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62800000003

第3章 人生最可贵是“结缘”

引言

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是因缘,是缘起。若我们也能逐步了悟奥妙佛法,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因缘,定也能如佛陀一般,舍下对世间命运浮沉、生命生灭之烦恼,化种种苦乐为丰富生命的幸福力量。

要享有自在亨通的人生,就要广结现世、未来的善因好缘,进而和诸佛菩萨结法缘。能够把握、创造、随顺因缘,必然成佛有分,菩提证成。

佛为一大事因缘降诞于世

两千余年前,释迦牟尼佛“为一大事因缘而降诞于世”,这个大事、这个因缘,就是我们现在通称的“佛法”,也就是佛陀所觉悟的真理。

佛法,和一般的知识学问不同。一般的知识学问,大多注重表面的诠释,是名相表解;佛法则注重内涵的透视,是对宇宙人生终极、究竟的探索。以我们的手掌为例,从医学上看,它由许多骨骼、肌肉、神经及细胞所组成;从文学上看,它表现许多风度、姿势及语意;从哲学上看,它蕴含某些命相、情谊;从物理学上看,它的伸缩蜷曲代表许多运动引力……总之,它是个实体,是真实存在的东西。而佛法则像X光一样把它透视成一个空虚的影像,是一种必然腐烂灰灭的空假之相。

人因为思想观念的狭窄设限,往往阻碍了对事理终极实相的体证。世上的一切苦乐都没有绝对的存在,只是我们的观念与想法有分别而已。我们在接受佛法时,要把一般的观念改一改,由表面的名相,推极究竟到真如实相,开般若光,播菩提种,三昧法水才会流入我们的心田。

佛经里有一则譬喻故事:有位老太太经常哭泣,因为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卖雨伞的,小女儿嫁给卖面条的。老太太一看到阳光普照,就忧虑得流下眼泪,担心大女儿的雨伞没人买;可是天气不好下雨,她还是要哭,因为她小女儿店里的面条因为没有太阳曝晒,可能卖不出去。怎么办呢?如此每天忧心忡忡,无论晴天雨天,她都在哭,左邻右舍劝不过来,干脆称这位老太太为“哭婆”。

有一天,她遇到一位出家人,就把自己哭泣的原委原原本本讲出来,师父听了蔼然一笑说:“老太太,你不要难过,我告诉你一个解脱法门,你就不会天天哭了。”“哭婆”一听,立刻请问是什么方法。师父说:“你只要把想法改一改:太阳高挂的好天气,不要想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而想到小女儿的面条店可以晒很多面条,生意一定兴旺。遇到下雨天的时候,你就想大女儿的雨伞店可以多卖几把雨伞,生意一定好。”老太太听了之后,恍然大悟,不但不再哭泣,反而天天高兴得笑逐颜开,从“哭婆”一变而为“笑婆”。

我们人人心里都有烦恼的事、困苦的事,然而只要像“哭婆”那样稍微改变一下念头,就可以将种种烦恼、困苦一变而为幸福、快乐。这并不需要什么神通,只要稍微了悟一些佛陀微妙的教法,当下体悟通达,在机锋处一转一破,自然而然能够破愚为明,转痴为悟了。

释迦牟尼佛当初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成正等正觉。当流星灿然划空而过的时候,佛陀到底觉悟了什么呢?

他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

佛陀觉悟的真理又是什么?

是因缘,是缘起。

如果我们能懂得因缘缘起的真理而受用,必定也能像佛陀一般,舍弃这个有漏世间的一切烦恼困苦。

经上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与人之间相敬相爱、相争相逐、相善相恶等种种关系,都是因缘。懂得因缘,可以了悟世间众生的命运浮沉,懂得世间生命的缘起缘灭,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洞然于心,不再烦恼执着。

有因有缘,事情才能成就

世上生灭不已的因缘有四种:

1.无因无缘

很多人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冥冥之中完全注定的、宿命的,或是偶然的、神意的,而不是因缘的关系。好像石头本来榨不出油,如果石头竟然能榨出油来,他们不去探索石油层的结构与形成原因,只会认为是偶然如此。小孩子吃得太多太饱而噎死胀死了,他们不去追究饱食的祸因,只会一味地哭喊:“命呀!命呀!”强盗因抢夺不遂而起意杀人,被害人家属也只会归之于宿命如此。那种把一切归之于上帝旨意的人,认为一切都是神吩咐的人,否定了现世人生的自主价值,也否定了一切努力的自我意义,如此彻底抹杀了人生的努力而专讲命运的,都是邪命外道,不是正确的因缘论。

2.无因有缘

这种人认为世界都是现实上的机缘凑合而成,是一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论调。例如同一父母所生的子女,有的肯争气而成功,有的不争气没出息,就怪罪运气不好,机会太少,而忽略了他们教育过程和心理境界的歧异。同一个老师教导出来的学生,成绩好坏不同,则归咎于他们的努力和程度不够,而忽略了先天聪明才智的不同,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3.有因无缘

有些人认为因和缘是两回事,认为事出或者有因,却不见得有缘,忽略了因缘生灭的奥义。许多怀才不遇的例子就是这样——年轻时去求职,公司要老成的,好不容易老成了,他们却又要年轻的;到一家公司求职,他们要结过婚的,赶快订婚结婚再去求职,他们却要不结婚的。类似的情形常常发生,有些人会以为因和缘是两回事,有因未必有缘,有缘未必有因,而忽略了因缘并非一成不变的东西,它随时在时间和空间中生生灭灭,是不会停下来等你的。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就是这个意思。

上面所说的三种因缘都是一偏主见,不是佛教正确的因缘论。在佛法里面,我们相信因缘果报是环环相衔的,是相生相成的,一切事情都是“有因有缘”。

4.有因有缘

佛教认为一切法都由因缘贯穿联结,无论大小乘、性理事相、世出世间,一切有为法必依因缘和合而生。《楞严经疏》云:“圣教自浅至深,说一切法,不出因缘二字。”譬如建造一栋房子,一定要砖瓦、木料、水泥……很多条件结合起来,才能建筑完成;又如同我们请客,也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彼此的交情够不够?对方参加有没有困难?此时此地是否适合?……必须各种因缘具足了,这场宴会才能圆满举行,因缘不具备,事情就无法成就。

话说有位富翁请客,宾客来了一半,还有一半未到,厨师问要不要先上菜。富翁说等一等,结果等了半天,看看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还有很多重要的贵宾没来。富翁心里很着急,忍不住埋怨道:

“唉!好不容易请一次客,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都来了!”

那些围桌而坐的客人一听,顿觉脸上讪讪的有些挂不住,心想:“原来主人并不是真心邀请我的,既然主人已经表示了不欢迎,我还赖在这里做什么?”大家愈坐愈不自在,就一个个悄悄地离席而去。富翁一看客人又走了不少,顺口又说:

“唉!好不容易请一次客,该走的不走,不该走的都走了!”话一说完,那些原先不好意思走的客人,一个个也都满脸怒气地掉头而去。

可见,有因有缘,一切事情才能成就;如果自己破坏了因缘,自己不能把握因缘,事情也很难圆满了。

一切因缘都要在本来面目上求

现在流行讲“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好,做事便顺利;人际关系不好,麻烦就很多。“力强为因,力弱为缘”,“人际关系”就是一种因缘。

好比做生意要先筹集资本,调查市场潜力,安排投资环境……种种条件规划安排得好,生意就能顺利开展,否则便会失败。这种种企划安排,就是做生意的“因缘”。

对于人我的因缘关系,要懂得感恩因缘,不要斩杀因缘。像梁武帝见达摩的一段史话,就是因缘不投的例子:

禅宗初祖达摩是在梁武帝普通元年从印度航海到广州,由梁武帝派人护送迎请入京的。初见达摩大师,梁武帝便有邀功倨傲之心,开头即问:

“我曾经建造许多寺庙,抄写了许多佛经,供养许多僧尼,大师看我的功德如何?”

达摩大师回答:“无有功德。”

梁武帝有些不高兴,便追问:“明明功德巍巍,怎么说没有功德?”

达摩大师说:“陛下这些功德,不过是人天小果,是有漏之因,如同影随身显,却无实体,只是一种空相。”

“那么,如何才算是有功德呢?”

达摩大师开示:“不可着功德之相。自净其意,自空其体,不着贪相,不以世求。”

梁武帝不能了悟妙义,还存着贡高我慢的私心,急于表现一国之君的智慧,就气焰万丈地继续问道:“天上地下,何谓至圣?”

达摩大师识出梁武帝的私心,更不宽贷地说:“天上地下,无圣无凡。”

梁武帝生气地问:“你知道我是谁吗?”

达摩大师淡淡一笑,摇头:“不知道。”

梁武帝一向自认为是佛教的大功德主,自以为盛名远播,既怀炫耀之心,又缺乏见道之诚,哪里受得了这番奚落。当下摆出圣明天子的威势,拂袖而去,从此失去了达摩印心的因缘,失去了中国佛教蜕化的契机;后来虽然悔悟改过再度迎请,却再也追不回来了。

由于梁武帝我执太重,名心炽烈,先着功德相,又偏离中道,不能了悟佛法“非真非假,非善非恶”的第一义谛,前因既不善,现缘亦不佳,难免有话不投机的后果。

《华严经》云:“刹尘心念可数知,大海中水可饮尽,虚空可量风可系,无能尽说佛功德。”

六祖惠能向五祖弘忍大师求法时,五祖问:

“你从哪里来,来寻求什么?”

“弟子自岭南来,但求成佛作祖。”

五祖为测试此子夙缘,不假辞色说道:

“你不过是小小一个岭南蛮子,如何敢企求成佛作祖的境界?”

惠能回答:“人有东西南北之分,佛性没有东西南北的分限;因缘和合,人人都能成佛,我为何不能作祖?”

五祖当下深觉契合:“很好,你就留下来,到槽房工作吧!”从此一连八个月,惠能天天拿着柴刀砍柴,天天在腰上绑了石块,踏着石碓舂米。虽然五祖对他不闻不问,不传一句佛法,惠能却无一丝怨咎,一直到五祖在深夜将衣钵传给他时,才用一首偈语道破了这一段公案: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意思是说:当初你远自岭南来向我求道的时候,你的因虽已成熟,情也恳切,环境的机缘却还不够圆满,所以我必须让你先自我打磨一段时间,等一切因缘具备了,才传法给你。

由此可知,因缘与人我之间往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相当圆满的因缘和合,人际关系会有欠缺、遗憾。任何事都要依因缘成熟的快慢而衍变成就,好比有的花春天播种,秋天就开得灿烂了;有的花今年下种,却要等到明年才能开花;有的花更久,种是种了,却要生长几年才开花结果。

唐代有名的文学家韩愈被贬到潮州当刺史,潮州地处偏远,人文未开,没有谈心论道的对象,听说大颠禅师正在当地弘化,他便立刻整装前去参访。恰巧禅师在打坐,韩愈站在旁边鹄候良久,禅师还是不出定,韩愈久候多时心生厌烦,正要举步离去,守护在禅师身旁的侍者忽然开腔:“先以定动,后以智拔。”这一声如春雷震耳,铿锵有力,韩愈因为适时适机,终于在侍者处巧遇得度的缘分。

人世间的因缘,忽而邂逅,忽而离散,总有个理则在。“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很多事总要事先有因有缘,才会开花结果。如同石头希迁禅师初见他的老师青原行思禅师的时候,青原禅师问他是否出自曹溪(六祖惠能)门下,拜师之前心里有些什么障碍没有,石头希迁禅师回道:

“我去曹溪求师之前,并不缺少什么。”

“既已圆满,何必更去曹溪参学?”

石头希迁禅师回答:“假如不去曹溪,怎知我什么都不缺,又如何照见身心自在。”

这就是说:一切因缘都要在本来面目上求,在生活境遇中证悟。时时清凉水,是因缘;处处般若花,是因缘;父母生养我们,是亲情因缘;师长教育我们,是学问因缘;农工商贾供应我们的生活物品,是社会因缘;开车、搭车,是行路因缘;观看电视,是视听的因缘……靠这么多的因缘和合,我们才能过着快乐自由的生活。

对于人我之间的因缘关系,就如弥勒法语所说:

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见相亲,怎不满腔欢喜?

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若人识得因缘法,秋霜冬雪皆是春

我们怎么确定因缘的存在,如实地去发现它、把握它?这好比工厂的机器正在运转时,忽然停止不动了,技师拆开来一检查,原来是一根小小的螺丝钉断了。这根小螺丝钉就是因,因缘不具备,机器自然动不起来。盖房子要灌水泥,如果少了一根承梁,支撑的力量不够,整个混凝土屋顶都会塌下来。

因缘少一点,境遇的顺遂与否会有很大的差异。花为什么开不出美丽芬芳的花朵?果树为什么长不出硕大甜美的水果?可能是因为少了水分,少了肥料的助缘。美国发射太空梭到太空探测,有时会因为某个零件故障而延迟升空,或因电脑出了毛病而停摆,凡事只要因缘差一点,事物的境相都会层层衍变。

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不顺利,必须好好反省检讨,看是什么地方缺少了因缘,千万不要怨天尤人,自取其咎。例如现在很多青年男女相亲相爱,明明门当户对,可是父母反对他们结婚,缺了因缘的辅助,婚姻就不顺遂,这是无缘。有的青年男女一见钟情,闪电式的结婚了,连他们自己都不知所以然,男的说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女的说是“有缘千里来相会”,这就是缘分。

《那先比丘经》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弥兰陀王问那先比丘:“眼睛是你吗?”

那先比丘回答:“不是。”

弥兰陀王又问:“耳朵、鼻子、舌头是你吗?”

那先比丘答:“不是。”

“那么,真正的你就是身体了?”

“不,色身只是假合的存在。”

“意,是你真正的体?”

“也不是。”

弥兰陀王扬起了脸:“既然眼、耳、鼻、舌、身、意都不是你,不能代表你真实自在的本体,那么,你在哪里?”

那先比丘反问:“窗子是房子吗?”

弥兰陀王一愕,回答:“不是。”

“门、砖、瓦是房子吗?”

“不是。”

“那么床椅、梁柱才是房子了?”

“也不是。”

那先比丘反问:“既然窗、门、砖、瓦、梁、柱、床、椅都不是房子,那么,房子在哪里?”

弥兰陀王恍然大悟,房子要靠各种因缘具备才能完成一栋房子,人也是诸般因缘和合而成为人。只要懂得因缘法,认识因缘的存在,处处种好因,时时结好缘,人生必能无往不利、所到亨通,如诗所云:“若人识得因缘法,秋霜冬雪皆是春。”

一游心即是般若,一挥手尽成妙谛

因缘,有哪几种呢?以下从四个方向来看:

1.有因缘与无因缘

因缘,不是知识上的问题,因此不能靠研究讨论而能得知。因缘的真理要靠自己在事理上修行,在心境中证悟才能体会出来。这种经由真实的修行、了悟而体会的因缘,就是“有因缘”。在因缘法里,你我的法性都是平等的,宇宙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宇宙,这就是懂得因缘。如果只是滞留在表解的理论上,表现在空洞的言语中,则是“无因缘”,是缘木求鱼了。

2.白因缘与黑因缘

因缘,有善有恶,白因缘是善的因缘,黑因缘是恶的因缘。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能明白生灭的终极究竟道理,对因缘只有肤浅的认知,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变迁而随波逐流,陷溺在黑暗、恶性的因缘里无法自拔;反过来说,如果道心坚定,信念不变,那么所成就的因缘就会是光明、善良的因缘。

3.内因缘与外因缘

因缘,有外在与内在的不同,外在的因缘是一般因缘,内在的因缘是价值因缘。好像同一块田地,外在的因缘是一样的,可是不同的种子播种下去,收成就不一样,这个种子就是价值因缘。再举个例子:一样的父母,养出不一样的儿女;一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造诣各殊——外在的一般因缘如父母、老师虽然相同,可是内在的价值因缘如资质、心力却各有千秋。所以说因缘有内外,外缘虽然具足,如果内在因不好,果报就产生种种差异。

4.正因缘与邪因缘

因缘有正、邪,有的人生了病,知道是身心失调,接受对症下药的医疗,病就好了,这是“正因缘”。有的人生病不找出生病的真正原因,反而疑神疑鬼,以为是神明的惩罚,到处求神明拜庙,画符、念咒、吃香灰,结果病情反而加重,这就是“邪因缘”。很多事或顺利或不顺利,障碍困难或多或少,有时是导因于对因缘的认识不够正确,因此我们要懂得趋正避邪。

因缘,还有四种层次,就是正见、因缘、空、般若。

1.正见:凡夫所能了解的因缘,就是正见。一般人经由各种学识、经验,容易了解世间许多痴妄的因缘,例如病痛、烦恼、破财等,能知因离苦,得到解脱,这是入世法的因缘。

2.因缘:到了阿罗汉的程度,他了解出世法,能够勘破五蕴皆空,离所知障,把心灵提升到更高一层的境界,知道万事万物无别对待,知道六道众生相互而生,他就懂得“因缘”的真境了。

3.空:空是菩萨的阶段,这时候不但证悟了世间法,也证悟了出世间法,而且能进一步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缘,“一色一香无非道,或语或默终是禅”,以空为因为缘,自然能知解成就万事了。

4.般若:这是佛陀的层次,是证悟了自性般若之后,本体与现象不二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没有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界限,也泯除了一切人我世相的痕迹,因缘自来自去,白云空往空回,一切自然和合圆满。

换一种说法来了解这四种层次:一切乐器演奏,如笛、箫、提琴、钢琴之类,在刚开始下手学习时,都要从认谱和按键按弦开始,一音一调地练习、摸索,依照乐谱上的记号一个音一个音地弹,直到练熟为止,这是第一阶段。这种必须看谱才能弹的情形,对于外境仍有认识作用,是第一层次的正见。

等到完全练得纯熟流利的时候,乐谱已经铭刻在心板上,不需要看谱就可照弹,这时候不看谱而心中有谱,闭上眼睛,音符自然而然从心中谱出。外表上虽然可以不看谱演奏,可是心里毕竟还是有个谱本的囿限在,还是要依样画葫芦地照谱演奏,不能肆意挥洒,这种内外合一的第二阶段,是第二层次的因缘。

继续用心练下去,可以进入内外相忘的境界,不看谱,心中亦无谱,一阕乐章可以浑然忘我地一气呵成,完全流转无痕,这是第三层次的“空”。心内心外都没有谱,却总还有个谱的因,要照存在的谱弹,不能随手自成乐章。

等到对音韵、乐理两皆圆融无碍了,就可以与大化共流行,随心之所游、神之所驰而挥洒成曲,一游心即是般若,一挥手尽成妙谛,这种无内无外、无忘无不忘的境界,便是最高层次的“般若因缘”。

可是,一般人连“正见”都还未具备,常常对世间持颠倒的看法。明明是烦恼的名利富贵,却当成快乐的享受;明明是平等一如的真如自性,偏要依阶级划分出高下界限。明明本来是互相关心、互相和合的因缘,却硬要互不信任、互不和爱地弄出是是非非,这真是何苦呢?

只有正确地认识因缘,体证般若定慧,不拘泥于世相,不执滞于人我,才能和诸佛一鼻孔出气,游心法界,逍遥自在。

人生最可贵是“结缘”

有人说,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佛经说:“未成佛道,先结人缘。”所谓结缘,是和他人建立融洽的关系、良好的沟通。

人生最可贵的事就是“结缘”,为了我们自己的生活愉悦,也为了大家的生命快乐,广结善缘实在重要。那么,怎么样才能广结善缘呢?

过去,有的人在路上点灯和行人结缘,有人做茶亭施茶与人结缘,有人造桥梁衔接两岸与人结缘,有人挖水井供养大众结缘,这些都是很可贵的善缘。只要有善心,自然善缘处处在,善门处处开。

以下略举几种结缘的方法:

1.经济结缘

有时一块钱也可以跟别人结善缘,不但带给别人亲切感,甚至救人救己。有个年轻军官,看到一位贫困的老婆婆哭着要自杀,原来她家仅有的一块铜板被拐骗,换成了假钱。军官心有不忍,于是拿了一块钱跟她换假钱,随手放在胸口,也就上前线去了。

战场上,一颗子弹正射过来,年轻军官来不及闪躲,只感到胸前震了一下,竟然没有受伤。他惊魂未定,摸摸全身,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块正中央凹下去的铜钱,才明白原来是这块假铜钱救了他一命。这一块钱的结缘,真是功德无量。

2.语言结缘

别人灰心的时候,你鼓励他一句话,对方就有绝处逢生的感觉;别人失望的时候,你赞美他一句话,他就觉得人生可爱多了。所谓“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一句好话可以使人我快乐、天地清平。

3.功德结缘

一件小小的善事,一个小小的善心,都可以蔚成大功德。荷兰有一个小孩子,傍晚从海边堤防走回家,发现堤防上有一个小洞,海水正慢慢地从洞口流出来,他想,这不得了,要是不赶快把它堵塞起来,明天这堤防就会溃决,海水会淹没整个城市的。这个小孩子一发善心,找不到东西堵塞,就用手指头去堵。整晚他站在风雨中,到了天亮后,才被人发现他僵冷地晕倒在堤防边,手指头还紧紧塞在洞里。他的一根指头,挽救了全城居民的生命财产。

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小小的善心,能够拯救无量的生命,成就无限的功德。

4.教育结缘

我们也可以用知识或技术与人法布施,往往一句睿智的语言可能影响对方一生,成为他生活的指南和处世的依据;教别人一点知识或技术,他日将成为他人立身处世的本领。

5.服务结缘

在某些事情上给别人一点方便,有时会成为大家钦佩敬爱的对象。譬如警察先生在十字路口搀扶老婆婆过街,为人民警察树立美好的形象;售货小姐亲切地引导客人买东西,让顾客享受到购买的乐趣;小朋友在公共汽车上很有礼貌地让位给老人,使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有了信心。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上给人的服务结缘。

6.身体结缘

一个微笑,一个举手,有时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善缘。曾经有一个失业的青年徘徊在台北火车站前,望着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色发愣,想找一个有钱人的座车撞上去自杀,以便让贫穷的老母亲得到一笔抚恤金过日子。正在他万念俱灰的时候,有一个高贵美丽的小姐经过他面前,对他微微一笑点了个头,这个青年一高兴,竟忘了寻死。第二天他居然得到了一份工作养家,更不想死了。可见一个笑容的因缘多么大。

因此,学佛做功德,有时候不一定要入山修行或施舍钱财,不经意间的一句好话、一件善事、一个微笑、一点知识,都能为我们的人生广结善缘,成就大好功德。

共成十方事,同结万人缘

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四大名山各有一个菩萨应世传法,就是我们通常称念的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这四位大菩萨各有殊胜的因缘:

观世音菩萨以慈悲为缘,普度众生,在他的慈心悲愿里,一切众生承受了慈悲的法乳,成就了慈悲的心怀。

地藏菩萨以愿力为缘,“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千百年来,地藏菩萨的这四句无量愿偈,为世人指出成佛路,为佛法点出了长明灯。

文殊菩萨以智慧为缘,出广长舌,说无上法,为盲者现光明,为暗者演法音,以他的睿智大慧为中国佛教开创至深至妙的大般若境界。

普贤菩萨以实践为缘,举手投足皆是道,扬眉瞬目无非法,为中国佛学树立了崇朴务实的道范与高风。

除了四大菩萨之外,历代高僧大德,个个都有独到的结缘法门。例如:弘一大师以书法与人结缘,只要是向慕佛法的人,他从不吝惜以笔墨写经句,结法缘。他自己更是严谨修行,坚守戒律,以持戒与人结缘,绝无一言谤法,无一行犯戒,为佛法树立了“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崇高典范。

虚云老和尚以禅定与人结缘,如如不动,一心不乱,不说法而法音宣流,接万机而不随境转。太虚大师则以说法为缘,或以文字演绎般若,或以讲经启迪迷津,奔走各方,为中国佛教的起死回生打下一剂清凉药方。善导大师以光明和大众结缘,使眼盲者心不盲,使心盲者重现智光,为黑暗污浊的人间带来一片光明。

印光大师以念佛结缘,从念念观佛相续不断,日日持诵佛号不绝的修持中,引导信众对弥陀净土产生坚定的信心,和弥陀世尊结下妙善的因缘。

其他如印度的须达长者以布施结缘,建造了祇园精舍,成为佛陀在印度北方弘化的场所,而受到举国的敬仰。

又如永明延寿禅师以放生结缘,救度了无数水族走兽免受刀俎油锅的灾难。

龙裤国师以奉茶结缘,让饥渴的旅人游子得到甘露的滋润、清凉的庇荫,有力气跋涉更遥远的路途。

个人的生命要依靠六根的配合聚会,才能生活愉快;社会要靠群体的结合营运,才能发挥功能效用;我们日常生活的一切要仰仗士农工商的合作无间,搬有运无,才能衣食无缺,免于匮乏。因此我们要感谢因缘,感谢众多的人成就我们。

如果我们想要事业亨通、生活幸福,就要和一切众生结现世好因好缘,甚至结未来善因善缘,乃至和诸佛菩萨结法缘。

能够把握因缘、创造因缘、随顺因缘,“十方来,十方去,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舍,同结万人缘”,必能成佛有分,菩提证成。

同类推荐
  • 菜根谭(第六卷)

    菜根谭(第六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价值论美学

    价值论美学

    美学不仅是知识学,而且是价值学的建构。基于此,从比较美学方法出发,《价值论美学》先行论证了价值论美学的基本结构。然后,着力探讨了审美价值形态与审美价值体验的内在机制。在确立了价值论美学的基本问题之后,作者从价值论美学的思想渊源与价值论美学的艺术实践两方面,系统地分析价值论美学的文明根性。作者认为:康德与马克思的价值论美学,展示了现代西方文明的价值追求;道家和新儒家的价值论美学,则展示了中国文明生活的诗性价值追求。不过。也应看到,乡土中国生活的悲歌,则突显了现代价值论美学重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全书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激情和理性,显现了现代人诗性生活价值的创造意愿。
  • 推背图之谜(上)

    推背图之谜(上)

    《推背图中的历史(图文版)》由唐太宗时期的司天监李淳风和袁天罡合著,推算大唐以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国运盛衰,《推背图》因其预言的准确性,在古代历史上,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为禁书,同时却被平民百姓奉为经典,以各种手抄本形式广为流传,承载着人们对未来世界的思考和预知一切的希望。《推背图中的历史(图文版)》以明末清初大才子金圣叹评注本为底本,对《推背图》的六十象一一进行解读,揭开了《推背图》背后的玄机。令人不可思议地预测出了从武则天称帝到清朝灭亡一千多年的历史大事,并预言了核战争爆发、外星人入侵等未来事件。其的预言完全符合历史发展的顺序,而历史更是不可思议地按照《推背图》一一演进。
  •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本书对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基本架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从生产力、资本、世界市场、世界文学、共产主义等五个维度分析和探讨了马克思“世界交往”思想与当代“全球化”思想的共性;着力挖掘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理论意义;从“世界交往”的视角探讨和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球化、中国政治发展、国家经济安全、民族文化安全、中国“和谐世界”外交等几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本书是尼采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名说出他自己的哲学思想,也可以说是一本查拉图斯特拉的说教集或者说是查拉图斯特拉的行藏录。这部作品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这本书以散文诗体写就,宣讲“超人的哲学”和“权力意志”,通过主人公查拉图斯特拉阐述出:人类是处于超人和禽兽之间的物种,人类的进步方向是超人;上帝已死,唯有让上帝死才能进化为超人;人类的道德便是超人甘于坠落自己的意志等哲学思想,用诗歌的语言,讲述了尼采对于人生、人类、痛苦、快乐、期待的深刻领悟。这本书是一部哲学书,却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是一部关于“超人”的圣经。
热门推荐
  • 穿书后错拿了女主的剧本

    穿书后错拿了女主的剧本

    林莫星作为二十一世纪当红女主播,意外穿成了一部小说的女配。故事开始,林莫星便深刻的怀疑自己拿错了剧本。他喵的,为毛这个男主一直围着自己转?还有那个男二,你能不能别一直偷窥劳资了!【宠文】【男女主双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腹黑BOSS:娇妻,别逃

    腹黑BOSS:娇妻,别逃

    主宰顾城商业的沈氏集团一夜破产,沈安好为了家族企业,不得不随便挑了一个强大势力的神秘集团总裁联姻。传说,叶家总裁叶锦年长相丑陋,为什么沈安好看见的是一个绝世妖孽美男,不看不知道,一看吓宇宙三跳。传说,他是同性恋,性别男,爱好男,为什么她婚后被折磨得天天下不了床!传说,他生活糜烂,身无长物,为什么他天天研究科技,居然把她这个大美女晾在一边!某日,沈安好终于鼓起勇气问:“叶锦年,我和科学你必须选择一个,要不它生,要不我死。”叶锦年腹黑一笑:“我选择哪个,白天嘛,我选择科技,让它鲜活,晚上嘛,选择你不错,把你迷得醉生梦死。”
  • 摘雪崖

    摘雪崖

    一个浪子渴望什么?并且对其执着。行走在高原上,这一段心路历程,意义非凡。
  • 人鬼神圣

    人鬼神圣

    大道隐退,林奕获得大道本源,一步步掌握诸天万界,成为新任大道。
  • 二师兄明明很强却过分骚气

    二师兄明明很强却过分骚气

    李青罡:张仪嘛,他是个很好的人,我和他一直都有共同语言。陈繁依:师兄是个热爱读书的知识分子,他平日里最爱《太黄经》了。张仪:我最为二十一世纪的三好青年有义务让这个世界充满爱。......重生在杀人越货已是常事的修仙世界,张仪成为了太一门的二师兄,没有系统傍身,亦不是气运之子,有得只是他那副毫无用处的英俊皮囊。如果问他重生一世为什么不稳妥些,他答,“如果重不是为了装逼,那重生将毫无意义。”PS:本书又名《信仪哥得永生》,《我不渣,只是想给女孩子一个家》,《平亿近人太一仪》【轻松修仙,逗比到底。】
  • 后会无期:如果没有遇见你

    后会无期:如果没有遇见你

    谁都知道蜜甜甜喜欢青梅竹马的顾莫言,就算不折手段,也要把顾莫言身边的女人赶尽杀绝。她原以为他这一辈子都只会属于她,可是,洛倾的出现,令她感到了危机......蜜甜甜站在他与她的订婚席下,只觉得无比讽刺。一场意外,洛倾的脚骨折了,当所有证据都指向她,他愤怒之下,一巴掌打在了她的脸上,并放下狠话:“蜜甜甜,你怎么这么贱,我和她都已经订婚了,你还在跟我耍心机,我告诉你,如果她有什么事,我第一个不会放过你”这一巴掌,断送了她对他的情,也断送了她对他唯一的执念。“那又如何?我告诉你,论学历我们不相上下,论条件我们旗鼓相当;但是,论手段,你....不如我!!”她,明明爱他;却被伤的遍体鳞伤.....
  • 云月星雪风

    云月星雪风

    一生仁慈,却屠戮苍生,一生痴心,却红颜无数,一生卑微,却君临天下。
  • 穿越大界之后

    穿越大界之后

    人类少年白向笛离奇穿越大界世界,作为一世宅男的他不知读了多少网络爽文,“金手指,我的金手指!怎么还不来....”正当他准备拿豆腐割脉搏自尽时,“叮!由于宿主第一次做蠢事,已成功激动本系统!”“啥?我的系统怎么有点怪怪的...”
  • 史上第一炸鼎丹修

    史上第一炸鼎丹修

    (本文一对一,男女主前生今世,双洁)(前期随波逐流,后期责任爆表的女娲转世徐愿+一直无欲无求、痴心等待、温柔可耐的兰草仙子屈辞)徐愿炸了实验室,结果一睁眼就发现自己穿了,而且刚穿过来就成了"亡国奴“。苍天有眼,看不得她成为史上最惨穿越者,让一个乞丐救了她,而后她考入兰宫,却成了史上第一炸鼎丹修。徐愿打个哈欠道:炸鼎就炸鼎吧!我不在乎!不过,为什么北周贵族入宫之后,我就永无宁日?为什么一个叫“傅阳”的混蛋的锅总由我来背?为什么世间的麻烦事都来找我?屈辞忧郁地道:我期待你想起来,又期待你想不起来。但是你糊涂成这样,唉,还是想起来比较好。徐愿瞪大眼睛,追问道:让我想起来,不如你告诉我呀!屈辞瘪瘪屈屈地道:告诉你,你又忙着去拯救世界了,我咋整?徐愿顿了顿,低头面色微红道:我去拯救世界,等你来拯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