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10800000032

第32章 郑信——泰国吞武里神明(1)

郑信,在父亲郑镛去世后被财政大臣坡耶节基收为义子,13岁进入宫廷,初任侍卫,后升至侯王。当缅军入侵暹逻,攻陷大城王朝首都,国王死亡之后,郑信高举义旗,在华侨和泰人帮助下,经过艰巨卓绝的战斗,终把缅军赶走,建立了泰国第三代王朝,并被拥立为吞武里大帝。因其爱民、仁德之心,为后世所怀念。

生于泰国阿瑜陀耶城。是在泰国建立吞武里王朝的华裔。泰国名字叫达信(Taksin)。史称“达信大帝”或“吞武里大帝”,是泰国人心目中五位伟大的“大帝”之一(兰甘亨大帝、纳黎萱大帝、达信大帝、马古大帝、朱拉隆功大帝。或者将兰甘亨、纳黎萱、那莱王、郑信、拉玛一世、拉玛五世、拉玛九世为七大帝。兰甘亨、纳黎萱、拉玛五世为三大帝。)

父郑镛出身于中国澄海县中外莆都(今上华镇)华富村人(现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清雍正年间南渡暹罗,居阿瑜陀耶城(中文叫大城)。娶暹罗女为妻,生郑信。不久郑镛去世,郑信为暹罗国大臣收为养子,接受泰国传统教育。长成后从政,官居甘碧府府尹,封爵为披耶,暹罗人称为披耶达信。

1763年,缅甸军入侵暹罗,郑信率部防卫暹都。1767年4月,缅军攻陷暹都,大城王朝灭亡。郑信以东南沿海地区为基地,组织抗缅军,光复大城,并迁都吞武里。当年12月28日被拥立为王,史称吞武里王朝。随后消灭各地割据势力,1770年统一了暹罗全国,又多次对柬埔寨进行军事扩张。

他也派使臣到北京,入朝于清廷。

郑信七岁即今葛沙瓦寺学院读书,佛寺住持通理大师为郑信的启蒙老师,先学泰文、巴利文,然后再研习三藏佛典——这些是当年泰国教育的主要课程。

十三岁完成了全部课程,由义父拍耶节悉大臣为之举行“剃顶髻”(男孩留一发髻于头顶,将发髻剃去后,即表示已成年;同中国古代“束发”的意义相似)。剃顶髻仪式完成后,就落发为沙弥,并前往大城城外地去的三殿寺继续研习佛典与巴利经文。还俗之后,义父就将郑信送入内廷充当国王侍卫。毋隆葛国王对郑信爱护有加,除令其再研习泰文与巴利文之外,还学习中文、印度文和缅文。

郑信二十一岁时,义父拍耶节悉大臣再为他举行落发为比丘仪式,拜葛沙瓦寺通理高僧为师;出家为僧,共计三夏,然后还俗,仍任内廷官职。年轻的郑信,不但接受教育的机会特多,而且勤勉好学,所以后来登上王位后,能够自己编写剧本、诗、歌等文学作品。此外,他还精通律志和兵法,骑术高明,能操多种武器,在泰国历史上,是一位文武双全的英雄人物。因此,他的功业,尤其是晚年遭遇事迹,一直成为世界学者研究的主题。

大城的曼普銮王朝到了亿卡王时代,国势渐衰,国防无力,内廷外朝,争权夺势,经济萧条,民生困苦,缅军因此乘虚而入,遣派精兵,包围大城,暂留京师的郑信,多次领兵与敌军交战,但是士无斗气,军备、武器不能接应。郑信见大势已去,敌军破城,已难避免,一味顽抗,不为俘虏,亦死于敌手,光复国土,将渺远无期。于是,决定率领五百士兵,于公元1766年1月3日,突围而出,向东海岸地区前进,途经纳空那育、巴真、北柳、春武里,然后到达罗勇城,并据之为基地。

阿瑜陀耶城的重光标志着驱缅战争已取得了胜利,国家又重新获得了独立。但吞武里王朝建立的初期,形势仍十分严峻。强邻缅甸还在虎视眈眈,暹罗国内却四分五裂,群雄竞起。吞武里王朝虽然拥有了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吞武里、阿瑜陀耶等中心地区,但往北有统治着那空素旺、彭世洛一带的“銮候”和统治难府、帕府一带的僧侣封建主“枋长老”;往南有控制马来半岛六坤城一带的“穆锡卡王”;东北方则有披迈城的统治者“贴披碧”。此外,还有许多小的封建割据势力。这些大大小小、各据一方、称王称霸的封建主互相攻城掠地,将国家搞得残破不堪,迫使人民流离失所,同时也构成了对吞武里王朝的威胁。于是,在驱逐侵略者后郑信又开始了长达三年的统一战争。

昭披耶彭世洛(銮候)是各割据势力中最为强大,对吞武里威胁最大的一股力量,郑信首先对他进行了征伐。1768年,郑信率领以水军为主力的大军发起了进攻。然而昭披耶彭世洛早料到这一着,当郑信的船队溯着雨季湍急的河流艰难地来到滨河河口时,早就占据有利地形、以逸待劳的彭世洛大军突然发动了猛攻。战况极为不利,激战中郑信腿部又受了伤,只好下令撤回。第一次出征失败。郑信并不气馁,雨季刚过,伤也痊愈,他又开始了扫荡封建割据势力的战争。这时,击退郑信后便自立为暹罗国王的昭披耶彭世洛已经病逝,继位的帕膺它阿阁正忙于应付枋长老的进迫。郑信乐于看他们双方去鹬蚌相争,便把矛头指向了披迈城。披迈的统治者贴披碧收罗了前国王的一个庶出王子吉多罗,打着他的旗号,准备挟天子以令诸侯,引老挝为外援,问鼎天下。他得到郑信军队两路进攻的消息,便命摄政王素里耶汪沙和摄政王的幼子哇罗汪砂提罗各领一军分途拒敌。

但哇罗汪砂提罗甫经交锋便溃不成军;摄政王遇上了郑信亲率的主力,也战未数合便当了俘虏。在披迈的贴披碧得到两路俱失的消息,慌忙携眷向万象逃窜,途中也被郑信的追兵所擒杀。披迈的割据势力被彻底消灭。同年年底,彭世洛被枋长老的军队攻陷,国王帕膺它阿阁被杀。

1769年4月,郑信开始远征暹南的六坤。起初,他派昭披耶却克里(名穆)为主将,通銮、汶吗和披耶碧差武里为副将,统兵五千从陆路进发。由于将领不和,首战失利,披耶碧差武里战死,昭披耶却克里之子被俘,军队退守猜也。汶吗派人驰奏郑信,说昭披耶却克里心怀不轨。郑信分析后认为毫无根据,他把汶吗召回,另派昭披耶宋加洛率陆军前往增援,自己则带领水军从海上进攻。10月6日,船队战胜了风暴终于抵达六坤港口。六坤王帕巴腊没料到郑信军队突然出现,仓促应战,兵败弃城投奔北大年。郑信勒令北大年交出了六坤王。但鉴于六坤僻处半岛,难以管理,六坤王家族在当地又有一定威望,他封了六坤王的一个侄儿为“昭披耶六坤”作为六坤的行政长官,选了六坤王的一个女儿为妃,以示羁靡,又将六坤王一家带往吞武里养起来。六坤便归属了吞武里王朝。

四个最大的割据势力只剩下枋长老了。枋长老是个野心勃勃的假和尚兼封建主,自阿瑜陀耶王朝覆没后他就自立为王,四处封官。他手下有一支穿红袈裟的军队。这支军队臭名昭着,名为和尚,却饮酒吃荤,娶妻宿娼,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靠这支军队打下了彭世洛。彭世洛、披集及其附近城镇的居民纷纷逃避到吞武里投靠郑信。枋长老又向郑信的地盘扩张。首当其冲的乌太他尼和猜纳纷纷向吞武里告急。郑信决心将这个最后的大障碍拔掉。他派披耶披差和刚赐予披耶爵衔的汶吗各带一支陆军出发,自己带领水军溯河而上。经一番战斗,他攻下了彭世洛城。在汶吗、披差的陆军赶到后便集中兵力攻克那空沙旺城。接着便长驱直入,向北挺进。枋长老屡战屡败,看到大势已去,便逃到清迈投靠缅甸人。大封建主被消灭后,各小割据势力都纷纷易帜,宣布效忠于吞武里王朝。

1770年11月14日至16日,吞武里皇郑信在彭世洛城举行了三天隆重的庆典,庆祝国家的独立统一。

经过努力,暹罗的国力开始增强,自阿瑜陀耶王朝后期以来一直被动挨打的局面也开始扭转。郑信在位期间,暹罗与缅甸一共有九次大规模的较量。虽然这些战争仍大多是以缅甸的入侵为导火线,但暹罗军民已经能够有效地组织起来,击退侵略者,维护自己民族的独立尊严。1774年,郑信从缅甸人手中夺回了北方重镇清迈,使这个分离数百年的小邦重归暹罗怀抱。较量结果以吞武里王朝的胜利而告终。

胜利鼓舞着郑信去追求更多的荣耀。1771年,郑信率水师消灭了安南(越南)南部河仙的莫士麟政权。又水陆并进,直指金边,赶走了亲安南的柬埔寨王乌迭·安东,另立新王,使柬埔寨重新成为暹罗的属国。1776年,郑信出兵灭掉了老挝境内的独立小邦占巴塞,俘虏其国王,扩大了暹罗的版图。1778年,万象发生内争,郑信趁机支持一派,遣大军水陆夹攻万象,围城两月,迫其开城投降。万象及其附近的琅勃拉邦也成了暹罗的藩属。在与缅甸和安南争夺中南半岛控制权的斗争中,暹罗逐渐占了上风。昔日阿瑜陀耶王朝全盛时夺取的中南半岛霸主桂冠又重新戴到了郑信的头上。吞武里王朝是泰国历代幅员最大的王朝。

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也许还有血缘的关系,郑信当上暹罗国王后便急于与北方的强邻大清帝国建立友好关系。他遣使到中国告捷,称:“……自遭缅匪侵凌,虽复土报仇,绍裔无人,群吏推昭为长,遵例供献方物。”1768年,郑信委托中国广东船商陈美生呈书清政府,希望中暹两国继续友好亲善,并请求清朝象过去敕封阿瑜陀耶王一样也敕封他为暹罗王。乾隆对海外华人一向视如海匪乱民,今见竟请求册封自然怒不可遏,乾隆皇帝当场将郑信的文书掷还,还命军机处以两广总督李侍尧的名义,回了一封措词严厉的饬文。

郑信接到回文后尽管极为失望,但他依然没有放弃与中国修好的努力。1771年8月,他命人解送一批缅甸俘虏进献北京。这一次乾隆皇帝不再那么硬绷绷了,他指示李侍尧:“不必概付不答,绝之太甚,自应即以该督之意,酌量赏给缎匹。”郑信看到事情有了转机,便一再主动通好。他送还了从缅甸人手中解救出来的中国被俘士兵,数次送中国商民回国,又一再献上缅甸俘虏。终于,乾隆皇帝对郑信的看法有了改变,他指示李侍尧,如暹罗再有请求敕封,不必再予拒绝。

根据皇帝的意思,清朝官方的文件自1772年起就将郑信称为“郑昭”了,而不再象过去那样轻蔑地称他为“暹罗国夷目”或“丕雅新”、“甘恩敕”了。这等于已正式承认郑信为暹罗国王。

两国关系迅速恢复。1775年,乾隆皇帝打破不准军火物资出洋的规定,同意卖给暹罗五十担硫磺和五百口铁锅。翌年,又卖给硫磺一百担。事后,乾隆谕示两广总督杨景素:“此后该处若再需要,仍当准其买回。”1777年7月,郑信派三名使节航海到达广东,他们带来了要求建立正式关系的文书,清朝首肯。1781年7月,一个包括王子銮利陀提奈毗罗和诗人摩诃努婆在内的暹罗使团乘坐十一艘满载象牙等贡品的大船抵达广东,在广东官员的护送下,次年正月使团到达北京,受到了乾隆皇帝的隆重宴请。7月,使团回国,随船载回了大量建筑材料。可惜这时吞武里王朝已不复存在,于是这批本来准备兴建郑王皇宫的材料便成了曼谷新王朝皇宫的基础。

同类推荐
  • 最强兵王在元末

    最强兵王在元末

    追随他的人说,他是一个忠义情三全的大好男人,对兄弟足够忠肝义胆,对女人足够化骨柔肠。他的对手却说他是一个阴谋家,做事不择手段,生性多疑。在这动乱的年代,他是否能问鼎天下逐鹿中原?成者王,败者寇,谁是谁过自有后人评说。新人新书请多指教、
  • 文变

    文变

    烛光斧影被后的力量:纵是英明神武的宋太祖也挣脱不了的一张网!注解着什么是形式比人强甚至能逼死帝王。
  • 蜀汉之征战天下

    蜀汉之征战天下

    黄衍十分费力的睁开双眼一道强光直射眼球,不由的伸出右手挡在眼前直到眼睛能适应为止才放下右手;却发现自己即不是躺在宾馆客房的床上、也不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而是躺在一张有罗娟轻纱笼罩的软床上;心中不由的嘀咕:这是那里呀!怎么我的身体也“萎缩”哪?
  • 水浒之祝家庄逆袭

    水浒之祝家庄逆袭

    水浒剧组的替身演员意外身亡,魂穿成为祝家庄祝龙。刚醒来,宋江大佬就带着梁山好汉杀来了,怎么办?在线等,急!
  • 锦衣风流

    锦衣风流

    这是最骚情的年代!这年头文士风流、党派林立、特务横行;这年头朝堂乌烟瘴气,关外鞑子虎视眈眈,木匠皇帝即将登场,最牛逼太监就要出现;这年头,某人不经意间来了……调教太子,掌管锦衣。利器在手,天下我有!诸多惊险,尽在《锦衣风流》,敬请欣赏!!!
热门推荐
  • 妧恨妧爱

    妧恨妧爱

    她有时候想想,她与他的相识,只是一个玩笑。可是,她不曾后悔
  • 大小姐的狂仙护卫

    大小姐的狂仙护卫

    从小到大被欺负的小保镖陆阳偶尔得知,自己竟是白无常转世!获得神来之眼,拥有了预测、占卜、透视等种种异能!遇到高手打不过?不要紧,咱有赤脚大仙的功法!大小姐身中剧毒?没关系,还有扁鹊留下的医经!恶灵转世、地府镇魂、三界动乱、逆转乾坤!不想拯救世界的无常不是好保镖!且看陆阳如何开启一段由平凡迈入仙途的热血旅程!
  • 终极系列之我穿越了

    终极系列之我穿越了

    我本以为,我一个小小的杀手不足为奇,但为什么我这么‘幸运’的穿越了,而且后来还有什么——神啊魔啊的,我不禁开始沉思。到底我的存在到底是为了什么,因为我,时空的秩序改变了。....
  • 网游之红尘之路

    网游之红尘之路

    在游戏中,少年意外获得红尘之力。从此,给如来牵个老母猪,玉帝此生不能圆房…他说:“谁有意见,我先给他牵个老母猪玩玩”嘿嘿!
  • 黎明破晓与崩溃逐渐融合的世界

    黎明破晓与崩溃逐渐融合的世界

    一场危机,时代变了,一次行动,再次打破了人们的认知。培养罐中,少女缓缓的睁开双眼,她知道,世界变了,这个世界没有虫族,并且太落后了。这个世界,存在更多的人种,并且因为上校,这个世界与她最初存在的世界开始融合。一个早已崩溃,还在苟延残喘的世界,以及一个全新的还未发展起来的世界,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两个世界的人,世界中不同的人种,站在同一战线,仅为能够拥有一片足以让自己生存的净土。(本书前面的章节均为前传,未进入新世界章节。)
  • 封皇封帝

    封皇封帝

    在天道院名额面前,父亲选择放弃刑天,成全弟弟,遇见弟弟,弟弟口气有些讽刺,甚至不屑的说道:“你只不过是父亲在外面捡回来的孤儿。”母亲知道刑天得知此事,以及刑天脸上悲痛的表情,将一枚宝石递给了刑天,道:“这是你父亲捡到你时,在你身边的得到的。”故事便从这里发生。
  • 行走在都市的修真者

    行走在都市的修真者

    他就是一个在家长庇护下的小男孩,他调皮捣蛋、善良、还爱哭鼻子。他虽然是修真者,但是他很向往修真界之外的世界。有一天毕磊的父亲突然提起让他进入世俗磨练。想来反对毕磊不如世俗的他,为什么突然将毕磊送到世俗了呢?仇家找上门?还是另有隐情?让我们一起见证这个爱哭鼻子的男人,如何长大的吧!
  • 刀歌志

    刀歌志

    一场天山决战,将看似三个毫不相干的少年命运紧紧的捆绑在了一起,他们的相识是偶然,还是天道的抉择,心存长剑,手握长刀,身卷风雨之中,他们将如何平息这场血腥的风雨。
  • 纯洁公主遇上恶魔王子

    纯洁公主遇上恶魔王子

    俏皮公主,邪魅王子这对青年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呢?绝对的宠文!请关注作者微博:蔷薇-星宫琉璃
  • 傲世无上天

    傲世无上天

    传说级别的人物凌天,傲视群雄。当神话一般的人物从普通人起步,会有什么样的机遇呢?顶着传奇的压力,他是如何一步步向上攀登的?当一个个不利的危机接踵而至的时候,我们的‘天’是如何撑起一片‘天’的?