百首》,故与《唐诗三百首》一道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学通俗读物的双璧。
热门推荐
  • 泽兰长歌

    泽兰长歌

    一位女性倔强成长、深藏功名的传奇人生;一位仁君甘愿无为、心系天下的隐忍之路;一段可歌可泣,不能尘封的汉朝历史!他们成就了一代雄主汉武大帝,他们开启了强汉的历史篇章,他们奠定了中华儒家文化的坚实基础……
  • 江湖议

    江湖议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冠宜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要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 深邃太空

    深邃太空

    丁乙得了一种奇怪的疾病,无法治疗,不得不能与冷冻自己的实验,等待科技发展后再醒来进行医治,熟料一觉万年,等到他醒来后,世界已经发生天翻地覆般的巨变,他只能在这样的时代重新打拼生活。
  • 艳倾天下:爱妃朕来也

    艳倾天下:爱妃朕来也

    洞房之夜,邪魅的他割破她的手指,将鲜血滴入贞巾之上,从此睿智的帝王与聪慧的帝后拉开了爱恨情仇的帷幕!跌入父皇精心安排的棋局,被众宫妃围着明争暗斗,她巧妙周旋,而那野心勃勃的皇帝夫君,笑眼旁观之余亦渐渐伦落……
  • 万界终极反套路

    万界终极反套路

    没有简介,不会写简介,抱歉。------------------------------------------------
  • 看热闹不怕事大

    看热闹不怕事大

    作死小能手,哪里事儿大,去哪里。围观评论看热闹,闲聊扯谈定乾坤。【坐标nuoha.com,九剑圣君VS神枪魔君。】传送启动,主角美滋滋的来到了现场…于是…一场巅峰对决,向着不可描述的方向发展了…
  • 玄幻:开局从大树开始进化

    玄幻:开局从大树开始进化

    苏牧重生成了一颗灵气复苏时代的槐树,这个时代强者横空绝世,坐镇一方,异兽咆哮山河,占地为王。这个时代万物崛起,百舸争流,一颗槐树拔天而起,在这个紊乱的时代创下一方净土乐园。百年之前我是传说,千年之后,我是神话。有人称我为世界之树,守护这方世界,日夜祷告。有人称我为通天建木,为万物生灵撑起一片天空。有人称我为卡巴拉生命之树,是真理与智慧的象征。也有人称我为恶魔之源,万界的灾祸,生灵的禁区。日夜在死亡的阴影中惶惶不可终日。但无论何人,是何身份,在我面前,都会保持敬畏。
  • 偷来的梦

    偷来的梦

    这是一个关于无可奈何的暗恋,以及救赎的故事。虽然总有风雨相伴,总有日晒雨淋,总会在午夜痛哭,总是在落叶时惘然伤神,但也要满怀希望,因为前方还有花,有树,有新鲜的空气,有等你的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金鳌退食笔记

    金鳌退食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