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35200000037

第37章 参考文献(6)

187.Wernerfelt B.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4,5:171‐180.

188.White H.Markets,networks and control [A].Lindenberg S,Schreuder H.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on organization studies[C].Oxford:Pergamon Press,1993.

189.Wiklund J,Shepherd D.Knowledge‐based resource,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and the performanc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busines‐ses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24(13):1307‐1314.

190.Wilk E,Fensterseifer J.Use of resource‐based view in industrialcluster strategic analysi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2003,23(9):995‐1009.

191.Woehr D,Rentsch J.Elaborating team member schema similarity:asocial relations modeling approach [A].in Conference Proceedings:The 18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Orlando FL:2003.

192.Yan A,Gary B.Bargaining power,management control,and per‐formance in United States‐China joint ventures:a comparative casestudy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4,37(6):1478‐1517.

193.Yin R.The case study crisis:some answers [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81,26(1):58‐65.

194.Yli‐Renko H,Autio E,Sapienza H.Social capital,knowledge ac‐quisition,and knowledge exploitation in young technology‐basedfirms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6/7):587‐613.

195.Zahra S,George G.Absorptive capacity:a review,reconceptualiza‐tion,and extension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2,27(2):185‐203.

196.Zahra S,Ireland D,Hitt M.International expansion by new venturefirms:international diversity,mode of market entry,technological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3:925‐950.

197.Zajac E,Kraatz M,Bresser R.Modeling the dynamics of strategicfit:a normative approach to strategic chang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4):429‐453.

198.Zander U,Kogut B.Knowledge of the firm,combinative capabili‐ties,and the replication of technology [J].Organization Science,1992,3(3):383‐397.

199.Zander U,Kogut B.Knowledge and the speed of the transfer andimit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J].Organization Science,1995,6(1):76‐93.

200.Zhang J,Baden‐Fuller C,Mangematin V.Technological knowledgebase,R&;D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alliance formation:evidencefrom the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J].Reseach Policy,2007,36:515‐528.

201.Zhang Z,To C,Cao N.How do industry clusters success:a casestudy in China"s textiles and apparel industries [J].Journal of Tex‐tile and Apparel,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4,4(2):1‐10.

202.Zollo M,Winter S.Deliberate learn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dynamiccapabilities [J].Organization Science,2002,13 ∶ 339‐351.

203.大唐镇政府.2005年大唐镇经济情况报告[M].大唐镇政府内部资料,2005.

204.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05.方美琪.复杂系统的计算机模拟——探索复杂性的模型方法[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13(4):23‐30.

206.方美琪,张树人.复杂系统理论与仿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07.方统法.组织设计的知识基础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08.王旺兴,李艳.产业集群内的知识流动与创新机制[J].科技与管理,2003,(3):42‐44.

209.王重鸣.心理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10.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11.王缉慈,谭文柱,林涛,梅丽霞.产业集群概念理解的若干误区评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2):1‐6.

212.付跃龙.产业集群中的技术溢出路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28(3):126‐131.

213.史晋川,金祥荣,赵伟,罗卫东.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第二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14.伍德里奇·J.计量经济学导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15.托马斯·H.达文波特,劳伦斯·普鲁萨.营运知识[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

216.姚先国,温伟祥,任洲麒.企业基础环境下的公司创业研究——网络资源与创业导向对集群企业绩效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08,(3):84‐93.

217.徐占忱,何明升.知识转移障碍纾解与集群企业学习能力构成研究[J].情报科学,2005,23∶659‐664.

218.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219.耿帅.共享性资源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关联性分析[J].2005,(11):112‐119.

220.梁启华,何晓红.空间集聚: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机理与途径[J].管理世界,2006,(3):146‐147.

221.傅荣,裘丽,张喜征,胡湘云.产业集群参与者交互偏好与知识网络演化:模型与仿真[J].中国管理科学,2006,14(4):128‐134.

222.蔡宁,吴结兵.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的结构性整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2,(7):45‐51

223.蔡宁,杨闩柱.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演进:从“聚集经济”到“创新网络”[J].科研管理,2004,25(4):104‐109.

224.陈向东.模块化在制造企业知识管理战略设计中的应用-我国航空企业国际转保生产的模块化战略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1):36‐42.

225.丁凯.康鸿的产业化征程[N].经济观察报,2006年5月22日.

226.林民盾,蔡勇志.“中国价格”探索——以MP3音乐播放器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5,(9):34‐41.

227.路风,幕玲.本土创新、能力发展和竞争优势-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工业的发展及其对政府作用的政策含义[J].管理世界,2003,(12):57‐82.

228.骆品亮,潘忠.自由软件开发的模块化理论解释与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4,(11):75‐82.

229.钱平凡,黄川川.模块化: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有效方法-以家庭装修项目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3,(11):85‐90.

230.青木昌彦,安腾晴彦.模块化时代[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231.孙晓峰.模块化技术与模块化生产方式:以计算机产业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5,(6):60‐66.

232.吴兴宁.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比亚迪10年赶超路[J].北大商业评论,2005,(10):80‐85.

233.魏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与技术学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34.买忆媛,彭一林,乔俊杰.区域产业集群的知识流动整合及绩效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6):22‐26.

235.叶康涛.案例研究:从个案分析到理论创建——中国第一届管理案例学术研讨会综述[J].管理世界,2006,(2)

236.张元智,马鸣萧.企业规模、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J].中国工业经济,2004,(6):29‐36.

237.张永安,田钢.多主体仿真模型的主体行为规则设计研究[J].软科学,2008,22(3):14‐20.

238.欧阳桃花.试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J].南开管理评论,2004,7(2):100‐106.

239.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37(2):268‐274.

240.温忠麟,张雷,侯杰泰.有中介的调节变量和有调节的中介变量[J].心理学报,2006,38(3):448‐452.

241.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242.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243.蒋永福,刘敬茹.认知图式与信息接受[J].图书馆建设,1999,(3):2‐3.

244.陈守明.知识互动共享与企业簇群的创新优势[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48‐51.

245.韦伯.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46.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247.谢伟.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分布和竞争策略——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产业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6,(2):50‐62.

248.马庆国.管理统计——数据获取、统计原理、SPSS工具与应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同类推荐
  • 四国演义

    四国演义

    美国经济的起飞并非历史的偶然。安德鲁·卡内基、约翰·洛克菲勒、杰伊·古尔德和摩根四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商界人物引导美国创造了无可比拟的财富和惊人的生产力,并成为全世界的统领者。他们是19世纪美国经济迅猛增长时期站在幕后的大亨,而正是这一时期使美国在日后成为了这个星球上最富有、最具创造力、生产力水平最高的国家。这四位巨人既充满魅力又各有缺点,通过生动而引人入胜的描述,作者莫里斯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怎样把美国这个新兴而又渴望财富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世界强国。
  • 国际市场营销学

    国际市场营销学

    对美国消费者来说,在选择同样性能和价格的商品的时候,“美国制造”这个标签往往是决定他们取舍的微妙因素,这就是本土品牌的价值。
  • 崛起之路:庆阳发展战略研究

    崛起之路:庆阳发展战略研究

    本书共分为八章,其中包括经济增长的资源基础、经济发展现状评价、中长期经济发展思路和战略定位、煤炭资源开采和发展战略、其他主要产业发展战略选择以及优化经济发展的关键条件等内容。
  • 超给力的经济学:改变你生活和工作的经济学笔记

    超给力的经济学:改变你生活和工作的经济学笔记

    工作中我们处处与经济打交道,生活中时时刻刻与经济发生着联系。我们需要了解经济学常识并善于使用一些经济学原理,让工作更加井井有条,让生活更加有滋有味。如果你希望在工作和生活中掌握主动、步步为营,那么请翻开这本书,在经济学的指引下获得更完美的工作和生活。
  •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变迁研究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变迁研究

    本书主要论述了新疆工业从1950年到21世纪初的发展历程,包括新疆现代工业的创立和发展,传统手工业的变化,以及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形成,通过详实的资料论证了新疆工业近60年的发展对新疆工业化的推进和社会的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书中还论述了近60年来新疆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的演变,新疆工业在发展中所呈现出的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认为新疆工业变迁进程中,政府一直在发挥着主导作用。
热门推荐
  • 宋氏家族全传

    宋氏家族全传

    宋氏家族被称之为“民国第一家族”。宋查理的三双儿女均有着显赫的背景,影响着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长女宋霭龄嫁孔祥熙,次女宋庆龄嫁孙中山,三女宋美龄嫁蒋介石;长子宋子文是民国财政部长,后升任到行政院长,二子宋子良是民国广东银行行长,三子宋子安是香港银行行长,他们在政治、经济、金融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风云变幻的三四十年代,这个家族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是名声显赫的,宋家王朝的变迁在民国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一页。
  • 我该如何逃离这个世界

    我该如何逃离这个世界

    易天穿越游戏世界获得系统成为鲲鹏。利用,世界毁灭,穿越时空,宇宙之外到底是什么,这个世界又有什么秘密,这一切都是迷题。
  • 祝我们活成想活的模样

    祝我们活成想活的模样

    别后重逢,我在这里等你,你记得回来找我。
  • 倾城太子妃

    倾城太子妃

    欧阳辰,一个现代女子,无意中回到了千年之前的图兰王国,成为了慕如辰。灵魂失去了记忆的她以公主的身份嫁给了古木王朝太子洛风,一个冷峻顽劣的男子。偌大的天下,纵横的阴谋,纠葛的情感,扑朔迷离的身世,慕如辰将谜团一一揭开,最终在天意的指引下兑现千年前的约定。
  • 星帆与窗

    星帆与窗

    众人只道江家的小狐狸城府精明,狡诈聪敏,半分委屈也不受,却不知她带着星星的秘密,四顾高墙如井,逃不开侵犯的噩梦。如果不是现实摧败,谁会活成复杂模样?饮着疼痛的日子,有人在窗里将她抱了满怀,命里,唯此人是一点甜。楚家少年,浮云拈花,却引山河荒唐。陶然一醉的梦,此程经年。人生里荒草丛生,好像每一个路口,他们只是牵一牵手,就模糊地放开了,看不见的来路,斩断了归途。黄昏颜色若即若离,抑郁症扼住狐狸咽喉的那一天,唯一的仓皇,便是一个爱字也未留下。不知究竟是对他心狠,还是对自己心狠。不想再见那一天,溃不成军里轰然倒塌的,不知是谁的心。“我希望她能懂我的画,懂了就回来找我,我在等她,一直。”狐狸在阴晴的四季里和抑郁症吵架,他用画画的手为她做出所有衷爱的甜品。“好不好得了都没关系,我在你身边的意义,就是让你无需为这一点难过。”
  • 汉宫殇

    汉宫殇

    她,傲视汉宫,穷极一生终立于不败之巅;他,终其所能,攀上人极之位;然其中哀伤又有几人能体会?得到与失去……谱写出一曲汉宫殇。
  • 穿越之,夫君,请叫我老婆

    穿越之,夫君,请叫我老婆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好不容易穿越到古代!好不容易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为什么有这么多困难,落儿的命运真的这么悲惨吗?遇到了他?是命运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萌妃翻身,魔王皇叔快上塌

    萌妃翻身,魔王皇叔快上塌

    在现代她是最笨的刑警,某日,她穿越时空,咸鱼翻身,成为皇帝未过门的嫔妃。她虽是嫔妃,自从她穿越到现在,她唯独只见过,替皇帝代理朝政的摄政王,他冷若冰霜,又能只手遮天,仿佛他才是整个王朝的真正主宰,而她与他的孽缘,也从这一刻拉起了帷幕……短篇小说!
  • 一朝穿越,这个公子不太冷

    一朝穿越,这个公子不太冷

    她来自于现代,从小就是孤儿,连自己的亲生父母也抛弃了自己,活着还有希望吗?我们不是神,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因一次意外,错落另一个时空,灵魂在一个富家小姐身上重生,这一世一定要珍惜!在这里遇到了他,不知是喜还是悲,直到后来,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他,才知道,不过是替身而已!我们不是神,既然选择不了出生,那就该好好珍惜这一世,活下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