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70600000044

第44章 文艺界名人之谜(5)

马雅可夫斯基早就对自杀做好了准备。早在15年前,他就在一本诗集的序言中写道:“我越来越频繁地想道,最好是在自己的结局处,画上最后一个句号。今天,我为防万一,先行举办告别式的音乐会。”

这一主题在长诗《人》(1917年)和《关于这事》(1923年)中,表现得最强烈。这两首诗中都回荡着这一不祥的哀乐,它们的共同主题是:“爱的方舟被日常生活给击碎了。”(《遗嘱》中语)诗人在诗歌《人》中,详尽地描写了他的自杀过程。而在《关于这事》中表现得更明白无遗:这已不是文学了,而是事实文献。如前所述,这首诗写于马雅可夫斯基在自我反省的“禁闭期”。在此期间,诗人忍受着相思的煎熬,度日如年地等待着“刑满释放”的那一天。他对丽莉的爱达到了势不可遏的顶点,为此,他写下了长达数千字的日记,细致地分析了自己对丽莉的感情,最后的结论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指与丽莉丈夫共享丽莉的爱),也无论丽莉属于谁,他誓死忠于自己的爱情。在此诗中,自杀更进一步细节化了。把这首诗与叶赛宁的临终诗两相比较,其立意更深:叶赛宁只把生与死等量齐观而已,而马雅可夫斯基则认为生比死更艰难,真像郁达夫所说的那样“生非容易死非难”。

也许,人们会认为:怎么可以把文学(手法)与生活等量齐观呢?然而,必须承认:在这个问题上,马雅可夫斯基的诗(艺术)已经全然生活化了,而生活艺术化了,诚如英谚所说:“生活比虚构更真实。”

至少在马雅可夫斯基自己,对生活与创作的关系是深信不疑的。他说过,诗人的全部创作甚至会取决于他平常穿什么衣服,取决于他在家时怎么和妻子谈话。

马雅可夫斯基身边最亲近的人,包括他终生热爱的丽莉、勃里克,却对诗人的自杀丝毫不觉得惊奇和突兀。事实上,他们对此早就有预感。自杀的消息很突然,但丽莉觉得: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她只是惋惜假如她早点回来的话,肯定会把诗人的死期推迟一段时间。

丽莉及其他人早就察觉马雅可夫斯基对自杀有一种本能的冲动。丽莉和她的妹妹都说,马雅可夫斯基曾多次说到要自杀。1919年,罗·雅各布逊对丽莉说:他无法想象一个老年的马雅可夫斯基是个什么样。丽莉则说:“他会老?才不会呢!他从前就有过两次(1916或1917年)想要自杀,想把自己给打死,手枪里总是给自己留着一颗子弹。总有一天,那颗子弹会为自己找到目标的。”此事可见于马雅可夫斯基的1号笔记本(写于1917年):“7月18日8:45分。不知何故,万一突然没有了活下去的理由了,那该怎么办好呢?10月11日4:30(15)分,结局。”

对于作为一个男人和诗人的马雅可夫斯基来说,爱情、女人、艺术、革命,都是一场生命的赌博——马雅可夫斯基酷爱玩带赌博性质的牌戏。他赌起来认真而不妥协,因为他知道,一旦失败,所能得到的便只有绝望。和他同时代的许多诗人一样,马雅可夫斯基同样热衷于一种所谓的最高纲领主义,其核心主旨就是,如果不是一切,那就宁肯一无所有。所以,生存对他来说,只有一条出路。中间道路,委屈求全,苟且偷生,得过且过,明哲保身,诸如此类的人生格言,对他来说是不存在的。

向死而生,为生而死,这,也许就是马雅可夫斯基自杀的真正动机。其他所有因素,只是能影响马雅可夫斯基实施自杀的时间的早晚问题,根本原因在于马雅可夫斯基身上本能的自杀冲动。马雅可夫斯基的自杀,究竟是向未来的“一跳”,还是对现在的一次果敢的冲击?抑或是对现实的一次抗议?真正的原因,也许将成为遗留给历史的一个迷案了。

卡拉扬真的犯有纳粹“战争之罪”吗

20世纪最杰出的指挥家卡拉扬也许本想活到1991年——最伟大的古典音乐大师莫扎特逝世200周年——以参加纪念他的这位同乡的活动。然而他度过了自己的八十寿辰后不久,便身不由己地离开了人世。他的死引起了全世界隆重的纪念,震动了世界乐坛乃至整个文化生活领域,几乎无人能与之相比。

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人对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纳粹服务的事实,坚持认为,与其他众多受审判的纳粹战犯相比,如果不是因为他在音乐上的成就,他也终究逃不过审判。赫伯特·冯·卡拉扬(1908-1989年)出生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他小的时候天赋极高,5岁的时候便公开演奏,俨然是一位钢琴家。他的父亲、医生兼业余音乐家,如同莫扎特的父亲一样,因为渴望儿子早日成名,所以极力鼓励儿子从事音乐。传奇式的卡拉扬一生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如果再多活10年,他的人生历程便经过整个20世纪了。

卡拉扬的指挥生涯正式开始于拿破仑曾经涉足过的小城——乌尔姆,那年他才20岁;5年后,当他被解职时,他漫步在这个小城街头,突然“发现自己眼前没有任何合同,也没有地方过夜,饿着肚子,剩下的只有在乌尔姆市演出时的美好回忆”。但回忆不能填饱肚子,他走遍全国谋生,但连试用的机会也没有了。

到1988年4月5日,当他在全世界文艺界的祝寿中度过80岁的生日时,他已被全世界舆论界赞誉为“20世纪的奇迹”“艺术界的巨头”,以及“指挥界的帝王”。这位驰骋乐坛60年的著名指挥家,他的富于传奇色彩的“二战”时期的生活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人们没有忘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著名的萨尔茨堡音乐节的组织官员们呼吁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托斯卡尼尼参加这一重大节日,但托斯卡尼尼的回答是:“我不去,我决不与为希特勒服务过的孚尔特温格勒、卡拉扬之流混在一起!”可见那时把卡拉扬定为纳粹战犯的观点是有一定影响的。

认为卡拉扬是纳粹战犯的证据似乎比较充分。卡拉扬自1933年至1942年期间一直是一名纳粹党徒。他的音乐生涯中,声誉的日益隆盛同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势力的兴盛紧密地相伴随。当一些犹太籍指挥家如孚尔特温格勒、******、克赖伯、布许、缅恩等被迫辞职或离开德国时,卡拉扬却加入了纳粹组织,这是他26岁时想取得亚琛的艺术指导职位而走的第一步。他曾在1967年的《纽约时报》上刊文承认这点,并表示愿为取得这一重要职位而“担当任何罪责”,同时卡拉扬为了超越孚尔特温格勒这位当时象征德意志文化传统的人物的声望,他利用了一切纳粹政权所给予他的机会。1939年11月,他接受了柏林歌剧院艺术指导的位子;1941年他放弃亚琛的工作,开始全力经营他在柏林的事业。卡拉扬的事业在第三帝国期间得到了顺利的发展,这无疑说明了他是纳粹政权下的一个不光彩的人物——这是从政治上而言的,因为文化生活受政治的牢牢控制的现实在任何时代都存在着。基于卡拉扬为希特勒政府服务的事实,他完全是一个纳粹战犯,所以战后他由于有加入纳粹党的污点而成了首批被带到临时法庭而准备接受审判的犯人。

但也有许多人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卡拉扬不能算是战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是客观的,当时一切文化生活都处于纳粹的强权统治之下,一切活动都带有被迫的性质。当时在纳粹强权及狂热的沙文主义气氛下,如果对抗这一强权便如同以卵击石,卡拉扬在那里服务也是自然的选择。即便他有为取得各种职位的私心和机会主义式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战后有一个专门为他成立的委员会替他请愿,要求赦免其“罪责”,不久卡拉扬便得以解脱了政治上的干系。这些人认为,作为一名艺术家,一位忠心耿耿献身于音乐艺术的指挥家,卡拉扬根本就与战争和政治毫无联系,那么何谈他所犯下的“战争之罪”呢?

但是无论如何,卡拉扬都是20世纪最杰出的指挥家之一。战前在柏林,他为自己塑造了著名指挥家的形象,战后几十年,他又为自己奠定了最完美的指挥形象的基础。他集中了托斯卡尼尼的精确和革尔特温格勒的浪漫的双重优点,因此,我们不能只看这位习惯于“闭眼指挥”的大师是否是纳粹分子的问题,还应该看到卡拉扬在纳粹统治期间的音乐活动,使德国人民受到的教益。要知道,在那个独裁时代,人们只有从音乐声中才能在自己可怜的生存空间里感受到一点精神安慰,“音乐代表着他们唯一保留着的被撕成碎片的尊严”。

列侬为什么会遇刺身亡

约翰·列侬于1940年出生于英国利物浦。在早年随披头士的辉煌之后,列侬于60年代末脱离乐队个人发展。个人发行的经典专辑有:1970年的《John Lennon and The Plastic Ono Band》,1971年的《Imagine》,1973年的《Mind Games》,1974年的《Walls and Bridges》等。

1980年8月,沉寂了多年的列侬与妻子开始录制他们最著名的专辑《双重梦幻》(《Double Fantasty》)。他们雄心勃勃地计划从日本启程向西经过欧洲到纽约,向世界推出这部专辑。可惜的是,在1980年12月8日,列侬在其住所门外被患有精神疾病的歌迷马克·大卫·查普曼(Mark David Chapman)枪杀,与世长辞。

查普曼是一个精神病患者,曾为自己辩护说,他当时走近列侬,原是为了索要一个列侬的亲笔签名。然而当他接近列侬时,脑海里却一直有个声音告诉他——“杀了列侬”,于是他就动手了。刺杀列侬后,查普曼很快落网并被判处20年监禁。但法律的公正却无法弥补失去列侬的损失,这是全世界的巨大缺憾。列侬无与伦比的智慧、优美动人的歌声永远地失去了,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一位人类灵魂的开拓者,像他这样的天才我们此生再难拥有。

列侬是甲壳虫乐队的核心人物,也是四个披头士中最有艺术才华和思想深度的人。他在乐队中的核心地位不仅体现在音乐创作上的主导作用,也体现在对其他人的生活的影响上。列侬和妻子辛西垭的感情一直很好,并生有一子朱利安,然而自从他邂逅日本先锋派女艺术家大野洋子之后,他的情感世界乃至艺术之路都发生了巨变。

甲壳虫乐队在60年代末解散后,列侬与大野洋子曾进行了一系列惊世骇俗的先锋艺术探索,一时为人侧目。与此同时,他们在社会政治活动中还做出了一系列大胆的行动,一时被美国政府列为不受欢迎的人。1975年,他们孩子的出世使列侬感觉到自己“像帝国大厦一样高大”,从此他潜心在家养子,过起了与世无争的日子,直到1980年重新出山后迅速被刺。

《双重梦幻》专辑获得了1981年度格莱美最佳专辑奖。大野洋子怀抱幼子西恩代替亡夫上台领奖,她泪流满面,百感交集,在场的人们无不为之动容。

涅磐主唱科特柯本死亡之谜

美国摇滚乐队“涅磐”的原主唱科特柯本到底是自杀还是遭谋杀,一直是不解之谜。最近美国有新书便直指科特柯本的遗孀科特妮·洛芙可能谋杀亲夫,因为她不想科特柯本与她离婚而令她一无所有。

科特柯本于1994年4月5日被发现头部中枪倒毙家中,有报道指他是注射高纯度******后,开枪自杀,美国西雅图警方当时也同意这说法,其遗孀科特妮·洛芙也称自己与科特柯本的死没有任何关系。不过据《纽约日报》报道,作家华莱士及夏彼伦在1998年推出的《Who Kill Kurt Cobain?》中已提出了另一种说法,就是科特妮·洛芙在与科特柯本结婚的时候,女方远比男方有名气,科特妮于是与科特柯本签订婚前协议,以防他们一旦离婚的话,她会被分身家;但是科特柯本于1994年身故前,已远比科特妮有钱,而且那时科特柯本正好想与她离婚,在这情况下,科特妮因受婚前协议所限,将不能分得科特柯本的财产,于是她选择先下手为强,杀了丈夫。

有读者对上述的说法持质疑态度,但华莱士及夏彼伦最近又出了本新书《Love and Death》,他们表示会在书中发表科特妮·洛芙谋杀亲夫的新证据,当中包括一些令人吃惊的录音带,他们更接受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节目《Date line》的访问,谈到他们的新发现,而科特妮·洛芙的发言人未就事件作出响应。

科特妮日前被美国《纽约日报》评为十大“疯癫天后”之一,被斥为年轻人最坏的榜样。她因涉嫌非法持有禁药而被审讯,有美国杂志早前指她将不久于人世。但是科特妮接受访问时却说:“我就像一匹马一样健康,我会活到140岁,我没有吸毒,每一个熟悉我的人都知道。”

到底科特柯本是自杀呢还是被妻子科特妮谋害呢?对此事件的结局,我们将拭目以待。

同类推荐
  • 更年期:知道这些就够了

    更年期:知道这些就够了

    无论男女,只要活到中年以上,都会遇到更年期,都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上的变化,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扰,处理不好,还会引发严重问题,搞得全家都很痛苦!假若您想顺利度过这个阶段,轻松愉快地进入人生第二春,本书就是您的首选。
  • 太阳的脉搏(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太阳的脉搏(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从人类所居住的地球出发,依次涉及月球、行星、彗星、小行星、流星、卫星、太阳、恒星、银河系、星系和宇宙,其间插入一些重要的相关知识、历史掌故、成就和公众普通感兴趣的间题。尽可能将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历史沿革,重大发现、天文学家的主要质献,以及通过空间探测所取得的成果,以通俗的语言向读者逐一介绍。
  • 扑朔迷离的海洋之谜

    扑朔迷离的海洋之谜

    《扑朔迷离的海洋之谜》21世纪已经降临,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也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蓝色的海洋在向人们招手,海洋的宝贵资源需要人们去开发,海洋新疆界需要人们去开拓!权威人士精心策划、资深编辑倾力奉献!一本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的海洋百科全书。
  • 背包旅行:知道这些就够了

    背包旅行:知道这些就够了

    背起行囊,说走就走,知道这些就够了。作者戴尔·沃勒在圣路易斯长大,现居匹兹堡。他曾在海军服役,目前是一名核能工程师,写作是他的兼职工作之一。他自2013年开始自出版创作,至今已有百本涉及人文社科领域各类话题的作品与读者见面。
  • 细说趣说万事万物由来大全集

    细说趣说万事万物由来大全集

    ??????????????????????????????????????顣???????????
热门推荐
  • 打造精品女人的68个诱惑之术

    打造精品女人的68个诱惑之术

    当目光相遇,电力和激情在瞬间点燃,没有言语,却是那样魅力逼人,眼睛闪着神必而美丽的光,糅合着温暖和馥郁的情感,发自内心的微笑和深邃的眼神,自信、柔美、率真而无邪,散发出热力和激情,闪着宝藏般的光辉,带着无尽的浪漫和风情……诱惑,更多的是一种气质,精神重于肉体,是转身之后的袖风,是眼神之外的一敝,是嗅花之前的叹息,是沐浴之中的迷雾……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展示自己的风情美,即使是一个人在打扮、梳妆、美容、倒车、听电话、吃冰淇淋、仰躺、喝酒、搅咖啡,甚至弯腰、转身时,也要有“观众意识”,就是心里要想着,此刻有一个心仪的王子正在看着你。
  • 散文诗·帕拉莎(智量文集)

    散文诗·帕拉莎(智量文集)

    您正在掀开的《散文诗帕拉莎》是一本绚丽多彩的书。在这本《散文诗帕拉莎》中,屠格涅夫有时用他一支饱含诗情画意的笔恬静地、满怀深情地为我们描绘着他的祖国俄罗斯那片美丽丰饶的天地。那蓝天、白云、峡谷、亚麻田、滚滚的麦浪、高翔的云雀……和善良的普通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与劳动。
  • 笨丫头别想逃

    笨丫头别想逃

    她从小被娇生惯养,偏偏遇到一个冰山校草,看来樱乐学院的生活不能平静了我苏雨诺只想平平静静地过完高中!各位学姐,求放过
  • 人间鬼域游戏录

    人间鬼域游戏录

    一款号称一次游戏一次人生的游戏,一群倒霉孩子欢乐多的奇葩,蹦蹦哒哒,生生死死的闯荡着他们的游戏人生(事情完毕,恢复更新)
  • 晶天神语

    晶天神语

    神庙开启,毁灭来临。一次意外的空间穿梭,使美丽的语言学家罗拉来到一个恐怖而又充满神秘力量的世界。很快,在死亡魔爪中苦苦挣扎的罗拉发现,命运之神竟然将她推向了对抗邪恶的最前沿……
  • 你只能对我说喜欢二字

    你只能对我说喜欢二字

    “傅辰轩!!!你死定了!!”余小晚怒吼着。他们是青梅竹马,从小就开始打打杀杀,后来....
  • 快穿之大佬法则

    快穿之大佬法则

    1v1sc是大佬就要有大佬的样子冲鸭,让我们拯救世界某大佬:……大佬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是剧情的填补者是感情的牵引机咳咳也是某人的心肝宝贝在拯救世界的同时谈一场轰烈烈的恋爱系统:本以为是个路人配角,却没想到是个隐形大佬某人:来吧绵绵我就是世界(˙?˙)大佬:呵,欠收拾(ps,每个世界各有侧重点,包括并不限于剧情,恋爱,男主时不时黑化下抽风下)是大佬就冲呀
  • 影响你一生的办事经典(全集)

    影响你一生的办事经典(全集)

    人生的成功与否,与我们的事业是否成功直接相关,而事业正是由无数个事情组合而成的,只要我们把想办的事情都办好,那么事业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办事容易,要办好事就很难,有些人一生一世,所办之事无数,而真正办成功的事情却未必很多;而有些人办事却做到事半功倍。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其实这与人办事的方法和态度有很大关系。办事不成功者常常混淆了工作本身工作成果,他们以为做大量的工作,尤其是艰苦的工作,就一定会带来成功。但任何活动本身不能保证成功,并不一定都是有利的。会办事的人则会更多的考虑如何把事情做好,明确了想要达到的成功,然后尽量以最佳的方式,来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大小事务。
  • 绘灵道士

    绘灵道士

    凌子初脚踏七星而来,手握万符录典,本应福禄尽享,却终究难逃天道轮回,是顺应天意,还是逆天而行,一切将见分晓。
  • 暖暖的都是爱

    暖暖的都是爱

    在她的眼中,他不必腰缠万贯,不必功成名就,只要听到他的声音,就像拥有了全世界。厉清北突然靠近,宽厚的手掌轻抚上向小葵的长发:“出了事之后,你第一个求助的人,是不是我?”此时此刻的向小葵,思考能力只剩下百分之一,于是本能地点了点头。“很好。”对于这个答案,厉清北非常满意,“你有没有想过,在最危险的时候,你没有找你的父母,没有找你哥哥,而是第一个想到了我,是不是证明我在你的心里也是很特别的?”向小葵暗想:特别的……有钱吗?她一抬眼,立刻陷入厉清北深沉且带着浅笑的黑眸之中。于是,她又呆呆地点头。“那,”他薄唇轻启,声音被压得更低,性感得醉人,“要不要我做你的男朋友?”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