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64200000025

第25章 随缘任运的日用境

饥餐困眠

“饥餐困眠”,禅宗身心脱落之精神面貌的传神写照,它的实质即“平常心是道”。

《四十二章经》:“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人。”可见佛教对无修无证之人的推崇。本净《无修无作》偈云:“道体本无修,不修自合道。若起修道心,此人不会道。”一旦起了修道之心,就将“道”作为“修”的对象,将无为法当作有为法,这样修成的道仍然容易隳坏。南宗禅为扫除学人向外寻求的意念,主张修行与生活一体化,反对外向式的修道。

有位源律禅师向大珠慧海请教:“和尚修习禅道,还用功吗?”

“用功。”

“怎样用功呢?”

“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源律禅师听了,疑窦丛生:“别人也都是这样,饥餐困眠,岂不是和你一样用功了吗?”

“不一样。”

“为什么不一样呢?”

“他们吃饭时不肯吃饭,百般挑拣;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因此,他们与我的用功不同。”

大珠慧海的“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后来成为禅门传诵的佳话,也成为禅僧恪守的信条。

饥餐困眠,是禅宗随缘任运、率性适意精神面貌的形象表述。禅宗对随缘任运尤为推崇,惠泉禅师甚至以“饥来吃饭句、寒即向火句、困来打眠句”作为“九顶三句”,与“云门三句”相提并论。守端禅师则以“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作为他的“四弘誓愿”。而沩山与仰山的一段公案,也是饥餐困眠的生动体现。

仰山禅师有一次到远方去度夏,解夏之后就回来看望他的师父沩山。

沩山问仰山禅师道:“一个暑期都没有见到你,你在那边都做了些什么?”

仰山回答道:“我耕了一块地,播了一篮种子。”

沩山赞美仰山说:“这样看来,这个暑假你没有白过。”

禅就是生活,所以禅者的砍柴、除草、犁田等种种劳作,都是修行。

仰山接着问沩山说:“这个暑期你做了些什么呢?”

沩山说:“白天吃饭,晚上睡觉。”

仰山同样赞美师父说:“那么这个暑假老师你也没有白过啊。”

对于真正的修行者来说,行也是禅,睡也是禅,动也是禅,静也是禅。饥餐困眠,处处皆道场。所以临济说:“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着衣吃饭,困来即眠。”“无事是贵人,但莫造作。”所谓“无事”,是指不求佛、不求道,以及不向外求的一种心理状态。“贵人”是精神上富足的人,也就是佛。离开饥餐困眠而追求禅道,不异南辕北辙。

长舒两脚睡,无伪亦无真

金刚般若随说随扫,超越而不可有超越之心,了悟而不可有了悟之念,故禅宗又说:“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长舒两脚睡,无伪亦无真。”

禅宗主张饥食困眠、随缘适性,在日常生活中见高情远韵,这便是“悟”。但是有了悟的心境而沾沾自喜的话,就又犯了“骑驴不肯下”的大忌,尚非真正的“悟”。真正了悟的人,必须连悟的意识也予以扬弃,所谓“悟了同未悟”,这就是上引偈语的含义。

彻悟之人,连悟的观念都不存在。“若要了心,无心可了。无了之心,是名真了。”只要有一个悟的观念,就着了相。饥食困眠、随缘适性,在日常生活中有高情远韵便是悟,但如有了悟的观念而沾沾自喜,就将悟当作了某种客体,自己已置身于悟之外了。

《五灯会元》卷十八净昙禅师偈:“本自深山卧白云,偶然来此寄闲身。莫来问我禅兼道,我是吃饭屙屎人。”一旦人意识到他在“悟”,他已将“悟”当作一个客体,自己已置身于“悟”之外了。因此,“悟”了的人,是没有“悟”的意识的。在饥餐困眠中,并没有“悟”的席位,因为饥餐困眠即是“悟”的本身。

金屑虽珍宝,在眼亦为病

鸠摩罗什在注《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时说,好比洗脏东西,等到把脏东西完全除去了,才谈得上是干净。干净则脏污尽除,脏污尽除则无垢。净与垢是相对而言的。既已无“垢”,“净”也自然就不存在了。他的高足僧肇则说得更彻底:本来是不存在垢的实性的,又哪里有什么净?真正的“净”如同眼睛的明澈,在这里不但没有“悟”的地盘,甚至连“净”的意识也必须予以扬弃。

《景德传灯录》卷七载,白居易问唯宽禅师:“我应该怎样修身养性?”

禅师说:“心本无损伤,云何要修理?无论净与垢,一切念勿起。”

白居易仍然感到很困惑:“垢的思想不可有,难道不想净也行吗?”

禅师说:“如人眼睛上,一物不可住。金屑虽珍宝,在眼亦为病!”

禅宗认为,垢净等一切分别心来自于心,若除去二法对待心,则一切二元对立及其带给人们的迷惑也就烟消瓦解了。

平常心是道

宝志《大乘赞》:“大道只在目前,要且目前难睹。欲识大道真体,不离声色语言。”

真理存在于声色语言、日常生活之中。宗教行为,从发心、修行、证悟到涅槃,构成一个无限的圆圈,其中每一点既是开端也是终点。大道既然在声色语言之中,求道之人就不可回避声色语言,与世隔绝,而要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真理,由此生发了禅宗日用是道的感悟。

马祖提出“平常心是道”,在禅林引起了很大反响。“平常心”即本来的心、自然的心,也就是不受任何私欲障蔽的心。后来赵州禅师接机,也阐发此旨。学人问赵州如何修行,赵州说:“洗钵去。”禅的体验离不开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如吃饭、洗钵中都感悟到真实才是修行。

神通与妙用,运水及搬柴

庞蕴偈:

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偕。

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

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

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

大道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无心得。不着意追求,而自能见道,故曰“偶偕”。要做到这一步功夫,必须在日用中以无住心行无住行,于相而离相,于念而离念,无作无求,无取无舍。“朱”之与“紫”,都是识心计度的差别名相。自性本心,纤尘不立,如天外云山,一片青翠。运水时运水,搬柴时搬柴,就是莫大的“神通妙用”。禅道正是通过这种平易亲切的形式体现出来。

崇信禅师问:“我跟随师父修行多时,却从来没有听到过您指示心要。”

道悟说:“你递茶来,我接;你端饭来,我吃;你行礼时,我点头。何处不在指示心要?”

崇信听了,顿时开悟。

春有百花秋有月

在禅宗看来,佛法体现在日用中,是“吃茶吃饭随时过,看水看山实畅情”式的“平常心合道”。在《无门关》第十九则中,无门慧开将“平常心是道”解释为: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闲事”指妨碍平常心的事,亦即耗费心智的事。心灵的明镜若蒙上了“闲事”的尘垢,则映现出来的万事万物就会失去其本来面目。陆游《解闷》云:“君能洗尽世间念,何处楼台无月明?”只要抛开世俗的名利欲望,则无论在哪里,楼台上的月色都清丽明亮。

基于这种体悟,禅宗对离开日用的玄妙予以批评。赵州主张随缘任运,将禅道落实于日常生活,化为亲切平易的人生境界,而否认离开生活去求“玄中玄”。当学人问什么是“玄中玄”“玄妙之说”时,禅师以“玄杀你”“莫道我解佛法”当头痛击,指出离开日用别求玄妙,则与禅道相远。

潜行密用,如愚若鲁

云岩昙晟《宝镜三昧》:“潜行密用,如愚若鲁。但能相续,名主中主。”

“潜行密用”的意思是暗中行事,而不为所知,也就是日常的言行,绝不能太炫耀。“如愚若鲁”中的愚和鲁,都是“愚”的意思。

“潜行密用,如愚若鲁”是禅者的日常生活信条。在没人看到的地方,也默默地尽力做事,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自爱,也才能爱人。如果将这种行为持之以恒,这就是“主中之主”,即自主性中的自主性。

禅僧们往往自称大愚、绝学、无学,这些愚、绝、无、鲁,实际上是人间的最高的智慧,所以古人有“难得糊涂”的名言。

心中一清二楚,却不炫才露智,持之以恒地默默地行善,才是禅法追求的真正目标。

不风流处也风流

《五灯会元》卷十二庆善普能禅师语。大意是:表面是看来似乎不风流,却仍有其风流之处。

风流的气质具有冲破规范的妙趣,但若只知道挣脱规范和形式,则连风流的边也沾不上,更遑论真正的风流了。可见,如果一味地追求风流,迷恋风流,反而不是风流了。相反,要追求风流,而不为风流所迷,才称得上真正的风流。

只有深切悟道的人,才能达到无规矩即规矩,无轨道即轨道,锻炼至极而返于自然的境界。

只有否定执着的态度,才是真正的风流。

庐山烟雨浙江潮

宋苏轼《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第一句的庐山烟雨浙江潮,是理想的目标,每个追求者都为之魂萦梦绕,不惜任何代价,一定要一睹为快。如果追求受挫,则此心绝无安定之时。等到有朝一日,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欣赏了这两个地方的景致后,这才觉得它们虽然美丽,却似乎并无特别之处。

对此,世俗的感叹是:“不过如此!”

而禅意的态度却截然相反。禅者会发出由衷的赞叹:“正是如此!”

凡夫总是把极乐世界想象成远在十万八千里之外,并且即使到了极乐世界,也感觉不到乐趣存在。对于他们,日常的生活、熟悉的地方、得到了的东西就没有美妙可言。占有一物便失去一物的刺激,如此永远陷于无聊——痛苦——无聊的恶性循环中,精神的流浪从不停止。而已经解脱了的悟者,虽然与凡夫生活的空间原来是同一个,却能将日常的生活、熟悉的景致化为极乐世界,对拥有的东西倍加珍惜,将理想落成于现实,从不沉溺于海市蜃楼的幻想。如此,穿衣吃饭,行止语默,无不感受到真实、鲜活的生命之存在。

直心是道场

这是《维摩经》上的名句。道场原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的座位,后来引申为修行的神圣场所。《维摩经》载,光严童子(有浓厚求道心的人为童子,与年龄无关)从城里的道场出来,想找一个清净的地方,路遇维摩诘,问他从哪里来,维摩诘说:“从道场来。”

童子深感困惑:“您所在的方向与道场正好相反,为什么说是从道场来?”

维摩诘回答他说:“直心即道场,因为没有虚假的缘故。”

直心即纯真的心,没有丝毫的虚假,所以说是道场。只要具备了直心,则不论行走在何处,都可称之为道场,“步步是道场”“步步起清风”,自己感觉到站在真理中间时,一步一步地行走,足下没有灰尘生起,千丝万缕的清风从脚边拂过。

春在枝头已十分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载某尼悟道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穿着芒鞋,踏遍了千山万岭的层层云雾,却了无春的踪影。等到有一天,修行者终于明白了向远处的寻求是徒劳无益。当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时,却突然发现庭院中的梅花已凌寒绽放,暗香浮动,盈盈春意已来到枝头了!

舍近求远,入道无门。返身内顾,便可在日常生活里发现真理,豁然开悟。

同类推荐
  • 星云日记39:忙中修福慧

    星云日记39:忙中修福慧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三十九册。收录星云大师1996年1月1日至2月29日期间的日记,分为“健全自己”、“以一当百”、“自知之明”、“忙中修福慧”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太阳,我的心

    太阳,我的心

    一本关于提升自我认识,化解各种负面情绪的心灵成长励志书。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因为各种问题而卷入到情绪的漩涡中,一不小心就沦为了悲伤、恐惧、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的“奴隶”。本书开宗明义地指出,各种负面情绪的产生其实都是源于“我执”。我们只有通过自我观照、加深对自我的认识,才会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让自己实现心灵成长。在书中,一行禅师处处播撒和平与希望的种子。他认为净化人心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之道。所以,本书主要教大家怎样照顾、处理自己的情绪,摆脱“我执”的惯性思维,化解各种负面情绪,进而让自己找到内心的平和、宁静。
  •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5辑)》是以刊发近现代汉传佛教专题研究的论文为主开拓的一块佛教研究园地,包括教下研究、敦煌佛学论丛、佛教文化研究三个专题。
  •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远方的答案

    远方的答案

    我是一个孤独的流浪各地的人,为了追寻自己的答案,我走过的很多地方,也看了很多事,我想,在那遥远的地方,刻着我要的答案吧!
  • 那年青春当值

    那年青春当值

    高中那些年青春正值,有多少回忆永远藏在心中无法抹去,是遗憾,忧伤,美好。那是我们的故事!!
  • 小白废

    小白废

    为取得缥缈大陆最后一份仙缘,叶无尘与三大神朝的老祖大打出手,那一战战的天昏地暗,却被最亲近的徒弟算计,身死道消...
  • 有你才是暖阳

    有你才是暖阳

    每个人的生命中,或多或少的都会有那么一段令自己至今都无法忘怀的人或事,不管曾经的主角现在还在不在自己的身边,但是有他在的地方才会有太阳,他才是自己的暖阳。谨此这部暖阳送给大家,虽然文笔不够成熟,内容不够出彩,但请大家相信,你越往后读一定会有感动到你的部分。我始终相信,短暂不如久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解读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是1996年、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完善。这次修改刑事诉讼法,完善了与监察法的衔接机制,调整了人民检察院的侦查职权;根据推进国际追逃追赃工作的需要,建立了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总结试点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完善了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增加了速裁程序。这些修改,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刑事诉讼制度体系,体现了惩治犯罪与尊重保障人权相结合,对于保障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加大反腐败追逃追赃工作力度,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该书从立法工作的角度,对立法背景及条文规定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 混世医仙

    混世医仙

    以医入道者,谓之医仙……喜欢的请加群:91600093
  • 我忘了我是谁

    我忘了我是谁

    在一个奇幻的世界,一个无名氏的漂亮女孩走出那个世界。进入到钢筋混凝土的世界,在准备去买雨伞时,却发现自己已经不是人类,并且她还悲哀地发现,她完全没有来这之前的所有事情,忘了自己是谁。于是她踏上了漫漫寻亲路。
  • 女皇的工具人

    女皇的工具人

    喜欢一个人,就是要把他打晕抗走带回家。林惜命苏醒的那刻,便看见一个明眸善睐的女孩拿着棍子朝他走来。(尼玛!)伴随着一声惨叫,女孩开心的把他抗回了家。(此书以女主的故事线展开)
  • 锦鲤甜妻来撒糖

    锦鲤甜妻来撒糖

    倒霉蛋钟小犀神转运了,事业开挂、粉丝暴涨,她急忙抱紧锦鲤萌宝,却意外成了封牧晏的腿部挂件,她有点晕。名媛们怒了,高冷霸道男神就这么被抢走了?挖她黑料、查她老底,一定要撕碎心机女的伪装。却把心机女等成了炙手可热的漫画大神,也等来了她和封牧晏的世纪婚礼。封牧晏: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人怪回了家。锦鲤萌宝:把偶像变成亲妈,伦家粉丝力MAX。--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极品狂少之美女如云

    极品狂少之美女如云

    他,嚣张跋扈,却有这样的资本,他,美女如云,只因他风流倜傥,他的名字让人胆战心惊,他的绰号,让人草木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