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62900000032

第32章 付嘱品(3)

惠能大师说:“从远古的佛应身出世,已经无数无量,不可计算了。现在就以七佛为开始吧,在过去世的庄严劫中:有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这是被称作七佛的。以上的七佛,现在以释迦牟尼佛为首传,依次传递:第一、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波毩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毗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罗睺罗多尊者,十七、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罗多尊者,二十、阇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摩拏罗尊者,二十三、鹤勒那尊者,二十四、师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菩提达磨尊者,二十九、慧可大师,三十、僧璨大师,三十一、道信大师,三十二、弘忍大师,惠能就是三十三祖。从以上各位祖师,都各有禀受继承。你们今后一代一代的传授流布下去,不要有讹误。”

原文

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①,八月初三日,于国恩寺斋罢②,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

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

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

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

报汝当来学道者,不作此见大悠悠。

注释

①先天二年:先天是唐玄宗之年号,先天二年即公元713年,是年十二月始改元开元。

②国恩寺:又名龙山寺,唐朝时建干广西肇庆府新兴县南思龙山。

译文

唐玄宗先天二年,八月初三,惠能大师在国恩寺用完斋后,告诉所有弟子门人说:“你们各自按位子坐好,我跟你们道别。”

法海说:“大师留下什么教法,让后代愚迷的人们能得以识见佛性?”

惠能大师说:“你们仔细听好,后代愚迷的人,如果识见众生,就是识见佛性;如果不识见众生,永远寻佛却终难求到。我现在教你们如何识见自心众生,识见自心佛性。要想求得识见佛,只有识见众生,因为是众生不能识见于佛,不是佛不得识见众生。自我本性如果开悟得见,众生都是佛;自我本性如果执迷不悟。那么佛就是众生。自我心性平等无二,众生是佛;自我心性邪恶危险,那么佛是众生。你们的心如果险曲不正,那就是佛沦于众生之中。如果一念平等正直,那就是众生就都成佛了。我的本心中本自有佛,自性之佛才是真佛。自心中如果没有佛心,到那里去求真佛?你们的自己的本心就是佛,不要再怀疑了。自心之外面没有一物能够建立,因为万事万物都是本心所生发。所以佛经中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我今天留一个偈,和你们作别,这个偈叫做自性真佛偈。后代的人识见这个偈的真意,自己识见本心,自我成就佛道。”偈中说道: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

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

报汝当来学道者,不作此见大悠悠。

原文

师说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着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复说偈曰:

兀兀不修善①,腾腾不造恶②,

寂寂断见闻③,荡荡心无着④。

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⑤。

于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

注释

①兀兀不修善:指岿然不动,连善也不追求。兀兀,即高大不动的样子。

②腾腾不造恶:指逍遥自在却不有意去做坏事。腾腾,自在无所为的样子。

③寂寂断见闻:指宁静寂寥无见无闻。寂寂,安静祥和的样子。

④荡荡心无着:胸中坦荡无念无求。荡荡,心中平平坦坦而无所住。

⑤迁化:迁者迁移,化者化灭,通谓人之死。在佛教指僧侣之示寂。或谓有德之人于此土教化众生之缘已尽,而迁移干他方世界度化众生。与涅盘、圆寂、灭度、顺世、归真等同义。

译文

惠能大师说完偈以后,告诉大家:“你们住留世间、好好珍重,我去世之后,不要像世间人那样的悲伤哭泣,泪如雨下,接受别人的吊唁慰问,身穿孝服,这样不是我的弟子,也不合真正的佛法。只要识见自我本心本性,没有动也没有静,没有生起也没有毁灭,没有来也没有去,没有是也没有非,没有住也没有往。我担心你们迷误,不能体会我的真意,现在再次叮嘱你们,让你们识见本心。我去世后,依照这个修行,就好像我在的时候一样。如果违背了我的教法,纵然我在世,也没有什么益处。”再说偈: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惠能大师说完偈以后,端坐着直到三更天,忽然告诉弟子门人说:“我去了!”便溘然长逝。

当时奇异的香味溢满室内,一道白虹接天贯地,山林树木霎时变白,禽鸟野兽呜叫哀嚎。

原文

十一月,广、韶、新三郡官僚,洎门人僧俗,争迎真身①,莫决所之。乃焚香祷曰:香烟指处,师所归焉。

时香烟直贯曹溪。

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龛并所传衣钵而回。

次年七月出龛,弟子方辩以香泥上之。

门人忆念取首之记,仍以铁叶漆布②,固护师颈入塔;忽于塔内白光出现,直上冲天,三日始散。

韶州奏闻,奉敕立碑,纪师道行。师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传衣,三十九祝发③,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嗣法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数。达磨所传信衣,中宗赐磨衲宝钵,及方辩塑师真相,并道具,永镇宝林道场。留传坛经,以显宗旨,兴隆三宝,普利群生者。

注释

①真身:这里指六祖惠能的肉身舍利。

②铁叶漆布:惠能的弟子们想到有人会来偷去其头的预言,所以就用铁皮和漆布把惠能肉身颈项的部分牢牢的包裹起来。

③祝发:与剃发、薙发同,即出家落发之谓。祝,切断之意。

译文

十一月,广州、韶州、新州三州的官员僚属,以及惠能的门人弟子、僧人、俗人,都争着要迎取惠能大师的真身回去供奉,一时间不能决定给谁。于是就烧香祷告说道:香的烟所飘向的地方就是惠能大师所要归去的处所。

当时香烟直拉飘往曹溪山的方向。

十一月十三日,惠能大师的神位遗体以及所传下来的衣钵都被搬迁回了曹溪山。

第二年七月,惠能大师的肉身遗体被搬出神龛,弟子方辩用香泥包裹了遗体。

弟子门人想着有人要盗取惠能大师首级的事情,于是便先用薄铁片和漆布,加固保护惠能大师的脖子,然后才请入墓塔内。忽然墓塔里面有白色光芒出现,直接冲上天空,三天后才散去。

韶州刺史将惠能大师的事迹上奏皇上后,奉命给惠能大师树立石碑,以纪录大师道行。大师享年七十六,二十四岁得传法衣,三十九岁剃度出家,讲说佛法,惠施众生,共三十七年。得到大师亲传的弟子四十三人,因大师指点悟道超离凡尘的人不计其数。达磨大师所传的表信袈裟,唐中宗所赐予的磨衲袈裟和水晶钵,以及方辩为惠能大师所塑的真相以及佛法用具等等,永远镇守宝林寺道场。《法宝坛经》广为流布,显扬顿教宗门旨意,兴盛昌隆佛、法、僧三宝,普遍利化一切众生。

同类推荐
  •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做人需要佛的慈悲心肠,与人相处需要佛的博大胸襟,做事需要佛的无上智慧。以佛的思想和理念来出世入世,我们就能使人生圆满。我们并非一定要成佛得道,但我们有必要领悟佛的大智慧,体味佛带给我们的澄清心境,以一颗佛心待人接物。如此,我们则能获得心灵上的真正解脱,享受人生的美好与欢愉。本书以佛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精华,对人生进行了反省与解析。通过一个个教人向善的、安抚心灵的、启迪智慧的故事,阐述了诸多为人处事的人生哲理,全方位展现了佛学的博大与精深。仔细阅读本书,你能在佛的感召下平和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修为,增长自己的智慧。
  •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
  • 佛家叫我们豁达点

    佛家叫我们豁达点

    本书分为八章,内容包括: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得失莫叹,随遇而安;忍辱为上,慈悲为怀;佛家的智慧与幽默;欲变其世,先变其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等。
  • 中国道家之精神

    中国道家之精神

    道家精神是道家自身在孕育、形成、发展、流变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思想精粹,道家所崇尚的尊道贵德、自然无为、虚静守柔、大公无私、不争谦下、法天贵真等品格,不仅影响了古代帝王的施政理念和贤臣良将安民保国的行政方式,而且深深渗透于中国社会,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种潜在的价值取向。
  • 悟道

    悟道

    本书是采撷星云大师的禅心禅话,锤炼成一本智慧的结集,希望在每个读者的心中开垦一块天地,洒上几颗莲花的种子,等待净莲绽放的日子,身心皆安,烦恼不再丛生……
热门推荐
  • 平平无奇唐三少

    平平无奇唐三少

    唐笑笑甩弄着手里面的长鞭,笑盈盈的对着一众天才妖孽警告“我哥不喜欢修行,要是让我知道你们欺负我哥,我会让你们知道花儿为什么那么红。”这一天有大少在外历练时无意间看见了唐三少大杀四方,武力值爆棚的时候不禁懵住了,这就是不喜修行的唐三少?
  • 明月时时有

    明月时时有

    “孽徒!你这是在欺师!!!”这是一个被自己的大神徒弟撩走并吃干抹净的花季少女的呐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细水深流

    细水深流

    两年前,我喜欢你风一般的眼睛;两年后,我喜欢他比大海更深邃的眼睛;你不再是曾经的你,我亦不是从前的我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诸天从将夜开始

    诸天从将夜开始

    将夜,火影,仙剑,复联,斗破斗罗,宫崎骏世界以及国漫大鱼海棠,白蛇,罗小黑战记…一切的一切都由你们决定!
  • 阴阳目

    阴阳目

    一路走来,感谢众位读者的大力支持.令<阴阳目>点击率节节攀升.目前连载进入尾声,请大家多提宝
  • 三生有幸,一盏情缘

    三生有幸,一盏情缘

    石姬看着某人的背影发呆:三生石她带他去过了,月老那她也托关系送过“礼”牵了红绳的,可是为什么他还是不喜欢她呢?常听凡人讲,吃什么补什么!她摸了摸自己胸口,冲着某商铺老板大声叫道:老板,给我来十串烤鸡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慑途

    慑途

    他是一个未满十八岁的少年,他是亚特斯全军统帅的长子,他是传说中高手之徒,他是摩根学院立校以来最杰出的学生,却在一次杀手突袭下“丧”命,风云征途从此开始,疯魔之名慑苍穹!
  • 止为你嫣然一笑

    止为你嫣然一笑

    多少暗恋,只因为对方的一句我们不适合而没有结果,多少等待,只是在欺骗自己,可能还有机会,说不定就等到了呢。顾止以为这辈子都不会等到宋嫣然了,也许是上帝听到了他的祷告,宋嫣然终于有一天开了窍,跟这个她原先以为绝对不会在一起的人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