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211300000007

第7章 九变篇

在《孙子兵法》十三篇中,《九变》是内容编排得较为混乱的一篇。此篇的篇题,以及篇中“五利”等词语,由于作者语焉不详,注释者难免聚讼纷纭。围绕着篇题“九变”,长期以来主要形成了以下五种意见:

第一种是“五变”说,以梅尧臣、张预等为代表。曹操在本篇“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的后面,注曰:“谓下五事也。‘九变’一曰‘五变’。”张预曰:“曹公言‘下五事’为五利者,谓‘九变’之下五事也,非谓‘杂于利害’以下五事也。”认为“九变”实为“五变”,指的是本篇开头“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五句,意谓军队在以上五种地形下机变灵活的作战原则。

第二种是“九变”说,以李筌、贾林、何廷锡为代表。贾林在“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的后面,注曰:“九变,上九事。将帅之任机权,遇势则变,因利则制,不拘常道,然后得其通变之利。变之则九,数之则十。故君命不在常变例也。”认为“九变”指的是“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九事,“君命有所不受”一句不在“九变”之列。《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的整理者亦支持此说。汉简有佚篇《四变》,整理者认为该篇“在解释‘途有所不由’等四句以后说:‘君令有所不行者,君令有反此四变者,则弗行也。’据此,九变当指‘圮地无舍’至‘地有所不争’九事而言”。

第三种是“错简”说,以张贲、刘寅、赵本学为代表。他们认为《军争篇》与本篇“简编错乱”,《军争篇》的末尾“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八句,与本篇开头“圮地无舍”一句,句型相近,原本蝉联一体,却被割裂措置。“高陵勿向”八句与“圮地无舍”一句合在一起,即为“九变”。

第四种是“泛指”说,以郭化若、杨丙安为代表。郭化若说:“本篇讲各种特殊情况的机断措施。‘九’泛指多,‘变’指不按正常原则处置。”

第五种是“九地之变”说,以李零为代表。他指出:“今按‘九变’实即《九地》‘九地之变’。”“我有一种怀疑,《九地》可能是《孙子》各篇大体编定后,最后剩下来的材料,整理工作有点差,因此结构松散,前后重复。《九变》又是从《九地》分出来的一部分。”

如果本篇文字确实源自《九地篇》,那么“九变”应该指的是兵家在熟知各种地形的前提下,机动灵活地变换战法以战胜敌人。本篇的第二段有言:“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只有通晓“九变”原则的好处,才算懂得用兵。

将变看作本篇的核心观念的基础之上,战术原则运用得当,便能实现既定的利益诉求。在追求战争利益的过程中,如果一味求“利”而不知“害”,便会导致亡国丧家的危险。本篇第三段提出了“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的观点,要求战争决策者辩证地看待“利”与“害”,不仅做到两者兼顾,还要能够化害为利,机动灵活地处理问题,始终掌握战争的主导权。本篇最后一段概括了军事将领有可能存在的“五危”,即五种致命的缺陷。“五危”是“兵家之灾”,能导致“覆军杀将”的恶果。显然,只有了解“五危”,军事将领才能更好地领悟《计篇》中的“智”“信”“仁”“勇”“严”等各项标准的丰富内涵。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1]。圮地无舍[2],衢地交合[3],绝地无留[4],围地则谋[5],死地则战[6],途有所不由[7],军有所不击[8],城有所不攻[9],地有所不争[10],君命有所不受[11]。

【注释】

[1]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按,此三句与《军争篇》开篇三句相同。刘寅曰:“张贲注以上篇‘高陵勿向’以下八句通此篇‘绝地无留’一句共为九变,甚是有理。”赵本学引刘寅曰:“愚自十八九岁先人授读张贲刊定注板,则以上篇‘高陵勿向’一段八句,通此篇‘绝地勿留’一句,共为九变。其‘圮地无舍,衢地合交,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四句为《九地篇》文,断为错简,甚为有理。”赵氏认为:“然愚犹以为‘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九字,盖亦误因上篇之文而重出也,今只截自上篇‘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缺,穷寇勿迫’八句,以合于‘绝地勿留’一句为九变,只为全文更尤简净,其此篇‘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凡九字归诸《军争篇》下,四句归诸《九地篇》,则孙子之书无一言之不足,亦无一言之有余矣。”李零说:“《九变》篇的这段文字有问题,不是重出,就是残缺。”

[2]圮地无舍:意谓地势低下难以通行之地,不适宜宿营。陈皞曰:“圮,低下也。孔明谓之地狱。狱者,中下四面高也。”孟氏曰:“太下则为敌所囚。”杜佑曰:“择地顿兵,当趋利而避害也。”梅尧臣曰:“山林、险阻、沮泽之地,不可舍止,无所依也。”张预曰:“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为记地。以其无所依,故不可舍止。”按,孙子对“圮地”的认识亦见于《九地篇》。该篇曰:“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圮地则行。”张预曰:“以其无所依,故不可舍止。”圮地,指难以行走的地区。舍,止,这里指宿营。

[3]衢地交合:意谓在四通八达的地区作战要注意结成巩固的联盟。按,孙子对“衢地”的认识亦见于《九地篇》。该篇曰:“衢地则合交。”“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四达者,衢地也。”李筌曰:“四通曰衢,结诸侯之交地也。”曹操曰:“结诸侯也。”梅尧臣曰:“夫四通之地,与旁国相通,当结其交也。”何氏曰:“下篇云衢地吾将固其结,育交结诸侯使牢固也。”顾福棠曰:“衢地合交者,《九地篇》云:‘四达者,衢地也。’盖四达之地邻交我则助我,邻交敌则助敌,何以不曰邻而曰交?盖本与我和好之国也。但四达之地,非止一邻,四邻相错,吾当悉与之交,故曰合交。”朱军说:“现在,大国对于处于战略位置的小国、岛国,凡能以军事控制的,就控制它;凡能施加政治影响的,就影响它;凡能以军援、经援拉拢的,就拉拢它。就是利用各种手段交结同盟者。直布罗陀、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巴拿马运河,都具有衢地的性质。”衢地,指四通八达之地。交和,指结交诸侯。

[4]绝地无留:意谓与后方隔绝的地带不可久留。按,孙子对“绝地”的认识亦见于《九地篇》。该篇曰:“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贾林曰:“溪谷坎险,前无通路曰绝,当速去元留。”梅尧臣曰:“始去国,始出境,犹不居轻地,是不可久留也。”李筌曰:“地无泉井、畜牧、采樵之处,为绝地,不可留也。”绝地,指军队与后方隔绝、难以生存之地。

[5]围地则谋:意谓可以在难以出入易于包围的地带出谋制敌。按,孙子对“围地”的认识观点亦见于《九地篇》。该篇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背固前隘者,围地也。”何氏曰:“下篇亦云周地则谋,言在艰险之地,与敌相持,须用奇险诡橘之谋,不至于舍也。”张预曰:“居前隘后固之地,当发奇谋,若汉高为匈奴所围,用陈平奇计得出,兹近之。”顾福棠曰:“《九地篇》云: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曰围地。明处此围地之势,当令人不测,速发奇谋,然后可以出险而免祸。”围地,指难以出入、容易包围之地。

[6]死地则战:意谓在战则生,不战则亡的境地要速战求生。按,孙子对“死地”的观点认识亦见于《九地篇》。该篇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无所往者,死地也。”何氏日:“下篇亦云死地则战者,此地速为死战则生;若缓而不战,气衰粮绝,不死何待也!”处于生死存亡的境地,务必速战。张预曰:“走无所往,当殊死战,淮阴背水陈是也。从‘圮地无舍’至此为九变,止陈五事者,举其大略也。《九地篇》中说九地之变,唯言六事,亦陈其大略也。凡地有势有变,《九地篇》上所陈者,是其势也,下所叙者,是其变也。何以知九变为九地之变?下文云:‘将不通九变,虽知地形,不能得地利。’又,《九地篇》云:‘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不可不察。’以此观之,义可见也。下既说‘九地’,此复言‘九变’者,孙子欲叙五利,故先陈九变,盖九变、五利相须而用,故兼言之。”顾福棠曰:“《九地篇》云:‘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明其地形有当死之势,非我欲置兵于必死之地也,我军至此不过适逢其地耳。死地则战者,言既适逢其地,前不能进,后不能退,战则生,不战则死,我能速战则必勇气百倍以求生。若至旷日持久,粮道断绝,兵心不固,我虽欲战亦不可得矣。故此二句变文曰‘则谋’、‘则战’,言围地当急谋,迟则为敌击灭也;死地当疾战,迟则欲战而不能战也。”

郭化若说:“这里讲的五种地区,《地形篇》讲的六种地形,《九地篇》讲的九种地区,六种地区和《九地篇》九种地形上的行动方针都是古代‘兵要地理’的萌芽的论述,有许多重复,疑是《孙子》流传中不同笔记者的综合。但其中也有杰出的命题,如‘围地则谋’、‘死地则战’。以上论述可看作《孙子》地形观的一种表现。”

[7]途有所不由:意谓要充分了解路途情况,避免敌方伏击奇袭,走不被敌人注意的道路以出其不意。有的道路不要经过。王皙曰:“途虽可从而有所不从,虑奇伏也。若赵涉说周亚夫,避崤黾厄之间,虑置伏兵,请走蓝田,出武关,抵洛阳,间不过差一二日是也。”

[8]军有所不击:意谓充分考量敌方军队处境,有的军队不要攻击。曹操曰:“军虽可击,以地险难久,留之失前利,若得之,则利薄。困穷之兵,必死战也。”杜牧曰:“盖以锐卒勿攻,归师勿遏,穷寇勿迫,死地不可攻。或我强敌弱,敌前军先至,亦不可击,恐惊之退走也。言有如此之军,皆不可击。斯统言为将须知有此不可击之军,即须不击,益为知变也。故列于《九变篇》中。”“曹公曰:‘军虽可击,以地险难久,留之失前利,若得之则利薄。’皙谓饵兵锐卒,正正之旗,堂堂之阵,亦是也。”张预曰:“纵之而无所损,克之而无所利,则不须击也。又若我弱彼强,我曲彼直,亦不可击。如晋楚相持,士会曰:‘楚人德行、政事、典礼不易,不可敌也,不为是征。’义相近也。”陈启天曰:“谓凡敌军,有时因须变通,而不可甚或不必全行攻击之也。凡敌军皆我所当攻击者,然敌之实者,如《军争篇》所谓正正之旗,堂堂之陈,则须斟酌变通,暂取守势,待机进攻也。即进攻时机已到,为节约兵力,用于主力作战,以争全局之胜负计,亦须于若干方面采取守势。其采取守势之方面,虽敌人极意挑战,亦不可轻于还击,是亦军有所不击也。”至于张预所谓纵之而无所损,克之而无所利之敌,应在军有所不击之列,自史明矣。凡兵力皆有限,有所不击,然后能有所击。若凡敌即击之,处处而击之,时时而击之,未有不力竭而败者。善用兵者,能知变通,有所不击,击则胜矣。军有所不击之时义,大矣哉!”

[9]城有所不攻:意谓考量城池情况,有的城池不要攻打。曹操曰:“城小而固,粮饶,不可攻也。操所以置华、费而深入徐州,得十四县也。”张预注:“纵之而无所损,克之而无所利,则不须击也;拔之而不能守,委之而不为患,则不须攻也。”贾林曰:“臣忠义重禀命坚守者,亦不可攻也。”王皙曰:“城非控要,虽可攻,然惧于钝兵挫锐;或非坚实,而得士死力;又克虽有期,而救兵至,吾虽得之,利不胜其所害也。”

杜牧曰:“操舍华、费不攻,故能兵力完全,深入徐州,得十四县也。盖言敌于要害之地,深峻城隍,多积粮食,欲留我师;若攻拔之,未足为利,不拔,则挫我兵势,故不可攻也。宋顺帝时,荆州守沈攸之反,素蓄士马,资用丰积,战士十万,甲马二千。军至郢城,功曹臧寅以为:攻守异势,非旬日所拔;若不时举,挫锐损威。今顺流长驱,计日可捷;既倾根本,则郢城岂能自固?故兵法曰‘城有所不攻’是也。攸之不从。郢郡守柳世隆拒攸之,攸之尽锐攻之,不克,众溃走,入林自缢。”陈启天曰:“谓凡敌所据守之城塞,不可全行攻击,亦不必全行攻取也。城塞最利于防守,而不利于攻击,故《谋攻篇》以‘攻城为不得已’。所谓不得已者,谓其城塞或为战略要点,或与决胜大局有关,而不得不攻取之也。非战略要点,或与决胜大局无关之城塞,则不可攻之,亦不必攻之。曷为不可攻?以其既耗兵力,稽时日,而结局又未必能拔,于我极不利也。曷为不必攻?以拔之而不能守,或守之而无大益,而委之又不足为患也。城塞何者为不得已而必须攻之?何者为不可攻或不必攻?是非深通变通之道者,不能定焉。”

[10]地有所不争:意谓有的地带地方不要争夺。曹操曰:“小利之地,方争得而失之,则不争也。”王皙曰:“谓地虽要害,敌已据之;或得之无所用,若难守者。”张预曰:“得之不便于战,失之无害于己,则不须争也。又若辽远之地,虽得之,终非己有,亦不可争,如吴子伐齐,伍员谏曰:‘得地于齐,犹获石田也;不如早从事于越。’不听,为越所灭是也。”杜牧曰:“言得之难守,失之无害。伍子胥谏夫差曰:‘今我伐齐,获其地,犹石田也。’东晋陶侃镇武昌,议者以武昌北岸有邾城,宜分兵镇之。侃每不答,而言者不已。侃乃渡水猎,引诸将佐语之曰:‘我所以设险而御寇,正以长江耳。邾城隔在江北,内无所倚,外接群夷;夷中利深,晋人贪利,夷不堪命,必引寇虏,乃致祸之由,非御寇也。且今纵有兵守之,亦无益于江南;若羯虏有可乘之会,此又非所资也。’后庾亮戍之,果大败也。”陈启天曰:“谓凡敌军所在之地,不可或不必全行争夺而占领之也。敌军所在之地,有必须力争者,亦有不可争或不必争者。辽远广阔险阻及坚守之地,不可轻争。无益于决胜之地,不必轻争。不可或不必轻争之地,即不争之,是地有所不争也。若争不可争之地,则力竭而败矣。又若争不必争之地,则兵分力薄,反易为敌所制矣。其常胜而不败者,惟善知变通,集中兵力,以争必争之地者能然焉。”

[11]君命有所不受:意谓国君有的不合乎战况的命令不必接受。曹操曰:“苟便于事,不拘于君命也。”贾林曰:“决必胜之机,不可推于君命;苟利社稷,专之可也。”张预曰:“苟便于事,不从君命。夫概王曰‘见义而行,不待命’是也。自‘途有所不由’至此,为五利。或曰:自‘圮地无舍’至‘地有所不争’为九变,谓此九事皆不从中覆,但临时制宜,故统之以‘君命有所不受’。”刘寅曰:“此五者即所谓五利也。盖途必由,军必击,城必攻,地必争,君命必受者,常法也。今曰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者,亦变法耳。此所以继于九变之下,以不由、不击、不攻、不争、不受,而有便于军,故以五利言之。”梅尧臣曰:“从宜而行也。此而上五利也。”郭化若认为“君命有所不受”是这一段话的重点,是《孙子》的特殊命题,应当是在战国初期将相开始分工,孙子要求相对的集中,反对“于军不利”的“中枢遥控”时才提出来的。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打仗的规律是,将领接受国君的命令从国君那儿接受命令,聚合民众,组成军队。在“圮地”不要宿营,在“衢地”要结交诸侯,在“绝地”不要停留,在“围地”要巧施计谋,在“死地”要拼死战斗殊死奋战,有的道路不要经过,有的军队不要攻击,有的城池不要攻打,有的地方不要争夺,国君有的命令不必接受。有的时候国君的命令甚至不必接受。

同类推荐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汇编。最为重要的经典,堪称儒家思想第一书。《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
  • 尚书全鉴(典藏诵读版)

    尚书全鉴(典藏诵读版)

    精选了《尚书》中的精华部分,按照原书的顺序分为虞书、商书、周书三部分。由于《尚书》原文字句较为晦涩难懂,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我们特别设立了题解、注释、译文三个辅助板块。断句参酌诸家,择善而从;对字词的注释力求简明,不做繁征博引;译文主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文从字顺、流畅自然,帮助读者吸收《尚书》中的智慧精华。同时,书中配有朗读音频,读者可扫码聆听品鉴。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本书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颜氏家训》共二十篇,是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以保持自己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写出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这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从总体上看,《颜氏家训》是一部有着丰富文化内蕴的作品,不失为民族优秀文化的一种,它不仅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对我们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而且对研究古文献学,研究南北朝历史、文化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
  • 中华国学经典(随园诗话)

    中华国学经典(随园诗话)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菜根谭)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菜根谭)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草原(科学探究丛书)

    草原(科学探究丛书)

    本书主要讲述的内容包括:草原的成因、草原的发展历程、草原的分布、独具特色的草原类型、中国主要的草原、美丽富饶的草原资源、草原的生态危机。
  • 铃兰派

    铃兰派

    纯纯文字,点点心迹,痴也罢,怨也罢,狂也罢……注:《铃兰派》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并不是长篇小说。每一分卷都是一篇短篇小说(梦里话神那一卷,《浮云流水》和《禁忌之果》也分别是一篇短篇,而不是梦里话神的某一章节)。
  • 青城竹浪生禅师语录

    青城竹浪生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减字木兰词

    减字木兰词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翩翩相府佳公子,怎奈情愁缠一身。剪不断,理还乱,心中愁苦谁与诉?回头看往事,生别离,葬芳魂,伊人去,旧人伤,终是血泪相凝,丝丝缕缕,缠绊今生。晓风残月,知人间愁苦几何,杏雨红花,道不尽一生空有怨恨情深缘短,旧恨新欢相伴,珊枕泪痕红泫。他是天上多情种,不是人间富贵花。公子世无双,只恨一生太匆忙。纳兰容若的故事我也不太解,尝试着写了写看看,若大家喜欢,多多赞赏哦。
  • 快穿之主神成长手册

    快穿之主神成长手册

    作者文案废_(:з」∠)_轻颜绑定系统了。做不负责任的夏轻颜绑定主神成长系统了。统统说:“不好好做任务是会抹杀的【蜜汁微笑】”轻颜【耸肩】:“哦,反正我也不想活了”统统说:“当主神你就可以到出去玩的”轻颜:“当主神很忙的,光听名字就知道”系统忍不住哇的一声哭晕在了厕所。轻颜勾起唇角:统统,我活的比你还久,还想坑我【一不小心暴露年龄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绝不会爱他

    我绝不会爱他

    慕沐应该过着属于她锦衣玉食的生活,一场突然而来的"意外"带走了她的生活,她很明白这并不是一场意外,凭借她的高智商她成为了一名世界首屈一指的黑客……开启了她复仇计划,当一切误会解开之时,也迎来属于她的幸福!
  • 盛谋

    盛谋

    前世,一道谋反的圣旨将纪家满门抄斩,她被皇上看中容貌纳入后宫,与她的纪七哥海角天涯,此生无缘!终于,大孟灭亡,纪七哥带着十万大军濒临城下,她却无颜再于他相见,从城楼上一跃而下。重生一世的她拨开层层迷雾,发觉纪家的水很深,前世的灭门绝非偶然,纪七哥也不是想象中的纪七哥···好在她还有纪二哥,纪四哥,纪九哥···水深路泞,总有一个人为她修桥铺路,安安稳稳做个被宠的娇女就好!
  • 屌丝少女妃

    屌丝少女妃

    英俊的白马王子、清新可人的农家少女,两段本该毫不相干的人生,因为一则古老的宗教预言,从此联结在一起。被改写了命运的少女,怀抱着对所爱之人单纯的倾慕与憧憬,登上风云变幻、华丽血腥的历史舞台。“圣女贞德”与“查理七世”,一场并不属于历史的浪漫爱情故事,就此慢慢展开……屌丝少女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龙:魔龙觉醒

    龙:魔龙觉醒

    这是一个平凡的少年,却有着不平凡的故事,一把剑,可屠龙,一颗炽热的心,融化不了一个冰冷的人,走进魔龙觉醒,去感受魔龙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