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61100000017

第17章 荷与宗教

第一节 莲花为佛教圣花

莲花作为佛教“圣花”,象征崇高、圣洁、吉祥、平安、光明与贞静,为信徒崇拜的完美形象。之所以如此,大约有以下几层意思:

佛祖降生于莲花——

据佛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印度王子。在他诞生之前,空中飘来朵朵白云,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象,百鸟和鸣,繁花盛开,释迦于蓝毗尼园内无忧树下降诞之时,树下池沿中突然长出一朵白莲花,大如车盖。王子降生于这硕大的七宝莲花之上,如莲花的一双小手,合十趺坐;又在舌根中闪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都化作一朵千叶白莲花。每朵莲花之中还坐着一位盘腿交叉、脚心向上的小菩萨,坐说六波罗蜜(意思是“度”、“到彼岸”)。佛陀出生后向十方各行七步,步步生莲花,并有天女为之散花。释迦佛祖修道成佛后,结跏趺坐莲台之上,身穿通肩大衣,手作说法印,向信徒们讲经说法。这便是常在寺庙中抬头所见佛祖之坐像。

佛经《百缘经》说释迦牟尼转世降诞前是莲花王子,还流传着一则动人的故事:

从前,在恒河上游有个国家,国王名叫波罗奈,又称莲王,治国有方,人民安居乐业。有一年病疫流行,求医者甚众。国王见状大发慈悲,集中宫廷御医四处奔走,为百姓治病。但此病只有京城东北河中赤鱼的血肉,食之能愈,而眼前河中无此鱼。王子听后,便投入河中化为赤鱼,献身为百姓治病。百姓纷纷前来割切赤鱼的血肉食用,治愈了疾病。奇怪的是赤鱼“割处随而复生”,由此赤鱼肉割不尽,如是持续了十二年之久,直到国内的百姓全都治愈。佛经说,这位莲花王子就是佛祖释迦牟尼。

净土世界一莲花——

佛教自汉代从印度传入我国后,逐渐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融合,经过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形成了8个主要宗派。其中以称念阿弥陀佛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宗旨的净土宗与莲花的关系最为密切,影响最大,信徒最众。其始祖慧远于东晋太元十一年(387)在庐山东林寺所建立,参加之僧众、居士达123人。他们在阿弥陀佛像前建斋立誓,专修念佛三昧,共期往生西方净土。所谓净土,是与世俗众生所居之秽土相对而言的。佛家认为人世间是一个“五浊恶世”(即命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与劫浊),污浊不堪,使人们难以平静,难得洁净。故只有远离尘世,遁入清净空门,专心修佛,往生极乐世界,才能获得解脱。《阿弥陀佛经》载:“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该经又说:在宝池的岸上,有无数的旃檀香树,吉祥花果,充满香气。又有七种宝树,行行相列,枝枝相对,花花相连,果果相当,遍布国土,一望无际,应接不暇。往生西方的众生,如果到七宝池中洗澡,想要使水淹没双足,水就没足;想要使水没到膝上、腰上或颈际,都能随意。冷暖调和,也是这样。从水中出来后,各各坐到莲花之中。这时空中微风慢慢吹起,吹动宝树,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吹动宝花,散发出阵阵异香……大众中有想要听法的、听音乐的、闻花香的,或什么都不想的,皆随自己的意愿,不会违背。

在这片净土之上,如此清静安稳,微妙快乐,莲花香洁,鸟鸣雅音,寿命长久,是信徒们的最后皈依之处——极乐世界。故此,净土宗对莲花崇拜至极,又称“莲宗”。

附:《七宝池上的乡思》

许地山(1893—1941)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笔名落华生,原籍福建漳州,生于台湾。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曾留学英国。抗日战争前后在香港从事进步文化活动。著有《空山灵雨》、《缀网劳珠》等文学作品,对印度文学、佛教和道教有研究,曾翻译《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编著《印度文学》、《大藏经索引》、《中国道教史》(上)等。

在《七宝池上的乡思》中,作者许地山描绘了灵魂已经到达莲刹(即极乐世界)的少妇思念人间夫君的爱情故事,反映了佛国理想中的人性化与因果轮回。

七宝池上的乡思

弥陀说:“极乐世界的池上,

何来凄切的泣声?

迦陵频迦,你下去看看

是谁这样猖狂。”

于是迦陵频迦鼓着翅膀,

飞到池边一棵宝树上,

还歇在那里,引颈下望:

“咦,佛子,你岂忘了这里是天堂?

你岂不爱这里的宝林成行?

树上的花花相对,

叶叶相当?”

你岂不闻这里有等等妙音充耳;

岂不见这里有等等庄严宝相?

住这样具足的乐土,

为何尽自悲伤?”

坐在宝莲上的少妇还自啜泣,合掌回答说:

“大士,这里是你的家乡,

在你,当然不觉得有何等苦况。

我的故土是在人间,

怎能教我不哭着想?”

“我要来的时候,

我全身都冷却了;

但我的夫君,还用他温暖的手将我搂抱;

用他融溶的泪滴在我额头。

“我要来的时候,

我全身都挺直了;

但我的夫君,还把我的四肢来回曲挠。

“我要来的时候,

我全身的颜色,已变得直如死灰;

但我的夫君还用指头压我的两颊,

看看从前的粉红色能否复回。

“现在我整天坐在这里,

不时听见他的悲啼。

唉,我额上的泪痕,

我臂上的暖气,

我脸上的颜色,

我全身的关节,

都因着我夫君的声音,

烧起来,溶起来了!

我指望来这里享受快乐,

现在反憔悴了!

“呀,我要回去,

我要回去

我要回去止住他的悲啼。

我巴不得现在就回去止住他的悲啼。”

迦陵频迦说:

“你且静一静,

我为你吹起天笙,

把你心中愁闷的垒块平一平;

且化你耳边的悲啼为欢声。

你且静一静,

我为你吹这天笙。”

——

“你的声不能变为爱的喷泉。

不能灭我身上一切爱痕的烈焰;

也不能变为忘的深渊,

使他将一切情愫投入里头,

不再将人惦念。

我还得回去和他相见,

去解他的眷恋。”

“呵,你这样有情,

谁还能对你劝说

向你拦禁?

回去罢,须记得这就是轮回因。”

弥陀说:“善哉,迦陵!

你乃能为她说这大因缘!

纵然碎世界为微尘,

这微尘中也往着无量的情。

所以世界不尽,有情不尽;

有情不尽,轮回不尽;

轮回不尽,济度不尽;

济度不尽,乐土乃能显现不尽。”

话说完,莲瓣渐把少妇裹起来,再合成一朵菡萏低垂着。微风一吹,她荏弱得支持不住,便堕入池里。

迦陵频迦好像记不得这事,在那花花相对、叶叶相当的林中,向着别的有情歌唱去了。

净土宗之白莲社与白莲教

净土宗与白莲社是实与名之关系。慧远于晋太元三年(378)初到庐山,先在西林寺讲《般若经》,深受欢迎,各地名僧信士望风来集。后得江州(今九江市)刺史桓伊相助,辟地新建东林寺,与慧永、刘建民等同修西方净土之法,是为净土宗之始。当时陈郡谢灵运恃才傲物,少所推重,但一见慧远,肃然心服,为凿东西二池种白莲,以表敬意,慧远借之号曰“白莲社”。此后也对谢灵运、陶渊明的诗情文思有所影响。旧时自农历八月一日至七日上庐山行香拜佛的信众络绎不绝,谓之“白莲会”。

迨至元朝,影响日盛。元末红巾军刘福通、韩山童皆以白莲教义聚结群众。明永乐时的唐赛儿、天启时的徐鸿儒等,皆以白莲花为教派名称,曰“白莲教”,提出“白莲下凡,万民翻身”的口号。

清嘉庆时姚之富、林清、李文成等,皆以教主身份为起义领袖。清《东华续录》载有“天地会”文件中的反清复明诗,曰:“一朵莲花在手中,莲花肚内有青龙。一日吞入大清国,吐出明珠万里红。”这反映了历史上我国农民起义,常以宗教为号召,组织、动员群众与封建统治阶级进行斗争。

观音菩萨手持莲花

佛国第一菩萨观世音,又叫“观自在”、“观音大士”。唐代因避太宗李世民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菩萨的意思是“觉有情”、“道众生”,其职责是协助佛普度众生到极乐世界去,了却一切烦恼,永远欢乐。以大慈大悲闻名的观音,身着白衣,趺坐于白莲花上,一手持一只净瓶,一手执一朵白莲花,双眉下垂凝视手中莲花,内心世界圆觉无碍,表现怀着一颗纯洁的菩萨心,全力导引信徒脱离尘世,到达莲花盛开的佛国净土(有的佛经把观音和大势至两菩萨,说是莲花所化生)。

浙江舟山群岛普陀山,有我国最大的观音道场。这里以3大寺、88庵院、125茅篷、数千僧众的海天佛国而享誉国内外。其中普济寺正殿中观音像高达2丈7尺,庄重而慈祥。观音法像有多种姿态,有跏趺座、半跏座、双足立、单足支撑式等。最著名的是千臂千眼,简称“千手观音”。千眼代表智慧无穷,千手代表法力无边。在河北承德外八庙普宁寺中,有我国最大的木雕千手观音。像高6丈7尺,重达200多万斤;头梳发髦,戴佛冠,身披袈娑,赤足,立于莲花宝座之上。上身有42只手,各持金刚杵、三戟、梵夹、宝印、莲花、锡杖等法器。神像体形匀称,造型精美。有的千手观音造像确有千只手。如四川大足宝顶石窟,有宋代千眼千手观音像,高9米,千只手如同扇面多层排列,似孔雀开屏一般,布满整个崖面,计有手1007只,鬼斧神工,为石雕千手观音之最,彰显了佛教造型艺术的风姿,令人叹为观止。

观音多种化身里,还有卧于莲花丛中的莲卧观音,可助人脱离世俗苦海。

佛教莲花之多重意义

就佛教而言,莲花是“天上之花”,它不仅象征崇高、圣洁、吉祥、光明与贞静,而且有着更深层的内涵:

一是莲花体现时空一致。春夏秋冬,四季轮转,花落花开,花朵具有谢而又发的生命力。但世间花卉先开花后结实,而莲花则在开花的同时,结实的莲蓬已具,有着“花实齐生”的特质。因此莲花被佛家视为能同时体现过去、现在和未来。(按:莲花开时,胚珠即莲蓬,形态虽约略初具,其实尚未发育成果实,尚需蜜蜂等帮助授粉,才得以成熟莲子,所谓“花实齐生”,不尽然。)

二是莲花净士一律平等。佛说平等,不论过去现在未来、天地万物时空、方位大小多少,人与人、如此如彼、穷富贵贱,皆平等。极乐世界是没有现在过去未来的。因此莲花具有超时空的相貌,独享“福报”,成为净土世界的瑞花。

三是莲瓣度众生。佛陀讲经,要人行菩萨道,度自己,也要度众生,让人人成佛。莲花努力开花不只是为了开花,而是开花才能显出莲子来。一片片莲花瓣,象征佛陀以诸多方便法门接引众生,去往极乐世界。由于莲花瓣承载度众生的重任,便成了今日汉语中“负荷”一词的语源。

四是莲座体现了力量。莲座,为佛陀结跏趺坐讲经说法而设。佛家在百花中独生出莲花座,在于它代表一种力量。《大智度经》卷八载有趺坐莲花的原因:莲花在众花中最大最盛,代表庄严妙法;莲花柔软素净,坐其上花不会坏,更可以展现神力。因此在佛家眼中,莲花其实已升华为“天上之花”,“人中莲花大不过尺,天上莲花大如九车盖,是可容结跏趺坐”。

五是莲花为创生必备花朵。佛教早期,提到世界起始的《起世经》载:“彼诸山中,有种种河。百道流散,平顺向下,渐渐要行。不缓不急,无有波浪。其岸不深,平浅易涉。其水清澄,众花覆上。水流遍满……”这在今天可从生态学上解释。生命起源于水。而出水芙蓉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开花植物之一。佛家所说“其水清澄,众花(莲花)覆上”,与今日植物学相吻合。

六是莲实喻本心。佛教有不同派别,也让莲花生出各种意义。古老的南传佛教圣典《经集》,就载有一种看法,谓莲叶上的露珠与莲子,是不为诸种****所污染的生命。莲蓬上成熟的莲实,必须剥去黑而坚硬的外壳,才是人们食用的白莲子。因此,小小莲房、莲子,在佛家弟子的眼中,是人们所探究和认识的本心、佛性。莲蓬上供莲子居住的一格格莲室,被喻为人体的窍门。

七是污泥是莲花的“福田”。佛教谓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较世俗文人的“出淤泥而不染”,其意义更广,有着污浊和明净可以共存之意。尘世好坏混杂,良莠不齐,善恶并存。佛家强调在五浊世界里行菩萨道,让好的影响坏的,使之变好,而自身却不受污染。正如莲花最接近污泥,却依然开出明净的花朵。这里有一个锻炼的过程,有着非理性的忍辱与牺牲。不经地狱炼火,就不能完成宗教性的崇高与升华。污泥之于莲花,提供的是不可或缺的土壤(福田)。

佛教谓莲花之美有“四义”与“十善”

综上所述,佛家将莲花的自然属性与佛教的教义、规则、戒律相类比美化,把莲花之美概括为“四义”与“十善”:

“四义”为:一如莲花,在泥不染,比法界真如,在世不为世污。二如莲花,自性开发,比真如自性开悟,众生诺证,则自性开发。三如莲花,为群蜂所采,比真如为众圣所用。四如莲花,有四义: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比如佛之四德,谓“常、乐、我、净”。所谓常德,是指佛性常住不离,具有“历三世而不迁,混万法而不变”的固定德性。所谓乐德,是指佛陀乐于远离人世间生死逼迫之苦,乐于涅净土佛国。所谓我德,是指佛陀虽在人世间,但早已忘记了凡夫俗子的“忘我”,而具备有“八自在”的“真我”。所谓净德,是指佛陀远离人世间的垢污而无染,犹如清净的大圆镜,了无纤翳。

《三藏法数》还把莲花的优点与菩萨的“十善”相比,作了更加细致的概括。莲花喻菩萨十种善法为:

(1)离诸染污。菩萨修行,能以智慧观诸境于一切法,不生贪爱,虽处五浊生死流中,而不为生死过失所染,比喻莲花出于水而不为污泥所染。

(2)不与恶俱。菩萨修行,唯欲灭一切恶,生一切善,于身口意,守护清净,不与纤毫之恶共俱,比喻莲花,虽微滴之水,而不停留。

(3)戒香充满。菩萨修行,放诸戒律坚持无犯,以戒能灭身口之恶,犹香能除粪秽之气。经云:戒香芬馥,广布充满,比喻莲花开敷,妙香广布,遐迩皆闻。

(4)本体清净。菩萨因持戒故,身心清净,虽处五浊之中,而能无染无著,比喻莲花生时虽处污泥浊水,而自然洁净无所染。

(5)面相熙怡。熙怡,和乐喜悦貌。菩萨心常禅悦,面无颦蹙,诸相圆满,见者悉皆欢喜,比喻莲花开时,令诸见才心意快然而生喜悦。

(6)柔软不涩。柔软则随顺,不涩则无滞,谓菩萨修慈善之行,复于闭法无所滞碍,充于内而形于外。故体常清净,柔软细妙而不粗涩,比喻莲花,体性柔软而复润泽。

(7)见者皆吉。菩萨修行成就,形相美妙,凡所见者咸获吉祥,比喻莲花,芬馥美妙,眼见或梦见者皆吉祥。

(8)开敷具足。菩萨修行功成,智慧福德,庄严具足,比喻莲花开敷而其花果具足。

(9)成熟清净。菩萨修因既圆,妙果成熟,而慧光发现,能使一切有情见闻之者,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清净,比喻莲花成熟,若眼睹其色,鼻闻其香,则诸根亦得清净。

(10)生已有想。菩萨初生之时,诸天人等咸乐护持,以其必能修习善行,证菩提(梵语意译为“觉”“智”“道”)果,比喻莲花初生之时,虽未见花,凡诸人众,咸生已有莲花之想。

以上的类比,内容虽无完全的针对性和可比性,但准确地把握了莲花的清秀洁净的特性与佛陀的精神,使莲花得到了升华。

佛家莲花异彩纷呈

与今天科学分类不同,佛经中描述的莲花含义是广泛的,且包括不同属的睡莲等。

莲花颜色分为白、青、红、黄、紫五色,称“五种天华”。分别代表不同含义,如白莲花代表“深”,青莲花代表“善”,红莲花代表“觉”。这五种莲花为五大虚空藏菩萨所坐。佛经上说:

东方福智虚空藏,坐青莲花,乘银牛;

南方能满虚空藏,坐赤莲花,乘金象;

西方施顾虚空藏,坐白莲花,乘琉璃马;

北方无垢虚空藏,坐紫莲花,乘狮子;

中央解脱虚空藏,坐金莲花,乘水晶龟。

莲瓣多寡分。佛经上说有人华、天华和菩萨华三种。人华者,莲瓣仅十余片。天华者,莲瓣达数百片。菩萨华者,莲瓣有千数片,即佛教中最受尊崇的千(瓣)莲花。

北京古刹法源寺内就有千叶莲瓣的造型。该寺毗卢殿中,供奉着一座巨大佛像,通体铜制,高齐屋顶,共三层,下层即为千叶莲瓣巨座,每一莲瓣上镂刻一佛像,此谓“千佛绕毗卢”,表示诸化身佛都围绕于佛的法身。中层的四方佛,分别面向东、南、西、北。最上层即佛的法身毗卢遮那佛。

佛家的“莲”称谓

由于莲花为佛教“圣花”,集真、善、美于一身,因之佛家的称谓多冠以“莲”字。如:佛经称佛国为“莲界”,佛眼为“莲眼”,结跏趺坐为“莲花座”。有一部重要的佛教经典名《妙法莲华经》。寺庙为“莲舍”。高僧中有号“莲花大师”的。袈裟称“莲服”。五种诵经中有“莲花诵”。和尚的念珠有用“莲子”串成的。僧人行法手印为“莲花合掌”。佛教信徒以“莲友”相称,交谈时谓“口吐莲花”。佛教密宗称人的心脏为“合莲花”,因其形状有如闭合的莲花。净土宗称“莲宗”,诸佛报身的净土又称“莲花藏世界”。其信奉的极乐世界又谓“莲刹”、“莲邦”,在那里众生都生于莲花,长于莲花,居于莲花,莲花有如母胎,又称“莲胎”。前已提及,尽管佛教有着不同派别,也让莲花生出各种意义,但对莲花的尊崇却是共同的,以“莲”为称谓就是例证。莲花与佛教的结合展现了圣洁的世界。

佛教文化艺术与莲花物象

从佛理中我们可领略莲花所具有的哲理意蕴,从莲花物象中可进一步认识其文化艺术价值。

佛教来到“东土”之前,古代文物上即已出现莲花图案。如出土的周朝莲花造型壶。青铜器上的莲花瓣纹等。受佛教影响,魏晋与唐朝器物、雕饰和佛像几乎都佐以莲花纹饰,“因而开创了一个壮丽的莲花纹时代。最集中的地方当数佛教寺院。举凡寺庙建筑本身、****等佛教器物、雕塑、绘画(包括壁画与‘唐卡’),常见莲花图案。莲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走进寺院,礼拜佛像,大殿前庭即有石或铁质巨型鼎状香炉,其上镌有莲花图案。入殿,仰见佛陀结跏趺坐莲台说法(此种“莲花座”姿态,无论佛祖释迦牟尼、“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或是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是最重要的典型形象,尤其表现世尊说法,一定要取莲台坐姿)。大殿顶部,如藻井或檐栏之上,多有莲花图案作为吉祥装饰,以祛邪避火。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中有“圆渊方井,反植莲藻”之句,描写了鲁灵光殿藻井上的莲花图案。

龙门石窟中有一窟名“莲花洞”,四壁雕有佛陀、菩萨及供养人像,顶部雕有巨型莲花。云冈石窟中有一洞四面为巨型莲花围成,每片巨大花瓣前均有一尊静定佛像。为了造型的需要,花瓣、叶片被拉长、压平,塑成方形,但仍可看出是莲花纹饰。敦煌石窟也有大量莲花图案。魏晋以后许多文物上的莲花纹、莲瓣纹、莲叶纹,甚至海石榴纹、西番莲纹、葡萄纹饰等,都是由莲花延伸演变或加入莲花纹的综合体。莲花图案影响、丰富了中国美术史。

在佛殿、佛塔建筑艺术方面应提及两大奇观:

开花现佛——五台山罗寺为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创建于唐代。在寺庙后殿有一“开花现佛”的奇观。大殿中央木制圆形彩绘佛坛上,刻有水浪和十八罗汉过江情景,周围有二十四诸天像,殿内四角为四大天王。圆盘正中立有一大型莲花,高丈余,内有佛龛,四方佛分坐其中。平时莲瓣紧合,呈莲苞状,莲台可转动。当莲台慢慢转动时,巨大莲瓣便在空中徐徐绽开,四方佛现出。这就是名噪海内的“开花现佛”,为观光一景。

十万佛塔上的莲花顶——在西藏江孜白居寺内,有一座“十万佛塔”,系公元1429年(明宣德四年)由当时江孜法王贡桑饶丹帕设计建造的。这座佛塔的底层由七级梯田河岸似的塔楼所组成,线条柔和,式样新颖,庄严稳当。塔高32.5米,塔顶是一朵由紫铜铸就的巨大十三瓣莲花,高与天接,霞光万道,迎着高原的天风夜露,在云海星河里焕然怒放,蔚为壮观。这是佛塔最为奇特之处。这座佛塔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在其十三层塔楼里,供奉有泥塑、铜铸和金、银菩萨3000多尊,加上壁画和唐卡上所绘之佛像,总计有10万尊。因此藏文古籍记载此塔为“古布木曲典”,意思是“十万佛塔”。

唐朝,在供奉的佛教诸神中,还有一位“化生儿”童子形象,手持莲花在玩耍。另有一位送子娘娘,让金童、玉女坐着莲花去投胎。

在佛事活动中,盂兰盆节,目莲救母,僧尼诵经,施放焰口。民间还用各种纸扎糊成十几丈的大法船,放到河中烧化,并在河面燃点成百上千盏荷灯,撒莲花瓣,谓“慈航普度”。

佛寺为施主举办的“素席”,其中莲菜要占相当的比重,所用餐具中,有荷叶形的碗碟、莲花瓣形的汤匙,等等。

晋唐以后民宅建筑装饰、生活用品中的铜镜、瓷器、文房四宝、国画、竹器、刺绣及其他工艺品等,常见莲花图案及纹饰,反映了佛教莲花对民俗、民间文化艺术的影响。

佛教故事三则

莲花夫人的故事

《杂宝藏经》中载有莲花夫人的故事:早在列量世之时,雪山之麓住着一位修行者名提婆延。他经常在一块岩石上小解。有一天一只雌鹿来此,在岩石上****了几下,不久便怀孕生下一女,端庄殊妙,人称鹿女。后来提婆延得知鹿女是自己之后,便接来抚养。鹿女长大后,在所经过的地方,便生出莲花,故又称莲花女。一次国王乌提延打猎路过,看见地上有莲花七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将鹿女领回家中,纳为王妃。不久,鹿女有了身孕,分娩时一胎生了五百个儿子,个个面目端正清秀,长大后人人力大无穷,成了保卫国家的五百大力士。国王欣喜万分,封鹿女为第二夫人,时人称为“莲花夫人”。

借花献佛

一般称借别人的食品以饷客或用别人的东西送人情为“借花献佛”。此典故出自《佛本行集经》、《修行本起经》等所载佛陀本生故事。昔时有一婆罗门弟子,名善慧,于四出参访途中至莲花城,听闻燃灯佛将前来莲花城说法。善慧想用鲜花供养燃灯佛,但是国王已罗集全城鲜花供养了燃灯佛。善慧找遍了全城,未得到一朵鲜花。后来在井边遇着一位年轻的婢女,手捧一只花瓶,瓶中有七茎优钵罗花(即睡莲,有青色、赤色和白色等),善慧就恳切地向她求花。婢女被其诚心所感动,遂许以五茎给他,而留下两茎委托善慧代她献给燃灯佛,以积己身之德。又《过去现在未来因果经》卷一说:“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请寄二花,以献于佛。”在《元曲选》中,也借此语立为“借花献佛”一折,此后逐渐成为人们口头用语。

通向莲国

居士罗生,念佛至诚。宅院中广种花卉,四季飘香。其宅前池中荷花尤其茂盛。罗生常采鲜花,送往寺内佛堂供奉。一日,圆通法师语生曰:“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之福报。”罗生请曰:“我入寺礼佛时感到内心清静,但一返家便觉心烦意乱。如何于尘嚣中获致纯净,望法师指点。”圆通笑而未直接回答,却反问道:“施主养花当有经验,请问怎样保持瓶花之新鲜?”罗生曰:“一般情况下瓶花须勤换水,并将易腐之花梗下端截去,以使吸水通畅,防止凋谢而保持新鲜。”圆通欣然,曰:“诚如施主所言,人生亦类瓶花,唯有不停换水,剪掉腐烂部分,消除陋习,不断净化身心,变化气质,即可像花般保持鲜艳与芬芳。”罗生有所悟,谢法师曰:“铭感五内。我当入寺修禅,让晨钟暮鼓、菩提(梵语:‘觉’、‘智’、‘道’)梵唱,助我修行,入于宁静。”圆通曰:“施主刚才所言,表明只是追求一种外在形式。寺院清静,关键在心。人之呼吸即是梵唱,脉搏跳动即是钟鼓,身体即寺宇,两耳即菩提,无处不宁静。心静自然静,心浮尘嚣躁。入寺固可,居家亦便,自行抉择。”罗生忽地跪下,拜谢法师,圆通连忙扶起,曰:“老僧担当不起。施主慧根不浅,心智已寻到宁静,望潜心念佛,持之以恒,必能踏上莲国之路。阿弥陀佛……”

第二节 莲花与中国道教

莲花不仅被佛教尊为“圣花”,且与我国道教也关系密切。

道教中莲花化生之北斗众星

道教诸神中有一尊三目四头八臂的女神像,名斗姆(或曰斗姥)。她是北斗众星之母。关于斗姆的故事,据道教《北斗本生真经》载:在遥远的年代,有个古老的国家,国王叫周御王。其妃子紫光夫人,非常贤淑。她暗暗发下大誓愿,要为国王生个好儿子,来辅佐国家。

春天到了,阳光明媚,绿草如茵,百花竞放。紫光夫人高兴地在御花园中游玩,信步来到莲花池温泉边,看见清澈而冒着热气的泉水汩汩涌出。她十分心动,便脱下外衣入水洗浴。但她忽有感悟,池中突现九个莲花骨朵,霎时花苞长大竞相开放,从里面化生九个胖娃。后来,他们长大,老大名勾陈,成了天皇大帝(四天帝之一),老二北极星是紫微大帝(亦为四天帝之一),其余七兄弟分别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七星,即北斗七星。

四川成都青羊宫、北京白云观和泰山斗姆宫内,供奉有斗姆神像。

莲花再生之哪吒

哪吒是我国民间广受喜爱的“娃娃神”。他手提火尖枪,臂套乾坤圈,腰缠红绫,脚踏风火轮,雄姿英发,生气勃勃。《西游记》说他是玉帝部下托塔天王李靖第三子,形状似少年,曾参与讨伐造反的孙悟空。《封神演义》则写他出生不久,在东海洗浴时打死了龙王太子敖丙;四海龙王奏准玉皇大帝,来拿他的父母。他为了表示自己所作所为与父母无涉,毅然剖腹剜肠、剔骨肉还于双亲而死。其灵魂申诉天庭,后借莲花为躯体,荷梗为骨,藕为肉,丝为筋,叶为衣,脱胎换骨而复活,为太乙真人得意门下,后助姜子牙兴周灭纣,屡立战功。

佛经《五灯会元》也载有护法神哪吒剔肉还母、拆骨还父的故事。从这里亦可看出在中国,随着历史的发展佛道二教相互融合的情形,哪吒的故事就是一例。

“和合二仙”与“荷”、“盒”

和合二仙是我国民间的爱神。昔日,在我国传统的婚礼喜庆仪式上,常常张挂有“和合二仙”的画轴,上有两位活泼可爱、长发披肩的孩童,一位手持荷花,另一位手捧圆盒,盒中飞出五只蝙蝠。那荷花是并蒂莲的意思,盒子象征“好合”。而五只蝙蝠则寓意着五福临门。“荷”、“盒”和“和”、“合”谐音,蕴涵同心和睦、顺气等意。《周礼·地官·媒氏》疏云:“使媒求妇,和合二姓。”故尔原来主管家人和合团聚的和合神,渐而兼为婚姻和合的喜神——中国的爱神。

实际上和合二仙本是肉身凡胎,乃唐代僧人,一位叫寒山,另一位名拾得。两人出家在天台山国清寺,贫贱之交,互相呵护,朝夕相处,亲密无间。寒山和拾得在佛学、文学上造诣都很深,二人常在一起吟诗唱偈,后人曾将他们的诗汇编成《寒山子诗集》。唐贞观年间,他俩由天台山至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主持,此院后改名为寒山寺。我国民间珍视他俩情同手足的情谊,把他俩推崇为和睦友爱的爱神。寒山、拾得死后一千多年,至清代,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其形象已不再是和尚模样,而是两位蓬头笑面、惹人喜爱的孩童形象了。姑苏城外寒山寺是和合二仙终成正果之处,至今供奉着寒山、拾得的精美木雕金身雕像。和合二仙名扬天下,带给人们幸福吉祥。

佛教与道教“八宝”中之莲花

佛教有“八宝”(又名“八吉祥”),是八种表示吉庆瑞祥之物,常作为供具,陈列佛前。又常作为图案,铸或刻、画在各种器物之上,如大殿前庭中之大型香炉等。这八大吉祥物中就有莲花。它们是:轮,全称“****”。螺,全称“法螺”。据说能吹出“妙音吉祥”。伞,全称“宝伞”。据说能“张弛自如覆盖众生”。盖,全称“白盖”、“天盖”。据说能“覆三千界”。花,全称“莲花”。取“出五浊世而无所染着”之义。瓶(罐),全称“宝瓶”。即插花净瓶。取“圆满无漏”之义。鱼,全称“金鱼”。又因其常以一对之造型出现,又名“双鱼”、“对鱼”。取“活泼解脱”之义。长(肠),全称“盘长”,是一种回环之菱形绳索图案。藏传佛教称为“金刚结”,受了此结,即得到佛的庇护,取“佛说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义。“八吉祥”作为一种吉祥物,明清之际已融入民间。许多民用瓷器、景泰蓝、饰物、织物的上面,常有八吉祥图案出现,造型不一,复杂多变,且逐渐和民间其他吉祥象征图案(如寿字)相匹配而世俗化、社会化了。

作为我国本土宗教的道教,亦有“道教八宝”,又名“暗八宝”。它们是取八仙所持物组成的图案。扇(汉钟离所持)。剑(吕洞宾)。渔鼓(张果老)。玉板(曹国舅)。葫芦(铁拐李)。箫(韩湘子)。花篮(蓝采和)。荷花(何仙姑)。须要注意的是,道家“八宝”与源出佛家的“八宝吉祥”有所不同,不能混淆。道家“八宝”是八仙的渡海和护法的法器。

同类推荐
  • 鬼谷子(经典珍藏本)

    鬼谷子(经典珍藏本)

    本书一直为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现又成为当代商家的必备之书。它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深影响今人,享誉海内外。
  •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典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智慧的浓缩。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如能熟练恰当的运用典故,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炼、更富感染力;在文字表达上运用寓意深刻的典故能起到言简意赅和画龙点睛的功效。本书编者在编写过程中不仅对典故进行了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阅读典故故事,了解他们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国学知识,还可以感受到经史子集各自独特的魅力,增加学习的趣味。
  • 在边城与无地之间

    在边城与无地之间

    本书由“文学评论”、“学术评论”和“访谈及其他”三部分组成,理论、学术和记事色彩兼而有之。
  • 军事思想(上)

    军事思想(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希腊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希腊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热门推荐
  • 星际垃圾王

    星际垃圾王

    茫茫星河,虽然科技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但还有许多未知之谜,等待着人们的发现。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科……咳咳咳,知名主播杜泽的飞船,探寻一下这艘……奇怪的飞船内部,到底有什么奥秘?杜泽微笑着拿起锤子来,顺手从垃圾堆里选了一坨不知道是什么鬼的玩意儿,当场将它砸进了正在向外喷出未知气体的管线里,将其堵死。“你看,修飞船就是这么简单!对了,还有……”本来无语的众人,听闻后半句又一脸期待。“大家不要的垃圾请不要扔,裹上蛋液炸至金黄,隔壁的……发财号专业回收各种垃圾,价格实惠,服务周到,量大从优!”求推荐、求收藏……
  • 起源世界之无限系统

    起源世界之无限系统

    16岁的普通高一学生辕焱在一次意外车祸中穿越,来到了充满着迷幻色彩的大陆:起源大陆!一般来说,穿越者都是有金手指的,而辕焱的金手指就是无限系统!且看辕焱如何使用系统逆天修行!修练?我只要打怪拿经验就行了!绝世神功?我的系统商店里神级功法有的是,只是没无限币买......英雄联盟,火影忍者,刀剑神域,龙珠......在无限系统面前,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步步逼婚,老婆别想溜

    步步逼婚,老婆别想溜

    他是A市众星捧月,风流倜傥的孟二少。她是江家最不得母亲心意的小女儿。他娶她是为了家族利益,压根没把她放进眼里,权当在家里安了个摆设。江家破产,两个人的婚姻宣告结束。再见时,他已有了未婚妻,而她也有了能护她周全的男友。
  • 创世征服记

    创世征服记

    我是创世神,但谁能知道我上一世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宅男呢?什么?世界鬼才?一个禁咒搞死你。什么?魔武双修的魔族天才?路西法,你知道该怎么做.....主神?哦,你说那个给我洗脚的呀。主角?那是用来虐的...................天下各地的萌妹子都是本宝宝的,不服拔刀!鬼畜是我的标签,另类是我的特点!想写啥写啥!就是这么任性!!!!!!!
  • 漫步青云路

    漫步青云路

    十年辛苦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自从一个翩翩少年,戴孝进京的那一刻开始,整个天下的走向因他而改变……
  • 伤停补时

    伤停补时

    作为一个80后,已经被很多球迷认为“老”了。同一时间里只要有皇马巴萨的比赛,因为不去看皇马巴萨,而跑去看佛罗伦萨、桑普多利亚的比赛,我甚至被某知名网络解说嘲笑过。爱从来不分贵贱,难道不看皇马巴萨,去看佛罗伦萨对桑普多利亚的比赛就是有问题么?本书不“想当年”,尽量结合实际,轻度YY,从笔者的眼光去看意甲、英超、西甲……看一看,我们80后是不是想当年?
  • 一世倾梦

    一世倾梦

    她意外重生,从一介乞丐变成了梨源大陆首富的女儿,可她心心念念的都是寻找到她前世的弟弟。跌宕起伏之间,却不想遇到了生命中的他!他百日宴相遇,执意收她为徒,五年之后却不想在一栋废弃的别院与其相遇,从此他是师,她是徒。她一次无意间说漏自己身世,他则为了她特意前往寻找。她,是否能够寻找到前世弟弟?又是否能够在这梨源大陆安身立命?他,一生都性格乖张又为何偏偏对她温柔体贴,而他们又是否能够从相识、相遇,相知到相许?
  • 5分钟掌控听众:当众讲话的诀窍

    5分钟掌控听众:当众讲话的诀窍

    不会当众讲话惹的祸不胜枚举: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导致误会、给别人留下没信心没能力的印象、争取不到机会或资源,等等。当众讲话是一个展示才华、促进合作的平台,是挑战更是机遇,所以我们必须敢讲、会讲,还要讲得好。作者身为中华演讲网首席专家,对当众讲话深有研究,在多年的培训经验中更是积累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在该书中,他为读者提供的是当众讲话的全套解决方案,内容涉及心态调节、内容准备、论据搜集、听众分析、控场技巧等各个方面,同时还为读者提供了针对不同场合、不同听众的即兴发言解决方案。其中的每一个技巧都搭
  • 护法论

    护法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