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东非苏丹和萨赫热地区发生了世界上最严重的旱灾,这次干旱长达20年,造成了人员和动植物的大量死亡。
1988年,美国发生了严重干旱,这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环境问题,政治、社会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随着水资源的短缺而加剧,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秩序陷人了混乱。澳大利亚是一个干旱国家,这个国家的农民对恶劣的气候条件早巳习以为常。1990年,干旱开始来到昆士兰州时,当地的农民以为干旱不久就会结束,所以并没有太在意,但这一次他们错了。天空总是万里无云、烈日当空,看不到要降一滴水的迹象。
在这次干旱地区发生了4年之后,昆士兰州和相邻的新南威尔士州仍被这场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笼罩着。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的农业受到严重的破坏,庄稼颗粒无收,这两个州不得不进口小麦维持人民的生存。自澳大利亚被殖民开拓以来,这种情况仅发生过两次。1994年,当地的棉花收成只有两年前的一半。数百万只羊面临着被屠宰的命运,因为没有足够的水可供它们饮用。
成千上万的农民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土地,试图在城市寻找到工作,挣点钱以买到足够的粮食。但是,许多人连这也办不到,因为干旱让他们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在此之前,澳大利亚也暴发过一次严重的干旱,这场干旱发生在1982~1983年,澳大利亚人将这次干旱称为“大干旱”.1982~1983年,澳大利亚没有下雨,但是当澳大利亚人好不容易盼来了雨时,却又是倾盆大雨,这场大雨造成了十年中最严重的洪灾。
澳大利亚严重的干旱造成了昆士兰州地面的干枯,好在这个地区还留有一些植被,这些植被能防止土壤被风刮走。
湖泊和水井的干涸让当地人不得不从其他地方引水,袋鼠和其他动物将草地啃得光秃秃的,土壤在风暴中遭受吹蚀。干旱造成的灾害是巨大的,它导致了世界的荒凉。
13.什么是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始终在阻碍着人类社会发展,它是世界上出现最频繁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用文字记载的第一件事就是劳动人民和洪水斗争的光辉画卷一大禹治水。时至今日,洪涝依然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灾害。我国长江连年洪灾给中下游地区带来极大的损失,严重损害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洪涝灾害的成因、类型、特点和防治对策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洪涝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洪涝灾害具有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洪涝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第一,自然条件。洪水是形成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洪水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第二,社会条件。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
在一般情况下,洪涝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风暴洪水等多种类型。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溃坝洪水。影响最大、最常见的洪涝是河流洪水,尤其是流域内长时间暴雨造成河流水位居高不下而引发的堤坝决口对地区发展损害最大,甚至会造成大量人口死亡。这种洪水暴发的机会较大,因而必须对它加以预防。
洪涝具有3个特点,即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这是由洪涝的发生机制决定的,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几乎全部都发生在夏季,并且成因也基本上相同,而在黄河流域则有不同的特点。
除了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之外,洪涝灾害还具有破坏性和普遍性。洪涝灾害不仅对社会有害,甚至能够严重危害相邻流域,造成水系变迁。并且,在不同地区均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这些地区包括山区、滨海、河流人海口、河流中下游以及冰川周边地区等。
虽然洪涝的发生是如此的普遍而频繁,但洪涝并不是不可防御的。人类不可能彻底根治洪水灾害,但通过各种努力,可以尽可能地缩小洪涝灾害的影响。
洪涝灾害的防治工作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尽可能使巳发生的洪涝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
避免洪涝灾害的直接措施是加强堤防建设、河道整治以及水库工程建设,长期持久地推行水土保持则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发生洪涝的机会,对洪涝做到根本性的防治。
作为人类,是否就对洪涝无能为力了呢?不是。切实做好洪水、天气的科学预报与滞洪区的合理规划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建立防讯抢险的应急体系是减轻灾害损失的最后措施。因此,我们应该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减少洪涝的灾害。
1.黄河洪水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以一个大S形状流经我国的北部,它的全长约4800千米。
黄河流程的最后1/4段流过地势较低的肥沃平原,那里居住着无数中国人。
由于黄河经常发生洪涝灾害,所以黄河又被称为“中国的忧患”.一旦洪水暴发,滋润了中国人民的黄河水常常夺去下游两岸许多人的生命。在4000多年中,中国人一直尝试通过筑堤和开凿水道引水来保护这些居民区,但是黄河继续频繁地发生洪水泛滥,并且随着环境的破坏,这种泛滥越来越甚。
2.北海洪水
一场风向为西北、时速达203千米的猛烈风暴在1953年1月31日席卷了英国与欧洲大陆西部之间的北海,这一天正值春季大潮汛,这两个因素的联合作用形成了一股冲击北海海岸的“涌浪”,这个涌浪形成了巨大的威力。
其实,在英国东部、比利时北部和荷兰南部的沿海低洼地区,本来是有堤坝或堤岸进行防护的,但是海水势不可挡,它迅速地漫过了堤岸,向无辜的人们发起了攻击。
灾难从天而降,人们来不及逃离。这次洪水造成了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许多动物被海水淹死,咸水使土地在此后数年中不能种植庄稼。
3.欧洲洪水
2002年8月,欧洲大陆中部洪水暴发,造成百年罕见的灾害。从俄罗斯黑海沿岸直到意大利、西班牙、捷克、奥地利、匈牙利和德国,许多地方堤坝决口,居民区变成一片汪洋,铁路、桥梁被冲垮,许多城镇的居民不得不撤离。这次洪水给欧洲造成巨大损失。
14.什么是沙尘暴
沙尘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它是由风与沙相互作用产生的。沙尘暴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
沙尘暴是一种高强度的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
世界上有4个沙尘暴多发区,分别是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我国的沙尘暴区属于中亚沙尘暴的一部分,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我国沙尘暴发生总的特点是西北多于东北地区、平原或盆地多于山区、沙漠及边缘多于其他地区。我国沙尘暴主要集中在两大区域:一是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另一个是从巴丹吉林沙漠东部往南至甘肃河西走廊并经腾格里沙漠乌兰布至库布齐沙地和毛乌素沙地。另外北疆的克拉玛依地区、南疆的和田地区和青海的西北部地区是3个局地性沙尘暴区。除了以上这些区域,在其他的地方则很少有,沙尘暴的发生。
根据对各地地方志的研究发现,公元351年甘肃武威一带就有强沙尘暴发生,这场沙尘暴造成了房屋倒塌和人员与牲畜伤亡。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沙尘暴显示出周期性变化,它与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和地面沙尘物质的多少有关。遇气候暖湿时期,地面植被生长茂密,生态环境条件好,沙尘暴发生频率低;在冷干气候时期,沙尘暴发生频率高。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沙尘暴的变化特点是:20世纪50年代沙尘暴发生的日数最多;20世纪60年代前期略有降低,20世纪60年代后期降至最低;20世纪70年代稍有增加;20世纪80年代又处于逐渐减小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又有明显的增加。我国沙尘暴的季节变化特点是:春季最多,约占全年总数的一半;夏季次之;秋季最少。按沙尘暴的月份变化特点来看:4月发生频率最高;3月和5月次之;9月最低。另外沙尘暴也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发生在午后和傍晚。对沙尘暴规律的掌握有利于对沙尘暴进行治理。
不是任何有风的地方都有可能形成沙尘暴,沙尘暴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4个要素:第一,地面上的沙尘物质。这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第二,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第三,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和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第四,干旱的气候环境。沙尘暴多发生于北方的春季,但降雨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沙尘暴。
春季沙漠的边缘地区长期干旱,而且地表少有植被覆盖。当有大风来临的时候,地表的沙尘很容易被吹起且被输移,但由于沙子粒径较大,不易形成悬移,因此不能长距离输移,这也是距沙尘较远的地区只有降尘而少见扬沙的主要原因。如果大风持续的时间很长,形成悬移的浮尘能够被输送到很远的地方,所经过的地区就会出现沙尘暴。当风速减弱到一定程度后,浮尘就会降落,该地就会出现降尘天气。如果此时降水,就会形成所谓的“泥雨”.
沙尘暴发生的4个条件让我们知道,黄土高原、广袤的沙漠、由于人为因素的破坏正处于荒漠化过程中的土地、北方春季未耕种的土地是沙尘暴易发地带,而春季北方地区的干旱,又使沙尘暴发生的可能性增强。大风的产生是一种复杂的大气现象,主要是冷锋活动或经纬向环流调整作用的结果,它的出现更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由此可见,沙尘暴的产生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加剧,近几年全球干旱等异常天气现象都是沙尘暴肆虐的原因。
沙尘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当它形成之后,会以排山倒海之势滚滚向前移动。沙尘暴通过沙埋、狂风袭击、降温霜冻和污染大气等方式使大片农田受到沙埋、肥沃土壤被刮走或者农作物受霜冻之害,从而导致有的农作物绝收,有的大幅度减产。沙尘暴能加剧土地沙漠化,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对交通和供电线路等基础设施产生重要影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我国受到沙尘暴的危害特别严重,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工矿、交通、新兴城镇及其他水利、电力、煤田和油井等设施均受风沙危害或威胁。1993年5月5日,我国受到一次特强沙尘暴的袭击,这次沙尘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6亿元。据统计,在此次浩劫中共死亡85人、失踪31人、伤264人。死亡和丢失大小牲畜几十万只头,受灾农田和果林与幼林等均达几十万公顷,数以百计的塑料大棚被毁,草场、牧场和盐场的基础设施、供电线路、公路和铁路等破坏十分严重。此外,沙尘暴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这大大加快了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的进程,其间接损失是无法估算的。另外降尘对城市的大气造成了污染,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总之,沙尘暴是一个破坏力极大的季节灾害,只有加以预防和治理,才有可能将它造成的灾害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