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0700000037

第37章 李娟在冬窝子

文 /段离

去年 12月 28日晚上,实际上也就是上个星期,我突然接到李娟的电话。她说她在冬窝子里,用邻居哈萨克老乡的“卫星电话”打的(注:其实“卫星电话”是当地人对无线座机的称呼。这种电话在牧区非常普及,很多手机无法接收到信号的地方也能使用。它的外形与普通座机一样,但不用牵电话线,需充电,并架设高高的天线接收信号)。我急忙说,你挂了,我给你打过去。我知道她打个电话是很不容易的,更何况是借用邻居的卫星电话。

我把电话拨过去,响了十几下,电话才接通。我想,卫星电话也许要比一般的电话复杂一些吧,至少它要扶摇直上九万里,落地之后才能接收得到。

李娟在电话那头说:“哎呀,我好像都不会说话了。 ”

我问:“咋样,冷不冷?”

她说:“还可以,刚下了一场雪。 ”

我问:“你们那有几户人家 ?”

她说:“两家。 ”

我问:“你住的老乡家有几口人?”

答:“老两口。 ”

我问:“多大年纪?会说汉语吗?”

答:“和你差不多。男的会说一些。 ”

问:“白天能睡觉吗?”

答:“哪能?人家在干活,哪好意思睡。 ”

我也不知道怎么会问起这个话,大概是想起她以往在家,白天要睡三觉,她妈妈叫她“李三觉”。

我问:“能吃上菜吗?土豆萝卜之类的。 ”

答:“哎呀!你又不是不知道,冬窝子嘛。 ”

我问:“通车吗?”

答:“不通,离县城一百多公里(实际上离县城至少三百公里,离公路的直线距离倒是一百二十多公里)。”

我问:“有电吗?”

答:“有一个小的太阳能发电板,每天储存的电只能晚上照明用。 ”

我问:“白天要出去放羊吗?”

答:“中午暖和的时候,把羊赶出去,放一会儿。 ”

我问:“你每天干什么?”

答:“干家务,做饭、洗碗什么的。 ”

我问:“你是不是有什么事?”

答:“哦,没有什么事,就是快过新年了,问个好啊。哎呀,不能多说了,把人家的电用完了。到时候有什么事,打不成电话,就完了。我挂了。 ”

我又急忙追问道:“如果以后我再打过去怎么找你?”

答:“白天信号不好,晚上好些,你就说我的名字,他们只能听懂我的名字。好了,挂了,再见。 ”

放下电话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像一个失踪已久的孩子突然有了消息一样。我反复回味着李娟那频率很快又急促的声音,声音的背后好像还夹杂着呼呼的风声。

其实李娟到冬窝子去,我是知道的。但她去的地方叫什么地名,她始终没有说清,而且又不通车,不通电话,和失踪没什么两样。好在这个家伙还算有良心,主动与我联系,让我知道了她的行踪,也知道怎么能联系到她。

年末的最后一天,我想给她打个电话,可是,一直无法拨通,我从 2010年一直打到 2011年第二天的傍晚才拨通。那几天我一直试图在白天给她打电话,而不想晚上打,因为我不知道那个有电话的邻居家离她有多远。黑咕隆咚地让人家去叫且不说,李娟还要跌跌撞撞地跑来接电话,又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非说不可。一来一去的要让两个人在寒冷的荒原里穿梭,真是让人有些于心不忍。

阿勒泰冬天的寒冷我是知道的,最冷的时候,每个人的表情都是龇牙咧嘴的。记得小时候我们猜过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最不怕冷,越冷越往外跑?我们猜什么的都有,但谁都猜得不对。最后的答案是牙齿。可不是嘛,越冷的时候,牙齿就越往外龇。对呀!一想到李娟有两颗发育得比我们都要健壮的门牙,有门牙挡着,也许她不怕冷,对她的担心好像放松了一些。

电话终于拨通了,是一个女人的声音。我提高嗓门说:“喂 —佳克斯吗(哈语你好的意思)?!那面答:“耶?”我说:“我找李娟。”那面答:“耶?耶!”我知道说多了没有用,她听不懂我的话,我也听不懂她的话。我连续喊了三遍:“李娟、李娟!李 —娟!”“喔?!耶!”

这次总算是听懂了。只听那边咕咚一声,大概是放电话的声音。电话里隐约传来沙沙的声音,不知道是风声、电流声还是卫星上发出的微波声。咦?!好像还有一个小孩的咿呀声。可能对面那个接电话的女人还抱着一个孩子。她大概要穿上棉衣,包上头巾,还要把孩子包在衣襟里,才能出去叫李娟。

等电话时,我不免有些内疚和自责。其实打这个电话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还要让人家抱着孩子去叫,真是的。我看了一下表,好在是下午七点多,西北荒原的太阳刚落到地平线上的时候,兴许不会太冷,我又自我宽慰起来。

约莫几分钟之后,我听到了李娟的声音。她听出是我的电话,说:“哎呀!原来是你呀!她说是我妈妈,吓了我一跳。 ”

嗯?我的声音像她妈妈吗?肯定不像,是那个女人想当然的感觉。也许这一段时间只有李娟的妈妈给她打过电话。

问:“你在干啥?”

答:“刚吃完饭,在洗碗呢。 ”

问:“吃什么饭?”

答:“馕,奶茶。 ”

问:“你在那儿急不急?”

答:“还好,习惯了,就是想吃东西。 ”

问:“想吃什么,凉皮子吗?”我知道以往她最爱吃凉皮子。去年冬天,她一个人在家,吃了一坛咸菜。偶尔,做一些凉皮子改善一下生活,犒劳一下自己。

答:“最想吃的是馍馍。 ”

啊,胃口变了?在生活枯燥无味的时候,她渴望一碗酸辣冰凉的凉皮子,败败火,提提味儿。在寒冷寂寞的冬窝子里,她又渴望吃一个热气腾腾的馍馍。那也许是一个柔软而温暖的怀念。

没有吃过馍馍或很少吃馍馍的人,也许不能理解那种怀念。

记得在我下乡的那个年代,能吃上一个热馍馍夹上油泼辣子,那种幸福感和满足感是无法言表的。

哈萨克人很少蒸馍馍,他们的主食是馕。那种馕不是乌鲁木齐街上

味道各异的馕,它从里到外都很朴实,厚墩墩的,成分单纯的只有面和少许盐。这种馕可以长期保存,无论再干、再坚硬,只要在奶茶或肉汤里一泡就软了。馕能给人带来的,是坚强和充实,很少带来柔软和温暖。它要靠奶茶或肉汤泡软,靠唾液和胃液温暖。这样说来,李娟对馍馍的思念是可以理解的了。

李娟说:“这里方圆几百里(应该是数十公里),只有两户人家。人在没有安全感的时候,特别想吃东西。”这是一种什么理论?是李娟这两个多月在荒原中的心得吗?我没有多问。

我问:“我好像听到有个小孩的声音。 ”

答:“哦,就是的,邻居家有一个七个月的娃娃。 ”

问:“你什么时候能从冬窝子里出来呢?”

答:“还有八十多天吧……”

问:“现在羊还没有下羊羔吧?”

答:“没有呢,还要等些日子,那时可能要忙些。 ”

我又告诉她,一个她认识的女孩上周结婚了。

她说:“怎么才结婚?我以为她早结婚了。我还没有进冬窝子时,在她的空间里看到上面贴满了私家菜的菜谱。 ”

我还想搜肠刮肚地收罗一些她感兴趣的话题和她多聊一会儿,恢复她的语言机能。想来想去,觉得她对当下发生的事情和社会热议的话题肯定都不会感兴趣的,因为她真正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里。

我说:“怎么只有两户人家,交流的范围太小了呀。 ”

她说:“就是,我的事都被他们问完了,他们的事我还没有问出多少呢。 ”

我说:“也许从冬窝子出来,他们会写一本你在冬窝子里的书。 ”

她在电话那头笑个不停:“只有我的房东懂一些汉语,邻居家一点都不懂。”接着她又说,“哎呀,不能多说了,把人家的电用完了。到时候有什么事,打不成电话了,就完了。我挂了,再见。 ”

和上一次的结束语几乎是一模一样。李娟的声音又消失在无尽的荒野中,一个只有用卫星才能搜索到的地方……

自从接了李娟从冬窝子打来的电话以后,无形中,我多了一份牵挂。

我开始每天关注起天气预报,准确地说是关注北疆的天气情况。新闻里“百年不遇的寒冬”的说法,让我心里一阵阵吃紧。阿勒泰的冬天有寒流是正常的,说是“百年不遇的寒冬”,实在有些危言耸听。中国的气象史可能还没有一百年呢,哪有一百年的记录。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据记载

1960年可可托海最低温度达到零下五十一点五摄氏度。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经受过零下四十度左右的寒冷。最冷的时候不敢把鼻子露在外面呼吸,在呼吸的瞬间,鼻孔里的鼻毛就能冻住,夹得

鼻子酸辣生疼。那种滋味可是我身临其境感受到的。

一般,传言总是比实际的夸张一些。我同学的妈妈是湖北支边青年,她妈妈说他们在没来新疆之前,听老家的人说新疆有多冷多冷,尿尿时要拿一个棍子,必须要用棍子打,否则就会尿出来一条冰棍。这是我一生中听到的最难忘而荒诞的笑话。难道“百年不遇的寒冬”能让这个笑话成真吗?如果真是这样,李娟又能写出一篇绝佳的好文章了。

我想,这两天冷一点就冷一点吧,让这个冬天最冷的寒夜早些过去吧。再有半个多月就到了产春羔的时候,但愿那时天气能暖和一些,不至于让李娟和她的房东们在严寒里守护着临产的母羊,那可太受罪了。

不过我听说羊圈里有羊群的体温,不会太冷。在南疆,老乡为了让葡萄过冬,就把葡萄挂在羊圈里,用羊群产生的体温令葡萄保鲜。不过那是南疆,北疆还是要冷酷得多。

不管怎样,冬天再冷都会过去的。李娟的房东之所以选择那个没有路、没有信号的地方做冬窝子,一定是那里最安全、最适合羊群过冬。

等寒冬过去的时候,李娟和他的房东将会赶着一大群春羔,从冬窝子转 到春牧场。那个时候,她所有的朋友就会随时随地联系到她。她如果再 到我家,我就亲自给她蒸一锅热热的白馍馍……

我画了一张李娟和羊的画。在画那些羊的时候,觉得那些羊仿佛正在我身边拱来拱去,好像真有些暖洋洋的感觉呢。

2011年 1月

同类推荐
  • 读者精品——亲情独白

    读者精品——亲情独白

    我深深地知道:系念着漂泊天涯的我,只有母亲;然而同时感到凄楚黯然,对月挥泪,梦魂犹唤母亲的,也只有你的女儿!节前许久未接到你的信,我知道你并未忘记中秋;你不写的缘故,我知道了,只为规避你心幕底的悲哀。月儿的清光,揭露了的,是我们枕上的泪痕;她不能揭露的,确是我们一丝一缕的离恨。
  • 白鹿原上

    白鹿原上

    本书是陈忠实散文精选集,收入《原下的日子》、《告别白鸽》、《拥有一方绿荫》等作品三十三篇,讲述了白鹿原乃至关中地区的独特风貌,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令读者身临其境,心领神会。
  •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内容介绍、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包括《钦差大臣》、《狼与羊》、《上尉的女儿》、《父与子》、《母亲》等在内的苏俄现代著名作品进行了剖析。是我们学习和了解苏俄现代文学概貌的良好读物,也是广大图书馆珍藏的良好读本。
  • 梁实秋小全集:雅舍小品(精装)

    梁实秋小全集:雅舍小品(精装)

    散文大师梁实秋经典结集,可谓“寻常中顿悟世间哲理,困境中展现睿智幽默,岁月中洞察人生百态,阅读中品味辞苑英华”。《雅舍小品》中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的小品,虽是“随想随写”,但写来清新隽永。内容涉及的题材都平凡不过,但在作者的笔下却饶有趣味,令人读后有深得我心之感,其文字能在平凡中显真诚,于小节处蕴含哲理。
  • 云水诗余

    云水诗余

    莲池者,活波青春,游宦少年?从医市井卅余载,技艺精湛,品德鸿境,闳梵各林春雨,乐清贫悬壶济世,暇余磨砺翰香。陶操文学兴致,孜孜不倦,乐业有成。其诗词歌赋,茸荩翠薇蒸芳卉:其功墨,字晗暗香墨点宣,映放丹青。
热门推荐
  • 探索未知-近代物理学漫淡

    探索未知-近代物理学漫淡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灵能机甲师

    灵能机甲师

    浩瀚的宇宙中,人类终于进化出能够控制元素的灵能。少年严石的愿望,是成为一名最强大的灵能机甲师。一次意外,他得到一枚能将自己意志附身在机甲上的灵核,由此从边疆小星系一路进军,成为联邦和帝国共同瞩目的人物,更向着人类之外的未知领域高歌猛进。成功之外,浩大的宇宙更有丰富多彩的乐趣等着他来探索、享受,闯史前遗迹、探异度空间,杀怪兽、救美女,否则岂不是浪费了那广阔的空间?奇遇多多,爽点多多!痛快恩仇,快意人生!
  • 魔者尘心

    魔者尘心

    ---复仇--权谋--热血--虐恋--玄幻--江湖---平凡的女子被人族抛弃,被魔族救起,劫后重生的她,被人族一再的追杀,所以只能变得强大,强大到把整个人族都吞下,强大到把每一个仇人都踩在脚底下,承受着背叛、承受着生死离别、承受着不该是一个女子承受的所有——爱如何,恨如何,杀戮又如何……【定时更新·持续更新·看魔女复仇的玄幻江湖之路】
  • 你就是不肯承认

    你就是不肯承认

    苏沐(女主)与从小的青梅竹马安澈因为一些原因而产生了隔阂,5年后,安澈带着求苏沐原谅的心归来了......
  • 绝世高武

    绝世高武

    如来与玉帝之争导致众神元婴落入凡间。而吸收了众神元婴的肥宅主人公石门,获得了无限力量,成为绝世高武第一人.......
  • 霍先生要吃回头草

    霍先生要吃回头草

    “霍先生,你最近别出现在我面前,我看腻了。”她面无表情地推开挡在面前的男人,刚要绕过他,却被男人强势地门咚。男人露出勾魂摄魄地笑容俯身贴着她的耳朵轻言:“那这样…霍太太可还觉得腻烦?”她脸颊因为男人突然的贴近而泛起浅薄的红晕,但却还是故作傲娇的别过头:“霍先生,你记性不大好,可能忘了,我们已经离、婚、了!”最后的三个字像是故意的加重了语气。男人在她耳边轻笑出声,瞧着那红的快要滴血的耳垂,眼眸蓦地变得深邃,低沉沙哑的嗓音带着些许蛊惑:“那宋小姐什么时候跟霍先生复个婚?嗯?”
  • 那平凡的日子

    那平凡的日子

    主人公是个男孩子,养了一只狗,叫黑仔,他所过着的,只不过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日子罢了。
  • 三本

    三本

    一个少年在一次意外中得罪了外界仇敌,兄弟被杀。家乡曝光于天下,随后被无数名望的大门派联手围剿。他不甘如此,仇恨的种子成就了他的路。如果人和人都是平等的话,我为何不如他们?如果本领高强的话,结果是否还会如此?如果天下没有的正义,所有的正义不过是披着外皮包裹着丑陋的东西。如此的话,我愿肉身成魔、修为如妖、一直是人,从不成为那些可笑的仙!!!!!!
  • 大道有约

    大道有约

    当李锋在地球上醒来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将会背负复兴种族的大任。人,妖,魔,三大种族,究竟是谁挑起了延续百万年的战争。究竟是谁?该来承担下那缔造万亿冤魂的罪债。
  • 捡来的命运

    捡来的命运

    传奇巨星汪菲凡因为一场不愉快的婚姻落得一无所有,在码头捡到了离家出走的她,为其取名冷幽若。出于同情带回家中,于是生活不再孤单和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