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12100000013

第13章 分寸感的修为——中庸之道的要点

1.分寸感的基础

有人认为,分寸感只是一种理论的说法,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更有人认为,要想洞察人世玄机,只有远离人群闭关修炼,这样才能体悟其中三昧。事实上,分寸感就在我们身边。要想掌握分寸感,首先要明白它的基础是什么。只有这样,行道时才可以中正而行,处处体现分寸感。

那么,分寸感的基础是什么呢?《中庸》第十二章中说: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意思就是,孔子说:“中庸之道并不远离人群,如果有人为了修道而远远地避开人群、逃遁人世,那就不可修为中庸之道了。《诗经·豳风·伐柯》篇说:‘砍斧把啊砍斧把,那斧把的样式并不远。’手执斧把来砍斧把,斜下眼睛就看得见样子,还以为很远吗?所以,君子用做人之道治理有过错的人们,直到改正为止。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就在我们身边,并不距离我们很远。有些人为了修炼中庸之道,远远地避开人群,其实这是一种迷误,因为中庸之道是一种为人处世的道理,你没法到山林中去修行,只有在人群中修炼。红尘才是最大的道场。

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要经常反思自己有失分寸的行为,然后改正,这样就让自己的人生境界更上一层楼了。有时候,你看到别人有失分寸的行为,反照自身,看自己是否有同样的过错,然后改正,于是就再一次获得人生境界的提高。有一天你碰见一个高人,这人的言行处处符合中庸,无不把握分寸感,让你跟他相处如坐春风,感觉十分舒服。这个时候,你就要想想,他哪里做得棒,我们应该向他学点什么。这样你在自己的修为塔上再加一块金砖,人生境界更高了。

诚然,你遇到的每个人都能成为老师,不管是好的坏的,都可以为你提供成长的养料。怪不得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要以群众为师。砍斧把需要样式,修为中庸之道同样需要样式。社会上的一个个人,犹如一个个斧把的样式,好样式和坏样式都有。在这么多样式的参照下,我们自然就知道了中庸之道是什么,真正的分寸感是什么感觉,我们就会有所体悟。那么,我们距离彻悟中庸之道,成为玩转分寸感的高手,这样的梦想还会远吗?

此外,我们还要明确的一点是:我们学习分寸感准备用到何处呢?答案只有一个——用于世俗社会的人群中,这才是我们践行中庸之道的最大场所。掌握分寸感,最终是为了经世致用,而不是孤芳自赏。人群不仅是我们修道的基础,更是我们行道的目的。

在人群中修道,这是从群众中来;在人群中行道,这是到群众中去。从某种意义上说,群众路线暗合了中庸之道,是我们在生活中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一件屡试不爽的法宝。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更是世人修为分寸感的真实基础。离开这个基础去修炼,你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分寸感的两大关键字

所谓分寸感,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来说,就是中庸之道。然而,中庸之道到底如何履行呢?其实,中庸之道有两大关键字,那就是“忠”和“恕”。

关于分寸感的这两大关键字,《中庸》第十二章中说:

忠恕违道不远。

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忠和恕,那就离中庸之道不远了。

那么,何为“忠”?所谓“忠”,绝不仅是忠于君主那么狭隘的“忠”,而是广泛意义上的“忠”。“忠”可以是忠于爱情,忠于祖国,忠于家庭,忠于事业,忠于本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严格要求自己,世间纷纷扰扰,绝不改其志是为“忠”。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是这样践行“忠”之道的——

小野二郎是全球最年长的米其林三星大厨,于1925年出生于日本,纪录片《寿司之神》的主角。他9岁学艺,90多岁仍不退休,坚持在制作寿司的第一线。他忠于寿司事业,执着于寿司手艺,被誉为全球寿司第一人。

小野二郎的寿司店,店面很小,朴素至极,看似只有十个座位的小作坊,但却远近驰名。想要品尝到这种美食还需要提前一个月订购,用餐时间仅为15分钟。他做的寿司被誉为最值得花一生时间来等待的美食。

那么,一个小小的寿司为什么就可以做到如此登峰造极呢?这与小野二郎“严于律己”的工匠精神有很大的关系。

小野二郎还是学徒时,从拧烫手工毛巾开始到处理食材就历经了10年时间。10年之后,师傅才让小野二郎煎蛋,而且一天只煎三个蛋,剩下时间接着学习处理食材。四个月后,小野二郎的煎蛋技术获得了师傅的肯定。

后来,小野二郎终于出师,自己做寿司时更是严格要求。从食材、制作到入口,每个步骤都经过十分缜密的计算。就拿虾子和章鱼来说,每次处理都费一番功夫,章鱼更需要手工按摩,使肉质细腻鲜美。

小野二郎曾说:“你必须热爱你的工作,你必须要和你的工作坠入爱河……即使到了我这个年纪,也依然是学徒……我会继续攀爬,尽管没有顶峰。”正因如此专注认真、严于律己及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才成就了一代大师。

从“忠”的层面上看,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严以律己并没有错。但如果将这一标准衡量别人,总是以此严于律人的话,就会丧失做人做事的分寸感。要知道,掌握“严于律己”的准则,只是做到分寸感中“忠”的部分,你还需要掌握的另一部分是“恕”。

何为恕?所谓“恕”,就是宽恕、包容,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别人犯了一些错,我们要懂得宽恕他人,不要斤斤计较,不要总是抓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在大事面前,我们坚持原则。但在小事上面,能让则让,网开一面。

宽恕别人就等于善待自己。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肯关爱他人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真心。三国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远得人心,近得民望。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刘备把握住了“忠”“恕”的分寸感,因而才能在复杂的三国争霸中广纳贤才,守住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清代学者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律己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意思是说,要求自己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冷酷严格,与人相处则要像春风一样亲切温和、满面笑容。换句话说,要想做到“忠”“恕”的分寸感,我们要遵守“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的行为准则,这是每个人都要懂的处世哲学。

3.分寸感的准则——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天,子贡问孔子:“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准则呢?”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有一个这样的准则,这就是宽恕别人,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再强加给别人了。

“恕”这个字,对子贡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子贡才华出众,很有经商头脑,是中华历史上著名的儒商。在政治上,子贡具有治国理政、外交方面的杰出才能,官至鲁国宰相。一个人过于优秀,就会带着傲气,看待事物就容易带偏见,做人做事就会失去分寸。孔子正是怕子贡犯这样的错误,才对他强调“宽以待人”的“恕”道。关于这一点,《中庸》第十二章中也有类似的论述: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意思就是,如果有件事施加自身而不情愿,也千万不要强行施加给别人。

这句话可以说是“换位思考”的最早观点,由此可见,情商概念并非国外才有,中国的老祖宗早就这样践行了!可谓全球通行之法则,难怪国际红十字会总部要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装裱悬挂起来。其实,要想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不容易。要知道,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己;心是一杆秤,称人先称己。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就不要强加给别人了。下面请看一则案例——

有一个叫丹佛的白人,有次去某国家旅游。这个国家是个白人政权国,非常歧视黑人,政府实行“种族隔离”政策。丹佛本人也有种族歧视思想,认为自己天生高贵,不屑与黑人交往。

一天,丹佛独自一人在海边晒日光浴,晒着晒着就睡着了。当他醒来时,天已经黑了。此时,他腹中饥渴,就到处寻找餐厅吃饭。他找到一个餐厅,快步前往。推门而入,在一个位置坐下。坐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服务人员招待他。而是招待那些比他晚到的顾客,对他的请求置若罔闻。

他大动肝火,准备向老板投诉这件事。突然,眼前的镜子吸引了他的视线,他看到镜子中的自己,不禁泪流满面。为什么?他发现自己原来早已被晒黑,加之灯光昏暗,俨然是一个黑人了。此时,他才体会到被人歧视的滋味。

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往大的角度说,可以是一个国家,如果希望自己国内和平、安定、富庶,就不要把战争、动荡和贫穷带给其他国家。从小的角度讲,一个苹果坏了,自己不想吃,就不要勉强别人吃。自己脚上的鞋子小,不舒服,就不要让别人穿小鞋。自己讨厌戴眼罩,也别给别人戴眼罩。那么,这样一来就有人问了,如果一样东西我们自身很喜欢,可不可以与人分享呢?

李力很喜欢一位歌星的歌曲,就在宿舍的墙上贴满了这位歌星的海报。每次大家聊天时,他就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讲述这位歌星的传奇经历。一到休息时间,他就用手机播放这位歌星的歌曲,甚至还大声高唱。后来,他的行为惹得大家一致反感,他很不理解地问:“如此美妙的音乐,难道不值得大家一起欣赏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出于好意,经常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强行分享给别人。这就是“己之所欲,强施于人”,恶狠狠地对人家好,认为自己是出于好心,就可以为所欲为。然而,一个分寸感很强的人,不仅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要牢记“己之所欲,勿施于人”。要知道,一个东西对你来说是蜜糖,对别人来说可能是砒霜。真正掌握分寸的人,在做某件事之前,总会先问问对方是否喜欢。如果对方不喜欢,甚至反感,那我们的好心在别人眼里岂不成了驴肝肺吗?关于这一道理,南宋理学家朱熹在阅读《论语》中看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时,曾写下了“推己及物”四个字,意思就是告诫世人要将心比心,无论是自己想要的还是不想要的,都不要强行加到别人头上,而要尊重对方的意愿。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与磁铁无异,都遵守一定的吸引力法则——大都喜欢和志同道合的人相处,而强烈地排斥异己。所以,当我们自己宽容仁善,吸引的也是良善之辈。自己睚眦必报,别人也必将以牙还牙。可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仅是中国古人所遵循的处世法则,更是现代人生活的切实指导。它符合全世界不同人性的规律,值得我们反复深思践行。

4.君子的四大修为——你的分寸感价值何在

我们为什么要掌握分寸感?分寸感的价值究竟何在?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要在孝道、敬业、悌道和友道四方面有所修为。

关于这四大修为,孔子在《中庸》第十二章中说: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意思就是,君子之道有四条,我孔丘一条也未能做到。我要求做儿子的应当如何尽孝,可我自己却未能如此事奉我的父亲;我要求做臣子的应当如何尽忠君王,可我自己周游列国却怀才不遇,始终未能如此事奉我的国君;我要求做弟弟的应当如何敬重兄长,可我自己并没有如此事奉我的哥哥;我要求朋友应当如何讲求信义,可我自己却未能率先如此施行于朋友。

在这里,孔子将“孝道、敬业、悌道、友道”作为君子的四大修为,也可以看作是我们之所以掌握分寸感的价值所在。从孔子自谦之辞中可以看出,这四大修为普通人很难做到,即使是孔子本人也未能做到。正因如此,他才反复强调这四大修为的重要性,既是提醒我们,又是提醒自己。如果我们按照这四大修为的标准修为自己,必将境界深远、功德无量。

◎孝道——莫忘父母养育之恩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中国古代就是以孝治天下的,中心思想就是:一个在家能尽孝的人,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才能全心全意地为国尽忠。一个不孝的人,即使能力再强,也可能沦为乱臣贼子。我们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从孝道开始。有这样一个经典而又老生常谈的故事——

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对待自己的母亲很不好。吃饭时,他们就让老母亲拿着泥做的碗在地上吃,但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溺爱。一天,这个孩子在外边玩泥巴,就顺手做了两个泥碗。样子十分逼真,这个孩子的母亲很是开心。谁知,孩子却说:“这是将来给爸爸妈妈吃饭用的。”孩子的母亲听完此话,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此后,这对夫妻再也不敢不孝顺自己的母亲了。

这个故事虽然老套,但值得一再重复。孝敬父母,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所在。比如,中国古代结婚时,多采用拜堂的方式。先是一拜天地,然后就要二拜高堂,高堂就是父母,其用意在告诫新人——不要忘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生我、养我、教我、育我,是我们一生中最应该感激的人。

◎敬业——为老板好好做点事

人生在世,要多做善事。作为一名职场中人,对待工作和老板也是如此。因为工作不仅是老板的,更是自己的。如果自己的工作干不好,薪水、前途都会受到影响。我们努力工作绝不是为了老板,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和价值。有人说,在华为就不是这样,因为华为老板任正非说:“在华为,要少一点主人翁意识,多一点打工者心态。”此言一出,引发一片哗然。

其实,无论是主人翁精神还是打工精神,都是一回事儿。打工者也好,主人翁也好,都需要敬业的态度。如果你连打工的基本任务都完不成,空谈主人翁心态又有何用呢?任正非的本意是让员工守住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少关心老板考虑的战略问题,而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做好手头的工作,至少你要对得起老板给你的工资。你所有的付出都会有所回报,要么以薪酬的形式,要么以经验的形式,最后沉淀为你日益增长的能力。从这个程度上说,工作不正是为你自己吗?所以,敬业地为老板做点事,比白白混日子强太多了。

◎悌道——兄弟姐妹和睦之道

兄弟姐妹失和的新闻早已屡见不鲜,其中缘由就是没有掌握好分寸感。那么,如何在与兄弟姐妹相处时掌握其中的分寸感呢?

一、互帮助。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当我们遇到困难时,陌生人很可能袖手旁观,但作为同一屋檐长大的兄弟姐妹,都是最无私最倾尽全力帮助我们的人。所以,当兄弟姐妹有难,我们都要出手相助。

二、和为贵。亲情就是亲情,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兄弟姐妹之间,要多沟通,多忍让。发生矛盾时,互退一步;在利益和亲情之间,亲情为上。

三、多来往。除了利益纠葛,大多数误会都是源于不了解。再亲密的两个人,来往太少,久而久之也会疏远。何谓“交情”?不就是相交,才有情吗?

◎友道——给朋友好处和帮助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类分工越来越明确,使得我们很难成为全能型人才,因此就需要广交朋友,互通有无。那么,如何才能交到朋友,并让朋友在关键时刻给予帮助呢?要想获得别人的友谊和帮助,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帮助他人。

一位花农经营了一片花园,他经常研发新品种,并把新品种的种子免费分发给周围邻居。大家都很费解,他对此解释道:“如果别人家的花不是这个品种,那么当花传粉时,我自己的花园也必将自身难保。”

俗话说:“礼尚往来。”朋友之道也尚往来。你给出什么,也将收获什么。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帮助朋友就是帮助自己。宾朋满座的人生是充满欢乐的,正如孔子所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从远方而来专程拜访,彼此把酒言欢,谈天说地,这是千金难买的人生幸福。

5.有余,不敢尽——万事留有余地

国画家在画画时,总要留白,给人们想象的空间;知名服装品牌生产的衣服,总会多备一些纽扣,以便顾客日后急需;家庭做饭时,总要多做一点,以防不够吃;农民种田时,要保留一定的间距和空隙,如果种得太密,收成肯定不好。可见,万事万物都要留有余地,这是分寸感的一种体现。

关于凡事留余地的分寸感,《中庸》第十二章中说: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

意思就是,庸常道德的践行,庸常言语的谨慎,凡做得有所不足之处,我不敢不勤奋勉力,凡是做得有所余裕的地方,我都要保留一定的余地、余力,不敢做绝直到尽头。

留余地,这是中国人自古所崇尚的人生哲学。关于这一观点,各界人士说法不一。哲学家说:“过于绝对肯定有错误。”军事家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经济学家说:“预算和计划都要留有余地。”渔民说:“一网把鱼都打光了,那以后吃什么?”农民说:“不留种子,春天种什么?”不管你处于什么行业,做什么工作,留余地都是必须掌握的分寸感。下面请看一则案例——

有一个猎人,很久没有打到猎物了。在一次捕猎过程中,他偶然发现两山之间有个狭窄的隘口,很多猎物都由此通过。于是他搬来一些石块,垒成了一堵石墙。将这个狭窄的隘口堵上,并在旁边埋伏,等待猎物自投罗网。

第一天,一只羊从这里经过,他一箭射出,那只羊立即倒下。他兴冲冲地跑过去捡拾,发现羊不见了。原来他并没有射死这只羊,由于墙很矮,羊一跳就过去了。于是他又搬来一些石头,将墙加得足够高。

第二天,一只兔子从这里经过,他又一箭射出,兔子立即倒下。他又兴冲冲地跑了过去。结果,他还是没有见到兔子,原来兔子从石头间的缝隙逃走了。于是他又找来一些黏土,将缝隙全部堵上。此时,石墙终于天衣无缝了。

第三天,又一只羊从这里经过,这次这只羊没有逃过他的魔爪,成功地被他缴获。正当他捡起猎物要走时,一头老虎将他堵在了里面。这时,无论他如何挣扎,都无路可走了。

不给别人留余地,自己也必将走向绝路。关于留余地的哲学,《菜根谭》中说:“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莫不如此。批评人时,我们不要冷酷到底,而是给人留一分尊严,没必要“棒打落水狗”。兵法中讲的“穷寇莫追”也是这个道理,一旦逼人太紧,让穷寇到了走投无路的绝境,他们必定会狗急跳墙,到时倒霉的可能就是自己了。

不过,当自己处于绝对优势而对方又是心腹大患必须清除时则另当别论,这时要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原则——“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在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要牢记“有余,不敢尽”的法则,否则很可能让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陷入窘境。下面请看这样一个案例,或许能给我们几分启发——

老板把一项任务交给一位下属,这位下属满口答应:“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过了三天,老板问任务完成情况,下属面有难色地说:“没想象的那么简单。”又过了三天,老板又问起这项任务,下属慌张地回答说:“任务有点难。”再过了三天,老板又问,下属哆哆嗦嗦地回答:“这事我办不了,您另择贤良吧!”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能吸取什么教训呢?《老子》第六十三章中说:“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这告诉我们,人与人交往的大忌就是——轻易许诺,话说太满。一旦后面遇到什么难以处理的困难,你就很难有回旋的余地。面对领导安排的任务,我们可以接,但不要说“保证完成”,有分寸感的人会给自己留有余地,他们会如此回答:“应该没什么问题,我会尽力的。”或者“我尽量去做,试试看。”像这种谦虚的回应,又积极又弹性,这就叫留余地、有分寸。

凡事留有余地,看似自己吃亏,实则不然。此时的吃亏是暂时的,更大的回报在后面,正所谓“放长线钓大鱼”。李嘉诚为什么可以做到亚洲首富?这与他“凡事不做绝,留有余地”的经营哲学有很大关系。有人向李嘉诚请教经商的秘诀,他说:“我经商其实并没有掌握什么秘诀,如果非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我与人合作,如果赚10%是正常的,赚11%也是应该的,那我只取9%,所以我的合作伙伴就越来越多,遍布全世界。”

中国自古有言:“利不可赚尽,福不可享尽,势不可用尽。”人世从来就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万事万物没有一刻不在变化,死灰复燃、咸鱼翻身、破镜重圆都是有可能的。如何应对形势变化呢?唯有留有余地,方能进退自如,才不会身陷绝境,这才是成熟人士该有的分寸感。

明清时期,中原大地上曾有个康百万家族,富可敌国,且富过三代。其秘诀就藏在《康家家训》的这段话中:“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这是同治年间进士牛瑄所题,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作为一名中国人,要想事业发达、家业昌盛,不可不知“留余”的中庸智慧。

6.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言行一致,就是言语和行动保持一致,让自己说到做到。可以说,这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关于言行一致,《中庸》第十二章中说:

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意思就是,讲话一定要顾及行动,说出言语就要在行动上兑现,行动一定要顾及言语的道理,修为高深的君子哪里能不老老实实地言行一致呢?

对每个人来说,如何将“言”和“行”有效统一起来,这是一个重大课题。刘伯温所著的《郁离子》中,就记载了一个言行不一的故事。

有个富商在过河时,船被风浪打翻。他只能抓住残破的船板,大声求助。这时过来一个渔夫,富商说:“你若救我,我可以给你100两黄金。”等渔夫把他救上岸,他却吝啬钱财,只给了10两黄金。渔夫大不乐意,说他言而无信。富商辩解道:“你不就是一个打渔的吗?10两黄金够你生活一辈子了。人嘛,得学会知足!”随后,富商就离开了。

后来的一天,富商再次溺水,高声呼救,渔夫又一次赶来。这次,富商对渔夫承诺:“如果救我,不仅补齐上次的90两,并且再加100两。”渔夫这时对他说:“像你这种言而无信的人,早就该喂鱼了。上一次救了你,你已经多活了很久,也该知足了。”说完,渔夫就离开了,富商葬身水底。

富商因失信丢掉性命,足见诚信比金子重要得多。正如《孟子·离娄上》中所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人之道也。”诚,就是真实无妄;思诚,就是追求诚。无论是天道规律还是人道法则,都是以诚信为基本。可以说,人生天地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诚实守信、言行合一。

关于言行一致,老子曾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自古以来,有朝令夕改之人,有谎话连篇之人,有利用人性善良谋私利之人。鱼龙混杂的社会,只能说明人心良知的沦丧,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品德修为。

根据老祖先的忠告,对于言行不一之人,我们绝不可深交。中国谚语说:“没有强盗贺八十。”人在做,天在看,失信之人必将付出惨重代价。而重视承诺、说到做到的人,必将得到丰厚的回报。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比如在西方世界,罗斯柴尔德家族就是一个明证——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作为全球最有钱的家族,绵延几代人,左右世界形势,可谓声名显赫。但不为人所知的是,罗氏家族的最早发迹却是因为诚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19世纪,法国入侵德国,当时德国很多公爵只得匆忙逃走,带不走的财产就委托给当时的罗斯柴尔德打理。时任法国皇帝的拿破仑,迫切想得到这笔资产,就将罗斯柴尔德关在监狱,用尽各种严刑逼供,可罗斯柴尔德就是不肯就范。就这样在狱中苦苦熬了十多年,直到拿破仑下台。

拿破仑下台后,久居国外的德国公爵重新回到德国,此时他们已是衣衫褴褛、身无分文,但罗斯柴尔德坚守诺言,仍然将这笔钱完璧归赵。至此,罗斯柴尔德就以诚信称号在国际金融业声名鹊起,其家族也逐渐兴旺起来。

诚信是全球通用的通行证。不仅在西方,中国也有类似的故事。根据《清稗类钞·敬信》中记载:清朝时期,吴县有个人叫蔡璘,很重视承诺。他有一个朋友,把一千两白银放在蔡璘那里让他保存,但并没有立下字据。过了几年,他的朋友死了。他本可以将钱财私吞,但他重视诺言,仍将这笔钱交还给朋友的儿子。朋友的儿子拿到钱后,很是吃惊,因为他并不知道这件事。蔡璘说:“字据立在心中,不是立在纸上。你父亲了解我的为人,所以没有告诉你。”现实中很多老赖,即使白纸黑字依然抵赖,欠账不还。可见,对于心中没有字据的人,即使写在纸上也没有什么意义。承诺应该在心不在口,在内不在外。

相信大家都知道曾子杀猪的故事。曾子的老婆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子老婆说:“你回去吧,我回来时为你杀猪。”这原本是一句哄孩子的玩笑话,可曾子因此真的杀了一头大猪。曾子本可以不杀猪,但言必信,行必果,哪怕面对的是个小孩子,也要说到做到。因为这是教育的开始。

对于诚信,美国思想家富兰克林说:“失足,你可以马上站立。失信,你永远都难以挽回。”人无信不立的观点,中外智者的看法是相同的。由此可见,诚信是一种目光长远、格局博大的体现。如果你做到言行一致,必能畅行天下。

同类推荐
  • 中国谋术全书

    中国谋术全书

    《中国谋术全书》一书对中国自古以来有关智谋韬略的经典历史案例和著名故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归纳,甄选了数百个最具典型性的智谋故事,本书内容丰富多彩,妙趣横生,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多个角度清晰、完整地呈现了中华谋略文化的全貌,生动地再现了古代人们在治国理政、行军打仗、外交谈判、应对危难及处世交往等方面的智慧与谋略。希望本书不仅能成为读者增长智谋的参考书,更能成为读者在实践中运用智谋解决具体问题的工具书。
  • 超级行动力

    超级行动力

    为什么你努力工作却不被认可?为什么你的工作总卡在最后期限时完成?为什么你习惯于用“明天再做”来搪塞自己?
  • 责任胜于能力

    责任胜于能力

    人在职场,责任重要,还是能力重要?一项调查显示,在公司公布升职员工名单时,超过一半的人会感到惊奇和意外。那些最终获得升迁的人,往往不是工作能力最出色的员工,而是那些责任心强的人。因为在老板眼中,责任比能力更重要。《责任胜于能力》以“责任胜于能力”为核心理念,从树立责任心、爱岗敬业、有效执行、乐于付出等多方面深入浅出地讲出了“责任”在职场中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工作中应勇于承担责任,不推诿、不懈怠,这样的员工必将拥有美好的职业前景。
  • 男人不狠地位不稳

    男人不狠地位不稳

    男人要狠,要对自己狠,要有十足的自信,去相信在自己的脚下,一切不可能都会成为可能。男人要狠,要对自己的梦想狠,梦想与现实总有落差,当生活的残酷逼迫你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这又算得了什么?
  • 能说会道好办事

    能说会道好办事

    言谈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把两个陌生的人由陌生变为熟悉,由熟悉变成知己或亲密的朋友;它可以解救危机,打开通往坦途的顺利之门;它甚至可以叱咤风云,一句话抵得上千军万马、可以翻江倒海、气魄无穷。周恩来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曾激励了万千上万的青少年发愤读书;马丁·路德·金一篇充满豪情壮志的演讲让美国黑人风起云涌寻求自由;贝多芬一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更是激发了许多人战胜困难的勇气。同样,周围的人给你一点小小的赞扬和鼓励,就能使你找回自信,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热门推荐
  • 天战诀之九数传奇

    天战诀之九数传奇

    天下动荡,雄兵四起,天下一统的大羽王朝摇摇欲坠。羽成王纳兰贺悬无力回天,政权遭奸相洪昌独掌。司马辉、林天羽于【南易】发动起义,天下各路诸侯纷纷响应。旧七域王族欲复旧都,与天下义士一同拉开一场浩荡的灭羽之战!天下江山,到底花落谁家?就在《天战诀之九数传奇》
  • 西游记之转世生活

    西游记之转世生活

    妖仙大战,由六耳猕猴所假扮的孙悟空战死在了那场战争,而孙悟空的转世,至尊宝,也死在了那场战斗。妖族在那场死伤惨重,神仙也不例外。(本小说背景是"西游记之爱你一万年)
  • 这也是一种幸福

    这也是一种幸福

    简简单单的爱情,温温馨馨的生活!爱情轰轰烈烈太少,平凡普通才最常见。
  • 靠自己去成功——最伟大的励志书

    靠自己去成功——最伟大的励志书

    总是模仿别人的人不会取得成功,哪怕他模仿的是一个成功者。成功是不能复制的,它本来是一种原创的力量,是一种富有个性的创造。如果一个人总是偏离自我而试图成为别人,或者试图去表现其他人而不是自己,那么他模仿的程度越大,他失败的可能性也越大。力量源自内心,做自己吧,倾听你心灵的声音。这本书荟萃了奥里森·马登成功学之大成,告诉人们成功的密码在自己手里。激发你的潜能,一切都将成为可能。
  • 寒无

    寒无

    十六年前,江湖动荡,朝廷一时内忧外患,暗阁莫家身为皇族秘枢阁中一阁,却惨遭灭门。莫无初出江湖,一心想要好好闯荡一番,遇到白寒不知道是缘还是孽,数次的共患难二人互生情愫。大兴二十年,江湖再次纷争不断,莫无也机缘巧合得知了暗阁当年被灭的真相,一路走来,自己也从当初莽莽撞撞的女孩走到了独当一面,在不休的恩怨纠缠中,莫无与白寒又能何去何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傲风·诸神大陆I

    傲风·诸神大陆I

    君王器出风云变。飘过诸神大陆的云朵卷起睥睨天下的苍茫之气,而与你的千年之约即将实现——她的同伴都知道,她以“秦傲风”之名担负的愿望不止寻父或救母。她率领他们踏上过天地万象台的阵法,又将暴乱的星辰从非雨城带去梵帝宫;她与他们横穿冰雪的荒原,在天地规则的银色光华下名震诸神,但她始终记得曾有一人誓以地狱莲花为聘礼,用一千零三十一年八个月零七天的想念,铺成永恒归来的路途——往生河畔开出了云色的断魂草,四下却未见流离,未见动荡,仿佛千万年的逝去,也不过是我自你眉梢遇见的一回久别重逢。这片大陆于我的意义,不在“我或你”何时到来,而在“我同你”如何离开。
  • 大道笃行

    大道笃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主角意志坚定,性格坚毅,做到了笃行,是一个真正的笃行者。
  • 凰谋云惊沧澜

    凰谋云惊沧澜

    她是来自异世一抹冰冷幽魂,生为郡主之女,此生一心只为报害母之仇。一步步踏寻真相,她一身鲜衣,身后千军万马,一路所向披靡,踏碎万里山河,她要凶手慢慢品尝从云端跌入地狱的绝望。但为什么身后总有一人影?他是天昭强大而无可撼动的国师,亦是从小与她比邻而居的多病少年,天知道,他有多喜欢她,天知道,他多盼着她回头望见他,哪怕一眼?等了这样久,盼了十几个春秋,等来花开我来护。
  • 浴血归来之死神,哪里逃

    浴血归来之死神,哪里逃

    神,何为神,拥有至高无上的法力。他们可不是一群善类,也不是一群败类。他们冷血却又有情。1.“你看着好生眼熟。”“我们不熟。”2.“你到底是谁?”“火系新生幻颖。”幻颖,幻影,难道就这么巧吗?3.“小颖颖,我们回去吧。”“你要是孬,你就走,我绝对不会拦你。”“丫的,我今天就证明给你看,我不孬。”“拭目以待。”4“你……”5“欢迎回来,我的神,为夫很想你。”“我们没有结婚。”“夫人这是在向我暗示些什么吗,明日我们便成婚。”“……”怎么还把自己给卖了呢?&欢迎来到神殿,新世纪的大门开启,踏上了这条路,就没有了回头的机会,你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