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07800000008

第8章 塞罕坝上的“森林医生”——记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毕华明

姚伟强

塞罕坝以百万亩人工林傲然挺立享誉国内外。

塞罕坝人以艰苦创业的务林人精神名扬天下。

这是一片英雄的林子,一片美丽的林子,一片铭刻时代印痕的林子。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塞罕坝几代创业者近五十年的艰苦奋斗,把1000平方公里的浑善达克沙漠的南端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林基地,在塞北雪域高原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奇迹。

9月末,金秋飒爽,记者驱车近400公里,来到位于河北最北部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塞罕坝机械林场,见到了被人们称为塞罕坝上的“森林医生”毕华明。

“我们都叫他老毕,职务是站长,没有一点架子,做起事来那个认真劲儿,一般人是难以做到的。”塞罕坝机械林场森防站的人这样告诉记者。

“从一个工人到高级工程师,从一个外行到内行,并成为森林病虫害防治领域的行家里手,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认可,承担起一大批重要的科研课题,这就是毕华明。”塞罕坝机械林场副场长张向忠说,“工作上较真叫板,严格要求,塞罕坝有近百万亩的森林,而且是以纯林为主,不下一番功夫,确实很难做到有虫不成灾,而他却做到了。”

现年五十三岁的毕华明自197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四年。正如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刘海莹所说,“毕华明为森防工作的那份坚守执着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可谓塞罕坝务林人的佼佼者。”

三十多年来,他塌下心,深入到各个林区,开展病虫害的调查研究和防治,不懂了,就翻书本,查资料,有时候为了搞清楚一个小问题,工作到夜里两三点;也经常为攻克一个个小难题,而欢呼雀跃。

“有时候他就像个孩子,经常把虫子拿到家里,一摆弄就是半个月,简直就是走火入魔了。”毕华明的老伴告诉记者。她还讲了一个老毕的小故事。那是在1982年,两种线小卷蛾发生在北曼甸林场。因虫灾发生面积大,农药库存不够,大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片片林子被吃得光秃秃的。毕华明临危受命,连夜坐车去安阳药厂购药。由于车上严重超员,没有座位,他只能站着,三天没有吃喝好,心里想着这几十万亩林子。赶到河南安阳农药厂,他的双脚都站肿了。毕华明同志用真诚的敬业精神赢得了时间,也博得了药厂的支持。在最短的时间里,药厂把农药装上车,运到塞罕坝,使虫灾得到了控制。

森林得救了,老毕却病倒了。这是塞罕坝第一次大面积人工防虫。从那以后,场领导认识到了人工纯林易发病虫害的弊端,高度重视森防工作,成立了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毕华明成了森防工作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刘海莹说:“三十多年来只干一件事,有人认为是枯燥,有人认为是执着。毕华明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事儿,他的成功之处就是把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塞罕坝的森防事业,是塞罕坝森防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骨干力量,也是众多塞罕坝人中的典型代表。”

成功路上多艰辛

20世纪80年代初,塞罕坝还没有成立专门的森防机构,毕华明所在科研所担负起森林病虫害的调查、观测、研究等工作。那时候,交通工具落后,生活条件艰苦,主要交通工具就是马匹和自行车。毕华明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始着手建立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网络体系。为掌握害虫的生物学特性,科研所建立了虫情观测点,为了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关数据,他肩挑行李,深入林区,建设观测点。住窝棚,吃咸菜,喝泉水,点煤油灯;白天观测,晚上整理,和护林员打成一片,在最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正是这样,他学到了书上学不到的知识,从实践中增长了才干。

为了获得第一手观测资料,老毕经常深入林区一线。1984年春季过百岔河时,被冰碴子割破腿脚感染致伤。

1986年春,在去北曼甸观测点检查虫情时,途中被蛇咬伤腿部,慌乱中的他,急中生智,用刀刮绳勒的土办法捡回了一条性命。

1989年秋,在大梨树沟,马匹受惊,摔到马下,险些致残。

……

一次次的遇险,没有打消他从事森防工作的热情,反而更加增强了他的斗志,坚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念。

在每次的“飞防”和人工防虫作业中,毕华明不畏艰辛,踏踏实实,圆满地完成了防治任务。半夜休息,五更起,是防虫工作特殊性最基本的要求。尽管这样,躺下后的老毕也时常因为盘算防治的事而难以成寐。毕华明老伴说:“他经常睡着睡着,突然坐起来,把想到的记到一个小本本上,一般都是一些药品配置、防治方案什么,真不知道他到底睡着没有。”

“飞机灭虫,说起容易,做起来难。”老毕说起这段经历,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防区规划、信号导引、虫情监测、药剂配置、飞机喷洒、效果调查,每一项工作都不能马出错,不然就前功尽弃了。”

熟悉毕华明的一个老同事告诉记者,每次“飞防”作业,老毕都亲临现场,做到每一面旗帜、每一个防区、每一架次都不错过,观察指导记录。

2010年,舞毒蛾大发生并危及幼苗的安全。毕华明通过观察发现,该害虫比较容易捕捉,于是他提出通过收购舞毒蛾的方式进行防治。当地老百姓反应积极,行动迅速,很快就收了近千斤的舞毒蛾,有效避免了虫害的大面积发生。这样的做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森防站党支部书记刘广智说,老毕的这个法子就是灵,既环保又省钱,还帮助百姓增加了收入。现在每年7月份都进行舞毒蛾的收购,每次都能收700多公斤,有效地保护了幼林地的安全。

功夫不负有心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毕华明先后主持了五次飞机灭虫的全面技术指导工作,防治面积达125万亩次,并领导组织人工防治面积达95万亩次,监测覆盖率和防治率均达到了95%以上,有效保护了塞罕坝林区的生态安全,直接创造经济效益数亿元,间接经济效益巨大,无法估算。塞罕坝的百万亩林海在毕华明等森防工作者的护佑下,茁壮成长。塞罕坝机械林场森防站被国家林业局确认为“国家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标准站”“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毕华明本人也成为国家网络森林医院省级信息专家。在毕华明等人的努力下,他们研究出一整套科学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测报方法,使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测报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这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高度重视。2005年12月,毕华明应邀代表河北省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座谈会”,在大会上做了典型经验介绍,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时任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站长马爱国到塞罕坝机械林场调研时说:“这么大的纯林,保护得这么好,确实不容易啊。”一句简单的话,的确是对老毕他们辛勤努力的充分肯定。

通过多年的摸索,塞罕坝机械林场建立起了完备的检疫、预测预报和防治等三大体系,走出了一条适合大型国有林场在高寒地区大面积人工纯林的病虫害防治的路子。通过科学防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证了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实践出真知,毕华明先后撰写出版了《塞罕坝林业生产技术与管理》《塞罕坝植物志》《林果农药病虫害防治》《落叶松尺蛾型多体病毒的研究》《樟子松常年造林技术研究》等多部著作。其中,《落叶松尺蛾型多体病毒的研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樟子松常年造林技术研究》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主研人的毕华明共承担了森防科研课题8项。1995年以来,他先后两次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省政府记三等功8次,多次获“森防先进个人”荣誉,15次被评为“全场先进工作者”,等等。

面对荣誉,老毕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带领他的团队向着下一个更高的目标前进,现在的他正积极探索生物防治突出森林健康理念的技术途径。

“我其实没干什么,只是干得时间长一些,即使有一点点成绩,也是领导的重视支持、同事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毕华明经常说这句话。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老毕对记者说:“作为塞罕坝人,我爱这片养育我的森林,为这片森林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我无怨无悔。”

老毕让我们感受到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实质,正是一个个老毕这样的人成就了塞罕坝奇迹,也正是一个个老毕这样的人在续写着奇迹。

同类推荐
  • 虫子的故事

    虫子的故事

    为大力弘扬生态文化,促进生态文学创作,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事业发展,营造“关注生态文明、重视森林健康”的良好氛围,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北岳文艺出版社与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天人生态杯”全国“啄木鸟”系列生态文学有奖征文活动。活动共分“树木医生”“虫子的故事”和“我与野生动物”三个主题。其中,“树木医生”主要书写基层森防员、测报员、检疫员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的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抒发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认识和感受;“虫子的故事”主要描写森林里某一种或某一类昆虫的生活习性,昆虫与森林、自然和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与野生动物”主要以关注生态安全、保护野生动物为切入点,描写自己对某一种野生动物的深层次认识,记录自己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的有趣故事,整理自己从事野生动物科研和疫源疫病监测的工作纪实或体会。活动历时近一年,共征集到三个主题的投稿作品658篇,特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作为评委,经过初评、复评、终评,分别评选出每个主题作品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0篇、优秀奖24篇,并将获奖作品和部分入选作品整理、编辑,收入《啄木鸟生态文学丛书》,由北岳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 奶牛高效养殖技术

    奶牛高效养殖技术

    《奶牛高效养殖技术》以公害、环保新技术为基础,以实现奶牛高产、优质、生态为目标,介绍了奶牛的优良品种,奶牛饲料的节约化、生态化使用,奶牛的优质繁殖和高效培育,奶牛常见病防治等内容。
  • 农药知识(下)

    农药知识(下)

    《农药知识》系列丛书是作者在多年从事农药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田间生产实践的经验编写而成的。书中内容详细介绍了农药的基本知识、常用农药品种的基本特性、防治对象、使用方法等。
  • 刀耕火种的古代农业(下)

    刀耕火种的古代农业(下)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仆后继,绵延百代。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
  • 种植:作物栽培耕种

    种植:作物栽培耕种

    本书分为古代栽培、古代园艺等两部分,介绍了稻作历史及栽培技术、小麦种植的推广、玉米的传入和推广、古代高粱种植技术、甘薯的引种和推广、唐代以后的茶树栽培、我国古代园艺发展、我国古代花卉园艺等内容。
热门推荐
  • 闻明上人逝寄友人

    闻明上人逝寄友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人间百晓

    人间百晓

    朝晖夕阴,变幻万千,世事本就无常。曾经繁华的城池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自然免不了怀古伤今之叹;昔日粉白黛绿的娇容在流年中逝去,也免不了一番感伤之辞。有人惜弦月之缺,亦有人赏弦月之姿。时光流转,世事更变千年如走马,花开花谢,四季更迭,这本就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只有心态。
  • 我能将一切变成怪

    我能将一切变成怪

    小手一摸,万物成怪。穿越到灵气复苏许多年以后的世界,大势已成,十阳主宰天下,小修士处境艰难,野怪难寻。主角身带摸物成怪能力,随手一摸,野怪自生。一刀九十九,装备全靠爆,经验无极限,绝不坑人。
  • 御人有道

    御人有道

    本书介绍做人处世方法,主要包括“踏实做事,本分做人”、“人情练达,适时变通”、“大智若愚,难得糊涂”、“退一步海阔天空”、“礼在人先,事在人为”等。
  • 雪之奇

    雪之奇

    虚构的幻想开始一段奇幻的风景,时隔一代演绎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
  • 快穿反派大佬他又黑化了

    快穿反派大佬他又黑化了

    秦招摇是最高级位面任务者,亦是天道粑粑接班人。是惩恶扬善的正义使者,主要任务让黑化反派迷途知返,知晓人间有真爱,人间有真情。不成想,遇到了一个极其变态的大反派。他笑起来温柔:“来,夫人,到为夫怀里来。”隐藏在笑容下是阴暗变态的一面:“夫人,为夫长的不不俊美吗?看着我,你的眼睛告诉我,你很爱我,不是骗人的。”她笑眯眯的敷衍,却惹怒了他,那些不可饶恕之人,全部毙于他无形温柔的笑容中,鲜红漫漫,溅了她一身。他执着白瑕手帕温柔宠溺的替她擦拭掉:“夫人,脏了,为夫替你擦擦。”???故作镇定我摇,内心却被他变态一面吓的瑟瑟发抖。遇到了一个黑化到极致变态的反派,咋办?小七:宠他,爱他,呵护他,一心一意待他,至死不悔,生死相随。奈斯,完美解决!本书又名:《我摇是正义使者》
  • 桃花源上

    桃花源上

    山耶!山耶!遮了俺的天!俺家米汤和两粒,酱碗无豆腥臭气俺娘下田拾稻穗,俺姊上山捉草兔蛮子过山沙海来,风萧萧,马哄闹昨年三尺墙外雪,俺姊面青双手僵天上神仙不识人,蚱蜢从西吃俺命!赤足出门去,大呼唤俺爹俺爹尸骨埋马粪,出门曾笑俺尿裆哄呛呛,叮当当,蛮子抢钱又抢粮隔家妹儿嫩朱唇,面涂污泥死炕上哄呛呛,叮当当,俺家向南要逃荒岁无大水无旱田,阿母阿父死家乡!
  • 玄天洪荒行

    玄天洪荒行

    一脚踏开生死路两手开创新天地求道之路也是赶考之路,也是心路历程,也是追梦者。
  • 云霸龙腾

    云霸龙腾

    废物少年,偶得神秘传承,从此踏上强者之路,称霸龙腾大陆。
  • 如果是场梦

    如果是场梦

    布丁丁遇见了于果果,就像贾宝玉遇见了林黛玉;可你未曾想过,如果那句“这个妹妹我见过”没有机会说出口,这场梦会是什么样可惜没如果本文由作者真实经历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