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26600000077

第77章 民国商都篇(37)

民国人物长廊

夏思痛

夏思痛(1854—1924),民主革命家,诗人。名寿华或受华,字卓春,晚年自号思痛,益阳县武潭(今桃江县武潭镇)人。出身于耕读世家,自幼饱读诗书、博通经史。少任侠,喜剑术,常怀济世救民之志。6岁入私塾,20岁入益阳龙洲书院,取为邑庠生。24岁入岳麓书院,受业于湘潭名儒王闿运。1897年参加顺天乡试挑取誊录,叙议通判。

戊戌变法后,夏思痛决绝功名,追求新学。目睹清廷腐败,对外丧权辱国,对内压迫人民,44岁的他毅然加入到推翻清朝的革命斗争行列。1899年,他与浏阳唐常才谋于汉口,继而回长沙,约定7月初联合哥老会起事,不料“勤王起义”事泄,唐常才被杀。初次革命失败,他毫不气馁,继续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后因数次图谋刺杀慈禧太后未果,策反清廷钦差团练使邑人胡祖荫起义亦不从,遂赴日研习法律以避祸。1903年,他从日本回国,在云南个旧与周云祥发动武装起义,因临安援军延误而兵败。1907年,他到东北奉天与革命志士罗仪陆等秘密组建益力会,共谋刺杀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未成。后再东渡日本,翌年回国,四处奔走,联络同志。赴日期间,经黄兴、宋教仁介绍,加入同盟会。1910年春,暗助赵声、倪映典等率领的新军起义,事泄未成。1911年初,参与策划组织黄花岗起义,内线配合,策应革命党人。起义失败后,以广州巡警教练所所长身份“危城救友”,保住了包括黄一欧、李燮和、卢性正、龚超和姚大慈在内的一批辛亥革命骨干。同年9月9日,辗转粤桂而脱险的夏思痛抵达云南,旋即与蔡锷、李烈钧等策动起义,不三日,云南宣告独立。

民国成立后,夏思痛先后担任过河口督办、云南副都办、湖南都督署高等顾问、孙中山大元帅府武岳招抚使等职。辛亥革命后十来年中,乱象频生,袁世凯窃国,陈炯明叛乱,军阀割据,致使国家民族四分五裂,黎民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目睹现状,夏思痛万分激愤,他四处奔走,与人先后创办了《救国时报》、《香港晚报》、《新湖南报》等报纸,写出了《小仙游诗32首》等许多诗篇,出版了《性恶说》、《香江狱记》、《呓语》、《我之统一说》等大量著作,痛斥那些复辟帝制、分裂国家的祸国殃民之辈,撰写《琼游笔记》一书提出开发建设海南岛的种种主张,以革命家的胆略和诗人的感触表达自己的爱国思想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他始终站在南方政府一边,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力量,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成果,并且以老迈之躯积极投身于一次次革命斗争。但是,回答他的是一次又一次无情的失败。

年过70以后,夏思痛“足益瘘,耳益充”,韶华不再,疾病缠身,壮志未酬,以致痛不欲生。他在自己的画像上题道:“面团团无福作富翁于家乡,躬蹇蹇无命作贵人于朝堂。辜负了男儿身手,菩萨心肠。爱国之余无嗜好,骂人以外少文章。到而今只赢得一头霜雪,举目豺狼。唉!冷乾坤何处洒一腔热血?破河山何处容七尺昂藏!”从44岁反清,57岁参加辛亥革命,61岁因反袁投入香港监狱,在从事革命的二十多年间,清末著名益阳籍学人罗德源在《思痛先生传》中称赞他“遍走二十二个行省及南洋、日本,求同志与孙中山、黄克强、宋教仁、蔡松坡。遇咸以师礼事先生,盖年辈长于诸人,其革命亦最先也”,并对其一生革命奋斗作出“戊戌变法以后,中国所有革命之役,无一役不在行间”的高度概括。

1924年6月23日,反清爱国的革命老人夏思痛带着忧国爱民的满腔孤愤,择端阳日效屈原怀沙之举,在汉口鹦鹉洲沉江自尽。他死前自挽一联云:

愧我无能力诛亡国妖,愤而自杀提民气;

问天究何时悔绝人祸,死亦难忘救世心。

他辞世后,孙中山题唁“革命模范”称赞他的一生,挽联云:“有子不死,正气长存。”民国政府立法院长覃振撰写《夏思痛先生革命事略》一文,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墓碑“夏思痛老人之墓”,当局甚至考虑迁葬他的遗骸入岳麓山,后遵照其遗嘱仍归葬于老家东流村阔野。

熊亨瀚

熊亨瀚(1894—1928),中共湖南省早期地下党负责人。字骥才,湖南益阳县(今属桃江县)鲊埠镇五羊坪人。少年时就读益阳龙洲高等小学堂,立志救国。1909年入益阳驻省中学(后改名育才中学),参与湖南新军中同盟会秘密活动。武昌起义后,他参加援鄂敢死队。后逃亡日本,入东京神田政法学院,致力于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研究。1915年回国,任北京《真共和报》编辑。护法战争中投身于倒袁斗争,回湘在护国军三路军任职,创办益阳《资江》杂志,组织益阳公民自治会。五四运动爆发后,任长沙育才中学教务主任,积极带领师生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沙从事党的领导工作,主编《湖南通俗日报》、《湖南民报》,开展革命宣传。1927年组织10万农民武装攻打长沙失利后,前往武汉、九江等地开展地下革命活动,1928年11月在汉口鹦鹉洲被捕,不久在长沙慷慨就义。

张昆弟

张昆弟(1894—1932),中共早期工人运动活动家。号芝圃,湖南益阳县(今属桃江县)板溪乡人。

1913年考入省立湖南第一师范,深受进步教师杨昌济、徐特立等人的教诲和影响,并与蔡和森、毛泽东等同窗结为好友。

1918年4月,同毛泽东、蔡和森等人一起创建新民学会。1919年10月,与李维汉、李富春等40余人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12月回国到上海。

1922年春,张昆弟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分配到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1922年5月,受李大钊派遣去正太铁路从事工人运动,并亲自组建正太铁路第一个工会——石家庄总车站俱乐部。1924年,受党组织派遣,张昆弟去郑州,协助恢复了京汉、陇海铁路总工会。1925年2月被选为全国铁路总工会总干事和党团书记。1925年10月,河南总工会成立时,张昆弟为总工会委员长。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后,又担任中华铁路总工会干事、党团书记。1926年春,中共中央调张昆弟任中共山东地方委员会书记。他到达山东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卓有成效地恢复和发展了济南、青岛、淄川、张店等地党组织,在胶济铁路沿线以及鲁西北建立一批农村基层支部。1926年9月,调离山东。

大革命失败后,调任中共北方局委员,迁驻天津,与蔡和森、王荷波等一起负责恢复北方局的领导机构。1928年6月,张昆弟赴莫斯科出席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审查委员会候补委员。会后,又列席了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回国后,先后任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党团书记、顺直省工委书记和河北省工委书记等职。

1931年春,南方革命形势逐步发展,张昆弟以中共中央“工运特派员”身份到湘鄂西苏区开展革命活动。在张的领导下,监利、江陵、汉阳等中心县工会组织相继成立,会员发展到2万余人。他从中挑选2 300余人参加红军,为发展苏区建设和扩大红军作出了贡献。曾任湘鄂西总工会党团书记、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1932年遭到王明“左”倾路线的迫害,被惨杀于洪湖翟家湾。

张国基

张国基(1894—1992),著名教育家。字颐生,1894年4月5日出生于益阳市资阳区迎丰桥一农民家庭。早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就追随毛泽东创办新民学会,积极组织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1927年4月,到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员,由毛泽东、周以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起义中,担任中央独立一师师长。后来前往南洋,从事华侨教育工作,在新加坡、印尼一带执教30余年。1958年回国定居,先后担任北京华侨补习学校校长、北京文史馆馆长,北京市侨联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侨联主席,还蝉联第一至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张国基几十年致力于华侨教育,倾注了自己的一腔心血,在雅加达八华中学和中华中学,担任教务主任和校长时,精心创立了“公诚勤朴”的校训,时刻着眼于教书育人,教育学生身在南洋,心系祖国,为报效中华而勤奋学习,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而且他自己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所以教育出来的学生爱国爱乡,勤奋务实,都成了有用之才。在海外几十年,张国基先生先后介绍了3 000多名华侨青年回国参加抗日和祖国建设。担任全国侨联主席后仍兼任补习学校名誉校长,他身居高位,但心系人民和侨生,坚持勤俭节约,一直住在普通居民楼里,不要专车,不要秘书,不要特殊照顾。九十大寿时,海外学生送10万元给老师祝寿,他分文不取,转赠家乡贫困村办电,扶助贫困学生入学。1992年8月30日,张老病逝于北京,享年99岁,群众称赞他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模范共产党人。

周谷城

周谷城(1898—1996),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湖南益阳人。1921年北京高等师范学院毕业。历任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教员,湖南省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师,全国农民协会宣传干事。1927年秋到上海,为上海商务印书馆《教育杂志》、《东方杂志》等撰稿,并在中国公学等校兼课。1930年秋,任中山大学教授兼社会学系主任。1931年秋任暨南大学教授,兼历史社会系主任。1943年后,任复旦大学教授,曾兼史学系主任、教务长。1930年加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解放战争时期,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成为当时复旦大学著名的民主教授之一。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兼教务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主席团成员、第一任执行主席,上海市史学会会长;是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第六届中央委员,第七届中央主席团委员兼上海市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八、九届中央副主席、主席,第十、十一届中央名誉主席。著有《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政治史》等。

何凤山

何凤山(1901—1997),字久经,1901年9月10日出生于湖南益阳县天成垸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靠益阳挪威信义会救助维持生活和读书,1921年考入长沙雅礼大学,1926年考取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公费留学生,并以优异成绩获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他1937年任中国驻奥地利公使馆一等秘书,1938年奥地利被纳粹德国吞并后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被改为中国驻维也纳领事馆,何凤山升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直至1940年5月调离。

何凤山上任时,欧洲上空已战云密布,纳粹德国肆虐横行,掀起反犹恶浪。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纳粹欲将这里总数约18.5万犹太人赶尽杀绝。1937—1940年,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何凤山向数千名犹太人发放前往中国上海的签证。但这一善行不但没有得到褒扬,反而受到当时的上司德国大使的责罚。直到逝世后多年,他的义行才为世人广泛知晓。他就像救世主一样,不仅是中国人的英雄,而且是犹太人、整个西方社会的英雄。2001年,以色列政府追授他“国际正义人士”称号。他“生命签证”的故事,感动了整个世界。

何凤山到底向多少犹太人发放了签证,至今尚无准确数字,只是凭找到的签证号码推算,至少是几千份。一位幸存者1938年6月得到的签证号码为200多号,另一位7月20日的签证号码为1200多号,而汉斯·克劳斯的签证日期为1938年10月27日,号码为1906号。1938年纳粹的“11月大屠杀”之后,申请签证的就更多。到1939年9月,70%的奥地利犹太人已外逃,我国上海收容的犹太人就达1.8万人。由此推算,所发签证多达数千份。古巴等地还有书籍指出,有4 000名维也纳犹太人是拿着到上海的签证逃到巴勒斯坦的。

周立波

周立波(1908—1979),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周绍仪,字凤翔,又名周奉悟,湖南益阳人。1924年秋考入长沙省立第一中学,在王季范、徐特立等影响下,追求思想进步,喜爱新文学。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辍学回县在高小任教。1928年春随周起应(周扬)到上海,后考入上海劳动大学经济系学习。1930年春因从事革命活动被校方开除。不久返乡,开始从事文学写作和翻译。1932年一·二八事件后,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入狱。1934年7月被保释出狱。后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左翼文艺运动,翻译了《被开垦的处女地》、《秘密的中国》,译著近百万字。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赴华北抗日前线八路军前方总部和晋察冀边区参加抗日战争工作,任战地记者,写出报告文学与散文集。1939年12月到达延安,任鲁迅艺术文学院编译处处长兼文学系教员。1944年主编《解放日报》文艺副刊,同年冬随八路军第一支队司令部南征。1946年后被调往东北,参加土地改革运动。1947年开始创作《暴风骤雨》。1948年调任东北文协《文学战线》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沈阳鲁迅艺术学院研究室主任、湖南省文联主席兼中共党组书记等职,曾任《人民文学》编委和《湖南文学》主编。他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和参与编剧拍摄的《解放了的中国》影片,先后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湘江一夜》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他是中国现代卓有成就的优秀作家。1979年9月2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出版有《周立波短篇小说集》、《周立波散文集》、《周立波选集》、《立波文集》。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暴风骤雨》、《铁水奔流》和《山乡巨变》,短篇小说集《铁门里》、《禾场上》,散文报道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战地日记》,译著《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等。

周扬

周扬(1908—1989),著名文艺理论家。原名周运宜,字起应,湖南益阳人。1927年5月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在上海大夏大学毕业,同年冬留学日本,1930年回上海,参加领导中国左翼文艺运动。1932年任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同年10月接编左翼刊物《文学月报》。1933年4月,在《现代》杂志发表《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是当时国内介绍和论述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最早的文章。1937年9月赴延安,历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校长、《文艺战线》主编等职。1944年选编出版《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一书,系统介绍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对文艺问题的论述。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副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部长、华北局宣传部部长。1949年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党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52年,出版《坚持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等论文集。60年代初,抵制江青对文艺界的粗暴干涉和摧残。“文化大革命”中遭诬陷,被公开点名,投入监狱。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得到平反昭雪,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当选为中共十一届中央委员,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学部委员,中国文联主席、党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以及中顾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1979年,主持召开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作《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的报告,总结几十年来文艺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新时期的文艺任务。诚恳总结个人工作中的失误教训,并对遭受不公正批评和待遇的同志,一再表示歉意,重新赢得人们的敬重。

萧山令

萧山令(1892—1937),陆军中将,著名抗日将领。字铁侬,湖南省益阳县(今益阳市赫山区)人。1892年6月出生于益阳县四方山。1914年考入保定军校第三期学习,191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入湘军。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从军20年,由排长升至国民党宪兵副司令。1937年11月南京保卫战中,奉命身兼宪兵司令、警备司令、防空司令、南京警察厅长、南京市长等数职,带领15万将士担负守卫南京、抵御日军的重任。经过十余天的苦战,日军尸横遍地,而守军弹尽粮绝、死伤无数。12月13日,南京沦陷,痛不欲生的萧山令举枪自杀殉国,为抗战而亡。国民政府追授他为陆军中将。益阳学门口文昌阁内挂有其遗照,上题“敦诗笃礼,义胆忠肝,气吞暴日,名并钟山”。抗战胜利后,他的英名镌刻在南京雨花台抗日军人忠烈碑上。新中国成立后,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何宣

何宣(1891—1946),陆军中将,著名抗日将领。字啸夫,湖南益阳县(今属桃江县)大栗港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母亲卢氏抚养成人。何宣天资聪颖,勤勉好学,擅长诗词、书法。20岁考入保定军校第三期步科,与白崇禧、叶琪等人既为同学,又是多年密友。毕业后在湘军供职,以善于练兵、军纪严明著称。

北伐战争时,何宣任第12军2师师长,经白崇禧介绍与李宗仁结识。1932年为李宗仁召入新桂系行列。初任15军参谋长、代军长。抗日战争开始,任第11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武汉会战后,何宣任第11集团军第46军军长。1939年11月,参加著名的昆仑关战役,率军狙击日军18师团的一个旅团共1.5万人,约占整个战役日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经过5天的惨烈狙击,完成了对日军18旅团的合围并予以全歼,成为取得昆仑关决战胜利的关键。在此次战役中,何宣把不畏艰险、善打硬仗苦仗的作风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人们称他为“中国的巴顿将军”。

1945年,因不满桂系军阀内部钩心斗角,一身正气的何宣将军辞职回到老家桃江大栗港,次年冬因病逝世,享年55岁。

夏曦

夏曦(1901—1936),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字蔓伯,又作蔓白,化名劳侠。湖南益阳桃花江镇(今属桃江县)人。1915年考入益阳县立龙洲高等小学堂。1917年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1919年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和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斗争,并参加毛泽东等创建的新民学会,成为湖南群众运动的重要骨干。1921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1月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3年8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为开展革命统一战线,实现国共合作,参加中国国民党,并被国民党本部总务部派任为湖南国民党组织筹备处负责人。1925年1月在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1926年1月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是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的主要负责人,遵照中共指示联合国民党左派,同反革命势力进行斗争,为扩大革命统一战线、支援北伐战争作出了贡献。1927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后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不久受党中央派遣,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增补为候补中央委员。3月被派往洪湖革命根据地,任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从1931年到1934年,他积极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犯了肃反扩大化的严重错误,给洪湖革命根据地的党团组织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造成了重大损失。1932年10月,红三军被迫放弃洪湖根据地,转战到湘鄂川黔边。1934年6月,与贺龙、关向应等率领红三军创立黔东革命根据地。10月红三军与任弼时、王震、萧克率领的红六军团会师后,他对所犯的错误作了检查,后到红六军团任政治部主任。1935年11月参加长征。次年2月途经贵州毕节时,不幸溺水牺牲。

张子清

张子清(1902—1930),红军早期重要将领。又名张涛,1902年4月出生在湖南省益阳县桃花江镇(今属桃江县)板溪风景寺一个农民家庭里。他自幼受反帝运动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1920年,在云南讲武堂毕业后,积极参加反对湖南军阀赵恒惕的斗争。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在国民革命军任职,后参加毛泽东发动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改编时,张子清被任命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3营营长,率部转战于湘南桂东一带,先后攻克遂川、宁冈、新城、茶陵等县,迎来了井冈山初创时期的繁荣局面。1928年3月,任师参谋长兼1团团长。

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农军向井冈山转移后,张子清奉命率领第1团担任后卫掩护任务。面对国民党湘军吴尚部3个团的追击,他沉着应战,带领1个营恶战两个多昼夜,杀伤敌军数百人,为起义部队顺利到达井冈山赢得宝贵的时间。不幸的是,在此次战斗中张子清左踝骨被子弹打断。尽管如此,他仍被任命为工农革命军(后称红军)第4军第11师师长。1929年1月,湘赣国民党军大举围剿井冈山,红四军主力向赣南出击,张子清被隐藏到深山区。时值大雪封山,交通断绝,粮食匮乏,加之前线封锁,医药奇缺,嵌在踝骨里的子弹未能及时取出,导致左腿发炎,一直红肿到小腹。忍饥挨饿的张子清在伤痛如此严重的情况下,仍关心着别人,把组织上发给自己食用和伤口消毒的盐巴留下来,分给别的伤病员。尽管伤势越来越重,但他仍然战斗不息,担任中共湘赣边特委书记和红五军参谋长。1930年5月,张子清在永新县洞里村蕉林寺牺牲,年仅29岁。

曾士峨

曾士峨(1904—1931),红军早期主要将领。字迪勋,号广泽,湖南益阳(今赫山区樊家庙乡)人。高小毕业后因家贫被迫去商店当学徒,后经家族资助,读完中学并考入信义大学就读,在校期间参加学生爱国运动,接受革命思想影响。1924年9月到长沙,参加“雪耻会”领导的抗议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和学生的群众运动。不久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长沙从事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1925年入黄埔军校长沙三分校学习。1926年入国民革命军第8军独立1师学生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4集团军总司令部警卫团任连长。北伐到武汉后,转入我党控制的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

1927年9月随警卫团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8年5月任红四军31团3连连长,率部参加龙源口战斗和黄洋界保卫战,屡立战功,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1929年任红四军3纵队参谋长,率部参加大柏地、长岭寨、白沙、上杭等战斗,英勇作战,身先士卒。

1930年春任红四军2纵队司令员,同年夏任红四军参谋处长兼第2纵队司令员、红四军第11师师长,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一、第二次反“围剿”。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先后在莲塘、黄陂等地歼敌获胜。在高兴圩战斗中,他率部坚守竺高山阵地,与国民党精锐之敌展开顽强争夺。9月8日,当敌人向红四军指挥所逼近的危急时刻,他率领全师党员和排以上干部为核心的敢死队冲向敌阵,壮烈牺牲,年仅27岁。毛泽东深情地说:“曾士峨同志的牺牲是英勇的。他是在最关键的时候牺牲的。他亲自带部队冲锋,改变了战况。”红军总政治部向全军发出向曾士峨学习的通令。

袁铸仁

袁铸仁(1897—1927),字伯由,号表山,中共益阳县委创建者和早期主要领导人,益阳县兰溪镇人。1915年考入龙洲小学,后以优异成绩免费入省立湖南第一师范就读。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当选为中共益阳县委书记。积极组织领导农民协会打倒土豪劣绅,开展清算反霸斗争。“马日事变”后,因反动政府通缉,转入地下活动。先后在安乡领导门板洲、龙家咀农民自卫军发动武装斗争,不久被捕,与余达才父女一起,被以曹明阵为首的反动派杀害于益阳大码头。

陈天倪

陈天倪(1879—1968),著名经学家,文学理论家,知名学者,长沙府益阳人。1878年出生于益阳县上湖乡,曾就学于箴言书院,清增道生。新中国成立前,先后任教于湖南大学、东北大学、中山大学、民国大学及无锡国学专修馆,长达20余年。曾任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学研究所主任等职。后任湖南省官书局编审,并主修《益阳县志》4年。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文史馆馆员。他一生著述甚丰,有《六艺后记》、《诸子引经考》、《治法》、《周易概要》、《通史叙例》、《九经概要》以及诗集《尊文室剩草》四卷等。

曾运乾

曾运乾(1884—1945),著名音韵学家。字星笠,晚年自号枣园,湖南省益阳县桃花江镇(今属桃江县)人。从湖南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历任东北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教授。他在考古、审音方面的造诣颇高。在音韵学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声纽”的研究上。

他撰写的《切韵五声五十一纽考》(《东北大学季刊》1927年第1期)等一系列论文认为,《切韵》不仅韵类有洪细之分,声类亦有之,声与韵的洪细能相互配合,以切字音。他对这一领域的系统研究,比音韵学家陈澧先生所考定的四十一声类,还增多了十类。曾运乾先生学养深厚,勤勉诚恳,堪称一代名师。1945年11月,经杨树达教授推荐提议,国民政府教育部明令褒扬曾运乾,号召全国教师向他学习。

主要著作有《尚书正读》(中华书局1964年版)、《音韵学讲义》(中华书局1996年版)等。

同类推荐
  • 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下)(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下)(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外交,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而国与国之间的合作都是在一次次外交活动中达成,为国家繁荣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国与国之间链接的纽带。看《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回味张骞的西域之行,再看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无不改变了世界的发展史。
  • 超级军神

    超级军神

    当军神重生异界,一场场战争是否可以满足他的孤寂。当异界出现空洞,军神是否可以扭转乾坤……一场场战争后面是怎样的阴谋,那条神秘的大道为何如此血腥……
  • 穿越之我本三国一路人

    穿越之我本三国一路人

    陆仁,一个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奇遇,原以为可以从穷吊丝转变成为高富帅,从而逍遥人间的家伙,却因为一个意外穿越到了汉末三国的时期。可惜他没有过人的武力,也没有出众的智谋,当然金手指还是有一些的。而他,又会引发出一些怎样的故事?严重声明,本书不会是爽文,或者说不会那么爽,很多地方会有着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的虐主情节。如果您是个喜欢看爽文的书友,就还是不要看瓶子的这本《三国路人》了。
  • 英击长空

    英击长空

    大英帝国四百年的解体令人十分的惋惜,带领着世界人民带进了现代化,无疑是强大的,那么如果没有失败的大英帝国会带来怎么样的思考?一战能否避免,二战呢?
  • 构建大明

    构建大明

    朱时陆特悲催的穿越了,说他的穿越悲催是因为他穿越到了元末——一个视“汉人如猪狗、世乱如虮虱”的乱世。不过,祸兮福之所倚,穿越后他遇见了贵人——一个传说中英明神武的贵人,一个和他具有相同相貌的贵人——朱重八,大明的开国皇帝。但是,悲催就是悲催。朱重八死了,在他穿越后的第一天,朱重八就死了;在他还没有开创伟大的事业,却仅仅还是一个黄觉寺行僧的时候就死了。朱时陆奇了怪了,他怎么能死?他死了,那这大明的江山该谁来开创?……他,朱时陆,这个在相貌上与朱重八毫无二致的特情人员陷入了深思,重八、十六(时陆),难道这是上天的安排……至此,回穿无望的他只好梳理思路、筹划人生,开始了他波澜壮阔、如梦如幻,携美创业的九五之旅。
热门推荐
  • 万世青莲

    万世青莲

    半凡半神圣,一个来历奇怪的孤儿,掀起一篇惊天的篇章
  • 无限梦还

    无限梦还

    不一样的人生,只因为他是不一样的人。梦还人的世界,要么浴火重生要么沦为死人,没有其它!
  • 天外妖魔之救世主

    天外妖魔之救世主

    一个普通平凡少年,因父母被妖魔杀害,因此走上蜀山学艺之路,誓要报仇!然而这一路之艰辛简直超出了他的想象。神秘的天狱、稀奇的种族、坠入凡尘的神器……这一切究竟是什么东西在操纵?于子朗又能否在这重重迷雾的背后找出幕后黑手?任迷雾纵横,也无法磨灭吾的慧眼;任世事变幻,也无法改变吾的初念!
  • 各自爱

    各自爱

    《各自爱》是作者的随笔精选集,收入"侘寂贴""白色俄罗斯""四季歌"三个小辑共六十六篇作品,其中"侘寂贴"收录了一些个人静心素文;"白色俄罗斯"谈了谈作者为什么深爱苏俄文学;"四季歌"写了作者平淡的日常生活,加了一些民俗饰纹,不为怀古,只为感念旧时那种与季候相依的温暖感觉。
  • 撇捺

    撇捺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屌丝,自己光说没用,需要读者亲自读一读才知道
  • 老板要找的6种人

    老板要找的6种人

    该书叙述了公司老板要找的6种人,即尽忠职守的人、勇于挑战的人、处事灵活的人、主动进取的人、团结合作的人以及知恩图报的人。
  • 万魂石

    万魂石

    曾经的天骄,沦为废人,可悲命运萧瑟如秋风当命运之门奇迹扭转,不甘的怒火势必燃烧前所未有之势斗气的世界,武技之花璀璨绽放,诸般烟火照亮黑暗夜空,哪怕片刻……
  • 流光夏至流光夏至之沧海尽头

    流光夏至流光夏至之沧海尽头

    盏茶片刻兵临城下,有谁知道那时候的辛酸;一袭红衣刺痛了双眸,又为了谁心碎;都说沧海有时尽,我愿在花开处,为你覆了天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独霸苍穹

    独霸苍穹

    万里星海空寂寞,茫茫乾坤无长生。吾辈生于天地间,斗转日月换苍天。【铸神脉,凝气海,通九天,化神圣,超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