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23900000049

第49章 结语

《壮文论集》所收入的20多篇文章,是20多年来陆续发表的,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但其中的基本观点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过时。如推行民族文字的基本原则、民族文字韧带说、民族文化生态平衡论、民族文化断裂论、民族文字真空论、汉文与民族文字功能互补论、壮族文字历史使命说、实用功能论、完善壮文推行机制等,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1985年,我在《壮文——壮族人民可以迅速掌握的信息载体》一文中提出:“在当前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紧迫形势下,壮人应当有一种可以迅速掌握的信息载体,现在有了,这就是壮文。”“在毫不犹豫地发展教育和扫除文盲的同时,必须迅速使壮文投入社会使用。”“要组织科技人员(主要是壮族)学壮文,并通过他们用壮文去指导生产、传授技术,向群众提供科技资料,使人们在学习壮文中得到真正的利益,即得到科技和应用上的成效,从而建立壮文的威信。”1988年我在《推行壮文问题讲座》的十讲里,提出壮文应当进教育领域、政治领域、生产领域和文化宣传等领域。可惜,除了区语委有行动,其他方面反应甚微。而语委尽管迎难而上,毕竟权力、人力、财力有限。20多年过去,我们又耽误了20多年宝贵时光。壮族广大乡村的文字真空,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得到填补。绝大多数壮人依然讲壮话,他们并没有迅速变成“汉语人”,正像中国人不可能迅速变成“英语人”,从语文科学的角度来看,其理同。20多年来,广西有很大的发展,但手中无文的乡村壮人,其思想观念和生活状态并没有多大的改变,手中无文,想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信息渠道大抵仍是堵塞的,他只好稍饱即安,不知何时才能够享受到地球村的人们已经享受的现代文明?20多年来,世界各国对民族文化价值的认识,都大大提升了一步。2003年10月,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就是这种新理念的结晶。中国紧跟世界潮流,200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批准我国加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如对民族文化的价值、传承、弘扬和发展,在理论上有许多突破。比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到了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寄托这样的高度,把民族文化视为民族存在的标志。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把“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列为“三个代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报告中特别强调“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①而民族精神的铸造,有赖于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使之与时代精神整合,在这个前提下,“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胡锦涛根据“三个代表”的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他强调:“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②中央这样重视民族文化,重视民族精神,是符合人类发展的历史规律的。发展先进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关键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人不是个抽象的影子,而是负载文化的万物之灵。“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文化从它一开始就存在于人类在懂得利用环境提供的机会上进行有组织的开发之中,存在于对集体完成的活动有助的干劲、技能及精神反应的训练之中”。③所以人类离不开文化,文化也离不开人类。但文化是有层次的,从空间上看,它包括世界文化、中华文化和民族文化,这其中,民族文化是母胎,是根基。一个民族以自己的文化为基础,广泛吸纳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这个民族才能够发展繁荣。人们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如何吸纳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有多种渠道和方法,其中最经常的也是最重要的是通过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文字来吸纳。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也好,当代先进文化的吸收也好,都离不开语言文字。所以恩格斯说:“从铁矿的熔炼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④在这里,文字成为人类进入文明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语言文字已经不是简单的手段或工具,而是涉及到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问题。格里姆说过:“我们的语言也就是我们的历史。”⑤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故语言文字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

恩格斯在1888年《共产党宣言》英文版注释中,就把人类社会的阶级斗争史注明为“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见文字的重要性。在所有的文字中,本民族文字是该民族大众最得心应手的工具,因为它负载的是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因此,我们应当根据党的十六大关于文化问题的阐述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来理解壮文对广大乡村壮人的意义。广大壮族乡村处于文字的真空地带,就谈不到什么继承传统优秀文化,谈不到人的全面发展,当然也就谈不到发展先进文化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既然中国当代的先进文化应当是多样化的文化,既然我们要建立的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那么,我们就不应当让一个1700万人口的民族存在广大的文字真空地带。如果我们仅满足于几百万壮族干部职工掌握汉语文,而置乡村里七八百万群众于不顾,那不符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国家层面来说,对少数民族文字,对壮文,都早已给了足够的政策。

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中,就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以后庄严的宪法及历次宪法修正案都予以重申,如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的第四条第四款中重申:“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根据宪法,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具体内容包括:(1)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受到国家的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政治上、法律上与汉语文是平等的,既不允许歧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也不允许歧视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和个人。(2)少数民族有选择使用语言文字的自由,既可以选择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也可以选择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字,无论选择使用何种语言文字的民族和个人都是平等的。(3)国家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在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法》保障公务活动、社会用语、学校教育、个人生活等领域使用民族语文。在其他地区,相关法律也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4)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民族语文,包括支持民族语文在各个领域的使用和发展,支持民族语文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处理,以及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改进新文字等。(5)国家支持民族学校使用民族语文教学,支持培养民族语文人才,开展民族语文的调查研究,使民族语文更好地发展。(6)国家提倡和支持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以利于各族交往,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⑥这是一套完整的民族语文政策,方方面面都做了周密的考虑,得到了照顾。对壮文,国家是给予特别关照的,《壮文方案》是唯一得到国务院通过的新创文字。1981年8月22日,国家民委在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壮文方案修改意见的报告》后,征求了专家的意见,于1982年2月2日的[82]民文字第42号文件中作了批复: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二日你们报来的《关于壮文方案修改意见的报告》收悉。同意你们报来的把6个非拉丁字母和5个声调符号全部改为拉丁字母的壮文修改方案。经过修改的壮族文字方案,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推行。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日

可以看出,无论从宏观或者微观(对壮文)角度看,国家是给足了政策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也下达了一系列文件,1980年6月25日,自治区党委在桂发(1980)54号文件中,通知。恢复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设立推行壮文试点工作组和区人民广播电台壮语编辑组。1982年3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桂发(1982)57号文件:“一、今后出版的壮文图书、报刊,新刻制的壮文印章,书写的机关名称牌子等,应按修改的壮文符号书写、刻制;以原壮文刻制的印章,书写的牌子,可在今年内逐步更换,在未更换前,原来的印章继续有效。二、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自治区教育局和壮族聚居地区的地区行署、县人民政府,要积极地、有步骤地组织壮族人民群众学习壮文,并相应地做好壮文书刊的出版工作。”1992年10月22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桂政发[1982]81号文件中通知“各地区行署,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柳铁,防城港区,区直各委、办、厅、局”,要“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语文政策”,“提高对民族语文工作的认识”,“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壮文小学要实行“以壮为主,壮汉结合,以壮促汉,壮汉兼通”

的教学原则,“要给壮文推行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加强壮语文的新闻宣传和壮文教材、图书、报刊的出版发行工作”。总览中共广西自治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文件,涉及到以下工作:①恢复自治区语委及其下属广西壮文学校、广西民族出版社、《三月三》、《壮文报》(后改《广西民族报》)等单位;马山等22个县建立推行壮文机构;②更换壮文公章和机关名称匾牌;③壮文进学校(主要是中小学试点和四所民族师范加授壮文);④进一步做好民族语言文字的广播、电视工作,提高覆盖率,壮族聚居区广播站要努力办好壮语节目。自治区人民广播电台设立壮语编辑部;⑤马山等22个县农村使用壮文扫盲和科技扶贫;⑥在以壮语为交际工具的地方要逐步做到使用壮汉两种文字执行公务;⑦使用壮文考试和评职称与汉文有同等效力。应当说,文件是比较完整的,该提到的都提到了,问题是在执行上。关于①,语委及其直属机构恢复了,但心里不塌实,屡有提议取消的。22个县的壮文推行机构有的合并了,有的形同虚设;关于②,较好地完成了;关于③,壮文进学校,有的已经萎缩(如中学);壮文小学一直在试验着,也在萎缩;有的正在转向;关于④,不仅未实现,原有的少量节目也大大缩短了;关于⑤,除区语委在办少量班,扫盲工作基本未实行;关于⑥,未见行动;⑦未实行。从这里可以看出,国家给的政策不仅没有用够,反而打了折扣,文件的诸多规定基本没有得到实行。而语委一家权力、财力、人力都有限,想做的事又做不了。壮人是不是不愿意要民族文字?不是的!最近有学者做问卷调查(调查人数852人,有效回答837人),认为壮文非常有影响的占2.1%,比较有影响的占12.1%,影响一般的占36.9%,有影响但不太大的占28.6%,认为没有影响的10.3%,无法回答的10%,可见认为有不同程度影响的占到79.7%。问到壮文发展前景,认为有很大发展的占6.1%,在一定范围内发展的占31.1%,整体保持现状的占3.1%,一定范围保持现状的占11.4%,将来不用占15.3%,无法预计占32.4%,无效回答0.7%。对壮文发展前景保持不同程度的乐观态度的占51.6%,过半。而无法预计的32.4%,主要是对官方信心不足。⑦可见多数壮人还是愿意要壮文的,且相当一部分人主张双语。的确,在我们推行壮文的同时,正遇到双语教育的浪潮。

在中国的双语教育中,对一般少数民族而言,主要是学习汉语文。双语现象是一个世界范围的现象,它有利于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适应全球化的浪潮。因之甚至出现多语现象。双语或多语,大大扩大了人们的交流空间和信息量,不可阻挡。但对大多数人而言,不管掌握多少语文,母语及其文字乃是根基。完全转用另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对于人口较多而且居住连片的民族来说,一般只在少数人中出现,并且要具备相应的环境和条件。

对壮族而言,我们也应当提倡双语甚至多语,提倡双语文,也就是掌握壮语文和汉语文。但壮人向来有慕汉心理,学习汉语文的动力不成问题,反倒是学习自己的文字有陌生心理,这是特殊历史条件造成的,并不是不需要。因此,对于壮人,不懂汉语文的,应当先教壮文,然后根据可能性学汉语文;懂得汉语文的,根据工作的需要,也应当学习壮文。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以壮为主,壮汉结合,以壮促汉,壮汉兼通”的方针,虽然是对试点小学而言,也可以以之指导不懂汉语文的壮人的双语教育。实践证明,掌握壮文和汉文,可以连通民族文化及外部世界的多重信息渠道,站在民族的土地上看世界,在工作上会更有针对性和前瞻性,也会有许多的方便。我相信,通过《壮文方案》50周年纪念,壮族地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一定会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有一个求实的理念,从壮族的整体发展进步出发,真正落实相关文件精神,给壮文一个发展的空间,以促进壮族地区的协调发展。这就是我将这些文章付梓的意旨所在。

注释

①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年11月8日)。②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③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诞生和成长中的自由》,见庄锡昌等:《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21页,人民出版社,1972。⑤格里姆:《论语言的起源》,刘魁立文,见《民间文艺集刊》第三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⑥金星华主编:《中国民族语文工作》,民族出版社,2005。⑦黄南津、唐未平:《壮族群体文字使用态度及文字声望调查研究》,内部调查报告。

同类推荐
  • 如何安心如何空

    如何安心如何空

    《如何安心如何空》是一部探讨修行的普及读物。作者是一位科技人员,工作之余以自己身心修证的实验为基础,长期致力于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禅,并因因缘际会次第获得殊胜成就,使与他一同修学的人分饮菩提恩泽。
  • 中国地名灯谜解析

    中国地名灯谜解析

    本书收入以地名为谜底的灯谜两千七百多条,既有省、市、县等行政区划地名,也有风景名胜、历史古迹等地名。
  • 风俗探幽

    风俗探幽

    风俗既是社会生活中最富情趣的领域,又是源头幽远、寓义奇奥的文化现象。由于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及文化功能的相应变化,风俗也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形态,使其传统的象征意义变得更为奇曲而隐秘。《风俗探幽》共分岁时篇、人生篇、丧葬篇、土木篇、俗信篇,从中国古风今俗中选取了60个有趣的事象,加以寻源探幽,释义揭谜,以充分展示中华风俗的俗雅、平奇、显隐交并的文化特征,为读者提供一部认知中国风俗和文化传统的形象读本。
  • 发现东北

    发现东北

    为了全方位地解读东北,多年来作者走访了许多重要地点,比如德惠的万宝山、长春的原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旧址和伪皇宫、沈阳北大营、呼伦贝尔草原、黑龙江抚远的东方第一哨、乃至韩国的日占遗址、日本的靖国神社和千鸟渊无名战死者公墓、越南河内等地。因此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发现东北》饱含了作者对东北这块土地的热爱和感悟、理解和思考,是一部积沉淀多年的心血力作。
  • 记忆里的中国:金银玉器

    记忆里的中国:金银玉器

    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创造出了灿烂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金器、银器、玉器、陶器、瓷器、琉璃器、漆器、青铜器……在这些方面中国都曾领先于世界,创造出了令世界叹为惊奇的成就,其中玉器和瓷器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沉淀入国人的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
热门推荐
  • 情深似海深几许

    情深似海深几许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情爱时光是假的,痴缠岁月是假的;本想全身而退,最后落得一无所有。空有深情,无人懂。
  • 横刀异世

    横刀异世

    龙战天十岁那年,他的父母在机缘巧合下,得到了一块紫色的天外来石。从那一刻起,他,龙战天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不在平凡!……苍月大陆。这个在众神的庇护下,已经安静了数万年之久的圣地,却因龙战天的到来,开始颤斗了起来!那些来自数万年前的‘声音’,也随着龙战天的到来,一个个的出现在了这个数万年之后的苍月大陆上!在这个处处充满刀诀、剑诀和魔法的世界里,龙战天......
  • 梦境和灵魂

    梦境和灵魂

    做梦是件小事只要会做会很开心我小的时候做过噩梦可是我不记得了
  • 天台歌后

    天台歌后

    繁华的大都市,是不期而遇的邂逅,还是命中注定的相识。心中藏着那个人,如海水般深远,如烈日般炽热。然而那个早已离开的人却像用自己无形的双手将两颗孤独的心慢慢拉近。谢谢你留下这世上最美的礼物。
  • 双笙:八年的结局我挽回了你

    双笙:八年的结局我挽回了你

    他们曾经相爱,拥有着世人所眷恋的爱情;他们却遭遇许多挫折,受到世人所厌恶的目光;他们重新找回了自我,拥有着世人无法得到,最真挚长久的爱。顾笙:林笙,你知道我等了你多久吗?再等你是我儿子?林笙:笙宝,笙爸,帅比笙,八年了,你还记得我吗?你还记得当初的双笙吗?尹词:顾笙,你背叛了我,你在我眼中就是一个妓女你知道吗?白唯:顾笙,我们绝交吧!陆玖:林笙,我暗恋你四年了,我肯为你卖身,你可否给我一颗真心?八年,我等你,八年我念你,八年,我爱你,八年,有你..
  • 稳健派师姐与不稳健的我

    稳健派师姐与不稳健的我

    当命运之齿咬合,时间长河开始流淌,我手中大棒该何去何从?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泯灭,让我承受这个年纪不该有的痛苦?看着面前桃羞杏让,不可方物的倩影,王大宝仰天长叹:“仙子,请自重。”ps:剧情展开在第一卷结束,每日最少两更,上架后500均订:日万,一千均订:日两万,两千均订:日三万,精品:写到进棺材为止。某位十年后的伟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怕爆更,就怕没人催更。”
  • 玄斗苍域

    玄斗苍域

    一块金玉自星空飞来,砸出了一个传奇!命运弄人,辍学少年穿越到了异界之中,穿越的地点居然是一家青楼名妓的床上,之后才知道自己成为了一个废材恶少!在这个斗气的世界里,他一世的情债该如何化解?他独特的体质肩负了怎样的使命?而他,将如何在这广袤无垠的苍域之中,畅游天地,终成一代枭雄!【喜欢斗气的朋友可以看看哦,同时求收藏,求票票,各种求!!!】
  • 本猫可是帮主大人

    本猫可是帮主大人

    江湖纷争,百叶帮的宅子被中元门看中,对方痛下杀手,身为帮主的叶苗,为护手下,以命相拼,终是未逃过花落尘泥的命运。再次醒来,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只不过让她怀疑人生的是自己雪白的爪子。怎么就变成猫了?原主的残碎记忆涌入脑海,叶苗对这片大陆有了些许了解,适应能力超强的她无所畏惧,从此踏上了新的征程……
  • 重生之大小姐请摆驾

    重生之大小姐请摆驾

    素手云翻,傲视天下,她只手遮天,跺跺脚便能让美国总统乖乖送上门来给她揍.可是这样的她,在她的家族中却胆小如鼠,唯唯诺诺。在三年前,父母将她宠入天堂,负心汉一脸情深的表白,表姐带着微不可查的讨好,表妹表里不一的恭维。可是,只因一场车祸,让她那倾世倾城的绝世容貌就这样毁于一旦。在她最绝望的时候,父母翻脸,雪上加霜。在她心灰意冷的时候,未婚夫嫌弃,讨好她的好表姐。三年之后,她带着同样的伤疤重回家族。她扮猪吃老虎,引得表姐表妹争着往陷阱中掉。她很惋惜的看着他说:“手术能整回来吗?”她很悲伤的对表姐道:”.我也不想打击你了。你去动物园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适合你,你这样在街上乱跑很容易被警察射杀的。”
  • 暖流撞寒洋

    暖流撞寒洋

    当千岛寒流遇上日本暖流,整个海域都会变暖。后来,这成为我唯一记住的地理题。当暖流装上它,这缘分便早已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