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174700000060

第60章 人类史上的第一次南极横穿越

1986年4月,正值北极的春天,法国探险家路易·艾蒂安在单人徒步前往北极的途中,迎面正好遇见徒步到北极返回的美国人威尔·斯迪戈。他们有共同的兴趣,为人也都豪爽,所以谈话十分投机,在酒酣饭饱之际,竟然产生了类似的设想:下一个目标是徒步横穿南极。同年10月,他们两人再次重聚在美国纽约,商定了初步的别出心裁的探险方案:美国、前苏联、中国、法国、日本、英国等国各派遣一名队员,参加1989年的徒步横穿南极的行动,路线为南极半岛———文森峰———南极点的阿蒙森·斯科特站———东南极高原———前苏联的东方站,终点为前苏联的和平站。

1989年7月25日,6国横穿队按计划来到乔治岛,下榻在中国的“长城站”。探险队的6名队员除美国的斯迪戈队长外,其他几位是法国的艾蒂安、前苏联的维克多·波亚尔斯基、中国的秦大河、日本的舟津桂三、英国的杰弗·萨默尔。同他们一起参加探险的,还有41条在英雄时代大显身手的爱斯基摩狗,它们将是这次徒步探险的得力助手。

7月28日,徒步横穿队从南极半岛拉尔森冰架北端的海豹冰原驾着雪橇正式踏上征程。从此,揭开了南极探险史的新的一页,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由西向东横穿南极大陆的壮举,而以往的南极横穿活动是由南到北,相对距离要短,何况使用的是电动雪橇。

他们出师并不顺利,计划每天走10小时,每小时5千米,但由于队员们暂时不适应滑雪板,所以速度缓慢。尤其是秦大河,别说滑雪,甚至连滑雪板都没见过,每天只好徒步跟着雪橇小跑,再加上他戴了副近视镜,目力不好,时常被冰裂绊跤。所以他们6天才走了100千米。8月4日,暴风雪“款待”了他们,使他们为此休息了两天。风雪过后,他们继续前进。但好景不长,只走了一天,狗拉着雪橇在下一个泳坡时,速度失控而把两架雪橇翻倒,其中一架主梁断裂,他们又耽误了一天的行期。

这时秦大河已经学会了滑雪,虽然依旧战战颤颤,但毕竟跟得上队伍了,所以行进速度明显加快。到8月11日,他们前进了24千米,13日则达28千米;而在这之前的12日,他们跨过了南极圈。到了这里之后,环境更加险恶,沿途都是难以预测的冰融洞。它们表面看不出来,与冰原无异,其实仅是一层薄冰覆住下面的空洞。这些洞有的深达四五十米。因此他们用绳把人串在一起,小心翼翼地前进。8月25日,3条雪橇狗掉进了冰洞,在半空中大吠大叫。人们赶去把其中两条拖了上来,而另一条则在挣扎中套绳脱落,掉到十几米深的洞底,依旧狂吠不已。艾蒂安靠绳索下去,把它拖了上来。

8月26日,他们到了预定的物资补给点,但他们寻了一整天,也没发现任何标志。最后他们确认,补给点已被暴风雪埋在3米深雪下,根本无法取到,于是继续前进。这时,他们已经完全熟悉了他们的狗,他们发现有条叫舒利的雌狗,颇得狗群的恩宠。他们让舒利当了领队狗,而其他的雄狗不用驱赶,就会飞速前跑。

过了融冰洞区,他们就沿斜坡向海拔5000米的梅依豪森冰川挺进。8月29日,没有风,雾却很重,能见度极差。这几天,他们行走缓慢。9月1日,他们被暴风雪再度困住了。待4日天气稍好,就加速前进,9月5日,他们登上了梅依豪森冰川的顶部。此时,他们随带的食品已经匮乏了,于是冒着又开始刮起的风雪寻找补给点,但是这个补给点依旧浑然无迹,看来又是被大雪“吞”掉了。幸好无线电联络还算通畅,6个小时后他们呼来了两架水牛式飞机,运来了救急的给养。

从梅依豪森冰川顶往后的路,地势平坦,坚冰结实,颇适于雪橇滑行。但暴风雪却接连不断。他们从9月6日起一直躲在帐篷里,直到9月12日天才放晴。在这段时间里最幸运的是日本的舟津桂三,他在听无线电时,居然听到他未婚妻遥祝他平安的声音,于是他近于疯狂地大喊大叫了一阵。13日,大雾复起,他们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失去了联系。走在最前头的秦大河和英国人萨默尔感到情况有异,立刻停了下来。他们取出绳子,拴住秦大河的腰,让他尽绳长所及,以站立不动的萨默尔为圆心,作环行圆周运动。待到秦大河终于在茫茫白雾中撞上了前苏联人波亚尔斯基时,才算松了一口气。接着他们像登山队员一样摸着绳子向前走。到14日,他们到了新的补给点,谢天谢地,这回它标志醒目。

9月16日,他们很顺利,也许是掉以轻心了。两架雪橇突然带着4个人沿陡坡以飞行速度下滑,瞬间便掉入300米深的谷底。只有秦大河和萨默尔的雪橇见状不妙,立刻悬崖勒狗。好在谷底积雪松软,人和狗都安然无恙。以往的几次教训使他们想出了个新法,用绳子把3架雪橇联在一起,这样既可防止掉队,又可免于滑落。不过狗却不听话,它们一齐扑上去把串联的绳子咬成几截,他们只好作罢。

9月24日,是他们徒步行走的第60天,至此,他们已超过了900千米的行程。天气时好时坏,他们不停地往前走。10月31日,他们来到了文森峰脚下,这时他们已经前进了1500千米。狗大约由于南极春天的到来而躁动不安,那条舒利惹得整个狗群天翻地覆。他们无奈,只得召来飞机,把它运走。

11月7日是横穿队的吉祥日,这天是阳光少见的明媚。昨天他们创造了日行47千米的最高记录,今日他们又走了47千米到了帕特里特山大本营。该大本营有几间装供暖设备的房子,装备了大型无线电通讯设施。秦大河这时才与他妻子第一次通了话,当听到她温柔的乡音时,他不禁落下了泪。

帕特里特山大本营是他们奔赴南极点的唯一的休整点。他们在这里休息了3天,洗澡,拼命地吃喝和睡觉。10日上午9时,他们再度出发。以往的历程已经锻炼了他们,他们不再忧心忡忡,而是信心百倍。他们每天的行进速度很可观,不少于32千米。21日,他们开始进入斯尔山脉,地势骤然升高。到中午,他们的右侧发出一声巨响,一座约50米高的冰川崩裂,无数冰块飞泻而下。他们连忙驱狗向左侧的山坡猛逃。25日,他们到了最后一个补给点。但由于周围冰崩不断,他们没有休息,只是往雪橇上装了些食品,就继续前行。27日,他们到了南极高原的脚下,在这儿,海拔从900米直升到3000米。他们找了一个没有危险的地方安下帐篷,睡了两天,养精蓄锐后开始向上攀登。

12月12日凌晨3时,6国横穿南极大陆探险队终于到达了南极点。这是继阿蒙森后人类又一次以狗拉雪橇的方式来到这里。

他们在南极点迎来了阿蒙森首次到达极点的78周年纪念日。横穿队队长斯迪戈对着记者抱起了他的两条狗:萨姆和亚格。它们是世界上唯一两条既到过北极点又到过南极点的狗。后来,当记者问到他的横穿队员在充满艰险的途中想到的是什么时,他说:“和平、爱、雨和家庭。”

15日下午,横穿队开路踏上征途的第二阶段。也许他们还留恋阿蒙森-斯科特站的舒适生活,所以行动缓慢,只走了5千米。从16日起,才恢复了正常,这天走了38千米。他们现在行进在不可接近区。所谓不可接近区是因为该区域离海的距离同样远,不是前往南极点的捷径,所以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徒步涉足过。但不久他们发现,路并不比以前的难走,相反它反而平坦得多。最大的困难是严寒。虽值南极的盛夏,但气温依旧一直在零下26℃。这个严寒耗费了他们极大的能量,以致人均体重下降了4.5千克。

12月26日,他们度过了一个简单的圣诞节,然后向着下一个目标———前苏联“东方站”前进。虽然路面状况开始转坏,还有许多冰沟,但他们的速度还是保持在日行40千米左右。1990年1月1日,他们也没因为是节日而停止走路。1月8日,他们感到疲惫不堪,决定休息一天,“大力神”飞机及时给他们运来了补给品。到目前为止,横穿队已离开南极点850千米,距“东方站”还有330千米。

他们现在一步步地接近“东方站”了。可是任凭他们怎样焦急,无线电通讯也无法与“东方站”联系不上。他们甚至由美国方面电告莫斯科,希望得到“东方站”的准确地理坐标,但依旧毫无结果。前苏联队员波亚尔斯基的情绪激动,他一马当先,走在最前面替其他队员引路开道。

气温开始降低了,现在已达零下31℃了。据“东方站”的资料记录,该地区曾到达过零下129℃。他们必须及早行动。17日,他们只走了30千米。照他们掌握的情况看,“东方站”就在其四周的8千米范围内,但如果没有得到“东方站”的信号,他们就会和它失之交臂。于是他们又急切向后方发报,横穿队的法国总部得知此消息后,立刻与列宁格勒的前苏联极地研究所联系。极地研究所马上电传给“东方站”,这样困难就迎刃而解,横穿队计划18日抵达“东方站”。该站有40名前苏联科学家,大都是波亚尔斯基的同事和朋友,他们热情好客,特地为横穿队组织了一次小型晚会。

22日,横穿队离开“东方站”,踏上最后的约1380千米的路程。途中积雪很厚,气温也继续下降,好在前天有一辆极地拖拉机从“东方站”去“和平站”拉补给品,把路面压得平整结实,恰好给他们开了路。所以他们的行进速度惊人,23日,居然创造了日行55千米的记录。2月4日,他们到了“青年站”,它也是前苏联的考察站,但由于隆冬逼近,里面的人员都撤走了,只给他们留下了补给品。他们休息了一天,接着开始了最后的冲刺……

他们在3月1日遇到了罕见的暴风雪,于是赶紧扎起帐篷躲避。此时他们离最后的终点“和平站”只有20千米的路程。第二天暴风雪仍未停息。下午,舟津桂三走出帐篷去给狗喂食,但过了两个小时还未见回来。他们感到事情不妙,就用绳子彼此串联起来,外出呼喊搜寻,直到天黑,也没见到舟津桂三的踪影。他们这晚几乎没有睡觉,一大早就又出去寻找。这时天已经放晴,四周的视野开阔。他们看到200米外有一个雪堆,提心吊胆地走去,突然那雪堆里钻出一个人来,大喊:“我还活着,我还活着!”

原来,舟津桂三在14个小时前迷失了方向,随机应变挖了个雪洞钻了进去……大家都朝他奔去,哭着,笑着,喊着,把他抬了回去。接着他们飞快地打点行装,马不停蹄地往“和平站”冲去。3月3日20时左右,他们终于走完了地球上最难走的6300千米的路程,到达终点———前苏联的“和平站”。波亚尔斯基跑在最前头,紧跟在他后面的是斯迪戈,再后依次是萨默尔、艾蒂安、舟津桂三和秦大河。当斯迪戈和艾蒂安一走过前苏联科学家用布条做的终点线时,便紧紧拥抱在一起,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失声大哭———1986年的梦终于实现!

同类推荐
  • 世界我知道-亚洲——日本

    世界我知道-亚洲——日本

    本书内容丰富、文笔活泼、信息完整。它全面地反映了日本各地的风光与民俗。
  • 印度,去十次都不够

    印度,去十次都不够

    用眼睛看《印度,去十次都不够》的人,会看到印度各地的异域风情,待人接物的淳朴风气和细微之处的奇趣风物;用头脑看《印度,去十次都不够》的人,会看到各国的角色陆续登场,分享传奇经历,不吝给予我友情、亲情和爱,交织生命轨迹;用心看《印度,去十次都不够》的人,只有你们可以读懂书中的密语,发现自己内心里的那一点点蠢动的萌芽,它已经在生长,沉睡中的你睫毛颤动。时机到了,你会真正地醒过来……
  • 出门在外

    出门在外

    当背上行囊,打点亲人絮絮不休的叮咛和牵挂,踏上外出的旅途时,外面世界的光怪陆离,令人既兴奋惊奇又懵懵困惑。出门在外时,你有可能四处碰壁,学迷惘,失落。这时,你需要得到指点,学习一些切实的出门常识,才能跨过生活中的磕磕绊绊,穿越生命的丛林,更好地在外创造属于自己的天地。《出门在外:独闯天下的38堂必修课》针对出门求学、出差、外出打工经商、旅行度假、探亲访友等各类人群,精编了大量最新、最实用、最完备的外出常识,使出门者在遇到难题时,能够及时地得到解答和指导。
  • 只为与你相遇:王秋杨的珠峰日记

    只为与你相遇:王秋杨的珠峰日记

    国内第一部全程记录珠峰攀登的作品,著名企业家、慈善家及登山探险家王秋杨女士最新力作,记录了她在2007年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其间的真实经历。
  • 路上的记忆

    路上的记忆

    本书为散文集。书中收录作者十多年来创作的40余篇散文,同时配有自己拍摄的纪实性照片。文字纯朴自然,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热门推荐
  • 高冷boss爱上惹火娇妻

    高冷boss爱上惹火娇妻

    【1v1宠文,男女主身心干净】她,从酒吧出来,却不知为何被人跟着,向神秘男人求救,上了神秘男人的车……,一夜之间,她的清白之身没有了。从此,某女被夜夜被一匹饿狼吃干抹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轻风拂过

    轻风拂过

    艺术系的高冷男孩和播音系的沙雕少女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全属性炸裂

    全属性炸裂

    星源枯萎,掠夺与被掠夺,人类觉醒者镇守星门。魔法,洪荒,修仙,科技……万千世界真实降临。 破败小镇,无人的火车站。没有边际的黑夜和凄凉的风。耳边的低吟声,似笑似泣。夜风中的身影回望自语:“不能觉醒又如何?”
  • 腹黑少爷的甜心宝贝

    腹黑少爷的甜心宝贝

    一次偶然的相遇,让欧阳天泽对慕容云欣一见钟情了,可慕容云欣这情商不是一般低的家伙却丝毫没有察觉。欧阳天泽会怎样把这个呆萌可爱的慕容云欣拐回家呢,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 末日之归来

    末日之归来

    人生就在于选择,末日归来是,成就霸业,还是沦为平凡。一个系统两种选择,你是如何选择,而他又如何选择?新手作品,只为完成看小说时的一个梦想,不喜勿骂
  • 不朽章程

    不朽章程

    背负孤独,经过血与泪的洗礼。最终,被遗忘之人在最终之地嘶吼。
  • 全球最美的地方精华特辑(狂野非洲)

    全球最美的地方精华特辑(狂野非洲)

    本书通过一篇篇动情的文字和大量的精美图片,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如此与众不同、却又如此熟悉的非洲。
  • 从零开始的游戏

    从零开始的游戏

    无尽位面,无尽世界,我们的口号是文能笔下控萝莉武能床上定人妻!
  • 无知穿越:爱情羽化

    无知穿越:爱情羽化

    慕染是21世纪最出色的设计师,还是个超级特工,隐藏在设计师界。她在参加设计师大赛时不料被对手陷害,落入水中。本应该死去的她却睁开了双眼。环顾四周,全是古代建筑风景。后知,她是倾城公主,气渣后,气父皇,最后还气死了皇祖母。有个超级帅气的未婚夫不嫁。三国男人都争她,她会选择谁呢?(本文全免费,不定期更新,一般周六周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