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61700000021

第21章 佛与处世(2)

放下的真意是悟,是去迷转悟。放下是手段,目的是正知正见。单纯追求放下,为放下而放下,这是一种迷,一种执着,这是不对的。放下是悟明障碍,归宿处是正确用心,只是不能用死心、错用心。大家在持名念佛中,若时时对“念佛是谁,谁在念佛”这话头念念不忘或执着、妄念,这就是你放不下,当然也不会开悟。因为我们在用功时,用的是我们这颗心,而我们又对“念佛是谁,谁在念佛”这话头用的也是我们这颗心。大家知道,我们并没有两颗心啊!为什么一颗心既能用功又能打妄念呢?这是我们太执着、放不下、慧根浅的缘故。对于境界深的人来说,心应在一处而不仅在一处。对于我们一般境界的人讲,应一心不乱,一心不可二用!

放下的过程,是具体的、现实的过程,不是以空相对治烦恼,而是以种种智、种种法,化有返空,化烦恼而得菩提。种种烦恼就有种解脱法、化解法。由此放下的过程,即是种种法、种种智建立的过程。大家真真切切地都放得下,什么功夫都能用得好。如果你放不下,不但功夫用不好,到头来仍逃不脱阎王老子。所以。大家用功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放下。在这里有一个禅宗公案:一天,一位名叫严阳的修行人来见赵州禅师。他和赵州禅师见面后,先是礼节性的对了一番话。然后。他对赵州禅师说:“禅师,我今天来见你,什么东西都没有带。”

赵州禅师说:“哦,你放下吧。”

听了赵州禅师的回答,严阳感到困惑,他以为赵州禅师听错了,于是摊开双手给赵州禅师看,“今天我来,什么东西都没有带来,还能放下什么呢?”

赵州禅师微微一笑,“是啊,你什么东西都没带来。可是你仍然有放不下的,那么它是什么呢?既然你实在放不下,就担着吧。”

据说。严阳听了赵州禅师这句话后,顿时大悟。他悟到了什么呢?他悟到了自己以前修行用功多年就是不见开悟,是因为自己放不下、太执着的缘故。因此,不但要放下我们这个色身,还要放下我们这个心。由于人的执着放不下,往往修行用功几十年却毁于一旦。从前,一位专门持咒的老婆婆几十年如一日,念六字真言“崦嘛呢叭弥吽”,她每念一遍,就往槃中放一粒黄豆。到了后来,黄豆会自动跳起来落入槃中。一次,有一位好事者从她房前经过,看到房子上空有道奇异的光环。好奇的他走近一看,是一位老婆婆在持六字真言咒一——“崦嘛呢叭弥牛”。开始他以为自己听错了,仔细一听,没有错呀,原来老婆婆把“吽”字错读成“牛”字。他将此事告诉了老婆婆。老婆婆也没辨是非,不假思索地就将字改读过来。此后,老婆婆再念此咒时,黄豆不见跳了,房上的那道光环也不见了。可惜啊,老婆婆持咒几十年如一日,只因对文字太执着而放不下。将几十年的功夫毁于一旦。可见,放不下,的确是我们在修行路上的拦路虎啊,我们要当心哟!

修行参禅的人应该要放下两张“皮”——脸皮、肚皮。放下脸皮不是说你不要脸,耍赖皮,而是要你忘记自己的地位、名利,谦虚诚恳地从最底层开始,老老实实地学习做人。放下肚皮是要你断贪欲。这都是一个目的——破我执。我执不破,你永远开不了悟,永远到不了西方,也成不了佛。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若如此,你何愁放不下、开不了悟、成不了佛。这岂能是人人能做得到的?《来果禅师语录》云:“识能放下思量,身体能放下妄想,虚空能放下大地,砖头能放下泥巴,详细算之。识能放思量,心不可得;妄能放想尘,身不可得;虚空能放大地,世不可得;如此身心世三,全能放下,恐打灯笼,找不到一个众生,岂奈放下何,是知‘放不下’这三个字。”佛经记载,和尚师兄弟俩赶路,遇河水涨,有一年轻女子难以过河,师兄抱起女子过河,二话不说放下女子又继续赶路。走了十数里,师弟还在嘀咕师兄:“你是出家人,不能近女色,怎么能抱女子过河呢?”师兄答:“我是把女子抱过河就放下了,你实在是抱着这女子走了十数里。”这是说凡事不可拘泥,不能背负东西,否则你就会像那位师弟一样放不下,怎么办呢?你可以背了它走。那师弟想了十数里,有些人可要想两年、十年,甚至要想一代。所以,参禅人,最要放得下,才有禅可参,有心可用呀!古云:“出家无家,动想乱如麻,”诚能放得下,方可看破世界。

佛祖所说的“放下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合却”,就是说该舍的须舍,毫无疑惑,义无反顾,坚决地舍,彻底地舍,这样才可以进入一种较高的境界。然而,日益繁华的物质世界充满太多迷人的诱惑,令身处六尘之中的人目眩神驰。要做到六根清净,六识摒弃,确非易事,除非真正佛门中人,诸如弘一大师等高僧才能达到这个地步。若能达到一代哲人******所说的:“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也得放下一些与之相违背的东西,也得毫无疑惑、义无反顾地舍,彻底地舍!大家知道人民公仆孔繁森就是这么一位进入较高境界的大写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对名利能看破放下的人,不能说没有,即使有也少得可怜呀!托马斯·爱迪生就是这种少见的人中的一个。如果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当初一味存钱,他去世时会很富裕。第一次成功的发明给他带来4万美元的净收入,这在1869年可是个大数目。他一生中得到了1093项发明的专利权,可他辞世时却身无分文。数年后,爱迪生的儿子查尔斯回忆父亲对金钱的态度:“他认为金钱是像金属一样的原材料,应该使用而不是积累,所以他果断地把钱投资到新项目上。有好几次他濒临破产,但他拒绝让美元控制他的行为。”说自己对名利放得下,只不过每个人境界不同,放下的程度也不同。

放下能解脱自己。人生中就是这样,有许多玄奥之处,有时候放下就意味着拿起了一把开门的钥匙,要用这把钥匙去开启另一道人生之门。在现实生活中,应学会放下。有篇报道,也许很多人看过,说是有位留美计算机博士生,拿着学位证书到多家公司求职,但都没有被录用。他把求职的经历思索了一番之后,在平静的心态下,毅然放下架子,收起学位证书,以普通人的身份去应试,很快就被一家公司录用为一般程序输入员。后来,老板发现他的才干非同一般,就给他换了工作。而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的出色表现,又使老板对他刮目相看。于是,老板对他很器重,通过多次“咨询”,他才拿出了博士证书,最后受到重用。他的才华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他的水平与文凭的等值亦同时得到了众人的肯定。

大家想一想,这件事不是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在生活中,善于调整,该坚持的坚持,该放下的放下。其实,人生的放下与辉煌有时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当放则放的果敢就没有辉煌的成功!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必为放下而烦恼,很快从不幸和失意中奋起,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感受生命中的丰富,掀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人们常说烦恼即是菩提,我们凡人遇到烦恼只是烦恼,不见菩提,这是为什么?原因是我们放不下,被无明掩盖了我们本有的自性而不能显现,智慧不能显现,所以我们不能转迷成悟,烦恼就是烦恼。烦恼当下就是菩提,当下就是所谓的彻底放下。让我们慢慢地细细地咀嚼着“放下”这个充满禅意,内含哲理的词,思索着该怎样来“放下”……

三、摆脱烦恼

记得有这样一个充满禅理的故事——

从前有个老太,老是忧心忡忡,一年365天,不管天晴也好,下雨也好,几乎天天部在哭泣中度过。因此,人们都管她叫“哭婆”。一次,有个高僧路过这里,得知了“哭婆”的情况,就问她:“大妈,你干吗每天哭个不停?”

“哭婆”回答道:“我有两个女儿,现在都出嫁了,可还老让我操心。”

“是不是女婿侍你女儿不好?”

“不,女儿和女婿都能相敬如宾。”

“是不是女婿家里太穷,生活有困难?”

“也不是。她们的生活比我这老婆子强多。”

“两个女婿都是干哪一行的?”

“大女婿是卖鞋的,小女婿是卖伞的。”

“这不很好吗?”

“亏你说好。天晴了,小女婿家的伞就卖不掉;下雨了,谁来买大女婿家的鞋?真是愁死我了”高僧听到这里,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原来如此!大妈,一点也别愁。你应该这样想想:天晴了,大女婿的鞋店生意就兴隆;天雨了,小女婿的雨伞就来了销路。这不很好吗?”

“哭婆”恍然大悟:“啊,原是这样!我怎么没想到呢?”她经高僧一点拨,不禁喜上眉梢,乐滋兹的。从此,她天晴也笑,天雨也笑,脸上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

同样一桩事物,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你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去研究它,便会得出全然不同的结论。那位老太天晴也哭、天雨也哭,实在是自寻烦恼。高僧并没有改变现状,只是调整了她看问题的视角,就使她破涕为笑、转忧为喜。

佛学的奥妙之处,就是让人尽力地去体察,体察生活是美好的,人生是多彩的,前途是光明的,从而才能不被烦恼所困扰。在这个世界上,快乐不一定人人有。而烦恼却每个人都有,只不过内容不同而已:

穷人的烦恼,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富人的烦恼,是害怕财产被盗,是考虑遗产怎样分配才不至于亲人反目;

下级的烦恼,是如何讨得上司的欢心;

上司的烦恼,是如何应付上面的政策、下面的对策;

老师的烦恼,是恨铁不成钢;

学生的烦恼,是成绩排名榜的压力;

单身汉的烦恼,是没有找到终身伴侣;

结婚以后的烦恼,是有家庭的束缚……

烦恼大多有浓烈的主观色彩,有时还是自寻的。所以,有了烦恼,要学会自我排解。

当然,人生难免受到烦恼的纠缠,问题是怎样从这种纠缠中解脱出来。而且,烦恼也是一种锻炼人的过程。佛教认为:“烦恼即菩提。”这是说,烦恼是通向智慧、觉悟的必由之路。我们每个人,一旦陷入烦恼,就会显得烦躁不安;而一旦从烦恼中走出,就显得深沉、成熟了。

还有一种烦恼,是社会和他人加诸自身的烦恼。如果我们不能以宽阔的胸襟放下此等烦恼,反而被舆论的压力左右,就会掉进烦恼的深渊,无法自救了。

佛门宗派,律宗自唐朝终南山高僧道宣开创以来,到了近代,渐有衰颓之势。后来亏得弘一法师出家弘道,复又重振旗鼓,可谓功德无量。

佛门持戒茹素,生活清苦,一般舆论,都认为一个人何苦放下好端端的生活不过,偏要去那庙里青灯黄卷,作此修持苦行?可弘一法师却不管这些,我行我素,自有主张。后来,夏丐尊在《弘一法师之出家》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自他出家以后,我已不敢再谤毁佛法,可是对于佛法见闻不多。对于他的出家,最初总由俗人的见地,感到一种责任。以为如果我不苦留他在杭州,如果我不提出断食的话头,也许不会有虎跑寺马先生彭先生等因缘,他不会出家。如果最后我不因惜别而发狂言,他即使要出家,也许不会那么快速。我一向为这责任之感所苦,尤其在见到他作苦修行或听到他有疾病的时候。近几年以来,我因他的督励,也常亲近佛典,略识因缘之不可思议,知道像他那样的人,是于过去无量数劫种了善根的。他的出家,他的弘法度生,都是夙愿使然,而且都是希有的福德。正应代他欢喜,代众生欢喜。觉得以前的对他不安,对他负责任,不但是自寻烦恼,而且是一种僭妄了。”

弘一法师毕竟非同小可。结果,夏丐尊终于理解了他,他的许多其他朋友也理解了他。话说回来,即使人家不理解他,为他惋惜,为他感叹,甚至对他发种种猜测的议论,我想,他还是他,还是弘一法师,决不因为别人的与论而自寻烦恼,另辟径路。

一个人活在社会上,要经受得住与论的压力,实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当年还未走红,正处于“天津桥头无人识”的齐白石,由于在绘画上力主创新,大胆突破前人陈规,所以一时处境孤立,围攻他的人很多,有人甚至把他的画说得一钱不值,百般诋毁。可齐白石却并没为此而感到懊丧,感到烦恼,依然独立大队,我还是我。因为他深深懂得,如果艺术没有创新,就会失去生命。

毕竟,知音还是有的。20世纪20年代末,年仅30多岁,风度翩翩的徐悲鸿从南京来到北京,担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当他发现此时已年近70的齐白石大胆师法造化,不落前人窠臼的画风时,不禁大为赞叹。结果,徐悲鸿一反众口,把个木匠出身,没有文凭的齐白石聘为北京艺术学院教授。

不久,齐白石在一张送给悲鸿先生的山水画上感慨万分地题诗一首:

少年为写山水照,自娱岂欲世人夸。

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倾胆独徐君。

谓我心手出怪异,鬼神使之非人能。

最怜一口反万众,使我衰颜汗满淋。

终于,齐白石的“我法”,在悲鸿先生“一口反万众”的支持赏识下,冲破万口痛骂局面而发扬光大了。

同类推荐
  •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如今有些禅和子看公案、论公案,都在弄玄虚,琢磨着什么话用什么话来对,有的当成打哑谜,有的当成文人对诗句,有的当成时下流行的脑筋急转弯,还有的干脆当成威虎山的黑话了,以为是些全无道理的乱侃一通,岂不知人家看似没有理路的话背后都有清晰的理路,只是迷人看不清罢了。一切经典,一切公案,都是为了表法,学人一定要透过这些语言场景去体悟祖师想要表达的那个法,而不是在语言相、文字相和各种名相上去费脑筋、抠字眼,去考证什么真伪、早晚。
  • 《神圣家族》导读

    《神圣家族》导读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二辑的一种,主首先介绍了《神圣家族》的写作缘由及其成书过程,然后分析该书的文本结构及其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理论要旨,随后依照原著结构逐节进行解读。书稿主要阐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变化脉络和理论发展逻辑,描绘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初始形态,进而指出《神圣家族》的理论意义及现实影响,提倡真正理解和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 每天懂一点佛门居家修持法(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每天懂一点佛门居家修持法(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本书主要内容简介: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子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一“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子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作为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著名高僧。弘一法师苦心向佛。过年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尊为南山律宗大师,律宗第十一世祖,享誉海内外。 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老百姓必学的经济学常识

    老百姓必学的经济学常识

    本书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经济学普及读物。书中采用独特的讲故事的方式来解释深奥的经济学原理,写的都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例,既有实用性,又有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好懂易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位面之主是条狗

    位面之主是条狗

    莫名其妙地被吸入主神空间,参加起曲折离奇的异世界位面争夺战,目的竟然只是为了喂饱那条叫做阿达的狗?!什么?这条狗是多元宇宙的位面之主?位面之主还有等级?为了我们的世界,为了我们能够继续存在,拼尽一切地喂狗吧!
  • 穿越修仙世界后如何混的风生水起

    穿越修仙世界后如何混的风生水起

    一场草率的穿越,将王清带到了这个奇妙的异世界,从此,王清走上了一条修道求真的不归路。练气筑基金丹元婴……这无比熟悉的套路又能给王清走出什么花样呢?前路漫漫,荆棘密布,何处是尽头恐怕无人知晓。
  • 风华绝代:帝尊狂妃太纨绔

    风华绝代:帝尊狂妃太纨绔

    丞相府大小姐凌羽汐,出生之日母亲去世,从而背上了克母之称,而体内也被下了慢性毒药,以至于四岁时被测出不能修灵,废物一个,从而被自己的父亲丢弃在秋玲城内。回来后,她不再是废物,而是这世上不可多得的天才!她回来只为查清当年之事,让当年之人付出代价!查清这一切事情都是自己的姨娘一手所致,她便亲手杀了姨娘,白莲花妹妹前来求情,她便亲手废了妹妹!锍旭国之人皆传她是魔女,弑母废妹,冷血无比!君千影,堂堂帝尊大人,冷酷无情,邪魅嗜血,却甘愿做她的侍卫,宠她入骨。她勾唇,倾城一笑:何惧缘浅,情深即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秘咒诡梦:腹黑千金俏巫医

    秘咒诡梦:腹黑千金俏巫医

    一个无法谋面的人……一个无法解开的禁咒……一间无人运作的研究室……一具冰封多年的尸体……左边是秘咒相阻,右边是诡梦重叠。当爱的天枰不断加码,你是否能承受它的重。这是一个寻找与守候的爱情故事。亲爱的,爱那个为你撑伞的人吧!
  • 从容日月长

    从容日月长

    在金钱和欲望缠绕与诱惑中,现代人最容易失去的是——从容。而“从容”,又是最可贵的状态和品质。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从容不迫的人,凡事能应付自如,心神安静,沉着镇定。从容,随之而生优雅。
  • EXO轮回之咒

    EXO轮回之咒

    米悠以保镖的身份接触到了最有人气的偶像天团EXO,本就只是因为一个小任务,中间却牵扯出来了许多让人无法意料到的事情。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误,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米悠自责不已,意外获得途径穿越了从新的起点重新接触EXO,这次她不会让他们任何一个人受伤,却不知这确是新一轮黑暗的开始……
  • 郭聪明

    郭聪明

    歌手郭聪明的故事,只有一章,不过会包涵很多内容,欢迎各位来了解我的宝藏男孩?????如果我还想更,等下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