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688600000004

第4章 潜意识制造焦虑的两种方式

体征的出现,会引起情绪的波动。但在体征之前,是潜意识的工作。潜意识直接造成恶劣情绪,这是它制造焦虑的第一种方式。潜意识先造成体征,然后再引发出(或是强化)恶劣情绪,这是它制造焦虑的第二种更狡猾、更有力的方式。

星期六下午的最后一次讲座。

往常,吕芬总是来得很早。那天,会场里的人都坐得满满的,我一直注意着。直到开讲的前一分钟,吕芬和女儿安琪才匆匆忙忙出现在会场门口,两人的神情都很沮丧。

安子林没有来。

一切都很明白。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意料之中,又在情理之外。

讲座结束后,吕芬又交给我她在会前写好的一封信。

* * *

柯云路老师:

前天晚上,我感觉到您可能会给我们来电话,但又不敢奢望就在当天。因为您那么忙,心里装着太多的“故事”,肩负着那么神圣的使命。我们这个平凡的小家庭,是多么微不足道,可是您和我们通话了,您来拯救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家。

自从看了您的书,我见了亲戚、朋友、同事,都不由得提到您,结合安子林的病,谈我的认识,劝告他们对一切事物都不要太执着。而且非常希望能与您取得联系。就在这时遇见一位朋友,告诉我您近期讲座的事,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相信这就是缘分。不但与您见了面,您还与我们全家通了话,我感觉这也是天意,使您和我们联系了,并且帮我们家渡出这苦海。

您那天在会上说出您的感觉——安子林的病态,真是丝毫不差。我激动,震惊,会后大家都围着您签字,不知怎的,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我觉得您对我的理解是那么深刻。

上封信我跟您提到安子林生病前,我们夫妻和睦,关系融洽,再加上安琪聪明,好学,有出息,我们这三口之家,亲戚朋友无不称道。十六七年了(除他生病期间)我们无论做什么活动,都是集体行动,况且我们俩又是一个单位,上班一块儿来,下班一块儿走。他在单位搞过疑难机的维修(电视机)、技术咨询及信访工作,我在单位搞宣传,后来当了厂报编辑。1988年在他的帮助下,我考上了职大,学习行政管理,1991年在我即将毕业的时候,他生了病。我一边准备考试,一边陪他住院。有的同事曾说过是否因为我的社会地位比他高了,使他产生了自卑感,因为就在1991年6月也就是他发病的那个月,我大学毕了业,又有了职称,用女儿的话讲,整个一个“阴盛阳衰”。我那天跟您讲他差点没把我给毁了,指的就是这些。因为他从生病的那天起,就寸步不能离我。他无论住哪个医院,都需要我陪着,因为他十几年来一直对我很好,所以我也是全心全意,全力以赴。一年多来我一直请事假、病假在家、在医院照顾他。因此,我的聘干解除了,被宣传部优化下岗待分配,后因待分配影响到家里的经济状况,现在被分配在车间做一般管理工作。这也是暂时的。我们所在的单位被别人吞并,还面临再分配的问题,这也是他病不好的一个因素。单位一派萧条,将来不知何去何从。我若被分在一个新单位按时按点上班,对他的照顾就会少。

回过头来咱们再说前天晚上通过话之后,我和安琪激动不已。我们问他的感受,他说:“人家不是说教,让我心服口服。”

第二天上午我去上班,下午两点把他和安琪约出来,去了景山公园。(当然是按照您的意图,让他拿主意去哪儿。)从景山回来的路上,我看他总沉默不语,就问他感觉如何,他叫安琪在前边先走(骑自行车),我们在后边,边骑车他边跟我讲了下面的话:“昨天柯老师跟我说,一见安琪,就从她身上看到很多我的影像,我的病对安琪有着很大的影响,柯老师预感到安琪在二十岁左右将有不测。我明白,他给我这么一个暗示,是想转移我的注意力,可今天我的感觉更不好了。我自己并不是不想好,我咬牙坚持到现在,就是为了你们。我非常希望我的病快点好。这一暗示,不但没转移我的注意力,反而增加了我心中的不安。我没有能力保护她。”我对他说:“安琪的身体健康,确实是个值得注意的大问题。”

自从安子林生病以来,安琪也几次住院,一会儿怀疑是“心肌炎”,一会儿怀疑有“结核”,最近又因三低(血小板、血色素、白血球指数均低),怀疑“再生障碍性贫血”,都没有确诊,总是怀疑。

一方面面对一个神经症的丈夫,一方面又面对一个既聪明又多病的女儿,您说我能不焦虑吗?但究竟有过那段蹉跎岁月的磨炼,尤其从您的书中得到的启发,我相信我是不会垮的。况且我不能垮,因为他们需要我。

值得注意的是:每次我给他找一个新的医生时,第一天他都很配合,很信任,第二天准否定,但事后又不承认,总埋怨我不关心他,不抓紧给他治疗。柯老师,今天他来不来我不敢打保票。虽然当时他答应了您,事后他总会反悔。近两年来,他就是这样既折磨自己,又折磨着我。开始他是一种自责、自罪的态度,觉得拖累了我和女儿,可后来,他总说我不理解他,不管他,并时常带着威胁的口吻说:“你们不把我的病治好,你们会倒霉一辈子。”把安琪也带进去了。

我倒无所谓。他再折磨我,就他十几年来对我的关心体贴,到什么时候,从道义上讲我是不会不管他、离他而去的。但从感情上,他让我又可怜他,又对他感觉无奈,几乎没有了那种夫妻的亲情。病中的他已不再像丈夫,我也不像个妻子了。但是孩子,安琪是一个这么好的孩子,为了孩子,我什么苦都可以吃,只要别让再多再大的苦难降临到孩子身上。这两年已够苦孩子的了。小小的年龄,又帮我出主意,又给爸爸做心理疏导,有时孩子的话比我的话使他易于接受。我的话多了,怕他陷于“病人角色”太深;我的话少了,他说我不关心他。安琪都说:我爸爸怎么变了一个人?

柯老师,您一定要帮安琪一把,救救这个孩子。

您给安琪出题的两幅画,她说,她没去过南方,她要捕捉到感觉,即可作画。

等您的电话,望您告知真情。

安琪的妈妈 吕芬

1993年2月6日

* * *

2月6日的讲座,因为是最后一讲,会后不少朋友围着我希望交流。本来,我想专门留点时间与吕芬、安琪谈谈,她们也的确一直在人群外面焦急地等待着。但我无法脱身,时间又很有限。

我被人们拥着走到外面,她们母女俩也推着自行车默默地跟在后面。人们逐渐散开,司机已发动了汽车,我注意到了站在一旁的吕芬和安琪,生活的苦难已深深地刻在母亲的脸上,成为相貌的一部分;偎依在母亲身边的女儿显得那样柔弱,她的神情已大大早熟于同龄的孩子。既有朝霞般的梦幻,又有在打击下不堪忍受的畏惧。她只是求救般地看着我,并不说什么。

我明白,安琪现在也在神经症的控制之下。自安子林生病以来,安琪的几次住院,一会儿怀疑是“心肌炎”,一会儿怀疑是“结核”,其实都是神经症的反应。包括她最近因三低(血小板、血色素、白血球指数低)而被怀疑“再生障碍性贫血”,我也不相信是什么纯生理的疾病。我以为,大多数所谓“真正的疾病”也都是通过心理机制,以“生病有好处”的规则制造出来的。

安琪这样的女孩,如果再被这种病态的家庭环境包围一两年,就会真正成为一个终身多病的人了。

我走过去,对安琪说:放心,叔叔会跟你们联系,会给你爸爸再打电话。

应该说,安子林没有如他所答应的那样前来参加讲座,我是有些震惊的。我尤其没有想到他会将我那些对他女儿与妻子未来的预测告诉吕芬。

治疗将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看到了安子林潜意识的顽固面貌。

* * *

1993年2月7日中午,与安子林一家的第二次通话。

笔者:你昨天怎么没来?我很失望。

安子林:昨天感觉不好,霜打似的,浑身没劲,有点恶心。本来是打算去的,后来躺在床上想休息一会儿,不知怎么就睡着了。

笔者:这也是一种心理反应。据你爱人讲,在这两年的治疗过程中,你也有过类似的心理逻辑。往往一开始治疗,对医生的判断、治疗,采取比较信服和配合的态度,随后,又可能对此否定。这也是焦虑症的一种规律性表现。

安子林:我每次都是体征先出现,随后才是心理、情绪上的反应。

笔者:体征的出现,引起情绪的波动。但在体征之前,是潜意识的工作。潜意识直接造成恶劣情绪,这是它制造焦虑的第一种方式。潜意识先造成体征,然后(也是同时)再引发出(或是强化)恶劣情绪,这是它制造焦虑的第二种更狡猾、更有力的方式。

焦虑症的出现,有很多环境的、人生的原因。昨天你没来,我既是意料之中的,又是意料之外的。所谓意料之外,即你的焦虑症反应比我想得还顽固一些。如果说是意料之中,即是说你昨天的表现反映了焦虑症共有的规律。

作为一个搞艺术的人,我对你的印象很好,我很信赖你。

那天我们谈到,我相信你有一颗爱心,责任心,包括你在与家人关系上的正义感。我们当时得到了一种双方都共鸣的积极结果。在此之前,我在分析你时,说你会好起来的,你一方面相信这是一张窗户纸,一捅就破,另一方面又总在担心,是否会反复?感觉做到这点有困难。

这时,我讲到了你的爱心、正义感,你的善良之心,我注意到,你再也没有做反向的解释。这使我很高兴,感到这是一个转机。

安子林:是,我的焦虑症常常是晨重暮轻。晚上好了,到了早晨又重复。一出现体征,情绪又变坏了。

笔者:这是为什么?很多焦虑症都有这种情况,许多医生还不善于分析这一点。依我的研究,发现这是一个规律。说起来也很简单。

早晨起来,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当他经过一个夜晚的休息之后,早晨,他必须面对一个新的开始。他要面对的是社会、生活、工作,面对自己规定的各种任务,他必须进入自己应当扮演的角色。而到了晚上,一天结束了,不管这一天如何,可以休息了,白天的一切负担都可以暂时放下了。这是一般的思维逻辑。不要说一个焦虑症患者,一个有神经症的人,就是普通人也常常能体验到这一点。

我就常常有这种体验。

比如说,这段时间工作一直很紧张,往往早晨就会感到工作压力较大,到了晚上呢,不管怎么说也是轻松的。这是个规律性的东西。

我曾经分析过,你的焦虑症主要是不堪负担你在整个人生中的角色。应当说,你的整个生活环境背景,你面对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你所处的非常现实的工作环境,是不够理想的。这些,你爱人已经对我讲过。这种环境的不理想与你在艺术上和人生中的高目标有着极大的冲突,你无法解脱。

这些现实问题不解决,一旦你的病好了,就要上班,就要绘画,就要做丈夫,就要做父亲,你要承担你在社会及家庭中所有的责任,然而你不愿承担,也无力承担。

这是最基本的现实。

安子林:我病的时间长了,也不考虑自己的潜意识不潜意识了,主要是考虑自己的体征,注意力集中在这里。往往体征一出现,情绪就恶化,成了习惯。怎么能打破这个习惯?

譬如想到一种好的自我暗示,譬如吃了一种有效的药,或者早晨来了一个朋友,转移了注意力,自己不得不接待。总之,如何有一个东西强过潜意识,使我忘掉自己的病?

笔者:你刚才说得很对。如何有一种东西能够强迫潜意识忘掉自己的病,这个想法可与你爱人商量一下。你所体会到的方式是一种很简单、很朴素、但行之有效的方式。

潜意识中的东西,有时你即使意识到了,它还是我行我素。理智上想克服,非常想克服,情绪又不由自主,体征也不由自主。你是一个善于自省的人,愿意分析自己,不回避分析自己,不像有些病人,生病以后不讲逻辑。这都是有利的方面。

我们的方式是两个,一个是分析清楚,还有一个是要找到调整自己的方便的方法。比如在早晨,在情绪易处于恶性的状态时,尽可能找到一件比较提神的事情,做一些比较高兴的安排。这样会有助于你的调整。当然,这需要环境的配合。具体到你,就是家人的配合。

你刚才说,想找一些权威的、在心理上有支撑作用的语言,用它来进行心理暗示,每天早晨起来后多想一想。这个思路非常聪明,很切合实际。我也帮你考虑一下。你可以把这些好的语言写成条幅挂到墙上。可以多写几条。相信它会对你产生好的暗示作用。你是搞书画的,会很容易受到这些语言的暗示。

我曾经让你女儿画两幅画,画南方中午的太阳,画早晨晴朗的天空。这也是对她的调整。南方,中午,太阳,这都是阳刚之气;早晨,晴朗,天空,也是阳刚之气。这对她内向的心理是一种调整。昨天她来听讲座了,我对她讲:以后的活动,要多练练剑、体操、舞蹈等这些形于外的东西,来平衡她内向的气质。这样,内向的气质能够在艺术上表现出来,身心又可获得健康的调整,结果会比较好。

对你的病也不可操之过急,要一步一步来。你的病,说复杂了,好像很重,很难治疗,其实只是一个过程。你现在不就比去年好多了吗?虽然你每一次的自我分析,每一次的自我暗示,好像没有一下子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在日积月累地解决问题。

这就是成绩。应当肯定下来。

而且,我以为你在理智上是基本上能掌握住自己的。你刚才说,你再晕也没在马路上晕倒过,这说明潜意识在大的界限上还是能掌握得住的。你愿意和善于进行自我分析,一般来说,对于心理治疗是最好不过的配合态度。这是一种非常清醒、理智的态度。这也是你的疾病不论怎样困难最终都会度过去的保证。

你很敏感,对自己的心理有很高的审视能力,对一般的所谓心理策略都会感觉出来。因此,我对你的态度是:以诚相待,有什么就说什么。

我曾讲到对你女儿的担心。我讲的是真实情况,但也不排除这样一种想法,为了使你能够振作起来,调动你的爱心和责任心,可能会把问题说得偏重一些。因为同一个事物,有这种可能,也会有那种可能。我把问题的最严重性说出来,是希望使你清醒、振作。也许事情并非那样严重。就在那天,我也曾担心,一旦我讲出真话,你感到负担尤其重了,尤其难以承担了,反而造成情绪上、心理上的负面波动。那天的讲座你没有来,证实了我的这种担心。

不要紧。要有一个过程。真实的分析最终会导致积极的结果。

事物是逐步转化的,不要让潜意识畏惧。你目前特别想结束自己的病症,这个主观愿望很明确,你的分析很清楚,这些都是良好的保证。当然,潜意识思维不像理智那样讲逻辑。你感到信心不足,这很正常。

也许你会认为,这些话是一种暗示性语言。可以这样想,但我想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感觉,对于你的病,我着急也好,你着急也好,你爱人着急也好,都只是有利的主观因素,还需要很多客观条件,既不必盲目乐观,也不必盲目悲观,在治疗的过程中会有奇迹发生。当然,所谓奇迹,就是病症消失的阶段性比较明确,哎,从今天开始身体就感觉好多了。从今天开始就能一个人大大方方上街了。从今天开始就可以和家人不打招呼去买东西了。

这种阶段性的变化会不断出现,同时不乏小有反复,但会越来越轻,慢慢就好了,还可能留一点小小的尾巴。和正常人也会出现的某种情绪现象差不多。有时会烦躁一下,遇到一些事可能会比一般人敏感些。这也是由于你的艺术气质造成的。

有件事希望你要尽量做到,尽可能不当着女儿的面表现焦虑。我也是做父亲的,我的孩子年龄和你女儿差不多。在这一点上,我们都能体验到共同的心理。在爱人面前有所流露还可以理解,对孩子尽可能不表现。做到这一点,也是促使你康复的一个条件。这个责任感是可以调动起来的。

另外,把你的画室换个名字,“不舍斋”这三个字目前不适合你,会给你带来不好的暗示,会使你紧张,感到压力。要想一个能使你安详达观、随便自在的名字。想名字也有奥妙,你看着顺眼的,对劲的,喜欢的,恰恰是与你的潜在意识相配合的东西。你一看就为之一动,会给你好的暗示。我帮你想,多想几个,供你选择。此外,性格上也要有点变化,要更外向些,要爱玩。要活得洒脱。

我也去农村插过队,在工厂当过工人。人生的道路我也经历过很多,有过各种各样的体验,完全能理解你目前的处境和心态。

我没有去过你家。家里也可以重新布置一下。中国古代不是讲风水吗?有人曾请教我,房子里怎么摆设风水好?很简单,我告诉他一个奥妙,不要请风水先生,你觉得怎么最舒服就怎么摆。这就是奥妙。摆得不舒服,潜意识会感到别扭。你生病在家,环境很重要。哪里不舒服就换一换。

也可以通过画画调整自己,就好像我给你女儿出的题目。以后也会给你出点题目。你懂艺术,好的绘画会使你产生共鸣。要尽可能画一些能启发你情绪中比较主动的、比较强硬的、有力的、积极的一面画,调节平衡自己的精神。艺术家往往很敏感,这同时也容易造成精神上的不稳定,容易受外界暗示的影响。这是艺术家必要的优点,但有时在人生中又表现为弱点。凡·高就是典型,神志不清醒时把耳朵都割下来了。艺术家的性格可爱,又很可笑。

生活中要达观,不要像林黛玉;艺术上要敏感,像林黛玉那样敏感。这样就比较全面了。

这些话,你听了是否有共鸣?

安子林:你今天的这些话,听了很舒服。

笔者:今后一般不要住院治疗。那些场合重症病人很多,你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治疗和主观努力,已接近尾声了,还到那里受痛苦的暗示干吗?

当然,也不排除借助医疗手段。吃药,看医生,都可以。把医学对体征的直接作用和心理分析、心理暗示、主观上的调动都结合起来,好吗?

与妻子吕芬的对话:

情况我对安子林都讲了。他今天讲得很好。他的病晨重暮轻。要想办法帮助他。

早晨尽可能想一些提神的事。高兴的事晚上不说,早上说。还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多想想。心理上的模式要尽量打断,时间长了会有效果。

我对他讲,心理调整的同时,可以配合药物治疗。现代医学对体征的作用一般是积极的。

总之,要有耐心,要积极地想办法帮助他。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你要有信心。

与安琪的对话:

听妈妈说你在画画,很好。要高高兴兴的,该怎么样就怎么样。锻炼,一般的气功不用练,多做些形体性、活动性的锻炼,会对你有好处。

叔叔非常喜欢你。你是个好孩子,长大会很有出息。绘画,学习,身体,三件事都要注意。

对爸爸呢,和妈妈商量着共同关心。画画时要多让爸爸指导你,多请教爸爸。要多画一些有乐趣的东西。与爸爸探讨时,最好在早晨。这样他就提神了。这是叔叔教你的一个方法。

早晨起来,问爸爸,这幅画行吗?有说有笑的。希望你在家里扮演一个有说有笑的角色。这样对你爸爸的身体特别有好处,对你也有好处。

要开朗活泼。人生遇到困难,是件好事情。对你既是个锻炼,也培养了性格。爸爸病了,是一种困难,可是你由此就懂得精神分析了。不然你不会懂。小孩子谁懂这个!你就比同年龄的孩子懂得多啦,对吧?增加知识了,长大可以给别人分析。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心理医生呢!一个人从小什么都没有经历过,舒舒服服地长大,不会有出息。

你说呢?好了,现在让爸爸听电话……哦,爸爸出去买东西了。

那好,再见。

放下我的电话,安子林自己出去买东西了。

看来,情况不错。

同类推荐
  • 精神疾病与心理学

    精神疾病与心理学

    《精神疾病与心理学》是一本遭福柯厌弃的书,却在今天显示出非凡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米歇尔·福柯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学习,于1952及1953年分别获得精神病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相关文凭,并在此期间聆听了法国精神分析学大师雅克·拉康的课程。1954年,福柯发表了他的第一本专著《精神疾病与人格》(Maladie mentale et Personnalité),但后来他对这部著作不甚满意,认为它不成熟,因此在1962年再版时做了大量修订,书名也随之更改为《精神疾病与心理学》。福柯在此书中强调“心理学只在疯癫被控制之后才成为了可能”,将疯癫的历史放入社会及文化结构中进行探讨。他通过对精神疾病特殊性的分析、对心理学具体形式的研究以及对疯癫状态的定义,呼应了书中的两大方面:精神疾病的心理学范畴以及疯癫与文化的辩证关系。
  • 拖延心理学

    拖延心理学

    本书是一本心理学通俗读物。为什么我们会拖延?我们对拖延症了解多少?我们能够克服拖延的习惯吗?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讲述了拖延症产生、发展、肆虐的来龙去脉,也讲述了如何摆脱拖延症,变成雷厉风行的行动派。
  • 心理学简史

    心理学简史

    从古希腊哲学中诞生,心理学如何分出了各种“主义”?从动物到婴儿再到人工智能,心理学都研究了什么对象?揭开心理学神秘的面纱,解读这门不像科学的科学!·不仅关注心理学史上伟大的理论与实验,更展现不同心理学派系大师之间的“爱恨情仇”,原来他们竟然是这样的心理学家!·不堆砌枯燥的专业名词,不铺陈深奥的长篇大论,用幽默的语言传递专业的知识,这是一本有用又有趣的心理学简史!
  • 马斯洛精选集:动机与人格

    马斯洛精选集:动机与人格

    《科学心理学》这是美国作家马斯洛的一部心理学著作。它在书中提出人对爱或尊重的需要和对真理的需要完全一样,是“神圣的”。“纯”科学的价值同“人本主义”科学的价值几乎是平等的。人性同时支配着二者,甚至没有必要把它们分开。爱和理性完全一样,都是人性的。成长被看作是一系列日复一日的无尽抉择,每次抉择不是退向安全便是趋向成长。在这过程中,必须一次一次地选择成长,必须一次一次地克服畏惧。科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这个基础就是人类价值,而且科学自身也构成了一种价值系统。
  • 心理诊所的私密档案

    心理诊所的私密档案

    一个午夜殉情的男子,一个离奇的车祸幸存者,一个有着处女情结的男子……当我像剥洋葱一般,把所谓的问题渐渐剥离成一个“核”的时候,他们竟然认为事情远远不是这样简单,其实是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固执与幼稚罢了。
热门推荐
  • 我是阎罗啊

    我是阎罗啊

    天族战败就由我守护这片天,魔族归顺就由我来守护这冥界地府。就算全世界都臣服又怎样,那就由我来守护这片天地,守护原本属于这片世界的秩序,因为我可是阎罗啊!
  • 穿越:御赐王妃

    穿越:御赐王妃

    ================================================因为无法面对男友的死,她选择了殉情这条不归路。没想到,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穿越到了自己的前生。虽然,她见到了那个朝思暮想的男人。遗憾的是,那个貌似神非的男人,却没有了昔日的温柔和痴情,洞房花烛之夜就把她打得遍体鳞伤……他是琼花国的太子,是未来的储君。可是,他也是琼花国最不幸、最屈辱的男人……他把自己对父皇和妖后的满腔仇恨,都发泄在了这位御赐王妃的身上。他把自己受到的屈辱,都化成了手里那根上下飞舞的皮鞭,狠狠地朝着那个披着嫁衣的女人挥去……============丹青梦书友群72588994《满》丹青梦书友二群76155905《满》丹青梦书友三群42116538《满》丹青梦书友四群86992970《满》丹青梦书友五群10805562《新建》丹青梦书友六群1044069716《新建》丹青梦书友七群115135477《新建》丹青梦:705498099====================================《奉子新娘》http://novel.hongxiu.com/a/102828/《四指王妃》http://www.*****.com/?a/111622/《妈咪,我们要爹地》http://www.*****.com/?a/95874/
  • 女记者厉冰冰

    女记者厉冰冰

    文凭和姿色都拿不出手的女孩,毕业即失业的打击,令她屡败屡战,这是每一个中国工薪阶层家庭中的少女成长必经之路!妙语连珠,敢想敢干……必令你阅读时惊声尖叫:“冰冰!爱死你!《女记者厉冰冰》,我还要!”厉冰冰不是一个传奇,她没有优势,也不幸运,她只是这个社会上一个平凡而执著的女孩。每一个女人,都有做厉冰冰的潜质,每一个女人身上,都有一个“厉冰冰”!
  • 一蛊一终生

    一蛊一终生

    一蛊一终生,……跨越神与人的爱恋,根据《蛊梦》灵感而来。
  • 有酒十章

    有酒十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世这碗饭我吃了

    末世这碗饭我吃了

    做梦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么?为什么会梦见如此真实的梦境?竟然连玉佩都和梦里面的一样?难道末世真的要来么?那我该怎么办?什么?拯救世界靠我?那我靠谁?不过,末世来了,也阻止不了我享受美食的心!看我如何在末世里过得风生水起。哎,大哥,小弟,那是我的变异兽烤肉!
  • 重生之战神阿瑞修斯

    重生之战神阿瑞修斯

    婴儿?阿瑞修斯?部落?勇士?魔法师?我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在哪里?东方的网瘾少年雷哨从楼梯摔下去后,重生到了西方有着魔法的世界中,看他会发生怎么样的事,让我们尽情期待!
  • 重生金尊女帝

    重生金尊女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当命运可以被随便掌控的时候,是沉默以对,还是奋起抗争?陌汐轮回了一世又一世,始终不服这既定的安排,她的亲情,爱情,友情,都要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即使深渊万丈,她也要逆天、逆地、逆苍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明伦汇编官常典兵部部

    明伦汇编官常典兵部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