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17800000012

第12章 十字军东征(1)

这是一场宏大而又惨烈的战争,无数年轻的生命将在广袤的大地上燃烧,最终与自己的梦想与年华一同燃尽,留下的只是满目疮痍的大地,无论是入侵者还是卫国者。

——导言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15分,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在长达2880公里的地段上,117个德军师越过苏联边界。与此同时,集结在苏德边境的德国陆军动用所有军属、师属榴弹炮、加农炮,团属150毫米重步兵炮,对整个边境射程内的红军兵营、指挥部、哨塔进行猛烈的轰击。在边境哨所,一位苏联边防军官被炮声惊醒了。他抓起电话,叫醒了一位50公里外的将军。

“德国人来了!”苏联军官说。

“你还是睡觉去吧,”将军回答说,“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在德军发起进攻的那个夜晚,整个欧洲都在安然入睡。在克里姆林宫,军事会议刚刚结束,斯大林同志在办公室的沙发上铺好被褥,准备睡觉。突然,有人小声地敲门,这种敲门声令斯大林心惊肉跳——很少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叫醒他,除非是发生了极其严重的事情。

难道他真的失算了?

斯大林穿着睡衣走了出来。值班将军报告说:“朱可夫大将有急事找您。”斯大林走到电话机旁,轻轻地提起听筒……

电话那头,朱可夫心急如焚。他向斯大林报告了德国空军袭击白俄罗斯城市的情况(他知道的就这么多),他请求允许部队实施还击。电话这头,斯大林沉默不语。据朱可夫后来追述:“我只听到他的呼吸声……”

但片刻之后,斯大林恢复了镇定。嗯……不对,是淡定。他此时还不大相信德国人发起了进攻,固执地认为德军的袭击不过是“挑衅性的”。他回答说:“应当立即给德国大使打个电话……”

用不着打电话啦,舒伦堡大使已经主动找上门了。他在天刚黎明时到克里姆林宫,宣读了德国的宣战声明。他说:“元首决定将欧洲从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致命威胁中解救出来……”

宣读声明的那一刻,舒伦堡大使心情沉重。在他说那些话时,他的俄语翻译——德国驻苏使馆参赞希尔格尔忍不住热泪盈眶。若干月以来,他的上级一直不把实情告诉他们,反而愚弄他们,利用他们打掩护。这两位诚实的德国人是在22日午夜才收到对苏宣战的加密文本。自从舒伦堡伯爵担任驻苏大使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改善苏德关系,可惜,正如大家所见,他失败了……如今,他除了感到幻灭和震惊之外,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接见舒伦堡大使的是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仅仅4小时前,他们还会过面。据在场的罗马尼亚外长加芬尼追述:“当时,莫洛托夫尚未能理解这份声明的真实含义。”他疑惑地问道:“舒伦堡先生,你宣读的这份文件是不是宣战声明?”(人能傻到了这种境界,我也无话可说。)

舒伦堡回答说:“我知道的就这些了,没有什么好多说的了。”

莫洛托夫终于目瞪口呆,用几近凄凉的口吻说:“这意味着战争,不是吗?你们的飞机刚刚轰炸了我们的不设防城市,难道你认为应该这样对待我们吗?”

莫洛托夫没有再为难这两名沮丧的德国人。他踱出房门,匆匆走进隔壁斯大林办公室。当时,房间里坐着斯大林、朱可夫、铁木辛哥和全体政治局委员。他们全部以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自己的外交部长,凝视了半天,莫洛托夫才挤出一句话来:“德国政府已经向我国宣战啦!”

这个时候,瓦杜丁中将闯了进来。大家又以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自己的陆军副总参谋长。可是,瓦杜丁并没有带来什么新东西,他只是简明扼要地报告了一下局势:

“凌晨3时15分,在猛烈的炮轰和空袭之后,敌军在西北和西面方向的许多地区侵入我国领土,许多边防小队在第一次战斗中就牺牲了。敌人的空军正在不断轰炸各个机场,军区指挥系统陷入瘫痪,很多军区和部队都失去了联系。”

总而言之,他什么也不知道。敌军投入了多少个师,进攻的矛头究竟指向何方,各军区指挥员在做什么等,统统都不清楚。瓦杜丁中将承认:“总参谋部也无法掌握更多的讯息。”

这……这……不等于白说吗?房间里的气氛沮丧到了极点。斯大林感觉自己受了侮辱,羞愧难当,什么话也没有多说。

朱可夫抢先发话了,他说:“应该立即投入所有兵力,猛烈地还击突入国境的敌军,制止其继续前进。”

铁木辛哥赶紧进一步表态:“不是制止,而是歼灭!”

很显然,苏联高层尽管两眼一抹黑,但信心,却是满满的——从一开始,他们就计划打一场“歼灭战”。

英国学者艾伯特·西顿曾在自己的著作中这样分析说:“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苏联将领不愿意也不敢向上级承认自己不了解实际战况。”

原因很简单,因为一旦说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肯定会招来上级的痛斥。什么都不知道?养你来是干什么吃的?所以,各军区将领纷纷装出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的样子,并且还相信他们所命令的反击正在切实进行。

由于实在收不到前线确切消息,上午7时15分,铁木辛哥以总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发布了第2号命令。命令一开头就牛气烘烘地指出:“苏联西部5个军区应该使用一切手段进攻敌人,并将其就地歼灭在苏联国境上……”(这家伙简直太乐观了!)别急,还有更乐观的——斯大林同志。

鉴于斯大林实在担心自己训练出的士兵太过剽悍,一下子把德国人打垮了。所以,他在末尾特别加上一句:“在未得到其他命令之前,各地面部队不得越过苏德边境;空军也不得袭击芬兰和罗马尼亚;空军不得深入德方境内150公里!”

好了,该做的都做完了。接下来,就是坐等德军悲剧。斯大林并不知道,由于遭到空袭和炮击,红军前线的通信线路大部被摧毁,各级指挥官无法把命令下达到他所统辖的部队。反过来,防守边境各部队告急的消息也无法传送到上级指挥部。譬如,镇守列宁格勒的西北方面军司令员库兹涅佐夫上将在6月23日才下令实施反击;西部特别军区总司令巴甫洛夫上将更是不见踪影——事实上,他早就开着一辆汽车,一声不吭地奔赴前线去了。别说斯大林找不着他,就连警卫员也不知道司令员去了哪里。

归根结底,苏军的悲剧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谁叫他们把主力都集结在边境上呢?类似1939年9月1日波兰陆军遇到的那种灾难,这时又以大得多的形式重新降临在苏联人头上。并且,苏军摆出的这种反击姿态,恰恰正是希特勒最愿意看到的结果。起初,他担心苏联人会采取巧妙的撤退战术,退回到1939年的旧国境线(也就是苏联的一道天然屏障,号称“斯大林防线”)。

可是现在,他的担心明显是多余了——苏军既不撤退,也不防守,反倒自己送上门来了。

苏联航空兵覆灭记

首当其冲被打垮的,是斯大林的空军部队。根据德国人的侦察,苏联人在边境上集结了大约4000架各式战机。据无线电侦察显示,苏联还有1000多架在大后方集结待命。换句话说,苏军一线空军的数量便已经超过了德国东线空军总兵力的两倍。

据说,当希特勒听到斯大林竟拥有这么多战斗机时,吓得不轻,他有感而发:“如果‘巴巴罗萨’出了差错,我们就全完啦!”

早在很久以前,陆军总司令便对空军是否有能力在两条战线上作战表示怀疑。而希特勒的回答是:“如果对苏作战打得不长,德国空军便可以在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

关于空军发起进攻的时间,空军与陆军之间曾经有过一番激烈的争执。究竟是空军先进攻,还是陆军先进攻,双方争执不下。

有人肯定会问,陆军和空军的进攻难道还有先后之分吗?

当然有!而且学问大着呢。因为在陆军人士看来,空军在飞越国境时,肯定会被敌人发现。让空军先行,陆军就无法做到出其不意,很难达到战术上突然袭击的效果。

反过来,空军人士担心,陆地上的战斗一旦打响,敌人肯定有所准备,不利于空中奇袭。

总而言之,双方都想抢先一步——自己占便宜,让别人去吃亏。扯来扯去,双方最终只得各退一步,达成了一项妥协方案,即:挑选一些受过夜间飞行训练的王牌飞行员,组成一支“尖刀部队”,悄悄地从高空侵入,同陆军一起展开行动。

事实证明,戈林胖子的话是不能信的,谁信谁吃亏。6月22日凌晨3时5分,在东普鲁士、波兰和罗马尼亚的各个机场上,近千架德机引擎开始怒吼。在第一时间,戈林就压上了东线空军数量的2/3。

凌晨3时15分,几乎在同一时间,德国先头轰炸机群的炸弹落到了苏联边境上的31个机场上。尽管在几小时前,苏联统帅部下令:“将全部飞机分散到各野战机场,并加以伪装。”但这项命令显然没人执行。在边境的5个军区中,只有敖德萨军区的空军部队及时疏散了跑道上的飞机,其他4个军区却没有反应,任凭飞机停在跑道上,连个机库都没有。

更令德国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时的苏联空军正在更新换代,大量新款飞机拥入各边境机场,由于新机场尚未竣工,苏军不得不把大量飞机挤在同一跑道上。所以,某些野战机场竟密密麻麻地排着一两百架作战飞机。场面尤为壮观。

“我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位参加过首轮空袭的德国飞行员写道,“跑道上摆满了侦察机、轰炸机、战斗机,就像阅兵一样,井然有序地排列在那里。”

在首轮轰炸中,德国空军还投入了一种新型武器——“SD—2”杀伤弹,绰号“恶魔之卵”。这是集束炸弹的原型,每枚“SD—2”杀伤弹重2公斤,装有小型控制器,可触地爆炸,也可利用其引信遥控爆炸。虽然每枚“SD—2”杀伤弹只有一个人的拳头大小,但其杀伤直径却达24米。撒下来,这些杀伤弹可以散成50个大碎片、250个小碎片。据说,“ME109”型俯冲轰炸机可悬挂96枚该型炸弹,而“容克大妈”则可挂载360枚。

轰炸是由西向东呈地毯式推进的,苏联士兵在睡梦中依稀听到远处像打雷一样隆隆直响,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近,感觉整个大地都在摇晃。“SD—2”杀伤弹像豆子似的被撒将下来,机场上的苏联战机被炸成了碎片,许多士兵在梦乡中被炸死,幸存者们仅着内衣从兵营里跑出,眼睁睁地看着机场吞没在了硝烟烈火之中。

苏联人彻底蒙了,完全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一阵发呆之后,幸存者们发疯似的向防空洞跑去,勇敢的士兵则迅速从打击中反应过来。在布列斯特要塞,一整队的苏军“I—16”战斗机冒着德军扔下来的炸弹,准备强行起飞,但在滑行过程中,“SD—2”杀伤弹在他们中间爆炸,一个中队的“I—16”全部被摧毁在跑道上。

苏联“I—16雪茄”牌战斗机。它是苏联第一种悬臂式单翼,可收放起落架的战斗机。然而,“I—16”始终存在操纵困难的缺点,在急跃升时容易陷入螺旋。从“ME109”出现后,“I—16”已明显落后于德国。

还未等苏联人回过神来,德国陆军的炮击又接踵而至。说来真是好笑,由于斯大林的贪心,在瓜分波兰时,苏联在边境上有一块宽度约100公里“凸”向波兰的弧形区域——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西部特别军区的野战机场就坐落于这个突出部底部。

凌晨3时15分,德军野战炮群在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两翼展开炮击,开战时,该军区共有作战飞机841架,然而一阵狂轰滥炸下来,只有不足100架得以幸存。在随后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和霍特集群的两翼合围中,这些飞机很快成为德国人的战利品。

耐人寻味的是,在首轮空袭中,德国人还发现了许多令他们大惑不解的事情。德国著名的俯冲轰炸机飞行员汉斯·鲁德尔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我第一次出击就注意到了沿着边境分布着无数的工事。野战工事在俄国境内纵深绵延达数百英里。有些尚未完工。我们飞过了一些建设了一半的机场,混凝土跑道还在建造中,有些飞机已经停在机场上了。在明斯克(白俄罗斯首都)的道路旁就有这样一个未完工的机场,上面停满了“马丁式”轰炸机。我想,这些飞机肯定是缺乏燃料或者缺少飞行员驾驶。飞过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机场后,有位同僚评价说,“多亏我们先发制人发动了攻击”……似乎苏联人将做好准备,建立一个进攻我们的前进基地。

不然,他们为何将野战机场修得如此靠前,连德军重炮都能轰到的地段上呢?

外科手术刀式打击

6月22日清晨,返航归来的德国空军立即又装上新的炸弹再次出击。这一次,他们将对远至列宁格勒、斯摩棱斯克、基辅等苏联腹地机场实施纵深打击——像一把把利刃,刺入敌人的心脏。

尽管许多二战书籍在描述“巴巴罗萨”时说:“德国空军对诸如铁路枢纽、海港、兵营等设施实施猛烈轰炸,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但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在德国指挥员眼里,这些目标都是属于次要的,首要任务是咬住苏联机场不放,不给敌人喘息机会。并期望在一击之下,彻底毁灭苏联空军,夺取整个东线的制空权。

依旧是德国人的老套路——一役定胜负!

看起来,苏军部署在第一线的空军是冤死的,但部署在第二线的空军死得更冤——比窦娥还冤!尽管受到了如此沉重的打击,但苏军二线仍有32个机场未遭破坏,他们还有2000架飞机随时可以升空作战。据记载,在那天凌晨4时左右,几乎所有的二线机场都得到了一个敌机来袭警报——此时,边界上的战斗已经进行了整整45分钟!

同类推荐
  • 明末双雄

    明末双雄

    而当我们每每翻开明朝这段历史。为他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感到震惊,同时也曾感叹汉家铁血之忠烈。当我们曾读到莫笑老夫轻一死,汗青留取姓名香时,想起哪些为那些以死报国的爱国忠烈们,自己耳边悠然想起当年炮火连天,杀生声震地之声。这是一个辉煌的朝代,同样也是一个悲剧的时代。当有人说起,我们是否要冷眼看待历史让他如一江春水向东流时,往往是否能记住自己的祖先曾经为他而奋战过?历史不是演义,更不是故事,他是一曲曲血泪与荣耀,欢乐与悲歌谱写的命运之诗,当我们亲身融入这段历史时又会有怎样的改变!而当两个现代人穿越到了大明崇祯年间,是否又能改变悲剧结局?
  • 断五代

    断五代

    世间纵然有千万条路,然而对于帝王来说,唯独没有退路,非生既死。这个时代,只有铁和血,刀和剑,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最终真龙者,唯一人也!我,誓断五代!(备注,此书纯历史)
  • 国色千娇

    国色千娇

    可以在古代和现代来回穿越的咸鱼,依然是一条咸鱼。直到有一天,有人想吃煎咸鱼......
  • 北朝奸佞

    北朝奸佞

    重生北齐,却未想此身竟是一个败尽家财的败家子,甚至连不离不弃的小丫鬟都抵给了妓院。刚刚重生的张忘,第一个紧要问题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小丫鬟。第二便是如何在这被称之为“禽兽王朝”的北齐活下去。书友群:254418550欢迎加入。
  • 天将明之冒牌书生

    天将明之冒牌书生

    一个有着大专文凭学过播音的的退伍兵许清穿越到莫名的时代大齐,且看他如何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混迹在这个莫名的时代
热门推荐
  • 不期而遇:带着奶包去找爸

    不期而遇:带着奶包去找爸

    颜竹小姐姐表示不服,你给我差评我也不让你好过。毁他形象,败他名声,将其塑造成猥琐“前夫”正要带娃走,谁知“前夫”来截人。“爸爸,妈妈又要带着我跑路了。”小奶包懵懂的看着傅薄言。“女人,你又想跑哪儿去?”“去你心里啊!”所有的美好,都是不期而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鸳鸯蝴蝶梦:民国名媛往事

    鸳鸯蝴蝶梦:民国名媛往事

    民国名媛,一群生活在云端的精致女子,承载着家族荣光,其经历却渗透时代动荡,幸与不幸,均化烟云。林徽因直率爽朗,乱世中为抢救华夏古建筑不遗余力,与诗人徐志摩的情感纠葛,只是小小点缀;陆小曼倔傲孤高,风光时芳华绝代,落寞处宠辱不惊,爱上一人,不惜为其耗尽余生;凌淑华恬静温润,徐志摩视其为“唯一有益的真朋友”,二人的情感一度到了危险的边缘,为何擦肩而过?以及张允和馨香淡雅,毛彦文红尘几回,张爱玲爱恨倾城,苏青花落人亡……
  • 在劫难逃:帝王的逆妃

    在劫难逃:帝王的逆妃

    世主…你的表情为什么到这个时侯还可以那么的无波无浪,这是不是就代表,您从来没爱过我。看着我被所有的人冤枉,您仍然可以无动于衷,我怎么可以那么傻…原来心痛的感觉就是如此,一副快要死去的样子吧!我哇地一口鲜血吐在地上……如果这一切只是一场梦,那该多好……
  • 他们的干净

    他们的干净

    黑白无常的爱恨:要是世界不容,神挡弑神,佛挡弑佛无名氏和阴间小鬼:为了你我可以什么都不要,只愿你安好牛头和马面:一起作恶一起逃,一起行善一起泯,世间无你,有何意义白偶黑偶的木偶师:最后陪我的是你,那相爱又何止几些年自己得到救赎,不如陪你堕入十八地域,干净的极端究竟是什么?来看看地府的故事来看看自己的故事……(本书仅为创作无特指无撺掇)
  • 拥抱在花开之日

    拥抱在花开之日

    沈芯是一位长相美艳能力极强的高级白领,但外表光鲜亮丽笑容灿烂的她其实是一位隐形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在经历了太多的不如意之后精神终于走向了奔溃,却碰巧被正在拿望远镜偷窥的流氓警察王戈给救下了,随后又进入了名为最欢喜的精神病疗养院。而救下他的王戈恰巧因为查案的原因也化身卧底进入了该疗养院,就此两人再次相遇了这就是故事的开端:
  • 认识我们永久的家园(科普知识大博览)

    认识我们永久的家园(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我的世界你来过啊

    我的世界你来过啊

    “我是被全世界抛弃的人”我走在熟悉的街道上,内心迷惘,眼泪落下来也不自知,或许是怕别人看到丢脸,我狠狠的擦了一把脸,我知道,我被这个世界遗弃了。“喂,那谁,从今天起,我不喜欢你了”“祝你们幸福”而他们,也像我祝福的那样,一直很幸福或许我没有资格做女主角,只能在别人的人生里一次又一次的充当配角,完成自己平庸的一生。【你我之别,将是永远】
  • 我不恨你

    我不恨你

    全文从沫儿的感情和事业两条线出发,写出了平凡女子沫儿一步步成长为女老板,最后放弃荣华富贵安度晚年的故事。
  • 众神之间的游戏

    众神之间的游戏

    好久没写小说了,这个小说的话还是想给各位看一下,不吐不快嘛,希望各位可以喜欢。
  • 我在徘徊,等你

    我在徘徊,等你

    第一次写小说,写不好勿喷。我还有学业,可能不能日更,我尽量周更,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