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565200000002

第2章 绪论

一、女性观之解

女性是指雌性的人类,与男性,也就是雄性人类成对比。女性这个名词是用来表示生物学上的性别划分,同时亦可指文化上的性别角色(在该情况下另有应用“女士”一称,适用于以女士身份社交的女性人员)。本书针对的角色界定,多指社会文化性别格局中的女性角色。我国关于传统“妇女观”的研究不少,但是集中研究先秦妇女观的著作并不多见,对于先秦妇女观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崭露头角。在我国官方认识中,“妇女”这一称呼被当作成年女性的通称,而“妇”含有“已婚女子”之义。在我国传统观念中,“妇女”多指已婚女子,也是成年女子的通称。虽然现代社会中“妇女”已经不单纯指已婚妇女,而是所有女性在法律上都可以认为是“妇女”。但是鉴于人们多年形成的传统印象,本书选择“女性”这一角色定位,包括不分年龄、地位的所有女子在内,具有广泛性、普适性。所谓“观”,释义颇多,作名词、动词各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和范围,本书采用含义“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如世界观、人生观、乐观、悲观、观化听风等词语相同的用法。本书所指的女性观,即对于社会文化性别格局中女性的地位、作用、影响的看法和评价。

先秦虽然号称诸子百家,但是主要的思想流派无外乎儒、墨、道、法,而儒家和道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最大,其文献思想中对于女性的阐述也更为全面和立场鲜明。本书尝试从社会制度变迁、礼俗沿革等资料挖掘的角度入手,分析经典文献中对女性地位、作用和影响的看法,并分析儒、墨、道、法各家诸子对于女性的看法,挖掘其深层原因,从形而上角度证明中国两性格局中女性地位的不可或缺,摆脱其他研究以史见长的拘囿,而是哲思和史料并重。尤其是,本书不局限于具有代表性的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的文献思想研究,而是更多层次、多维度地从考古资料、神话传说追根溯源,并结合《尚书》《礼记》《诗经》《周易》等经典文献,做外围支持和帮助,形成更全面的资料支持体系,为更好地研究先秦诸子女性观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本书从比较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古代[1]和当下女性观念做出分析,并将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与当代女性主义运动做出比较,以比较的观念贯穿古今、中西女性观念。最后,本书提出当下社会应倡导一种既合时宜又与古代女性观在形而上层面相贯通的女性观,即倡导阴阳和合的“和合学视域下的女性观”。

二、女性观研究现状

对于先秦诸子女性观的研究,目前学界还是不太广泛的,相关研究多是从史学或现代女性主义角度做一些文献资料的挖掘,用先秦文献中女性被压迫受歧视的遭遇来为自己做控诉的注脚。而诸多有关女性观的研究都是以史见长,既缺乏哲学视角的理论分析,又缺乏对于男女性别格局的整体把握,更没有在阴阳和合的形而上的背景中去研究女性观。在先秦时代,具有代表性思想的无非是诸子之中的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这七子分别代表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主流思想,因此更具有广泛性、特征性。

在哲学、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研究领域中,有许多热点问题和聚焦领域,诸如存在、主体、种族、阶级、制度、群体、政治、心理等内容,但是对于女性问题的关注历来都是薄弱的环节。本书力图通过考察先秦儒、道、墨、法七个代表性人物的思想来分析和讨论先秦视野中的女性形象、地位、作用和影响。

对于女性、女性史或女性发展观念的研究之初,正值中国近代史上遭遇列强侵略的动荡之时,女性的身份地位成了与中华民族息息相关的问题,因此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多与救亡图存、反封建等政治话语纠缠在一起。“对作为整体的中华民族的政治解放也对中国进入现代世界来说,女性启蒙成了一个先决条件。总之,受父权压迫的女性,成了旧中国落后的一个缩影,成了当时遭受屈辱的根源,受压迫的封建女性形象,被赋予了如此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以至最终变成了一种无可置疑的历史真理。”[2]陈东原于1937年出版的《中国妇女生活史》曾引起轰动,书中介绍了妇女“被摧残”的历史,这样一种基调的奠定对后世的中国女性史研究影响颇大。其后,关于女性史研究的成果也多与其基调相同,诸如陈寅恪、顾颉刚、翦伯赞等都撰写过相关的研究文章。在他们的笔下,中国女性似乎一直生活在无尽的苦难之中,为中国女性史的研究预设了一种命定的灰暗色调。在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女性研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潮,到了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研究成果流入,引发了中国女性研究的再一次研究热潮。此次多集中于对女性问题局部的、史学性质的研究,诸如对某个历史阶段中女性的地位、受教育权利、财产权利等问题进行分析,只是这种研究往往缺乏理论的、哲学的视角。在引入西方的女性主义研究著作之后,我国许多学者同样用西方社会性别理论[3]研究方法对中国历史中的女性进行研究。例如,由杜芳琴、王政主编的《中国历史中的妇女与性别》,该书对古代社会性别制度的起源,华夏族父权制社会制度结构,唐宋时代社会性别在法律与伦理、家庭的内外空间活动等都进行了探讨。除此之外,杜芳琴还著有《女性观念的衍变》《社会性别与妇女发展》等,均从社会性别角度对女性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和分析。此类运用社会性别研究方法的著作还有畅引婷的《建构的历史与历史的建构》,南开大学白路的博士论文《先秦女性研究——从社会性别视角的考察与分析》。李小江等著的《历史、史学与性别》其中很多章节的内容都是在探讨如何把性别研究与历史研究结合起来。此外,王子今的《古史性别研究丛稿》是从性别视角对古代神秘主义进行分析挖掘的。焦杰的《性别视角下的〈易〉、〈礼〉、〈诗〉妇女观研究》从性别视角出发,对《周易》《礼记》《诗经》中的妇女形象、性别立场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广泛联系礼制、民俗、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审美倾向等,进行了大胆的阐释。但是,将社会性别的研究方法引入到中国经典文献的研究中的哲学学术成果并不多见,具有代表性的有贺璋瑢的《两性关系本乎阴阳》,该书依据先秦儒家、道家的经典文献,结合西方女性主义和社会性别理论所提供的概念、范畴与分析方法对先秦儒家、道家中的性别意识进行了较为透彻的研究。本书也将运用到社会性别理论的研究方法,使之与传统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有益尝试。

在当代社会,研究妇女史的著作并不少见,但是从哲学角度出发研究女性观的著作,尤其是有关先秦时期的女性观的著作还是不多的。对于先秦时期女性的研究多集中在美学、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也有考古学科以考古资料为佐证来对先秦时期女性生活状况进行研究。但是专门进行先秦诸子女性观研究的著作较为少见,零散的研究成果可见于针对一家的女性观的研究,诸如孔子的女性观、孟子的女性观、老子的女性哲学,等等。

学界前辈和同仁的有些著作和文章从考古的、历史的、审美的角度,对先秦妇女的形象、生活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对笔者有巨大的启发。例如,赵国华的《生殖崇拜文化论》从生殖崇拜的角度,并辅以大量考古出土陶器、图腾等内容,提供了诸多考古资料。何新的《诸神的起源》、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宋镇豪的《夏商社会生活史》、童书业的《先秦七子思想研究》,等等,都为本书的撰写提供了可靠的前期资料。除此之外,曹兆兰的《金文与殷周女性文化》,通过对金文、甲骨文的解读,尽可能地恢复了殷周时期女性生活的原态,从而为我们了解这段历史中女性的真实生活状况提供了帮助。赵东玉、李健胜的《中国历代妇女生活掠影》,对于先秦女子的称谓、发式、装扮、宗教活动、婚姻礼俗、殉葬、禁忌、闺阁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全面的先秦女性形象。

有些学者将女性观、性别观念纳入历史的、哲学的整体思维框架之中,进行了深刻的追问和探索。例如,张祥龙的《中国古人的性别意识是哲学的、涉及男女之爱的和干预历史的吗?》和《“性别”在中西哲学中的地位及其思想后果》,姜小卫的《〈周易〉——中国性别研究的哲学之根》,历史的、哲学的思维同时应用,对于思考先秦时期女性观念有一个良好的奠基。随着对女性研究的本土化,对《周易》中的性别意识研究也提升到一个较高的程度,“《周易》是研究中国传统性别意识和家庭观念的最根本的文献之一。其卦象的推演与男女两性有着十分密切的喻指关系,而其富于辩证意味的推演思维模式深刻影响到华夏民族对两性关系的认识和家庭观念的形成。”[4]要讨论先秦诸子的女性观,对《周易》的研究不可避免,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周易》中的阴阳观念,对于中国人的性别观念的形成作用甚大,其倡导的刚健柔顺、阴阳和谐的男女理想气质和宇宙、人类的运行法则,对中国人的思想、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具有形而上的指导作用。早期涉及性别研究、研究儒家经典文献的代表性著作有冯达文的《早期中国哲学略论》,书中讲到《周易》中把全然无涉的事象予以串合,其中引入的观念有三:“首先引入了‘阴阳’观念……其次,引入了‘位’的观念……只有确立位的观念,易的演绎才能进行……阴阳交合之阐释才得以有所依托。再次,引入了天为阳、土为阴、君为阳、众(师)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等观念。”[5]张立文的《周易与儒道墨》阐述了《周易》与儒家性别思想的关系,张氏认为《周易》中的天地代表乾坤、阴阳,天地犹如男女、夫妇,天地交感而万物生,再到男女、夫妇产子,便有父子,随之便产生了人际关系以至规范。

先秦典籍《尚书》《礼记》《诗经》当中的礼俗沿革、性别意识也不可小觑。这些典籍为先秦诸子女性观的研究提供了不少可靠的资料,《尚书》侧重展现了先秦女子与国事、政事的关系,《礼记》重点展现了先秦女子生活中的礼俗规范,而《诗经》则主要从情爱、审美等角度刻画了女性的美好形象。

儒家方面的研究文章具有代表性的有夏清瑕的《论〈周易〉的性别哲学》、张彦修的《论孔子和孟子的婚姻观》、刘华锋的《孔子的妇女观探析》、吴信英的《孔子妇女观研究——以孔子女子“难养”说之辨析为中心》、吴宝捷的《先秦儒家性观念及其现实意义分析》、王泽庆的《孔子的女性观》、郭晓鸿的《〈论语〉中女性问题的男性话语色彩》等,这些文章都从儒家经典文献本身出发,辅以哲学分析,为儒家女性观的哲学分析做出了一定贡献。

对于道家老子哲学的分析,其女性色彩更为浓厚。对于老子哲学的雌性特点、女性色彩的哲学分析,给本书的写作提供了巨大启示。例如,刘笑敢的《关于〈老子〉之雌性比喻的诠释问题》,文章对于老子哲学中的雌性比喻进行了详尽、透彻的分析,并运用了西方诠释学的方法,挖掘了老子哲学中的雌性特点。詹石窗的《道教与女性》一书,探讨了老子的主阴思想与道教崇拜女性的内在联系,并认为老子崇水之用、以柔克刚的主张,也是其主阴思想观念的反映[6]。而程伟礼的《〈老子〉与中国“女性哲学”》,更是将老子哲学与女性哲学相提并论。相关文章还有谢子平的《“道”的原型意象:母爱》、吴秋红的《“道”和女性生殖崇拜》、冯仰生的《论老子的“崇阴尚母”思想及其来源》,等等,这些文章从道家哲学的特点出发,追溯其根源,为论文进行前期的考古资料、神话传说的准备奠定了一定的资料基础。

针对道家、儒家女性观念的研究较为多见,但是对于墨家、法家的研究则较为少见,代表性文章有李兰、吴建辉的《论〈韩非子〉的女性观》,齐畅的《先秦七子的妇女观》,但是这类文章只是从史学角度对孔、孟、荀、老、庄、韩非、墨子的妇女观进行了简要叙述,分析还不够全面深刻,也只停留在史学考证层面。对于先秦妇女问题的研究并不少见,只是各有角度,分有重点。例如,程勇真的《先秦女性审美研究》,乔新华、杨国勇的《先秦妇女角色变迁的原因》,黄平的《从〈诗经〉看先秦妇女的恋爱与婚姻》,李炳海的《先秦两汉散文的梦象与生殖崇拜》,章艳丽的《略论先秦典籍中“男女有别”与传统男尊女卑观念的形成》,张丛林的《从〈诗经〉看儒学伦理思想形成时期的婚姻观念》,可见文章的角度多为美学、历史、文学、社会学等角度,而少见从哲学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探索的研究成果。也有一些学者专门从性文化的角度,立足于古典文献和相关史料,对女性、男性进行分析。例如,刘达临、胡宏霞的《中国性文化象征——云雨阴阳》,该书从生殖崇拜、婚姻与性、女子与性等几个方面,阐释了中国的性文化象征,其中包括不少有关女性观念的资料支持。也有学者直接将古代妇女的生活命名为“非正常生活”,如高新伟的《凄艳的岁月》,指出中国古代妇女的生活是非正常的生活。虽然高氏一书立足于较广的时间段,不仅仅针对先秦女性,但是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谈女性观,不可避免的是女性主义思潮,本书要探究的是先秦诸子女性观,并秉持阴阳和合的两性观念,所以在根本上与女性主义运动或女权运动的思想有着极大的不同。但是女性主义的相关研究成果,也给本书很大启示。第一波女性主义研究始于19世纪中期,历时70余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达到高峰,并使欧美女性在选举权、教育和就业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就。第二波女性主义研究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欧美妇女运动的发展,日渐热烈。第二波女性主义研究主要针对“两性差别”的传统理论进行批判,这种差别被女性主义者视为造成女性对男性从属地位的基础。第三波女性主义研究产生于80年代后,受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又被称为后现代女性主义。而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主义的研究著作,当属存在主义哲学家西蒙娜·波伏娃的《第二性》。该书分析了男人按照男性中心的观念、愿望及意志塑造女人的历史,指出男人如何将自己定义为自我,将女人定义为他者;并指出以男性为主体、女性为非主体的等级划分的二元体系是父权制的产物,是为巩固男性权力服务的。在女性主义运动发展中,后现代女性主义呈现出以下的特征:第一,解构两性二元等级对立,由此瓦解父权制建立的一整套象征秩序;第二,关注性别话语;第三,重新审视所有看似合法的法则和原理;第四,关注身体;第五,强调惩戒与凝视。期间有不少优秀的女性主义研究成果,但是其研究偏向于强调两性的二元对立,强调通过解构这种对立来解构父权制和男性话语。但是对于中国历史上的两性问题,则不能简单地运用此种性别理论来分析,而是要放在中国传统社会的不同文化基础、历史溯源、宗教信仰等脉络中进行全方位考察。尤其是对先秦女性观的研究,在古典文献中,我们可以得知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在阴阳模式的宇宙论当中来阐述男女两性问题的,对于女性的地位、影响及其评价,不是对立于男性的存在的。从根本上看,有关阴阳关系的理论以及天、地、人三者和谐统一的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性别观念的根基。因此,对于女性的研究也不可脱离这一阴阳和合的观念,不能建立在男女对立的二元论之上,这有别于西方的性别观念。本书还将分析当代女性的生活、婚姻、工作等状况,力图通过对先秦诸子女性观念的研究,探索得出有益于当今女性发展的原则和方法,以利于当代女性的发展。

三、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本书内容分为绪论和五章正文。绪论针对本书的选题做出详细说明,主要包括题目的范围界定、对象的说明,选题的意义,关于本选题的研究现状的评述以及做条理性的总结和阐述。其次在绪论中,对本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做出介绍,并指出本书的创新之处。

在对选题和研究方法等内容做出介绍之后,开始具体阐述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一章介绍殷周之前初民社会中的性别格局,通过挖掘神话传说和考古资料,揭示和还原殷商时期女性的真实历史境遇,为讨论先秦女性观做出历史材料的支持。本章还通过对先秦早期典籍《尚书》《诗经》《礼记》中有关女性的记载,做出哲学的分析,还原当时的女性形象,站在形而上的角度,分析《周易》中阴阳和合的思想,为女性观的研究做出形而上的指引。

在社会历史格局和早期典籍的还原性分析之后,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分别针对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女性观做出不同的分析,选择儒、道、墨、法四大家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的代表性观点,每一家各选择其对女性的独特观点和看法,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做哲学见长的思辨和总结。其中儒家对“女色”的看法,道家的“崇母”特色,墨家和法家轻视女子的看法,都是本书着重论述的内容。

在对儒、道、墨、法四大家七子的女性观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之后,第五章针对古今中外的女性观,做出宏观的概括和认识,尤其针对西方女性主义、女权运动的内容与中国的女性研究做出了区别,并提出当下有建设性意义的以“和合两性”为主旨,与“阴阳和合”相符的和谐两性观念,提出在当下社会具有积极意义的和谐两性观、积极的女性观。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运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第一,史论结合的方法。将历史的写实与哲学的思辨相结合,以先秦古典文献为基础进行分析探讨,并以大量的历史学、考古学的资料为佐证。避免以史见长,而是史论结合,对于文本思想本身有一个理论的评介和分析,并提出对当代妇女发展有益的启示。

第二,美学、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谈“女性观”,不可脱离审美旨趣,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倡导传统文化、提倡古典美的潮流下,必须辅以审美的观念来解读经典文献中的女性形象,并结合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将女性置于社会大环境中全面分析。

第三,社会性别理论、比较的方法相结合。由西方提出并广泛应用的社会性别理论已经成为中国女性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种研究方法,虽然还不成熟,但是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同类推荐
  • 校长领导工作与组织制度的管理(下)

    校长领导工作与组织制度的管理(下)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不定期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 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网上公众表达的现状与影响研究

    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网上公众表达的现状与影响研究

    网络传播的互动参与性可以被用来促进公共交流,因而也激发了人们对于其在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期望。特别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些个案,都让人们对网上舆论的影响产生深刻的印象。但是这些个案在广阔的网络传播背景上占据什么样的地位,网络上的公众表达从整体上处于怎样的状态,能在多大范围内对社会产生影响,现有的研究尚很难就这些问题给出一个比较清晰的回答。本研究从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网络传播的实际运作状况出发,结合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两种方法,对网络上的公众表达情况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试图对网络表达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提供判断。
  •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下)(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下)(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从古至今,学术论著不知有多少华章,然思考的世界的且影响今日的又有多少呢?本书收集了中外一百篇思考世界的学术论著,百家齐鸣,百花齐放的壮景,让我们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瞻望未来的辉煌!
  • 新闻传媒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大全

    新闻传媒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大全

    《新闻传媒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大全》是一本指导如何新闻写作的专业书籍,从基本的新闻概念开始,叙述上深入浅出,不仅阐述了新闻写作的专业知识,还就如何写好消息、通讯、新闻专访、新闻特写、事件新闻、非事件新闻、现场短新闻、会议新闻、经济新闻、法制新闻、社会新闻、科技新闻、文化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深度报道、新闻评论、调查报告、广播新闻、电视新闻以及网络新闻等都作了周密的讲解与演示。《新闻传媒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大全》不仅知识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全面,而且在写作特点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确保语言质朴而生动,便于读者快速、深入地理解,可作为新闻学研究者、新闻采编人员、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教师与学生,以及新闻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是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文中提出了私有制的出现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这一光辉思想。想阐述政治思想这一性质上,其重要性仅次于后来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本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
热门推荐
  • 德卡布里斯特宪兵长

    德卡布里斯特宪兵长

    德卡布里斯特,原型舰“十二月党人号练习舰”俄文:Декабрист贝薇尔莉,原型舰“信赖号驱逐舰”俄文:Верный响,原型舰“響号驱逐舰”日文:響新人开坑,不知何时更新。。。
  • 天魂引

    天魂引

    一名仗义奔走万里的少年,一枚神秘的残片。身负深仇,宗门被灭。惊险奇妙的修仙之路,爽快淋漓的战斗历程。神秘的魔道大陆,刺激的探险。从死亡中一次次涅槃重生。在重生中提升天赋实力。全新的天赋设定,绝不拖沓的剧情,让你爽快看书。新手,前几章稍显生涩,请点击看下去,你给我一份信任,我还你一份好的阅读体验
  • 土豪我们结婚吧

    土豪我们结婚吧

    迷迷糊糊遇上富家子,莫名其妙争做土豪妻;在洋鬼子派对夺头彩,没问题,斗垮垂涎男友的绿茶婊,小意思,太后亲临也能完美过关。可这豪门生变也太快,破产就在一夕间,不怕咸菜就白粥,只怕男友傍上前女友,ok,分居!女吊丝再入职场,离谱萌小姑,帅气女客户,深情旧恋人,前途多彩,这婚,结不结?
  • 冥皇日记

    冥皇日记

    驱使恶鬼、祭炼鬼刀,呼风唤雨、叱诧风云。冥皇精彩一生,就在冥皇日记。
  • 怪异们的事务所

    怪异们的事务所

    方明的门贴着春联,他翘着二郎腿,门牌上写着怪异侦探事务所。为什么不知火不喜欢穿鞋,肯定是脚臭了。为什么狐狸精有狐臭,肯定是够骚呗,据说有刺激荷尔蒙分泌的作用。方明,一位简朴,贫穷的怪异侦探,专门服务那些可爱又没钱的妖怪。根据方明的经验,其实怪异们更害怕人类。
  • 侠路

    侠路

    玄路是青山寺的得道高僧,从小在寺中长大。心地善良的他,救下了恶人刀天义,惹怒了武林各大门派。武林门派联合到青山寺要人,误杀了方丈,玄路暴怒,出手伤人,被道极拦住。为了报仇和寻找刀天义的女儿,玄路脱离寺庙,从此开始了闯荡江湖的旅行…
  • 南妖剑

    南妖剑

    武极惊天乱,妖从南地来。炎剑出北海,势成逆寰宇。
  • 美人夫君很妖孽

    美人夫君很妖孽

    一场计划好的刺杀,一个来不及躲掉的意外。当沈苧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继母费尽心思,继妹机关算尽,世人皆嘲她废物傻子。一场被世人所嘲笑的赐婚,他与她相遇。她如神明一般救他于水火,如阳光空气一般被他钦入骨髓。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他失了他的神明,回了他的地狱,自此世间多了个恶魔。他独揽大权,血债累累。却夜夜枯坐到天明等着他的神明回来接他…残阳锦绣,墨染天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 罗汉降世

    罗汉降世

    这是罗汉之一的降龙罗汉的故事,因七世尘缘为了无法追求更高境界,无奈之下只得下凡重生普渡众生,了结尘缘。这,就是他在凡间留下的故事!【罗汉书友群:285984875】
  • 肴客

    肴客

    东璇城有一食肆“香肴居”香肴居每天宾客如云。每位来到香肴居的肴客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