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31200000051

第51章 万历的死局 (3)

万历皇帝是个喜欢收集珠宝之人,在张居正死了以后,他甩开膀子再无人约束,他不放过任何聚敛钱财的机会。官员们也不断上本,请他豁免房税,停买金、珠,减免织造,希望以此来减轻百姓的负担,缓解日趋紧张的社会矛盾。可他一概不予理睬。由于边境长年战事不绝,又加上用了前后两百年的时间来修筑明长城,国家财力耗损严重。导致万历皇帝修建自己的陵墓定陵,耗时六年时间才最终建成。定陵工程艰巨,每天役使军工、民匠三万余人,全国平均每户需摊派劳役六天半,共耗去白银八百余万两,为当时全国两年田赋收入的总和,可供一千万农民一年的口粮费用。

这时候明朝的税收继续沿用两税法,本来是由财政部(户部)主持,但皇帝另外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征税系统,由他亲自指派的宦官负责。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坤宁宫发生一次火灾,由于没有及时扑灭,连乾清宫一起被烧为灰烬。修复两宫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这样一来国库再次吃紧。于是万历皇帝再次将手伸向地方,他命地方四处开采金银矿和原砂矿,只要发现矿源,就立刻派个宦官去管理。宦官通常都是带着官衔下去的,官衔为“×地×矿提督太监”,老百姓就戏称他们为矿监、税监、盐监、珠监等等。太监,的确是太能监,简直是无处不监。

这监和那监,官名一听就不像是什么正儿八经的官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这帮家伙一向是以“为天下之民脂民膏服务为己任”的,收钱的来头还不小。一个个披着权力的虎皮下到地方,“口衔天宪,手握皇纲”。表面看上去他们是替万历皇帝收钱,实际上干得更多的是个人敛私财的勾当。当然不敛也没办法开展工作,因为这些“监们”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大堆人在集体祸害权力系统。

我们就拿矿监为例,按道理说,派个矿监就是一个宦官,可事实却并非如此。挂实职的是这一个宦官,但屁股后面最起码还要带上百个随从。在这上百个随从里面挑选出来负责干实事的就那么十来个,其他都是喝茶看报吃闲饭的。这还不算,这十来个官吏也不是单架子,每个人起码又要带上一百多个手下。这样本来是几个人就可以搞定的活,跟滚雪球似的滚来滚去就滚成了一个庞大的矿监集团。粗略一算,就算每个随从五个家人,一个矿监就解决了五千多人的吃饭问题。比如如果说矿监税使每年盘剥近千万两白银,上缴内廷的就只有百万,也就是说,只有十之一或二的数目作为任务被上缴,而十之八九的数目都要落入矿监、地方官员、各级胥吏的个人腰包。

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明神宗又向全国各地派设税监。矿使、税监往往是二位一体,主持开矿者,同时也兼征税收。此外,有的太监是专职征税。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到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各路矿使、税监共搜刮三百万两,并隔三差五的向皇家奉献金珠、貂皮、名马等。皇帝下派太监到基层搜刮地皮的做法,激起了官僚集团的强烈反对。吏部尚书李戴在当时就指出了其中的猫腻,他说:“矿使、税监到地方征税,如果以十分计算,落到皇帝手里的只有一分,矿使税监本人私入腰包有二分,他们的随从人员就地瓜分三分,当地土豪恶棍中饱私囊占去了四分。”

《明史·沈一贯传》记载: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二月,万历帝忽患病。急召大学士、首辅沈一贯入启祥宫后殿西暖阁。万历帝说:“我病得很重了,但是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我的孩子就托付给先生您了,请您把太子辅佐为贤君。原来设矿监收矿税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大殿还没有完工。现在可以停下来,派出去的太监都召回吧。”他说完这番话,沈一贯哭了,太后、太子、诸王都哭了。沈一贯赶紧出去拟旨。

当天晚上,阁臣、九卿都在朝房值班。第二天,万历皇帝又缓过来了,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叫太监赶紧找沈一贯,把那个谕旨追回来。

太监到了沈一贯那儿,值班的几个大臣都说不行,天子无戏言,既然说了,就下发。

来追缴圣谕的宦官一拨接着一拨,前后有二十人。宦官磕头出血,请求沈一贯把圣旨交回去。沈一贯一看这阵势,只好交还圣旨。

其实,太监也不是都赞成皇帝收回成命,司礼太监田义就据理力争,气得万历皇帝拔出刀来要杀了他。但是田义仍旧坚持己见,毫不退缩。这时候太监拿着沈一贯交还的那份上谕屁颠屁颠地回来了。后来田义只要见到沈一贯就鄙视他,“相公稍持之,矿税撤矣,何怯也!”就是说,您要是再稍稍坚持一下,矿税就撤了,为何这么胆小怕事啊!

其实,明朝的税收主要来源是农业税,“夏税”和“秋粮”的起运与留存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主要体现。起运主要用于宫廷消费、京官俸禄、边地粮饷和其他管理费用等;而留存主要用于宗藩禄禀、地方官员俸禄、驻军军饷、地方赈灾和教化等。留存支出最多的一项是藩王禄米。

明朝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税收国家,不能仅仅用税收去衡量百姓的负担或国家的收入。现代意义上的税收国家,必须是国家收入中,税收占绝大多数。可是在明朝,税收占多大比例呢?皇帝和国家获得收入的渠道和办法很多。在这里,我大致归纳其种类。

第一种是贡品,也就是各地把好东西无偿拿来,供皇室享乐。这贡品是不计入税收的。

第二种是劳役,每个成年老百姓每年都要放下手头的活,无偿给国家进行若干天的劳动——当差,这些也是不计入税收收入的。

第三种是还有大量的专门给国家进行无偿劳动的专业家庭,工匠要每年为国家无偿服役造宫殿、修坟墓、做家具,灶户要为国家无偿生产食盐,兵户还要无偿地提供兵役,妓女和演艺工作者还要为公家无偿提供演出活动和性服务。

第四种是皇室通过权力占有社会上最好最肥沃的土地,获得很多的粮食、土产,但这些土地是不上税的。这些收入,自然也不计入国家的财政收入。

明朝的田赋加派始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当时时局紧张,俺答进犯京师,东南又被倭寇侵扰。这样一来,增兵设防需要的军饷增多,国家财政有些吃不消。于是,明王朝就在南畿、浙江等州县增赋加派。

田赋正式加派始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这一年辽东发生战事,为筹措军饷,明廷议决,除贵州外,每亩加征田赋三厘五毫,后又加征三厘五毫。仅仅过了两年,标准又再次抬高,再增两厘。三年三增赋,共得银五百二十万两。

这宗以“辽饷”为名加征的田赋,后来被朝廷固定下来,成为常赋。

崇祯十年,为镇压农民起义,明廷采纳了兵部尚书杨嗣昌的建议,开征剿饷。

崇祯十二年,朝臣们议练边兵,于是在天下田土中,每亩又加赋银一分,共增赋七百三十万两,作为“练饷”的专款。

辽饷、剿饷、练饷并称“三饷”。而在三饷之外,还有加饷、助饷、新饷、均输、丁银、差徭、杂项等。

除了上面这些之外,更多的还是政府通过额外加派的办法对老百姓进行的敲诈勒索。看起来土地上承担的税赋不重,可是额外巧立名目收走的往往是正式规定的税额的数倍到十倍,名目多到无法一一指出。粮食收上来后,还要老百姓千里万里运送到指定的地方。

我们可以想象,以明朝的道路运输条件,将粮食千里万里运到规定的地方,需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耽误多少正常工作,而这些运费全部是由纳税农民自己承担的。虽然一切耗损已经提前以数倍的数额预收了,但是,一旦运输中真的出现耗损和风险,仍然完全由纳税农民承担。

这样的榨取使社会实在无力承担了,张居正就实行一条鞭改革,把一切苛捐杂税合法化。但下面实行时仍然是“条外有条,鞭外有鞭”,就是说,旧的苛捐杂税合法化后,新的苛捐杂税立即产生。而这一切不合章程的苛捐杂税、敲诈勒索是不计入政府的正式财政收入的。

按照史料记载,明朝的官员工资水平极低。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都过上奢华的生活。尤其那些数十倍于官员的大量吏员,更是没有工资的,但他们同样过着比普通老百姓体面十倍的生活。他们如何能够在极少的工资,甚至没有工资的情况下,过上令人羡慕的体面而奢华的生活呢?一句话,他们有来钱的门路。

其实,他们来钱的门路也很简单,贪污当然是有的,把国家的钱装到私人口袋里。但是这么做还是有风险的,毕竟国家经费是有账可查。可查的账就是最大的风险,搞不好就让自己栽进去了。

我始终认为明朝的官员和吏员活得比任何时代都更有技术含量,他们趋利避害的本领超越了他们的前辈。既然死工资没什么搞头,那么就要另找发家致富的渠道,敲诈勒索成为首选,也就是通过刮地皮来养家。上面的吃下面的,下面的没有办法,就通过加派的办法,通通摊到了农民的头上,这是一个金字塔形的分赃机制,顶端是中央大员、皇室、皇帝,最底端的是千百万多如牛毛、不列入国家财政编制、靠敲诈勒索过日子的胥吏、衙役。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权力食物链网络。

这些刮来的地皮,以陋规的形式,进入到各级领导的腰包。

即使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清廉的海青天海瑞,根据研究,其正式工资也是根本不够维持自己一家大小的生活的。他有老婆,有孩子,还娶了若干年轻的小妾。如果只凭他当公务员的俸禄,他能够养活全家十口人吗?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使是模范官员海瑞,也要拿陋规,这是毫无疑问的。官场普遍如此,谁不拿,谁就没办法活下去。

这种不计后果的“国家搜刮”运动带动了各级官吏层层“搭车”,而搜刮和搭车的一切后果,最终都将压在老百姓的身上。大批无地的老百姓无法忍受苛重的赋税,只好流亡外地“趁食”(谋口饭吃)。

明朝后期,全国的流民大军发展到六百万之众,占全国总人口的八分之一,局部地区完全是十室九空。就在朝廷和百姓最困难的时候,老天爷还接二连三地变着花样抛出各种天灾。老百姓就是对着老天狂喊“老天爷,你个王八蛋”,也是无济于事。

没得吃,就没得活;没得活,只好扯旗造反;农民造反,朝廷就要镇压;朝廷镇压,就要增加军费开支;增加军费开支,就要加重搜刮;加重搜刮,农民就要造反……这样的恶性循环将大明帝国活活拖向死亡,拉都拉不住。

疯狂的最后一跳,仍然填不满军费开支这个巨大的无底洞。

内外两条线上的作战使大明王朝只剩下一副空壳,财政不可避免地陷入灾难性的危机之中。发展到最后,朝廷实在无力为前线开饷,皇帝只好厚着脸皮欠饷。一次可以忍,两次可以忍,时间一长,加上军官贪扣,士兵们没吃没喝,扛刀扛枪的劲都没有了,还指望他去灭谁吗?他们只有通过哗变反抗,劫掠扰民,甚至加入义军。

明朝的财政危机不断加剧,整个帝国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饥荒状态。

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当年国库流入白银三百六十七万两,支出四百二十二万两,超支五十四万两。到了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已是“老库将尽,京粮告竭,太仓无过岁之支”,“从古以来未有公私匮竭如今日之穷者”。再加上万历后期“节支乏术”,节支乏术就是不会过日子,有时大手大脚,有时吝啬小气,该花的钱不肯花,不该花的钱不少花。我们可以想象,皇帝这边咬牙跺脚吃着鲍鱼,一边哇哇哭穷;老百姓那边能嚼上草根,就觉得是一件幸福的事了。

同类推荐
  • 公共危机管理通论

    公共危机管理通论

    本书主要讲述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型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因素,不同程度的公共危机时有发生。如何有效地管理公共危机,做到预防公共危机、正确处理公共危机、尽力将公共危机危害程度降到最低,这是现代政府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问题。我国从“非典”事件以后,高度重视公共危机管理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开始建立了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
  • 大道与歧途

    大道与歧途

    五四至建国初期,是社会的大动荡、大转型时期,各色人等粉墨登场,其中,最值得一说的,是那些与历史、政治颇多纠葛的文人故事:陈独秀的频繁入狱与视死如归;瞿秋白参与矛盾《子夜》的创作;鲁迅与章太炎的师生之情;胡适与蒋介石的恩怨情仇;郭沫若、柳亚子与毛泽东的诗词唱和……王彬彬的文章,一向以文笔优美、观点犀利著称。他不人云亦云,而是重视大量史料的参照、考核和论证,以缜密的逻辑思维,呈现出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另一个侧面。作者饱含感情的文字,无论是批判、驳斥,还是赞赏、讴歌,都有理有据、爱憎分明,让人读后有所得,有所思。
  • 美国第一智库:白宫头号智囊兰德公司的秘密历史

    美国第一智库:白宫头号智囊兰德公司的秘密历史

    本书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站在事实的角度为读者详细讲述兰德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其成为“美国第一智库”的原因。除了讲述兰德公司的发展史之外,还分析了兰德公司的发展趋势,使读者在阅读本书的时候有更多的体会。
  •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能源合作问题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能源合作问题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主要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任意两国间的能源合作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演化博弈模型的分析结论充分揭示了加强中俄能源合作的客观必然性。此外,本书还研究了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能源合作的影响。
  • 社会思潮怎么看(2)

    社会思潮怎么看(2)

    为持续加强对社会思潮的深入研究和辨析,帮助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鉴别力,提升免疫力,江苏省委宣传部在2014年组织编撰的通俗理论读物《社会思潮怎么看》的基础上,再次组织编写《社会思潮怎么看2》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和成功实践,跟踪分析社会思潮的新变化,透过其表象,把握其本质,研判其趋势,评析其影响,辨析的思潮包括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西方新闻观、逆全球化、民粹主义、消费主义、生态主义、泛娱乐主义等。本书坚持政治性、学术性和通俗性相统一,文风清新、说理透彻、可读性强,是广大干部群众、青年学生明辨理论是非、提高思想水平的重要辅助读物。
热门推荐
  • 人之初1黄金时代

    人之初1黄金时代

    就是以乱世而生的羿为主角,反抗神族,最终射杀神族九大至高神九阳,推翻神代统治的故事。
  • 青梅竹马萌宝别跑

    青梅竹马萌宝别跑

    六岁那年,傲娇的他被萌萌的她“俘获芳心”,一场青春纯爱的旅途就此拉开序幕
  • 国清大庾韬禅师语录

    国清大庾韬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永恒圣主

    永恒圣主

    空间无敌,时间至上。穿越到灵气复苏的武道世界,立天庭、定天条、铸天梯,镇压一世!奈何,天道变异。如果,能有一次重来的机会,必将劈荆斩棘,破开枷锁,成就永恒。
  • 英雄无敌之一只烟花猫

    英雄无敌之一只烟花猫

    【这不是一个古板的游戏!请进入我的世界】【本书自40章起,全新即时战略RPG风,诠释英雄无敌的真意!】他不过是一个无业青年,偶然一次踏上英雄无敌游戏之旅。他名声显赫人尽皆知,却在一次仇杀中穿越了……醒来之后,他回到了最初的自己,逐渐开始意识到原来的自己忽视了一些最重要的东西……【读者大大,老猫因为工作原因,今后更新会少一些,望谅解】
  • 我有一座收容屋

    我有一座收容屋

    若干年后,当记者专访世界首富胡思先生,询问他的财富由来,以及为何一些社会名流选择无条件帮助他时,他显得十分茫然。“什么,赚钱?我不关心这个,我只是在守护世界和平。”因为首富先生的机智,采访记者的掌声经久不息,直到一个小时后都没有停止。“啊啊啊,又来!你们这些东西,能不能给我省省心!”……今天的首富先生也在为了世界和平,而与他的同僚们默默努力着。……已知:变种幕后黑手流+变种玩家流+变种鬼屋经营+变种原创无限流+变种作者=本书。提问:你是否应该收藏,投票,打赏,评论。答错的,你可记住了!方丈也是记仇的嗷!
  • 诸神荣耀

    诸神荣耀

    起源大陆自诸神黄昏后诸神死,诸神的荣耀被遗忘。看一个自称死神后裔少年如何让世界记起诸神的荣耀!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 灾厄求生者

    灾厄求生者

    人类感染,动物变异,植物进化……异变接连发生,恐怖的幽冥教徒从天而降,破土而出的奇异植株俯拾皆是……纵然肖炜重生而来,面对这与前世完全不同的情况也措手不及。他终于知道,他所面临的,仍旧是一个个未知的生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