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0400000031

第31章 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平定宁王(9)

许泰没明白,张忠一点就透,拍着大腿跳起来,喊道:“他王阳明弱不禁风,看他这次不出丑才怪!走,请王阳明去校场。”

校场人山人海,都是张忠组织起来的士兵,王阳明施施然来了。

张忠扔过一张弓来,向王阳明说:“懂射箭吗?”

王阳明看了一眼弓,笑笑说:“略懂。”说完,就从旁边的箭筒里抽出一支箭搭到弓上,看向远处的箭靶,缓慢而有力地拉弓,二指一松,“嗖”的一声,箭如流星飞了出去,正中靶心。箭杆犹在震颤,王阳明的第二支箭已在弓上,略一瞄,二指一松,这支箭的箭杆在靶心上震颤得更厉害。张忠惊讶得来不及张嘴,王阳明的第三支箭已飞了出去,又是正中靶心。三支箭的射击一气呵成,王阳明脸不红心不跳,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

王阳明向士兵们微微一笑,把弓扔回给张忠,一拱手:“献丑了。”说完转身就走。张忠团伙垂头丧气,这是他们唯一能想到的反击王阳明的招数,可惜惨败。

射箭事件后,张忠团伙的所有成员都发现他们的队伍不好带了,执行力下降,有些士兵甚至还跑到王阳明那里去听课。他们一致确定,王阳明是南昌城的真正主人,而他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夹着尾巴走人。

南昌城百姓用最热烈的仪式欢送他们,每个人都在心中祈祷,瘟神来南昌只此一回。王阳明没有祈祷,他知道祈祷也没用,因为张忠团伙对他的攻击必有下文。

的确有下文,张忠等人一到南京见到朱厚照,马上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王阳明来。

张忠说:“王阳明平定朱宸濠功劳一般,实际上是知县王冕(前面提到的活捉朱宸濠那位)擒了朱宸濠。”

朱厚照“哦”了一声,许泰立即跟上:“王阳明拥兵自重,将来必占江西造反。”

朱厚照“啊”了一声,张永在旁边冷笑道:“您有什么根据吗?”

许泰是能发不能收的人,幸好江彬接过话头:“王阳明在南昌城用小恩小惠收买军心,我们的士兵几乎都被他收买了。如果您不相信,现在下诏要他来南京,他肯定不敢来。”

朱厚照笑了,说:“下旨,要王阳明来南京。”

诏书一到南昌,王阳明立即启程。可当他走到安徽芜湖时,张忠团伙又劝朱厚照,王阳明是个话痨,来了后肯定要你别这样、别那样。

朱厚照点头说:“下旨,要王阳明回南昌。”

王阳明现在成了猴子,被耍来耍去,还没有申辩的机会。他不想当猴儿,所以没有回南昌,而是上了九华山。

江彬派出的锦衣卫如狗一样跟踪而至。王阳明知道有狗在身后,所以他每天都坐在石头上,闭目养神,仿佛和石头合二为一了。

锦衣卫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只好回报江彬:王阳明可能得了抑郁症。

抑郁症没有,但王阳明的确得了病。他三次上书朱厚照,要回家养病,同时看一下入土多时的祖母。朱厚照在张永的阻拦下三次不允,王阳明在九华山上对弟子们说,这可如何是好,我现在是如履薄冰,不敢多走一步,很担心被张忠等人拿了把柄去。

弟子们说:“老师也有退缩的时候啊。”

王阳明回答:“谁喜欢身在诬陷的漩涡里!”

弟子们问他:“那您现在该怎么办?”

王阳明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直到南京兵部尚书乔宇的到来。

乔宇本是北京民政部的副部长,因得罪江彬而被排挤到南京坐冷板凳。可能是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突然有一天他认定江彬要谋反。没有人相信他,他却矢志不移地向别人灌输这个信念。朱厚照南下,他捶胸顿足,认定江彬可能要在这个时候动手。可还是没有人相信他,他于是找到王阳明,说了自己的担忧。

王阳明也不太相信,乔宇就说了一件事证明自己的判断。这件事的经过如下:几日前,朱厚照和江彬到郊外打猎,某日宿营突然发生夜惊,士兵们纷纷到皇上军帐前保卫,想不到皇上居然不在军帐。找了许久,才在一个山洞找到狼狈不堪的皇上,和皇上在一起的就有江彬,江彬紧张兮兮。

王阳明没有乔宇那样丰富的想象力,不过他曾在给朱厚照的信中谈到过朱厚照南下面临的风险,朱宸濠余党还在江湖上,皇上又不肯回北京,如果真的发生不测……王阳明不敢想下去,他的良知也没有再让他想下去,而是让他马上行动起来。1520年农历六月,王阳明集结军队在赣州郊区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演习准备期间,王阳明的弟子都劝他不要如此高调,因为张忠团伙贼心不死,搞演习就是授人以柄。

王阳明说:“我之所以这样做当然有苦衷,我要警告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不要打皇上的主意。话说回来,即使我不搞军事演习,那群人想找麻烦就一定能找得出来。既然横竖都是被人盯着,何必畏畏缩缩,如果有雷就让它打吧,有电就让来闪吧。”

仁者所以无惧,是因为做事全凭良知。

为了表达自己的这一想法,王阳明作了一首《啾啾鸣》:“丈夫落落掀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千金之珠弹鸟雀,掘土何烦用镯镂?君不见,东家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衔其头?西家儿童不识虎,抱竿驱虎如驱牛。痴人惩噎遂废食,愚者畏溺先自投。人生达命自洒落,忧谗避毁徒啾啾!”

这是王阳明经历张忠团伙的诽谤和构陷后豁然开朗的重新认识,超然、自信、不惑、不忧的人生境界跃然纸上。

让人惊奇的是,朱厚照对王阳明大张旗鼓的军事演习毫无意识,所以当江彬向他进谗言说王阳明别有用心时,朱厚照一笑置之。朱厚照现在最迫切的想法是让朱寿大将军名垂青史。几个月前,他真把朱宸濠放到了鄱阳湖上,派给朱宸濠一群士兵,这群士兵的唯一工作就是擂鼓和挥舞旗帜。朱厚照英勇神武,身穿重甲,站在船头指挥作战,朱宸濠毫无还手之力,缴械投降。这是一场完全有资格载入史册的战事,朱厚照决心要把这件事和他当初的应州大捷写入他的人生,这叫双峰并峙。

他的这一想法给王阳明制造了难题。王阳明曾向中央政府连上两道捷音书,天下人都知道是王阳明捉了朱宸濠。现在要把这一客观事实改变,解铃还需系铃人,王阳明想躲也躲不开。

朱厚照明示张永,要他暗示王阳明,重上江西捷音书。

张永哭笑不得地暗示王阳明:只要把张忠团伙和朱厚照写进平定朱宸濠的功劳簿里,此前种种,一笔勾销。王阳明也哭笑不得,他是个有良知的人,不能撒谎。即使面对种种构陷也不愿意撒谎。

张永对王阳明的高洁品格印象深刻,他只好拿出最后一招,也是王阳明最在意的一招:如果按皇上的要求重写江西捷音书,皇上马上回北京!

王阳明片刻没有迟疑,马上按照要求重写。张永成功了,因为他知道王阳明不在乎自身安危,却在乎皇上和天下百姓。皇上在南方多待一天就多一天危险,而当地百姓也会早日解脱,要知道,皇上和他的军队每天吃喝的钱可都是民脂民膏啊!

1520年农历七月十七,王阳明献上修改版平定宁王报捷书,朱寿大将军、张忠、许泰、江彬成为功勋,王阳明屈居功臣第二梯队。

朱厚照果然说话算话,1520年农历八月下旬,朱厚照从南京启程回北京。

王阳明得到消息后大松了一口气。有弟子问他:“老师您受到如此不公正待遇,却还心系皇上,这是良知的命令吗?”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刁,所以王阳明被问住了。

人生在世,难免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可当遇到不公正待遇时,我们该怎么办呢?王阳明时常教导弟子,为了自己相信的正义要勇敢去拼,不要做缩头乌龟,否则就是活千年,不过是千年的禽兽。如果王阳明知行合一,他就应该在面对张忠团伙的无耻和朱厚照的昏聩时勇敢地说“不”,他应该抗争,而不是畏畏缩缩地被人牵着鼻子走,到头来贡献了力量却没有得到荣誉,任何人的良知都不会教导他,这样做是对的。

王阳明思考了很久,终于说出了一个可以让人接受的答案:“应视功名利禄如浮云,要勇敢地去做事,不必计较事成之后的荣耀。有荣耀是我幸,无荣耀是我命,这就是良知给我们的答案。”

致良知

直到1520年农历九月前,王阳明始终把“存天理去人欲”作为他心学的终极目标。每当有人问他应该如何成为道德圣人时,他给出的方法也只是“存天理去人欲”,但经历了张忠团伙处心积虑地谗诬构陷而能毫发无损后,王阳明的心学来了一次飞跃,这即是“致良知”的正式提出。从此后,王阳明什么都不提,只提“致良知”。

有人考证说,“致良知”早就被南宋的理学大师胡宏提出过,我们已无从得知王阳明是不是抄袭了胡宏,还是根本不知道胡宏而自创出来的,无论哪种情况,在今天,“致良知”和“王阳明”已成一体,不容置疑。

“致良知”其实很容易理解,就是用良知去为人处世。按王阳明的话说则是,由于良知能分清是非善恶,所以它就是天理,致我心的良知于万事万物上,万事万物就得到了天理,于是皆大欢喜。

“致良知”的运行原理是什么呢?王阳明和弟子陈九川的一段对话是最佳的答案。

陈九川向王阳明提出这样一个困惑:“心学功夫虽能略微掌握些要领,但想寻找到一个稳当快乐的地方,倒十分困难。”

王阳明告诉他:“你正是要到心上去寻找一个天理,这就是所谓的‘理障’。此间有一个诀窍。”

陈九川就问诀窍是什么。

王阳明回答:“致良知。”

陈九川问:“如何致良知?”

王阳明回答:“你的那点良知,正是你自己的行为准则。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只要你不去欺骗良知,真真切切地依循着良知去做,如此就能存善,如此就能除恶。此处是何等的稳当快乐!这些就是格物的真正秘诀,致知的实在功夫。若不仰仗这些真机,如何去格物?关于这点,我也是近年才领悟得如此清楚明白的。一开始,我还怀疑仅凭良知肯定会有不足,但经过仔细体会,自然会感觉到没有一丝缺陷。”

据此,我们可以知道,“致良知”就是“格物致知”里的“致知”,它的运行原理就是按良知的本能(能分是非善恶)指引去为人处世。

我们现在可以追溯王阳明如神的用兵事迹,他对付江西土匪和朱宸濠未败一战,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他在多方面考察和大量资料搜集后,一旦定下战略就绝不更改。这恰好就是“致良知”的力量。

由上面的论述可以知道,王阳明心学认为人心中有个能分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人不必靠典籍,也不必靠其他外在的方面来证明,良知刹那间一发作,那就是正确答案。但千万不能有第二次发作,也就是在一件事上不要反复思考,记住你面对事情时脑海中的第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最佳方案,这也就是真正的致良知。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就应该致良知,相信自己良知的力量,按良知的指引做出决定,这样才不会疑虑和悔恨。

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王阳明是在1520年农历九月的哪一天提出了致良知的心学思想,我们只是知道,王阳明心学又被称为“良知学”,可见,致良知在王阳明心学中的分量。

据王阳明自己说,提出“致良知”还要特别感谢张忠团伙,如果没有他们对他进行的百般构陷使他每天都在生死一线徘徊,他就不可能在这极端恶劣的人为环境中提出“致良知”。

王阳明对良知的评价非常高,他曾在给弟子的书信中说,考察人类历史和神鬼历史,发现“致良知”三字是圣门正法眼藏,能规避灾难、看淡生死。

人如果能致良知,就如操舟得舵,纵然无边风浪,只要舵柄在手,就能乘风破浪,可免于沉没。

听上去简洁明快的“致良知”真的有如此神奇?王阳明的回答是坚决的肯定,不过他也有担忧,说:“就是因为致良知如此简捷,很多人会不太重视,走向歧路。实际上,我的致良知之说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真不可以轻视。”

王阳明这种担忧是必要的,多年以后,王阳明心学的衰败就是他这种担忧成了事实。我们也无从明白,王阳明怎么会把“致良知”看得如此重要,并且预见性地认为人们在学习良知学时会走歪路。

依我们之见,致良知无非是用良知去为人处世而已,这有什么难的?可王阳明却说,人人都明白,但很少有人能真的做到。一件坏事到眼前,良知明明告诉你不要去做,可无数人还是违背了良知的教导。这就是王阳明为什么说“致良知”看似简易,其实艰难的原因:知行不一。

按王阳明的意思,如果我们做每件事都按良知的指引去做,那就能获得不动如山的心和排忧解难的智慧。他在张忠团伙的非难中能安然度过,除了一点点运气外,靠的就是这种不动如山的心和排忧解难的智慧,而这两种东西,必须长时间地坚持致良知才能获得。

王阳明心学无非如此!

它难就难在我们很多人都不能持之以恒地致良知,如果真能坚持到底,那超然的心态和超人的智慧就会不请自来。遗憾的是,我们很多人都不能把致良知坚持到底,所以我们缺乏不动如山的定力和解决问题的智慧,烦恼由此而生。

1520年农历九月后,王阳明开始向弟子们讲授“致良知”。第二年五月,王阳明在白鹿洞书院大事声张“致良知”,并且声称,他的“致良知”学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直接从孟子而来,也就是说,圣学到孟子后就戛然而止,赖天老爷垂青,终于让他接下了孟子手中的棒子。这种说法,韩愈、程颐、陆九渊、朱熹都用过,并无创新。王阳明还煞有介事地说,他提出的“致良知”是千古圣贤尤其是孟子遗留的一点血脉。对于那些讥笑和反对他学说的人,他长叹说:“这些人顽固得很,就是滴血认亲得到证据,他们也不会相信。”

王阳明显然在睁着眼睛说瞎话。孟子所谓的“良知”纯粹立足于人的情感上,也就是道德上,恻隐之心、羞恶之心都属于道德,属于善恶之心。而王阳明提的“良知”则除了关于道德的善恶之心外还有关于智慧的是非之心,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在王阳明弟子越来越多的同时,他的学术敌人也越来越多。这些人攻击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是枯禅,理由是,禅宗主张直指本心,人人都有佛性,佛在心中坐,不去心外求。而王阳明的心学和禅宗异曲同工,无一例外的,他的学术敌人都是朱熹门徒,发誓有生之年和王阳明心学不共戴天。

王阳明的反应很让这些人愤怒,他不但未有所收敛,反而变本加厉。1521年农历八月回浙江余姚后,他居然肆无忌惮地扩招门徒,搞得天下人都知道浙江余姚有个王阳明在讲心学。在他的敌人看来,王阳明明知道自己的学说是荒谬的,应该痛哭流涕地向他们忏悔。可王阳明不但不知悔改,还拿圣人孟子当挡箭牌,这真是恬不知耻。

攻击谩骂王阳明的声音在整个明帝国成了学术界的主旋律,上到中央政府高级官员下至地方小吏,王阳明的敌人满坑满谷。当然,对他顶礼膜拜的人也是浩如烟海。王阳明大有不管不顾的气势,用他的话说,我只相信自己的良知,其他一概不理。

同类推荐
  • 安康历代名人录

    安康历代名人录

    本书由李厚之、张会鉴、郑继猛三人合作纂辑。李厚之和张会鉴二位先生是安康文坛上的高产作者,也是出了名的“黄金搭档”。为了编著此书,他们查阅了大量史籍,搜集了很多史料,作了多年的资料准备。
  •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1735年-1826年),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总统,绰号“圆球”《独立宣言》签署者之一,被美国人视为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1735年10月19日,亚当斯生于马萨诸塞州昆西的一幢房子黑,美国人称这幢房子为“美国独立的摇篮”。亚当斯从小聪慧过人,有“神童”的美誉。20岁时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1765年发表文章评击《印花税法》,从此参加到反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运动中。1774年当选第一次大陆议会的代表,成为《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被誉为“美国独立的巨人”。
  •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是女性修心的随笔集,一本揭穿人生的启示录。这是26个女神的故事,她们真的得到过一切。张幼仪林徽因唐瑛江冬秀宋美龄孟小冬胡蝶潘素孙多慈……她们在民国军政界、商学界最出色男子的呵护下,做了一辈子美人、才女、传奇。愿她们的命运,成为你的良药。愿这本书成为女孩最靠谱的人间指南。《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这是一些最让人羡慕的女人,她们有最精彩的人生,而且征服了各个领域中最出色的男人。这里不光写风光的一面,更写她们风光背后的心酸与沧桑。这些女性的起点不同、身份各异,人生的结局却往往出人意料。
  • 郁达夫传

    郁达夫传

    本书介绍了郁达夫的生平事迹,包括故园残梦、岛国春秋、“创造”天地、风雨情深、放棹江湖、烽火家国等内容。
  • 林书豪,梦想的力量

    林书豪,梦想的力量

    本书在简述林书豪的学业、成长和赛场业绩之外,从青年成长、成功成才、心灵励志方面入手,解读林书豪成功的精神内核,将其总结为12个成功真谛,如坚持梦想、做好准备等待机会、长期坚持不懈、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合理抉择、在专业和职业之间理性抉择、胜不骄败不馁、注重团队精神、保持强大的心灵安宁等等,这些特质是每个时代的精英人士、成功人士的共同特质。
热门推荐
  • 噬劫

    噬劫

    修真,修道,穷其一生,方能窥视仙道飘渺,然而天道无情,窥视仙道者,必将劫诛之,劫过,则成仙,劫败,则身死。渡劫期修真者陈林,因初修时根基不稳,渡劫失败当场陨落,转世于禹州罗象城修真家族陈家子弟陈延,带着前世记忆与遗憾,再度踏上追寻仙道的道路......
  • 天上流云

    天上流云

    完全是无聊,拿起笔,爱写不写!(差两字)
  • 左手马云右手史玉柱

    左手马云右手史玉柱

    在当今的商海之中,马云与史玉柱无疑是两颗耀眼的明星,堪称中国企业家中的另类,他们在商界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令人瞩目。《左手马云右手史玉柱》全方位、多角度地总结了马云和史玉柱二人关于人生感悟、创业、团队领导、企业管理、经营理念、商战策略、网络鏖战、失得成败等方面的精彩语录和成功智慧。我们希望本书能带给创业者以激励、经营者以点拨、成功者以提醒、失败者以启迪,给在商业圈中迷茫徘徊但又想取得成功的人点亮一盏引路明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要和首富离婚

    我要和首富离婚

    重生后的姜雨柔想离婚,冷傲说:“不管几辈子,只要我不同意,你就只能是我的。”“妈妈,我们败光她的家产,看他还嚣张!”浩浩给他妈妈出主意,他也不想要这个坏爸爸。“儿子,妈妈就是生个足球队,都没用。”姜雨柔也很无奈的说。
  • 为何英雄会是我

    为何英雄会是我

    “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该干什么。”一声平淡如水的声音,细微的如一根针丝般。一名满身是泥土的少年,微微的从地上爬了起来。他脸神呆滞,似在思索着什么。半响过后,他理清头绪,低头看了下自己的手,说道:“哦!原来,我叫洛辰。”他的记忆是什么样子,谁也不清楚,只能靠他自己去摸索了。
  • 纸片生物

    纸片生物

    二维文明的科学家无论如何努力,也难以一窥三维世界的真相,可这个二维宇宙对三维世界来说,居然只是一个用来二向化的实验场地。我们的世界会不会也是这样?
  • 灰王子与白马公主

    灰王子与白马公主

    水晶鞋?白马公主?某女主的大学生活就从一双水晶鞋开始了,不,那是噩梦的开始
  • 佛说文陀竭王经

    佛说文陀竭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